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页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45页)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重庆科技学院二〇一六年十一月目录1 油田概况 (1)2 地层特征 (1)3 构造特征 (2)4 沉积特征 (2)5 储层特征 (3)5.1 岩石学特征 (3)5.2 物性特征 (4)6 温压系统 (6)7 流体性质 (6)7.1 原油性质 (6)7.2 地层水性质 (6)8 渗流物理性质 (7)9 测试情况 (8)10 相关经济参数 (8)1 油田概况LJ 油田位于G 省QL ftft前地带JX 盆地南部LJ 隆起带,区块拐点坐标如表12.1 所示。
油田内地表为丘陵,地面平均海拔900m,呈南高北低的冲积缓坡,地表高差较小,自然条件较差。
该油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干燥多风,每年4~6 月为风季,年平均气温6℃,平均降水157.2mm,多集中在6~8 月,偶有ft洪爆发。
油田内水电、通讯设施较为完善,312 国道穿过市区,沙石公路直达井场,交通便利。
表12.1 区块拐点坐标2 地层特征LJ 背斜隆起地区自上而下钻遇的地层主要有第三系SL 河群和BY 河群,与下伏白垩系红色含砾泥岩呈不整合接触。
第三系BY 河组的砂岩是LJ 油田的良好储层,其中发育的泥岩是良好的区域盖层。
根据钻井所揭露的地层岩性、电性及泥岩隔层的特征,将油田的油层段与油层进行划分与对比,划分出1 套含油地层(L 层),3 个砂层组9 个小层(表12.2)。
表12.2 LJ 油田油层命名表3 构造特征L 油藏位于LJ 背斜带的中部,是该带的一个主要构造。
该构造发育在第三系,其总体形态是走向为北西-南东方向的穹隆背斜,长短轴比为2.4,地层倾角一般不超过10 ,个别地段受构造影响岩层倾角变化大。
该区发育两条断层F1、F2,延伸长度分别为2.8km、1.5km,断距最大达70m。
总体属于地质构造简单类(图12.1)。
0 200 400 600 800 1000m1:19622W2W1W5 W3W41.7E+7 1.70005E+7 1.7001E+7 1.70015E+7 1.7002E+7 1.70025E+7图12.1 L 油藏顶面构造图4 沉积特征L 油藏为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等沉积亚相(表12.3)。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的学习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油藏的基本特征和预测方法,从而为油气勘探、开采和储存提供基础和支持。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油藏的基本特征、形态、分布规律和油气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油藏的勘探和开采技术,提出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同时具备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实践能力。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综合素质。
通过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强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2)拓宽知识面。
油藏工程涉及到许多学科,包括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油藏物理学、油藏化学、石油工程和环境保护等,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3)提高实践能力。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更是对实践能力的锻炼,能够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逐步成长。
二、设计思路和方法课程设计的设计思路主要围绕着从勘探到开发的全过程进行展开。
从勘探方面来说,要结合学生所学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知识,了解油气在地下的运移方式和油气藏的形成机理。
从开发方面来说,要明确采油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掌握不同采油方法的优缺点。
针对上述目的,在课程设计中应采用以下方法:(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不仅是纸上谈兵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结合实际生产和工程项目进行巩固。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进而能够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设计先导论文的撰写根据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安排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先导论文的撰写。
先行写作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前预判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问题出现时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解决。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目录第一章油藏地质概况 (3)1.1油藏构造特征 (3)1.2油藏储层特性分析 (6)第2章油藏流体物性分析 (7)2.2油气水的高压物性 (7)2.3渗流物理特性 (8)第3章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8)3.1 油藏压力系统 (8)3.2 油藏温度系统 (10)第4章油藏储量计算 (11)4.1油藏储量计算方法 (11)4.2 各种储量参数的获得 (12)4.3地质储量计算 (12)4.4储量评价 (13)第5章油藏驱动能量及开发方式的确定 (13)5.1开发能量分析 (13)5.2开发方式的确定 (14)5.3研究区井数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各井产量计算 (15)第6章开发井网、开发层系及开采速度的设计 (16)6.1开发层系的划分 (16)6.2开发井网的设计 (19)第7章油藏评价 (21)7.1 经济评价 (21)结论 (23)第一章油藏地质概况1.1油藏构造特征1.1.1油气藏构造特征油气藏构造特征研究是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前提,是油气田科学开发的基础,油气藏的地质特征主要应用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和岩芯资料进行等有关资料来分析研究油气藏的构造、储层、流体性质、渗流物理特征等,从不同的方面全面把握油气藏的基本情况,为油气藏的科学开发奠定基础。
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在此之前属于华北陆台伸向秦祁海域台地边缘区,早古生代属于华北陆表海沉积范畴;晚古生代华北海退缩,沉积了海陆交互相的石炭一二叠系;受印支运动早期的影响,晚三叠世早期,陕甘宁地区开始下坳,进入了湖盆发育阶段,沉积了一套由湖相一三角洲相1000余米的碎屑岩建造,即上三叠系延长组含油层系。
延长组根据沉积旋回自下而上划分为五段:T3yt—T3y;,同时,根据油层纵向分布规律自上而下将划分为十个油层;即长1一长10。
其中长1、2、3、6、8为区域性工业油层,长1、2,3油层物性相对较好,平均孔隙度12~14%,渗透率(2~50)×10-3 um2;长6、长8油层平均孔隙度8~12%,渗透率(0.3~2)×10-3um2;属特低渗油层,基本上无自然产能,必须压裂改造。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油藏工程是石油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石油工业的生产过程中,油藏工程是最基础的环节,掌握好油藏工程的基础知识是影响整个油田生产效益的核心因素。
因此,为了培养具有油藏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本课程设计将详细介绍油藏工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目标1. 理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理论知识:1.油藏地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2.油藏储量数量估算方法。
3.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模型。
4.油藏压力动态及其规律。
5.油藏采收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6.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技能:1.针对不同种类的油藏,进行储量估算和投资评估。
2.解决不同油藏储层中油气流动的基本问题。
3.收集、处理和分析油藏数据的基本能力。
4.把握油藏工程技术发展方向,掌握油藏工程常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形式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油藏地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2.油藏储量数量估算方法。
3.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模型。
4.油藏压力动态及其规律。
5.油藏采收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6.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2. 教学形式: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授课。
采用讲解和演示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
2.综合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室内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4.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对油藏工程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 英文授课:本课程将全英文授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国际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良好的互动环境:在英文授课的基础上,我们将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在课程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发起交流,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石油地质、石油开发、油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针对该课程,我们进行了课程设计,旨在掌握油藏工程理论知识,并提升实践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课程设计报告所包含的内容。
二、课程设计背景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的基础必修课程,其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石油工程的核心在于油藏工程,因此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本次课程设计的背景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油藏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三、课程设计目标该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油藏工程理论知识水平,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和分析解决油藏工程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2、掌握油藏评价、油藏描述、储层特征描述等相关知识;3、熟悉石油地质学、勘探技术和油藏开发等方面的知识;4、灵活运用各种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储量评估。
四、课程设计方案1、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野外实践和数据处理分析。
野外实践包括地质调查、储层描述、井筒测量和生产测试等实际操作,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具体流程。
数据处理分析包括采集的各种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其中包括储量估算、储层建模、分析地质特征等内容。
2、教学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教师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会先讲授相关知识,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并熟悉各种软件,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让学生对油藏工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3、课程评估本次课程设计需要学生最终提交一份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野外实践报告,包括地质调查报告、储层描述报告、井筒测量报告和生产测试报告。
2)数据处理分析报告,包括储量估算报告、储层建模报告和地质特征分析报告。
3)所学知识及实践技能总结,包括从课程中收获的经验和感悟,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对该课程的意见建议等方面。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前言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是本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综合学生三年来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实习所获得的知识,对给定的油藏,进行油藏工程设计,从而接受油藏工程师的初步训练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由于学生平时所学知识都是分门别类和抽象的,与实际应用还相差甚远,如何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学生需要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工程能力的学习环节,课程设计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良好机会。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油藏,因此,通过一次课程设计,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工程问题。
但是,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不同的两个油藏,每一个油藏工程设计都要经历类似的步骤和程序,油藏工程设计的方法和原理都是相通的,因此,任何一个油藏的工程设计都能够让学生得到油藏工程师最基本的训练。
油藏是一个深埋地下而无法进行直接观察和描述的地质实体,人们所说的油藏都是根据各种间接资料所描述出来的概念模型。
资料有多寡,思路有不同,方法也迥异。
因此,不同时间,不同人做出的油藏工程设计也必将有所不同。
油藏工程的课程设计并不要求学生拘泥于局部的细节,而是要学生对设计有一个宏观和整体的把握。
只要设计思路正确,设计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现有资料,并灵活运用了所学理论和方法,设计就是一个好的设计,课程设计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个油藏的发现是以油藏上第一口油井的出油为标志的,第一口出油井通常称为发现井。
在油藏被发现以后,即进入油藏开发阶段。
一个油藏的开发,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油藏发现、油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与实施、开发监测与调整,油藏废弃。
油藏开发之前,首先要做开发方案设计,对油藏开发做出全面部署。
油藏往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同一地质背景下形成的若干个油藏组成一个油田。
石油开发实际上并不是以一个油藏为研究对象的,而往往以一个油藏组合即一个油田为研究对象,所以,以油藏工程设计在矿场上通常被成做油田开发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doc 58页)
目录1 油藏描述 (1)1.1油藏概况 (1)1.2油藏地层特征 (1)1.3油藏沉积特征 (2)1.4油藏构造特征 (3)1.5岩石学特征 (4)1.6物性特征 (5)1.7温压系统 (10)1.8原油性质 (11)1.9地层水性质 (12)1.10渗流物理性质 (12)1.11储量计算及评价 (14)1.11.1储量计算方法 (14)1.11.2储量参数的确定 (16)1.11.3储量评价 (17)2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18)2.1导入井头数据、分层数据 (18)2.2断层模型 (19)2.3网格模型设计 (19)2.4构造模型 (20)2.5属性模型的建立 (20)2.5.1渗透率模型 (21)2.5.2孔隙度模型 (21)2.6划定油水界面 (22)2.7储量计算 (23)2.8三维地质模型储量计算及储量拟合 (24)3.数值模型建立 (25)3.1地质模型导入 (25)3.2流体性质 (26)3.3相渗关系 (29)3.4储量计算 (31)3.5储量拟合 (32)4 油藏工程论证 (33)4.1油藏产能评价 (33)4.2单井产能 (35)4.3开发层系划分 (35)4.3.1开发层系的分析 (35)4.3.2开发层系划分的原则 (36)4.4开发方式论证 (37)4.4.1天然能量驱动采收率预测方法 (38)4.4.2注水开发水驱采收率预测方法 (39)4.4.3注水开发可行性论证 (41)4.5井网密度的计算 (45)4.6井网密度和井距的确定 (50)4.7注采压力系统优化 (51)4.8注水压力 (54)4.9注水井注水量 (56)5 开发方案设计 (57)5.1开发方案设计原则 (57)5.2开发井网部署 (57)5.3开发方案指标预测 (59)5.4经济评价及方案优选 (64)5.5 方案优选 (65)1 油藏描述1.1 油藏概况LJ油田位于G省QL山山前地带JX盆地南部LJ隆起带,区块拐点坐标如表1.1所示。
油藏课程设计
油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油藏的基本概念、类型、成因和开发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油藏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1)了解油藏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2)掌握油藏类型的划分及各类油藏的特点;(3)熟悉油藏开发的原理和技术方法;(4)了解油藏评价和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油藏进行分类和识别;(2)具备油藏评价和开发方案设计的基本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油藏模拟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油藏资源的保护意识;(2)使学生认识到油藏开发过程中的社会责任和环保重要性;(3)激发学生对石油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油藏基本概念:油藏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2.油藏形成与演化:油藏的形成过程、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3.油藏类型及其特点:砂岩油藏、碳酸盐岩油藏、页岩油藏等;4.油藏开发技术:油藏评价、开采工艺、提高采收率技术;5.油藏环境保护:油藏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油藏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油藏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讨论法:学生就油藏开发技术、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4.实验法:进行油藏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油藏评价和开发技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油藏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油藏的开发过程和技术方法;4.实验设备:配置油藏模拟实验装置,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油藏工程设计
前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是本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综合学生三年来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实习所获得的知识,对给定的油藏,进行油藏工程设计,从而接受油藏工程师的初步训练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由于学生平时所学知识都是分门别类和抽象的,与实际应用还相差甚远,如何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学生需要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工程能力的学习环节,课程设计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良好机会。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油藏,因此,通过一次课程设计,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工程问题。
但是,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不同的两个油藏,每一个油藏工程设计都要经历类似的步骤和程序,油藏工程设计的方法和原理都是相通的,因此,任何一个油藏的工程设计都能够让学生得到油藏工程师最基本的训练。
油藏是一个深埋地下而无法进行直接观察和描述的地质实体,人们所说的油藏都是根据各种间接资料所描述出来的概念模型。
资料有多寡,思路有不同,方法也迥异。
因此,不同时间,不同人做出的油藏工程设计也必将有所不同。
油藏工程的课程设计并不要求学生拘泥于局部的细节,而是要学生对设计有一个宏观和整体的把握。
只要设计思路正确,设计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现有资料,并灵活运用了所学理论和方法,设计就是一个好的设计,课程设计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个油藏的发现是以油藏上第一口油井的出油为标志的,第一口出油井通常称为发现井。
在油藏被发现以后,即进入油藏开发阶段。
一个油藏的开发,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油藏发现、油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与实施、开发监测与调整,油藏废弃。
油藏开发之前,首先要做开发方案设计,对油藏开发做出全面部署。
油藏往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同一地质背景下形成的若干个油藏组成一个油田。
石油开发实际上并不是以一个油藏为研究对象的,而往往以一个油藏组合即一个油田为研究对象,所以,以油藏工程设计在矿场上通常被成做油田开发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油气藏开发过程,理解油藏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3. 引导学生掌握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数值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分析油气藏开发数据,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油藏开发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油藏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油气藏开发奥秘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油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质、石油工程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油气藏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油藏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油气藏的定义、分类及特点,阐述油藏工程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油藏工程概述- 内容:油气藏概念、分类、特点;油藏工程任务、方法。
2. 油气藏开发过程及参数影响:分析油气藏开发过程,探讨油藏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油气藏开发过程及参数- 内容:开发过程、开发策略;油藏参数、影响分析。
3.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讲解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油藏数值模拟- 内容:数值模拟原理、方法;应用实例分析。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油藏工程成为了当今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它涉及到油气开发所需的技术、管理和经济问题,以及与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
油藏工程作为石油工业的核心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地质、化学、力学等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的数学和计算机技术。
在学生进行油藏工程的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合理安排时间,使课程设计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应用性强、能力综合性强的目的。
要想设计一门优质的油藏工程课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教学目标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清楚地表达出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能力、经验、兴趣和职业规划等因素。
二、教学内容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应该贴合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包括石油勘探、地质学、钻井工程、油藏开发与评价、生产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
需要保证课程设计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应对石油勘探开发相关工作时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工程思维。
三、教学方法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掌握相关技能。
详细的实验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互动教学等,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全面、客观、科学,能够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学习情况。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而言之,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承载了石油行业的任务,必须关注实用性与创新性,具有有实际意义和创造性。
制定实用、具体、可操作的设计计划和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训结合,通过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发展,使学生具备更为广泛的石油工业应用背景下的技术和专业能力。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
前言陕甘宁盆地是三叠系正式形成的一个内陆盆地。
三叠系末印支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遭到风化剥蚀,形成一个宽广的东倾的河谷系统,它以东西向的甘陕古河为主干,很多南北向的支流汇入其中。
侏罗系地层首先沉积于这些河谷中,早期富县组沉积期间,盆地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上升,而后渐趋稳定。
马岭油田位于陕甘宁盆地东南部,天环向斜东翼.构造“基底”是三叠系延长组顶部风化壳。
目前基本探明含油构造面积约200000000㎡,闭合面积18800000㎡,闭合高度20—30m ,主要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埋藏深度在2000—3200m,基本探明原油地质储量7721.1419 104t,预计油田面积和储量将进一步扩大。
我们主要研究了油田的概况及地质特征,应用各层的有效厚度,孔隙度及含油饱和度等参数求得储量丰度进而确定各个小层的地质储量。
用容积法计算的储量与各小层计算的储量相差不大。
根据表中所给数据求得主力油层各单井的无阻流量,进而确定该层原油产量,对该油藏的产能进行测试,描述了渗透率、产能系数、含水率上升与含水率等的关系,确定了油藏产能的大小。
并对有藏采收率和可采储量进行了确定。
学习使用新型的Swift试井分析软件进行7850水井及1-4a油井的试井资料试井分析,输出该井各自资料的有因次、无因次双对数曲线和半对数试井曲线。
1 油藏概况1.1 地理环境该油藏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位于陕甘宁盆地南部,天环向斜东翼斜坡中部,油田探明面积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境内,地面海拔1120—1820m,含沙量大,油田所属地区属内陆性干旱气候,夏季最高温度36℃,冬季最低气温-28℃,平均气温7.8℃,冬夏多风沙,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小,蒸发量大。
油田至城区的公路便利,城区已通火车,交通相对便利,油田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活条件,对发展该地区的作用十分明显。
1.2 区域地质构造1.2.1 地层层序:该油田自下而上钻遇的地层有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直罗组和安定组,白垩系志丹组,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主要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埋藏深度在2000—3200m。
油藏工程研究室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研究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油藏开发的基本流程;2. 学习油藏参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油藏进行评价;3. 了解我国油藏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油藏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油藏进行初步评价,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2. 掌握油藏工程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撰写油藏工程研究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油藏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油藏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了解石油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未来从事油藏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油藏评价和开发方案设计,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油藏工程基础知识:包括油藏概念、分类及特点,油藏岩石、流体物性,油藏驱动机制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油藏工程基础2. 油藏评价方法:讲授储量计算、可采储量估算、开发指标预测等,介绍相关软件操作;教材章节:第二章 油藏评价方法3.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讲解油藏开发策略、开采方式、井网布置等,分析实际案例;教材章节:第三章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4. 油藏动态分析与管理:介绍油藏动态监测、生产数据分析、开发效果评价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油藏动态分析与管理5. 油藏改造与提高采收率技术:探讨油藏改造方法、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其应用;教材章节:第五章 油藏改造与提高采收率6. 油藏工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油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等实际操作,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章节:第六章 油藏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计32学时,按每周2学时进行授课。
1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使用说明课件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模板绝密!请勿外传!一、油藏地质特征1.1油藏目标地层,构造特征目标地层:研究区延长组沉积时,随着湖盆的侵入,沉积特征以及演化规律总体与盆地内其它地区相似,沉积了一套灰绿色、灰色中厚层粉细砂岩、粉沙岩和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地层,下部长10-长8以河流中、粗砂岩沉积为主,中部长7-长4+5均为一套湖泊一三角洲为主砂泥互层沉积,上部长3-长1为河流相砂泥岩沉积。
沉积物北粗南细,地层北薄南厚。
岩性呈韵律变化,并发育多期旋回性,这些变化在区域上有较强的可对比性,依据延长组中凝灰岩、页岩、炭质泥岩或煤线等标志及其在测井曲线上的变化特征将延长组自上而下细分为十个油层组。
构造特征:盘古梁长6油藏分布于陕北斜坡带,区内构造简单,主要为西倾单斜背景上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一系列由东向西倾没的低幅鼻状隆起,鼻状隆起轴线近于东西向,宽度近5km。
东西向构造与南北向砂体相配合,形成了良好的鼻隆背斜型圈闭,有利于油气的聚集。
1.2油藏储层物性长6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各类孔隙,岩芯观察裂缝不发育,因此其储集类型为孔隙型储层。
盘古梁地区取芯井少,因此储层物性分析的样品并不多,根据收集的新3井、新平10井、ZJ2井、ZJ11井和ZJ30井的资料,长4+5油层中的858块岩心孔隙度最大为17.47%,最小为1.00%,平均孔隙度为12.05%,从孔隙度的分布直方图上,大部分样品的孔隙度分布范围在10%~14%之间;渗透率最大为181×10-3μm2,最低为0.0049×10-3μm2,平均为0.125×10-3μm2,渗透率直方图上大部分样品则分布在0.1 ~1×10-3μm2之间,根据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开发储层分类标准,长4+5油层属于低孔~特低渗范畴。
从盘古梁油田油层常规岩芯分析得到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图上可以看出,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满足指数变化关系,并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即孔隙度越高的岩心,其渗透率的值也越大。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1、油区:成功2、油藏几何参数及各小层物性(见表1)3、班号:3;班里序号:15表1 油藏全然参数表注:第10层底部深度为2263m ,钻井过程中要预留20m 沉砂口袋。
地层压力梯度:0.1MPa/10m ;地温梯度:3.7°C/100m 。
4、流体物性地面前提下油水密度:0.9o ρ= g/cm 3 1.0w ρ= g/cm 3 地层前提下油水粘度:()4020o μ=+学号 mPa•s =(40+15/20) mPa•s =40.75 mPa•s()0.440w μ=+班号 mPa•s =(0.4+3/40) mPa•s =0.48 mPa•s地层泡点压力:18b p = MPa原油体积系数: 1.08o B = 水的体积系数: 1.0w B = 5、油水相渗关系(见表2)表2 油水相渗数据表6、井眼半径:0.1m7、油水井操作前提注采压差:3MPa 注采比:1:1排状灌水的排距与井距之比为2:1要求油田的初期采油速度达到5%油水井正常临盆时刻为300天/年8、常用经济指标钻井成本:1500元/m灌水单价:6元/m3输油单价:60元/t临盆爱护费:180元/t油水井功课费用:20000元/(井•年)地面工程扶植费用为钻井费用的0.5倍原油的商品率:95%原油价格:2200元/t贷款利率:5.48%存款利率:1.98%第一章油田概况1.油藏地质描述本地区是成功油田某区块,含油面积5.38 km2。
具有10个小层,油层顶深从2195米到2257米不连续,平均深度2224.4米;每个小层厚度不均;最小2.61米,最大年夜4.38米,平均厚度3.555米;孔隙度分布也不均衡,最小0.3328,最大年夜0.3552,平均孔隙度(按厚度加权平均)为0.3399;渗入渗出率也不均衡,最小202.5md,最大年夜668.8md,平均渗入渗出率(按厚度加权平均)为442.9md。
束缚水饱和度为0.32,残存油饱和度为0.2。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油藏工程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从事油气工程技术的学生所必修课程。
其涉及到油气储藏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岩石力学、油藏流体力学、油藏工程经济学、油田开发管理等多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油藏工程课程设计进行概述,以期对相关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I. 理论基础分析油藏工程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油气储藏学、油藏流体力学、油藏数值模拟。
地质学为学生提供了地质体系及构造格局的基本知识与理论,这对定义油气藏及预测油气藏的分布以及储层建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物理学为学生提供地球物理成像和含油气地下储集模型构建的理论支持,同时,还能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确定油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参数。
地球化学为学生提供了沉积物与油气包含物化学特征、油气生成、运移与储藏过程的基本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油气储藏规律。
油气储藏学为学生提供了油气储藏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油气储藏的分布、构造、岩性、成藏过程等,同时,还可了解常见的储量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
油藏流体力学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分支,其中包括油藏流动规律及其模型建立、产油机理与开采技术、油藏动态监测等方面,为学生开拓了解油藏动态的视野。
油藏数值模拟为学生提供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模拟油田开发过程的技能,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油藏开发的综合认识。
II. 课程设计要求1. 注重实践性油藏工程课程需要强调实践性。
学生应该了解基本的勘探技术和评价方法,并具有分析岩石力学参数的能力,掌握常见的油田开发管理技术,学习为优化生产运营和降低开采成本所需的技术与工具2. 着重应用油藏工程课程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出其应用价值。
学生应该熟悉目前国际上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学习熟练使用大型计算机模拟油藏与开采过程,加深对油藏工程建模、优化和管理的认知。
§4—2 油藏开发设计概要
概述
• ②开发储量计算与评价。③开发方针、开 发原则与开发程序。④开发层系、井网井 距、开发方式与能量利用接替。⑤钻井完 井工艺与投产投注措施。⑥采油、注水、 集输工艺。⑦稳产方式与技术措施。⑧采 油速度、采收率等开发指标。⑨经济分析。 • ⑩方案实施• 油藏开发设计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有一个渐进的 过程,对于大型或复杂油藏更是如此。油藏开发 设计的这一特点,是由油藏本身的复杂性、评价 勘探对油藏认识的粗略性及油藏开发的重大性决 定的。 • 油藏深埋地下,经历了长时期的形成和演化过 程,其复杂性可想而知。油藏开发耗资巨大,影 响因素很多,其重大性勿容置疑。鉴于此,在进 行油藏开发设计时,必须慎之又慎,
概述
• (1)油藏开发设计的概念 • 所谓油藏开发设计,就是对计划投入开发的油 所谓油藏开发设计 , 藏进行全盘的开发、开采规划。这里所指的全盘, 藏进行全盘的开发 、 开采规划 既包含油藏的整体,又包含油藏开发的全过程, 还包括油藏开发技术工艺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 油气的输、炼、销售。油藏开发设计,就是要对 涉及该油藏开发的方方面面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周 密的规划设计,并要形成正式的文件(即开发方 案)。从上可知,油藏开发设计牵涉多个专业和多 个方面,但主要涉及地质,油藏工程和采油工艺 等方面。其中地质是整个开发设计的基础和主体。
概述
• • • • ①油藏地质认识的准确程度; ②油藏开发方针、开发原则的科学合理正确程度; ③该类型油藏开发经验的积累程度。 要保证油藏开发设计的正确性与高水平,主要应 当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 ①尽可能加深对本油藏的地质认识(努力“榨干吃 尽”已有的地质资料,补取必须的地质资料、科 学合理地开展试采与开发先导试验);
概述
• (2)开发方案的地质---油藏工程设计 • 经过基础井网的有选择的部分的实施,油藏的 井数增加,岩心、测井、试油、试采资料增加, 先期开辟的开发先导试验区一般也有了进一步的 试验结果,这时就有可能完成对油藏的比较详细 深入的描述认识,从而建立油藏储层可靠的地质 模型,并据此敲定油藏开发的主要技术问题并设 计出具体的开发井网,进行油藏开发模拟分析, 完成油藏开发的地质---油藏工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件第5章
评估油田寿命和储
量
通过油藏工程的方法,评估油田 的寿命和储量,为油田的未来发 展提供决策依据。
05 油藏工程的未来发展
CHAPTER
油藏工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数字化技术
利用数字模型和信息技术,实现油藏的精准 描述和预测,提高油藏开发效率和采收率。
智能化技术
借助传感器、远程监控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油藏的智能监测、控制和管理,提高油 藏工程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采收率提高阶段
总结词
提高采收率
VS
详细描述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提高采 收率,如改变采油方式、进行增产措施等 ,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油藏资源。
04 油藏工程的实践应用
CHAPTER
油藏工程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确定油藏类型和地质模型
通过油藏工程的方法,确定油藏的类型、地质构造、储层特征等, 建立油藏地质模型,为后续的油田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在勘探阶段的基础上,对油藏进行详 细的地质评价和工程评价,评估油藏 的潜力、可采储量和开发的经济效益。
开发设计阶段
总结词
制定开发方案
详细描述
根据评价阶段的结果,制定油藏的开发方案,包括开发方式、井网布置、采油工 艺选择等。
开发实施阶段
总结词
实施开发方案
详细描述
按照开发设计阶段的方案,进行钻井、采油、地面建设等作业,实现油藏的工业化开发。
油藏工程课件第5章
目录
CONTENTS
• 油藏工程概述 • 油藏工程的核心概念 • 油藏工程的开发阶段 • 油藏工程的实践应用 • 油藏工程的未来发展
01 油藏工程概述
CHAPTER
油藏工程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油藏描述 (1)1.1油藏概况 (1)1.2油藏地层特征 (1)1.3油藏沉积特征 (2)1.4油藏构造特征 (2)1.5岩石学特征 (3)1.6物性特征 (4)1.7温压系统 (7)1.8原油性质 (8)1.9地层水性质 (9)1.10渗流物理性质 (9)1.11储量计算及评价 (10)1.11.1储量计算方法 (10)1.11.2储量参数的确定 (11)1.11.3储量评价 (12)2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13)2.1导入井头数据、分层数据 (13)I / 12.2断层模型 (14)2.3网格模型设计 (15)2.4构造模型 (15)2.5属性模型的建立 (16)2.5.1渗透率模型 (16)2.5.2孔隙度模型 (17)2.6划定油水界面 (17)2.7储量计算 (18)2.8三维地质模型储量计算及储量拟合 (19)3.数值模型建立 (19)3.1地质模型导入 (20)3.2流体性质 (21)3.3相渗关系 (24)3.4储量计算 (25)3.5储量拟合 (26)4 油藏工程论证 (27)4.1油藏产能评价 (27)4.2单井产能 (28)I / 14.3开发层系划分 (29)4.3.1开发层系的分析 (29)4.3.2开发层系划分的原则 (30)4.4开发方式论证 (31)4.4.1天然能量驱动采收率预测方法 (32)4.4.2注水开发水驱采收率预测方法 (33)4.4.3注水开发可行性论证 (34)4.5井网密度的计算 (38)4.6井网密度和井距的确定 (42)4.7注采压力系统优化 (42)4.8注水压力 (45)4.9注水井注水量 (47)5 开发方案设计 (47)5.1开发方案设计原则 (47)5.2开发井网部署 (48)5.3开发方案指标预测 (49)5.4经济评价及方案优选 (54)5.5 方案优选 (55)I / 1I / 11 油藏描述1.1 油藏概况LJ油田位于G省QL山山前地带JX盆地南部LJ隆起带,区块拐点坐标如表 1.1所示。
油田内地表为丘陵,地面平均海拔830m,呈南高北低的冲积缓坡,地表高差较小,自然条件较差。
该油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干燥多风,每年4~6月为风季,年平均气温6℃,平均降水157.2mm,多集中在6~8月,偶有山洪爆发。
油田内水电、通讯设施较为完善,312国道穿过市区,沙石公路直达井场,交通便利。
表1.1 区块拐点坐标1.2 油藏地层特征LJ背斜隆起地区自上而下钻遇的地层要紧有第三系SL河群和BY河群,与下伏白垩系红色含砾泥岩呈不整合接触。
第三系I / 1BY河组的砂岩是LJ油田的良好储层,其中发育的泥岩是良好的区域盖层。
依照钻井所揭露的地层岩性、电性及泥岩隔层的特征,将油田的油层段与油层进行划分与对比,划分出1套含油地层(L层),3个砂层组9个小层(表1.2)。
表LJ油田油层命名表1.3 油藏沉积特征L油藏为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要紧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等沉积亚相(表1.3)。
表1.3 L油藏沉积体系划分表I / 11.4 油藏构造特征L油藏位于LJ背斜带的中部,是该带的一个要紧构造。
该构造发育在第三系,其总体形态是走向为北西-南东方向的穹隆I / 1I / 1背斜,长短轴比为2.4,地层倾角一般不超过10,个不地段受构造阻碍岩层倾角变化大。
该区发育两条断层F1、F2,延伸长度分不为4.8km 、2.5km ,断距最大达70m 。
总体属于地质构造简单类(图1.1)。
图1.1 LJ 油藏砂岩顶面构造图45000004500500450100045015004502000450250018000000180005001800100018001500180020001800250018003000L 油藏砂岩顶面构造图-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100-1200-1300-1400-1500-1040-1140-1240-1340-1440-1540-1140-1240-1340-1440-1240-1340W3W1W5W4W2F1F21.5 岩石学特征L油藏储层的岩石碎屑成分,石英占80%,变化范围为70%~90%;长石与岩屑各占10%,长石变化范围为5%~15%,岩屑变化范围为5%~25%。
平均粒径为0.07~0.187mm,颗粒磨圆次棱~次圆状,标准偏差为1.432~1.680,颗粒分选较差。
岩石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
胶结物的成分要紧为泥质和钙质。
胶结物含量变化范围为5%~15%,泥质含量为 5.9%~11%,碳酸盐含量专门少。
泥质胶结物中粘土矿物蒙脱石相对含量为41.2%,伊利石为46.8%,高岭石为12%。
纵向上L3层钙质含量高,L1层钙质含量少,泥质含量由东向西增加。
L3层发育钙质结核,其它层较少,所见结核有一定的滚圆度,是通过短距离搬运后沉积的钙砾。
1.6 物性特征依照测井解释结果,探井W1~W5井的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数据如表 1.4~表 1.8所示。
其中,孔隙度变化范围12.3%~23.5%,平均17.9%;渗透率变化范围47.4mD~134.6mD,平均81.8mD。
I / 1(a)按储层孔隙度大小,将储层分为五类(见表1.4)。
表1.4 储层孔隙度分类(b)按储层渗透率大小,将储层分为五类(见表1.5)。
表1.5 储层渗透率分类综上可得,该油藏为中孔中渗油藏。
I / 1表1.6 W1井测井解释(KB=719m)表1.7 W2 井测井解释(KB=808.4m)I / 1I / 1表1.8 W3 井测井解释(KB=817m)表1.9 W4 井测井解释(KB=894.5m)I / 1I / 1表1.10 W5 井测井解释(KB=891.5m)1.7温压系统W1~W5井均进行了温度、压力测试,如表1.11所示。
表1.11 W1井温度、压力测试数据I / 1图1.2 地层压力梯度曲线图1.3 地层温度梯度曲线1.8 原油性质依照W1、W3、W5井原油样品分析结果,该区地面脱气原油密度0.832~0.837 g/cm3,地层原油粘度3.18~3.25mPa.s,原始条件下原油体积系数1.0615,原油压缩系数1.20×10-3MPa-1,原始溶解气油比24.54m3/t。
I / 1按原油密度大小,将原油分为四类(表B.8)。
表1.12 原油密度分类该油藏为轻质油1.9地层水性质L油藏地层水总矿化度63700mg/L,水型CaCl2型。
要紧离子组合以Cl-—Na+为主,属有利于油气聚拢的离子组合类型。
油水处于封闭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为较高矿化度封闭型油田水型(表1.10)。
表1.13 地层水性质I / 11.10渗流物理性质W1井3个样品进行了油水相渗及毛管压力测试,结果如表1.11、表1.12所示。
其中,束缚水饱和度26%~30%,水驱残余油饱和度22%~25%,残余油下水相相对渗透率0.315~0.331。
表1.14 油水相渗测试结果I / 1表1.15 毛管压力测试数据1.11 储量计算及评价油藏地质储量开发利用的经济效果不仅取决于储量的数量,还取决于储量的质量和开发难易程度。
关于油层厚度大,产量高,物性好,储集层埋藏浅,油田所处地区交通方便的储量,其开发建设投资相对较少。
关于油层厚度薄,产量低,储集层埋藏深的储量,其开发建设投资相对较大。
分析勘探开发效果不仅要看探明储量的多少,还要综合分析探明地质储量的质量。
因此,在我国颁布的油气储量规范中明确规定:对上报的储量必须进行综合I / 1评价。
通过计算油水边界,得到LJ油藏含油面积为5.902km1.11.1 储量计算方法目前大多数国家油气田地质储量计算采纳的方法有利用静态资料计算的类比法、容积法,利用动态资料计算的物质平衡法、产量递减法、压降法等[6]。
关于一个油气田,应依照油气田地质特征,油气田开发实践,选择适用的计算方法。
在油气田开发初期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可采纳类比法。
当油田有大量资料,圈定出含油面积,确定出油层有效厚度以及含油饱和度参数时,可使用容积法,这是一种比较广泛采纳的方法,对水驱或注水开发的油田,只能用容积法来计算储量。
物质平衡法是依照物质守恒原理计算储量的方法,只能在没有外来的气、水侵入时采纳,一般有一定压降时效果较好。
产量递减法只适用于油田压力下降,产量递减的油田计算储量。
压降法是计算有明显压力降的气田储量的一种广泛采纳的方法。
用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容积法是在油气田通过早期评价勘探,差不多搞清了含油气构造、油气水分布、储层类型及岩石物性与流体物性之后,计算油气田原始地质储量的重要或要紧方I / 1I / 1法。
依照以下公式计算地质储量oi0oi /100B S Ah N ρΦ= (式1.1)wioi -1S S = (式1.2)式中,N-油藏原油的原始地质储量,104m3; A-含油面积,Km2; h-油层有效厚度,m Φ-有效孔隙度Boi-在原始地层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 Soi-原始含油饱和度 1.11.2储量参数的确定将表中数据,在R2V 在圈出含油面积,导入peterl 分不得到各层的含油面积如下表:表1.16 含油面积层号123456789I / 1A ,2km3.75 3.994.23 4.31 4.56 4.815.28 5.67 5.90由渗透率曲线,计算Soi=1-Swi=1-0.28=0.72将参数0ρ=0.8345kg/m ³,Soi=0.72,Boi=1.0615带入地层储量计算公式,计算得下表:表1.17储量计算层号 1 2 3 4 5 6 7 8 9 h ,m3.823.024.252.403.262.404.615.742.81φ,%16.98 17.51 13.93 21.72 15.48 17.83 15.92 19.33 21.22N ,104t149.98 126.99 148.62 138.86 144.72 130.70 239.80 405.26 235.69即地质储量N=N1+…+N9=1720.62t 104⨯单位面积操纵的地质储量为储量丰度。
计算公式如下:oi oi 0/h 100B S A NρΦ==Ω (式1.3)计算得储量丰度为Ω=293.32t 104⨯/km2 油藏中原油溶解气的原始地质储量为:sis NR G = (式1.4)式中,S G —溶解气的原始地质储量,3810m ; si R —原始溶解汽油比,t /3m 。
将N=1720.62t 104⨯,si R =24.54m3/t 代入,得s G =si NR =4.39×1083m1.11.3储量评价表1.18 储量规模评价表表1.19 储量丰度评价表表1.20 埋藏深度评价表依照储量计算结果,结合油田地质储量评价标准(表1.18~1.19),LJ油藏属于中深层-中丰度-中型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