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内核-新增Linux系统调用过程

合集下载

简述系统调用的实现过程

简述系统调用的实现过程

简述系统调用的实现过程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程序使用的接口,它允许用户程序通过调用系统调用来请求操作系统的某些功能,例如打开文件、读写文件、创建进程等。

系统调用的实现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用户程序发起系统调用:用户程序需要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某些功能,可以通过调用系统调用来实现。

用户程序通过软中断或者系统调用指令(例如INT 0x80指令)向操作系统发起系统调用请求。

2. 切换到内核模式:当操作系统接收到系统调用请求后,需要切换到内核模式来执行请求。

这是因为操作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只能在内核模式下运行,而用户程序只能运行在用户模式下。

3. 执行系统调用:操作系统根据用户程序传递的参数执行相应的系统调用,并返回执行结果给用户程序。

操作系统可以通过系统调用表来实现不同系统调用的处理逻辑。

4. 切换回用户模式:当操作系统执行完系统调用后,需要再次切换回用户模式,让用户程序继续执行。

这时操作系统将执行结果返回给用户程序,并将控制权交还给用户程序。

总的来说,系统调用的实现过程需要用户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配合。

用户程序需要按照系统调用的规定进行调用,而操作系统需要根据系统调用的请求执行相应的功能并返回结果。

这种互动关系使得系统调用成为操作系统功能的重要接口。

- 1 -。

简述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

简述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

简述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
系统调用是指用户程序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来请求操作系统完成某些特殊操作的过程。

这些特殊操作通常是硬件相关的,例如读取磁盘文件、发送数据包、申请内存等。

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用户程序向操作系统发起系统调用请求。

这个请求通常是通过函数调用的形式发起的,例如C语言中的read()、write()等函数。

2. 操作系统接收到用户程序的请求后,会进行权限检查,以确保用户程序有权限执行该系统调用。

3. 如果权限检查通过,操作系统会将用户程序的上下文切换到内核模式,这是因为只有在内核模式下,操作系统才能访问硬件资源。

4. 操作系统会执行所请求的系统调用,并将执行结果返回给用户程序。

在执行系统调用期间,操作系统会对相关的硬件资源进行访问和管理。

5. 当系统调用执行完毕后,操作系统会将用户程序的上下文切换回用户模式,并将执行结果返回给用户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比普通函数调用复杂得多。

这是因为系统调用需要在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切换,而且系统调用的执行涉及到一些硬件资源的访问和管理,因此系统调用的效率比普通函数调用低。

因此,应该尽量减少系统调用的使用,以提升程序的性能。

编译Linux2.6内核并添加一个系统调用

编译Linux2.6内核并添加一个系统调用

1. 0 让新 内核和 旧内核 都可 以加载 的配置 的步骤 :
my. r h i 8 / o t z ma e/ o t / c /3 6 b o / l g b o a b mv. y t m. p/ o t / s e ma b o S
mv/ o t zma e/o t mln z 261 ..5 3 b / l g b b / i u - ..510 0 v
2 1 年第 4期 0 1

建 电

19 4
编 译 iu26内 并 添 加 一 个 系统调 用 Ln x . 核
张 伟 华 .王 海 英 。高 静
(河南 财经政 法 大学成 功 学院 河 南 郑 州 4 10 5 2 0)
【 摘 要 】 本 文 以实例 来详 细描 述 了从 准备 一直 到使 用新 内核 的 Lnx 。 : iu 26内核 编译过 程 , 然后介 绍 了
轻 易地 对它进 行修 改 .使 我们 能够 根据 自己的要 求 度 身 定制 一个更 高效 、 更稳 定 的 内核 。
系统调 用【 用户 进程 与 系统之 间 的接 口, 们在 2 ] 是 它 内核 中实 现 .其 主要 目的是 使得 用户 可 以使 用操 作 系 统提 供 的操作底 层设 备 的功 能 用 户 程序 肯定 要 操作
mv/ o t y tm. p/ o ' y t m. p 2 6 1 .. 5 b / se ma b oJ s e ma - .. 5 10 03 S , S mk n td/ o g n td 2.. 5 10 0 . 6.5 1 ii b r i i - 6 1 . . 5 3 i 2. 1 r mg v / o t rbgu e n ib / u / r b.o f g

简述系统调用的过程

简述系统调用的过程

简述系统调用的过程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的一种接口,它允许应用程序请求操作系统执行特权操作,比如读写文件、创建进程等。

系统调用的过程可以简单分为五个步骤:用户程序发起系统调用,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内核执行系统调用,结果返回给用户程序,用户态恢复执行。

用户程序发起系统调用。

当用户程序需要执行某个特权操作时,它会通过系统调用接口发起请求。

这个接口通常是通过软中断、硬件中断或特殊指令来实现的,具体实现方式取决于操作系统的设计。

接着,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由于系统调用涉及到特权操作,而用户程序运行在用户态下,没有权限执行这些操作。

因此,在发起系统调用时,用户程序需要将控制权转交给操作系统,即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这一切换是通过硬件的特殊机制来实现的,通常涉及到堆栈的切换和特权级的变更。

然后,内核执行系统调用。

一旦用户程序进入内核态,操作系统会根据系统调用的参数和类型,执行相应的操作。

操作系统内部会根据系统调用的类型,调用相应的内核函数来完成请求。

内核函数会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以满足用户程序的需求。

接着,结果返回给用户程序。

在内核执行完系统调用后,它会将执行结果返回给用户程序。

通常,这个结果会被写入到用户程序指定的内存区域中,以便用户程序后续处理。

用户态恢复执行。

当内核将执行结果返回给用户程序后,用户程序会从内核态切换回用户态,继续执行下一条指令。

这个切换是通过硬件的特殊机制来实现的,通常也涉及到堆栈的切换和特权级的变更。

总结起来,系统调用的过程包括用户程序发起系统调用、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内核执行系统调用、结果返回给用户程序以及用户态恢复执行。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的一种接口,它允许应用程序请求执行特权操作,如文件读写、进程创建等。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桥梁,它为应用程序提供了访问操作系统功能的能力,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Linux内核中系统调用详解

Linux内核中系统调用详解

Linux内核中系统调用详解什么是系统调用?(Linux)内核中设置了一组用于实现各种系统功能的子程序,称为系统调用。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调用命令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调用它们。

从某种角度来看,系统调用和普通的函数调用非常相似。

区别仅仅在于,系统调用由(操作系统)核心提供,运行于核心态;而普通的函数调用由函数库或用户自己提供,运行于用户态。

随Linux核心还提供了一些(C语言)函数库,这些库对系统调用进行了一些包装和扩展,因为这些库函数与系统调用的关系非常紧密,所以习惯上把这些函数也称为系统调用。

为什么要用系统调用?实际上,很多已经被我们习以为常的C语言标准函数,在Linux 平台上的实现都是靠系统调用完成的,所以如果想对系统底层的原理作深入的了解,掌握各种系统调用是初步的要求。

进一步,若想成为一名Linux下(编程)高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acker,其标志之一也是能对各种系统调用有透彻的了解。

即使除去上面的原因,在平常的编程中你也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系统调用是实现你的想法的简洁有效的途径,所以有可能的话应该尽量多掌握一些系统调用,这会对你的程序设计过程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系统调用是怎么工作的?一般的,进程是不能访问内核的。

它不能访问内核所占内存空间也不能调用内核函数。

(CPU)(硬件)决定了这些(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作"保护模式")。

系统调用是这些规则的一个例外。

其原理是进程先用适当的值填充(寄存器),然后调用一个特殊的指令,这个指令会跳到一个事先定义的内核中的一个位置(当然,这个位置是用户进程可读但是不可写的)。

在(Intel)CPU中,这个由中断0x80实现。

硬件知道一旦你跳到这个位置,你就不是在限制模式下运行的用户,而是作为操作系统的内核--所以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进程可以跳转到的内核位置叫做sysem_call。

这个过程检查系统调用号,这个号码告诉内核进程请求哪种服务。

然后,它查看系统调用表(sys_call_table)找到所调用的内核函数入口地址。

riscv linux内核编译过程

riscv linux内核编译过程

riscv linux内核编译过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RISC-V(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V)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的开源指令集架构,旨在提供更灵活、更适用于现代计算需求的处理器设计。

在RISC-V架构中,Linux内核是最受欢迎的操作系统之一,为RISC-V平台提供强大的支持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RISC-V 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帮助您了解如何在RISC-V架构下编译和定制Linux内核。

一、准备编译环境无论您是在本地计算机还是远程服务器上编译RISC-V Linux内核,首先需要安装必要的工具和软件包。

一般来说,您需要安装以下软件:1. 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编译器套件,用于编译C、C++和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

在RISC-V架构下编译Linux内核时,可以使用最新版本的GCC版本。

2. Make:Make是一个构建自动化工具,可以大大简化编译和安装过程。

在编译Linux内核时,Make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3. Git:Git是一个版本控制系统,可以帮助您获取和管理源代码。

在编译RISC-V Linux内核时,您需要从GitHub上克隆Linux内核源代码。

4. 软件包:除了以上基本软件外,您还可能需要安装其他依赖软件包,如Flex、Bison等。

二、获取Linux内核源代码```git clone https:///torvalds/linux.git```通过上述命令,您将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linux”的文件夹,其中包含了Linux内核的源代码。

您可以根据需要切换到不同的分支,如稳定的分支或特定版本的分支。

三、配置内核选项在编译RISC-V Linux内核之前,您需要配置内核选项以适应特定的硬件平台或应用需求。

您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进入内核配置菜单:```make menuconfig```通过上述命令,将打开一个文本界面,您可以在其中选择不同的内核配置选项。

Linux内核编译过程详解

Linux内核编译过程详解

内核升级前的准备工作:Linux系统进行内核升级或定制内核时需要安装GCC编译工具、make编译器,同时变异内核需要root权限。

安装GCC编译环境参考:/rhelinux/248.html操作系统:RHEL 5.5开始安装:按照以下顺序安装所需要的包就可以完成GCC的安装了1. rpm -ivh kernel-headers-2.6.18-194.el5.i386.rpm2. rpm -ivh glibc-headers-2.5-49.i386.rpm3. rpm -ivh glibc-devel-2.5-49.i386.rpm4. rpm -ivh libgomp-4.4.0-6.el5.i386.rpm5. rpm -ivh gcc-4.1.2-48.el5.i386.rpm6. rpm -ivh libstdc++-devel-4.1.2-48.el5.i386.rpm7. rpm -ivh gcc-c++-4.1.2-48.el5.i386.rpm8. rpm -ivh ncurses-5.5-24.20060715.i386.rpm9. rpm -ivh ncurses-devel-5.5-24.20060715.i386.rpm注意:在升级编译完内核,重启后提示如下错误信息:RedHat nash Version 5.1.19.6 startingrver(2.6.33.3)mount: could not find filesystem …/dev/root‟setuproot: moving /dev faile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setuproot: error mounting /proc: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setuproot: error mounting /sys: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switchroot: mount faile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Kernel panic – not syncing: Attempted to kill init![Linux-initrd @ 0x1fc37000,0x228585 bytes]于是在网上找了很多,也尝试了很多加模块、重编译了N次、改fstab等方法,都不行。

内核编译的步骤

内核编译的步骤

内核编译的步骤以内核编译的步骤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概述内核编译是将操作系统内核的源代码转换为可以在特定硬件平台上运行的机器代码的过程。

通过编译内核,可以定制操作系统,优化性能,添加新的功能等。

二、准备工作1. 获取内核源代码:可以从官方网站或版本控制系统中获取内核源代码。

2. 安装编译工具链:需要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以便在主机上编译生成目标平台上的可执行文件。

3. 配置编译环境:设置编译选项,选择适合的配置文件,配置内核参数。

三、配置内核1. 进入内核源代码目录:在命令行中切换到内核源代码目录。

2. 启动配置界面:运行命令“make menuconfig”或“make config”启动配置界面。

3. 配置选项:在配置界面中,可以选择内核所支持的功能和驱动程序,根据需求进行配置。

例如,选择硬件平台、文件系统、网络协议等。

4. 保存配置:保存配置并退出配置界面。

四、编译内核1. 清理编译环境:运行命令“make clean”清理编译环境,删除之前的编译结果。

2. 开始编译:运行命令“make”开始编译内核。

编译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取决于硬件性能和代码规模。

3. 生成内核镜像:编译完成后,将生成内核镜像文件,通常为“vmlinuz”或“bzImage”。

4. 安装内核模块:运行命令“make modules_install”安装内核模块到指定目录。

五、安装内核1. 备份原始内核:在安装新内核之前,建议备份原始内核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2. 安装内核镜像:将生成的内核镜像文件复制到引导目录,通常为“/boot”。

3. 配置引导程序:根据使用的引导程序(如GRUB或LILO),更新引导配置文件,添加新内核的启动项。

4. 重启系统:重启计算机,并选择新内核启动。

六、验证内核1. 登录系统:使用新内核启动系统后,使用合法的用户凭证登录系统。

2. 检查内核版本:运行命令“uname -r”可查看当前正在运行的内核版本。

Linux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

Linux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

Linux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在正文规定的字数限制下,为了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并确保内容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全文表达流畅且无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本文将按照以下格式进行写作:一、简介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开源的、自由的Unix-like操作系统,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服务器、嵌入式设备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Linux 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过程。

二、编译准备1. 下载源代码在编译Linux操作系统之前,首先需要从官方网站下载Linux内核的源代码包。

2. 安装必要的依赖软件在编译过程中,需要安装一些必要的软件和工具,如编译器、构建工具等。

三、编译步骤1. 解压源代码包使用解压命令将下载的源代码包解压到指定目录。

2. 配置编译选项进入源代码目录,并运行配置命令,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编译选项。

3. 执行编译命令运行编译命令开始编译操作系统内核,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四、安装步骤1. 安装编译生成的内核镜像文件将编译生成的内核镜像文件复制到合适的位置,并修改相关配置文件以引导新编译的内核。

2. 安装相关系统文件运行安装命令,将其他必要的系统文件复制到适当的位置。

五、系统配置1. 修改引导加载程序根据系统的引导加载程序,如GRUB、LILO等,修改引导配置文件以支持新安装的内核。

2. 配置网络和驱动程序根据具体需求,配置网络设置和硬件驱动程序。

六、测试与验证1. 重新启动系统重新启动计算机,并选择新编译的内核进行引导。

2. 验证系统版本和功能运行相应的命令,验证新安装的Linux操作系统版本和功能是否正确。

七、常见问题解决1. 编译错误分析编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信息,根据错误提示进行逐步修复。

2. 硬件兼容性问题部分硬件设备可能需要额外的驱动程序或补丁文件才能正常运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八、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Linux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过程,同时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编译Linux内核

编译Linux内核

编译Linux内核实验目的学习重新编译Linux内核,理解、掌握Linux内核和发行版本的区别。

实验内容重新编译内核是一件比你想像的还要简单的事情,它甚至不需要你对内核有任何的了解,只要你具备一些基本的Linux操作系统的知识就可以进行。

本次实验,要求你在RedHat Fedora Core 5的Linux系统里,下载并重新编译其内核源代码(版本号KERNEL-2.6.15-1.2054);然后,配置GNU的启动引导工具grub,成功运行你刚刚编译成功的Linux内核。

实验提示Linux是当今流行的操作系统之一。

由于其源码的开放性,现代操作系统设计的思想和技术能够不断运用于它的新版本中。

因此,读懂并修改Linux内核源代码无疑是学习操作系统设计技术的有效方法。

本实验首先介绍Linux内核的特点、源码结构和重新编译内核的方法,讲述如何通过Linux系统所提供的/proc虚拟文件系统了解操作系统运行状况的方法。

最后,对Linux编程环境中的常用工具也有简单介绍。

1.1查找并且下载一份内核源代码我们知道,Linux受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保护,其内核源代码是完全开放的。

现在很多Linux的网站都提供内核代码的下载。

推荐你使用Linux的官方网站: ,如图1-1。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的内核版本。

图1-1 Linux的官方网站由于作者安装的Fedora Core 5并不附带内核源代码,第一步首先想办法获取合适版本的Linux内核代码。

通过命令# uname –r2.6.15-1.2054_FC5这就是说,RedHat Fedora Core 5采用的内核版本是2.6.15-1.2054_FC5。

但是,官方网站/pub/linux/kernel/找不到对应版本。

请别着急,既然它是RedHat发布的,RedHat的官方网站总有吧。

浏览/pub/fedora/linux/core/5/source/SRPMS,我们发现果然有文件kernel-2.6.15-1.2054_FC5.src.rpm,这个rpm文件就是2.6.15-1.2054_FC5版的内核源代码了。

简述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

简述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

简述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程序的接口,允许用户程序通过操作系统执行需要特权的操作,例如读取或写入文件、创建或销毁进程、打开或关闭设备等。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内核的一部分,通过在用户程序和内核之间进行切换来执行。

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库函数发起系统调用请求。

这些库函数将请求封装为特定的系统调用号,并将参数传递给操作系统内核。

2. 操作系统内核接收到系统调用请求后,将其转换为内核函数调用。

内核函数根据系统调用号和参数执行相应的操作,并返回执行结果给应用程序。

3. 内核函数执行完成后,将结果返回给系统调用库函数。

4. 系统调用库函数将结果返回给应用程序,使其能够继续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调用执行期间涉及到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这会导致一定的开销。

因此,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系统调用的使用次数,以提高程序的性能。

总之,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程序的重要接口之一,对于掌握操作系统编程和系统管理都非常必要。

ubuntu系统调用

ubuntu系统调用

首先在终端执行sudo apt-get install nautilus-open-terminalsudo apt-get install nautilus-gksu然后就可以右键在终端打开和右键以管理员打开文件了,如果习惯用终端打开文件的话也可以跳过这一步同时建议使用VMWare的童鞋安装VMWare tools以便在宿主机与虚拟机之间复制数据中途如果出现以下错误greb: /boot/config-XX.XX.XX :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请无视,没什么影响进行下面的操作前可以先执行sudo su获取权限1、下载内核apt-get install linux-source我下载到的内核文件是linux-source-2.6.35.tar.bz2,在/usr/src下2、解压内核cd /usr/srctar -jxvf linux-source-2.6.35.tar.bz2将内核解压到/usr/src3、修改文件a)/usr/src/linux-source-2.6.35/kernel/sys.c可以用右键管理员打开或者gedit /usr/src/linux-source-2.6.35/kernel/sys.c然后简单起见按照第一篇文章的函数修改sys.c文件在文件最后添加asmlinkage int sys_mycall(int number){printk("这是我添加的第一个系统调用");return number;}asmlinkage int sys_addtotal(int number){int i=0,enddate=0;printk("这是我添加的第二个系统调用");while(i<=number)enddate+=i++;return enddate;}asmlinkage int sys_three(){printk("这是我添加的第三个系统调用");return 0;}b)/usr/src/linux-source-2.6.35/arch/x86/kernel/syscall_table_32.S可以用右键管理员打开或者gedit /usr/src/linux-source-2.6.35/arch/x86/kernel/syscall_table_32.S然后在一列.long sys_XXXX的下一行添加.long sys_mycall.long sys_addtotal.long sys_three并记住他们分别是第几个.long sys_XXXXc)/usr/src/linux-source-2.6.35/arch/x86/include/asm/unistd_32.h可以用右键管理员打开或者gedit /usr/src/linux-source-2.6.35/arch/x86/include/asm/unistd_32.h在一列#define __NR_XXXX NNN后添加几行#define __NR_mycall 338#define __NR_addtotal 339#define __NR_three 340注意后面那个数字是接着上面那几行下来的d)/usr/src/linux-source-2.6.35/ubuntu/omnibook/Makefile这个是教程里面没有的,不一定要改,如果在后面编译模块时出现ld: /ubuntu/omnibook/sections.lds: No such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make[2]: *** [ubuntu/omnibook/omnibook.o] Error 1make[1]: *** [ubuntu/omnibook] Error 2make: *** [ubuntu] Error 2以上错误,则需要修改,不过我建议还是先改了再说可以用右键管理员打开或者gedit /usr/src/linux-source-2.6.35/ubuntu/omnibook/Makefile找到下面两行#EXTRA_LDFLAGS += $(src)/sections.ldsEXTRA_LDFLAGS += $(PWD)/ubuntu/omnibook/sections.lds调换一下‘#’的位置,如下EXTRA_LDFLAGS += $(src)/sections.lds#EXTRA_LDFLAGS += $(PWD)/ubuntu/omnibook/sections.lds4、编译内核这里也是按照教程,首先进入解压目录cd /usr/src/linux-source-2.6.35a)make mrproper //清除内核中不稳定的目标文件,附属文件及内核配置文件b)make clean //清除以前生成的目标文件和其他文件c)make oldconfig// 采用默认的内核配置,如果这里出现选项,选择默认的选项,就是方括号内的第一个字母,不过我这里没出现选项d)make bzImage //编译内核,大概需要半小时e)make modules //编译模块,大概需要两小时,如果出现错误,看看是不是因为上面的第3步的d)没做f)make modules_install// 安装模块,比较快5、复制内核首先查看一下编译好的内核版本,以便命名打开/lib/modules里面应该多了一个纯数字不带"generic"的文件夹,那就是新内核版本号,我的是2.6.35.11 然后复制内核cp /usr/src/linux-source-2.6.35/arch/i386/boot/bzImage /boot/vmlinuz-2.6.35.11-mykernel6、创建initrd文件在创建之前先安装必要的程序apt-get install bootcd-mkinitramfsmkinitramfs -o /boot/initrd.img-2.6.35.11耐心等待创建完成7、更新配置GRUB引导列表可以用右键管理员打开/boot/grub/grub.cfg或者gedit /boot/grub/grub.cfg找到下面这种结构menuentry 'Ubuntu, with Linux 2.6.35-27-generic' --class ubuntu --class gnu-linux --class gnu --class os {recordfailinsmod part_msdosinsmod ext2set root='(hd1,msdos1)'search --no-floppy --fs-uuid --set 71a50d19-caef-4dff-9a7a-57cb1bbfe0c2linux /boot/vmlinuz-2.6.35-27-generic root=UUID=71a50d19-caef-4dff-9a7a-57cb1bbfe0c2 ro quiet splashinitrd /boot/initrd.img-2.6.35-27-generic}menuentry 'Ubuntu, with Linux 2.6.35-27-generic (recovery mode)' --class ubuntu --class gnu-linux --class gnu --class os {recordfailinsmod part_msdosinsmod ext2set root='(hd1,msdos1)'search --no-floppy --fs-uuid --set 71a50d19-caef-4dff-9a7a-57cb1bbfe0c2echo 'Loading Linux 2.6.35-27-generic ...'linux /boot/vmlinuz-2.6.35-27-generic root=UUID=71a50d19-caef-4dff-9a7a-57cb1bbfe0c2 ro singleecho 'Loading initial ramdisk ...'initrd /boot/initrd.img-2.6.35-27-generic}复制一份在这些结构前粘贴,注意必须贴在### BEGIN /etc/grub.d/10_linux ###……### END /etc/grub.d/10_linux ###里面,并将粘贴出来的结构中的linux /boot/vmlinuz-2.6.35-27-genericinitrd /boot/initrd.img-2.6.35-27-generic改成你的内核文件地址和initrd文件地址linux /boot/vmlinuz-2.6.35.11-mykernelinitrd /boot/initrd.img-2.6.35.11最好把其他所有版本相关信息号改成2.6.35.11(新编译的版本号),以便在Grub菜单选择比如改成menuentry 'Ubuntu, with Linux 2.6.35.11' --class ubuntu --class gnu-linux --class gnu --class os { recordfailinsmod part_msdosinsmod ext2set root='(hd1,msdos1)'search --no-floppy --fs-uuid --set 71a50d19-caef-4dff-9a7a-57cb1bbfe0c2linux /boot/vmlinuz-2.6.35.11-mykernel root=UUID=71a50d19-caef-4dff-9a7a-57cb1bbfe0c2 ro quiet splashinitrd /boot/initrd.img-2.6.35.11}menuentry 'Ubuntu, with Linux 2.6.35.11 (recovery mode)' --class ubuntu --class gnu-linux --class gnu --class os {recordfailinsmod part_msdosinsmod ext2set root='(hd1,msdos1)'search --no-floppy --fs-uuid --set 71a50d19-caef-4dff-9a7a-57cb1bbfe0c2echo 'Loading Linux 2.6.35.11 ...'linux /boot/vmlinuz-2.6.35.11-mykernel root=UUID=71a50d19-caef-4dff-9a7a-57cb1bbfe0c2 ro singleecho 'Loading initial ramdisk ...'initrd /boot/initrd.img-2.6.35.11}注意检查一下/boot/目录下是否存在上面这两个文件,如果没有,证明上面的几部还没成功还有就是这些menuentry的顺序,有些系统启动引导时会直接进入第一个menuentry,如果第一个menuentry不是你想进的内核,则需要在开机时按Shift进入GRUB引导菜单选择内核。

描述Linux内核的移植过程

描述Linux内核的移植过程

描述Linux内核的移植过程
Linux内核的移植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目标平台:首先需要确定要将Linux内核移植到哪个目标平台上,这个平台可以是嵌入式设备、服务器、桌面电脑等。

2. 获取源代码:从Linux官网或其他开源代码库获取Linux内核的源代码。

3. 配置内核:根据目标平台的硬件特性和需求,对内核进行配置。

可以使用make menuconfig、make xconfig或make config等命令进行配置。

4. 编译内核: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对内核进行编译。

交叉编译工具链是一组针对特定平台的编译器、链接器、调试器等工具,可以在开发主机上编译生成目标平台上的可执行文件。

5. 生成镜像文件:将编译生成的内核、设备树、启动程序等文件打包成一个镜像文件。

镜像文件的格式可以是uImage、zImage、vmlinux等。

6. 烧录镜像文件:将生成的镜像文件烧录到目标平台的存储设备上,例如闪存、SD卡、硬盘等。

可以使用dd、fastboot、flash等命令进行烧录。

7. 启动内核:将目标平台连接到开发主机,通过串口或网络连接进行调试和启动。

可以使用bootloader或者直接从存储设备启动内核。

8. 调试内核:在目标平台上运行内核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驱动不兼容、内存泄漏、死锁等。

需要使用调试工具对内核进行调试,例如gdb、kgdb、strace等。

以上就是Linux内核的移植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目标平台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linux内核编译过程解释

linux内核编译过程解释

linux内核编译过程解释
Linux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控制着系统的资源管理、任务调度、驱动程序等重要功能。

编译Linux内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

1. 下载内核源代码:首先,我们需要从官方网站上下载Linux
内核的源代码。

这里我们可以选择下载最新的稳定版本或者是开发版,具体取决于我们的需求。

2. 配置内核选项:下载完源代码后,我们需要对内核进行配置。

这一步通常需要使用make menuconfig命令来完成。

在配置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系统所需的各种驱动程序和功能选项,以及定制化内核参数等。

3. 编译内核:配置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make命令开始编译内核。

编译过程中会生成一些中间文件和可执行文件,同时也会编译各种驱动程序和功能选项。

4. 安装内核:编译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make install命令将内核安装到系统中。

这一步通常需要将内核文件复制到/boot目录下,并更新系统的引导程序以便正确加载新内核。

5. 重启系统: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重启系统以使新内核生效。

如果新内核配置正确,系统应该能顺利地启动并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操作经验。

但是,通过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编译技巧和命
令,我们可以轻松地完成内核编译工作,并为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做出贡献。

简述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

简述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

简述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可以让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

在执行系统调用的过程中,操作系统在内核态下运行,应用程序在用户态下运行。

本文将从执行系统调用的准备、转换到内核态、内核态下的处理、返回用户态以及错误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在执行系统调用之前,应用程序需要将系统调用参数传递给操作系统。

这些参数通常包括系统调用号、参数列表等。

然后,应用程序通过软中断指令触发系统调用。

软中断指令会将处理器的状态切换到内核态。

一旦处理器进入内核态,操作系统开始执行相关的系统调用代码。

首先,操作系统会根据系统调用号确定要执行的操作,如读取文件、创建进程等。

然后,操作系统会在内核态下执行相关的操作,并返回结果。

在内核态执行过程中,操作系统会根据传入的参数执行相应的操作,如打开指定文件,读取指定的数据等。

此时,操作系统可以直接访问硬件资源和系统内存。

同时,操作系统也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如进程调度和内存管理等。

执行完操作后,操作系统会将结果传递给应用程序,并将处理器状态切换回用户态。

此时,应用程序就可以继续执行自己的代码了,同时也可以根据操作系统返回的结果来判断操作是否成功。

当系统调用出现错误时,操作系统会返回相应的错误码给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需要根据错误码进行相应的错误处理。

例如,如果创建文件失败,应用程序可以尝试修改文件权限或者改变文件名等方式来防止操作失败。

综上所述,系统调用是一个很重要的操作系统功能,可以让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

在执行系统调用的过程中,应用程序需要将系统调用参数传递给操作系统,并通过软中断指令触发系统调用。

操作系统会在内核态下执行相关的系统调用代码,执行完操作后将结果传递给应用程序。

如果出现错误,操作系统会返回相应的错误码给应用程序进行错误处理。

linux内核调用手册

linux内核调用手册

linux内核调用手册Linux内核调用手册是一份帮助开发人员理解和使用Linux内核API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为一个开源操作系统,Linux内核提供了丰富的系统调用接口,使得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接口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

本文将介绍Linux内核调用手册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并探讨如何使用这些调用接口来开发和优化Linux应用程序。

Linux内核调用手册通常分为几个章节,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网络处理、设备驱动等。

每个章节都详细介绍了与该领域相关的系统调用接口和相关函数的使用方法、参数说明以及返回值的含义。

以进程管理为例,可以找到与创建、销毁进程相关的系统调用,如fork、execve、exit等。

对于每个系统调用,手册通常提供了以下信息:系统调用名称、函数原型、参数列表、返回值以及错误处理。

例如,对于fork系统调用,手册会提供fork函数的原型`pid_t fork(void)`,参数列表为空,返回值为子进程的进程ID,如果出现错误则返回-1。

此外,手册还包含了一些关于系统调用的通用信息,如系统调用的分类、调用号、函数库调用与系统调用的区别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开发人员理解和使用系统调用接口,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在使用系统调用时,开发人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错误和异常情况,手册也会提供一些示例代码和错误处理的建议。

作为开发人员,我们可以通过使用Linux内核调用手册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操作系统的底层机制。

通过使用系统调用接口,我们可以实现各种功能,如创建多线程程序、管理进程资源、进行网络通信等。

在设计和优化Linux应用程序时,我们可以通过调用合适的系统调用来实现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此外,由于Linux内核是开源的,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和优化内核源代码。

内核源代码通常包含了实现系统调用接口的相关代码,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和修改内核源代码来深入理解系统调用的实现原理,并实现更为高效的系统调用接口。

Linux系统调用_详细全过程

Linux系统调用_详细全过程

system_call片段(续) system_call片段(续)
nobadsys:
… #调用系统调 call *sys_call_table(,%eax,4) #调用系统调 用表中调用号为eax 用表中调用号为eax的系统调用例程 eax的系统调用例程 #将返回值存入堆栈 堆栈中 movl %eax,EAX(%esp) #将返回值存入堆栈中 Jmp ret_from_sys_call
优点
编程容易, 编程容易,从硬件设备的低级编程中解脱出来 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先检查请求的正确性
5.1 Linux系统调用-功能 系统调用系统调用
用户程序 . . . . 系统调用 . . . .
陷入处理机构 1)保护处理 机现场 2)取系统调 用功能号并 寻找子程序 入口 3)恢复处理 机现场并返 回 入口地址表 A0 A2 ... Ai ... An
系统调用 服务例程
system_call()片段 system_call()片段
฀ …
pushl %eax /*将系统调用号压栈* /*将系统调用号压栈*/ SAVE_ALL ... /*检查系统调用号 cmpl$(NR_syscalls), %eax /*检查系统调用号 Jb nobadsys $(/*堆栈中的eax eax设置为Movl $(-ENOSYS), 24(%esp) /*堆栈中的eax设置为ENOSYS, ENOSYS, 作为返回值 Jmp ret_from_sys_call
Linux系统调用-功能 系统调用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是用户态进入内核态的唯一入口:一夫 系统调用是用户态进入内核态的唯一入口: 当关,万夫莫开。常用系统调用: 当关,万夫莫开。常用系统调用:

简述系统调用的过程

简述系统调用的过程

简述系统调用的过程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机制,用于让应用程序能够访问操作系统的功能和资源。

它允许应用程序通过执行特定的指令来请求操作系统完成某些操作,如文件读写、网络通信、进程管理等。

系统调用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应用程序发起系统调用请求应用程序通过调用特定的系统调用函数来发起系统调用请求。

不同的操作系统会提供不同的系统调用接口,应用程序需要按照相应的接口规范来调用系统调用函数。

在调用系统调用函数时,应用程序需要传递一些参数,以告知操作系统要执行的具体操作。

2. 切换到内核态当应用程序发起系统调用请求时,操作系统会将应用程序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用户态和内核态是操作系统的两种运行级别,用户态中的应用程序只能访问受限的资源,而内核态中的操作系统可以访问所有的资源。

通过切换到内核态,应用程序可以获得更高的权限,从而能够执行需要操作系统支持的功能。

3. 执行系统调用在内核态中,操作系统会根据应用程序传递的参数来执行相应的系统调用操作。

系统调用的具体执行过程由操作系统内部的相关代码实现。

操作系统会根据系统调用的类型和参数来执行相应的操作,如打开文件、读取数据、发送网络请求等。

4. 返回系统调用结果系统调用执行完成后,操作系统会将执行结果返回给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系统调用函数的返回值来获取系统调用的执行结果。

返回值通常用来表示系统调用的执行状态,例如成功与否、错误码等。

5. 切换回用户态系统调用执行完成后,操作系统会将应用程序从内核态切换回用户态。

切换回用户态后,应用程序可以继续执行后续的指令,或者根据系统调用的执行结果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系统调用的过程是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交互的重要方式。

通过系统调用,应用程序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和资源,从而实现更丰富、更复杂的应用。

同时,操作系统可以对系统调用进行权限控制和资源管理,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系统调用的过程包括应用程序发起系统调用请求、切换到内核态、执行系统调用、返回系统调用结果和切换回用户态。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步骤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步骤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步骤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步骤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是将Linux内核移植到特定的硬件平台上的过程。

在进行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之前,需要先了解目标硬件平台的相关信息,包括处理器架构、硬件接口、设备驱动等。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的主要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移植的过程。

1. 获取源代码需要从官方或其他可靠的渠道获取Linux内核的源代码。

可以选择下载最新版本的稳定内核,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特定版本的内核。

获取源代码后,解压到本地目录。

2. 配置内核在进行内核配置之前,需要根据目标硬件平台选择适当的配置文件。

内核配置文件包含了编译内核所需的各种选项和参数。

可以使用make menuconfig或make defconfig命令进行内核配置。

在配置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硬件平台的特点进行相应的配置,如选择正确的处理器类型、设备驱动等。

3. 编译内核配置完成后,可以使用make命令编译内核。

编译过程可能会比较耗时,需要根据计算机性能进行相应的等待。

编译完成后,会生成vmlinuz和相关的模块文件。

4. 编译设备树设备树是描述硬件平台的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在内核启动时传递硬件信息给内核。

如果目标硬件平台需要使用设备树,需要将设备树源文件编译为二进制文件。

可以使用device tree compiler(dtc)工具来编译设备树。

5. 烧录内核内核编译完成后,需要将生成的vmlinuz文件烧录到目标硬件平台上。

根据硬件平台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烧录工具,如dd命令、fastboot等。

烧录完成后,可以通过串口或其他方式查看内核启动信息。

6. 配置文件系统内核烧录完成后,需要为目标硬件平台配置文件系统。

可以选择使用已有的文件系统,如busybox、buildroot等,也可以根据需求自行定制文件系统。

配置文件系统包括选择合适的文件系统类型、添加必要的应用程序和驱动、配置网络等。

Linux系统调用

Linux系统调用

Linux系统调⽤所谓系统调⽤是指操作系统提供给⽤户程序调⽤的⼀组“特殊”接⼝,⽤户程序可以通过这组“特殊”接⼝来获得操作系统内核提供的服务。

例如⽤户可以通过进程控制相关的系统调⽤来创建进程、实现进程调度、进程管理等。

在这⾥,为什么⽤户程序不能直接访问系统内核提供的服务呢?这是由于在 Linux 中,为了更好地保护内核空间,将程序的运⾏空间分为内核空间和⽤户空间(也就是常称的内核态和⽤户态),它们分别运⾏在不同的级别上,在逻辑上是相互隔离的。

因此,⽤户进程在通常情况下不允许访问内核数据,也⽆法使⽤内核函数,它们只能在⽤户空间操作⽤户数据,调⽤⽤户空间的函数。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户空间的进程需要获得⼀定的系统服务(调⽤内核空间程序),这时操作系统就必须利⽤系统提供给⽤户的“特殊接⼝”——系统调⽤规定⽤户进程进⼊内核空间的具体位置。

进⾏系统调⽤时,程序运⾏空间需要从⽤户空间进⼊内核空间,处理完后再返回到⽤户空间。

Linux 系统调⽤部分是⾮常精简的系统调⽤(只有 250 个左右),它继承了 UNIX 系统调⽤中最基本和最有⽤的部分。

这些系统调⽤按照功能逻辑⼤致可分为进程控制、进程间通信、⽂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存储管理、⽹络管理、socket 控制、⽤户管理等⼏类。

在 Linux 中对⽬录和设备的操作都等同于⽂件的操作,因此,⼤⼤简化了系统对不同设备的处理,提⾼了效率。

Linux 中的⽂件主要分为 4种:普通⽂件、⽬录⽂件、链接⽂件和设备⽂件。

那么,内核如何区分和引⽤特定的⽂件呢?这⾥⽤到的就是⼀个重要的概念——⽂件描述符。

对于 Linux ⽽⾔,所有对设备和⽂件的操作都使⽤⽂件描述符来进⾏的。

⽂件描述符是⼀个⾮负的整数,它是⼀个索引值,并指向内核中每个进程打开⽂件的记录表。

当打开⼀个现存⽂件或创建⼀个新⽂件时,内核就向进程返回⼀个⽂件描述符;当需要读写⽂件时,也需要把⽂件描述符作为参数传递给相应的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题目:
新增Linux系统调用
(1)需要重新编译Linux内核
(2)增加一个Linux的系统调用
(3)写一个用户程序进行调用测试。

系统调用实现的功能:计算一个数字的三次方,并打印出来。

二、版本:
编译版本:Win10上虚拟机(Virtual Box) Ubuntu(64bit)15.04系统
原内核版本:3.19.0
编译的新内核源码版本:3.2.75
不同内核版本,32位和64位文件位置以及文件名可能有所不同。

添加系统调用时要根据自己的版本的文件位置和文件名修改相应的三个文件。

三、步骤:
1.前期准备:下载内核及解压
1.1下载内核:
1.2打开终端获得权限
然后再输入su输入刚刚设置的密码。

1.3移动文件并解压
下载目录
2.添加系统调用
2.1添加系统调用函数
在文末添加调用函数。

然后保存,关闭。

2.2 添加调用函数声明
在文末#endif前添加函数声明。

然后保存关闭。

2.3添加系统调用号
因为前一个系统调用号是311 所以这里我们写312
将原本的#defineNR_syscalls (__NR_syscall_max+1)修改为:#defineNR_syscalls (__NR_syscall_max + 2)然后保存,关闭。

3.编译内核
3.1安装基本编译器套件
3.2编译
3.1make mrproper清除以前配置(如果是第一次编译,不用执行此操作)
3.2 make menuconfig配置内核(此处选择了默认配置)
3.3 make编译内核
如果电脑是双核则也可以用make–j4代替make(双核编译会更快一些)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过程,不过要随时注意是否编译过程中因有错误而停止。

我的电脑用了两个小时。

(也有教程里用的是make bzlmage和makemodules,make bzlmage+make modules=make)
4.安装内核
4.1makemodules_install
4.2makeinstall
4.2 reboot重启(或不使用命令直接对电脑进行重启)
ﻩ重启之后在开机时候开机时候,如果是虚拟机需要同时按esc和↑键出现开机启动项(如果是真机开机一般会自动出现开机启动项),选择新建的内核版本进入。

ﻩuname –a查看内核版本,即为新建的内核版本。

5.调用测试
5.1新建测试程序
gedit test.c新建测试程序
编写测试程序:
保存,关闭。

5.2测试程序编译和执行
ﻩgcc –o mytest.c 测试
ﻩ./my 执行
5.3执行结果
6.参考文章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6/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