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哀江南》的背景和作者吴伟业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分析《哀江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能够背诵并默写《哀江南》的重要诗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关心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1. 《哀江南》的背景和作者吴伟业的相关知识。

2. 诗歌的结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重要诗句的背诵和默写。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艺术魅力的欣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吴伟业和《哀江南》的背景。

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哀江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诗意和艺术特色。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诗句背诵:鼓励学生背诵重要诗句,提高记忆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哀江南》。

2. 写一篇关于《哀江南》的读后感,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吴伟业的其他作品,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句背诵和读后感写作。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哀江南》的诗意、艺术特色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热爱。

2. 邀请文学爱好者或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解读《哀江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仿写《哀江南》或其他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师用书和教学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分析解读。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哀江南》的背景和作者;(2)能够熟读并背诵《哀江南》;(3)能够分析并解读《哀江南》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哀江南》;(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哀江南》的艺术特色;(3)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江南的热爱和怀念之情;(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哀江南》;(2)理解《哀江南》的意境和情感;(3)掌握《哀江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解读《哀江南》中的意象和隐喻;(2)分析《哀江南》的情感变化;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哀江南》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对《哀江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哀江南》,理解诗意;(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读生僻词语;(3)让学生思考《哀江南》的主题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哀江南》的意象和隐喻;(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2)评价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作业中的理解程度;(2)评价学生的背诵和默写效果。

3. 单元测试:(1)测试学生对《哀江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五、教学资源:1. 教材:《哀江南》原文及注释;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4. 拓展阅读:其他关于江南的文学作品。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江南水乡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意境。

2. 对比分析:将《哀江南》与其他描写江南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高中语文《哀江南》教案

高中语文《哀江南》教案

高中语文《哀江南》教案教案标题:《哀江南》高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作品《哀江南》的作者和背景;2. 理解《哀江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 分析并解读《哀江南》中的重要意象和修辞手法;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哀江南》的基本情节和意义;2. 分析《哀江南》中的重要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哀江南》的文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通过展示江南风光的图片和音乐,引起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并与他们分享一些江南的文化特点。

2. 学习背景:简要介绍《哀江南》的作者刘过和作品的背景。

3.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哀江南》的文本,并进行讨论,探究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课时:1. 情节分析:请学生梳理《哀江南》中的情节,并进行分析,了解每个情节的意义和作品整体的结构。

2.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哀江南》中使用的意象,并与他们一起探究这些意象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3. 修辞手法分析:请学生分析《哀江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与他们一起讨论这些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

第三课时:1. 课文赏析:通过播放录音或学生朗读,再次体验《哀江南》的美感和情感,并共同赏析作品的语言和结构之美。

2. 学生演讲:请学生选取《哀江南》中的某一段落或意象进行演讲,并分享他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思考题:提出几个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哀江南》中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江南地区的感受和体验的文章。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中国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丰富多彩。

教学评估:1. 参与讨论和演讲的活跃程度;2. 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质量;3. 对于《哀江南》的理解和解读的准确性。

拓展阅读:1. 刘过《哀江南》原文;2. 关于江南文化的详细了解。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哀江南》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鉴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哀江南》;(2)学会对比分析,将《哀江南》与其他作品进行参照,提高审美能力;(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2)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珍惜和平,关注社会民生,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哀江南》的诗意和主题思想;(2)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作者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和技巧;(3)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阐述《哀江南》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哀江南》,理解诗歌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哀江南》的艺术特色;(2)对比其他作品,评价《哀江南》的独特之处。

4. 课堂讲解:(1)解析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阐述作者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3)教授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5.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诗歌填空、改写等练习;(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验学习效果;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经典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2. 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3. 视频、音频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增强学习体验。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哀江南》的背景和作者情况。

(2)能够熟读并背诵《哀江南》全文。

(3)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哀江南》。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江南景物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哀江南》。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哀江南》的背景和作者情况。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哀江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景,体会作者对江南的热爱。

(2)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熟读并背诵《哀江南》。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哀江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哀江南》,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哀江南》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诗中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哀江南》是高中语文必修中的一首古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

本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沉,富有诗意。

通过学习本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哀江南》;能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写作等方式,亲身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文本、注释、相关背景知识、意境分析等。

2. 准备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随朗读。

3. 准备相关诗歌鉴赏的阅读材料,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4. 准备写作纸张和评分标准。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解释难点字词。

4.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5. 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6. 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7. 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以“江南”为题材的小诗。

8. 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

八、作业布置1. 背诵《哀江南》。

2. 写一篇关于《哀江南》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哀江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哀江南》全文。

(3)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哀江南》。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和对亡国之痛的表达。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哀江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难懂的字词和句子的解释。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顾炎武及其作品《哀江南》。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哀江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难懂字词和句子。

(2)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哀江南》。

3. 调查了解我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哀江南》的深层含义。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讲座,介绍古代诗词鉴赏的知识和方法。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哀江南》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哀江南》全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3)采用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哀江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哀江南》的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3)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中的意象,解读诗歌的情感;(2)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背诵诗歌;(2)默写《哀江南》全诗。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和艺术特色,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哀江南》;2. 写一篇关于《哀江南》的鉴赏essay,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的情感表达;3. 深入了解《哀江南》的历史背景,与同学交流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哀江南》的诗意、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2023年《哀江南》教学设计3篇

2023年《哀江南》教学设计3篇

2023年《哀江南》教学设计3篇《哀江南》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孔尚任及《桃花扇》。

2、学习此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中写景之语朗读分析,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__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式自学引导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要点1、检查先学内容。

2、梳理课文层次。

3、体会曲子的抒情特点,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学生介绍作者及《桃花扇》2、教师补充补充介绍相关知识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

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

奸党余孳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

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

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

阮大铖仰仗权奸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香君嫁给新任漕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

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

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

这时,复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二、出示课堂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层次。

2、体会曲子的抒情特点,体会课文情感。

三、达标学习1、梳理课文层次。

(1)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2)学生概括本曲内容。

(3)教师明确__层次:《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

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哀江南》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哀江南》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哀江南》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哀江南》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哀江南》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了解纳兰性德的生平及他的代表作《哀江南》的背景、意涵和艺术特色。

2.使学生能够运用有关词汇、短语、句型等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把握作者利用语言和文学手法表现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哀江南》的背景、意涵和艺术特色。

2.难点:如何分析作品中的词语、短语和句子,把握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将一张中国地图投影到屏幕上用点的形式,让学生来回快速数出长江的长度和流经的省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长江会流经这么多省份?贴近课题《哀江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体感知(15分钟)老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一遍《哀江南》,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情境和表达方式并进行初步探究。

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分组,每组负责一段,“整体感知”每段的思路、结构、情感表达等,由每次分组负责汇报,全班带着问题检查。

3.逐句分析(20分钟)结合学生在“整体感知”环节中的探究,老师再带着问题一步步分析文本内的笔法、情感分布等,加深学生对《哀江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边读边写(15分钟)老师会给学生一个模板,模板上有开头和结尾,学生需要根据模板选择词语、短语和句子等要素,完成中间部分,模拟纳兰性德的写作过程。

5.个性阅读(15分钟)给学生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名句,让学生编写自己的联想句,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负责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概括,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和成功之处,并留有时间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节课的内容。

四、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整理笔记和课堂讲义。

2.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和关键性的内容。

3.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哀江南》的背景和艺术特色,完成一篇文章,并尽量运用本堂课讲解遇到的语言和思路。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哀江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能够把握《哀江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4)能够背诵并默写《哀江南》全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哀江南》;(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背诵和默写,增强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江南景色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关切;(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哀江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 《哀江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哀江南》的深层含义和哲理;2. 诗中复杂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3. 背诵和默写《哀江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哀江南》的原文、注释、译文等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哀江南》,了解作者和背景,做好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简介和《哀江南》的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哀江南》,理解诗歌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5. 背诵和默写(1)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背诵;(2)检查学生的默写情况,纠正错误。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7. 作业布置(2)布置背诵和默写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解析环节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流畅性。

3. 学习成果评估:通过测试或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哀江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哀江南》的背景和作者吴承恩;(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3)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4)能够鉴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运用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品味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学会朗读、背诵,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江南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3)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哀江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诗中描绘的江南景色和风土人情;3. 诗人对江南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诗句的节奏和韵律把握;3.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江南景色图片等;2. 准备《哀江南》的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3.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哀江南》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学习诗文(1)学生自主学习,朗读诗文,感受诗意;(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品析诗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景色描绘,理解诗人对江南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4. 情感体验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中的江南美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哀江南》;(2)写一篇关于《哀江南》的读后感。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邀请学生分享其他描写江南的诗词,如《江南春》、《泊船瓜洲》等,对比分析不同诗人对江南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绘画展示:邀请学生根据《哀江南》的内容,绘制出自己心中的江南景色,展示并进行交流。

《哀江南》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哀江南》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哀江南》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孔尚任教学目标:了解全篇主旨及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理清景物描写的顺序,品味语言的精妙。

教学时数:一节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步骤:导语:在学习课文之前,先谈一谈南京。

南京也叫金陵、秣陵,自古就是江南繁盛之地。

这里有许多山川美景和人文景观令人赏玩不尽。

当年,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定都南京,死后就葬在了南京;后来燕王朱棣登基后迁都北京;明朝末年,北京被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攻陷,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清兵入关,由于难以抵挡清军的进攻,明王朝不得不退守南京。

一些大臣曾在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小朝廷。

南京再次成为明朝的都城。

纵观历史,不难看出,南京在明朝开国之初和亡国之际分别两次作为明朝的国都。

但随着满清铁骑的长驱直入,加之南明王朝内部帝王昏庸,奸臣弄权,这个小朝廷最终覆灭。

南京也在战火中变为废墟。

孔尚任的《桃花扇》写的就是南明覆亡的这一段历史。

前人对《桃花扇》有个评价:“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离合之情指的是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兴亡之感”指抒发了南明由盛到衰到亡的感慨。

(参看课件)孔尚任:山东曲阜人,孔子第64世孙。

清朝著名的戏曲家。

其主要文学成就创作了戏曲《桃花扇》。

这部历史剧据说写了十年,“十年之间,三易其稿”。

《桃花扇》写成后使他誉满文坛。

清代文坛出现了“南洪北孔”的格局。

洪指的是洪昇,创作有戏剧《长生殿》。

(参看课件)《哀江南》节选自《桃花扇》结尾一套曲子。

写南明覆亡后,苏昆生、柳敬亭、老赞礼三人重到南京城,相聚感慨万端。

1、节选部分可以分为对话和曲词两部分。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对话部分。

三分钟时间熟悉这一部分内容。

找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这段对话。

朗读时请结合背景介绍,揣摩人物心情,注意语调,语气,无限感慨,伤痛。

时隔三年,苏昆生已经由教曲师傅变成了一位樵夫、柳敬亭由说书人变成了一位渔夫,再次来到南京,然而历经战火的帝都已经是面目全非。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哀江南,铜雀春深锁二乔。

寂寞空庭春欲晚,草色烟光残照里。

樱桃小口,深锁悠悠。

青铜炉里燃块檀,香气袅袅透长衫。

此时家书到万金,为问岳父泪纵横。

“哀江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诗,诗中写出了诗人怀念南方景色和离别家乡的深情,表现了对母亲故乡江南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留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读懂杜牧这首诗,理解杜牧的创作背景和意境;2. 能够表达诗中的情感,认识“离乡背井”的故事;3. 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体味离别与相聚的辛酸;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

三、教学过程1.了解诗人及其作品。

首先了解杜牧的经历、诗歌创作风格等情况,大致了解“哀江南”诗歌的基本情况。

2.领会诗歌语言及含义。

学生根据自己对江南地区的了解,用所学的文言词汇注释出杜牧诗歌中的生动意象和含义。

同时也可以学习杜牧诗歌中出现的一些寓意深刻的词句,如“樱桃小口”、“寂寞空庭春欲晚”、“青铜炉里燃块檀”等。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领会诗歌含义的方式,培养学生进行立体、丰富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分析杜牧的创作背景。

通过了解杜牧的创作背景,如诗人的人生经历、诗歌的时代背景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著名诗人心路历程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杜牧“哀江南”所表达的情感。

4.讨论诗歌意境及对人类的启示。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领悟“哀江南”的意境及其对人类的启示,如诗歌表达的离别、忧伤等情感,诗歌启示我们回家乡、懂得珍惜、记住历史等。

5.例析李白《将进酒》中的故事情节。

了解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白《将进酒》中的故事情节,更好地理解《哀江南》中的文化背景。

6.体验诗歌情感,表达感受。

通过朗诵、图画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哀江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将诗歌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最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哀江南》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哀江南》的重要诗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百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哀江南》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 《哀江南》的重要诗句。

三、教学难点1. 对《哀江南》的深层含义和情感的理解。

2. 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哀江南》的原文、注释、译文和解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哀江南》的背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简要介绍《哀江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辛弃疾。

2. 文本阅读与解析:让学生齐读《哀江南》,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逐句解析诗文,解释生词和难点。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理解。

每组选择一个重要的诗句,进行分享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 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哀江南》的重要诗句。

写一篇短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分享。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包括背诵、默写和短文的质量。

3. 理解与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哀江南》的理解程度,包括对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深入理解《哀江南》。

《哀江南》教学设计

《哀江南》教学设计

《哀江南》教学设计03010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的老师,我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把教学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建立解决问题的程序大纲,优化教学效果x .我们应该如何写教学设计?以下是边肖整理的《哀江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03010教学设计1一、素质教育的目标(1)知识教学点1.了解《哀江南》的剧情大纲和写作主题。

2.结合《哀江南》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传奇歌曲的艺术特征。

3.理解“在场景中表达感情”和“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训练要点1.阅读和欣赏歌词,体会其中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2.分析理解文本中“情景抒情”和“直抒胸臆”两种不同表达方式的具体应用和相互关系。

(三)德育的切入点了解苏坤生、刘敬亭等反对强权强奸、关心国家大事、不服从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培养热爱xx、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

(四)美育的渗透点1.欣赏通过文本中的场景来表达感情的艺术手法,先布局风景后理解文本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效果。

2.欣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最后一首歌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这首歌运用了双重性和排比性。

二.学习方法指导先对照笔记,查字典,明确单词,然后反复读七句歌词,在熟悉阅读的基础上总结七句歌词的内容。

这七首歌可以概括为:战后郊区的萧瑟景象,挂明皇陵,挂故宫,挂秦淮河,挂长桥,挂老院,始终挂南京并指出主旨。

第三步是集中阅读中间的五首歌,根据作者的描述总结五个场景的现在和以前的特点,比如“吊秦淮河”这一段。

现在的秦淮河虽然萧瑟萧条,但曾经是绚烂热闹的。

在“吊老院”那一段,现在的老院荒芜庸俗,曾经安静优雅。

第四步,在每首歌词中画出形容词和动词,体验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比如“鸽羽蝙蝠粪满屋扔。

枯枝落叶作为封面,一个“扔”字写得随意凌乱:一个“盖”字让人想看枯枝落叶的密度。

三.二十、困难、疑惑及解决办法(一)xx、困难读音乐赏析词,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分析抒情的表现手法,都是在学xx,读X之后的一首歌的赏析【歇着打沙琪出亭宴】是教学难点。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

《哀江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哀江南》的背景和作者;(2)能够分析《哀江南》的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哀江南》的重要诗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哀江南》与其他诗歌的异同;(3)通过诗歌朗诵、表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和赞美;(2)体会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关切;(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哀江南》的背景和作者;2. 《哀江南》的艺术特色;3. 《哀江南》的重要诗句。

三、教学难点:1. 《哀江南》的艺术特色;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哀江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哀江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哀江南》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4.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诗歌与《哀江南》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其异同。

5.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哀江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内涵。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哀江南》的重要诗句;3. 选择一首其他诗歌,与《哀江南》进行对比分析,体会其异同。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哀江南》的背景、作者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背诵重要诗句。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朗诵等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讨论、写作和态度表现,评估其对家国命运的关注和爱国情怀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也应考虑自身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2004年10月第1版书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章节:第四单元课题作者:孔尚任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略)教学思路:《哀江南》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数仅一课时。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应为欣赏七只曲子。

欣赏戏曲语言,尤其是欣赏曲词,一要反复诵读,体会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二要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为此,本节课在教师简单介绍完作者和《桃花扇》的剧情以激发阅读兴趣后,要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课文注解及补充注释进行自学。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再组织先进行分角色朗读,接着听范读,最后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欣赏语言,在欣赏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重在引导、点拨,辅以分析一两个典型例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了解孔尚任及其《桃花扇》B.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C.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A.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B.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B.体会作者的亡国之痛【教学流程】一、助读教师通过简单介绍孔尚任及其《桃花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1.关于孔尚任孔尚任,曲阜人,孔子64代孙,清代戏曲作家。

他“十年时间,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

一时,“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歌台演出,“岁无虚日”。

《桃花扇》的成功,使他誉满文坛,时人将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并论,称“南洪北孔”。

2.《桃花扇》剧情简介诚如作者所言,《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作者巧妙地将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和南明王朝的政治衰败的现实统一起来。

赠扇--侯方域在南京旧院结识李香君,二人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共订婚约。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哀江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本教案以《哀江南》为主题,通过深入剖析这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古典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哀江南》的历史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关心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哀江南》的诗意、诗境及其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感受作者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等。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辅导资料等。

第五章: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哀江南》的作者及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意境、艺术特色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六章:课堂拓展1. 对比学习:邀请学生找出其他描写江南的诗词,与《哀江南》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达的情感。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哀江南》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散文,表达对某个地方或事物的情感。

第七章: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创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了解他们对于诗歌表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八章:教学反思1. 课程总结:在课程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哀江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

一、检查预习
1、生字词,用小黑板(很原始吧?如果不是公开课,我连小黑都不用!)请了两个学生读。

2、朗读。

(第1支曲子范读,第2至6支请了五个学生读,第7支齐读。


二、整体把握
(实录)
师: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戏也有戏眼。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眼是?
生:绿
师:“红杏枝头春意闹”呢?
生:闹
师::“云破月来花弄影”——
生:弄
师:《荷塘月色》一文的文眼是——
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师:很好。

戏曲《窦娥冤》的戏眼是——
生:冤KG1E+Et$ee`
师:《闺塾》呢?
生:(略思考)闹!
师:好,那么,我们这一课《哀江南》,戏眼是——
生:哀!
师:(在课题的“哀”字下标重点号)这里的“哀”是什么意思?
生:悲哀、哀叹
师:悲哀和哀叹,哪个准确些?
生:哀叹
师:(板书:哀叹)“哀叹”什么?
生:江南?
师:这里的“江南”指的是哪里?
生:长江以南
师:准确些。

生:这里只是南京。

师:为什么要哀叹南京?
生:因为南京是当时的首都。

师:准确地说,南京是南明的开国之都,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来朱棣迁都北京。

而写《哀江南》的时候,清兵入关,
南明灭亡,南京只能说是“故都”。

这里的江南,既指南京,又有着“国家”的意义。

我还想问,哀叹江南的什么?
生:灭亡
师:是的,这是一种“亡国之痛”(板书)。

是谁在哀叹亡国之痛?
生:作者{Jvt
师:作者本人直接抒情?
生:是苏昆生
师:对,是借戏中人物苏昆生之口来表达的。

这苏昆生是什么人?
生:樵夫;李香君的教曲师傅
师:这苏昆生曾是明代宗室,唱曲名家,李香君的教曲师傅,长期生活在秦淮河边,非常有名,相当于歌星周杰伦之类。

现在国家灭亡了,他沦落为樵夫,靠打柴为生。

你们能不能想像得到周杰伦打柴的样子?(生笑)很惨吧?亡国给百姓带来的伤痛,不仅是物质上的破坏,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创伤。

师:这种亡国之痛是怎样表达的,用的是什么抒情方式?
生:(众)写景;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师: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都有吗?
生:都有,前面是间接的,是寓情于景。

后面是直接的抒情。

iuFqz!'Lb8[]
师:(板书: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采用寓情于景的方式的,是哪几支曲子?生:前面六支都是。

师:对,前六支写景抒情,第7支曲子直抒胸臆。

三、重点赏析
(实录)
师:我们的重点,是赏析前6支写景的曲子。

这6支曲子分别写到了哪些景点?
生:山松野草、秣陵、村郭……
师:(打断学生)我问的是景点,不是景物。

注意唱词前几个人物的对话,戏曲往往在人物对话时交待有关事件。

w.[m<|
生:(找、思考)
师:(统一答案,板书:郊外→孝陵→皇城→秦淮→长桥→旧院)总的感觉,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纷纷说)萧条;荒芜;凄凉;颓废<OF%%
师:(板书萧条、荒芜、凄凉)“颓废”准确吗?
生:颓废一般用来形容人。

师:应该用哪个词准确些?
生:破旧、破败
师:(板书:破败)这是大家的总体感受。

现在我们再深入一些,请大家任选一支给你感受最深的曲子进行赏析。

(生默读,思考,5分钟左右)
生1: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沉醉东风】(师补充:第3支)。

前面几句写了眼前所见到的萧条景象,让我想起曾经的繁华,有一种昔盛今衰的感受。

还有“舞”字和“朝”字,写燕雀在丹墀上自由自在地跳来跳去,然而过去这里是臣子朝见皇帝的地方,非常神圣,这更让人感到今日的凄清。

师:昔盛今衰的感受很到位,这里用的是“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

(板书)补充一点,这一支曲子除了今昔对比,还有色彩的对比,大家注意到了吗?看看都有哪些颜色?
生:白、红、琉璃(黄色)、翡翠绿、丹。

师:这些颜色很鲜艳,不禁让人想象旧皇城的华丽,而恰恰是这些颜色,反衬了今日的衰败凄清。

生2:我说第4支曲子【折桂令】。

我觉得“迎”字用得非常好。

这个地方曾经是歌伎云集的地方,我想像到的是,当年客人来了,歌伎们花枝招展地出来迎客的情景(众生笑),现在只剩下歌伎没有了,只剩下破纸在风中招摇了。

还有“目断魂销”,唱曲的人站在坏栏杆边向远处眺望,想起过去的种种,灵魂也不禁飞回了过去。

(众生笑)
师:想像很丰富啊。

我强调一点,“魂消”该怎么理解?“魂消”也就是“消魂”,什么叫“消魂”?就是失魂落魄,魂飞魄散,形容的是极度的快乐或者悲伤,这样理解,要比灵魂飞到过去好一些。

另外,大家在读到这支曲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起学过的哪些诗句?
生:(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师:这是李煜的《虞美人》,“雕栏玉砌”还在,而《哀江南》这里连雕栏玉砌都不在了,只剩了些破纸坏槛,更萧条。

除了这首,还有哪些?
生:(背)“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
回……”“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师:很好,这两首写的都是南京,也同是表达了亡国之恨,意境各有特点。

生3:我说说第一支曲子。

残军的“残”,让我想到军队打败仗之后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的,废垒、瘦马、空壕是眼前的景象,这里虚实结合,写出了战争中的凄凉景象。

师:是战争中,还是战后?
生:战后。

师:你提到了一种表现手法,虚实相生(板书)。

这支曲子几个形容词用得很好:残、废、瘦、空,呈现出了南京郊外
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大家不应忽视的还有一个景物:夕阳道。

夕阳古道,给人什么感受?
生:苍凉
师:是的,一种历史沧桑悲凉感。

读到这里,有没有想到哪一首诗词?
生:(背)“……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同是古道,同是夕阳,两首曲子有什么不同吗?
生:表达的情感不一样,马致远表达的是游子思乡之情,这里是遗民的亡国之哀痛。

中学语文在线论坛
师:理解得非常到位。

还有哪位同学要说?
生4:第五支曲子【沽美酒】,写了青溪长桥,连木板都没有了,秋水长天,人迹稀少,冷冷清清的夕阳,只剩下几棵柳树(众生立即纠正:一棵柳树),想起当年众多柳树,风景优美,今非昔比,心中很是凄凉。

师:对,只剩下一棵柳树了,这个“剩”字用得好,让人联想到昔日柳树成荫的美景,如今只有一棵残存,时过境迁,不禁感慨万千啊!
好了,时间关系,赏析就到这里吧,课后自己再慢慢读,慢慢体会,古诗词的韵味是无穷的。

现在归纳一下,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关于这个问题,评论论家是怎么说的?
生:(纷纷回答)“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设,情由景生”
师:很好。

写景是为了抒情,而抒情又必须借助于景物描写才能给人以具体的感受。

这6支曲子,以游踪为线索,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南明灭亡后南京城的凄凉景象,用哀景,写哀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无限的哀思。

于是,有了这6支曲子的铺垫和蓄势,第7支曲子直抒胸臆自然水到渠成,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请大家齐读第7支曲子。

(师生齐读)
师:这支曲子直接抒发了国家兴亡的哀痛之情。

为了把情感表达得更充分,可以用上一些修辞方法。

大家看看这支曲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对偶、排比
师:具体些,哪句是对偶,哪句是排比?
生:“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是对偶;“眼看他……眼看他……眼看他……”是排比。

师:大家漏了一句,“那乌衣巷”三句,也是排比。

用上对偶和排比,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感情更强烈了。

师:是的,对偶句和排比句句式整齐,一气贯通,使得表达声情并茂,使情感的表达更畅快更强烈,亡国之痛表达得更充分了。

哪一句是主旨句?
生:“诌一曲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师:完整吗?这一句是否概括了整套曲子的内容?
生:应该还有前面三句:“残山梦最真……”
师:“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不信这舆图换稿。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这是何等感伤的喟叹,何等沉痛的哀痛啊!
像这样表达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的古代诗词曲,除了前面提过的刘禹锡的《石头城》、杜牧的《夜泊秦淮》、李煜的《虞美人》,大家想想还有哪些?
生:姜夔《扬州慢》(齐背)
师:此外,李煜还有一首《浪淘沙》,没有在课堂上讲,但是第三册的课本上是有的,大家课后找来读一读。

这样的亡国之痛,这样的苍凉之感,这样充满了悲悯情怀的作品,往往产生在历史发生剧烈动荡之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时代盛衰,朝代更替,带给人无限的历史哀思。

从快乐单纯的《牡丹亭》,到沉郁悲怆的《桃花扇》,中国古代文艺思潮走过了由浪漫主义到感伤主义的历程。

再往下,就是
批判现实主义了,最突出的代表作品就是《红楼梦》,第6册将用一个单元来介绍。

请大家把《哀江南》里自己喜欢的曲子背下来。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