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纲要2014
生理心理学提纲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一、《生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细胞学与超显微结构神经组织由两类细胞组成,即神经元(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两者的数目大体相等。
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系统框架,并对神经元发挥组织营养的功能,不直接参与神经信息的传递。
神经元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神经元之间发生关系的微细结构,称为突触。
突触由突触前神经末梢-终扣、突触后膜和两者之间大约20-50纳米的突触间隙所组成。
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
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
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
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
植物神经系统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
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
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
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
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
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新皮层。
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
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
边缘系统: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具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
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
生理心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适用对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学时] 14学时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它试图以脑内的生理事件来解释心理现象。
生理心理学实验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生理心理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实验及技能原理.能独立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准确分析实验结果,达到独立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及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科研实验能力。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完成规定实验内容后,要认真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课出勤和实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入学生期末总评成绩。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1、实验目的和要求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及肌肉收缩的特点;学习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技术。
2、实验内容取蟾蜍一只,毁脑脊髓;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将全部皮肤剥除,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3、实验仪器蟾蜍或蛙;蛙板,探针,粗剪刀,细剪刀,尖镊子,玻璃分针,大头针,培养皿,滴管, 瓷碗,锌铜弓或铝银电极,任氏液。
4、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二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1、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电生理实验技术测定蛙类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和其中A类纤维冲动的传导速度,并观察神经损伤,药物的影响。
2、实验内容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借助实验装置观察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观察和测定双相动作电位波形,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观察和测定单相动作电位波形,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实验仪器蟾蜍或蛙,蛙类手术器一套,标本屏蔽盒,带电极的接线若干,任氏液,1~3mol/L KCL溶液,瓷碗,培养皿,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仪。
4、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三反射弧的分析1、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014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及建议备考策略
2014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及建议备考策略一、2014年心理学312大纲解析变化2014年心理学考凯程纲沿袭了以往稳定性的传统,相对于2013年大纲没有发生改变。
这就给备战心理学统考的学生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也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复习的方便。
在这里,首先再次的对考凯程纲的相关内容和考试要求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广大考生务必要对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
心理学考凯程纲的相关内容和要求: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4.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二、考研建议备考策略针对考试要求和科目分值及历年312心理学真题在书本相应章节中分布,提出以下备考策略:1.普心:重点抓书本,不放任何考点,复习无死角普心是心理学考研中最重要的一科,独占约100(社心一般只有2-3道选择题)。
广大考生对普心复习一定要凸显书本的重要性,做到对书本各个知识点的熟悉和掌握。
普心复习在一定程度上可结合大纲解析,对重点理论进行更仔细的复习,如:注意、动机、人格等。
2.发展和教育:发展抓主线;教育理论对比记忆复习发展时,大家抓住2个主要部分(认知过程和社会性发展)和4个相关方面(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生理因素的发展、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言语的发展)。
同时结合历年真题在书本每章节的分值分布来分配自己的复习时间。
复习教育时,考生需对各学习理论进行一个横向比较,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同时在回答理论比较方面的题时也会事倍功半。
而且,从2013年以后要特别重视教育:发展和教育方面的30分的综合题绝大程度上会出在教育方面。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理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基本命题,以实验研究为基本方法,试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掌握大脑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大脑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情绪、语言等心理过程的生理机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相关的科研文献。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尊重和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的形态和分类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2、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3、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大脑皮层的分区和功能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底神经节的结构和功能(二)感觉与知觉的生理机制1、视觉的生理机制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视觉通路和视觉中枢颜色视觉的理论2、听觉的生理机制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通路和听觉中枢声音定位的机制3、躯体感觉的生理机制皮肤感觉的感受器和传导通路深部感觉的感受器和传导通路4、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神经基础知觉的组织原则(三)学习与记忆的生理机制1、学习与记忆的分类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海马在记忆中的作用新皮层在记忆中的作用神经递质与学习记忆3、学习与记忆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基因表达与学习记忆(四)情绪的生理机制1、情绪的分类和表现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反应2、情绪的神经基础杏仁核在情绪中的作用下丘脑在情绪中的作用前额叶皮层在情绪中的作用3、情绪的神经化学机制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情绪神经肽与情绪(五)语言的生理机制1、语言的神经基础语言中枢的定位语言的单侧化优势2、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语言产生的神经机制语言理解的神经机制(六)意识的生理机制1、意识的概念和特征意识的不同层次意识的主观体验和客观测量2、意识的神经基础大脑皮层的广泛激活与意识丘脑在意识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讲解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
生理心理学自考(10070)2014年改版全新——第二章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理解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论述: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50%和“论述”为20%。
3、试题难易程度分为较易、中等难度、较难三个层次。
较难部分比例不超过30%,建议20%。
4、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5、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础一、课程内容第一节神经形态学第二节神经系统功能的整体和细胞生理学基础第三节遗传信息和神经信息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免考,49-58页)二、学习目的与要求神经细胞学、组织学和解剖学统称为神经形态学,它们对脑和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分别采用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肉眼观察的方法,得到解剖学上的脑大体解剖结构、神经组织的显微结构和神经细胞的超显微结构。
三个层面上的科学知识,为理解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关于神经系统功能,大体可分为基本功能和高级功能,前者用于维持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后者是实现心理活动的基础。
本章所涉及的神经信息化学传递的分子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是理解记忆等认知活动以及情感、行为的重要基础,只有掌握它们,才能理解各章节所涉及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要求全面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掌握脑的主要结构;深入了解神经信息产生和传递的电学和化学机制;对神经冲动和突触后电位产生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神经递质和受体相结合的过程,要全面理解,并准确掌握相关的重要名词和概念。
应用心理学专业生理心理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11112总学时数:54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课程性质:《生理心理学》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感知觉信息的神经加工过程和研究感知觉信息加工的方法,初步掌握运动反映的控制机制,理解并初步掌握维持生存的几种主要活动的内驱力的生理基础,了解学习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研究的新进展,加强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为将来从事该专业方向的研究和实际运用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观一、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脑研究的历史回顾三、当代主流与发展趋势第二节学习生理心理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一、心理活动的基本概念二、精神病与精神病学的基础知识三、神经病与神经病学四、脑形态学的基本概念五、神经生理学基础知识六、分子神经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第三节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学问题第二章感觉第一节视觉生理心理学一、视觉信息的产生二、视觉信息的传递三、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第二节听觉生理心理学问题一、声音刺激的物理参数和心理物理学参数二、耳与听觉通路三、听觉信息的神经编码四、对音色的神经编码五、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第三节味觉与嗅觉一、味觉二、嗅觉第四节躯体感觉一、躯体感觉模式及其编码的一般规律二、浅感觉及其上行通路三、深感觉及其传导通路四、内脏感觉与痛觉第三章知觉的生理心理学第一节知觉的神经基础一、失认症与知觉的脑结构二、知觉的细胞生理学基础第二节知觉理论及其生理学研究一、两种加工过程和知觉特征结合论二、脑事件相关电位与知觉过程三、脑区域性糖代谢与知觉过程第三节视知觉机制一、空间知觉的枕-顶通路二、物体知觉的枕-颞通路三、面孔的认知与识别第四章注意的生理心理学理论第一节心理加工理论关于注意机制的认识第二节非随意注意与朝向反射第三节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第四节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第五节前运动中枢控制理论第六节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第五章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第一节学习模式一、联想式模式二、非联想式模式三、程序性学习或熟练与技巧性学习四、认知学习五、情绪性学习六、味-厌恶学习七、印记式学习第二节学习的脑机制一、脑等位论与机能定位论的统一二、暂时联系和异源性突触易化三、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三节联络区皮层与认知学习一、颞顶枕联络区皮层与学习二、前额叶皮层第四节小脑与快速运动反应性学习第五节边缘系统与情绪性学习一、边缘系统相互作用的学习模型二、嗅觉与味觉条件反射第六节海马在学习中的作用一、空间辨别学习二、学习过程中的抑制性调节三、情绪性学习的调节第七节无脊椎动物的学习模型第六章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第一节记忆的痕迹理论一、短时记忆的反响回路二、长时记忆的生化基础第二节海马的记忆功能第三节人类的记忆障碍一、海马与顺行性遗忘二、脑震荡与逆行性遗忘三、心因性和原因不明的遗忘症第四节多重记忆系统与多重编码理论第五节对记忆机制研究的新挑战第七章言语、思维的脑机制第一节脑和言语障碍一、失语症研究二、清醒病人脑刺激的效应第二节脑与思维一、阳性精神分裂症及其脑机制二、阴性精神分裂症的脑形态学改变三、两类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脑机制的关系四、言语、思维的脑机制第三节言语思维和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一、正常人类被试的实验分析二、割裂脑病人的实验分析三、应用现代构象技术的实验研究第四节言语知觉的认知理论第八章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一、饮水行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二、摄食行为三、性行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四、防御和攻击行为五、睡眠与觉醒的脑机制第九章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第一节关于情绪、情感的经典研究一、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二、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实验研究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一、三、情绪、情感的神经机制四、情绪、情感的生物化学调节机制第三节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第十章运动和意志行为第一节神经肌肉装置与运动功能一、肌肉的分类与特点二、神经肌肉接点与接点传播第二节脊髓运动反射一、单突触反射二、多突触反射三、最后共同公路第三节脑对运动功能的调节与控制一、脑对运动功能的节段性控制二、大脑皮层和锥体系的运动功能三、锥体外系及其运动功能四、小脑的运动功能第四节目的方向性运动和计划性意志行为三、教学方法以课堂教授为主,辅之以实验。
02《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61802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学时数:54学分数:3执笔者:编写时间:2004年8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生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生理基础的科学。
通过生理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生理心理学的要旨;生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生理心理学研究的途径和原则;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点:生理心理学研究的途径和原则难点: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的要旨第二节生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第三节生理心理学研究的途径和原则第四节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第二章神经解剖学基础(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解剖学定位;脑的概观;脊髓的概观;周围神经系统(二)教学内容:重点:脑的概观难点:神经系统的解剖定位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解剖定位第二节脑的概观第三节脊髓的概观第四节周围神经系统第三章体内信息加工和传递过程(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突触传递的化学性质;脑表现的整体电位;激素。
(二)教学内容:重点: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难点:神经细胞兴奋和传导的离子运动第一节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第二节神经细胞兴奋和传导的离子运动第三节突触传递的化学性质第四节脑表现的整体电位第五节激素第四章感觉的基本过程(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感觉世界的多样性和适当刺激;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感觉系统的信息加工。
(二)教学内容:重点: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难点:感觉系统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第一节刺激的多样性和适当性第二节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第三节感觉系统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第五章知觉的加工过程(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视觉信息的加工;听觉的信息加工;平衡觉的信息加工;躯体感觉的信息加工;嗅觉的信息加工;味觉信息的加工;个体的经验对知觉系统的影响。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28学时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本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心理学类课程。
该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基础课,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使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基本活动规律,掌握心理活动的基本生理机制,要求学生在学完此门课程后能够将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与心理健康教育现实问题相结合。
2.本课程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对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学习、言语和思维、本能和动机、情绪和情感以及人格的生理机制进行介绍,同时对该领域当前研究的焦点也进行适当介绍,侧重于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研究的介绍。
3.本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一学期授完,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任课。
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性课程,务使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了解心理发展的生理机制,为后续的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以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依据现代师范教育要求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力图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将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统一于本课程。
2.本课程主要由两大模块构成,即基本研究方法和神经系统解剖基础,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进展,理解心理活动的基本生理机制。
每周2课时,共28课时,计2学分。
3.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
在教师讲授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课程实践活动以及分析反思见习过程中观察到的心理问题等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4.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学生掌握情况。
试题的编制,按照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以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40 :45 :15 分布。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生物学和心理学相互作用的领域,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探讨生物学和心理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深入了解人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熟悉生物学和心理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人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以及了解不同生理和心理状况对个体行为和情感的影响。
三、授课内容
1. 神经科学基础: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传导。
2. 感觉与知觉: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 的机制。
3. 内分泌系统与行为: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荷尔蒙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4. 学习和记忆:基本学习原理、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记忆类型、记忆编码和检索的机制。
5. 情感与情绪:情感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情绪的定义、分类和身体反应、情绪的调节和管理。
6. 睡眠与节律:睡眠的五个阶段、睡眠的睡眠周期、睡眠的影响因素、睡眠障碍、节律的定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课程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作业、论文和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40%。
六、参考书目
1. 杨婧《生理心理学》
2. Andrew P. Wickens《生理心理学基础》
3. W. Penfield和T. Rasmussen《大脑皮层功能》
4. S. Pinel《生理心理学》
上述内容仅为大纲,如有需要,教师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增加或删改部分内容。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学分: 2学分课程总学时: 28学时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 本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 属于心理学类课程。
该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基础课, 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 使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基本活动规律, 掌握心理活动的基本生理机制, 要求学生在学完此门课程后能够将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与心理健康教育现实问题相结合。
2.本课程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 对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学习、言语和思维、本能和动机、情绪和情感以及人格的生理机制进行介绍, 同时对该领域当前研究的焦点也进行适当介绍, 侧重于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研究的介绍。
3.本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一学期授完, 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任课。
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性课程, 务使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了解心理发展的生理机制, 为后续的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 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 本课程以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为指导, 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 依据现代师范教育要求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 力图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将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统一于本课程。
2. 本课程主要由两大模块构成, 即基本研究方法和神经系统解剖基础, 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进展, 理解心理活动的基本生理机制。
每周2课时, 共28课时, 计2学分。
3.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 辅以实践教学。
在教师讲授基础上, 通过小组讨论、课程实践活动以及分析反思见习过程中观察到的心理问题等实践环节, 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4.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学生掌握情况。
试题的编制, 按照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 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 以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 大致比例40 :45 :15 分布。
生理心理学提纲
1.视觉失认症视觉失认症常见的类型有统觉性失认症、联想性失认症、颜色失认症和面孔失认症。
患者的初级视皮层17区、外侧膝状体、视觉通路、视神经和眼的功能和结构正常无损;脑区灶损伤可分别在2~4视觉皮层区(V2,V3,V4)或颞下回、颞中回、颞上沟,也常见枕-颞间的联络纤维受损。
⑴统觉性失认症统觉性失认症患者对一个复杂事物只能认知其个别属性,但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故又称同时性视觉失认症。
这种失认症可能是V2区皮层,以及视皮层与支配眼动的皮层结构间联系受损,如与中脑的四叠体上丘或顶盖前区眼动中枢的联系遭到破坏,不能通过眼动机制联系获得外界复杂物体的多种信息。
⑵联想性失认症联想性失认症患者可对复杂物体的各种属性分别得到感觉信息,也可将这些信息综合认知,很好完成复杂物体间的匹配任务,也能将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正确地描述在纸上;但患者却不知物体的意义、用途,无法称呼物体的名称。
这类患者大多数是由于颞下回或枕-颞间联系受损而致。
这是视觉及其记忆功能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功能解体所造成的。
⑶颜色失认症颜色失认症是指患者不能对所见颜色命名,同时也不能根据别人口头提示的颜色,指出相应颜色的物体。
根据脑损伤的部位不同,颜色失认症患者的色知觉,可分别出现全色盲性失认症、颜色命名性失认症和特殊颜色失语症。
全色盲失认症患者不能认知物体的颜色,只能把五光十色的外部事物,看成黑白或灰色的世界。
这种失认证主要是两侧或单侧的大脑皮层枕区腹内侧,包括舌回和梭状回,大体相当于V4区皮层损伤所致。
颜色命名性失认症,实际上是一种失语症,患者对五光十色的物体能形成知觉,能按要求把两个相同颜色的物体匹配起来,但却说不出颜色性质和名称。
这类患者大多数是左颞叶或左额叶皮层言语区,或视觉和语言区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伤所致。
特殊颜色失语症与颜色命名失认症十分相似,其差异在于此类患者不仅丧失颜色视觉和语言功能之间的联系,而且关于颜色的视觉表象能力也丧失,可能是V4色觉皮层更广泛的损伤所致。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详解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303英文名称:Physiological Psychology一、基本信息1.学分与学时学分:34学时,学时:2学时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必修课程3.适应专业心理学专业,必修4.课程目的(1)使学生了解生理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2)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生理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名词和术语;(3)使学生全面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思考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策略;(4)使学生理解有关感觉、知觉、睡眠、觉醒、情绪、学习与记忆等行为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5.建议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心理学6.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叙述演示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呈现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课堂讨论等活动,力求系统、准确、客观、直观、生动地将大脑的工作原理呈现出来。
同时布置课外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7.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20%形式有:课堂讨论、课外作业、课程论文(2)结课考试成绩四0%,形式为闭卷考试8.课外自学要求(1)阅读参考资料(2)查找相关文献、进行课堂汇报。
9.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生理心理学(第版).李新旺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目:(1)生理心理学(第版).沈政、林庶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生理心理学隋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生理心理学m〃 R. Carls(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4)生物心理学(第0版).詹姆斯•卡拉特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5)认知科学进展:从分子机制到计算理论(英文吕忠林,罗跃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葛詹尼加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二、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论基本内容: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的前世今生一、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生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观第二节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概述二、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伦理三、行为学研究方法四、脑研究的方法五、行为遗传学及基因干预方法基本要求:(1)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意义和研究历史;(2)掌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技术。
2014年心理学考研大纲
2014年心理学考研大纲2014年心理学考研大纲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7.文化及其影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014大纲-《医学心理学》
好学教育医学网温馨提示:为方便考生备考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频道特别为您搜集了2014年临床医师考试大纲,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好学教育提供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培训课程,网络授课随时随地便捷,名师讲授考点整合更明了清晰,想要过关,那就快点击我们的课程中心,挑选适合自己的课程吧。
更多资讯、辅导以及试题,敬请各位考生留意本站!
相关推荐
2013年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分数线 2014年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2014年医师资格考试招生简章。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理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心理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1.5学分其中实践学时:16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课程总体目标是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教育,为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生理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2.准确理解和掌握生理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名词和术语。
3.全面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思考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策略。
4.理解有关感觉、知觉、注意、基本动机行为、学习与记忆、情绪、人格等行为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5.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起来去分析、解决新问题。
二、课程教学要求1、理论课教学主要采用叙述演示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课堂讨论等活动,力求系统、准确、客观、直观、生动地将大脑的工作原理呈现出来。
同时布置课外作业,开阔视野,促进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3、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神经科学导论专业外语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教学重点为各心理学现象和脑之间的关系,难点为个心理现象的神经机制理论。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法、讨论法和阅读法。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4学时)1.教学内容(1)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任务;(2)生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生理心理学研究的脑成像技术;(2)难点是各种脑成像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基础知识回顾(4学时)1.教学内容(1)神经系统的组成;(2)大脑的结构及功能;(3)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2005课程名称:生理心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hysiopsychology开课学期:3学时(理论+实践):48(40+8)学分:3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专业:应用心理学选用教材:《生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版主要参考书:1、卡尔森著苏彦捷等译,生理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年。
2、詹姆斯•卡拉特著,苏彦捷等译,生物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3、葛詹尼加等著,周晓林等译,认知神经科学一关于心智的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的一门科学。
它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属于基础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心理活动是大脑的重要的功能,是客观现实作用于脑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生理心理学》就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各种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主要致力于心理和行为的神经机制(特别是脑机制)的研究。
《生理心理学》不仅研究正常的心理现象,还研究人的本能行为和心理障碍的生理机制。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学习《生理心理学》的任务使心理学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心理现象、本能行为及心理障碍的生理机制,为学习其他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logical basis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and behavior. Physiopsych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e of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hysiopsychology belongs to basic psychology,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theoretical subjects of the psychological science system. Psychological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human brain. Centering on the brain,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human mind andbehavior,especially the Neural mechanism.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not only the norm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but also the psychological disorder. Physiopsych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The task of the students to learn physiopsychology i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instinctive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disorder, in order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m to learn the other courses of psychology.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生理心理学是全国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主干课之一,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心理学课程。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生理心理学重点1.杏仁核、下丘脑在调节着情绪和情感中的作用1)杏仁核1.杏仁核与厌恶情绪、恐惧情绪有关;2.在确定感觉事件的感情意义上起着重要作用,是确定刺激奖惩价值的关键结果。
3.有些凶暴行为病人的脑病变似乎常常在边缘系统的杏仁核。
损毁或刺激杏仁核产生的影响:损毁双侧杏仁核:呆板情绪反应(Kluver-Bucy综合症);切除双侧杏仁核:影响攻击行为和记忆,降低动物的恐惧行为;电刺激杏仁核:引起警惕性和注意力的增加;杏仁核的感觉输入双环路(1)情绪刺激-感觉丘脑-杏仁核-产生先天性粗略的情绪(2)情绪刺激-感觉丘脑-前额叶高级区域(进行信息加工)-杏仁核-产生精细的情绪2)下丘脑:两个基本功能:内环境稳定和情绪表达。
1.下丘脑的一些核团已被认为是许多不同种类的情绪性和动机性行为的主要神经结构。
2.背部下丘脑对产生怒的整合模式是关键的部位。
3.下丘脑、边缘系统及其临近部位存在“奖励”和“惩罚”中枢2.Mirsky.和Posner对注意功能的划分及相关的脑区?p223Mirsky认为,注意功能的划分:集中、执行、维持、稳定、转换和编码。
集中和执行:上颞叶皮质、下顶叶皮质和纹状体维持和稳定:中脑结构,包括脑中线皮质下的网状结构、丘脑核团转换:前额叶皮质和扣带回前部的皮质编码:边缘系统,包括海马和颞叶前部的灰质Posner网络学说,认为注意在脑内是一个网络,并把注意网络分为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三个独立的子网络。
警觉:与右半球的额叶与顶叶,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有关定向:与顶叶、额-顶交界区域和胆碱能系统有关执行控制:与前扣带皮质、前额叶侧面和多巴胺能系统有关3.Papez-Maclean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该学说认为,大脑边缘皮层、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Papez 认为Papez环路对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个环路中,下丘脑与情绪表达有关,而扣带回与新皮层的联系和情绪的体验更为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心理学及其临近学科 第二章 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技术(基因敲除、ERP 、fMRI)原理及特点 第三章 神经元与神经系统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神经元的分类;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神经 元在产生动作电位过程兴奋性的变化;局部兴奋及其特征;突触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 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的特点;确认神经递质的标准; 神经系统基本组成;脊髓基本结构及功能;脑的基本结构;感觉的特异的传导系统和非特异 传导系统;大脑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 感觉 射及其功能意义;视网膜 的光感受机制;视觉感受单位;视觉信息传导通路;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皮层上简单型、 复杂型、超复杂型视觉细胞的特性;听觉器官的基本构造;听觉信息传导通路;音高编码的 行波学说;音强的神经编码;音色的神经编码;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 第五章 知觉 失认症;视觉失认症种类及其表现;听觉失认症种类及其表现;超柱;多模式感知神经元; 邓肯和汉弗莱斯的知觉加工理论;外源性 ERP 成分和内源性 ERP 成分; 视觉底-顶信息流路径及功能;视觉顶-底信息流分类;存在视觉循环信息流的证据; 第六章 注意 朝向反应(概念、条件、伴随的生理变化);朝向反应与适应、防御反应的区别;神经活动 模式匹配理论;选择性注意的丘脑网状核的闸门学说;posner 的注意网络学说;多动症的表 现、病因和治疗 第七章 学习 联想式学习及其特征;非联想式学习;习惯化;敏感化;认知学习;学习脑机制的整体说和 机能定位说;海马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八章 记忆
短时记忆反响回路理论及其实验证据;长时记忆的生化基础;海马的记忆功能;LTP;柯萨 可夫氏记忆障碍的表现及神经机制;中科院刘善循等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的解释 第九章 言语和思维 失语症及其分类;对精神分裂症病因的不同解释;关于大脑语言功能偏侧化的主要研究 第十章 本能与动机 原发性饮水;次发性饮水;饥、饱感的脑结构;葡萄糖恒定说;性行为的神经中枢及功能; 睡眠的类型及各自特征;睡眠的作用;睡眠-觉醒周期;常见睡眠障碍;巴甫洛夫的睡眠理 论;睡眠的脑中枢及脑化学机制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 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情绪的丘脑学说;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情绪的应激学说;与情绪 相关的主要脑结构;与情绪相关的主要神经递质;情感障碍的分类;情感性精神病的神经内 分泌理论 第十二章 个性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反社会人格的生物医学特点;个性与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关系; 智能障碍及其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