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输血科血栓弹力图(TEG)的临床意义TEG血栓弹力图仪是一款非侵入型诊断仪器,通过对血样凝结过程的监测和分析,协助临床医师对临床病人凝血状况做出准确判断。

TEG血栓弹力图仪供成年病人使用,用于评估病人的凝血特性。

凝血评估常用于对临床状况做出预测,比如术后出血、心外手术中或术后的血栓、器官移植、外伤和心脏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发生的血栓症。

通过对血样凝血过程进行监控、测度、分析,TEG血栓弹力图仪可根据仪器报告出的血样凝血参数信息对该病人凝血状况做出定性和定量预测。

随着血凝块的形成、回缩和/或溶解,电脑控制的TEG 血栓弹力图仪能自动记录这些血样(全血液、血浆、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的动力学变化。

TEG血栓弹力图仪得出的结果不应作为单一的诊断依据;应结合对病人状况的临床判断以及其他凝血实验综合考虑。

TEG各项参数通过测量血凝块形成及溶解的五个主要参数来评估TEG弹力图仪显示的图形意义,R,K,α,MA四个参数组合可反映凝血能力,还有几个辅助参数有助于评估血凝块的其他方面。

R或R时间:反应时间,是指血样开始运作至第一块可检测得到的血凝块(TEG扫描图上幅度=2mm)形成所需的时间。

R时间因抗凝剂及凝血因子缺乏而延长,因血液呈高凝状态而缩短。

K或K时间:血凝块的形成时间,是指从测量R时间终点(血凝块开始形成)至血凝块硬度达到某一固定水平(振幅=20mm)的时间。

,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即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

K时间用来评估血凝块强度达到某一水平的速度或动力学特性。

K时间的长短受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而受到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则较小。

影响两者的抗凝剂可延长K时间。

α角(Angle角):血凝块逐渐形成的动力学特性,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

从血凝块形成点至图形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角与K值密切相关,都是反映血凝块聚合的速率。

在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时,血凝块的最终状况是振幅达不到20mm(此时K无法确定)。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和用药中的重要性及指导作用。

首先介绍了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包括血小板功能检测、凝血功能评估等方面。

其次分析了血栓弹力图在临床用药中的指导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用药方案。

接着探讨了影响血栓弹力图在输血和用药中的因素,以及在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结论部分总结了血栓弹力图对临床输血和用药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临床决策依据。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临床输血、临床用药、指导作用、影响因素、挑战、展望、结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实用工具,可以在实时、全面地监测凝血状态的变化。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研究表明,血栓弹力图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输血与用药的合理决策。

通过实时监测血液的凝血活性,可以有效预防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用药过量或不足引起的风险。

虽然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应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操作技术的复杂性、仪器设备的昂贵性以及数据解释的复杂性等问题,均制约了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和应用。

深入研究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优化临床决策,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指导作用,明确其在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等方面的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其在凝血功能评估、输血方案制定和输血后监测等方面的作用;2. 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用药中的指导作用,讨论其在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其他药物治疗中的应用;3. 研究血栓弹力图对输血与用药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结果解读的因素,为临床医生正确解读结果提供参考;4. 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实践中的挑战,发现并解决其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5. 展望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实践中的发展前景,提出未来研究方向,进一步完善其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指导作用。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实时血液检测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TEG在临床输血和用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研究人员发现,在输血过程中,通过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并根据TEG结果进行调整,可以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输血效果。

在用药指导方面,TEG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尽管TEG在临床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应用仍受到一些限制,例如高昂的成本、操作复杂、专业人员技术要求高等。

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TEG技术,降低成本,简化操作流程,以便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本研究将着重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其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未来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血栓弹力图是一种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凝血系统整体状态的现代化技术。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应用,以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潜力。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将重点阐述血栓弹力图的原理与应用,以及在临床输血和用药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将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优势和关键因素,并展望其在未来临床应用中的潜在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输血和用药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 正文2.1 血栓弹力图的原理与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一种通过检测全血在凝血过程中形成的血栓弹力来评估凝血功能的实时血液凝固分析技术。

它可以提供关于凝血启动、血栓形成速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TEG的原理基于弹性原理,血液在一个旋转杯中形成血栓,通过测量血块的形成速度和强度来评估凝血功能。

具体步骤包括在旋转杯中加入抗凝剂的全血样本,引入激活剂促使血栓形成,然后通过麻醉传感器监测血块形成的过程。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合理输血中的应用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合理输血中的应用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能够从凝血、血栓形成以及血栓溶解过程的动态监测血液凝固状态的方法,主要用于对凝血与纤溶全过程及血小板功能进行全面检测,目前被正式写入输血治疗的权威性指南[1-3]。

1血栓弹力图简介TEG技术通过采集患者的全血标本,放置圆柱型检测杯中,以4°45'的角度旋转,每10s一周匀速转动,检测血液溶解或凝固状态与仪器悬挂的探针之间产生切应力变化情况,探针运动的幅度大小,通过传感器放大、经软件处理后描记出图形曲线,读出相关信息。

TEG 检测共有近20个参数,其中最常用的有: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a角)、最大凝块强度(MA)[4]、凝血综合指数(CI)、纤溶指标(LY-30L)等6个指标。

1.1R值(reaction time)正常参考值5~10min。

是指从凝血系统启动到形成第一块可检测到的血凝块所需要的时间,与凝血因子有关,反应凝血因子与凝血抑制因子间的动态平衡。

该值延长提示使用抗凝剂或凝血因子不足;缩短则提示血液呈高凝状态[5]。

1.2K值(coagulation time)R点至曲线幅度某一固定水平(20mm)时的时间,代表纤维蛋白形成与交叉连接形成血栓获得固定弹性粘度所需的时间[6-7]。

正常范围为1~3min,主要用于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功能[8-9]。

该值受纤维蛋白原水平影响,水平较高则K值降低,反之则升高;使用抗凝剂可帮助K值延长。

国外研究报道指出,该值可能由于凝血状态变化而消失。

1.3a角(angle alpha,α)TEG两条曲线分离时形成的角度[10]。

指从血凝块形成点到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做切线与水平的夹角[11-12]。

DOI:10.16662/ki.1674-0742.2018.35.195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合理输血中的应用梁翠铭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输血科,广西玉林537000[摘要]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检测离体血液在体外凝血功能状况的模拟试验,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病、肝病、血液病等疾病的凝血功能监测。

血栓弹力图简介分析

血栓弹力图简介分析

17
(十一)CL30
1. 测量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溶解剩余的 百分比。
2. CL30<85%意示处于高纤溶状态,即纤溶亢进;
应使用抗纤溶药来纠正。
3. CL30=(A30/MA)× 100%
18
CL30 =(A30/MA)× 100%
19
(十二)LY30
1. MA值后30分钟血凝块幅度减少的区域面积; 2. LY30>7.5% 意示处于高纤溶状态,应使用抗纤溶药来 纠正。
1、凝血因子定性分析 2、纤维蛋白原的定性分析 3、血小板数量与质量的定性分析 4、检测血液中是否有肝素的影响 5、测定纤溶(Fibrinolysis)活性
6、诊断高凝血状态,判断血栓风险
31
7、鉴别术后渗血和出血,准确判断原因
8、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9、监测体外循环、心脏介入治疗等的抗凝情况 10、监测肝移植手术的出血及凝血状态 11、监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12、指导成分输血及测试治疗效果
血栓弹力描记图临床应用简介
徐医附院麻醉科
颜明
一、血栓弹力描记图
(Thrombelastography, TEG)
主要用于对凝血和纤溶全过程及
血小板功能进行全面检测并指导 成份输血。优点:能简化凝血功 能障碍的诊断。
2
二、血栓弹力图仪的历史
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 19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指导术中输血,取得了良好效果; 1995 ~ 19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使用。监测体外循环术中 凝血功能;
承载血标本的测试杯以4°45'的角度和每10秒一周的 速度均速转动,一旦血栓形成,置于检测杯血标本中的金
属探针受到标本形成的切应力作用,随之出现左右旋动,

血栓弹力图简介

血栓弹力图简介

自然 全血
10~16 5~10
35~45
45~55
80~130
全血 复钙
4~8
2~4 25~35 45~55 80~135
血浆 复钙
4~8
1~3 20~30 50~65 105~180
24
正常TEG图
25
凝血因子缺乏与低Fg的TEG
26
高凝状态TEG
27
纤溶亢进TEG
28
29
TEG检测与常规实验室检测的区别
(九)TPI(血小板动力学指数) 1、TPI = EMX/K 2、TPI = Thrombodynamic Potential Index, 血凝块动力潜能指数:
<6 低 ; 6< 正常 <15 ;>15 高
16
(十)EPL(Estimate Percent Lysis ) 1. 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将要溶解 的百分比 2. EPL= (MA-A30)/MA×100%
六、TEG的应用:
1、凝血因子定性分析 2、纤维蛋白原的定性分析 3、血小板数量与质量的定性分析 4、检测血液中是否有肝素的影响 5、测定纤溶(Fibrinolysis)活性 6、诊断高凝血状态,判断血栓风险
17
(十一)CL30
1. 测量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溶解剩余的 百分比。 2. CL30<85%意示处于高纤溶状态,即纤溶亢进; 应使用抗纤溶药来纠正。 3. CL30=(A30/MA)× 100%
18
CL30 =(A30/MA)× 100%
19
(十二)LY30
1. MA值后30分钟血凝块幅度减少的区域面积; 2. LY30>7.5% 意示处于高纤溶状态,应使用抗纤溶药来 纠正。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仪是一种能够动态监测整个凝血过程的分析仪。

与血液凝固分析仪不同的是,TEG通过检测少量全血,能够全面反映患者从凝血到纤溶的整个过程中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纤溶系统和其他细胞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数据准确,操作简便,主要用于对凝血、纤溶全过程及血小板功能进行全面检测。

特别是术中能简化对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指导成分输血,并且是肝移植手术的国际通用设备。

一、实验原理血栓弹力图仪主要部件包括:自动调节37℃恒温的杯槽、金属探针、连接金属探针的扭力丝和机电传感器,耗材有样品杯与配套的圆柱。

将样品杯卡在杯槽上,圆柱套在金属探针上,在杯壁与圆柱体之间加入全血标本,杯槽带动样品杯以4°45′的角度和每9秒一周的速度做匀速转动;当血液呈液态状态时,样品杯的来回转动不能带动圆柱体;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杯与圆柱体之间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的黏附而产生阻力,杯旋转通过圆柱体带动金属探针同时运动,纤维蛋白-血小板复合物的强度能影响探针运动的幅度;当血凝块回缩或溶解时,圆柱与杯壁间的阻力解除,杯的运动不再传递给探针。

通过机电传感器将探针的转动幅度描绘到图形上形成特有的TEG图形。

可分为普通杯检测、肝素酶对比检测及血小板图检测。

二、参考区间主要通过测量血凝块形成及溶解的五个主要参数来评估图形信息。

R时间,K时间,α值,MA值,LY30三、临床意义(一)TEG普通杯检测评估凝血全貌,综合诊断患者凝血变化和原因(低凝/高凝/纤溶亢进);指导各种成分输血和相关药物使用;判断凝血相关药物如华法林(R时间10-14分钟提示治疗有效)、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诺其)、比伐卢定、t-PA、氨甲环酸等的疗效;区分原发和继发纤溶亢进;评估血栓概率,预防手术后的血栓发生;术后检测出血,判断出血原因,减少二次手术风险等。

(二)肝素酶对比检测普通杯检测的R时间为肝素酶对比检测的1-2倍提示治疗有效,主要用于判断肝素、低分子肝素以及类肝素的疗效;判断肝素中和后的效果;判断有无肝素抵抗。

血栓弹力图 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 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固特性的诊断工具,对于了解血液凝固过程、预测血栓形成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读血栓弹力图的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正常TEG曲线呈光滑的弧形,起始部分代表纤维蛋白的形成,中间部分代表凝血因子的消耗,最后部分代表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在纤溶酶及纤溶酶原激活物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最后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产物,包括D-二聚体、可溶性纤维蛋白产物。

正常TEG曲线的参数包括K时间(反应时间)、Angle角度(凝固角)、MA值(最大振幅)及LY30(30分钟内样本中血栓振幅衰减的百分比)。

异常TEG曲线可表现为K时间延长、Angle角度减小、MA值降低及LY30增大。

这些参数的异常提示血液凝固过程出现异常。

例如,K时间延长表示血液凝固过程减缓,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纤溶系统障碍;Angle角度减小意味着纤维蛋白形成速度减慢,可能存在纤维蛋白原缺乏或血小板功能异常;MA值降低提示血液凝固过程中出现血栓的可能性增加;LY30增大则表示血栓振幅衰减速度加快,可能与纤溶系统异常有关。

TEG能够全面评估凝血功能,包括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内源性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以及纤溶系统功能。

通过分析TEG结果,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状况,为治疗提供指导。

例如,对于肝衰竭患者,TEG可以评估其凝血功能,为输血及血浆置换等治疗提供依据。

TEG结果异常往往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例如,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TEG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高凝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抗凝治疗措施,预防血栓形成。

TEG还可以用于指导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使用。

在外科手术或创伤治疗中,TEG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注何种成分的血制品。

例如,对于手术中大量失血的患者,TEG 可以指导医生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或血浆等血制品,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

血栓弹力图(TEG)在血液管理中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血栓弹力图(TEG)在血液管理中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血栓弹力图(TEG)在血液管理中的临床意义与应用血栓弹力图(TEG)在血液管理中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作者:马海梅时间:2016-04-25创伤,手术及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等引发的大出血时常需要输血治疗,然而与输血的益处相伴的风险也逐渐被充分的认识。

输注血浆、血小板和红细胞会增加感染性疾病(如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感染及细菌感染等)、ABO血型不相容、免疫抑制、输血性肺损伤等疾病的发病率[1-3]。

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血液制品,对于提高输血的疗效与节约血源、减少不良输血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常规凝血试验,如APTT、PT、血小板计数等只反映凝血起始阶段少量凝血酶的形成,并不能提供血小板功能、血栓强度、纤溶活性等信息。

而且,这些体外试验的温度、pH值、血小板水平与体内环境有所不同,不能真实反映体内的凝血状态。

通常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只提供数值,并不能反映它们的功能状况。

研究表明,PT、APTT检测结果和临床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相关性差,不能如实反映早期复苏的效果[4,5]。

Counts等对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了广泛前瞻性分析,指出只有当PT,APTT 和出血时间明显延长时才对治疗有指导意义[6]。

Lucas等利用低血容量性休克动物模型进行复苏试验,研究发现当输注相当于15个单位的全血时PT和APTT才有改变[7]。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ghy,TEG)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目前常规凝血试验的检测方法,它用微量全血检测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纤溶系统和其他细胞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提供有关整个凝血过程的资料并能进行连续监测,准确的提供病人的凝血概况。

如:是低凝、高凝,还是纤溶亢进。

如果是低凝,还可进一步判断造成低凝的原因(凝血因子缺乏、低纤维蛋血原水平、低血小板活性或数量)。

利用TEG来指导病人输血,可大大减少血制品的用量,综合分析TEG的各个参数,能解决成分输血治疗中的何时输、输什么、输多少的问题,为临床医生和血库人员指导和监测血制品的使用提供科学、客观可靠的依据[8-11]。

孕产妇中血栓弹力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孕产妇中血栓弹力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孕产妇中血栓弹力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孕产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在怀孕期间生理上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血栓弹力图的变化。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检测工具,通过观察血液在不同阶段的凝固情况来判断个体的凝血功能状态。

在孕产妇中,血栓弹力图的变化与临床意义备受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我们来了解一下孕产妇中血栓弹力图的变化。

在怀孕期间,孕妇的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其中包括血液的凝血功能。

研究表明,孕妇的凝血功能在怀孕期间会有所增强,这主要是因为孕妇体内的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会随着孕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从而使得血液的凝固时间缩短,凝血功能增强。

孕妇体内的纤溶功能也会有所减弱,这也会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

对于这些血栓弹力图的变化,其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孕产妇中血栓弹力图的变化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孕妇的凝血功能状态。

在产科手术中,医生需要对孕妇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估,以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

孕妇在产后也会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因此对其凝血功能的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孕产妇中血栓弹力图的变化对于预防和治疗孕产妇相关的凝血功能疾病也具有指导意义。

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而一些凝血功能异常的孕妇也容易出现血栓形成的情况。

通过对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孕产妇的凝血功能异常,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孕产妇凝血功能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了解孕产妇中血栓弹力图的变化也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抗凝血治疗的策略。

在孕产妇中,一些需要长期抗凝治疗的疾病,如孕期高血压疾病、孕期心脏瓣膜疾病等,都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由于孕产妇的凝血功能与非孕产妇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抗凝治疗时需要结合孕产妇的凝血功能状态,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剂量。

了解孕产妇中血栓弹力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于孕产妇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可以更好地评估孕产妇的凝血功能状态,预防和治疗与凝血功能相关的疾病,以及指导抗凝治疗的策略。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临床用途一、血栓弹力图CFMS TM介绍血栓弹力图方法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 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最重要得指标。

这一方法业已成为发达国家指导各类血制品使用得重要依据,并写入了输血指南。

目前以血栓弹力图为主要监测手段得体外循环术中凝血功能监测方法已在50多个国家及地区广泛使用。

另外,通过血栓弹力图这一技术平台对各类凝血药物疗效监测得产品也在近年得到迅猛发展,尤其就是抗血小板得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阿昔单抗等药效得监测受到了各大权威医疗机构得青睐与肯定。

二、血栓弹力图CFMSTM与配套试剂临床用途目前,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得血栓弹力图仪为LEPU-8800型,与之配套得试剂有五种:1.CFMSTM 血栓弹力图普通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2.CFMSTM 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3.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DP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4.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A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5.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DP及AA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 继承了TEG得技术特点,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国内首创,很好填补了这一领域得空白。

五种试剂得临床用途为:1)CFMS TM血栓弹力图普通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临床上主要用于监测人得凝血及纤溶状况,区分高凝、低凝、纤溶亢进等症状,指导成分输血与药物使用。

2)CFMS TM 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临床上用于评估肝素得疗效,判断肝素就是否过量。

3)CFMS TM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DP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临床上用于评估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得抗血小板效果。

4)CFMS TM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A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临床上用于评估阿司匹林得抗血小板效果。

血栓弹力图应用临床开单说明

血栓弹力图应用临床开单说明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简介一、血栓弹力图简介血栓弹力图是目前临床上一项最新的凝血诊断技术,与传统凝血检测相比它使用全血作为检测标本,在体外加入高岭土激活,从而启动凝血机制,从内外源凝血系统的启动、纤维蛋白的形成、到血块溶解进行全程监测,能够更准确、更直观的反映凝血机制中除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壁以外的所有凝血因素。

结果不受肝素类物质的影响,能够迅速出具检测结果,并可得出国际机构认可的诊断结果,对临床治疗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意义。

二、血栓弹力图作用1、通过血栓弹力图仪可以根据病人缺血状态指导成分输血,为精准输血建立科学依据。

2、通过血栓弹力图实验可以直观快速的得知肝素(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药物(AA/ADP途径)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的疗效以及是否存在药物抵抗。

3、血栓弹力图仪能在短时间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凝血状态,直接给出诊断,让医生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也同时可以为外科系统选择手术时机提供可靠的指标,对于缺血和高血栓风险的病人迅速做出治疗方案。

三、血栓弹力图适用临床科室:1.内科用血科室:判断病人的凝血全貌,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和药品,节约血液资源。

2.麻醉科:判断患者出血的原因;准确诊断患者凝血异常的类型;指导成分血液的使用等。

3.心内科:判断患者的基础凝血情况;检测PCI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诊断各个抗血小板药物对患者血小板抑制的百分比等。

4.心外科:监测患者血液的肝素化情况,尤其是低分子肝素;能把病人围手术期的真正凝血功能提供医院参考;对血小板的特异功能进行评价等。

5.重症医学科:对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对术后血性引流的性质进行诊断;指导成分输血,合理的减少血制品使用等。

6.神经外科:可以监测患者术中的血凝变化;监测患者术中血栓发生的风险,指导治疗;判断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等。

7.神经内科:对血凝进行诊断,判断患者再次血栓的风险;判断溶栓治疗前后患者凝血的变化;判断溶栓治疗及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治疗效果等。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输血科血栓弹力图(TEG)的临床意义TEG血栓弹力图仪是一款非侵入型诊断仪器,通过对血样凝结过程的监测和分析,协助临床医师对临床病人凝血状况做出准确判断。

TEG血栓弹力图仪供成年病人使用,用于评估病人的凝血特性。

凝血评估常用于对临床状况做出预测,比如术后出血、心外手术中或术后的血栓、器官移植、外伤和心脏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发生的血栓症。

通过对血样凝血过程进行监控、测度、分析,TEG血栓弹力图仪可根据仪器报告出的血样凝血参数信息对该病人凝血状况做出定性和定量预测。

随着血凝块的形成、回缩和/或溶解,电脑控制的TEG血栓弹力图仪能自动记录这些血样(全血液、血浆、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的动力学变化。

TEG血栓弹力图仪得出的结果不应作为单一的诊断依据;应结合对病人状况的临床判断以及其他凝血实验综合考虑。

TEG各项参数通过测量血凝块形成及溶解的五个主要参数来评估TEG弹力图仪显示的图形意义,R,K,α, MA四个参数组合可反映凝血能力,还有几个辅助参数有助于评估血凝块的其他方面。

R或R时间:反应时间,是指血样开始运作至第一块可检测得到的血凝块(TEG扫描图上幅度=2mm)形成所需的时间。

R时间因抗凝剂及凝血因子缺乏而延长,因血液呈高凝状态而缩短。

K或K时间:血凝块的形成时间,是指从测量R时间终点(血凝块开始形成)至血凝块硬度达到某一固定水平(振幅=20mm)的时间。

,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即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

K时间用来评估血凝块强度达到某一水平的速度或动力学特性。

K时间的长短受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而受到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则较小。

影响两者的抗凝剂可延长K时间。

α角(Angle角):血凝块逐渐形成的动力学特性,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

从血凝块形成点至图形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角与K值密切相关,都是反映血凝块聚合的速率。

在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时,血凝块的最终状况是振幅达不到20mm(此时K无法确定)。

孕产妇中血栓弹力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孕产妇中血栓弹力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孕产妇中血栓弹力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孕产妇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她们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会经历许多生理变化,其中包括血液凝聚功能的改变。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纤维溶解的测试方法,它能够帮助医生了解孕产妇在妊娠和分娩期间血栓形成和溶解的情况,对于预防和治疗孕产妇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怀孕期间,孕产妇的凝血功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孕妇的血管舒张素水平会升高,导致血管扩张和血流速度减慢,这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孕妇的红细胞数量和体积会增加,而血小板数量和凝血因子也会增加,这些变化都会增加血液的凝固性。

相反,纤溶功能会下降,使得血栓的溶解速度减慢。

这些变化在分娩过程中尤为显著,分娩时的血液丢失会导致凝血功能的进一步变化,使得孕产妇更容易出现血栓并发症。

孕妇的血栓弹力图总体呈现出高凝状态,主要表现为R值(凝血启动时间)和K值(凝固时间)的延长,MA值(最大凝固强度)和CI值(凝血指数)的增加,这说明孕产妇的血液在凝固方面更为敏感,更容易形成血栓。

孕妇的纤维溶解功能呈现出减弱的趋势,主要表现为LY30值(30分钟纤溶率)的降低,说明孕产妇在分娩期的纤溶能力下降,使得血栓的溶解速度减慢。

这些血栓弹力图参数的变化对孕产妇血栓风险的评估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监测孕产妇的血栓弹力图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孕产妇的凝血功能异常,为预防和治疗孕产妇血栓性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

可以根据孕产妇的血栓弹力图参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给予抗凝治疗或增加纤溶治疗,以减少孕产妇的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监测孕产妇的血栓弹力图参数还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血栓弹力图简介

血栓弹力图简介
44
(五)肝移植术中血凝情况检测
1. 概述:
肝移植围手术期,与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的并发 症主要包括: 出血、广泛创面渗血
肝动脉、门静脉血栓形成(动脉血栓常见)
肝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达5.6%~20.0% ,死亡率也达 15%~18%。手术后2周内是形成血栓的高危期,一旦出现血 栓,移植肝脏将迅速坏死。
14
(七)G
1. 血凝块强度,即最大切应力强度;
2. G = 5000A/(100-A),用单位d/sc来计量;
3. G值在MA值确定的同时也被确定。
15
(八) E(弹性常数)
1. E是标准化的G,作为一个弹性常数; 2. EMX是最大振幅时的E: EMX=(100× MA)/(100-MA);
10
(三)α角度
1. 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 水平线的夹角,正常为50°~60°
2. α角度与K时间密切相关,影响因素均为Fg和PLT
3. α角度不受极其低凝状态的影响,较K时间更全面
11
(四)最大幅度MA
1. 正常值为50~60mm 2. MA反映了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或硬 度及血凝块形成的稳定性; 3. 主要受PLT及Fg (质量、数量)影响, PLT 的作用要比纤维蛋白原大
1、凝质量的定性分析 4、检测血液中是否有肝素的影响 5、测定纤溶(Fibrinolysis)活性
6、诊断高凝血状态,判断血栓风险
31
7、鉴别术后渗血和出血,准确判断原因
8、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9、监测体外循环、心脏介入治疗等的抗凝情况 10、监测肝移植手术的出血及凝血状态 11、监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12、指导成分输血及测试治疗效果

TEG血栓弹力图检测项目的意义

TEG血栓弹力图检测项目的意义
TEG检测项目的意义
序号
参数
定义
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
对应项目
1
SP
(Split time)
从血样开始检测至曲线分叉所需时间
反映内、外源性和共同道路的内容,主要检测凝血因子级联反应的情况。
激活凝血时间
2
R
从血样开始检测至描计幅度达2mm所需时间。
反映参加凝血启动过程的凝血因子综合作用。包含了内源性通路、外源性通路和共同通路的内容,直至纤维蛋白凝块开始形成,是检测凝血因子的一个指标。也可为TEG ACT或ST。体外循环,透析等肝素化患者CKR-CKHR>2 min同时CKR>10min诊断为肝素残留;低分子肝素预防DVT、PE等CKR-CKHR>2 min同时CKR>10min说明过量;CKR < 5min说明疗效不足;CKR在5-10min间是较好治疗范围。
D-二聚体定量
18
CL60
测量在MA值确定后60分钟内血凝块溶解剩余的百分比。
测量纤溶的一个指标。CL60=(A60/MA)*100%,CL60<85%表示处于高纤溶状态,即纤溶亢进。
85-100(%)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D-二聚体定量
19
LY60
测量在MA值确定后60分钟内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
纤溶的参数,表示纤溶速度。LY60>15%表示处于高纤溶状态,即纤溶亢进。
血小板聚集试验(每使用一种诱导剂)
10
G
血凝块强度,即最大切应力强度。
反映血凝块的硬度的参数。G值是将A值进行转换使其用实际测量血凝块的力学值表示强度,单位达因/平方,G值=5000A/(100-A)
4.5k-11k(
d/sc)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1.R测定的是凝血因子的功能
R<5min 说明处于凝血因子高凝状态
R>10min说明处于低凝状态,可以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
2.K、Angle(α)测定的是纤维蛋白原的功能
Angle(α)<45 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3.MA值测定的是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MA值降低说明处于低凝状态建议补充血小板
MA值升高说明处于高凝状态请结合临床
4.LY30、EPL测定的是纤溶系统
LY30>7.5%、EPL>15%提示患者可能处于纤溶亢进状态,可与5 结合分析,请结合临床
5.LY30≥7.5% 、CL>3 提示患者可能处于纤溶亢进,请结合临床
LY30≥7.5%、CL<3 提示患者可能处于纤溶亢进,请结合临床LY30<7.5%、CL>3 说明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请结合临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输血科血栓弹力图(TEG)的临床意义TEG血栓弹力图仪是一款非侵入型诊断仪器,通过对血样凝结过程的监测和分析,协助临床医师对临床病人凝血状况做出准确判断。

TEG血栓弹力图仪供成年病人使用,用于评估病人的凝血特性。

凝血评估常用于对临床状况做出预测,比如术后出血、心外手术中或术后的血栓、器官移植、外伤和心脏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发生的血栓症。

通过对血样凝血过程进行监控、测度、分析,TEG血栓弹力图仪可根据仪器报告出的血样凝血参数信息对该病人凝血状况做出定性和定量预测。

随着血凝块的形成、回缩和/或溶解,电脑控制的TEG血栓弹力图仪能自动记录这些血样(全血液、血浆、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的动力学变化。

TEG血栓弹力图仪得出的结果不应作为单一的诊断依据;应结合对病人状况的临床判断以及其他凝血实验综合考虑。

TEG各项参数
通过测量血凝块形成及溶解的五个主要参数来评估TEG弹力图仪显示的图形意义,
R,K,α, MA四个参数组合可反映凝血能力,还有几个辅助参数有助于评估血凝块的其他方面。

R或R时间:反应时间,是指血样开始运作至第一块可检测得到的血凝块(TEG扫描图上幅度=2mm)形成所需的时间。

R时间因抗凝剂及凝血因子缺乏而延长,因血液呈高凝状态而缩短。

K或K时间:血凝块的形成时间,是指从测量R时间终点(血凝块开始形成)至血凝块硬度达到某一固定水平(振幅=20mm)的时间。

,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即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

K时间用来评估血凝块强度达到某一水平的速度或动力学特性。

K时间的长短受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而受到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则较小。

影响两者的抗凝剂可延长K时间。

α角(Angle角):血凝块逐渐形成的动力学特性,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

从血凝块形成点至图形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角与K值密切相关,都是反映血凝块聚合的速率。

在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时,血凝块的最终状况是振幅达不到
20mm(此时K无法确定)。

因此,α比K时间更全面。

与K时间相似,α角在增加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下角度较大,而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则较小,在影响两者的抗凝剂作用下角度减小。

MA值:最大振幅,用来评估已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或硬度(最大切应系数),影响血凝块强度的因素有两个,即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其中血小板作用要比纤维蛋白大。

其它的血凝块形成参数:
LY30和LY60值:分别测量在MA值确定后30min和60min内血凝块消融或减少的速率(%),LY30参考范围:0~%,LY60参考范围0~15%。

CI值:凝血综合指数,用来描述病人的总体凝血状况。

CI的正常值在与+之间,CI> +时, 暗示血样处于高凝状态,而当CI< 时, 暗示血样处于低凝状态。

EPL值:估计的溶解百分数,是MA值确定后30min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分比(%)。

作用同LY30。

参考范围0~15%。

参数A:用来评估扫描图上任一点的扫描宽幅。

在MA值确定之前,A 与MA相等。

A是凝块强度或弹性的函数,用mm计量。

参数G:A参数可转换成实际测量凝块强度的参数G(即切应力系数强度,SEMS),用dyn/cm2计量。

血样的绝对SEMS能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G=5000A/(100-A)。

注意在MA达最大振幅后,A不再等于MA,此时G参数的计算停止。

血样的切应力系数G随TEG扫描幅度A成指数增加。

50mm的振幅(全血的正常值)与5000dyn/cm2的SEMS一致。

A从50mm增加到
60mm相当于SEMS增加两倍。

所以,G不仅能以dny/cm2为单位来测量凝块的硬度,而且对凝块强度或凝块溶解的微小变化的敏感程度要比以mm为单位的A更强。

血栓弹力图试验(TEG)医嘱套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