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频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低频电子线路教案
![低频电子线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e4f7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e.png)
低频电子线路教案目标该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低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电子线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定义低(频)电子线路2. 低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3. 低频电子线路的主要元器件4. 低频电子线路的设计方法5. 经典低频电子线路的案例分析教学步骤1. 介绍低频电子线路的定义和应用范围。
说明低频电子线路与高频电子线路的区别。
2. 解释低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压、电流、电阻和功率的概念。
3. 介绍低频电子线路中常用的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等,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特点。
4. 分析低频电子线路的设计方法,包括电路图的绘制、电路分析和参数计算等。
5. 通过经典低频电子线路的案例分析,展示低频电子线路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优化过程。
6. 进行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设计和搭建自己的低频电子线路,并进行测试和改进。
教学资源- 课件: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幻灯片- 案例分析:经典低频电子线路的实例及其设计过程- 实验设备:包括电路板、元器件和测试仪器等教学评估1. 课堂练:通过解答题和设计简单低频电子线路来评估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低频电子线路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对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设计经验和思路,评估其合作和沟通能力。
参考资料1. 线性电路分析. 作者:谢家宁,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
2. 低频电子线路设计教程. 作者:张崇,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
3. 电子工程基础与实践. 作者:黄浩斌,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
以上为低频电子线路教案的完整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请随时与我联系。
低频第一章电子教案
![低频第一章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a083d5f01dc281e53af0fb.png)
章节课题 1.1.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1.1.2二极管结构和特性课时2节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PN结的基本特性。
2.正确理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特性曲线,主要参数。
3.一般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
4.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重点难点重点:PN结的基本特性难点: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教学方法课堂面授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讲解问题时尽量深入浅出,注意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注意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尽可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每周安排2学时的实验课,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安排有一周26学时的扩音机实习,以提高学生对扩音机整机电路的装配、检测及维护故障的能力。
教具及参考书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模拟电子线路》郑应光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3.《电子线路》熊耀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电子技术基础》陈振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业P8-9页一、二、三题全部课后小结1.什么是半导体? 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非导体之间的物质(如硅和锗)。
2.半导体的分类: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3. 二极管的结构和电路符号4. 二极管的重要特性:单向导电性教学内容第1章半导体器件教学目的掌握:二极管的基本特性;二极管和三极管器件的外形和电路符号;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
理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主要参数。
了解: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结构,场效应管的分类。
技能要求掌握:万用表判别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质量和电极的方法。
了解:场效应管的保存、取用、焊接的操作要领。
教学内容:1.1 晶体二极管1.1.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半导体?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非导体之间的物质(如硅和锗)。
与导体和绝缘体具有能或不能传导电流那样非常明显的性质相比,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则会根据周围状态(或条件)改变其性质。
如温度升高,光照增强,掺杂质等均会使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大为增强。
2.半导体的分类纯净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低频电子线路》课内实验教学大纲
![《低频电子线路》课内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77e43dc1ed9ad51f11df206.png)
《低频电子线路》课内实验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LowFrequencyElectronicsTechniqueFundamentals课程编号:005A1630学时:56+16(实验)学分:4.0一、课程教学对象(宋体小三号字)低频电子线路(又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基础等)是电子信息与通信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自动控制类、仪器仪表类以及计算机应用类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是信息学院教学平台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五邑大学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交通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宋体小三号字)本课程是五邑大学信息学院各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一。
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56学时)和实践教学(16学时)两个环节。
本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和线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理论课的教学,学生应了解半导体器件的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放大器、比较器、稳压器等电路的组成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及应用技术。
熟悉半导体器件的外部特性与测试方法;掌握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典型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习分离元件放大电路的基础上,学习通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各种典型基本运算电路的组成和分析方法;熟悉集成直流稳压器的应用电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学生应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对器件特性和各种单元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初步掌握模拟低频电子线路的工程设计与测试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工具,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测试方法和电路参数的测试方法。
电子线路(低频) 学习指南
![电子线路(低频) 学习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91947e2f524ccbff1218440.png)
1.课程的性质及培养目标电子线路(低频)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的性能、电路与应用的学科。
它是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的平台主课之一。
课程内容具有概念多、电路类型多和分析方法多等特点。
课程开设是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线路的分析、设计、应用方面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包括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方面得到较为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并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常用电子器件的基本特性、主要参数、等效模型、使用方法及典型电路。
2.掌握基本功能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计算方法。
3.掌握电路的EDA分析方法。
4.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实验调试与综合设计的能力。
2. 课程知识模块及要求本课程主要讨论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原理、等效电路模型和应用、各种功能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介绍典型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EDA分析的方法及应用等。
为此,将本课程分为六大知识模块:半导体器件基础包括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二极管原理、参数、模型和二极管电路的分析、半导体三极管原理、参数和模型、场效应管原理、参数和模型。
这部分内容尽管比较抽象,但由于它是课程的基础,因此学生必须完全掌握相关内容。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理论授课,教学课件采用动画设计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教学效果。
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包括各种组态的三极管放大器、各种组态的场效应管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多级放大电路、恒流源电路、功率放大器、稳压电源等电路的原理和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构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单元电路,也属于课程的基础,且开始逐步涉及集成电路。
学生须掌握典型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功能特点以及设计方法等内容。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理论授课、课外作业、习题课以及实验教学(单独设课)。
学生一定要重视实验,通过动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单元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安装、调试的能力。
低频电子课程设计
![低频电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9de40aba1aa8114431d94a.png)
称 2、课题要求 3、课题方案设计和比较 4、电路分析和计算 5、测试结果分析 6、课题总结 7、参考文献
低频电子课程设计
四、交报告 20周以班为单位收齐 抄袭的不及格
双音频电话振铃电路设计
2、电路设计和分析 方案1:
R-C振荡器 电子开关
双音频电话振铃电路设计
方案2
运放非线性 振荡电路 电子开关
双音频电话振铃电路设计
方案2设计(供参考)
74LS00
低频电子课程设计
二、函数发生器设计 1、课题要求: (1)输出波行: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 .. (2)输出频率:1KHZ--10KHZ可调 (3)输出幅值:30mv-3v可调
函数发生器设计
2、电路设计和分析 方案1:
正弦波 发生器 R-C振荡器 方波 积分器 三角波 幅 度 调 节
输出
LM324、TLO84(四运放)
函数发生器设计
方案2
积分器 方波发 生器 三角 波 有源滤波 正弦波 幅 度 调 节
输出
函数发生器设计
方案3
有源滤波 方波发 生器 三角 波 正弦波 幅 度 调 节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课题介绍
一、双音频电话振铃电路设计 双音频:就是两个音频信号,在振铃时 交替出现,产生悦耳的电话铃声。 1、课题要求: (1)设计和制作一个模拟电话双音频振铃的电路 (2)振铃电路能交替产生约600Hz和800Hz的交 变信号,信号的交替速率约10Hz。 (3)输出铃声响亮悦耳。
低频课程设计报告
![低频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8f5ef1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7.png)
低频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都会有详细的内容介绍和知识点讲解。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如XX、XX、XX等;阐述XX学科的基本原理,如XX原理、XX定律等。
2.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讲解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如XX方法、XX技术等,并分析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第三章:XX学科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XX、XX、XX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XX学科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低频课程设计
![低频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cd518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1.png)
低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介绍XX学科的基本定义、特点和意义,使学生建立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2.XX学科的基本原理:讲解XX学科的核心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原理。
3.XX学科的应用方法:介绍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介绍XX学科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论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保障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低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03电子)
![《低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03电子)](https://img.taocdn.com/s3/m/f20dc42f647d27284b735188.png)
《低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学时:18学时学分:1学分课程性质:必修实验个数:8 个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大纲执笔人:赵法起大纲审定人:李有安一、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低频电子线路实验》是电子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是必修的实验性教学实践环节。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掌握的电子电路的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使学生能根据实验结果,利用所学理论,通过分析找出内在联系,从而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电路性能要求,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同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独立思考和良好的工程观点、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实验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拓宽视野。
实验后要求认真总结,分析实验数据并写出实验报告。
该课程共18学时,共设置了8个实验(24学时),要求课内实验学时不少于18学时,其他实验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实验室开放解决。
实验项目可分为基本验证型与综合设计型两类。
通过基本验证型实验,应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通过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电子电路的设计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基本要求如下:㈠实验基本知识1.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测量结果的处理、测量方法,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2.实验安全操作规范;3.能根据电子电路原理图,组建实验电路,进行静态和动态技术指标的测试。
㈡实验技能1.能正确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万用表、示波器、电子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函数发生器);2.能阅读简单电子电路原理图并正确接线;3.掌握基本的测试技术,如测量信号频率、相位、时间、脉冲波形参数、电压或电流的平均值、有效值、峰值以及电子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4.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的能力;5.根据技术要求能选用合适的元器件,并进行动组装和调试;6.初步具有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寻找和排除电子电路中常见故障的能力;7.初步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误差的能力;8.能独立写出明确、清晰、工整、结论合理的实验报告和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
低频电子教学大纲
![低频电子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3c1af19a300a6c30c229faa.png)
《低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低频电子线路学时/学分:72/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电工电子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与低频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 较深刻地认识各种电路的物理本质, 以适应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
学生应主要掌握:1. 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 熟悉其外特性;2. 掌握基本电子线路的组成, 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3. 掌握基本电子线路的主要分析计算方法4.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1.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半导体的定义及晶体结构,本征半导体,本征激发,自由电子和空穴,复合,载流子浓度,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漂移运动,扩散运动PN结及半导体二极管: PN结,PN结的形成,内建电位差(电场),雪崩击穿,齐纳击穿,PN结的伏安特性,电容特性、温度特性及其分类与参数特殊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主要应用),变容二极管 ,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 三极管的结构与电路符号,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放大状态下的电流分配关系, 伏安特性曲线,三种工作区域及击穿区的特征,三极管的性能主要参数,三极管的应用,集成工艺结型场效应管: 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参数IDSS, Gm等MOS管: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特性曲线 ,N沟道、P沟道的特点场效应管放大器: 静态及动态分析计算2.放大电路基本放大电路:偏置电路和耦合方式,电路的组成及放大作用,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及其稳定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增益(电压、电流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失真基本组态放大器: 三种组态放大器的电路,共发、共集、共基放大器的性能,共源、共栅和共漏放大器的性能,改进型放大器,集成MOS放大器差分放大器: 电路及性能特点,不对称的差分电路,差模传输特性电流源: 镜像电流源电路,改进型电流源电路,有源负载差分放大器3.放大器中的负反馈基本概念: 正负反馈,反馈类型,判别方法,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框图,A F,反馈放大倍数,对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深度负反馈分析方法:深度负反馈条件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判别稳定性的准则,集成运放的相位补偿技术4.集成运放及其应用电路集成运放应用电路: 集成运放的理想化条件,运算电路,精密整流电路,仪器放大器,电流传输器集成运放的性能参数及对应用电路的影响: 集成运放的性能参数及其与直流、低频参数、高频参数的影响集成电压比较器:电压比较器的作用,多种电压比较器的电路(二)基本要求1、半导体器件部分,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及主要应用。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标准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3193a205901020207409cd9.png)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标准目录一、课程名称二、适用专业三、必备基础知识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六、重点和难点七、内容及要求八、说明1、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2、模块学时分配3、考核方法及手段4、注意事项一、课程名称:低频电子线路二、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等三、必备基础知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基础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课程的地位: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其它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2、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达到能看懂基本的、典型的电路原理图,了解各部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对各环节的工作性能会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估算,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从事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1、半导体器件2、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3、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5、放大电路中的反馈6、模拟信号运算电路7、信号处理电路8、功率放大电路9、直流电源六、重点和难点1、重点: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集成运算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模拟信号运算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
2、难点: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
七、内容及要求模块一:半导体器件1、教学内容(1)半导体的特性(2)半导体二级管(3)双极性三级管(4)场效应三极管2、教学要求(1)掌握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
(2)了解N型、P型半导体。
(3)理解PN结单向导电性,场效应三极管的放大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3、教学手段及方法本课程电路图较多,因此最好采用电子演示文稿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部分抽象的、微观的、过程的内容需用动画演示。
本课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整体教学过程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利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际应用;教学中还要注意典型原理和实际技术的分析,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低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低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0dbe8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9.png)
低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低频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如欧姆定律、电容、电感等;2. 使学生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特性和功能,并能正确选择和使用;3. 培养学生分析低频电子电路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搭建和调试低频电子电路;2.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子技术问题;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内共同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低频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和实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低频电子技术基础,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原理部分:(1)欧姆定律及其应用(2)电容、电感的特性与计算(3)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2. 电子元件部分:(1)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选用(2)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与应用(3)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与使用3. 电路分析与设计部分:(1)基本的放大电路分析(2)滤波电路的设计与应用(3)振荡电路的原理与实现4. 实践操作部分:(1)低频电子电路的搭建与调试(2)实际电子产品的分析与仿制(3)课程设计项目: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低频放大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与课本紧密关联。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涵盖以上四个部分。
具体教材章节及内容如下:第一章:基本原理第二章:电子元件第三章:电路分析与设计第四章: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将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掌握低频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针对低频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选择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原理、概念和知识点,如欧姆定律、电容、电感等。
低频电子课程设计
![低频电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a1972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a.png)
低频电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低频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2. 学生能够描述低频电子元器件的功能、特性和应用;3. 学生能够解释低频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低频电子电路;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测试仪器和设备,对低频电子电路进行调试和检测;3. 学生能够分析低频电子电路的故障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低频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求知欲;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在学习和实践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3. 培养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低频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能够达到以上所述的具体学习成果。
同时,课程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以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低频电子电路基本原理- 研究低频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介绍低频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的特性和应用;- 分析低频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2. 低频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 学习低频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 掌握低频电子电路的仿真与实际搭建;- 进行低频电子电路的调试与优化。
3. 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 学习低频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方法;- 分析常见故障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安排:第一章:低频电子电路概述第二章:低频电子元器件第三章:低频电子电路原理第四章:低频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第五章:低频电子电路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低频电子电路概述、基本原理第二周:低频电子元器件特性与应用第三周:低频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第四周:低频电子电路调试与故障分析教学内容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教材章节和教学实际,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低频电子电路相关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介绍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b40aa5b0b1c59eef8c7b4a3.png)
课程 3、电路千变万化,不同于前面课程的思维方式、
入门难; 4、内容多、涉及面广、新知识点多,学时少;
10
五、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合计
思路: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半导体器件
8~10学时
放大器基础
12~14学时
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
●信号按时间可分为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或数字 信号)
处理模拟信号的电路称为 模拟电路
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为 数字电路
●信号按工作频率可分为微波、高、中、低频信号。
处理微波频段信号的电路称为 微波电路
处理高频频段信号的电路称为 高频电路
处理低频频段的电路称为
低频电路
综上所述,本课程介绍处理低频模拟信号的放大电路。
6~8学时
负反馈放大器
10~12学时
低频功率放大器
2~4学时
集成运算放大器原理及其应用
16~18学时
直流稳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
2-3学时
掌握一种EDA分析工具
80学时
电子
电子器件
电子线路
信号产生、信号传输、信号处理
电子系统
11
六、教学要求
本课程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3个层次,它们是:“掌握”、“理解”、 和“了解”。
低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低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7be39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e.png)
低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低频电子电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重要的基础学科,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将涉及低频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设计与实现两个环节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学习、实验和设计,提高学生对低频电子电路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重视实践操作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引导学生了解低频电子电路的概念和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 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环节,主要涉及到低频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分析和设计常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其中,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1.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和基本特性2.电路中的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3.放大电路的原理与应用4.滤波电路的原理与应用5.振荡电路的原理与应用6.模数转换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原理和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将围绕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习题练习和考试。
2. 实验操作与课程设计在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中,主要涉及到低频电子电路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方式和方法。
具体而言,本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两个环节:2.1 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环节中,学生将按照教师要求,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操作,并通过实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低频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的掌握。
实验操作内容包括:1.低频电阻、电容、电感等器件的测量方法2.放大电路的实验操作方法3.滤波电路的实验操作方法4.振荡电路的实验操作方法5.推挽放大器的实验操作方法6.直接数字控制放大器的实验操作方法7.模数转换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实验操作方法2.2 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每个学生将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一个完整的低频电子电路设计项目,包括设计过程、仿真模拟和实际搭建与调试三个环节。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9f200b55270722192ef7b2.png)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主要技术基础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系统地掌握一些常用电子器件和基本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总目标1、掌握低频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分析设计一般低频电子电路的初步能力。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设计规则。
3、具有运用彼岸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的能力。
4、了解低频电子线路的新发展。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一)主要环节安排(二)内容总体设计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注意:以上所做实验可仿真实现,仿真可自由实现。
2、教学见习五、教学进程计划表(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筹)《低频电子线路》六、教学资料收集和配置设计(一)使用教材1、低频电子线路,刘树林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7月第3版2、低频电子新路实验与课程设计,杨霓清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第1版(二)参考材料1、傅丰林、陈健,《低频电子线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2、刘树林,《低频电子线路》(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3、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闵锐,《电子线路基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5、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徐国华,《模拟及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8七、可利用的教学方法(落实到章节)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低频课程设计指导书1
![低频课程设计指导书1](https://img.taocdn.com/s3/m/5d1f39116bd97f192279e924.png)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与任务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训练,对学生进行实用型模拟电子电路设计、安装、调试等各环节的综合性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个选题的设计任务。
二、基本要求1、根据给定的一些技术指标,从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性能价格比等原则选择方案,运用所学过的各种电子器件和各种基本功能的电子线路知识,设计出各种不同用途的模拟装置。
2、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电子器件的原则。
4、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掌握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5、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6、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7、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大体上可分成四个阶段:1、理论讲解阶段(约0.5周)主要讲解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及电子线路常用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等。
2、设计与计算阶段(约1周)学生根据所选课题的任务、要求和器件进行总体方案的设计,通过论证与选择,确定总体方案;对方案中单元电路进行选择和设计计算,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和电路参数计算,经过调试,最后确定总体电路图。
3、调试阶段(约1.5周)预设计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学生即可向实验室领取所需元器件等材料,并在实验箱上或试验板上组装电路。
此后运用测试仪表进行电路调试,排除电路故障,调整元器件,修改电路,使之达到设计指标要求。
此阶段为重点难点所在。
4、撰写总结报告阶段(约1周)总结报告是学生对课程设计全过程的系统总结。
学生应按规定的格式编写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有:(1)课题名称。
(2)设计任务和要求。
(3)方案选择与论证。
(4)方案的原理框图,总体电路图,以及它们的说明;单元电路设计与说明;元器件选择和电路参数计算的说明等。
低频电子课程设计
![低频电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7dfe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2.png)
该课程设计注重实践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推动传统教学方式的改 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03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低频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创新思维,
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02
低频电子技术基础
低频电子技术概述
低频电子技术定义
低频电子技术是指利用电子学原理, 通过电子器件和电路实现信号的放大、 处理、传输和转换的技术。
元器件采购清单制定
根据设计方案和元器件规格,制定详细的元器件采购清单。
电路板的制作与调试
01
02
03
电路板设计
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电路板 设计,确保电路布局合理、 布线规范。
电路板制作
将设计好的电路板交给工 厂进行制作。
电路板调试
对制作好的电路板进行测 试和调试,确保电路功能 正常。
系统测试与优化
系统测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开放式问题和项目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背景
低频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低频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通信、能源、交通、医疗等领域。因此,掌握低频电 子技术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如实现特定功能、达到性 能指标等。
调研与资料收集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为设 计提供参考。
方案论证与优化
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选择最佳方案, 并进行优化。
元器件的选择与采购
元器件规格与性能分析
根据设计方案,分析所需元器件的规格和性能要求。
供应商比较与选择
浅谈《低频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浅谈《低频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45d2d41476eeaeaad1f330f3.png)
浅谈《低频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摘要:《低频电子技术》是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形成掌握低频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完成职业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养成适应电子企业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组织与安排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
有些地方该详的不详,该简的不简,学生学习难度大,造成厌学情绪。
教学内容没有做好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也未能针对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课程单调,缺少实践性题目,课程内容大部分比较陈旧,多年的老习题不变,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些教师习惯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下发挥其聪明才智,教学方法基本采用灌输式,他们不熟悉和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学生学起来一点兴趣也没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对电子企业生产一线的元器件检测、电子产品调试、电子产品开发、测试技术员、物料采购与准备、品质检验与管理等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所需低频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分析,选取“两级小信号放大电路的组装与测试”、“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变换电路的组装与测试”、“实用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组装与测试”、“实用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测试”、“实用功放的制作与综合测试”等五个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
项目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相对单一到综合应用的逻辑关系排序。
综合项目以完成一个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为目标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成就感。
三、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在《低频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探索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低频电子技术》公开课教1
![《低频电子技术》公开课教1](https://img.taocdn.com/s3/m/5301820c844769eae009edd6.png)
《低频电子技术》公开课教案课题:共射极固定偏置放大电路(二)静态工作点的分析和计算授课教师:古述平授课班级:07级4班授课地点:B302教室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2008年5月8日《低频电子技术》公开课教案课题:共射极固定偏置放大电路(二)静态工作点的分析和计算(估算法)1、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根据电路图绘制直流通路。
并学会计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教学重点:(1)、直流通路的绘制(2)、静态工作点的估算3、教学难点:固定偏置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估算方法的推导以及公式的具体应用4、教学方法:(1)、采用演绎方式来推导,让学生易于掌握。
(2)、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5、教学思路: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结构→直流通路的绘制→静态工作点的几个参数→静态工作点的估算→计算方法的具体应用(练习巩固)6、学情分析:该班学生在学习《低频》第一章的知识时兴趣浓,对要求的知识内容基本都能掌握。
对三极管的作用、结构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上堂课又已讲了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结构。
所以接受本节课的知识问题不大。
难处在于静态工作点的推导过程。
我要求学生不单记住结论,而是要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已学过的知识推出结论。
故在分析讲授上有一定难度。
7、预期效果: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画出直流通路,绝大部分同学会分析其静态工作点。
有一小部分同学还得靠已推出的公式来解决具体的计算题。
教学过程:共射极固定偏置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分析和计算(估算法)复习引入:1、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的结构:2、分析电容的作用隔直通交新课:一、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1、直流通路的概念:直流电流流过的路径2、直流通路的绘制方法:将电容开路3、直流通路基本放大电路直流通路二、固定偏置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1、什么叫静态工作点静态:没有信号输入时的状态静态工作点:无信号输入时电路所呈现的参数,I、ICQ、VCEQBQ2、建立静态工作点的意义合适的建立静态工作点,才能使晶体三极管处于最佳放大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低频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发表时间:2011-12-28T14:27:13.327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1月下期供稿作者:孔龙[导读] 《低频电子技术》是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
孔龙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涪陵 408000)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1)11-0000-02 摘要:《低频电子技术》是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形成掌握低频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完成职业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养成适应电子企业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组织与安排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
有些地方该详的不详,该简的不简,学生学习难度大,造成厌学情绪。
教学内容没有做好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也未能针对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课程单调,缺少实践性题目,课程内容大部分比较陈旧,多年的老习题不变,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些教师习惯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下发挥其聪明才智,教学方法基本采用灌输式,他们不熟悉和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学生学起来一点兴趣也没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对电子企业生产一线的元器件检测、电子产品调试、电子产品开发、测试技术员、物料采购与准备、品质检验与管理等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所需低频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分析,选取“两级小信号放大电路的组装与测试”、“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变换电路的组装与测试”、“实用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组装与测试”、“实用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测试”、“实用功放的制作与综合测试”等五个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
项目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相对单一到综合应用的逻辑关系排序。
综合项目以完成一个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为目标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成就感。
三、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在《低频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探索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如同科技的进程是无止境一样,课程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在这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中,为达到“让学生满意的课程”这一目的,还应有每一时期的阶段性建设目标,这就是先建设“合格课程”,再进一步建设“精品课程”,即使某一阶段结束了,也还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各个环节也要不断地补充和修改。
我们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使课程建设取得最佳效果,为培养适应时代,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献参考:
⑴付植桐. 电子技术(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⑵贾立新. 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电子电气学报,2004,
作者简介:
孔龙(1965-),男,重庆涪陵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