投资者投资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

合集下载

行为金融学行为偏差与金融市场的经济学研究

行为金融学行为偏差与金融市场的经济学研究

行为金融学行为偏差与金融市场的经济学研究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市场参与者在做出决策时表现出的认知和行为偏差的学科。

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假设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能够准确地评估信息和风险,并作出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然而,现实中的市场参与者并非完全理性,他们往往受到情绪、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上出现一系列的行为偏差。

这些行为偏差对金融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一、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原理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偏差可以解释金融市场上的异常现象和价格波动。

这些行为偏差包括过度自信、风险厌恶、跟风行为、损失厌恶等。

例如,过度自信使得投资者对自己的预测过于乐观,过高估计了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决策能力,导致他们对市场的判断产生偏差。

风险厌恶使得投资者在面临风险时过于保守,不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跟风行为使得投资者在他人行为的影响下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上出现过度买入或过度卖出的情况。

损失厌恶使得投资者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远高于对收益的敏感程度,从而导致对风险的错误估计。

这些行为偏差都对金融市场的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行为金融学与资产定价行为金融学对资产定价的研究表明,市场上存在着价格的过度波动和异常现象。

根据传统金融理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资产的价格应当与其风险相关。

然而,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偏差会导致他们对风险的错误估计,进而产生错误的定价。

例如,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倾向于高估风险资产的收益和低估风险,从而使得市场上高风险资产的价格被推高,低风险资产的价格被推低,导致市场上的价格失真和波动加剧。

另一方面,行为金融学还揭示了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因素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投资者的情绪波动会导致市场价格的过度反应。

例如,当市场情绪乐观时,投资者倾向于高估资产的价值,导致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当市场情绪悲观时,投资者倾向于低估资产的价值,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过快。

行为金融学名词解释

行为金融学名词解释

行为金融学名词解释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行为和心理因素对金融市场运作和资产定价的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行为金融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

1. 决策偏差(Decision Bias)决策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或认知错误而偏离理性决策的现象。

例如,过度自信导致高估个人的投资能力,羊群效应引发投资者跟风行为等。

2.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锚定效应指在决策过程中,个体对于可得信息过度依赖之前接收到的信息,从而在判断或评估中产生固有的偏差。

例如,在股票市场中,参与者可能会根据之前的股票价格做出决策,而不太考虑其他因素。

3. 羊群效应(Herd Behavior)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模仿大多数人的决策行为,而不依据自己的研究和分析进行投资。

这种效应可能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情况,从而导致资产价格波动。

4. 卖出压力效应(Disposition Effect)卖出压力效应是指投资者在面对亏损头寸时更愿意卖出盈利头寸,而不愿意卖出亏损头寸。

这种行为主要是出于投资者对亏损的恐惧,导致他们更倾向于保留亏损头寸,并忽视了市场环境的变化。

5. 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程度高于对同等规模的收益的敏感程度。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投资者在决策时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更大的收益。

这种心理现象可能导致投资者过度谨慎或回避高风险的投资。

6. 短视行为(Short-Termism)短视行为是指投资者过于关注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投资价值的行为。

这种行为倾向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因为投资者会追逐短期盈利而忽视公司的长期潜力。

7. 价格溢出效应(Price Overreaction)价格溢出效应指投资者对于新信息的反应过度,导致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

例如,一个公司公布了好的财务数据,投资者可能会过度买入导致股价涨得过高,在后续的调整中可能出现价格回调。

个人投资者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个人投资者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3、数据分析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个人投资者的交易数据 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对投资者的交易记录进行统计,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收益率、 交易频率、持仓时间等指标。然后,我们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这些投资者按 照投资风格和行为特征分为不同的组别。最后,我们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选取 具有代表性的投资者进行深入剖析。
四、结论个人投资者的行为金融学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投资 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和交 易行为,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投资建议和市场分析。同时,对于证券公司、 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来说,通过行为金融学分析可以更有效地识别投资者可能出 现的风险和损失,
2、损失厌恶:张先生在面对亏损时,往往会变得过于保守,他经常因为短 期内的亏损而早早地平仓,错过了后续的反弹机会。这种行为使得他的收益率受 到了一定的限制。
3、羊群效应:张先生在某些阶段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跟随大众进行投 资。例如在某只股票受到热捧时,他也会将其纳入自己的投资组合中。然而一旦 市场情绪发生变化,他并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导致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营销策略。此外,对于监管部门来说, 行为金融学可以为其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市场监管视角和分析方法,有助于防范 和化解市场风险。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投资者需求的 不断变化,个人投资者的行为金融学分析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深入研究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心理和 行为特征对于其投资决策和市场表现的影响;其次,探讨如何运用行为金融学理 论和方法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措施;第三,研究如何将行 为金融学与金融科技等新兴技术相结合,提高金融市场的智能化水平和风险防范 能力;最后,探讨如何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应用中,以推动金融 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

投资中的心理偏差和行为金融学

投资中的心理偏差和行为金融学

投资中的心理偏差和行为金融学在投资领域,个人的心理偏差经常会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心理偏差,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投资中的心理偏差以及行为金融学对于改善投资决策的作用。

一、心理偏差在投资中的影响1. 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过于乐观的倾向。

过度自信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和预测市场的准确性,导致了冲动决策和高风险投资。

2. 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过分依赖已知的信息或先入为主的观点。

投资者可能会受到先入为主的价格预期或者其他投资者的看法所影响,从而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

3. 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于损失的感受远远大于同等金额的收益的享受。

投资者往往会因为害怕损失而错失投资机会,或者在亏损时不愿意承认错误,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

4.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决策中过分追随大众,而不是基于自己独立的分析和判断。

当其他投资者集体行动时,投资者可能会因为恐惧错失机会而跟随市场的热点,造成市场泡沫和价格异常。

二、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和应用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市场参与者行为和心理偏差的学科。

它结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旨在解释投资者决策中存在的心理偏差,并提供改善投资决策的方法。

1. 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行为金融学挑战了传统金融理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

传统理论认为市场参与者理性且信息完全,但实际上,投资者存在大量的心理偏差和有限的信息获取能力。

2. 行为金融学的启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揭示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倾向,从而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认识和规避自己在投资中可能犯的错误。

例如,通过了解过度自信和锚定效应,投资者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投资风险和回报。

3. 行为金融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投资实践中。

例如,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可以通过剔除市场上的噪声,选择真正具备潜力的投资标的。

此外,通过投资组合的多样化和长期投资的策略,也可以减轻心理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以及对市场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以及对市场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个人主题论述之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以及对市场的影响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行为所具有的特点和其他国象股市中投资者的提为经征有着极为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但是由于中国股市所具有的特点。

导致中国股市投资活的行为还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的特殊系统。

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在股市投资交易中,投资者获取的信息速度和信息质量是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的重要因量。

由于中国股市的不完全市场导向和发行人截至导致中国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出的用显。

另外一个,投资者对于非公开的信息以及政府的开涉的期段,也是其对国家股市投资者所不具备的。

股市中非公开的信息和政府的对股市的干预效果显著。

这种偏好,决定了更高程度一的自由放任,自我处置效应,同时材和处置效应也严重影响着中国的股市交易模式。

由于中国股市有开放的局限性,导致外国投资者的规模和数量缺乏。

中国股市的卖空机制比较缺乏,因此在中国股市中形成买涨不买跌的交易形式。

使得中国股市具有市场流动性过高和市场波动性过大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要想实现对我国股票市场制度下投资者行为进行有效的研究,就必须涉及到行为金融理论。

在中国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市场参与,者往往面对着巨大的信息量,伴随着上下不断波动的价格,面临的交易压力也地十分巨大,交易机会往往转瞬即逝,人们要想在特定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判击新和决定,投资者往往要使用一些直觉。

对于交易者的直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行主往会逐渐形成一系列自认为比较有效的经验和规则,他们帮助投资者找到的不一定是最优解但是投资者一般认为这种直觉可能是最为接近真正答案的正确行为。

在二者之问会产生一些系统性的偏差。

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在具体的金融市场投资中,投资者无论是基于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行为,投资者都往往会认为它们具有一定数量的信息和特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面临投资决策时,往往不太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他们会倾向于那些专业的研究者和分析师,因为他们认为,拥有比较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学》金融市场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偏差

《行为金融学》金融市场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偏差

三二 七一 四八

九三

二八
三一四 .0六
二八八. 六二
二五九. 一六
二0六. 九五
二一七. 四一
一九0. 八二
六九. 八八
七四. 六二
八二. 四0
八七. 六二
八八. 九八
九三. 七九
二五七. 七三
三0三.0 四
三三七. 八八
二二三. 四二
三二五. 四0
二九五. 二二
四七. 一0
三四. 一三
六一. 九四
第八章金融市场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偏差
1 处置效应 2 恶性增资 3 过度交易 4 注意力驱动交易
5
6 本土偏差
引导举例:中航油的期货投资
中国航油公司的总裁陈久霖曾经是企业界的一颗明星他带领中航油走出困境走 向世界创造了娇人的业绩然而二00四年一二月中国航油因从事投机性石油衍生 品交易导致亏损五.五四亿美元向当地法院申破产保护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 最大的投机丑闻之一 中国航油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三年注册于新加坡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 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二00一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经过几年的发 展公司净资产增长了七00多倍市值增长四倍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为了对石油现货风险进行规避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国航油自二00三年开始做 油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但其显然远远超出了套期保值的范围二00三年下半年公 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option最初涉及二00万桶石油中航油对国际石油市场判断 准确公司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获得了一定的利润然而好景不长以下是中 航油期货事件的时间表:
八.四注意力驱动交易
有限注意力对交易行为的影响
有限注意力使投资者在证券市场表现出注意力驱动交易attent ion-driventrading行为其结果会使得投资者其倾向于交易那些 有显著性特征的股票 在市场上能对投资者注意力产生影响的方式纷呈不一 这种基于注意力驱动的投资决策虽然降低了搜寻的成本但是 投资者特别是个体投资者很容易过度交易导致资产的预期收 益率下降

第六章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二)

第六章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二)

§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
人们的记忆通常具有适应性,即记忆是对事物和情感的感知,而
并不能做到对事情进行客观记录。
痛苦的经历越久远,记忆中该经历的痛苦程度会越低 • A公司股票至今经历了一个缓慢的下跌过程;B公司的股票
最近短时间内突然急速下跌。投资者可能会对B公司的股票 过分悲观一些。
• 快乐的投资经历也类似:那些有着很高的快乐峰值和快乐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三、心理账户的核算
人们在决策时,通常进行成本—效用核算,目标是在成本一 定的情况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要实现该目标,在金融经济学研究中通常给出效用函数的具 体形式。 但心理学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个体由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风险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而提出新的效用函数形式。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3)交易效用(transaction utility)效应 交易效用是指个体由于交易的成本或收益与心理价位不 一致所引起的愉悦与不愉悦 。 心理账户的存在使人们对各种商品有一个“心理价位”。 购买商品时,若心理价位大于商品的实际价格,交易效用为 正,人们就感觉占了便宜。若心理价位小于商品的实际价格, 交易效用为负,人们就感觉吃了亏。
x y
损失
y
x
y
x
x y
收益
2.整合多个损失:当两 个以上的事件都是损 失时,人们会倾向将 损失合并计算,使自 账户合并核算 己少难过一些。 “我们不要让痛苦分阶段,既 然痛苦不可避免,就应让痛苦一次 到位,剩下的就都是好的了。”
u( x ) u( y) u( x y)
u( x ) u( y)
§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
总结: • “赌场的钱”效应使投资者在赚钱之后更愿意买入风险大的股

个人投资者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个人投资者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个人投资者的行为金融学分析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决策行为和行为偏差。

个人投资者的行为金融学分析,使用行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所存在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偏差。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偏差、信息获取的局限性以及过度交易行为。

一、投资者的心理偏差1.1 锚定效应个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或曾有经验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指的是投资者基于已经掌握的信息或经验,在做出决策时会过度依赖既有的参照点。

例如,投资者倾向于依据股价的走势来判断是否卖出或买入某只股票,而忽视该股票的基本面变化。

1.2 从众行为个人投资者常常会受到他人的行为和看法影响,导致从众行为。

投资者倾向于模仿其他人的投资决策,无论是因为缺乏对市场的独立判断,或是出于信息不对称的考量,这种从众行为使得市场价格往往偏离其真实价值。

二、信息获取的局限性2.1 选择性加工信息个人投资者倾向于选择性地加工信息,即更愿意相信符合自身既有观念和判断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自己观念相悖的信息。

这种选择性加工信息的行为会导致投资者对市场形势的判断出现偏差,从而对投资决策产生不正确的影响。

2.2 过度自信个人投资者常常存在过度自信的倾向,即普遍高估自身对市场的判断力和能力。

过度自信的个人投资者往往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市场的风险进行低估,导致不理性的投资决策。

三、过度交易行为个人投资者往往存在过度交易行为,即过多地进行买入和卖出操作。

这种行为往往是由于个人投资者对短期市场波动的过度关注以及追求快速利润的动机所致。

然而,频繁的交易往往导致高额的交易成本和低收益,且增加了交易风险。

结论个人投资者的行为金融学分析,揭示了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所存在的心理偏差、信息获取的局限性以及过度交易行为。

了解和认识这些行为偏差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减少投资风险。

在实践中,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方法来纠正这些行为偏差,例如建立客观的投资决策模型、优化信息获取渠道、规避过度交易行为等。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是对个体和集体投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它结合心理学和经济学方法,旨在解释为什么投资者在决策中会出现非理性行为和偏差。

与传统金融学相比,行为金融学着眼于人类行为和认知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揭示了投资者的情绪、认知失调和社会因素是如何影响市场的。

本文将探讨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以及行为金融学的重要性。

一、理性预期和非理性预期在传统金融学中,投资者被假定为理性的行为者,其决策是基于理性预期,即他们利用所有相关信息,根据理性的选择来做出投资决策。

然而,在行为金融学中,人们认识到投资者并不总是理性的,而是受到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影响。

他们的决策可能受到过度自信、偏见和情绪化等非理性因素的驱使,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买入或过度卖出的现象。

二、市场效率与无效率传统金融学认为金融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用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获取额外的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

然而,行为金融学对市场效率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导致市场无效率,形成投资机会。

例如,过度反应理论认为投资者倾向于对新信息做出过度反应,这可能导致价格的短期波动和投资机会。

三、错误定价与市场泡沫行为金融学强调价格的过度或低估可能是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认知误差所致。

错误定价是指市场价格与基本价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投资机会。

市场泡沫则是指资产价格出现持续上升或下降,并与基本价值偏离较大的情况。

传统金融学很少关注这些非理性的影响因素,而行为金融学认为它们对市场走势和资产定价具有重要影响。

四、套利和限制传统金融学中,套利是投资者通过买入低价资产并卖出高价资产来获得风险调整后的回报。

而行为金融学认为,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市场情绪,套利机会并非总是可行的。

投资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情感做出决策,导致市场出现非理性定价,从而限制了套利的效果。

此外,行为金融学也认识到了投资者的心理账户效应,即投资者会根据不同的账户将资产归类,对不同账户的资产有不同的风险容忍度,这也限制了套利的可能性。

行为金融学八大现象

行为金融学八大现象

行为金融学八大现象行为金融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研究人们在投资和财务决策中所展现出的心理和行为。

在这个领域中,人们经常发现一些惊人的现象,这些现象涉及到投资者的行为和市场的运行,是了解金融市场的重要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行为金融学中的八大现象。

第一,代表性偏差代表性偏差是指人们会根据某些特征来作出判断,而这些判断并不符合实际。

例如,人们可能会认为前一段时间的股票表现好,所以股票价格还会继续上涨。

但事实却是,历史上的表现并不一定能够代表未来的表现。

这种偏差会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使他们在做出决策时受到错误的影响。

第二,过度交易过度交易是指投资者在短时间内频繁地进行买卖,而这种行为通常会导致亏损。

这种现象往往是因为投资者过度自信导致的,他们相信自己能够预测市场的走向,并从中获得利润。

但实际上,市场是不可预测的,而交易手续费等成本则会对投资回报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三,从众行为从众行为是指投资者会跟随市场上的大多数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判断作出决策。

这种现象通常是因为人们想追求群体认同,或是为了避免孤注一掷而带来的不安。

然而从众往往会导致投资者错失甚至错判市场机会,错失大赚的机会。

第四,情绪偏差情绪偏差是指投资者的情绪会影响到他们的投资决策。

例如,当一个投资者亏损时,他可能会在恐惧的情绪下出售他的股票。

然而,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更大的亏损,因为股票价格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反弹。

因此,避免情绪偏差对于投资者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锚定偏差锚定偏差是指人们会根据第一印象或初始的信息来作出判断,而这种判断往往具有很大的偏差。

例如,当一个投资者评估一个投资机会时,他可能会被第一个价值给定的数字所影响,从而无法做出理智的投资决策。

第六,缺乏多元化缺乏多元化是指投资者只投资于某一个市场或类别的资产,而没有将资产分散置于不同的市场中去。

这种投资行为常常会使投资者承担过高的风险,因为某个市场或类别的投资资产的表现不佳时,整个投资组合的回报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解析

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解析

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解析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投资者对于投资决策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然而,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常常受到各种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影响,这就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金融市场的学科。

它所关注的是投资者在进行金融决策时所表现出的非理性行为和心理偏差。

在传统金融理论中,投资者被假设为完全理性的人,但事实上,人类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受到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干扰。

行为金融学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投资者行为背后的动因。

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指的是投资者在处理风险和收益时会将其区分为不同的账户,这些账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和行为模式。

根据心理账户理论,投资者更倾向于对于每个账户的收益和损失进行分开评估,而不是整体考虑。

这就导致了一些非理性行为,例如投资者在某个账户亏损时会更倾向于冒险以追回亏损。

这种现象被称为“损失厌恶”,它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投资者在面对亏损时会做出风险投资。

除了心理账户理论,行为金融学还研究了其他一些投资者常见的认知偏差,例如过度自信、对过去表现的过度依赖、众媒体效应等。

这些认知偏差都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过度自信使得投资者高估自己的能力,从而在投资决策中冒更大的风险;对过去表现的过度依赖则可能导致过度买入高涨股票或卖出低跌股票;而众媒体效应会使得投资者在面对大规模推荐的投资品时更容易受到情绪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对于投资决策来说至关重要。

行为金融学通过对投资者行为的解析,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准确的决策参考。

例如,投资者可以通过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偏差,采取一些措施来纠正自己的决策行为。

他们可以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方式来评估投资品的价值,以降低情绪和认知偏差对决策的干扰。

另外,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也启发了一些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一些智能投顾平台利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符合其心理账户需求的投资建议。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
(四) 投资者的过度保守(Over Conservation) 投资者投资策略确定后,往往存在思维惰性。当市场环境向好时,投资者倾向于将获 利归因于投资策略得当,并认为自身的投资策略能在后市获得持续收益;而当市场环 境不利时,投资者往往很难改变原有的投资策略,而将损失归因于其他外部因素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
(二)投资者的羊群效应(Herd Behavior) 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多数投资者在在雉以保持建性而选择盲目跟风。个人投资者总是 根据其他人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
(三)投资者的后悔厌恶(Aversion To Regret) 后悔厌恶是指投资者在做出错误的决策后,会产生后悔和痛苦的情感体验,进而避免 类似的决策再次发生。在金融市场上,后悔厌恶的投资者往往过于关注过去的决策结 果,而忽略了未来的可能收益。这导致他们在投资过程中过于保守,不愿意承担风险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
行为金融学下证券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表现
(一)投资者的过度自信(Over Confidence) 过度自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表现为投资者对自身判断的过度信任。在金融市场 上,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高估自己的判断准确性,低估风险,导致投资决策的偏差。实 证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自信可以解释许多市场上的异常现象,如过度交易、错误的预测等
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不论寻找多少白天鹅都不能证明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正确的思 路应该是去寻找一只别的颜色的天鹅否定原假设,用证伪的思路解决问题,但是往往会忽 视这种证伪的心理 证实偏差会使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让人更加自信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
四、 非理性行为的启示
在投资领域,非理性投资行为常常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造成经济损失。本文 将就如何避免非理性投资行为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学点行为金融学(1):投资中常见的3个偏差

学点行为金融学(1):投资中常见的3个偏差

学点行为金融学(1):投资中常见的3个偏差聊聊行为金融学,它是以“人”为出发点来研究投资的学科,我们都知道买卖决策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行为金融学也更能解释金融市场的各种现象,与传统金融学相比,它更擅长投资实战。

所以了解一些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做投资决策。

1、为什么要学点行为金融学著名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一书中,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话,“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

”意思是我们在一生中都要有反思能力,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

在投资这方面也一样,我们既然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投资到市场上,目的不是挥霍和赌博,而是要认认真真地投资,从而赚取收益,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那么,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审视自己投资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国内早期研究基金投资心理学的前辈秦红,也在他的书里说过,“其实投资最大的敌人不是市场,而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去学习一些行为金融学的知识。

那行为金融学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行为金融学是利用心理学来理解人们在金融投资方面的行为。

传统金融理论里有一个基础假设,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逐利的,而且都会获取完全信息做决策,市场整体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存在。

但事实上,我们能看到个体在投资时,存在很多不理性的行为,市场整体也并非完全有效,尤其是在发展历程只有32年的中国的证券市场。

如果我们客观地看经济变化和市场上企业的业绩变化,过去这些年变化其实并没有很大,就像图中这条蓝线一样。

但由于人的参与,带来的情绪和市场估值的变化非常夸张,它形成了热闹非凡的牛市和黑暗惨淡的熊市。

所以了解一些行为金融学,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做投资决策,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的。

有人说,只要能避免犯大的错误,就能战胜市场70%的投资者。

我想,也可以理解为我们不要被贪婪、恐惧这些最简单直接的情绪带着走,便能在A股这个市场战胜大多数人。

2、投资中的3种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主要研究人,那么人是如何做决定的呢?我们通过外界的事实、可能性、对结果的预测、情绪等等信息的获取,在头脑里加工处理,或偏情感的,或偏推理的,从而得出决策结论,指导行动。

以行为金融学角度对A股市场投资行为分析

以行为金融学角度对A股市场投资行为分析

以行为金融学角度对A股市场投资行为分析金融学是研究现代金融体系、制度和市场的学科,其中包括金融市场投资行为的研究。

A股市场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股票市场之一,投资者的行为对市场走势和行情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A股市场投资行为进行分析。

1. 经典的股票投资范式经典的股票投资范式认为,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是理性、理智的经济人,能够准确地评估股票价格和公司基本面,并在市场上进行买卖。

基于这一假设,投资者应该独立思考、分析市场信息,买入低估的股票并卖出高估的股票,逐渐获得超额收益。

然而,实际上投资者的行为往往受到许多认知偏差的影响,做出的决策并不总是理性和准确的。

比如,对于市场的好消息,投资者往往会高估其影响,而对于坏消息则会低估其影响;同时,投资者也容易受到羊群效应和过度自信的影响,把自己的决策与市场相符合,甚至过度交易,造成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2. 行为金融学视角行为金融学是研究人类行为、认知和情感对金融市场决策的影响的学科。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往往受到心理学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做出行为不理性的决策。

在A股市场上,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往往存在以下行为偏差:(1)过度交易:投资者容易追求短期快速收益,进行频繁交易,错失长期投资的机会,并产生交易成本和税费损失。

(2)损失规避:投资者对于损失的恐惧心理往往大于对于获利的期望,因此容易做出保守的决策,但也容易在证券价格波动时过度调整,错过机会。

(3)羊群效应:投资者往往会追随他人的决策,避免在大众中脱颖而出而造成心理负担。

(4)过度自信:投资者过度估计自己对股市的理解和能力,而忽视外部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从而造成过度交易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3. 风险与收益在A股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决策功效的直接关联是风险和收益。

对于长期投资来说,高回报一定伴随着高风险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实现合理的风险收益平衡,投资者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投资策略,包括资产的配置、交易的策略、风险控制等方面。

投资者决策行为偏差探析及应用

投资者决策行为偏差探析及应用


行为 金 融学对投 资者 决策行 为偏 差的探 析
与传 统金 融 理论 的理 性人 假设 不 同 , 为 金融 行 学理论 基于 投资人 自身 信息 的非完 全 l 生和计算 能力 的有 限性 , 出 了 “ 限理 性 ” 定 , 在这 一 假 定 提 有 假 并 下 , 过研究 发现 : 通 每~ 个现实 投资 者都不 是完 整意
行为金 融学 是行 为理论 与金 融分析 相结合 的研 究方 法 与 理论 体 系 。它分 析 人 的心 理 、 为 以及情 行 绪对 人 的 金融 决 策 、 金融 产 品 的价格 以及金 融 市场 发展 趋势 的影 响 。行 为金融 学通 过借鉴 心理学 的研 究 方法 、 吸取 心理 学 研究 成 果 而解 释 了传统 金 融理 论不 能 解释 的金融 现 象 , 这种 学 科 的结 合不 仅 完善 了金 融 学理 论 体 系 , 也从 另 一个 角度 对 心理 学 理论
收 稿 日期 :0 0 0 2 1— 8
所有的因素和现象 , 投资者通常使用简单 的或有限 的启 发 法 来 做 出决定 , 句 话 说 , 资者 往 往 依 据 换 投 “ 经验法 则 ” 进行投 资决 策 。依 赖 “ 发法 ” 出的 来 启 做 投 资 决策 有 可能 是 正确 的结 论 , 如果 所 遗漏 的因 但 素和 现象 很 重要 , 么 信息 的缺损 就会 导 致产 生判 那 断 与估计 上 的严 重偏 差 。启发式 偏差具 体包 括可得 性偏 差 、 代表性 偏差 、 锚定 与调整 偏差 。 1 . 性偏 差 是指 人们 往往 根据 一个 客体 或事 可得 件在 知觉 或记忆 中的可得性 程度 来评估 其 出现 的概 率, 容易 被知觉 到或 回想起 的被认 为更 容易 出现 , 其 主观 概率 就会被 夸大 。而 事件刺 激 的频 率 、 异性 、 新 生 动性 也 会影 响 到其 可 获得 性 程度 , 而影 响到其 进 在个 体 心 目中的主观 概率 。 2代表 性偏 差是 指人 们 在对 不确 定事 件进 行判 . 断时 , 往往 根 据该 事 物 与一个 典 型 事物 的相 似 程度 而对 它 归类 , 果其 愈有代 表性 , 如 则被判 断 为出现 的 概率 也 就 愈高 。例 如 , 于一 个 成 功地 选择 了四只 对 好股 票 的证 券分 析师 , 人们 会认 为他是 有才 干的 , 因 为 四项 成 功不是 一个平 庸分析 师 的代表特 征 。 3 . 与调整偏差。 锚定 ” 锚定 “ 是指人们趋 向于把 对将来 的估计和过去 已有的估计相联系, 即人们形 成估计 时 , 经常 先始 于某值 ( 可能 是任意 的 )然 后相 , 对 于此 值做 出“ 整 ” 调 。例如 投 资者 在预 测 股价 时 , 往 往会 先 对股 票 的价 格做 出一个 粗 略 的估计 , 即 亦 锚定值 ( 定值 可能是 心理 价位 , 锚 也可能 是市场 的普

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偏差理论综述

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偏差理论综述
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在个别地区, 收回等环节对信贷员进行考核,并结合实际, 主要参考文献: 中央银行可以允许农村信用社在一定的范围 科学地制定奖惩方案。对业绩好、 发放贷款质 … 1杨海英.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问题浅 内自主上浮存款利率, 以缓解资金问题。 此外, 量高的信贷员应给予一定的表彰和薪酬奖励, 析 [ . J 商业现代化,006 】 21. 农村信用社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 以充分调动信贷员的放款积极性, 设计并建立 [ 2林超群. 2 】 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问题研
于农村信用社担负 着服务 三农” “ 功能, 府应 的宣传力度, 政 使广大农户正确认识小额信用贷 [ 曹 5 子君. 】 浅议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
当酌情予以帮助, 共同化解历史包袱。具体来 款的社会意义, 提高农民的 信用道德意识, 展面临的问题 【]沿海企业与科技,096 指 J. 2 0。.
( ) 二 选择偏 差. 以 T esy 17 ) vr (9 4 和 者寻找参照物 ,这往往会导致 “ k 跟风 ’亍 ’ j ( 锚定与调整偏差。 四) 面对不确定信
分析信 息过 程中的认 知偏差和行 为偏差 、 K h e a (9 4 为代 表的经济 学家提 出 为 。 an m n 17 ) 面对风 险时的认 知偏差 、 决策行为 中的认 投 资者 由于认知容量 的局 限性 , 在某一 时
《 经与技 2年月下 第5 合 济科》0 9 ( 4 ) 作 1 号总 2 1 期
五、 相关建议
示, 共同努力创建农村诚实守信的和谐社会。
( 扩展资 一) 金来源. 为改善农村小额信贷
( 完善内 励机制。 三) 部激 农村信用社应对
(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 学金融学院)

投资者行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投资者行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在仔细 地 考虑 了交 易成 本 之 后 , 他 们 样 本 中 的 投 资
平均 收益 远 远 低 于 平均 基 本 收 益 。 简 单 讲 , 如 果 这
些 投 资 者 更 少 地 交 易 会 更 好 。 BaJ .be r 和 O de an
( 2 X() l) 根 据 投 资 者 的 性 别 进 一 步研 究 了 35( 切 位 投
1 中 随 机抽 取一 个 球 , 如 抽 到 的 是 红 色 , 得 $ 】加 ; 若
是 蓝 色 得 , $ O ; a2 : 从 瓮 2 中 随 机 抽 取 一 个 球 , 如 抽
到的 是 红 色 , 得 $ 10
, 若是 蓝色 ,

$

O
第二组 ,
b l : 从 瓮 l 中随 机抽 取 一 个 球 , 如 抽到 的 是 蓝色 , 得
an ( 19 9 ) , H u be
( 19 9 9 ) 等 都 对 此 进 行 了 深 人 的 研
究 , 结 果发 现 , ①美 国 、 日本 、 英 国的投 资者分别把 他
们投资额 的
93
%

95
%

82
% 投 资 于 各 自的 国 内 证券
市场 ; ②投 资者 更 愿 意 投 资 他 们 当地 公 司 的 股票 ; ③
对美 国 40 1( K ) 计 划 的 研 究 表 明 , 投 资者倾 向 于 把 他 们的养 老基 金投 资 于他们 自己 所属 的公 司 。 概括 起
来讲 , 投 资者在进 行 资产 组合选择 时 , 表现 出明显 的
“ 家 乡偏 差 ” , 也就 是 说 投 资 者更 愿 意持 有 和 交 易 在
id gn ) 。 长 期 以 来 , 自 然 选 择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金融学前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金融市场也蓬勃向上,股票市场的起起伏伏让我们众多投资者心理更是跌宕起伏。

在我国这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股票市场中,我们如何能够消除自身的心理误差,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获得期望的回报,正是我们下文将要着重探讨研究的投资者行为金融学问题。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和演化证券学一道,是演化金融学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

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

作为传统金融学的有效补充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

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

传统金融理论同样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

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

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

可惜,并非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因此,不能再将人的因素仅仅作为假设排斥在外,行为分析应纳入理论分析之中,理论研究应转向“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而指导决策者们进行正确的决策。

传统的经济学通常假定市场行为是由物质动机驱动的,并且人们所做出的经济决策是理性的并且是追求自我利益的必然结果。

这里的理性意味着决策者对所有可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面对众多选择作出最优的决策。

决策同时也是前瞻性的,也就是说,决策是建立在对将来的所有可能的后果进行慎密的权衡的基础上的。

换言之,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是由外在激励决定的。

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却认为,决策者个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有意识地,理性地识别并解释一些可得的信息。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以被意识觉察的因素系统地影响人类的行为。

总体而言,人类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动机决定的。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期望理论这个理论的表述为:人们对相同情境的反应决取于他是盈利状态还是亏损状态。

一般而言,当盈利额与亏损额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亏损状态时会变得更为沮丧,而当盈利时却没有那么快乐。

当个体在看到等量损失时的沮丧程度会比同等获利情况下的高兴程度强烈得多。

研究还发现:投资者在亏损一美元时的痛苦的强烈程度是在获利一美元时高兴程度的两倍。

他们也发现个体对相同情境的不同反应取决于他目前是赢利还是亏损状况。

具体来说,某只股票现在是20元,一位投资者是22元买入的,而另一位投资者是18元买入的,当股价产生变化时,这两位投资者的反应是极为不同的。

当股价上涨时,18元买入的投资者会坚定地持有,因为对于他来说,只是利润的扩大化;而对于22元的投资者来说,只是意味着亏损的减少,其坚定持有的信心不强。

由于厌恶亏损,他极有可能在解套之时卖出股票;而当股价下跌之时,两者的反应恰好相反。

18元买入的投资者会急于兑现利润,因为他害怕利润会化为乌有,同时,由于厌恶亏损可能发生,会极早获利了结。

但对于22元买入的投资者来说,持股不卖或是继续买入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因为割肉出局意味着实现亏损,这是投资者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所以,其反而会寻找各种有利的信息,以增强自己持股的信心。

大多数投资者更愿意冒风险去避免亏损,而不愿冒风险去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在有利润的情况下,多数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在有亏损的情况下,多数投资者变成了风险的承担者。

换句话说:在面临确信有赚钱的机会时,多数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在面临确信要赔钱时,多数投资者成为了风险的承受者。

在这里,风险是指股价未来走势的一种不确定性。

后悔理论我们有很多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

在大牛市背景下,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会后悔,过早卖出获利的股票也会后悔;在熊市背景下,没能及时止损出局会后悔,获点小利没能兑现,然后又被套牢也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而及时换股后悔;当下定决心,卖出手中不涨的股票,而买入专家推荐的股票,又发现自己原来持有的股票不断上涨,而专家推荐的股票不涨反跌时,更加后悔。

由于人们在投资判断和决策上经常容易出现错误,而当出现这种失误操作时,通常感到非常难过和悲哀。

所以,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为了避免后悔心态的出现,经常会表现出一种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

投资者在决定是否卖出一只股票时,往往受到买入时的成本比现价高或是低的情绪影响,由于害怕后悔而想方设法尽量避免后悔的发生。

有研究者认为:投资者不愿卖出已下跌的股票,是为了避免作了一次失败投资的痛苦和后悔心情,向其他人报告投资亏损的难堪也使其不愿去卖出已亏损的股票。

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投资者的从众行为和追随常识,是为了避免由于做出了一个错误的投资决定而后悔。

许多投资者认为:买一只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比较容易,因为大家都看好它并且买了它,即使股价下跌也没什么。

大家都错了,所以我错了也没什么!而如果自作主张买了一只市场形象不佳的股票,如果买人之后它就下跌,自己就很难合理地解释当时买它的理由。

此外,基金经理人和股评家喜欢名气大的上市公司股票,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如果这些股票下跌,他们因为操作得不好而被解雇的可能性较小。

害怕后悔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自我的一种期望。

Hersh Shefrin和Meir Statman在一个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除了避免后悔以外,还有一种追求自豪的动机在起作用。

害怕后悔与追求自豪造成了投资者持有获利股票的时间太短,而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太长。

他们称这种现象为卖出效应。

他们发现:当投资者持有两只股票,股票A获利20 ,而股票B亏损20% ,此时又有一个新的投资机会,而投资者由于没有别的钱,必需先卖掉一只股票时,多数投资者往往卖掉股票A 而不是股票B。

因为卖出股票B会对从前的买人决策后悔,而卖出股票A 会让投资者有一种做出正确投资的自豪感。

研究现状行为金融学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金融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本特征的理论体系。

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已经总结出投资者决策时的一些心理特点和其决策行为的一般特征:1、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对于投资者心理特征主要有四个观点:①过度自信:高估自己的判断力,过分自信。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称对某事抱有90%的把握时,成功的概率大约只有70%。

②损失厌恶: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机之一,而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对“趋利”与“避害”的选择是首先考虑如何避免损失,其次才是获取收益。

马克维茨首先注意到了人类的这种行为方式,后来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人们在从事金融交易中,其内心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赋予“避害”因素的考虑权重是“趋利”因素的两倍。

③追求时尚和从众心理:位置消费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相对经济地位的追求在空间上表现为与他人相比。

可见,人们的相互影响对各人决策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而追求时尚与从众心理便是其中最突出的特点。

因此,在金融投资领域,金融学家已经开始将这一特点作为重要的投资决策因素加以考虑。

④后悔与谨慎:这种心理状态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经济活动中。

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可以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来说,这种决策方式仍然优于其它决策方式。

2、决策行为的一般特征1994年,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产生系统影响的决策行为特征。

到目前为止,一些决策行为特征已经得到行为金融学家们的公认,并将它们作为对决策者的基本假设:①决策者的偏好是多样的、可变的,他们的偏好经常在决策过程中才形成;②决策者是应变性的,他们根据决策的性质和决策环境的不同选择决策程序或技术;③决策者追求满意方案而不一定是最优方案。

尽管这些对于决策特征的研究还处于尝试性阶段,而且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对市场的影响并不十分明确。

但一些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决策行为特征与市场中的有关投资特性是相关的: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性和价格中的泡沫;投资者中存在追随领导者和从众行为;对风险的高估;过早的售出盈利投资和过晚售出失败投资;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的不同偏好;对时间性分散投资组合(通过不同期限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的不同态度;等等。

行为金融学揭示了新古典传统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一个根本性缺陷——完全理性假设,这使得行为金融学得到高度关注。

与标准金融学不同,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中的参与者不是完全理性的,他们只是准理性人或者有限理性人,他们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并不依照贝叶斯规则进行,而是采用简单而有效的直观推断法。

在多数情况下,这些直观推断法是有效的,但其中往往包含一些系统性误差,这些误差在有些情况下,成为影响全局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选择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其机制常常会失灵,非理性交易者完全有可能在市场中生存下来。

行为金融学的应用选择基金经理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

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

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

例如,行为金融学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开放式基金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基金份额的赎回,基金经理要根据其对赎回量的估计确定资产的流动性,而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估计投资者的行为决策方式。

投资者往往在受到压力时高估风险,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可能大量赎回,而从众心理又可能深化这种趋势,使基金受到更大的压力。

另外,由于投资者的后悔与谨慎心理,他们常常利用代理人制度转移其对经济结果的责任及受到的压力,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点,基金经理就能确定合理的管理费率,提高基金的运作水平。

资本市场与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使得投资基金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主要投资机构,以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以及对冲基金等众多投资基金为主体的投资机构已经成为市场中最重要的投资主体。

投资基金地位的上升也使得投资基金逐渐成为居民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对象,因此如何在众多投资基金中确定投资对象就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投资基金经理是投资基金的管理层,是基金投资策略的确定者和实施者。

投资基金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基金经理的选择。

基金经理层的专业学识与心理素质也成为选择基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对于基金经理的选择以前主要是以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和信息理论为指导,但是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行为金融学理论在这个领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