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规划合理的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安全等问题,提高城市的道路流畅度和行驶速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城市对汽车的依赖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至关重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交通规划课程的设计理念和具体内容。
一、理念交通规划课程应该以“研究、规划、实践”三个基本环节为核心,以城市发展为背景,以交通系统的优化为目标,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针对性强,灵活开展,侧重实践和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交通规划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首先,学生需要学习一些交通规划的基础课程,例如: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与原理、交通工具的选择与使用、道路规划与布局、交通智能化的应用等等。
2、案例分析其次,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完成,例如:城市交通系统改造压力案例、公共交通优化案例、道路拥堵解决方案等等。
3、实践课程最后,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交通规划的实际应用技能,可以设置一些实践课程,例如:城市道路设计与实践、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设计与实践、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与实践等等。
三、教学方法1、案例授课法在交通规划课程中,可以大量使用案例分析方法,由教师提出某个交通系统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方法。
通过讨论案例,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交通规划的不同方面,从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2、分组讨论法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设计一个城市的交通规划,并通过每组汇报的方式来让整个班级进行探讨,最后,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进行评分和点评,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交通规划的具体实践过程。
3、现场考察方法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交通规划的实际应用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到各个城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城市的交通规划和交通实施情况,并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为之后的交通规划提供相关的参考。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5、教学内容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如下:
1.交通安全教育:强调在交通规划中融入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交通规划法规与政策:解读国家及地方交通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政策背景;
3.交叉口设计:教授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信号灯配时、交叉口拓宽等;
4.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探讨如何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站点布局以及运营调度;
5.慢行交通规划:介绍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关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
6.交通需求管理:讲解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如拥堵收费、停车管理、错峰出行等;
7.社会经济影响分析:分析交通规划对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
2.快捷性考量:研究如何通过交通规划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缩短出行时间;
3.舒适性设计:讨论如何改善公共交通设施,提升乘客出行舒适度;
4.环保性规划:介绍绿色交通规划理念,如发展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车出行以减少环境污染;
5.交通需求预测方法: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6.网络优化技术:阐述如何运用网络优化技术进行交通流量的合理分配;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XX版《城市交通》教材第四章“城市交通规划”,重点内容包括:
1.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与目标;
2.城市交通规划的类型与层次;
3.交通规划的主要步骤与方法;
4.交通规划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
5.案例分析:我国某城市的交通规划实践。
2、教学内容
3.设计方案构思:引导学生根据交通规划原则,构思初步的交通改善方案;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城市交通方式及其特点,如道路、公共交通、非机动车和步行系统。
3. 引导学生分析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数据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独立设计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意见,共同完成交通规划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兴趣,激发他们关注和参与城市交通建设的热情。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城市交通规划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使其在解决交通问题时能够遵循客观规律,充分考虑各方利益。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城市交通规划知识体系,能够在实际案例中运用所学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城市交通规划基本概念- 交通规划的内涵与外延- 城市交通规划的演变与发展2. 城市交通规划原则与方法- 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交通规划的主要方法- 教材第二章第一、二节3. 城市交通方式及其特点- 道路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系统- 非机动车和步行系统- 教材第二章第三、四节4. 城市交通规划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城市交通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材第二章第五节5. 城市交通规划数据分析- 数据收集与处理- GIS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教材第三章第一节6. 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的原则与流程-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材第三章第二、三节7. 团队合作与沟通- 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开展- 交通规划方案的展示与评价- 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城市交通规划的相关知识。
城市交通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 学生能掌握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城市交通状况,并提出改善建议。
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交通规划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交通调查、数据分析及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城市交通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关注交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能尊重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人群,理解交通设施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3. 学生能积极参与城市交通建设,关注绿色出行,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社会科学类课程,结合地理、数学等学科知识,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生活,对实际问题有较高的关注度。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探究性,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交通基本概念:介绍城市交通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城市交通系统组成:讲解城市交通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道路、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等,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影响及解决策略,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4. 城市交通规划:介绍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实践案例,涉及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5. 绿色出行与环保:探讨绿色出行的重要性,推广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城市交通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课时:城市交通系统组成及功能第三课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第四课时:城市交通规划方法与实践第五课时:绿色出行与环保意识培养教学内容进度:1-2课时:基础知识学习,理解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组成3课时:分析实际问题,探讨交通拥堵的原因及解决策略4课时:实践操作,设计简单的交通规划方案5课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注绿色出行和环保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城市交通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目的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熟悉并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具备进行城市交通规划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 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交通规划的定义、目标和原则,以及交通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2. 交通规划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介绍交通规划中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分析技术,包括交通流量调查、交通行为分析等。
3. 交通规划的交通需求预测:介绍交通需求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预测技术。
4. 交通规划的网络设计和交通组织:介绍交通网络设计和交通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道路网络设计、交叉口控制等。
5. 交通规划的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介绍交通规划中的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包括交通事故分析和交通环境评价等。
6. 交通规划的评估和调整:介绍交通规划的评估和调整方法,包括交通规划方案评估和交通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等。
三、课程设计要求1. 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
2. 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实地调研和实践能力,能够进行交通流量调查和交通行为观察等实际操作。
3. 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交通规划项目。
四、课程设计流程1. 课程设计前期准备:组织学生学习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相关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2. 课程设计方案制定: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城市或者地区进行交通规划设计,制定课程设计方案,包括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和技术选择等。
3. 数据采集和分析: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采集,运用相关方法和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交通流量调查、交通行为观察等。
4. 交通需求预测: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运用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和技术,对未来交通需求进行预测。
5. 交通规划方案设计:学生根据交通需求预测结果,运用交通网络设计和交通组织方法,设计交通规划方案。
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_____________ 城市交通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 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 交通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 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 李爱增、吴冰花、张蕾_____________ 设计教室: _____________ 10#B504、505 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时间:2016年_06_月日完成时间:2016年_06_月_J_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1•交通生成预测 (1)1.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 (1)1.1.1理论知识 (1)1.1.2分部计算过程 (1)1.2发生与吸引预测 (6)1.2.1理论知识 (6)1.2.2分部计算过程 (6)2.交通分布预测 (9)2.1理论知识 (9)2.2计算过程 (10)3.交通方式划分 (14)3.1换算基础资料 (14)3.2分部计算过程 (17)4.交通分配 (17)4.1理论知识 (17)4.2分布计算过程 (18)4.3预测结果 (19)5.设计小结 (20)5.1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5.2对城市交通规划及交通需求预测的认识及看法 (20)5.3设计收获及感想体会 (20)1•交通生成预测交通生成预测是交通需求四阶段中的第一阶段,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目标是求得各个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交通生成量,进而在总量的约束下,求出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量。
交通生成预测与土地利用、家庭规模和家庭成员构成、年龄和性别、汽车保有率、自由时间、职业工种、家庭收入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预测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的作用。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四阶段需求预测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四阶段需求预测一、引言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交通网络的优化以及交通需求的预测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中的四阶段需求预测进行详细阐述。
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交通规划必须提前进行需求预测,以便合理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捷性。
三、需求预测的四个阶段1. 数据收集阶段在需求预测的第一个阶段,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来支持后续的分析和预测工作。
数据收集可以包括人口统计数据、经济发展数据、交通流量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局数据、交通监测设备等方式获取。
2. 数据分析阶段在数据收集阶段之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来预测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
3. 需求预测阶段在数据分析阶段之后,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需求预测。
需求预测可以分为长期预测和短期预测两种。
长期预测通常用于制定交通规划的长期目标和策略,而短期预测则用于制定具体的交通规划和管理措施。
长期预测可以通过建立交通需求模型来实现,该模型可以考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等因素对交通需求的影响。
短期预测则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当前趋势来进行,例如通过分析过去一段时间的交通流量数据来预测未来某个时间段的交通需求。
4. 结果评估阶段在需求预测完成后,需要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来进行,以验证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预测模型和方法是有效的;如果存在较大偏差,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预测模型和方法。
四、案例分析以某城市的交通规划为例,我们可以进行需求预测的四个阶段。
1. 数据收集阶段:收集该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经济发展数据、交通流量数据等。
城市交通规划教案
城市交通规划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于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和作用;2. 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具体步骤和实践案例;4. 培养学生的城市交通规划意识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城市交通规划的实践案例。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a. 城市交通规划的定义和范围;b. 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0分钟)a. 综合分析和综合治理原则;b. 循环交通和可持续发展原则;c. 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原则;d. 基于数据和模型的交通预测和规划方法。
3. 城市交通规划的步骤和案例(30分钟)a. 数据收集和分析;b. 交通需求预测和分析;c. 交通系统规划和设计;d. 交通政策和措施制定;e. 案例分析:某城市交通规划实践案例。
4. 学生讨论和思考(20分钟)a. 学生围绕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b. 指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交通规划。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
3. 讨论互动法:通过学生的自由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 期末考试:组织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检验他们对城市交通规划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和参考文献1. PowerPoint课件:用于支持教学内容的呈现和讲解。
对学校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对学校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学校周边交通环境的特点。
2. 学会分析交通流量、道路状况及交通安全问题,理解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3. 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划原则和策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交通改进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交通数据的能力,能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进行有效表达。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交通规划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倾听、表达和协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学校周边交通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公共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通规划实践,树立科学规划、文明出行的观念。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合作与分享,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道德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表达和分享。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介绍城市交通规划的定义、意义和基本组成,涉及交通流量、道路网络、交通设施等知识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城市交通规划概述》2. 学校周边交通环境分析:分析学校周边的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交通拥堵及安全问题。
教材章节:第二章《交通调查与分析》3. 交通规划原则与策略:讲解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如供需平衡、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交通规划原理与方法》4. 实践操作:运用GIS等工具进行学校周边交通规划分析,提出改善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交通规划实践》5. 团队合作与展示: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学校交通规划方案,并进行成果展示。
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城市交通规划的原则与流程。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道路和交通设施,掌握其功能与规划要求。
3. 引导学生掌握交通流量、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基本交通参数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城市交通现状,识别交通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规划原理,设计合理的道路与交通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见解,共同完成规划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作出贡献的意愿。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交通规划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理解、接纳不同的观点,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氛围。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道路与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介绍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解析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城市交通规划概述”2. 道路与交通设施类型及功能:讲解不同类型的道路、交通设施及其规划要求,分析各类设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3. 交通参数计算与分析:教授交通流量、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基本交通参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交通现状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交通参数及其计算方法”4. 道路与交通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的道路与交通规划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规划过程及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四章“道路与交通规划案例分析”5. 道路与交通规划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针对某一城市区域的交通规划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研究内容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研究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目的和重要性;2. 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步骤、方法和相关技术;3. 了解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4. 熟悉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政策、法规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数据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城市交通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规划原理,设计合理、高效的交通线路和设施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交通规划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交通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4. 培养学生遵循交通规划职业道德,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让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具有一定的地图阅读、数据分析和空间想象能力,但对交通规划的认识较为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与目的- 了解交通规划的定义、功能与作用;- 掌握交通规划的分类和基本任务。
2. 交通规划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学习交通调查、数据分析、需求预测等基本步骤;- 掌握交通规划中的网络分析、线性规划等方法。
3.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分析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公共交通等问题;- 探讨土地利用、道路网规划、公共交通优化等解决方案。
4. 交通规划相关技术-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交通模拟模型等技术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学习交通规划软件的使用和操作。
5. 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政策、法规及发展趋势- 学习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相关政策、法规;- 了解国内外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趋势和成功案例。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使学生掌握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功能和特点;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规划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规划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合理、高效的交通线路和设施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交通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交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交通观念,倡导绿色出行,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数学和计算机基础,对城市交通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介绍交通规划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分析交通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教材章节:第一章 交通规划概述2. 城市交通系统:讲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功能和特点,分析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市交通系统及其问题3. 交通规划方法:介绍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流程和方法,重点讲解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网络设计等内容。
教材章节:第三章 交通规划方法与模型4.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
教材章节:第四章 交通规划案例分析5. 现代交通规划技术:介绍现代交通规划技术,如GIS、大数据分析等,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现代交通规划技术6. 交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探讨交通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绿色交通规划的理念和方法。
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帮助学生理解交通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交通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交通规划方法,设计合理、高效的交通系统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交通模拟软件等,进行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与设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交通规划与设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其在解决实际交通问题时具备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对现实问题有较高的敏感度。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与设计基本概念- 交通规划的含义、分类与目标- 交通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2. 城市交通系统构成与功能- 道路交通设施及其功能- 公共交通系统及其发展- 交通需求与供给分析3. 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 交通调查与分析方法- 交通模型建立与参数估计- 交通规划方案设计及评价4. 现代技术在交通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交通模拟软件介绍与操作-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及其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5. 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城市道路网规划案例- 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案例- 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案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交通规划与设计基本概念第二周:城市交通系统构成与功能第三周: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第四周:现代技术在交通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第五周: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教材章节进行合理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未来城市的交通规划教案
本次教案将向学生们介绍未来城市的交通规划,以及如何应对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展所带来的挑战。
我们将探究如何打造智慧交通系统,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减少交通堵塞,优化公共交通,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学习目标1.了解未来城市交通规划的背景和挑战。
2.掌握智慧交通系统的构成和原理。
3.掌握如何优化公共交通系统。
4.学习交通管理技术与措施,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
5.培养学生的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未来城市交通规划的背景和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城市扩张所带来的交通问题不断加剧,传统的管理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智慧交通系统成为了解决未来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
2.智慧交通系统的构成和原理智慧交通系统包括了交通信息感知、数据处理与分析、动态调度与决策、信息发布与互动等子系统。
其中,交通信息感知主要通过传感器、视频监控和卫星定位等手段,收集城市交通信息;数据处理与分析则采用和大数据技术,对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动态调度与决策则依托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算法和调度模型,实现交通管理的动态化和智能化;信息发布与互动则通过各种媒介,向交通参与者传递信息和互动交流。
3.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化解交通拥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优化公共交通,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频次,加强城市交通网络的连通性。
(2) 推广公共自行车、地铁、电车等新型城市交通方式。
(3) 采用智能调度系统,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停靠点的安排。
(4) 倡导低碳出行,推广公共交通使用。
4.交通管理技术与措施针对存在的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问题,交通管理部门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和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1) 开展交通规划研究,提高城市交通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构建交通管理平台,集成各类交通数据和信息。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运行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工具;了解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城市交通问题;能够运用交通规划软件进行简单的交通设计;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交通设计对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城市交通系统概述:介绍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功能和运行原理,让学生对城市交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城市交通规划方法:讲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流程、方法和工具,如交通需求分析、交通供给分析、交通流量预测等。
3.城市交通设计实践:介绍城市交通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案例,如道路设计、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交通标志和信号设计等。
4.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和策略。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城市交通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城市交通设计的具体应用和挑战。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验法:让学生运用交通规划软件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城市交通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一系列城市交通设计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收集相关的城市交通设计视频、图片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包括道路、公共交通、交通设施等。
3. 引导学生掌握交通流量、行车速度、服务水平等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交通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交通规划方法,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交通规划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的兴趣,激发他们关注和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的意识,树立安全出行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出行、环保节能的观念,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交通规划学科性质,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未来参与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课程目标明确、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介绍交通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以及其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交通规划概述2. 城市交通系统构成:分析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道路、公共交通、交通设施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市交通系统3. 交通规划方法:讲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如交通流量分析、服务水平评价、网络优化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交通规划方法4. 评价指标与计算:介绍交通规划中的主要评价指标,如行车速度、交通流量、服务水平等,并讲解其计算方法。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交通规划评价指标5. 实践案例分析:选取实际交通规划案例,分析其规划过程、方法及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交通规划案例分析6. 团队协作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交通规划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城市交通规划题目: 某区交通需求预测专业: 交通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教室: 10号教学楼B302、609、610目录1 设计任务书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题目 (1)1.3设计的原始资料或已知的技术参数 (1)1.4设计内容及要点 (4)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5)3. 交通生成预测 (6)3.1交通生成总量预测 (6)3.2发生与吸引预测 (7)4.交通分布预测 (11)4.1理论知识 (11)4.2计算过程 (12)5交通方式划分 (15)5.1换算基础资料 (15)5.2计算过程 (15)5.3划分结果 (16)6交通分布预测 (16)6.1理论知识 (16)6.2计算过程 (17)6.3预测结果 (18)7设计小结 (20)7.1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7.2设计收获及感想体会 (20)参考文献 (22)1 设计任务书1.1课程设计的目的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生在掌握交通规划的理论知识之后,在本课程设计中进行模拟规划训练,初步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和实施步骤。1、通过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交通规划的一般方法和过程;2、通过本课程设计,熟悉并加深交通规划中交通需求预测四步骤的基本理论,培养综合分析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培养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1.2课程设计的题目某区交通需求预测备注:每位同学的基础数据不同具体见第三部分内容。1.3设计的原始资料或已知的技术参数1、设计对象此次规划的对象为某地区,划分为5个交通小区,如图1所示。图1 某地区交通小区划分示意图2、设计年限设定此次交通规划为中长期规划,规划年限为15年,规划基年为2013年,即规划期为2014年到2028年。3、经济社会人口基础资料表1规划区域人口历史数据(万人)年份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2003 59.4 52.2 50.5 53.9 51.82004 59.9 56.9 55.5 56.8 60.62005 65.0 64.5 61.9 64.9 65.82006 74.4 66.7 70.9 68.4 69.92007 76.0 71.9 79.0 72.6 73.92008 75.7 82.1 75.8 75.3 79.32009 88.3 88.9 88.3 80.1 87.52010 90.7 92.4 85.2 90.0 87.62011 91.9 96.6 95.2 98.8 97.62012 92.6 97.7 96.3 99.2 98.52013 109.2 114.2 114.2 116.2 118.2表2规划区域汽车保有量历史数据(万辆)年份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2003 15.8 15.4 15.0 17.6 17.92004 21.2 21.1 22.5 19.6 20.22005 25.9 25.6 26.1 24.5 27.02006 29.0 32.8 32.9 29.5 28.82007 38.1 36.0 35.7 38.3 35.82008 39.2 39.0 40.7 40.7 39.22009 46.9 48.7 47.4 45.8 48.82010 52.8 54.4 54.7 53.2 55.32011 58.4 56.8 58.8 58.0 57.32012 59.2 57.3 59.6 58.9 58.42013 76.2 75.2 77.2 76.2 75.2表3规划区域GDP历史数据(亿元)年份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2003 51.6 48.6 49.1 46.3 52.7 2004 60.9 55.9 57.2 56.6 59.0 2005 73.8 76.9 69.6 72.1 73.7 2006 86.6 80.4 78.4 78.6 82.8 2007 94.8 93.1 100.8 91.9 99.1 2008 107.1 115.8 107.4 105.8 115.5 2009 127.8 130.5 120.3 120.5 120.5 2010 139.8 151.8 144.8 151.2 150.8 2011 160.2 161.7 169.6 162.5 158.1 2012 170 172 180 173 169 2013 1194.2 196.2 205.2 196.2 187.2 4、现状OD表表4 2013年现状OD调查结果(万人)小区A 0 43 52 65 39 199 小区B 52 0 47 52 79 230 小区C 63 73 0 73 59 268 小区D 72 42 57 0 48 219 小区E 36 75 65 39 0 215 合计223 233 221 229 225 1131 5、交通方式选择经调查得知:该地区居民出行方式的比例如表5所示。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如表6所示。表5 该地区区居民出行方式(长期保持不变)出行方式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单位班车单位小汽车私家车百分比(%) 15.9 40.4 2.9 16.4 2.4 22平均单车载客量(人) 1 50 4 40 4 4 满载率100% 80% 75% 90% 51% 36%6、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如图2所示为地区的交通网络示意图,并且已知各路段的相关参数如表7所示。型图2 交通网络示意图 表7 路段平均行驶时间路段 1-2 1-4 2-3 2-5 3-6 3-10 4-5 4-7 5-6 5-8 6-9 6-10 7-8 8-9 9-10 零流车速 (km/h) 41 52 43 45 444253 20 22 52 544647 5038交通负荷(V/C) 0.66 0.75 0.71 0.76 0.74 0.66 0.91 0.92 0.66 0.67 0.72 0.73 0.68 0.80 0.79 距离(km)8784678245664651.4设计内容及要点(一)设计内容1、交通现状分析;2、出行产生和吸引预测;3、交通分布预测;4、交通方式划分;5、交通分配预测;6、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二)计算方法: 1、交通量预测(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可供选择的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或者利用研究对象地区过去的交通量或经济指标等的趋势法和回归分析法。(2)发生与吸引预测:可供选择的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等。 2、交通分布预测:利用调查的现状交通数据,任选一种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设定收敛标准%3=ε)、底特律法(设定收敛标准%3=ε)、福莱特法(设定收敛标准%3=ε)、无约束重力模型法并计算未来时段的分布交通量。3、交通方式划分:按照提供的出行比例等相关数据将出行转化为标准交通量(单位:pcu) 4、交通分配:采用非平衡模型中的一种。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本次课程设计是在掌握交通规划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依据现有规划区域人口、汽车保有量、GDP以及规划年各小区相关技术指标等数据资料对该区域交通生成总量、发生与吸引及交通分布进行预测,将交通方式进行划分并道路网交通量进行分配。具体设计内容:(1)交通量预测。其中包括交通生成总量预测和出行产生及吸引预测,根据给定的基础资料,选择原单位法进行预测;(2)交通分布预测。是把通过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出行量转换成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采用底特律法法进行预测。(3)交通方式划分。按照提供的出行比例等相关数据将出行转化为标准交通量。(4)交通分配。采用非平衡分配方法中的最短路交通分配方法对其进行分配。设计具体设计流程如图2-1所示:图2-1 设计方案流程图3. 交通生成预测3.1交通生成总量预测3.1.1理论知识交通生成预测市交通需求四阶段预测中的第一阶段,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其目标是求得各个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交通生成量,进而在总量的约束下,求个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交通生成预测与土地利用、家庭规模和家庭成员构成、年龄和性别、汽车保有率、自由时间、职业工种、家庭收入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预测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的作用。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原单位法、增长率法、交叉分类法和函数法。除此之外还有利用研究对象地区过去的交通量或经济指标等的趋势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本报告中采用原单位法对交通生成总量进行预测,根据人口属性,用居住人口每人平均交通生成量来预测未来的居民出行量。单位出行次数为人均或家庭平均每天的出行次数,由规划基年——2011年的居民出行调查结果统计得出。预测不同出行目的交通生成量可采用如下方法:∑=k TT∑=lE klk NaT式中:T——研究对象地区总的交通生成量;kT——出行目的为k时的交通生成量;k——出行目的;l——人口属性(常住人口、就业人口、工作人口、流动人口);kla——某出行目的和人口属性的平均出行生成量;EN——某属性的人口。3.1.2计算过程此次规划的对象为某地区,划分为5个交通小区,如图3-1所示。图3-1 某地区交通小区划分示意图设定此次交通规划为中长期规划,规划年限为10年,规划基年为2012年,即规划期为2013年到2027年。表3-1是各小区现状的OD 调查结果,表3-2是整理后的各小区现在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在常住人口原单位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原单位法预测其将来的出行生成量。表3-1 2012年现状OD 调查结果(万人)小区A 0 43 52 65 39 199 小区B 52 0 47 52 79 230 小区C 63 73 0 73 59 268 小区D 72 42 57 0 48 219 小区E 36 75 65 39 0 215 合计 2232332212292251131表3-2 各区现在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OD 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合计 现状人口 将来人口 小区A 199 109.200 172.154 小区B 230 114.200 196.344 小区C 268 114.200 191.956 小区D 219 116.200 194.834 小区E 215 118.200 182.410 合计2232332212292251131572937.698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得:现状出行生成量1131215219268230199=++++=T (万次/日) 现状常住人口572=N (万人) 将来常住人口698.937=M (万人)常住人口原单位977.1572/1131/==N T (次/(日·人))因此,将来的生成交通量()829.1853977.1698.937/=⨯=⨯=N T M X (万次/日) 3.2发生与吸引预测3.2.1理论知识与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相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方法也分原单位法、增长率法、交叉分类法和函数法。本报告中仍采用原单位法对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进行预测。利用原单位法预测发生与吸引交通量时,首先需要分别计算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然后根据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与人口、面积等属性的乘积预测得到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值,可用下式表示。⎭⎬⎫==j j i i cx D bx O式中:i O ——小区i 的发生交通量;b ——某出行目的的单位出行发生次数(次/(日·人));x ——常住人口、白天人口、从业人口、土地利用类别、面积等属性变量; j D ——小区j 的吸引交通量;c ——某出行目的的单位出行吸引次数(次/(日·人));; i ,j ——交通小区。当个小区的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之和不相等,且各小区的发生交通量或吸引交通量之和均不等于交通生成总量时,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根据区域的交通生成总量对推算到各小区的发生量进行校正。假设交通生成总量T 是由全人口P 与生成原单位p 而得到的,则:P p T ⋅=如果交通生成总量T 与总发生交通量∑==ni i O O 1有明显的误差,则可以将i O 修正为:i i O OTO ⋅=' ()n i ,,2,1⋅⋅⋅= 为了保证T 与总吸引交通量∑==nj j D D 1也相等,这样发生交通量之和、吸引交通量之和以及交通生成总量三者才能全部相等,为此,需将j D 修正为:j j D DTD ⋅=' ()n j ,,2,1⋅⋅⋅= 3.2.2计算过程假设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原单位不变,由3.1中计算得到的结果对将来的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进行预测。1)求现状发生与吸引原单位。小区A 的发生原单位:822.12.109/199=(次/(日·人)) 小区A 的吸引原单位:042.22.109/223=(次/(日·人)) 同理,可以计算其他交通小区的原单位,结果如表3-3所示。表3-3 现状各小区发生与吸引原单位(单位:次/(日·人))OD小区A小区B小区C小区D小区E合计小区A 1.822 小区B 2.014 小区C 2.347 小区D 1.885 小区E 1.819 合计2.0422.0401.9351.9711.9042)计算各交通小区的将来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小区A 的发生交通量:665.313822.1154.172=⨯(万次/日) 小区A 的吸引交通量:538.351042.2154.172=⨯(万次/日) 同理,其他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计算结果如表3-4所示。表3-4 各小区未来的出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单位:万次/日)OD 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将来 小区A 313.665 小区B 395.437 小区C 450.521 小区D 367.262 小区E 331.804将来351.538400.542371.435384.018347.3093)调整计算。由上面的结果可知,各小区发生交通量之和不等于其吸引交通量之和,所以,需要进行调整计算。调整的目标是使上述两者相等,即满足下式:∑∑=iijjO D调整方法采用总量控制法,即使各小区发生交通量之和等于其吸引交通量之和,且都等于将来交通生成总量。根据总量控制法的基础公式可推导得到:∑⨯='iN i i i O T O O /∑⨯='jN j j j D T D D /按上式的计算结果如下:016.313689.1858/829.1853665.313=⨯='A O 615.394689.1858/829.1853437.395=⨯='B O475.449689.1858/829.1853521.450=⨯='C O202.366689.1858/829.1853262.367=⨯='D O 836.330689.1858/829.1853804.331=⨯='E O446.351842.1854/829.1853538.351=⨯='A D 423.400842.1854/829.1853542.400=⨯='B D349.371842.1854/829.1853435.371=⨯='C D808.383842.1854/829.1853018.384=⨯='DD 219.347842.1854/829.1853309.347=⨯='E D 调整后的结果如表3-5。表3-5 各区未来的出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单位:万次/日)OD 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合计 小区A 313.016 小区B 394.615 小区C 449.475 小区D 366.202 小区E 330.836合计351.446400.423371.349383.808347.219由上可以看出,调整以后,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之和相等,均等于交通生成总量1854.444(万次/日)。4.交通分布预测4.1理论知识交通分布预测是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模型的第二步,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出行量转换成小区之间的空间OD 量,即OD 矩阵。本报告中对交通分布的预测采用增长系数法中的底特律法。在交通分布预测中,增长系数法的原理是,假设在现状交通分布量给定的情况下,预测将来的交通分布量。增长系数法的算法步骤如下: (1)令计算次数0=m 。(2)给定现状OD 表中m ij q 、m i O 、m j D 、mT 及将来OD 表中的i U 、j V 、X 。(3)求出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增长率m O i F 、mD jF 。 m i i mO O U F i/= m j j m D D V F j/= (4)求第1+m 次交通分布量的近似值1+m ij q 。()mD m O m ij m ij ji F F f q q ,1⋅=+ (5)收敛判别。∑++=jm ijm i q O 11 ∑++=im ij m jq D 11 εε+<=<-++1/111m i i m O O U F i εε+<=<-++1/111m jj m D j D V F 式中:i U ——将来OD 表中的发生交通量; j V ——将来OD 表中的吸引交通量; X ——将来OD 表中的交通生成量; m O i F ——i 小区的第m 次计算发生增长系数; m D j F ——j 小区的第m 次计算吸引增长系数; ε——任意给定的误差常数。底特律法是假设i ,j 小区间交通分布量ij q 的增长系数与i 小区出行发生量和j 小区出行吸引量增长系数之积成正比,与全规划区出行生成总量的增长系数成反比,即:()XT F F FF f mm D m O m D mO D jiji ⋅⋅=,4.2计算过程设定收敛标准为%3=ε,现状OD 表见表3-1,将来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见表3-5。(1)求发生交通量增长系数0i O F 和吸引交通量增长系数0jD F 。 573.1000.199/016.313/110===O U F A O 716.1000.230/615.394/220===O U F B O 677.1000.268/475.449/330===O U F CO 672.1000.219/202.366/440===O U F D O 539.1000.215/836.330/550===O U F EO 760.1000.223/446.351/110===D V F A D 719.1000.233/423.400/220===D V F BD 680.1000.221/349.371/330===D V F C D 674.1000.229/308.383/440===D V F DD 543.1000.225/219.347/550===D V F ED (2)求交通生成总量增长系数的倒数:X T G /00=610.0444.1854/1131/00===X T G(3)第1次近似:00001G F F q q ji D O ij ij ⋅⋅⋅=。 0610.0760.1573.1000001=⨯⨯⨯=⋅⋅⋅=G F F q q A A D O AA AA926.70610.0719.1573.14300001=⨯⨯⨯=⋅⋅⋅=G F F q q B A D O AB AB 825.83610.0680.1573.15200001=⨯⨯⨯=⋅⋅⋅=G F F q q C A D O AC AC 406.104610.0674.1573.16500001=⨯⨯⨯=⋅⋅⋅=G F F q q D A D O AD AD 742.57610.0543.1573.13900001=⨯⨯⨯=⋅⋅⋅=G F F q q E A D O AE AE621.85610.0573.1716.15200001=⨯⨯⨯=⋅⋅⋅=G F F q q AB D O BA BA 0610.0719.1716.1000001=⨯⨯⨯=⋅⋅⋅=G F F q q BB D O BB BB652.82610.0680.1716.14700001=⨯⨯⨯=⋅⋅⋅=G F F q q C B D O BC BC 118.91610.0674.1716.15200001=⨯⨯⨯=⋅⋅⋅=G F F q q DB D O BD BD 567.127610.0543.1716.17900001=⨯⨯⨯=⋅⋅⋅=G F F q q E B D O BE BE 427.113610.0760.1677.16300001=⨯⨯⨯=⋅⋅⋅=G F F q q ACD O CA CA 369.128610.0719.1677.17300001=⨯⨯⨯=⋅⋅⋅=G F F q q B CD O CB CB 0610.0680.1677.1000001=⨯⨯⨯=⋅⋅⋅=G F F q q C CD O CC CC 009.125610.0674.1677.17300001=⨯⨯⨯=⋅⋅⋅=G F F q q DC D O CD CD 128.93610.0543.1677.15900001=⨯⨯⨯=⋅⋅⋅=G F F q q E C D O CE CE 244.129610.0760.1672.17200001=⨯⨯⨯=⋅⋅⋅=G F F q q AD D O D A D A 654.71610.0719.1672.14200001=⨯⨯⨯=⋅⋅⋅=G F F q q B D D O D B D B 668.97610.0680.1672.15700001=⨯⨯⨯=⋅⋅⋅=G F F q q CD D O D C D C 0610.0624.1672.1000001=⨯⨯⨯=⋅⋅⋅=G F F q q DD D O D D D D 539.75610.0543.1672.14800001=⨯⨯⨯=⋅⋅⋅=G F F q qE D D O D E D E482.59610.0760.1539.13600001=⨯⨯⨯=⋅⋅⋅=G F F q q A E D O EA EA 034.121610.0719.1539.17500001=⨯⨯⨯=⋅⋅⋅=G F F q q B E D O EB EB 516.102610.0680.1539.16500001=⨯⨯⨯=⋅⋅⋅=G F F q q C E D O EC EC 290.61610.0674.1539.13900001=⨯⨯⨯=⋅⋅⋅=G F F q q E E D O ED ED0610.0543.1539.1000001=⨯⨯⨯=⋅⋅⋅=G F F q q EE D O EE EE 计算后的表4-1。表4-1 第一次迭代计算OD 表OD 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合计 小区A 0.000 70.926 83.825 104.406 57.742 316.899 小区B85.6210.00085.65291.118127.567389.958小区C 113.427 128.369 0.000 125.009 93.128 459.533 小区D 129.244 71.654 97.668 0.000 75.539 374.105 小区E 59.482 121.034 102.516 61.290 0.000 344.322 合计387.774391.983369.661381.823353.9761884.817(4)重新计算1i O F 和1jD F 。 988.0899.316/016.313/111===O U F A O 012.1958.389/615.394/221===O U F BO 978.0533.459/475.449/331===O U F C O 978.0105.374/202.366/441===O U F DO 972.0322.344/836.330/551===O U F EO 983.0744.377/446.371/111===D V F A D 022.1983.391/423.400/221===D V F BD 005.1661.369/349.371/331===D V F C D 005.1823.381/808.383/441===D V F DD 981.0976.353/219.347/551===D V F ED (5)收敛判定由于1i O F 和1jD F 各项系数均小于3%的误差,因此不需要继续迭代。表4-1即为底特律法所求的将来分布交通量。5交通方式划分5.1换算基础资料交通方式划分是四阶段法中的第三个阶段。所谓交通方式划分就是出行者出行时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它以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立模型从而预测基础设施或交通服务水平等条件变化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的变化。经调查得知:该地区居民出行方式的比例如表5-1所示。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如5-2所示。表5-1 该地区区居民出行方式(长期保持不变)出行方式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单位班车单位小汽车私家车百分比(%) 15.9 40.4 2.9 16.4 2.4 22平均单车载客量(人) 1 50 4 40 4 4 满载率100% 80% 75% 90% 51% 36%各小区之间交通分布见表4-1。5.2 计算过程按照提供的出行比例等相关数据将出行转化为标准交通量,就是用总的出行次数乘以某种出行方式占总出行方式的百分比,除以单车载客量和满载率,然后乘以其车辆折算系数,将不同出行方式折算后的结果求和,即可得到转化后的标准交通量。以小区A 到小区B 为例,其总出行交通量为77.138万次/日,则其折算为标准交通量的计算过程为:自行车折算结果:254.22.0%100/1/%9.15926.70=⨯⨯万次/日 公交车折算结果:075.15.1%80/50/%4.40926.70=⨯⨯万次/日 出租车折算结果:695.01%74/4/%9.2926.70=⨯⨯万次/日 单位班车折算结果:485.05.1%90/40/%4.16926.70=⨯⨯万次/日 单位小汽车折算结果:834.01%51/4/%4.2926.70=⨯⨯万次/日 私家车折算结果:836.101%36/4/%22926.70=⨯⨯万次/日对各出行方式折算结果求和:729.15836.10384.0485.0695.0075.1254.2=+++++万次/日。 5.3 划分结果同理,对不同小区之间的交通量进行折算,得到结果如表5-3中所示:表5-3 标准交通量表O D 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小区A 0.000 15.729 19.110 23.785 13.164 小区B 19.520 0.000 20.510 20.773 29.083 小区C 24.520 29.264 0.000 28.499 21.231 小区D 29.479 16.333 22.265 0.000 17.220 小区E13.56927.59126.96413.9730.0006交通分布预测6.1理论知识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以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为例,影响交通系统运行状态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需求、交通社会上以及交通管理措施等,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在进行交通规划是,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预测各种交通网络改进方案对流量分布的影响。交通网络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分析在特定的外部环境(道路基础设施、交通管理措施、交通控制方案等)下,道路交通流的分布情况。道路交通流分布是出行者对出行路径选择的结果,出行者对出行路径选择的分析主要是通过网络交通流交通分配来实现的。本报告中分别采用最短路交通分配法和多路径交通分配发对网络交通流进行分配。 最短路交通分配是一种静态的交通分配方法。取路权为常数,假设车辆的平均行驶车速不受交通负荷的影响。每一OD 点对的OD 量被全部分配在连接该OD 点对的最短路线上,其他道路上分配不到交通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相当简便,其致命缺点是出行量分布不均匀,出行量全部集中在最短路上。因此,在采用最短路法对交通量进行分配后,又采用对路径法对其进行分配,得到不同结果。与单路径(最短路)分配方法相比,多路径分配方法的优点是克服了单路径分配中流量全部集中于最短路上这一不合理现象,使各条可能的出行路线均分配的交通量。各出行路线的长度不同,决定了它所分配到的流量的大小。经过改进,各出行路线被选用的概率可采用Logit 型的路径选择模型计算。()()[]()[]∑=--=mi t i t t k t k s r P 1/exp //exp ,,σσ式中:()k s r P ,,——OD 量()s r T ,在第k 条出行路线上的分配率; ()k t ——第k 条出行路线的路权(行驶时间); t ——各出行路线的平均路权(行驶时间); σ——分配参数;(3.00~3.50之间); m ——有效出行路线条数。 6.2计算过程各路段的相关参数如表6-1所示,并且,图6-1为所示地区的交通网络示意图。表6-1 路段的平均行驶时间路段 1-2 1-4 2-3 2-5 3-6 3-10 4-5 4-7 5-6 5-8 6-9 6-10 7-8 8-9 9-10 零流车速 (km/h) 41 52 43 45 444253 20 22 52 544647 5038交通负荷(V/C) 0.66 0.75 0.71 0.76 0.74 0.66 0.91 0.92 0.66 0.67 0.72 0.73 0.68 0.80 0.79 距离(km)8 784678245 66465图6-1 交通网络示意图道路交通阻抗函数(简称路阻函数)是指路段行驶时间(交叉口延误)与路段(交叉口)交通负荷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交通网络分析的基础。本报告中采用美国联邦公路局路阻函数模型对该区域内道路交通阻抗进行计算。其函数模型为:()[]βαC V t t /10+=式中:t ——两交叉口之间的路段行驶时间(min);0t ——交通量为0时,两交叉口之间的路段行驶时间(min); V ——路段机动车交通量(辆/h); C ——路段实用通行能力(辆/h); α、β——参数,建议取15.0=α,4=β。根据已知条件对区域内路网路阻进行计算,得到结果如表6-2所示。表6-2 路段的相应路阻路段1-2 1-4 2-32-53-63-104-54-7 5-65-86-96-107-88-99-100t11.71 8.0811.16 5.33 8.18 10 9.06 610.91 5.77 6.67 7.83 5.11 7.20 7.89 t12.048.4611.595.60 8.5510.289.99 6.6411.225.946.94 8.16 5.277.648.35采用最短路法交通分配。在图6-1所示的交通网络中,路段行驶时间见表6-2。预测OD 矩阵见表5-3。各OD 量作用点之间的最短路线可用寻找最短路的各种方法确定,在本报告中,最短路线如表6-3所示。 6.3预测结果将各OD 点对的OD 量分配到该OD 点对相应的最短路线上,并进行累加,得到图6-2所示的分配结果。表6-3 最短路线OD 点对 最短路线节点号OD 点对 最短路线节点号A-B1-2-3C-D7-8-9A-C 1-4-7 C-E 7-8-9-10A-D 1-4-7-8-9 D-A 9-8-7-4-1A-E 1-2-3-10 D-B 9-6-3B-A 3-2-1 D-C 9-8-7B-C 3-6-9-8-7 D-E 9-10B-D 3-6-9 E-A 10-3-2-1B-E 3-10 E-B 10-3C-A 7-4-1 E-C 10-9-8-7C-B 7-8-9-6-3 E-D 10-9图6-2 分配交通量(万辆/日)7设计小结7.1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本次的设计中,在预测的各个阶段中,有许多方法来来解决,但各有利弊,如交通分布中的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弗莱特法等,和方式划分中的最短路法和多路径法,根据不同的条件我在选择中选用了准确度相较高,算法相对简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对交通需求预测上来说,模型把各个节点上的都分配了一定的交通量,但这与实际不一定相符,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样分配有可能使分配量大于实际交通量,同时根据各种情况,会引起各节点交通量的变化。因此,我认为应该将智能交通和“四阶段'模型共同应用。来使预测更加准确,为未来生活带来方便。根据交通规划涉及的交通系统性质及行业特征,可将交通规划分为两大类型:区域交通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区域交通规划主要是指五大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而城市交通规划一般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重点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本次我们课程设计的内容——某地区道路网交通需求预测就属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通过科学的定量分析,根据交通量、运输量的生成变化特征,确定交通量在某地区道路网上的分布,为后期优化交通网络结构与等级配置,制定分期实施的建设序列提供前期的基础资料。通过科学地预测发展需求,细致地确定合理布局,确保规划期交通系统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而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规划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交通网络设计以及方案评价都与交通需求预测有密切的联系。传统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模式是指在居民出行OD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现状居民出行和未来居民出行预测。其内容包括交通的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交通分布(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和交通流分配(第四阶段)。以“四阶段”模式为基础,通过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其各个阶段进行分析预测,最终把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模拟出行者对出行路径的选择,从而为道路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切实的依据。交通需求预测作为交通规划的前提条件,无论何时都是必不可少的。掌握交通需求预测和道路交通网络分析的方法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通过具体的交通现状分析,对出行产生和吸引以及交通分布进行预测,将交通方式进行划分,预测交通分配的结果,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区域的现状道路交通系统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并依据预测和分配结果完善现有道路网。7.2设计收获及感想体会为期一周的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在本周五圆满结束。本次设计主要任务是根据交通需求预测四步骤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及所给数据,对某地区的道路网进行交通需求预测。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计算操作,使我们系统全面的掌握交通规划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培养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本次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中,我们切实的将课本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实践,充分掌握了交通规划过程四阶段的基本理论方法,进一步掌握了关于交通量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以及交通分配的具体方法。在此之前,我们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全面了解了交通规划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是相关实践却仅限于课本例题,所以并不能很扎实的掌握其中的要点。但是通过这次设计,我们将课本知识完全串联起来应用于实际的设计计算,结合书本不同章节的要点,将课本知识真正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将书中的相关知识择取出来细细理解后,不难发现,采用四阶段法对交通需求预测的各个步骤都是相互联系的,必须按照步骤一步一步进行。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深切体会到在进行设计计算等相关内容时细心和耐心的重要性,无论是交通需求分析预测还是道路交通网络的分析预测,我们都面临着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反复计算和迭代,计算量非常大,此时,若有一点粗心大意弄错一个数据,就会导致整体的差错。为了加快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我选择用电脑进行计算,但是计算中因为搞错了数据行的位置,还是出现了错误,幸好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是太大,还可以纠正,所以,认真、耐心的工作态度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几天的学习和研究,我终于完成了本次的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在忙碌和混乱中落下了帷幕,除了完备的了解掌握了课本中关于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中的相关知识和计算方法,我们还在掌握了具体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问题的解决处理办法。现在,我已经能够独立根据给定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技术参数,对某地区的道路网进行交通需求预测,为交通规划提供必要的现实依据。。
浅析《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浅析《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介绍《城市交通规划》是一门在城市规划专业中重要的课程。
该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供实际案例研究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对《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进行浅析。
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掌握城市交通规划的方法和工具;•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第一部分:城市交通规划概述•城市交通规划的定义和意义;•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交通规划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第二部分: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交通需求和交通网络分析;•交通规划的定量和定性方法;•交通模型和模拟技术。
第三部分:城市交通规划案例分析•城市交通规划实践案例;•城市交通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第四部分:课程设计•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流程;•课程设计项目的展示和评估。
课程设计活动实践案例研究学生将参与实际的城市交通规划案例研究。
这些案例将涉及城市交通规划的不同方面,例如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网络设计和评估、交通流量分析等。
学生将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现有的交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课程设计项目学生将分组完成一个城市交通规划项目。
他们需先进行项目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然后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最后,学生将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规划方案,并接受同学和教师的评估和讨论。
独立研究学生将有机会进行独立的研究项目,以进一步深化对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解。
这些研究项目可以是文献综述、数据收集和分析、模型建立等。
学生需按照规定的格式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展示。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讨论、参与度、团队合作等;•实践案例研究报告;•课程设计项目展示和报告;•独立研究报告。
总结《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综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交通规划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0902
学号:U5
姓名:姚崇富
指导教师:邹志云
职称:教授
日期:
第一章设计概述
1.1 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模型与方法得到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并且能在系统总结和综合运用本课程专业知识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掌握和熟悉城市交通规划预测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从而为毕业设计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训练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1.2设计题目
A市城市交通预测与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
1.3设计内容
1.3.1 运用城市交通预测理论与模型,进行道路网交通流量预测。
包括:
(1)道路网编码并简化;
(2)未来出行分布预测,采用福莱特法和Transcad软件两种方法计算出行分布;
(3)未来交通分配预测。
(这里只考虑对高峰小时的小汽车交通量进行分配)
1.3.2 在对现在路网进行加载测试的基础上,根据小汽车高峰小时饱和度调整未来路网。
包括:
⑴通行能力的提高;
⑵路段阻抗的降低。
调整路网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道路等级、新建道路等。
将调整后的路网重新进行OD分布和流量分配,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路网饱和度大小决定是否要继续优化道路网络。
最终得到的路网饱和度应在合理范围内。
1.4 设计成果
1.4.1 说明书
包括设计步骤、计算过程、说明简图、计算表格。
1.4.2 图纸(图幅297×420mm)
(1)未来出行分布(期望线图);
(2)未来路网流量分配图;
(3)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图。
第二章设计资料
2.1 A市基本情况
A市是某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划年(1995年)有人口107万,市区面积为
352km2,平均人口密度3040人/km2。
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为32亿元,人均国民收入为630元。
该城市按功能分为五个大区:老市区、新市区、北工业区、南工业区和河西文教区。
交通规划调查统计区域的面积为106.32km2,道路长度约120.48km,公共汽车线路为111.88km,平均道路密度为1.13km/km2,平均公汽线路密度为1.05km/km2。
全市出行总流量为165.1万人次/d,平均每人每天出行达1.54次以上。
全市机动车数量为11964辆,其中货车6800辆、客车3412辆、摩托车1752辆。
公共汽车数量1982年为425辆,运营客量可达到70.1万人次/d。
建议小汽车方式出行的客流量比例取10%,高峰小时流量比取0.12,该市小汽车的平均载客人数为1.5人。
(小汽车方式出行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
)详细情况见表2.1~表2.4。
表2.1 A市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
表2.2 市区内土地利用分布表
表2.3 市区内道路与公共汽车线路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