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二、 过渡态理论
随着人们对原子、分子内部结构认识的深入, 1935年,艾林(Eyring)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的 基础上提出了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不只是通过 反应物分子的简单碰撞就能完成的,在反应物到 生成物的转变过程中,必须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 态,即反应物分子先形成活化络合物,然后再分 解为产物。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一、 有效碰撞理论与活化能
1918年,路易斯(Lewis)在阿仑尼乌斯研究的基础上,利用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成果,提出有效碰撞理论: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 件是反应物分子间互相接触发生碰撞,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 学反应,大多数碰撞是无效的,只有相碰撞的反应物分子的能量超过 某一数值时,碰撞后才能发生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以克服相碰撞时电子云之间的斥力, 并导致分子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而有效碰撞的次数不仅与活化分子的能 量、数目有关,也与反应的活化能密切相关。每个反应都有符合其特 征的活化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的活化能越大、活化分子所占的 比例越小,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越少,反应进行的速率就越慢。 反之,反应的活化能越小、活化分子所占的比例越大,反应速率就越 快。不同类型的反应,活化能差别很大,例如: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活化能均为正值,反应热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当Ea,正< Ea,逆时,ΔrHm<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 Ea,正>Ea,逆时,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逆反应为放热反应。由此 可知,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吸热,逆反应必定放热,其热效应 符号相反,数值相等。
过渡态理论把反应速率与反应物分子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 能更好地理解活化能的本质,为认识化学反应奠定了理论基础。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一般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大约在40~400 kJ·mol-1之间,Ea> 400kJ·mol-1的反应极慢,难以观察,而Ea<40 kJ·mol-1的反应速 率极快,如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活化能就是由反应物分子形成活化络合物时所要吸收的能量, 并以势能的形式储存在活化络合物分子中,当活化络合物转变为 产物分子时,其中一部分仍可以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整个化学 反应的热效应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满足以下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思考题4-1
两种速率理论中活化能的概念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减少汽车尾气 的排放,可利用如下反应:
有些反应需要快速完成,而有些反应如橡胶的老化或者金属的腐 蚀,人们又常常希望它慢一些,因此只有在深入研究速率理论的基础 上了解反应机理,才能实现对反应速率和反应途径的控制。
自1889年阿仑尼乌斯提出活化分子、活化能之后,在气体分子 运动论和分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有效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 论两种主要的反应速率理论。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图4-2 NO2和CO的反应过程
源自文库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图4-3 反应过程中势能变化示意图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和CO分子必须越过势能垒,才能经由活化络合物生成产物分子NO和 CO2。 图4-3中,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势能与活化络合物的平均势能之差为 正反应的活化能Ea,生成物分子的平均势能与活化络合物的势能之差为逆 反应的活化能Ea′。由此可见,在过渡状态理论中,所谓活化能的实质是反 应进行时所必须克服的势能垒,过渡状态理论中活化能的定义与分子碰撞 理论不同,但其对于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的描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且根 据不同理论计算出来的活化能数值也比较接近。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反应(1)为硫酸生产中的SO3的合成反应,反应(2)为合成 氨反应,都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而酸碱中和反应(3)在 常温常压下就能进行,且反应速率很快。
总之,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是决定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碰撞
理论直观明了地说明了反应速率v
Ea的关系,但没有从分
子内部原子重新组合的角度去揭示活化能的物理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