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黄疸病因及分类
黄疸病因及分类
黄疸病因及分类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由于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增高(高胆红素血症),使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一分钟胆红素低于3。
4μmol/L。
如总胆红素为34μmol/L,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1.病因发病学分类可以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2。
按胆红素的性质分类(1)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①胆红素生成过多: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获得性溶血性黄疸、由无效造血引起的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等;②胆红素摄取障碍:如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Gilbert综合征、某些药物及检查用试剂(如胆囊造影剂)引起的黄疸等;③胆红素结合障碍;为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降低或缺乏引起的黄疸,如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Ⅰ型与Ⅱ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等.(2)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①肝外胆管阻塞:如胆结石、胰头癌、胆管或胆总管癌、壶腹癌、胆管闭锁等;②肝内胆管阻塞:如肝内胆管结石、华支睾吸虫病等;③肝内胆汁淤积:如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复发性黄疸、Dubin-Johnson综合征等。
3。
按黄疸的发生机制和特征分类(1)溶血性黄疸①病因和发生机制: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②溶血性黄疸的特征:a。
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黏膜往往明显苍白;b.皮肤无瘙痒;c。
有脾大;d.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e。
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增高;f.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g.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2)肝细胞性黄疸①病因和发生机制:各种肝病因肝细胞广泛损害而引起黄疸.因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
新生儿得黄疸是什么原因实用一篇
新生儿得黄疸是什么原因实用一篇新生儿得黄疸是什么原因 1新生儿得黄疸是什么原因新生儿得黄疸是什么原因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胎儿出生后,由母体内低氧的环境改成体外的`正常环境,多余的红细胞产生大量胆红素,又无法通过没有发育成熟的酶系统来排出体外,只能跟着血液流动到体表,皮肤和巩膜显示出了黄色。
病理性黄疸:先天性缺陷(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缺氧和感染、胆道畸形、肠肝循环增加(肠道闭锁,幽门肥厚,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低,饥饿和喂养延迟)、新生儿肝炎等疾病是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
黄疸正常值足月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宝宝不超过257μmol/L(15mg/dl)。
正常值有一定波动范围,必须根据其他症状表现进行诊断。
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需要治疗,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
症状严重者,可采用光照疗法,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
如果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黄疸诊断依据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
足月儿为205μmol/L(12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定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
病理性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 (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黄疸的常见病因及鉴别________
㊃乡村医生专栏㊃通信作者:甄真,E m a i l :pr o z h e n z h e n @163.c o m 黄疸的常见病因及鉴别甄 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河北石家庄050051)关键词:黄疸;诊断,鉴别中图分类号:R 4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11-1261-01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583X.2016.11.024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致使巩膜㊁黏膜㊁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临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㊂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低于17.1μm o l /L ,若总胆红素在17.1~34.2μm o l/L 之间,临床不易察觉,称隐性黄疸㊂由于导致黄疸的病因很多,其治疗方法差异较大,故黄疸的鉴别诊断尤其重要㊂1 黄疸的分类及常见病因黄疸依其发生机制分为4类,即溶血性黄疸㊁肝细胞性黄疸㊁阻塞性黄疸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㊂1.1 溶血性黄疸 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㊂常见疾病有以下两大类㊂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㊁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㊂②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㊁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蚕豆病)㊁异型输血后溶血㊁新生儿溶血㊁恶性疟疾㊁伯氨奎林等药物㊁蛇毒㊁毒蕈中毒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㊂1.2 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实质细胞病变使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㊁结合和排泄发生障碍所致㊂常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㊁中毒性肝炎㊁药物性肝病㊁酒精性肝病㊁自身免疫性肝病㊁遗传代谢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㊁血色病等)㊁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以及全身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肝脏损害(如败血症㊁疟疾㊁钩端螺旋体病㊁伤寒㊁布鲁菌病㊁结核病㊁肾综合征出血热㊁登革热等)㊂1.3 阻塞性黄疸 根据阻塞的部位可分为肝外胆管阻塞及肝内胆管阻塞两类㊂①肝外胆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有胆总管结石㊁炎性㊁蛔虫㊁肿瘤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以及由于胰头癌㊁胰头增大的慢性胰腺炎㊁乏特壶腹癌及各种可引起胆总管周围淋巴结肿大的疾病㊂②肝内胆管阻塞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黄疸与肝内胆汁淤积㊂前者常见于肝内胆管结石㊁癌栓㊁华支睾吸虫病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后者可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及肝内小胆管病变,包括病毒㊁细菌㊁寄生虫㊁药物㊁酒精㊁毒物㊁自身免疫性㊁遗传代谢㊁妊娠等因素㊂1.4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指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㊁结合和排泄有先天性缺陷㊂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㊂临床上常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或波动性黄疸,全身状况良好,临床症状轻微,肝功能除胆红素代谢障碍外无其他明显异常㊂常见疾病有:G i l b e r t 综合征㊁D a b i n -J o h n s o n 综合征㊁R o t o r 综合征㊁C r i g l e r -N a j j a r 综合征等㊂2 黄疸的鉴别2.1 确认是否为真性黄疸 ①应在良好的自然光线下注意观察患者巩膜㊁黏膜与皮肤有无黄染,轻度黄疸最早见于巩膜或舌系带黄染;②应与进食过多的南瓜㊁胡萝卜㊁西红柿及柑橘等引起的假性黄疸及老年人巩膜脂肪堆积相鉴别㊂前者以手掌黄染为著,后者表现为巩膜黄染呈不均匀块状,以内外眦为著,二者血清胆红素正常㊂③查血清胆红素是否增高㊂2.2 确定黄疸的病因 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全面的体格检查,再结合必要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作出黄疸的病因诊断㊂①询问病史应注意患者的年龄㊁性别㊁职业㊁居住地㊁生活习惯㊁生活环境及毒物接触史㊁饮酒史㊁服药史㊁肝炎接触史㊁输血与注射史㊁周围人群发病史㊁既往史与家族史㊁妊娠史等㊂②症状与体征:应注意伴随症状,如发热㊁皮疹㊁皮肤瘙痒㊁乏力㊁食欲及大小便异常(注意尿液颜色,溶血性黄疸常为酱油色尿,肝细胞性黄疸多为浓茶色尿;大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样多为阻塞性黄疸)㊁出血倾向以及各器官系统相应症状㊂查体应全面细致,不要有遗漏㊂特别注意皮肤黏膜黄染的颜色(溶血性黄疸常呈柠檬色,肝细胞性黄疸多为金黄色或浅黄色,阻塞性黄疸多为暗黄色或黄绿色)㊁淋巴结㊁肝胆脾有无肿大㊂③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常规应作血常规(注意查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形态)㊁尿常规(注意尿胆原和胆红素)㊁便常规和生化全项㊁腹部超声或C T ㊂根据黄疸类型不同还需进行相应检查,如骨髓象㊁血清铁㊁铜测定㊁各种病原体抗原㊁抗体及核酸测定㊁各种自身抗体测定㊁凝血功能测定㊁遗传基因测定㊁影像学检查㊁内镜或介入诊断检查㊁活体组织检查等等㊂收稿日期:2016-07-05 编辑:张卫国㊃1621㊃‘临床荟萃“ 2016年11月5日第31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N o v e m b e r 5,2016,V o l 31,N o .1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黄疸中医内科学
contents •黄疸中医内科学概述•黄疸的中医诊断•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黄疸的预防与护理•黄疸的中医研究进展•黄疸的病例分析目录黄疸的定义黄疸的分类黄疸的定义与分类黄疸的病因黄疸的病机黄疸的病因与病机黄疸的治疗原则030201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合参辨病识别黄疸的病因、病程、病理变化等。
辨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环境等因素,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以及所属证型。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胆腑郁热证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右胁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苔黄厚腻或糙腻,脉弦数或弦滑。
综合分析,确定证型湿热内蕴证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精神疲倦,肢体困重,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薄或秘结,小便黄赤,苔黄厚腻,脉濡数或弦数。
脾虚湿困证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精神萎靡,肢体困重,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薄,小便淡黄,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
肝脾不和证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厌食油腻,大便溏薄或秘结,苔白厚腻,脉弦滑。
随症加减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体质差异,适当调整中药配方,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辩证施治根据黄疸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见的中药包括茵陈、栀子、大黄、赤芍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
口服中药患者需按时口服中药汤剂或丸剂,以达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目的。
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体质差异,适当调整针灸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随症加减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接触有毒物质避免过度使用药物护理方法饮食护理休息与活动心理护理病情监测中药新药研究总结词详细描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近年来在黄疸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详细描述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对改善黄疸症状、降低胆红素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2024版黄疸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2024黄疸课件ppt课件完整版•黄疸概述与分类•新生儿黄疸•成人黄疸•黄疸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目•黄疸治疗原则与措施•案例分析与讨论录黄疸概述与分类01黄疸定义及临床表现黄疸定义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使皮肤、黏膜和巩膜等组织出现黄染的现象。
临床表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可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
黄疸发生原因与机制发生原因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等。
机制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多的非结合胆红素;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胆汁淤积性黄疸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
分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皮肤和黏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可伴有皮肤瘙痒;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可有肝掌、蜘蛛痣等表现。
胆汁淤积性黄疸皮肤和黏膜呈暗黄色,甚至黄绿色,伴有皮肤瘙痒;尿色深如浓茶,粪便颜色变浅;肝功能异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可伴有肝大、脾大和腹水等表现。
溶血性黄疸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呈浅柠檬色,无皮肤瘙痒;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色加深,严重者呈酱油色;脾肿大。
黄疸分类及特点新生儿黄疸02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生理性黄疸的特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等原因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处理病理性黄疸的特点01出现时间早,生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原因02多种疾病可引起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处理03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光疗、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处理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包括血清胆红素测定、母子血型鉴定、肝功能检查等处理根据黄疸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光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
诊断学:黄疸
皮肤瘙痒及心动过速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3பைடு நூலகம்伴随症状
1、黄疸伴发热 2、黄疸伴腹痛 3、黄疸伴肝肿大
4、黄疸伴胆囊肿大
5、黄疸伴脾肿大
6、黄疸伴腹水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4、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
2、X线检查 3、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PT 对VitK的反
应 胆固醇 血浆蛋白
溶血性
↑ 正常 <15%— 20% —
↑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无
正常 正常
肝细胞性
↑ ↑ >30%— 40% + 轻度↑
↑↑ ↑ ↑
延长 差
轻度↑或↓ Alb↑Glob↑
胆汁淤积性
↑ ↑↑ >50%— 60% ++ 减少或消失
可↑ ↑↑ ↑↑
延长 好 ↑↑ 正常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循环血液
血红蛋白
红细胞
肾
非结合胆红素
肝
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
结合胆红素
门静脉
肠 尿胆原
肝细胞广泛受损
粪胆素
尿胆原 结合胆红素 尿胆素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2、肝细胞性黄疸
(1)机制:使肝细胞广泛受损的疾病为病因,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中毒性肝炎症、败血症等。
(4)非结合胆红素(UCB):不溶于水,不从尿液排出; 结合胆红素(CB):溶与水,可从尿液排出。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溶血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
新生儿黄疸病因分类护理论文
新生儿黄疸病因分类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80-01【摘要】新生儿黄疸(neonatal??jaundice)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时期对胆红素代谢不成熟,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出现皮肤﹑巩膜﹑粘膜黄染现象。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做特殊处理,病理性黄疸可发生核黄疸,引发智力落后,神级系统疾病等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因分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经常会发现宝宝在住院期间皮肤会发黄,并且家属也经常会询问原因。
据临床数据表明我国50%足月儿及80%早产儿可发生新生儿黄疸1]呢?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出现皮肤、巩膜﹑粘膜处发黄。
1 新生儿黄疸常见的原因1.1 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
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
1.2 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旰脏酶,或这种酶活力低,胆红素到肝脏后变成结合胆红素并排除的过程受影响。
1.3 由于胆管阻塞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国内也有报道2]要因素,其中窒息占首位。
由于新法复苏的推广和使用,新生儿窒息率大大降低,故窒息已不是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
此外还有缺乏症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有报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新生儿中有1/3呈现黄疸3]2 新生儿黄疸的检查正常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而引起的。
黄疸可以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这是因为胆红素在皮肤和黏膜中沉积的结果。
黄疸的类型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病因,黄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疸类型,并提供一份黄疸鉴别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
一、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过早破坏而释放大量胆红素到血液中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深黄色,并且伴有贫血和溶血表现。
常见的原因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等。
鉴别溶血性黄疸的关键是血液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沉等指标。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或肝外胆道的梗阻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明显的黄色,伴有尿液深黄和粪便颜色变浅。
常见的原因包括胆石症、胆管狭窄、胰头癌等。
鉴别阻塞性黄疸的关键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MRI)明确梗阻的位置和原因。
三、肝细胞性黄疸:四、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的黄疸,通常由于新生儿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不成熟或溶血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黄色,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鉴别的关键是通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其他病因的排除来确定。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黄疸类型及其鉴别方法。
正确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以上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黄疸的类型和鉴别方法,及时就医治疗,保障自身健康。
【这里还可以加入一些预防黄疸和早期诊断的建议,以及对不同类型黄疸的治疗方法的介绍】。
第二篇示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色。
黄疸通常是指胆红素在体内过量积聚所致,常见于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和溶血性疾病等多种情况。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一、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新生儿黄疸是指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并导致皮肤和眼结膜呈现黄色。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肝功能未完全成熟,胆红素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所引起。
以下是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常见原因:1. 生理性黄疸:这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约有60%左右的新生儿会在出生后数天内出现轻度至中度的黄疸。
这种情况通常在出生后第2至3天开始,之后逐渐消退,而不需要特殊治疗。
2. 产房窒息: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窒息时,身体氧供不足会导致肝功能受损,使得胆红素代谢能力下降。
3. 胎红细胞溶解:有些情况下,在母亲血液中存在与胎儿红细胞血型不配合的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红细胞溶解并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
4. 母婴血型不兼容:当母亲是Rh阴性,而父亲是Rh阳性时,胎儿可能会继承到Rh阳性基因。
如果母体在第一次怀孕或分娩过程中接触到Rh阳性胎儿的血液,她的免疫系统将会产生抗抗体。
这些抗体会穿过胎盘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导致红细胞溶解并引起黄疸。
5. 母乳喂养黄疸:新生儿从母乳中摄取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可能干扰肝脏对胆红素代谢和排泄的正常功能。
某些情况下,这种影响会导致新生儿发生黄疸。
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1. 光照治疗:对于轻度至中度的新生儿黄疸,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通过特殊波长的蓝光光源进行光照。
这样可以将皮肤中的胆红素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并排出体外。
一般情况下,光照治疗需要持续数天至一周左右。
2. 血浆交换:对于严重黄疸的新生儿,或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重度溶血性疾病导致的黄疸等特殊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血浆交换治疗。
这种方法通过将患儿的血液与健康供者的血浆进行置换,以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和抗体。
3. 药物治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选择使用药物来帮助促进胆红素代谢和排泄。
典型的例子是使用苯巴比妥钠(Phenobarbital)来刺激肝脏酶系统。
4. 解决母婴血型不兼容:如果母婴之间存在血型不兼容问题导致黄疸,医生通常会给接受Rh阴性母亲产后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来预防潜在问题。
中医黄疸
黄疸一、概念: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又称“谷疸”、“疸黄”等。
危重症候是“急黄”。
二、病因病机:三、辨证论治1、辨黄疸种类: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皮,病程较短,多属热证、实证,以湿热为主。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病程较长,多属寒证、虚证,以寒湿为主。
急黄:起病急、黄疸迅速加深,伴高热烦渴,神昏谵语,出血证。
2、辨湿热轻重(阳黄)热重于湿:黄色鲜明为橘子色,舌苔黄腻、脉弦数。
(热证—发热烦渴、尿黄、便干;湿证—胀满、恶心欲呕)湿重于热:身目俱黄,但不如热重鲜明,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
(湿证—头重、脘痞、呕恶、便溏;热证—口苦、口干不欲饮)3、辨寒湿与瘀血(阴黄)寒湿内困: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舌质淡、苔黄腻、脉濡缓或沉迟。
(寒证—神疲恶寒、口淡不渴;湿证—纳少脘闷、腹胀便溏)瘀血阻滞:阴黄日久,面黄晦暗,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或细弦。
(瘀血证—癥积按之硬、痛有定处;全身证—形体消瘦、乏力便溏)四、病证(一)阳黄【阳黄(热重于湿)】证候特征:黄色鲜明为橘子色,发热烦渴,腹胀满、恶心欲呕,尿黄、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蒿、栀子、大黄)加味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栀子—协助君药清热利湿退黄,引湿而从小便而出。
大黄—泻热逐瘀,使湿热从大便而出。
【阳黄(湿重于热)】证候特征:身目俱黄,但不如热重鲜明,头身困重、胸脘痞满、呕恶、便溏口苦、口干不欲饮,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退黄方药:茵陈五苓散(茵陈蒿、茯苓、猪苓、桂枝、白术、泽泻)加减。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二)阴黄【阴黄(寒湿内困)】证候特征: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如烟熏,神疲恶寒、口淡不渴,纳少脘闷、腹胀便溏,舌质淡、苔黄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方药:茵陈术附汤(茵陈蒿、附子、白术、干姜、肉桂、炙甘草等)加味。
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附子、干姜、肉桂:温化寒湿白术、甘草:健脾和胃【阴黄(瘀血内阻)】证候特征:阴黄日久,面黄晦暗,癥积按之硬、痛有定处,或形体消瘦、乏力便溏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或细弦。
中医黄疸轻中重度分级标准
中医黄疸轻中重度分级标准黄疸,作为中医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
中医认为黄疸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黄疸的严重程度,中医有其独特的分级标准,本文将详细解析中医黄疸的轻、中、重度分级标准。
一、轻度黄疸轻度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微微发黄,黏膜轻度染黄,巩膜可不出现黄染。
此时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等轻微症状。
中医认为,轻度黄疸多为脾胃不和、湿气内停所致。
治疗上当以调理脾胃、利湿退黄为主。
患者可通过中药治疗,如茯苓、白术等药物,以及适当的饮食调养,如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之品。
二、中度黄疸中度黄疸时,皮肤、黏膜黄染明显,巩膜也可能出现黄染。
患者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中度黄疸多为湿热内蕴、脾胃功能失调较重所致。
此时治疗需加重利湿、清热的药物,如茵陈、栀子等。
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三、重度黄疸重度黄疸时,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严重,呈深黄色或黄绿色。
患者可能出现高热、神志不清等严重症状。
中医认为,重度黄疸多为湿热疫毒炽盛、脾胃功能严重失调所致。
此时治疗需采用重剂清热利湿、解毒的药物,如黄连、黄柏等。
同时,患者病情较重,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以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黄疸的轻中重度分级并非绝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还可能受到年龄、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中医对于黄疸的分级标准和治疗策略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患者在发现黄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以期早日康复。
同时,平日里也要注意调养身体,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避免湿邪内生,预防黄疸的发生。
黄疸ppt课件免费
肠道。
分类
总结词
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 从而引发黄疸。
详细描述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解产 生非结合胆红素。当非结合胆红素过多时,肝脏无法处理,导致血液中胆红素 水平升高,引发黄疸。
分类
总结词
由于肝细胞受损或功能异常,导致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 降,引起黄疸。
详细描述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受损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当肝细 胞受损时,其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 平升高,引发黄疸。常见的原因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
分类
总结词
由于胆道阻塞,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无法排出体外,引起黄疸。
Part
03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
黄疸的典型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 可伴有腹痛、瘙痒、发热等症状。根 据黄疸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临床 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黄疸诊断的重要手段, 包括肝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 规检查等。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了解 黄疸的原因、程度及对肝功能的损害 程度。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其他治疗
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等也是治疗黄疸的辅助手段。光照疗法主要适用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换血疗法则适用于严重的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通过 置换血液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预防:改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预防感染等
黄疸的中医名词解释
黄疸的中医名词解释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白眼球发生黄染。
在中医学中,黄疸被称为“黄疸病”,认为其病因主要与体内湿热和肝脏功能不调有关。
黄疸是一种早期可见的肝病征象,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状之一。
下面我们将从病因、症状、辨证和治疗等方面对黄疸进行详细解释。
一、病因中医学认为,黄疸的主要病因是湿热与肝脏功能障碍。
湿热是指体内湿气和热气蓄积,经络不畅,使得营卫失调,导致黄疸出现。
肝脏的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肝气郁结、肝火亢盛以及肝肾阴虚等,导致肝气失调,影响胆汁的分泌,从而引发黄疸。
二、症状黄疸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皮肤黄染,可伴随其他不适症状。
患者常感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在舌苔方面,黄疸患者通常呈现厚腻的黄苔,舌体颜色可呈红苔或淡红。
三、辨证在中医诊断中,辨证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针对黄疸的辨证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舌诊等进行判断。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湿热黄疸、气滞黄疸、肝火上扰黄疸和肝肾阴虚黄疸等。
湿热黄疸的患者常常伴有身体沉重、乏力、纳差等湿热症状,舌苔厚腻黄质,脉象滑数。
气滞黄疸的患者常有胸胁胀痛、烦躁易怒等肝胆气滞症状,舌苔薄白,脉象弦滑。
肝火上扰黄疸的患者常有口苦咽干、目赤多泪、烦躁易怒等肝火亢盛症状,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肝肾阴虚黄疸的患者常有头晕目眩、面色发黯、骨蒸潮热等肝肾阴虚症状,舌苔薄白或无苔,脉象细弱。
四、治疗在中医治疗中,黄疸的治疗需要综合辨证施治。
治疗原则包括清热湿、疏肝利胆、滋阴降火等。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茵陈蒿汤、胆汁通脉丸、柴胡清肝丸等。
针对湿热黄疸,可以使用茵陈蒿汤。
该方能清热解毒、行湿燥湿,有利于黄疸的消退。
柴胡清肝丸适用于肝脾不和引起的黄疸,可疏肝理气、和胃化湿,起到通肝利胆的作用。
肝肾阴虚型的黄疸可以用六味地黄丸等滋阴降火的方剂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治疗黄疸还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疗法。
通过针灸或推拿可以刺激经络,疏通气血,改善黄疸。
艾灸则可以温通经络,消除湿热,促进机体康复。
黄疸Juandice
岳阳临床医学
(四)先天性非院 溶血性黄 疸
系由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 取、结合和排泄有缺陷所 致的黄疸,临床少见。
岳阳临床医学 1.Gilbert综合征:肝细院胞摄取UCB功能障
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血中U CB↑→黄疸(肝功能正常)。
2.Crigler-Najjar综合征:肝细胞缺乏葡
岳阳临床医学 院
(七).婚姻史 (八).月经史
生育史
14————04
(九).家族史
三.特殊情况的问诊岳院阳临床医学 技巧
1.缄默与忧伤
7.重危、晚期患者
2.焦虑与抑郁
8.残疾患者
3.多话与唠叨
9.老年人
4.愤怒与敌意
10.儿童
5.多种症状并存
11.精神疾病患者
6.文化程度低下或语
言障碍
4.伴胆囊肿大:胆总管梗阻(胰头癌、胆总管癌、壶腹癌)。
5.伴脾肿大: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疟疾、门脉
性或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贫血、淋巴瘤。
6.伴腹水: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肝癌。
岳阳临床医学
六.问诊要点 院
1.确定是否有黄疸 2.黄疸的起病 3.黄疸伴随的症状 4.黄疸的时间与波动情况 5.黄疸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黄疸。
2.临床表现岳阳临床Fra bibliotek学 院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
急性溶血:发热、寒战、头痛、呕吐、
腰痛,伴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 尿(酱油色或茶色),严重者可有急 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伴贫血和
脾肿大。
岳阳临床医学
3.实验室检查 院
1.血清TB↑,UCB↑,CB基本正常。 2.UCB↑→CB形成代偿性增加→肠道内CB↑ →尿胆原↑→粪胆素↑→粪色加深; 3.肠内尿胆原↑→重吸收至肝内者↑,肝处理 能力↓→血中尿胆原↑→从肾排出→尿中尿胆 原 ↑(无胆红素)。 4.急性溶血,尿中血红蛋白排出,隐血试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疸病因及分类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由于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增高(高胆红素血症),使巩膜、
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 1.7〜17.1卩mol/L ,
其中一分钟胆红素低于 3.4卩mol/L.如总胆红素为34卩mol/L,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
1. 病因发病学分类
可以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2. 按胆红素的性质分类
(1)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①胆红素生成过多: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获得性溶血性黄疸、由无效造血引起的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等;②胆红素摄取障碍:如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Gilbert 综合征、某些药物及检查用试剂(如胆囊造影剂)引起的黄疸
等;③胆红素结合障碍;为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降低或缺乏引起的黄疸,如Gilbert综
合征、Crigler-Najjar 综合征(I型与n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等。
(2)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①肝外胆管阻塞:如胆结石、胰头癌、胆管或胆
总管癌、壶腹癌、胆管闭锁等;②肝内胆管阻塞:如肝内胆管结石、华支睾吸虫病等;③ 肝内胆汁淤积:如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复发性黄疸、Dubin-Johnson 综合征等。
3. 按黄疸的发生机制和特征分类
(1)溶血性黄疸
①病因和发生机制: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
②溶血性黄疸的特征:a. 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
黏膜往往明显苍白; b. 皮肤无瘙痒; c. 有脾大; d. 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 e. 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卩mol/L,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f.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
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g. 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2)肝细胞性黄疸
①病因和发生机制:各种肝病因肝细胞广泛损害而引起黄疸。
因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
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
尿内有胆红素,尿胆原的排泄量视肝细胞损害和肝内淤胆的程度而定。
②肝细胞性黄疸的特征: a. 皮肤和巩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皮肤有时有瘙痒; b. 血中
非结合和结合胆红素均增高; c. 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但在疾病高峰时,因肝内淤胆致尿胆原减少或缺如,同样,粪中尿胆原含量可正常、减少或缺如; d. 血清转氨酶
明显增高; e. 血中肝炎病毒标记物常阳性; f. 肝活组织检查对弥漫性肝病的诊断有重要意
义。
(3)胆汁淤积性黄疸
①病因和发病机制:a. 肝外阻塞性胆汁淤积:引起胆总管内阻塞的有胆石症、胆道蛔
虫、胆管炎、癌肿浸润、手术后胆管狭窄;胆管外阻塞的有壶腹周围癌、胰头癌、肝癌、肝门或胆总管周围淋巴结癌肿转移等引起胆管压迫。
阻塞上端的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胆管逐渐扩大,最后使肝内胆管因胆汁淤积而破裂,胆汁直接或由淋巴液反流入体循环,结果使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 b. 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包括肝内泥沙样结石、原发性肝癌侵犯肝内胆管或形成癌栓、华支睾吸虫病等;
c. 肝内胆汁淤积: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妊娠期复发性黄疸等。
肝内胆汁淤积从分子细胞学上是指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减少,以及胆汁流淤滞和浓缩。
②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特征: a. 肤色暗黄、黄绿或绿褐色; b. 皮肤瘙痒显著,常发生于
黄疸出现前; c. 血中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胆红素定性试验呈直接反应; d. 尿胆红素阳性,但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e. 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粪便显浅灰色或陶土色; f. 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丫-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脂蛋白-X阳性。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系指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有先天性酶缺陷
所致。
①Gilbert综合征:系因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所致。
血清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肝功能试验正常,红细胞脆性正常,胆囊显影良好,肝活组织检查无异常。
②Dubin-Johnson综合征:系因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及其他有
机阴离子向毛细胆管排泄障碍,致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但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正常。
口服胆囊造影剂胆囊常不显影。
肝外观呈绿黑色,肝活组织检查见肝细胞内有弥漫的棕褐色色素颗粒。
③Rotor综合征:由于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和排泄结合胆红素均有先天性缺陷,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吲哚菁绿(ICG)排泄试验有减低。
胆囊造影多显影良好,少数不显影。
肝活组织检查正常,肝细胞内无色素颗粒。
④Crigler-Najjar 综合征: 系由于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致不能形成结合胆红素,因而血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很高,可并发核黄疸;预后很差。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