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 第四章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知识总结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知识总结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一章概述小结一、广播的定义:一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方式。

“广播”的两层含义:1、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

2、特指:声音广播。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形象化: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来传递信息。

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

3、广泛性: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

三、广播电视的发展沿革1、三代广播:(第一代)AM-调幅声音广播,(第二代)FM-调频声音广播,(第三代)DAB-数字声音广播。

2、三代电视:(第一代)黑白电视广播,(第二代)彩色电视广播,(第三代)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广播。

四、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1、节目制作与播出: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2、发送与传输: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制等)后,经过某种传输方式(如地面射频传输、卫星广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

3、接收与重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音。

4、监测网:对广播电视链路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号的监测,及时了解播出安全的播出的质量情况。

五、广播电视的基本传输方式1、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主要业务有调幅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VHF/UHF频段电视广播等。

(1)调幅广播:中波MW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是526.5~1605.5 kHz,每个频道的带宽为9 kHz,共划分为120频道;主要是地波传播。

短波广播SW的频率范围是2.3~26.1 M Hz,每个频道带宽是10 k Hz,;主要是天波传播。

(2)调频广播:频率范围为87~108 M Hz,每套调频节目所占带宽为200 k Hz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3)VHF/UHF地面电视广播:每个频道带宽是8 M Hz,共安排了68个标准频道,从DS-1到DS-68,其中,甚高频(米波)VHF的标准频道从DS-1到DS-12;特高频(分米波)的标准频道从DS-13到DS-68,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广播电视概论课后题答案

广播电视概论课后题答案

一、填空题㈠广播的诞生IV无线电波的发现。

(1820)年,[丹麦]奥斯特博士,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

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现了电磁学基本原理f1873年.发表了《电磁论》,确立了电磁学,并证明电波的速度为30公里/秒。

他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8年(徳国)科学家海尼?赫兹发表了电磁波特性分析的最早著作《电磁波及其反应h 1965年,国际无线电学会决定,以赫兹的名字作为无线电波长的计量单位。

2v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

1894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同时发明了(无线电)。

3、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

[加拿大]费森登•(1906)年■通过无线电报装置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标志着这种新传媒的问世。

4、广播电台的诞生。

1916年,美国马可尼公司25岁的无线电报务员戴维?萨诺夫发明了(无线音乐盒)即收音机。

1920’年门月2°日,美国匹兹堡广播电台(KDKA)(广播电台)正式播音,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正式的广播电台。

一般认为它的开播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

㈡电视的诞生IV电视技术的准备。

1873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的光电转换能力.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科发明了机械式光电扫描盘(荧光屏的雏形)。

1923年,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左瑞金)发明了光电管,用电子束的自动扫描组合画面•为电视摄像机的设计做出了贡献。

2、实验性的电视播映。

1925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徳采用电视扫描盘,完成了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

贝尔徳因此被称为“(电视之父)53、正式的电视播送。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开始定期播出节目,故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

1939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纽约帝国大厦)转播了纽约世界博览会盛况•首次用电视报道了美国总统主持博览会开幕典礼的实况。

《广播电视概论》课后题答案

《广播电视概论》课后题答案

绪论1:广播电视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怎样?人们对广播电视并不陌生。

其一,广播电视和亿万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其二,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

其三,广播电视是一种与人们接触最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介。

但人们对广播电视又是陌生的。

因此人们需要增加对广播电视工作及其事业发展情况的了解。

专业的广播电视工作者更是如此2:什么是广播电视?人们往往从以下不同角度看待广播电视这一事物:由于广播电视是依赖现代电子技术传送声音、图像和文字信息的,而且拥有庞大的技术系统,人们把它作为通讯技术事业的一部分;由于广播电视在新闻传播方面发挥的无与伦比的作用,以及它在新闻传播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人们把它作为新闻事业的一部分;由于广播电视可以是一种最为普及、通俗、方便的教育途径,并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人们把它作为舆论宣传和社会教育事业的一部分;由于广播电视以一种独特的也是最易为人们接受的艺术方式向人们提供信息、审美欣赏和娱乐消遣,人们把它作为文化艺术事业的一部分;由于广播电视不仅成为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且可以通过传播信息的方式促进社会物质生产,还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人们把它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

当然,说广播电视是“通过电磁波传导方式”传送声音和图像节目,人们往往不太容易理解。

所以也可以通俗和具体的表述为“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节目”3:广播电视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大众媒介的发明和运用时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发生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相对原已存在的各种传播方式而言,广播电视不仅是“看”和“听”这些简单的传播形式的延伸,更是一个质的伟大飞跃,他使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并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巨大的影响,广播电视业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普及、最受欢迎的大众传播媒介。

广播电视的高速度发展,给新闻传播方式带来了变革,也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并日益发生着新的层出不穷的变化。

广播电视概论

广播电视概论

第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
一、广播电节目的分类
电视新闻节目
• 一、界定 • 电视新闻是以现 代电子技术为传 播手段, • 以声音,画面为 传播符号, • 对新近或正在发 生、发现的事实 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1、消息类新闻:指的是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新发生 的事态的新闻报道的节目形式。
2、节目主持人特点 西方: • 普遍年龄较大,在成名之前,他们都有着丰富的从 业经验。 • 他们往往入行时间早,从业时间长,但成名晚 • 新闻节目主持人影响力大,拥有较大的权力 • 拥有超群的采访报道能力和写作功底
中国: 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源多层 次性; 中国主持人发展进入良性 发展阶段。
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源: • 科班出身,毕业于播音与主持专门院校和专业的学 生。 • 以记者为主的采编等媒体从业人员转为主持人。 • 演员、歌手、模特、运动员等文体明星。 • 向社会上各行各业以及大学生公开招考的主持人。
语言风格:
李咏:猖狂 崔永元:平和、幽默 刘仪伟:老百姓的憨厚 张越:亲和力与文化底蕴
追求主持个性化的误区: 1、盲目追求个性化,忽视了 节目的内涵塑造 2、节目风格和主持人风格不 相配 怎样保持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1、与时俱进的形象包装 2、注重学习 3、个性发展与节目风格相统 一
二、记者
(一)广播电视采访的特点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管理
• 广播电视体制概述 • 体制就是指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包括制度和体系。 • 世界上广播电视体制一般有三种,公共服务,私营商业,公 有国营。 • 私营商业制 • 以营利为目的,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追求最高的收视率,迎 合低级趣味,以赢得广告收入。 • 以美国广播电视体制为例,NBC大卫.萨尔诺夫,CBS威廉.佩 利,ABC爱德华.诺贝尔,FOX默多克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影响。

3. 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组织结构和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内容:第一章:广播电视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 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及关键里程碑。

第二章:广播电视的技术与运行原理1. 广播电视的传播技术与传输方式。

2. 广播电视的信号接收和解码原理。

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流程。

第三章:广播电视的影响与趋势1. 广播电视对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2.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和高清化趋势。

3.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互动与融合。

第四章:广播电视行业的组织与管理1. 广播电视行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

2. 广播电视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

3. 广播电视媒体与广告业的关系与合作。

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展示多媒体资料进行知识传授。

2. 讨论式教学法:利用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展示。

教学评估:1. 主观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互动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2. 客观评估:通过小测验、作业和考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相关教材,如《广播电视概论》。

2. 多媒体资料:准备相关的影音资料和案例分析。

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设为16周,每周安排2小时的课堂教学时间。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灵活运用。

广播电视学概论习题解答

广播电视学概论习题解答
2、国外世界新闻频道之间不断角逐
当今的美国,广播电视领域的激烈竞争已由国内转向国际。雄厚的资金和发达的科技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后盾,而新市场的优厚利润回报率使得各大电视网纷纷加入了竞争的行列。而今美国在世界范围的竞争实际上是一场新闻频道之争。
二、英国广播电视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答:英国是世界是最早建立无线电广播电台的国家之一。1920年英国的马可尼开始了试验性广播。1922年英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正式播音。192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1959年国内共有广播电台78座,普及率几乎达100%。1929年英国试播无声图像。1936(1936年11月2日)年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在伦敦建成,同时这也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英国恢复了电视广播。1949年英国第二座电视台成立。1952年5座电视发射台在英国建成,覆盖了英国80%的人口覆盖区。1955年10月10日英国开始了彩色电视实验性广播。1962年英国首次通过“通讯卫星”转播黑白及彩色节目。1967年7月1日正式播出彩色节目。从1989年二月5日起,英国“天空电视公司”通过欧洲的一颗广播卫星,也开始向英国家庭直播电视节目。90年代以后,英国的广播电视网开始了亚洲、美洲、非洲和欧洲大陆的网络覆盖,并不断通过数字、有线和卫星传送,扩大电视观众。据1995年统计,英国5820万人共拥有2220万台电视机,平均每2.72人就有一台电视机。
五、人类社会中,传播媒介经历了那些变革?
答:经历了四次变革:最早的是语言媒介,口头传播是一种自由广泛的传播方式,它可以在语言共享区域中广泛地传播。这一传播方式至今不衰。文字媒介是人类传播方式的又一次革命,作为语言的书面符号,文字可以把语言记录下来,长期保存,长期传播。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文字通过印刷术的武装而成为一种大规模的传播方式,报纸、刊物、书籍……均属此类。无线电的发明形成了一种现代的电子传媒,它是人类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广播电视概论-4-节目的分类

广播电视概论-4-节目的分类

广播电视学
12

8).综合报道 是对某一新闻事件、问题和某一领域的情况做 较全面、概括的反映。
广播电视学
13

9).新闻评论 是电视台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 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进行解释和分析,是一 种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观众为对象的电 视新闻体裁
广播电视学
14

10).新闻纪录片 是指纪录片型的电视专题报道节目,是运用电 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政治、文化、军事、历 史事件、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等新闻题材,作 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
广播电视学
7
2.电视新闻的报道样式(体裁)

1)口播新闻 播音员出图像口头播讲的新闻 2)录像新闻 以活动图像(及同期声)、背景资料与解说相 结合的新闻报道形式

广播电视学
8

3) 图片新闻 以新闻照片配画外音的报道形式

4) 字幕新闻 单纯用文字传递新闻信息的报道形式
广播电视学
9

5) 现场报道 是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对观众直接做口头报道, 不经剪辑直接播出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最 能体现电视特点和优势的一种新闻样式,西方 称为"镜前报道 "
2. 服务性节目 主要向观众提供各类生活常识咨询服务,并通 过服务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生活方式,价值 标准,培养人们高尚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
广播电视学
21

3. 教学节目 是系统地传授某一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电视节目, 它是课堂教学的扩大和升华。
广播电视学
22
三、 电视娱乐节目(文艺节目、 综艺节目)
广播电视学
10

6) 深度报道 目前尚未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涵括西方的解释 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及国内的阐释性报道、分 析性报道、背景性报道的范畴。 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 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 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圣才出品】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1.广播电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作为电子传播方式的广播电视,与口头传播、印刷传播等方式相比,更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广播电视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信息远距离传输的能源;②电子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渠道;③传递的音频视频信息所借助的编码解码方式。

(2)广播电视的发展还依赖于国家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对广播电视业的投入;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与丰富的内容资源。

(3)社会对信息的需求程度也直接促进了广播电视的发展程度。

(4)广播电视的发展依赖于巨额的广告营销收入。

(5)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影响广播电视的发展水平。

2.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1)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对广播电视的管理与控制相对印刷媒体而言都较为严格,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①广播电视必然会占用公用资源——无线电频率资源,因此,这些公共资源可以由谁使用,谁不能使用,如果使用需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及资质等,便需要一定的专门机构来进行适当的分配和管理。

②无线电频率资源是有限的,广播电视机构受到频率资源的限制而不能无限度地发展。

③由于广播电视媒体生动形象的传播特点,更容易为人接受,受众门槛相对也较低,因此对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通常也有更为严格的选择,以使广播电视媒体更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需要及社会主流民意的支持。

(2)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形态依照不同的标准一定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传播学者Wiio以“政府对媒介管理方式”与“媒介所有权”为两个向量,形成四个象限的划分(见图4-1)。

图4-1媒介所有权—控制类型图(Wiio,1983)在世界各国,由于社会制度、经济模式的不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也各不相同。

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在管理体制上可将不同的广播电视机构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体制模式:①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国有/国营型的广播电视机构属全体国民所有,但通常是由政府(或执政党)直接来建立、管理、控制的一种类型。

自考 广播电视概论 串讲资料

自考 广播电视概论 串讲资料

1 广播电视概论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第一节广播的发明及广播技术的发展一、广播的发明1、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明:三个里程碑:发现无线电波、实现无线电通讯、用无线电传送声音(1)偶然的发现与探索: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确定了电磁感应规律。

1865年,英国科学家克拉克麦克斯威提出了电波存在的理论构想。

1884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2)无线通讯实验:波波夫与马可尼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1894年,研制出世界最早的无线电发报机。

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1899年,马可尼成功地把一份无线电报从英国拍到了法国。

1901年,他第一次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远距离通讯。

1909年,马可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马可尼时,无线电技术已从实验进入到运用阶段。

2、广播的诞生(2)发现了空中帝国的德福雷斯特李德福雷斯特:“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

”1916年,福雷斯特利用实验广播播送了当时总统选举的得票数,被称为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新闻广播。

(3)让无线电广播进入家庭的萨尔诺夫(了解)泰坦尼克号海难的发报员,无线电音乐盒计划与实现,彩色电视发明的推进者NBC总裁马可尼无线电之父可能出名词解释二、广播技术的发展(四个阶段)1、调幅广播:最初的无线电广播是中波和短波调幅广播。

2、调频广播: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新的广播形态米波调频广播开始出现。

调频广播是发射频率在超短波波段、载波频率被调制的无线电广播。

3、发明录音机第二节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的过程)概况,流程必须掌握一、电视的发明(绿色大标题)1、硒的发现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Se。

2、对“光电效应”的认识(了解)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有“光电效应”。

1873年,约瑟夫梅正式发表了关于硒元素光电效应的学术报告。

在理论上揭示出,任何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笔记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笔记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历程第一节广播的诞生及事业发展一、广播的起源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明- 1895年,意大利发明家古列尔莫·马可尼成功进行了无线电波传输实验。

- 1896年,塞尔维亚裔美国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提出了无线电传输的理论。

2. 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 1920年11月2日,美国的KDKA广播电台在匹兹堡开始了首次定期广播,这标志着商业广播时代的开始。

二、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1. 初创时期(1923-1949年)- 1923年,上海开办了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由美商奥斯邦创办。

- 1927年,北洋政府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 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开播,成为国民政府的官方喉舌。

2. 建国后的广播事业(1949年至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 1950年代,中国广播事业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发展,形成了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核心的全国广播网。

- 1978年改革开放后,广播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频率专业化、节目多样化成为趋势。

第二节电视的诞生及事业发展一、电视的起源1. 电视技术的发展- 1925年,英国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德成功实现了电视图像的传输。

-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电视服务。

二、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1. 起步阶段(1958-1978年)- 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 196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2. 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 1978年,中国电视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地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1980年代,彩色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内容日益丰富。

- 1990年代,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

广播电视概论1-4章

广播电视概论1-4章

广播电视概论1-4章第一章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1、KDKA1920年11月2日,威斯汀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这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电台,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

2、电视的诞生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也是世界第一座正式电视台。

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第一次正式播送电视节目,这一天被视为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美国是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

3、广播电视的特征1、对象广泛。

2、时效性强。

3、丰富直观4、接受随意。

5、顺序接受。

6、转瞬即逝。

4、从传统上看,政府对广播电视的管理和控制总是严于报刊的原因(公共性、稀有性)第一,开办一家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和办一家报纸有根本的不同,世界上许多报纸在传统上多是家族企业,办报可以只使用私人投资而不需要占用公共资源,但广播电视需要使用无线电频率资源——空中的无线电波并非私人财物,而是公共资源。

因此,这些公共资源可以由谁使用,谁不能使用,如果使用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如此等等,便需要一定专门机构来进行管理;第二,无线电频率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区域里,只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报刊的出版发行在理论上是可以无穷多的,但广播电视则不能无限度地发展。

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认为,对广播电视所需要的无线电频率资源,应该是限制性的使用,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无线电波频率的使用进行适当的分配和管理。

广播电视业者获得的,并不是对其所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资源的拥有,而更像是一种公共资源的信托者,在使用这些资源的同时满足适当的信托条件,以确保公共利益不受损害。

5、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1、国家拥有和经营型2、公共机构经营型1997年8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肯定了中国广播电视宣传管理、事业建设、行业管理“三位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体制。

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绪论0.1复习笔记0.2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编认识广播电视媒介第一章广播电视史前史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广播电视的产生与技术发展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广播电视新媒体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编走近广播电视媒体第五章外国广播电视事业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编操作广播电视媒介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类型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广播电视采访摄录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写作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广播电视节目声画编辑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一章广播电视文字编辑与节目编排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二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编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第十四章广播电视的产业经营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西方广播电视研究经典理论概述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

广播电视概论第四章广播电视传播特性

广播电视概论第四章广播电视传播特性

广播电视概论第四章广播电视传播特性介绍广播电视传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电缆等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大众的过程。

本文将重点讨论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包括无线传播特性、传播媒介特性和传播方式特性等。

无线传播特性无线传播是广播电视传播中最常见的形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广播电视信号可以跨越较远的距离传播,从而覆盖广大地区的受众群体。

2.无线传播具有广播性质,即一个信号可以被多个接收设备接收到。

3.无线传播信号容易受到物理障碍物的干扰,如建筑物、山脉等。

这种干扰可能导致信号质量下降或无法接收到信号。

为了克服无线传播的障碍,广播电视系统通常会建立多个发射台,以覆盖更广的范围。

此外,使用天线来接收信号也可以提高信号质量。

传播媒介特性传播媒介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基础,不同的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特性:1.无线电波传播:广播电视信号通过无线电波传播,无线电波具有穿透力强、传播距离远的特点。

但由于无线电波受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传播距离和信号质量会有所减弱。

2.有线电缆传播:有线电缆传播具有稳定、高质量的特点。

信号通过电缆传输,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因此信号质量较好。

但有线电缆传播的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广播电视系统通常会综合利用无线电波和有线电缆两种传播媒介,以确保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传播方式特性广播电视传播方式是指信息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分为广播传播和点播传播两种。

1.广播传播:广播传播是指将信息通过广播信号广泛传播给大众,所有接收设备都可以接收到同一信号。

广播传播具有广泛覆盖范围、信息传递速度快的特点,适合大规模公开信息的传播。

2.点播传播:点播传播指的是用户根据个人需求主动选择和获取特定的信息内容。

与广播传播不同,点播传播是一对一的传播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想要观看的节目。

通过广播传播和点播传播的结合,广播电视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总结广播电视传播具有无线传播、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等特性。

广播电视概论

广播电视概论

广播电视概论一、名词解释1. 网络媒体(第三章)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的代表,是以互联网络为载体,采用数字形式,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影像视频、数据信息统一综合处理,混合式传播,并以互动形式与受众进行交流的一种全新的传媒形式。

2.“四级办电视”(教材第二章)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提出由中央和省级、地市级、县级四级一起办电视,实现混合覆盖的方针,及大地推动了中国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

3.地球村(第四章)麦克卢汉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经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4.社教节目(第五章)广播电视社会教育节目,简称社教节目,是指以传播政治、思想、伦理和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广播电视节目。

5.电视制式(教材第一章)电视制式使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在电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不同国家采用了不同的三基色分解和组合的技术手段,这就导致了彩色电视制式的不同。

现今世界上主要存在NTSC/PAL/SECAM三种制式。

6.广播电视节目(教材第八章)广播电视节目是指电视台、广播电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它是一个时间上有一定的长度、内容上有一定的主题、形式上有一定的模式的多层次系统。

7.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第七章)界面人物是指经常在广播电视节目出现,以自己的声音或图像直接与受众见面的传播者,通过其报道、播讲、解说和串联等工作,实现媒介和受众的沟通和交流,其中主要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和采访记者。

二、简答题8.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主要有哪几种?(教材第一章)标准答案:广播电视制度主要有国营制度型、公共制度型和商业制度型三种。

(答:1、国营制度型。

广播电视完全由国家控制,从人事调配、传播内容到经费支持,均由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广播电视概论第四章

广播电视概论第四章

第二节 “焦点现象”与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崛起 • 一、 广播电视向报纸深度报道的借鉴 深度报道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它是一种 全方位透视、全息组合、富有更改思辨色彩的报 道方式。 “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阐述明日之 意义”
深度报道(In-depth report) 的定义
• 《新闻学大词典》:“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 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 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 • 《新闻学简明词典》:“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 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诞生于20 世纪40年代,是新闻的5个“W”和一个“H”的 进一步深入的报道方式。”
二、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1、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 基本特点:以广播电台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同 时播送和听众以收音器材同步接收。 广播优点 1、突破时空限制 2、抗灾害能力强 3、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缺陷 1、线性播出,可选择性差 2、稍纵即逝,难以深层理解。
• 2、电视新闻传播特点
1、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2、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
•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 一定地区播送声音、声像节目的大众传播方式” • 广播电视新闻区别于其它媒体 一、广播电视新闻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 公开传播的。 二、广播电视可以实现正在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 广播电视新闻就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如 无线电波或线缆系统)公开传播正在变动或新近 变动的事实的信息。
5、连续报道 即在一段时间内,对正处于变动、发展过程 中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现象进行持续报道的形式。 (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的异同) 6、新闻访谈 即就新闻事件对相关人士进行直接访问、讨 论,将采访、评论、新闻报道等整合在一起的报 道形式。
四、广播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和时效性

广播电视概论1-4章

广播电视概论1-4章
从1946年开始,美国的电视台有6家增 至108家,电视台的迅速发展使得经验 不足的FCC不得不于1948年9月采取 “冻结”政策,停止审批新的电视台 的设立申请,直到1952年4月才宣告解 除。 随着“冻结”政策的解除,1960年美 国电视台数量达到617个,1970年达 到872个,1980年为1013个,1993年 为1505个。 80年代初,美国的电视机拥有量已经 达到1.5亿台。
奔马分解图
英国冒险家麦布 里奇利用12台照 相机并拉起许多 绳子系在每台照 相机的快门上, 马沿跑到奔跑时 就会踢到拉动快 门的绳子,这样 12个阶段都会印 在相纸上。这些 组合只是“运动 的画片”,不是 真正的活动影像。
二、电视的发明: 从机械电视到电子电视
1、“光电效应”与影响传播的可能 2、机械电视:从尼普科到贝尔德 3、电动电视机的发明:佐里金与法恩斯 沃斯
第二节 世界电视业的蓬勃发展
一、世界电视业的初创(1936-1945) 1929年,BBC开始采用贝尔德的机械电视进 行试播。 1938年9月30日,BBC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 实况播出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谈判归来 的新闻事件。 1935年,德国纳粹政府在柏林正式播出电视 节目。 1932年,法国建立第一第一座实验电视台。 1941年6月,美国第一家商业电台-全国广播 公司(WNBT)成立于7月1日开播,每天播 出2-3小时的黑白节目,采用525行扫描标准, 从此,美国的电视业正式诞生。
第二节 图像技术与电视的发明
一、史前期:预言、原理与摄影技术 1、漫画预言:电话望远镜 2、“视觉暂留”原理与格式塔心理学
(1)1892年比利时的普拉托对“视觉暂留” 原理进行了系统论证,得出视网膜上得到的 印象是彼此衔接,而不是相互混淆。 (2)格式塔心理学:人的视知觉有想象补充 的功能(即“完形需要”),当一个图形出 现缺口,会引起视觉中一种强烈追求完整、 对称,和谐的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性 ■ 仿真性 ■ 选择性 ■ 多义性 ■ 联系性 ■ 时限性 ■ 低清晰度 ■ 二维画面
广播
■ 写实性 ■ 表现力 ■ 单一
■ 集中
■ 形成“通感”
电视
■ 立体多通道 ■ 组合多样 ■ 想象空间小 ■信号丰富,易互相干扰
第四章
广播电视 传播特性
第二节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ຫໍສະໝຸດ 接收概念调幅与调频
传送技术 传播信道
基本符号
特性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符号及其特性
声音
特性
■ 物理性 ■ 生理性 ■ 表情性 ■ 心理性
类别
■ 语言 ■ 音乐 ■ 音响
图像
构成 ■ 活动影像 ■ 静止影像
荧屏显示 ■ 色度(C)通道 ■ 亮点 (Y)通道
文字
类别 ■ 屏幕文字 ■ 画面文字
作用 ■三位一体 ■ 丰富内容 ■ 美化荧屏
第2 页
第四章
广播电视 传播特性
本章学习要点
1、声音的特性。 2、广播电视节目中声音的类别。 3、图像的构成及特性。 4、文字在电视中使用的类别及主要作用。 5、广播电视媒介符号的各自特点。 6、广播电视信号的传送方式。 7、广播电视信号的主要覆盖方式。 8、广播电视的接收特性。
第1 页
第四章
广播电视 传播特性
■ 调制信号 ■ 载波 ■ 已调制波
无线电波 ■ 广播频段 ■ 电视频段
■ 调幅(AM) ■ 调频 (FM)
现实覆盖方法 ■ 发射台 ■卫星传送 ■ 微波线路 ■有线传输
接受特性
■ 方便易得 ■ 受众面广 ■ 选择与保留
第3 页
第四章
广播电视 传播特性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1 .广播电视有哪些传播符号? 2. 声音的特性是什么? 3. 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声音有哪些类别? 4. 图像的类别和特性是什么? 5. 文字在电视中的类别及主要作用是什么? 6. 广播电视媒介符号各自具有哪些特性? 7. 广播电视信号有哪些传送方式? 8. 广播电视信号主要覆盖方式有哪些? 9. 广播电视的接收特性是什么?
第4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