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2017初中 七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初一科学复习资料
![初一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585415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e.png)
初一科学复习资料初一科学考试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而且知识点数量也比较多。
为了更好地准备初一科学考试,我们需要进行科学复习,并准备一些相关的复习资料。
以下是为初一科学复习准备的资料。
一、生物生物学是初中生必学的一门学科。
生物知识点很多,包括生命起源、遗传和进化、植物和动物等。
以下是一些生物学的复习资料。
1、生命起源生命的起源是一个涉及物质、生命以及各种环境条件的综合过程。
在学习生命起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生命起源相关的知识点,比如生命分子的起源、生命起源的条件以及地球环境等。
2、遗传和进化生命的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单倍体、双倍体、基因等概念,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相关知识点。
3、植物和动物植物和动物是初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掌握各种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分类、生长生理特点等。
学习植物和动物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二、物理物理学是一门要求较高的学科,需要在数学和理论物理基础上进行学习。
初中物理学科主要包括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
以下是一些物理学的复习资料。
1、力学力学是最基础的物理学科。
学习力学,我们需要了解质量、力、功、能、运动学等概念。
学习力学还需要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等基本知识点。
2、光学光学是与光有关的学科。
学习光学,我们需要掌握波长、频率、光速、折射、反射、棱镜等基本概念。
学习光学还需要了解光的传播和干涉等基本原理。
3、电学电学是与电有关的学科。
学习电学,我们需要掌握电荷、电流、电势、电容、电功等基本概念。
学习电学还需要了解电场、电路和电器的基本原理。
三、化学化学是以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初中化学包括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等内容。
以下是一些化学学的复习资料。
1、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学习化学元素,我们需要掌握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等基本概念。
学习化学元素还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等相关知识点。
科学初一期末复习资料
![科学初一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6656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6.png)
科学初一期末复习资料科学初一期末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科,它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
初一期末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科学知识,我整理了一些重点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物理1. 运动和力-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 力的概念和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2. 光学-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等。
- 光的折射和色散:光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现象等。
- 光的成像: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等。
3. 电学-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元件等。
- 电压和电阻:电压的概念、电阻的种类和计算等。
- 电能和电功:电能的转化、电功的计算等。
二、化学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特点和区别。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2.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延展性等。
-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的定义、酸碱中和反应的条件和特点。
3. 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化- 过滤和蒸发: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方法。
- 蒸馏和结晶:液体和溶液的分离方法。
三、生物1. 细胞和组织-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 细胞的功能:物质的摄取、消化、排泄等。
- 组织的分类和特点:动植物组织的区别和功能。
2.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生长过程:细胞分裂、组织增长等。
- 生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和区别。
3. 生物的适应和演变- 生物的适应性:结构适应和行为适应的例子。
- 生物的演变: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理论。
以上只是科学复习的一部分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除了理论知识,同学们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技能的提升。
通过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希望大家能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91b2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5.png)
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目录- [生物](#生物)- [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 [地球和宇宙](#地球和宇宙)- [力学](#力学)生物在生物学的研究中,我们主要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生物是地球上生活的所有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我们研究了生物的组织结构、生命周期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内容。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生物的分类学,包括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的分类层次。
物质和能量在物质和能量的研究中,我们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和能量的转化。
物质是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形态。
我们研究了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熔点等,并探究了不同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能量的转化,包括热能、光能、机械能等形式的能量转化过程。
地球和宇宙在地球和宇宙的研究中,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结构和宇宙的奥秘。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由地核、地幔、地壳等不同层次构成。
我们研究了地球的自转、公转等运动方式,并了解了地球上的地形、气候和生态系统等内容。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宇宙的基本构造,包括星系、星云和恒星等不可思议的存在。
力学在力学的研究中,我们了解了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我们研究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如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并了解了运动的规律,如牛顿三定律等。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力的作用,包括重力、弹力等不同种类的力对物体的影响。
以上是七年级科学的简要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785d4d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c.png)
选择题
图形填空题
☆
第六节细菌与真菌的繁殖
细菌与真菌的细胞结构
无
无
☆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较难,需多记、多理解)
小节
内容
考点
考试题型
难易程度
第一节感觉世界
人的感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无
无
☆
第二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产生及传播的条件
声音产生及传播的条件
选择题
填空题
★★
第三节耳和听觉
内容
考点
考试题型
难易程度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人的生殖系统及胚胎发育
胚胎的发育
选择题
★
第二节走向成熟
青春期发育的特征
第二性征的发育
选择题
★
第三节动物的生长时期
动物的生长时期及生殖方式
动物的生长
选择题
★★
第四节植物的一生
花与种子的结构
花与种子的结构
图形填空题
★★
第五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选择题
填空题
★★
第五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物体)
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
★★★
第六节摩擦力
摩擦力的含义、种类及方向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实验探究题
★
第七节压强
压力、压强的定义及计算
压强的计算
实验探究题
计算题
★★★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需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较杂)
小节
日食、月食的产生原因及类型
日食、月食的产生原因及类型
初中科学复习资料
![初中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27362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1.png)
初中科学复习资料初中科学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让人充满好奇心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作为初中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初中科学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物理1. 力与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光与影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光速。
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红光的频率最低,紫光的频率最高。
3. 电与磁电是一种带电粒子的运动,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可以产生磁场。
磁场可以使磁铁受力,并且可以产生电流。
二、化学1. 物质与分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常见的物质有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常见的化学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3.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很多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等。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测量。
三、生物1. 细胞与生物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内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
细胞可以分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2.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生活习性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生物分类有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等。
3.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生物的生长是指体积和质量的增加,生物的繁殖是指后代的产生。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是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
四、地理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包括地球的形状、地壳运动、气候、水文等。
自然地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等。
人文地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整理)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整理)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62b184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4.png)
(整理)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科思佳教育培训中⼼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第⼀章复习⼤纲⼀、科学就在我们⾝边1、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各种⾃然现象,并寻找他们相应的答案。
2、⾦鱼沉浮的原因:与鳍和鳔的⼤⼩有关系说明:1、只要我们留⼼观察,从探究⾝边的问题着⼿,我们就可以进⼊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边。
2、学习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关重要。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科学⽅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
⼆、实验和观察1、认识各种仪器(试管、天平、停表,显微镜、酒精灯等)及他们的⽤途。
2、科学实验的:态度: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
3、⽣鸡蛋放在溶液中的现象:清⽔中(下沉)加盐慢漫上升继续加盐浮在⽔⾯上⽩醋中(下沉)并且表⾯有⽓泡冒出。
4、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些具体的数值,所以在实验中常要⽤到⼀些测量⼯具来进⾏测量。
5、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观察范围。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什么叫测量?测量是将⼀个待测的量和公认的标准量相⽐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常⽤单位:千⽶(km)分⽶(dm)厘⽶(cm)毫⽶(mm)微⽶(µm)纳⽶(nm)3、测量长度的⼯具:刻度尺4、刻度尺的使⽤⽅法:使⽤前:观察刻度尺,零刻度是否磨损,最⼤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刻度值(精确度)使⽤中:尺沿所测量的长度,不利⽤磨损的零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测量结束:记录测量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数值要有估读位)5、⼀些特殊的测量⽅法:直尺和三⾓板配合测量法细线重合法,以累积求平均值法(测多算少法),滚轮法,纸带重合法等。
四、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有空间的⼤⼩。
2、体积的单位:国际:⽴⽅⽶(⽶3)常⽤单位:(固体)⽴⽅分⽶、⽴⽅厘⽶、⽴⽅毫⽶,(液体)升、毫升3、体积的测量⼯具:1、规则的物体:刻度尺测量长、宽、⾼等⽤公式求体积。
初一科学必背知识点
![初一科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4c9d1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b.png)
初一科学必背知识点
初一科学必背知识点如下:
1. 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等,其中对流层是最接近地表的部分,大部分天气现象也发生在这一层。
2. 太阳能:太阳能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所依赖的能源,它是通过太阳光的辐射而产生的。
3.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4. 地壳构造: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地壳构造包括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等,它们是地球表面形成的重要原因。
5. 植物分类: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可以进一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6. 动物分类: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7. 酸碱中和:酸和碱相互混合可以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
8. 食物链: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模型,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环节。
9.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与物体接触时会发生反射,而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光在水中会发生偏折。
10. 种子的结构和传播: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种皮、胚芽和营养组织等,种子可以通过风、水、动物和重力等方式传播。
这些是初一科学中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一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0d7e0a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8.png)
初一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科学知识是初中学习的重点之一,初一学年主要涉及了生物、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对初一科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这些重要概念。
一、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细胞具有新陈代谢、自我复制和遗传等重要功能。
2. 动植物结构与功能动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与动物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功能有关联。
3. 生物进化与分类生物进化是指物种的逐渐改变和演化,通过物种间的变异和适应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生物分类是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归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发展和演化。
4. 生态系统与环保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生态平衡。
环保是指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物平衡的活动。
二、物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 力与运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负责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速度改变或停止等现象。
2. 电学知识电学知识主要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基本概念。
例如,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池的原理等。
3. 热学知识热学知识包括热传导、热膨胀、热辐射和热容量等概念。
比如,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热量的传递,热膨胀是指物体由于温度升高而产生的体积变化。
4. 光学知识光学知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现象。
例如,白色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和色散。
三、化学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外观、颜色、硬度等可观察到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或变化的性质。
2. 离子与原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来实现电荷的分离。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3.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反应物在反应中被消耗或转化为生成物。
初一科学复习资料
![初一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44054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1.png)
初一科学复习资料初一科学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广泛而有趣的学科,它涵盖了自然界的各个方面,从生物学到物理学,从地理学到化学。
初一的科学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观察力的重要时期。
下面是一些初一科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
1. 生物学复习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包括动植物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在初一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细胞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动物的分类和适应环境等内容。
为了复习这些知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a. 制作细胞模型:使用纸板、彩纸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个细胞的模型,标注出不同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这样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b. 观察植物的生长:在家里或学校附近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并思考它们的繁殖方式。
这样可以巩固对植物生长和繁殖的理解。
c. 动物分类游戏:制作一套动物分类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动物的名称和特征。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征将卡片进行分类,加深对动物分类的理解。
2. 物理学复习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科学,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等内容。
在初一的物理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力的作用、光的传播和反射、热的传导等知识。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复习方式:a. 做力的实验:在家里或学校进行一些简单的力的实验,例如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量,或者使用斜面和滑轮观察物体的运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力的理解。
b. 光的反射游戏:在一个光线充足的房间里,找一面镜子,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反射和镜子的反射。
然后,让他们尝试改变光线的角度,观察反射的变化。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
c. 探索热的传导:使用不同材料的物体,例如金属、塑料和木头,观察它们的热传导情况。
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材料的温度变化,加深对热传导的理解。
3. 地理学复习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包括地球的构造、气候、人口等方面。
在初一的地理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结构、气候带和人口分布等知识。
初一有关科学的知识点总结
![初一有关科学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3a6d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e.png)
初一有关科学的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学1.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
其中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形式。
2.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及其原因的学科。
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3. 热力学热力学研究热现象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其中包括热传导、热膨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4. 光学光学研究光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包括光的射线模型、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光的波动性等。
5.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学和磁学的学科。
包括静电场、静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等。
6. 声学声学研究声现象的产生、传播和接受。
包括声的特性、声的传播、声的共振等。
7. 核物理核物理研究原子核的性质、结构、短暂物质、粒子与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等。
二、化学1. 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
包括物质的分类、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化学变化等。
2.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不同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包括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4. 合成与分解合成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合并成新的物质,分解是指将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5.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是指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和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的元素,非金属则通常是指不具备金属性和导电、导热性的元素。
6.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可以通过原子序数和原子量来标识。
7. 化学键化学键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来结合。
三、生物学1.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机制。
其中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
2. 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物质传递和变异规律的学科。
包括基因、染色体、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等。
3.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七年级上科学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fb3fea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3.png)
七年级上科学复习资料
一、生物复习
1. 植物的器官
教学内容:
植物有根、茎、叶、花等器官,它们共同构成植物体。
根是植物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器,植物的生长是由根驱动的。
茎是植物重要的支架,它负责路径维系植物体,叶负责光合作用,花是植物的器官,能完成生殖过程。
2.植物的呼吸
教学内容:
植物呼吸是植物体内的一个物质交换过程,它是一种气体交换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释放植物体内的二氧化碳,吸收新鲜空气中的氧气来供植物体氧化反应所需。
这个过程中不发生物质的形成,只发生物质的交换,所以,我们称它为物质交换过程。
二、物理复习
1.光的性质
教学内容: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表示为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它是一种非常快速的现象。
光不仅可以受到物体的反射、折射、衍射和透射的影响,而且还能产生色彩效应,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视觉的享受。
2.原子的构成
教学内容:
原子构成由原子核、中子和电子构成,电子是原子的最小粒子,子质
量是极其轻的,而且它们都带有电荷。
中子是电荷中性,它可以帮助
原子核稳定以及进行裂变反应。
原子核是由少量中子和大量质子组成,由它们构成原子核电荷和它拥有大量的能量。
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梳理
![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a596b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5.png)
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梳理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梳理科学是一门让人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学科。
在七年级,我们接触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从生物到化学,从物理到地理,每一门科学都带给我们新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更好地复习这些知识,下面我将对七年级科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1. 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它包括了生物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在七年级的生物学中,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组成和功能,了解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我们还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了解了它们的不同之处。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人体的器官系统,了解了人体的各个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2. 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科学。
在七年级的化学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我们了解了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知识。
我们还学习了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的原理,并学习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
3. 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七年级的物理学中,我们学习了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
我们了解了力的作用和力的测量方法,学习了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我们还学习了简单机械和能量转换的原理,了解了杠杆、轮轴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应用。
4. 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
在七年级的地理学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结构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的构成,学习了地球上的地形和气候的形成原理。
我们还学习了人口和城市的分布规律,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以上四个科学学科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七年级科学的主要内容。
在复习时,我们可以按照这些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做一些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我们可以在家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组成和功能;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总之,七年级的科学学科涉及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地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69c8c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a.png)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初一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广泛而有趣的学科,它涵盖了自然界的各个方面。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科学的学习是他们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有一份合适的复习资料将会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为初一学生提供一些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
一、物理1. 运动与力在物理学中,运动与力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初一学生需要了解运动的基本类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并能够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
此外,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如重力、摩擦力等,以及它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也是必要的。
2. 声音与光声音和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初一学生需要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产生和听觉的基本原理。
同时,他们还需要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
3. 电与磁电与磁是现代科技的基础,初一学生需要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此外,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磁铁和电磁铁的特性也是必要的。
二、化学1. 物质与反应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初一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转化过程。
此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也是必要的。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元素组成的。
初一学生需要了解常见元素的符号和性质,以及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3. 酸碱与盐酸碱与盐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初一学生需要了解酸碱的基本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盐的形成和性质。
三、生物1. 细胞与组织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由细胞组成的。
初一学生需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组织的种类和作用。
2. 动物与植物动物和植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生物。
初一学生需要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分类、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生物遗传与进化生物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初一科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科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3aac1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3.png)
初一科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归纳以下是初一科学的全部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一、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形状、颜色、硬度等。
2.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性质与变化。
3.物质的混合与纯净: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4.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蒸发、过滤和结晶等方法分离物质。
5.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形式与转化过程。
二、生物科学1.细胞与生物: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动物与植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3.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的器官与组织、五官的功能。
4.生物的繁殖:动物和植物的繁殖方式。
三、地球与宇宙1.地球与行星: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行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2.大气与天气: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天气的变化与预测。
3.地球的运动与昼夜更替: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4.火山与地震:火山爆发和地震的原因与表现。
四、物质与化学变化1.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特点与区别。
2.常见物质的性质:金属、非金属和气体等物质的性质。
3.酸碱与盐:酸碱与盐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燃烧与火花:燃烧的条件和火花现象的原理。
五、力学与简单机械1.力与运动:力的作用和运动的三大定律。
2.简单机械:杠杆、轮轴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
3.液体的压强与浮力:液体的压强及浮力的原理。
4.声音与光线:声音和光的传播与特性。
六、环境与社会1.资源与保护:自然资源的分类和保护的重要性。
2.能源与能源利用: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可持续利用。
3.科学实验与观测:科学实验的步骤和观测的方法。
以上是初一科学全部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然界和科学世界的奥秘,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科学复习资料汇总
![初一科学复习资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acc71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c.png)
初一科学复习资料汇总
一、生物学
1. 细胞结构和功能
-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有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两种类型。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中央液泡等特征,而动物细胞则
没有这些特征。
- 细胞的核是控制细胞活动的中心,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
携带有遗传信息。
-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起筛选物质的作用。
- 细胞质是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运动场所。
2. 生物的分类
- 生物按照其特征和关系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学包括物种、属、科、目、纲和门等级别。
- 生物的分类基于共同的特征和共同的祖先。
3.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
氧气的过程。
-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需要阳光、二氧化碳和水。
二、物理学
1. 声音和光的传播
- 声音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的,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 光是通过光线的传播传输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 热和温度
- 热是物体的内部能量,温度是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
度量。
- 温度单位使用摄氏度(℃)和开氏度(K)。
三、化学
1. 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
的纯物质。
-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组成化合物。
2. 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是物质的变化过程,原有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
的新物质称为产物。
- 化学反应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以上是初一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初一科学复习资料
![初一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f40dd891eb91a37f1115ced.png)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科学入门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 多思考, 多实验,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推动社会的进步,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做实验时,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鸡蛋便会下沉 .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6.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8.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 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10.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 13.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 表示, 较大的单位有吨, 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14.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 改变物体的形状, 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15.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16.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 天平放水平. (2) 调平衡, 用平衡螺母调节.(3) 左盘放物体, 右盘放砝码, 先放大砝码, 再加小砝码, 最后移游码_.(4) 读数, 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5) 称量完毕, 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17. 在自然界,任何有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如日晷就是根据的原理发明的, 摆钟就是根据摆的原理来工作的.(免做)18.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证据(5)检验假设(6)交流和评价.第二章观察生物1. 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 它具有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 繁殖后代,能生长,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2. 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 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 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3.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 .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 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4. 动物界中, 分布最广, 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 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 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5. 植物界里, 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 最低等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可用种子繁殖后代.6.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脊椎动物生活习性呼吸体表体温生殖,受精代表动物鱼类(水生)(腮)(披鳞片)(变化)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鲨鱼)两栖类(水陆两生)(幼体用鳃,成体用肺,用皮肤辅助呼吸)(裸露,无覆盖物)(变化)(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 (青蛙)爬行类(陆生)(肺)(角质的磷或甲)(变化) (有性生殖) (体内受精) (蛇)鸟类(陆生)(肺,用气囊辅助呼吸)(被覆羽毛)(恒定) (有性生殖) (体内受精) (大雁)哺乳类(陆生)(肺)(体表被毛)(恒定) (有性生殖) (体内受精) (人)7. 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 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眼和口器, 胸部一般长有二对翅, 三对足, 身体, 触角,和足都分节.8. 具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被子植物,也称是绿色开花植物; 有根,茎,叶,种子, 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蕨类植物; 只有茎,叶的植物是_苔藓植物; 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器官)。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总复习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fc8287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2.png)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总复习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贯穿了我们的整个人生,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所需要的一项基础能力。
因此,在初中阶段,我们的科学学习非常关键,需要我们将七年级科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复习。
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七年级科学的知识点。
1. 生物学在进行生物学学习时,我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的生命过程和细胞的分裂等基本知识。
同时,还需要掌握各种微生物、食物链、生态环境等生物知识。
2. 物理学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如速度、加速度、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等,还需要了解光学、声学等方面的知识。
3. 化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化学元素、化学反应以及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同时,还需要了解化学能量的概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化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知识。
4. 地理学地理学的学习内容比较广泛,需要了解世界地图、各大洲、国家和中国各省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掌握人口增长、城市规划、经济地理、气候变化等知识。
5. 历史学在学习历史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世界、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如朝代沿革、科技文化的演变、重大历史事件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古代文明、中外文化交流等知识。
6. 政治学在进行政治学学习时,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和公民权益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掌握政党、政治文化、社会调查等相关知识。
总结通过以上对七年级科学知识点的总复习,我们可以发现,七年级科学持续多个学期,知识点丰富多样,涉及面广泛。
只有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才可以确保我们的科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希望大家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多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1532b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0.png)
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科,涉及到我们周围的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科学知识,现在是时候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了。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七年级科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巩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
了解物质的组成对于理解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至关重要。
1. 原子和分子: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通过化学反应组合成分子,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而成。
3. 混合物和纯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纯物质是由相同类型的物质组成。
4.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改变物质的外观,但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第二章:能量与能量转化能量是使事物发生变化的原因,了解能量的转化对于理解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至关重要。
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2. 热能和温度:热能是物体内部粒子的运动能量,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平均运动能量的度量。
3.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物体之间转化,例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总能量保持不变。
第三章:光的传播与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光的传播:光是以直线传播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2.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以预测光线的反射方向。
3. 镜子和光的反射:平面镜和曲面镜都可以反射光线,根据镜面的形状和位置可以预测光线的反射效果。
4.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是由波长决定的,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
第四章: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生物是地球上最复杂的有机体,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有重要意义。
七下科学复习资料2017
![七下科学复习资料2017](https://img.taocdn.com/s3/m/861d4a3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66.png)
七下科学复习资料2017作为初中最后一年的学生,七年级的科学知识将在后面的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何复习七下科学知识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复习重点首先,复习时需重点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内容。
这一模块主要涉及原子、分子等基本化学概念,以及制氧、制氢、制盐等实验操作。
这些概念和操作在后面的学习中将不断引用和使用,因此必须认真掌握。
同时,还需重点关注生态与环境保护、力学等其他模块的知识点。
2. 掌握核心知识点除了对模块内容的重视,还需要集中精力掌握一些特别重要的知识点。
比如,关于化学的学习,需要特别注意原子核、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关于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学习,则需要特别掌握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方面的知识。
3. 注重实践应用七下科学学习强调实践应用,因此复习时还需结合实践情况进行研究。
学生可以从生活中选取化学与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进行研究,比如肥皂的制作过程等。
同样,在生态环境方面,学生也可以选取一个生态系统进行观察和研究,总结生态平衡及其故障的原因。
4. 不断与实践结合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在学习力学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做力的平衡问题、机械能守恒问题等,使理论知识得到更直观的理解。
5. 勤于总结复习是一个良好的总结机会。
学生需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以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同时,还需总结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复杂问题解答中,理清思路,对各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七下科学复习需要我们注重理解重点内容,掌握核心知识点,注重实践应用,并勤于总结。
通过科学的方法复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在中学后的学习中继续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科学入门1.1 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学问。
2观察与实验2.1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
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3.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千米=1000米;1米=103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2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其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3.3①刻度尺零刻度已磨损的,可设某一完好的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减去“零”点的数字。
②刻度尺量程小于被测长度时,可将被测长度进行分段测量。
3.4测量长度时:①刻度尺的刻度应平贴着被测物体。
②刻度尺不要歪斜。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一贴二正三垂直)3.5当刻度尺不能贴近被测物体或不能沿着被测长度时,采用特殊测量方法,如化曲为直、化薄为厚等。
3.6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1米3=1000分米3=1000000厘米3;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3.6体积的测量:(1)长方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刻度尺(长度法),体积=长×宽×高。
(2)液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量筒(容器法)。
(3)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量筒(排水法)3.7量筒的使用:测量前,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3.8排水法测小石块体积的步骤:①测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V1;②用细线拴住小石块缓缓加入量筒水中,并完全浸没,测出水面的刻度值(即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③V2—V1即为石块的体积。
4温度的测量4.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4.2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4.3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4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4.5温度计的使用:(1)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5)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6)要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7)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
4.6体温计量程为35—42℃,最小刻度为0.1℃。
体温计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
5质量的测量5.1质量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所含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
5.2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物体所处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5.3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较小的质量单位是克(g)。
1千克=1000克5.4实验室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5.5天平的使用:(1)调平:①放水平台(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②游码归零(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③调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2)称量:①左物右砝→②先大后小加减砝码→③移动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④读数:(左盘中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m左=m右+m游码示数要点:“调平过程用螺母,称量过程移游码”:平衡螺母的作用是在调平过程中使天平平衡,在调平后的称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调节方法是:若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刻线偏左侧,则平衡螺母向右移;若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刻线偏右侧,则平衡螺母向左移。
游码只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在之前的调平过程中游码应始终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向右盘中加极小的砝码。
读数时,游码的示数以左边沿为准,要注意分度值。
注意: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
②不能用手去摸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用镊子。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
④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测液体质量的方法是:①测空烧杯的质量m1。
②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③计算液体的质量m=m2-m1。
测一滴水的质量可用积少成多取平均值的方法。
6时间的测量6.1时间的单位是秒。
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6.2实验室计时的工具常用停表,分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
6.3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先读小盘是多少分钟;小盘指针没过半格则大盘用0-30秒刻度读数,小盘指针过了半格则大盘用30-60秒刻度读数。
7科学探究7.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测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注意:提出的问题应与探究的目的相关,一般以问号结束;建立的假设可以不一定正确,但应该合理。
第二章观察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1.1植物和动物的最主要区别是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
2常见的动物2.1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2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特征不同分为5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3无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特征不同分为8类: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
2.4(脊椎动物中)鱼类: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用鳍游泳,一般体表有鳞片,变温,卵生。
(注意)娃娃鱼是两栖动物;鳄鱼是爬行动物;鲸是哺乳动物;鱿鱼是软体动物。
它们都不是鱼类2.5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
变温、卵生。
青蛙、大鲵(娃娃鱼)、蝾螈等都是两栖动物。
2.6爬行动物的特征是:陆生,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表覆盖鳞片或甲,变温、卵生。
龟、蛇、鳖、鳄(鱼)、蜥(蜴)等都是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最早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2.7鸟类:前肢特化成翼,体表有羽毛,适合飞行。
恒温、卵生。
鹰、家鸽、鸵鸟、企鹅、鸡、鸭等都是鸟类,(注意)蝙蝠是哺乳类,不是鸟类。
2.8哺乳动物:全身被毛,恒温,胎生,哺乳。
猴、熊猫、袋鼠、猪马牛等都是哺乳动物。
(注意)蝙蝠是哺乳动物。
鲸、白鳍豚也是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2.9(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疟原虫等;腔肠动物如水螅、水母、珊瑚虫等;扁形动物如涡虫血吸虫等2.10线形动物如蛔虫、蛲虫等。
环节动物如蚯蚓、水蛭等。
节肢动物如虾、蟹、蜘蛛、蜈蚣及各种昆虫。
2.11软体动物如蜗牛、田螺、河蚌、乌贼、鱿鱼等;棘皮动物如海星、海胆、海参等2.12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有外骨骼。
如蜜蜂、蚕蛾、螳螂、蜻蜓等益虫,苍蝇、蝗虫、蟑螂、蚊子等害虫。
3常见的植物3.1植物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无种子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3.2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结构。
3.3被子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有花和果实,种子有果皮包被。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实;常见的裸子植物有松、柏、杉、(苏)铁、银杏。
3.4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用孢子繁殖;如蕨、胎生狗脊、桫椤。
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用孢子繁殖,生长在阴湿环境中。
如葫芦藓、地钱。
藻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生活在水中。
如海带、紫菜、衣藻、水绵。
4细胞4.1显微镜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等过程。
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4.2显微镜对光时,光线太暗时应选择大光圈,并调节反光镜用凹面镜;视野太亮时,选择小光圈,并调节反光镜用平面镜。
4.3向后转粗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向后转细准焦螺旋,物镜会非常缓慢的上升。
放片后,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至靠近载玻片,但不能碰到载玻片。
观察时,左眼朝目镜内观察,右眼要睁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看到物像后再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
4.4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倒立的,用“b”字装片,看到的像是倒立的“b”字:( q )。
若发现被观察物体的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则载玻片应该向左上方移动,若物像偏右,则载玻片应该向右方移动。
4.5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4.6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除了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以外,还常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4.7树木能“顶天立地”这与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结构有关;植物的叶通常显绿色,这是因为叶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4.8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其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9人体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4.10细胞分裂时,母细胞内会出现染色体,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数量增多;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会增加生物的个体数量。
4.11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
5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5.1衣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
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衣藻是植物,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草履虫是动物;无细胞壁和叶绿体。
5.3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细菌无细胞核、无叶绿体。
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无细胞核,是原核生物。
真菌、动物、植物都是真核生物。
5.4真菌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真菌无叶绿体。
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
5.5细菌和真菌统称为微生物。
5.7植物的基本组织有5种:(保护、输导、营养、机械、分生)保护组织:有保护功能;如叶的表皮。
输导组织:能输送物质;如叶脉中有。
营养组织:能制造和存储营养;如叶肉。
机械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如叶脉、茎中有。
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如芽的顶端、根尖部位。
5.8动物的基本组织有4种:(上皮、结缔、肌肉、神经)上皮组织:有保护功能(有些还有分泌、吸收功能);特点:上皮细胞排列紧密。
分布在皮肤、内脏器官表面,体内腔管内表面。
结缔组织:有运输、支持等功能;特点: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
分布如血液、软骨、肌腱。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分布在脑、脊髓、神经中。
5.9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
真皮中有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等。
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
如果皮肤擦伤并流血,说明已经伤到了真皮层;如果用针扎皮肤感觉到痛,这是真皮中的神经组织的作用。
6生物体的层次结构6.2被子植物的6种器官: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