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童趣》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童
趣》课件
文言文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简洁、典雅。
意义: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
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
2、用心领会,能见言而知意
3、积累文言词汇
作者及作品简介
沈复(1763~?)
中国清代散文家。
字三白,号梅逸。
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一生为幕僚。
《浮生六记》
一部自传体作品。
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
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浮生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读准字音
童稚()藐()小
项为()之强()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凹()凸()
土砾()壑()。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件”
课文导读
阅读技巧
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 阅读技巧来理解课文,如预 测和推测。
笔记记录
学生将学习如何做好课文笔 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回顾 所学内容。
关键信息
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和标记 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原文阅读
1
第一遍阅读
学生通过第一遍阅读快速浏览和了
第二遍阅读
2
解课文的大意和结构。
学生通过第二遍阅读仔细分析课文
文化拓展
中国画欣赏
学生将了解中国传统画画的 特点和技法。
书法体验
学生将亲自体验中国书法艺 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传统服饰
学生将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的 文化背景和特点。
课后作业
1 阅读理解
学生将完成与课文相关的阅 读理解题目。
2 课文分析
学生将分析课文的主题、故 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词汇练习
学生将完成与课文相关的词汇练习题目。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 一单元课件
本课件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件,帮助学生全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 习一系列丰富多样的语 文知识和技巧。
教学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学习时长
本单元课程学习时长为 两周。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
的细节和语言特点。
3
第三遍阅读
学生通过第三遍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的主题和隐含意义。
重点词汇解析
词汇 喜讯 困惑
解释 好消息 迷茫不解
生词表
• 喜讯 • 困惑 • 努力
课文鉴赏
1
引人入胜
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2
情感交流
通过课文,学生将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PPT课件
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 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去把 “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 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写作特点:
详略得当
以小见大
以事寓理
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 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 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 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 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 亨特
训诫
瘦骨嶙峋
耸立
迂回 凝视 啜泣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纳罕
复述课文: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谁 做什么 怎么样 结果如何
(我)下不来(恐惧)
我
在费城七月 爬悬崖 闷热的一天
(父亲)引导我走出困境 (我)悟出人生道理
“我”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这些困难是困难吗?
“我”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当时的心理变 化怎样?
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感谢聆听!
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毫无信心
走一步 爬悬崖 信心顿生 爬下悬崖 巨大的成就感
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
要着眼于最初的小小一步, 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的是: 走了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 (启示) 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
1.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时的语句和“我”走第一步时的动词, 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
课文主要[写“我”( 跟小伙伴们爬悬崖 )的过程,写我爬下悬崖走第 小心翼翼 ) 一步时的动词是(伸、探、踩),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 的心理。
2、“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散步》课件 新人教版
2、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会感 到责任重大?
提示:我感到责任重大是因为一切 都取决于“我”,“我”处于中间, 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 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 的和睦,破坏家庭中的浓浓亲情,因 此“我”感到责任重大 。
孝德是一朵圣洁的花
作品介绍
他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 奖”。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 就事 》《 散 步 》《花样年月》,小说集 《大律师现实录》、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 斯探案集》。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 选》。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
高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三层(6~8)写产生散步路线的 分歧以及解决办法。
2、请你评价一下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我”: 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祥亲切,善解人意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3、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 怎样的家庭?
提示:充满亲情的温馨家庭
疑难解析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我国的母亲花
是萱草花,又叫 忘忧草。在这一 天,子女为母亲 送上一株忘忧草, 祝福母亲远离烦 恼和忧愁,身心 愉悦,健康长寿。
……
暖要个 的馒 ,头手 不就里 仅睡还 仅着捏 是了着 晚。吃 年他剩 的们的 饱需半
好全 人 有
育
中化, 子
国之赡 女
培 根
品味语言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换成 “抱”,可以吗?)
初春的田野潮湿,容易滑倒;儿子很胖, 抱容易挡住视线。不经意的动作,却倾注 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PPT课件
雨的温馨,渲染了安静和平的氛围。
阅读与鉴赏·练能力
三、拓展阅读
梨花的春天 宗满德 ①春天是从一叶梨花瓣走进人间的。 ②静谧祥和的夜晚,星星丢给大地一些眼色,黄河里追逐的浪花
露出银白的乳牙,一口一口地咬着石砌的堤岸。一粒石子落下来,
惊醒一河春梦。露珠在岸边的小草上打盹儿,月亮盛了半碗。蒸腾 上升的水汽,在百年梨树群中氤氲。走过冬天的游子,在梨园守夜, 轻轻地哼一曲《北国之春》,缓缓的黄河水泛起涟漪。
阅读与鉴赏·练能力
16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是朱自清《春》中对春花的描写。请从联想和想象的角
度,简略分析,指出它与本文第④段对梨花的描写的不同之处。 《春》中的这句话运用了联想手法,由花香联想到秋天 果实累累。本文第④段运用了想象手法,由梨花想象到“白衣
天仙下凡”“皇后出宫”“山姑待字”“官窑的白瓷器”等,
阅读与鉴赏·练能力
8.【训练点:描写角度】从下面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 子。(填序号)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 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 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写嗅觉的:__________________ ② (2)写听觉的:__________________ ③④ (3)写触觉的:__________________ ①
3.(2018•广东模拟)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总结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 你万不可答应他。 B.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 希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新人教版ppt版本
残夜 ⑦
,江 春
入 ⑧旧年 。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层意】颈联在描述自然时节的交替中,蕴含着新旧事物不断变化的 哲理。
⑤海日:从海中升起的太阳。 ⑥生:升起来。 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⑧入:进入,降临。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层意】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幸 ⑩甚至 ⑪哉,
歌以 ⑫ 咏 ⑬
志 ⑭。
太值得庆幸了,用这首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情和志向。
⑨星汉:银河。 ⑩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以:介词,用。 咏:抒发,歌唱。 志:志向,志趣。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基础知识梳理
“歌以咏志”应调整为“以歌咏志”,意思是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 心情和志向。
基础知识梳理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文言快译
观沧海
东 临 ①碣石 ②,以观沧海 ③。
向东登临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层意】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字词快解 ①临:到达,登上。 ②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 路经这里。 ③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
重难知识探究
问题探究2.《观沧海》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借景咏怀的手法,把景和情紧密结合在一 起。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 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 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机 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是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 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 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 《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 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课件
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 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
史铁生
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 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 一。
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 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 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 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 感受人物 形象。 3、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 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文章写的是秋天的故事,表达了怀念 之情。“秋天”点明了时间;“怀念”点 明了感情,也说明了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课文哪些情景紧扣“秋天”二字?
雁阵、树叶、菊花。
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几件事?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课文写了四件事:
我发脾气时,母亲耐心抚慰“我”。
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 母亲央求 “我” 去看花。
表现了母亲的细心体贴。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母亲情感变化 的词语。
“喜出望外” “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笑
了” 写出了母亲高兴得不知所措 (坐立不安)、兴奋喜悦。
点拨:
一试身手: (1)“‘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 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此句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语言和神态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摆 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此句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语言和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对生活极度痛 苦、绝望的心情。
啊,这个人就是妈 无论你官多大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走多远 无论你在干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山的那边》课件
检查项目 1.课本: 包书皮 2.红蓝钢笔或水笔 3.小纸片 4.小字本: 抄写《静夜思》 5.笔记本: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今天我学到了…” 2)复习《在山的那边》 ①朗读 2 遍,家长签字 ②字词注音、解释 ③课后第一题作业: 1、第二题(语文本) 2、第三题(笔记本) 3、预习《短文两篇》(笔记本)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凝结而成。 使用手段, 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 吸引, 招引。
喧闹, 沸腾。 一眨眼之间。 检查预习 讨论品味词语: 痴想: 铁青着脸: 诱惑: 枯干: 童年的幻想
困难的艰巨性 成功的喜悦 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与痛苦 认读生字 整体感 知 探究词义 品味词语 小时侯,我常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3、要不怕困难,坚持奋斗,才能实现 人生理想。
从时间上说, 第一诗节写我童年的时候;第二诗节写我长大 以后。
从内容上说, 第一诗节写我想望和困惑;第二诗节写我长大 以后的拼搏和奋斗。
从象征意义上说, 第一诗节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 “海”, 第二诗节中的”山“象征了困难, ”海“象征了信念。 研读赏析
1)标段序
2)字词: 注音,解释,造句 3)朗读: 签字
4)第一题 下课啦! 放飞理想展翅翱翔 紫藤萝瀑布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ppt优质课件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同学们,你觉得作文难写吗? 什么是你写作路上的“拦路虎”呢?
一、写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二、观察生活——敏感和好奇心
大自然的春花秋月 校园的一草一木 文体活动 家庭趣事 社会见闻 多读多看书 ……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积累写作素材
如:《散步》《金色花》
你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积累素材的呢?
留心观 察生活
摘抄
如何积 累素材?
• 一次相持不下的拔河比赛、 • 一次扣人心弦的演讲比赛、 • 一次竞争激烈的就职演说、 • 一次喜出望外的获奖 • …… • 同学的一名安慰 • 老师的一名鼓励 • 朋友的一次误会 • ……
家庭生活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一、观察秋天花草树木的变化,记录下你的观察和思考。 二、谈谈你对新的老师或新的同学或新学校的感受。 三、记叙或描写一位关心呵护你的亲人。
开门见山,概括同桌 特点
我的同桌
外貌描写
我我有有一一个个十十分分爱爱讲讲道道理理,,而而且且又又十十分分麻麻烦烦的的同同桌桌,,他他就就是是许许宏宏。。他今年11岁,来自我国的台湾。 他个子比我高出十公分左右,眉毛他上个还子长比着我一高颗出黑十痣公,分显左得右格,外眉老毛实上。还长着一颗黑 痣,别显看得他格老外实老,实但。是你却不知道,他十分爱讲道理。有一次,我上美术课的那天忘带了铅笔。便去和 其他的同学借了一枝还没削的铅笔。当我回到座位上十时分,爱一讲眼道就理看见了他桌子上有削笔刀。我就跟他说 了一声后,把它拿过来削笔了。不过他却没听见,他见我拿着他的削笔刀削笔,便郑重地对我说:"你这
抄作业,这样是害了那个人。他就愁眉苦脸地对我说:"我很忙的,我回到家就要做饭、洗衣服等很多家 务要做呢!求求你,求求你给我抄吧!"最后,十我分还麻是烦没有给他。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堂PPT)
首先请同学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找 出散步的人、时间、地点、原因。
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 和儿子。
时间: 初春。
地点: 田野。
原因: 1、因为我母亲身体不好,我劝她多出 来走走; 2、还因为田野空气好,景色又美。 11
请同学读4-5自然段, 思考:“我”怎么会看见这田野美丽的春景 就想起“生命”来了? 1、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很有生命 力,所以想到生命。
15
学完这篇文章,你说说这四个人物的主要性格 特点是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和蔼、谦让
母亲 温馨
亲情
“我”和妻子
儿子(孙儿)
孝顺 贤良
聪敏、活泼、可爱
16
练习: 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说说生活中能
展现亲情的故事。
17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11首先请同学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找出散步的人时间地点原因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1
散步
作者 : 莫怀戚
2
莫怀戚,1951年出生, 男,汉族。笔名周平安、 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 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 副主席。重庆人。1966年 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 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 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 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 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 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 说《诗礼人家》曾获“四 川文学”奖。著有《莫怀
6、我决定wěi qū (委屈 )儿子 7、尽头一口水波 lín lín (粼粼)的
鱼塘
8、yī shàshí( 一霎时),我感到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件:第1课《散步》
嫩芽 ( 霎时(
) nèn )
熬 ( 分歧(
) áo )
1、轻声地跟着朗读带朗读课文; 2、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快速抢答(并在原文中找出依据)
A、散步的人有:
母亲、我、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 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
初春
D、记叙的事情是: 祖孙三代初春在田野里散步 E、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F、结局: 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 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都是对称的句子)
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 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 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1.她己行动多不方便,也宠爱孙子;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 样”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 是走小路吧!”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的中 年男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有时可以兼顾两头, 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头。 如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 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呢? “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陪伴儿 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心的时间不 多。 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下, 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
1、每年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 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2、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 ppt课件
品味探究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 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 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 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 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 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 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 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 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 远方的友人。
根据注释,理 解诗歌大意,体会 诗的意境。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 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 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 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 篇。
观沧海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ì 。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 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 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 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小结
“诗言志”。诗人写沧海,
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 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 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 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 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 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 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 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 和豪迈的气概。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精品PPT课件
一、学会观察
观察生活——敏感和好奇心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大自然的春花秋月 校园的一草一木 文体活动 家庭趣事 社会见闻 多读多看书 ……
积累 写作 素材
留心观 察生活
摘抄
多读 多记
如何积 有灵感时 累素材? 随身记
……
锦囊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 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
写作指导
之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宋代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中的 名句,大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 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
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 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有一副对联就生动地描 写出了同学们面对作文题时的痛苦情形。
开门见山,概 括同桌特点
我的同桌
外貌描写
我有一个十分爱讲道理,而且又十分麻烦的同桌,他就是许宏。他今年11岁,
来自我国的台湾。他个子比我高出十公分左右,眉毛上还长着一颗黑痣,显得格外
老实。
别看他老实,但是你却不知道,他十分爱讲道理。有一次,我上美术课的那天
忘带了铅笔。便去和其他的同学借了一枝还没削的铅笔。当我回到座位上时,一眼
但是,绝不是事事都是作文素材,能 写到作文里的事应该是有趣、有意义、能给 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否则也不会引起别人的 阅读兴趣。
㈢学会观察心得
①学会观察身边事,熟悉的事; ②写作要用有趣事、有意义的事。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不能凭空想像。
广泛阅读,认识生活 向书本学习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山的那边》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山
的那边》课件
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山的画面
山对于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当我们登高眺望,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时,我们心中一定会有感慨万千。
而恰恰就是在这大山之中,有那幺一群勤劳善良的人们,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无言的大山中,从孩提时他们就怀有最美丽的梦,便是对山那边世界的憧憬,让大海秀美的面容和自由奔放的豪情照亮眼睛和生命,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断的追求。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去倾听有关“山”和“海”的
诉说。
导语设计一
同学们,你们已经从小学进入了中学,这个时候就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相信你们都有着新的憧憬和希望。
作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孩子,你们追求的是一种什幺东西呢?
导语设计2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蕴涵哲理.
2.品位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体会本诗中“山”和“海”的艺术形象及蕴涵意味.
诗歌:文学的一种,“五四”以来产生的一种新的诗体。
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偏重于抒情言志。
特点: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包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
广东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新人教版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默写自测
名句理解
__略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阔”是“潮平”的结果。春 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 与岸齐平,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 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
___我__寄__愁__心__与__明__月____ ,____随__君__直__到__夜__郎__西___。
(三)诗歌鉴赏: 诵读恰当往往能更好地传达诗歌所蕴含的情感,请读读 前两句,说说应该如何读才能将相应的情感读出来。 _____示__例__:__“__杨___花__”__“__子__规__”__渲__染__伤__感__的__气__氛__,__应___读__ _得__轻__而__缓__慢__。__“___闻__道__龙__标__”__要__轻__读__,__“__过__五__溪__”__要___重__ _读__,__要__传__达__出__诗__人__为__朋__友__的__不__幸__而__悲__伤__的__情__感__。________
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
(一)题材:___悲__秋__思__乡__诗___ (二) 理解性默写: 1. 此 曲 中 描 写 了 萧 条 、 悲 凉 的 秋 景 的 句 子 是 :
____枯__藤__老__树__昏__鸦______ , _____小__桥__流__水__人__家_____ , ___古__道__西__风__瘦__马_____。 2. 此曲中直接表达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夕__阳__西__下______,____断__肠__人__在__天__涯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自由思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和春雨图这四 幅图画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示例一:不能调换。因为作者大体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写的。春天到来,最先长出的是小草,其次才是百花开放; 按照生活常识,先有风,然后才有雨。有了以上四幅图的 层层铺垫,出现“春到人欢”的景象才水到渠成。
示例二:可以调换。应当先写春风,再写春雨,有了风的 爱抚和雨的滋润,小草才能茁壮生长,花儿才能艳丽繁茂, 人们也才能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发的春天。
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春花的?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又 香又甜,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4.春风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感官 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①触觉角度。 作者引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又打了一个比方 “像 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而充满深情的。
2.词语释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文中形容山的颜色一下子变得鲜亮、明快、
清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
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窠巢:鸟兽昆虫的窝。 繁花嫩叶:繁茂的花儿,娇嫩的叶子。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 《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 称,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 《背影》《绿》等。
背景资料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写作时间大约在1932年下半 年或1933年上半年,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1932年7月,朱 自清漫游欧洲五国归来,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不 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这一段 时间,他遭逢人生三大喜事,心境愉悦,从《春》这篇文章 就体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情绪。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 的赞歌”中,饱含着作者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表现了他骨 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第6自然段描绘了“春雨图”,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 由近到远,由静而动,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 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6.作者为什么把“迎春图”放在最后写?
作者细致地绘春,前面的草报春、花争春、风吟春、雨 润春都为人迎春做好铺垫,用春的美好提醒人们“一年之计 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早早做好安排,告诉人们抓住人生 的大好春光,奋发向上。
这一段与第3—7自然段(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 图、春雨图、迎春图)构成“总—分”结构。
2.第3自然段共有四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春草的?
第一句从“点”上描绘。 第二句从“面”上描绘。 第三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表现春草带给人们的欢乐。 第四句以风衬草,从正面到侧面,多角度描绘 了春草。
②嗅觉角度。
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都 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让人 仿佛闻到了春风中不断浓郁起来的芳香。
③听觉角度。
写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 几种声音浑然一体,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 让人仿佛听到春风的快乐吟唱。
5.作者在描绘“春雨图”时,在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 点?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黄晕:昏黄,不明亮。 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舒活:伸展,活动。 抖擞:振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
早安排好。计,打算、计划。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了春天。 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 春)、春风图(风吟春)、春雨图(雨润春)和迎春图(人 迎春)。
内容探究
1.第2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一段与后文在结构上有 什么关系?
第2自然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引出下文对春 天景色的具体描绘。
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 (1)记叙性散文 (2)抒情性散文 (3)议论性散文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酝酿(yùn niànɡ) 喉咙(hóu lónɡ) 嘹亮(liáo) 披着蓑(suō) 抖擞(sǒu)
窠巢(kē cháo) 应和(hè) 烘托(hōnɡ) 戴着笠(lì) 胳膊(ɡē bo)
春
朱自清
学习目标
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领悟课文朴实清新、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文章抓住 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4.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5.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介绍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春”的。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从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展 开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
第1、2自然段写“盼春”。 第3—7自然段写“绘春”。 第8—10自然段写“赞春”。
2.细读第3—7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 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 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字小标题?
知识链接
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 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或点滴小 事,甚至一个小小物件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 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意境 深邃,语言优美,选材范围广泛,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 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但无论选取哪种 文体,其行文都必须围绕一条线索展开。常见的线索包括事物 线索、人物线索、情节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事理线索、 空间线索以及时间线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