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合集下载

汉代思想大一统课件

汉代思想大一统课件

学术思想的僵化与滞后
汉代思想大一统限制了学术自由和思 想创新,可能导致学术思想的僵化和 滞后,对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一定的 制约作用。
汉代思想大一统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 承与统一,使得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观念得以延续和发展。
04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现代意义
汉代思想大一统对现代文化多样性的启示
尊重文化多样性
创新。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 ,认为天道与人道相互感应,天
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
董仲舒还提出了“三纲五常”的 伦理观念,即君为臣纲、父为子 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
、智、信五常之道。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影响
汉代思想大一统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此后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塑造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伦理 体系。
用。
汉代思想大一统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提倡全面发展
汉代思想大一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等多方面, 对现代教育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启示意义。
强化道德教育
汉代思想大一统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 道德品质,对现代教育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作用。
注重人文素养
汉代思想大一统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 扬,有助于现代教育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汉代思想大一统提倡尊重不同地 域、民族的文化传统,这对现代 社会中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具有启示意义。
促进文化交流
汉代思想大一统主张文化交流与融 合,有助于推动现代社会中不同文 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相互理 解与尊重。
倡导文化包容
汉代思想大一统强调文化包容,反 对文化偏见与歧视,对现代社会中 消除文化偏见、促进文化融合具有 积极意义。

2017历史(岳麓版)第23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2017历史(岳麓版)第23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23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春秋时期的孔子与老子(1)孔子①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主要思想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老子①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思想主张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是道家学派但不是道教的创立者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是道教的创立者。

道教是东汉时期创立的,道教理论来源于道家思想。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①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各国展开变法运动,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表现①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②诸子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b.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c.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孔子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子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前者仍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史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

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②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史料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

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优秀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优秀版)
兴办学校,有利于教 育的发展。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 统治地位。
总结
原 西汉初年,

经济残败 百业待兴。
无为不适应集权
原 新儒学的大一统 因 统治者的有为愿望
黄 老 内 治身、治国 之 容 无为而无不为 学
作 经济恢复 用 国力增强
独 内 天人感应 尊 容 实行仁政


作 巩固国家统一

限制君主权利 儒学独尊地位
各个学派的消亡
D A、bd B、abd
C、acd D、abc
课后活动建议: 就汉代由“黄老之治”到“独尊儒术” 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讨论。
下课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 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但在秦始皇“焚 书坑儒” 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 秦实行暴政,民心大失,二世而亡。代秦 而起的是西汉王朝,西汉统治者又如何吸 取秦亡史训,稳固天下民心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何谓“黄老之学”? 汉初为何以之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黄老之学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天人感应”学说。
#思想核心:
大一统(“新”所在)
天人感应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 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 谓之王。”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知识点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知识点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知识点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它不仅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制度,而且对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汉代,思想大一统成为社会的主流,体现在政治、哲学、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的知识点介绍汉代思想大一统的情况。

一、政治思想的大一统汉代思想大一统的重要标志是儒学的确立。

汉初刘邦实施的“舍伍政策”奠定了儒学的地位。

汉武帝时,设立太学,选拔儒学士人。

汉朝统治者通过推崇儒学,以儒家经典为基础,通过儒家思想来统一社会思想,塑造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标准。

儒家思想成为汉代政治思想的代表,且继续影响了后来的历史时期。

二、哲学思想的大一统在哲学思想方面,汉代儒学思想占主导地位,但同时还有其他学派活跃。

儒学作为主流思想,主张“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君主仁政。

而道家则强调个体追求自然之道,注重修身养性,强调“无为而治”。

而墨家强调爱民、尚同,主张普惠平等,反对礼教和封建等级制度。

尽管不同学派有各自的特点,但汉代主流思想理念在不同学派之间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统一,都以实现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和顺为核心。

三、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在文化思想方面,汉代思想大一统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和宗教等方面。

在文学方面,儒家经典成为文人们的创作基础,注重道德和情感表达,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

同时,汉代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人,如司马迁、刘向等,在历史、诗词、辞章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艺术方面,汉代的壁画、陶俑等艺术形式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弘扬了封建伦理道德。

在宗教方面,儒家儒教、道家道教、佛家佛教等融合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表现了思想大一统的特点。

综上所述,汉代思想大一统在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都有体现。

通过儒学的确立和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汉代统一了政治思想;在哲学思想方面,儒、道、墨等学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在文化思想方面,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学、艺术和宗教体现了汉代思想大一统的特点。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当时,而且延续至今,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新-2021版一轮历史课件:第十三单元 第24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精品

最新-2021版一轮历史课件:第十三单元 第24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精品

(二)文化贡献:《四书》《五经》的文化传承 1.整理西周文献 (1)《诗》——这是西周至春秋时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有 3 000 篇之多,经孔子删订以后,保留了 305 篇,通称 300 篇。这部 诗歌选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各地的乐调, 共十五国风;雅,周人的官话称为雅言,是西周王畿的诗;颂, 即宗庙祭祀的乐歌。 孔子很重视《诗经》,他总是启发学生们去读诗,将读诗与做 人联系起来。
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滥觞——春秋战 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 (一)背景
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 经济
解;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 因素
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对社会变革的 因素 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第十三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 第24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C目录 ONTENTS
考点一 考点二 课时训练 规范提升
变。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 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学,倡导求实 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提出“无 “无为”
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回 小国寡民 到“小国寡民”社会
(二)评价 1.积极意义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其思想 主张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 人格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2)老子关于“天道”与“人道”的论述,展示了中国古代辩证 思维的绚丽画卷,其中充满智慧和洞察力,对中华民族思想文 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汉代思想的大一统知识点

汉代思想的大一统知识点

汉代思想的大一统知识点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汉代统治者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了对思想的大一统,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崛起、汉代法家思想的倡导、墨家思想的传承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汉代思想的大一统知识点。

一、儒家思想的崛起汉初,刘邦出身农民,他重视儒家思想,希望通过儒学的传承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任命了孔子的后代为官员,并将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儒家思想的崛起,使得儒家成为汉代统治者推崇的思想流派,也为后来的王朝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汉代法家思想的倡导在汉初,法家思想主要体现为法制的重视。

汉高祖刘邦在建国初期推行宽仁政策,但在长期战乱和社会混乱下,开始重视法制的建设。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严苛的法家思想,倡导法治,加强对社会秩序的管理,以保持社会的稳定。

法家思想的倡导,使得法制建设成为汉代统治者的重要政策。

三、墨家思想的传承墨家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一支思想流派,强调爱和兼爱。

在汉代,墨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提出了“天为父,地为母”的观点,强调兼爱和平等,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墨家的思想传承,对于思想的大一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其他思想流派的倾向除了儒家、法家、墨家的流派之外,汉代还存在其他一些思想流派的倾向。

例如,道家思想影响力的逐渐扩大,通过《老子》、《庄子》等著作对于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同时,佛教在汉代也开始传入中国,对于汉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汉代思想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的崛起、汉代法家思想的倡导、墨家思想的传承等方面。

通过统一思想流派,汉代统治者实现了对社会思想的控制,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总结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总结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总结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有着显著发展,思想也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汉代思想的大一统是指多种思想流派的融合与交融,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综合思想体系。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子学派、名家学派等方面来总结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首先, 儒家思想是汉代最主要的思想流派,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派学说。

儒家的核心观念是仁、礼、忠、信,并强调君臣、父子、夫妇、朋友等各种人际关系的应有之道。

汉代的儒家思想在尊儒抑墨的规范下,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官方思想,为社会稳定和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道家思想在汉代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道教起源于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无欲而达。

在汉代,道家的精神和方法引导对官僚体制和权力的质疑,对于追求内心修养和个人自由的人士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道家也与儒家有一定的交集,两者思想在某些方面相互渗透。

此外,法家思想在秦朝的基础上,在汉代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法家追求明确的政治目标、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强调法律的权威,并推崇法律的公正和严明。

汉代的法家思想家注重实践和功利,提出象田赋、烧缴钱等政策,虽然存在批评和争议,但仍对汉代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而墨子学派则强调实利主义、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相结合。

墨子致力于和平、实用和公平,提出“非攻”和“兼爱”等重要思想,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公正发挥了积极作用。

虽然墨子学派在汉代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但其核心理念对后世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最后,名家学派是指以纷争论战著称的学派,包括诸子百家中的名家派别。

名家学派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重视思辩和辩驳,例如申不害、韩非子等人的思想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尽管名家学派在政治上并没有取得太多的实际进展,但他们的观点和论述对思想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体而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体现在多种思想流派的交融与碰撞中。

儒家思想以其统合性和稳定性成为主流,道家和法家思想在某些方面与儒家思想形成了补充和互补,墨子学派和名家学派则以其特殊的观点和方法对汉代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汉代思想大一统知识点

汉代思想大一统知识点

汉代思想大一统知识点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其思想的发展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汉代思想中的大一统知识点,包括儒家思想的复兴、道家思想的发展以及法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复兴汉代是儒家思想复兴的时期,前往就开始了管仲、孔子等儒家学说的研究和推广。

而汉武帝时期,更是将儒家思想正式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思想,通过实施儒家经典博士制度、开设太学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复兴和传播。

此外,汉代还创造了“孝经”和“五经新义”,加深了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道家思想的发展在汉代,道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王充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论衡》对道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发。

王充主张“以物辩道”,强调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对后来的道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汉代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道家学派,如宗法派和道教两派,丰富了道家思想的内涵。

法家思想的影响汉代是法家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时期之一。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

尤其是汉武帝时期,推行了一系列与法家思想相关的政策,如设立御史台、成立锦衣卫等,以加强君权,维护社会秩序。

此外,汉朝还加强了法家思想的教育和研究,对后来中国法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汉代思想的大一统表现在儒家思想的复兴、道家思想的发展以及法家思想的影响上。

儒家思想成为了国家的官方思想,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推行,得到了广泛传播。

道家思想继续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丰富了道家思想的内涵。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作用,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代思想的发展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同时,汉代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大一统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传统。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代表:韩非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 政治上: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 制的需要。 (4)法家 儒家思想 影响 文化上:西汉以后的 1000多年中,与 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 理论基础。 代表:孙膑 主张:强调战争规律;利用和创造有利形势;重视 (5)兵家 人的作用。 影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考点一
(
)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高考调研题组 解析
1 2 3 4 5
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 “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的思想,而荀子是儒家的 代表人物,故排除 B、D 两项。
选项 A 出自庄子《南华经》 ,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 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以自 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地 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的思想。“天地不仁,
(2)庄子的天命观对我们今天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借鉴。
(3) 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与韩非子 主张的“社会不断发展变化, 历史永远不会倒退”对今天 “与时俱进”的借鉴。
(4)韩非子重视法治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倡导“依法治国” 的借鉴。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史论2
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表现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中珍贵的历史遗产。春 秋战国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争权夺位和争财 夺地此起彼伏。在争斗中,民众的向背往往起决定性 作用。

课件5: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5: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②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提倡“___为__政__以__德___”,逐步改良政治。
③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 实际问题。
④教育思想:主张“__有__教__无__类____”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 上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
(3)地位:孔子的思想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读史]信息①:反映“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信息②: 反映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挥为“仁政”;信息③:反映 韩非主张历史向前发展和主张社会变革的思想;信息④:反映 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
(1)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如 何体现的?
(2)法家思想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1)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 (2)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 秦始皇统一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借鉴。
三、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背景: (1) 汉初的__黄__老__之__学__ 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 需要。 (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 系。 (3)__汉__武__帝__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2.理论——董仲舒的新儒学: (1)特点: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 以及__法__家__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2)内容: 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__独__尊__儒__术__”的主张。 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 “__天__人__感__应”学说。 ③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_三__纲__五__常_”等处事的道德标准。
现实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 岳麓版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 岳麓版

①主要思想:“明天人之分”与“ 制天命而用之 ”
的唯物思想;“ 性恶论 ”;礼法并施与王霸兼用的 治国 思想。 ②评价:综合了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是 战国思想集大成者;在很长时期被视为儒家异端; 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思想家思 想比较 孔子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影响。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百家争鸣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创始: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1)主要思想 ①核心思想:“ 仁 ”,“仁者爱人”;“ 礼 ”, “克己复礼”。
(2009· 海南高考)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
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
A.天行有常
C.礼法并用
B.人性本恶
D.民水君舟
【解题指导】
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
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
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
②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
杀; 提倡“ 为政以德 ”,逐步改良政治。 ③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人世间的实际 问题。 ④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 有教无类 ”。
(2)地位和影响 ①孔子思想逐步形成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孔子被推崇为“ 圣人 ”。
②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 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形成原因 结合必修一、二所学知识
经济: 政治: 荀子关于人与自然的认识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 速发展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 孔子、老子、墨子的思想 主张 微,诸侯争霸兼并政治分裂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景象,这种景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孟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阶级: 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 B.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提供条件 文化: 私学兴起 C.周王室衰微,对思想控制不力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 D.封建政府大力提倡
考 点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
• • • • • • 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有什么内在关系? 3、孔子“仁”的学说在当时不受重视的原因? 4、孔子死后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的原因? 5、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孔子的思想?(史论结合) 6、孔子与老子思想之比较 ?(注重从内容、影响等)
(2)人性上:①孟子主张“性本善” ②荀子主张“性本恶” (3)人与自然:①荀子主张“制天命” ②老子主张“顺自然”
(4)人生态度:①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 ②道家主张“消极避世”(“逍遥、超脱”)
诸子百家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 1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 2.庄子的天命观对我们今天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借鉴。 3.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与韩 非主张的“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 对今天“与时俱进”的借鉴。 4.韩非重视法治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倡导“依法治国” 的借鉴。
考点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 • • • • 1、孔子孟子荀子思想比较,说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2、通过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学习,谈谈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认识? 3、结合所学分析墨家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战国之后不受重视? 4、通过本课学习概括春秋战国出现的治国思想? 5、总结诸子百家中对立的观点? 6、诸子百家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
孔子“仁”的学说在当时不受重视的原 因
• (1)客观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 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 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 图自强。 (2)主观方面 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 时统治者的需要。
孔子死后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的原因?
•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 序。 •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适应君主专 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第十三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 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考纲: •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5年11考 5年8考 •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读:1、孔子、老子的主张 •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原因及各派主张 • 3、汉代新儒学的内容 •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评价




• 内容探究:高考命题中,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与强ຫໍສະໝຸດ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
(1)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走 向崩溃。 (3)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 兴起,早就了一大批士人。 (4)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有什么内在关系?
化,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 的演变仍是重点。三者结合命题可能性很大,难度偏大。
• 形式探究:命题方式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尤其注重新材料、
新情境的运用和理解;材料题也可能出现,多从中国古代儒家思 想与同时期的经济以及政治之间的内在关系入手设计题目。注意 与时代热点、法国启蒙思想及西学东渐相结合。
备 考 视 点
•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史观角度:从文明传承角度看,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 文化体系的基础,今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传统民族 文化遗产的有益成分,如民本思想、和谐观念、统一意识、 义利观点,同时也应剔除其落后时代的如三纲五常、等级 贵贱等内容。
• 热点角度:联系当今社会,注意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 热点追踪:构建和谐社会与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我们党的
执政理念。中国古代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主义思想,复习时 要引起足够重视。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那时,只有贵 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进入校门。这种官学合一的 现象,被称为“学在官府”。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 • 【解析】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 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 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 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 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 儒者称颂 “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 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 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由于只有官府 有学,民间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
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士的阶层很早就出现了。西周、 春秋时 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 贵族的最低层,几与庶人相接 。 由于礼崩乐坏、 宗法制松弛以至于瓦解,士失去了生活保障,除了 六艺知识, 已经一无所有,所以以传播文化与政治知识为主的私学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 不仅培养出大批文化人,而且形成“不争轻重尊卑贵贱,而争于道”的文化理 念。
思想在当时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
评价:3.战国以后,其思想不再受重视.(WHY?) ①经济:战国中期统治者重农抑商,手工业受限制。 ②政治: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
通过本课学习概括春秋战国出现的治国思想?
霸道
王道
帝道
(2012天津高考,节选)
“性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孔子的思想?
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 (1)孔子思想中大量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加以继承
• • ①孔子强调“仁”“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对 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②孔子思想中“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 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丰富博学的教育思想,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概括史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背景?
主张:①实行仁政;②无为而治;③强调法治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
①政治:宗法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②经济: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
总结诸子百家中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①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 ②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 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儒家)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道家)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墨家)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法家)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儒家)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整体把握 “百家争鸣”
荀子、韩非子 老子、孔子、庄子 墨子
• 1.(2015· 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 24)古代儒家学者批 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 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C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教学方法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教育原则
(教学对象)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当仁不让于师
例 1 (2012· 海南高考)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 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 现的是 A.民本思想 C.礼法并重 B.仁政思想 D.礼治为先 ( B )
(2)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理念的本质区别古代儒 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绝无现代民主 思想意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维护统治 的策略。尽管如此,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评价:2.战国时期,一度被视为显学(WHY?)
①政治: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和平; ②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大量小生产者产生,墨家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考点解读】
1、概念解析: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 流派争芳斗艳,思想文化自由活跃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 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当时代表社会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 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成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用要素
• 例如孔子所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 面。但“礼”作为一般的政治伦理规范,认识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 内容。
孔子与老子思想之比较
(1)政治方面:①孔子主张“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 政和任意刑杀,“以德治国”; ②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2)哲学方面:①孔子思想缺乏哲学思辨,他主张“敬鬼神而远 之”,强调关注现实社会; ②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具有丰富的辩证 法思想。 (3)侧重点方面:①孔子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伦理道德; ②老子更加侧重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 (4)地位:①孔子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大师的形 象,被尊为“万 世师表”,他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 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 ②老子作为道家开山鼻祖,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的形 象,以宁静淡泊为要旨,向往自然也主张顺乎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