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在小学课堂中的渗透-江苏教师教育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美术课堂是小学生们展示自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场所。
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的手段,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美术课堂中,德育教育渗透方方面面,通过艺术的表现和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接下来将从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美术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情感教育美术课堂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佳场所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情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感受美的东西,比如自然风景、动物、花草等,让学生对美的事物产生情感共鸣。
通过艺术作品的观摩和分享,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和珍惜美,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友爱互助的品质。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观摩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自己的情感表达欲望。
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让他们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对情感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加懂得关心他人、善待他人,懂得感恩和珍惜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品德教育在美术课堂中,品德教育同样得到了很好的渗透。
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律自强的品质。
而美术作品的创作背后需要学生的细心、耐心和专注,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心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美术课堂中,老师可以教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美术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观摩一些艺术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价,培养学生的美的品味和艺术情操,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美德观念。
通过对一些优秀的艺术家的事迹和情感的讲解,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促使他们向他们学习,争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公民。
审美感知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以苏少版《水墨园林》为例
审美感知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以苏少版《水墨园林》为例摘要:《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审美感知是核心素养之一,强调让学生“有经验地表达自己对生活中美的感受”。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对于美术课的审美感知能力比较低,学生常对美术课提不起兴趣,表现为听、观、绘等感知实践方面能力表现较为薄弱。
导致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对美好生活、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能力。
本文以苏少版《水墨园林》为例,阐述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意义,提出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策略:通过欣赏作品、关注文化生活、主动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审美感知活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审美感知。
关键字: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意义、策略、结合教学实践。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意义《20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提出四项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排在第一位,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提高其审美判断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需要思考的方向。
美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会涉及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作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具有艺术美。
因此小学生通过学习美术作品可以对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现象产生一种感性上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世界的基本认知能力。
培养审美感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触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来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审美感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培养小学生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并且提出与美有关的问题时,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创新实验;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鼓励和启发学生主动探究时,能够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审美感知学得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时,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逐步积累知识迁移的经验。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美术教学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名画欣赏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进行探析,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名画欣赏教学,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名画欣赏的意义1.培养审美情感名画是艺术大师们的杰作,每一幅名画都蕴含着作者的艺术情感和审美理念,通过名画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2.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名画欣赏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欣赏名画,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名画,学习艺术家的创作技法和艺术表现手法,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艺术知识和修养。
3.激发创造能力名画是艺术家们在创作中的精华,通过欣赏名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启发他们进行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艺术才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名画欣赏教学的方法与策略1.选取适合学生的名画在进行名画欣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欣赏的名画。
可以选取色彩鲜艳、内容生动、线条简洁的名画,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注重情境营造在进行名画欣赏教学时,可以结合名画的题材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欣赏名画,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
3.启发思维,引导发言在进行名画欣赏教学时,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向学生解说名画的内容和意义,而应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发言,激发他们对名画的兴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开展绘画创作在进行名画欣赏教学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让他们通过模仿、变化、创新,将欣赏名画的心得体会与个人情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以美育人——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案例
以美育人——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案例一、总则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特制定本德育工作指南。
本指南以“以美育人——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案例”为主题,旨在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基本原则1. 德育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德育工作应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德育元素,将德育与美术教学有机融合,实现德育的无痕渗透。
2. 以学生为本:德育工作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3. 整体性原则:德育工作要注重整体推进,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形成德育合力,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4. 实践性原则:德育工作要注重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美术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5. 创新性原则:德育工作要不断创新方法和途径,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德育渗透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激励性原则:德育工作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表扬、鼓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案例,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小学生贡献力量。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德育工作在美术教学中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审美素养、健康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珍惜美好事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2)道德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
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渗透民间美术是指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绘画艺术,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民间美术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1. 丰富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通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美术,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民间美术作为源自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和朴实的民间风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学习民间美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对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能力。
1. 选取适合学生的民间美术作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精心挑选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教学。
可以选取一些简单易学、形式独特、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泥塑、面塑、扎染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和模仿,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 融入民间美术元素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融入民间美术元素,设计富有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和手工活动。
可以采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3. 结合实际生活体验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引导他们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参观当地的民间美术作品和手工艺品,了解当地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技艺,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4.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在渗透民间美术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和对民间美术的理解,进行创意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 教师水平和能力有限目前,一些小学美术教师对民间美术的了解有限,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作者:李艳妮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47期摘要:新课改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美育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在小学教学中,美术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科,它不仅能直接描写学生着色的世界,还能缓解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美育渗透,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思考,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教育;渗透方式美育其实就是美的教育。
美术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爱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艺术。
这些教育艺术必须要让学生通过自然界和我们周围各种美丽的事物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小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美术使素质教育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小学美术学习具有视觉性,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比直接看到和听到事物更具有直观性。
在绘画中,首先看到的不是画面的具体内容,而是主体的色彩。
所以教师在培训中要教学生如何辨别颜色,区分冷色和暖色,了解不同颜色的适用场景,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作者想要表达悲伤的感情,整个画面看起来就是灰色的,没有太亮的和令人愉快的颜色;而当作者想要表达愉快的心情时,整个画面的颜色就会变得明亮且丰富,这使观看者能感到作者愉快的情绪。
在绘画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保持对色彩的适应能力,从自我调节中提高对美的认识,逐步将纸上的美转移到周围事物和风景的色彩上。
二、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欣赏美的能力是对绘画具体意象的理解和感悟的鉴赏,除了绘画艺术的讲解,小学美术课还开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多媒体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绘画作品。
艺术欣赏不仅反映了色彩情感的表达,而且反映了画家的个人情感。
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在认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通过一个完整的联系和想象,我们可以更好地表现绘画的美。
教师可以利用色彩和天气来创造图像,从而营造绘画的氛围。
小学美术课《作品欣赏》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艺术作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过于依赖他人的观点,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最后,我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课堂检测和反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教学难点
(1)艺术作品情感与内涵的把握:例如,《星夜》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家生平背景的关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情感。
(2)艺术风格与技巧的辨识:如《格尔尼卡》中的立体主义风格和表现主义技巧,学生可能难以分辨和掌握。
(3)文化背景与艺术价值的理解:对于《富春山居图》这样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学生可能对画作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背景理解不深。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作品欣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环境中的艺术作品?”(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艺术作品的魅力。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不同艺术风格的辨识和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过程中,对于各个艺术风格的特点和区别没有强调得足够清晰。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对不同艺术风格代表作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名作的赏析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名作的赏析作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名作的赏析在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修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对名作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和不同国家的艺术特点,从而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一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名作的赏析。
美术教学中对名作的赏析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艺术史和艺术流派的发展。
孩子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往往都是抽象而枯燥的,而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艺术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艺术史和不同的艺术流派。
上课可以通过展示印象派的作品来介绍印象派的风格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来理解印象派画家的创作理念和技法特点。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和流派的知识。
对名作的赏析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通过对名作的赏析,学生可以学会欣赏和感受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增强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欣赏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来引导学生感受莫奈通过色彩和光影表现的清新自然的美感,或者通过欣赏梵高的《星夜》来引导学生感受梵高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和色彩运用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样的赏析,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对美的敏感和热爱,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对名作的赏析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通过对名作的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从而借鉴和吸收大师的优秀作品中的一些特点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毕加索的《牛头》来学习毕加索的构图和形态表现技巧,或者通过分析大卫的《凯旋门》来学习大卫的肖像画技法和形象塑造手法。
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借鉴,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丰富自己的创作手段,从而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绘画为基础,用情感渗透教育,使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与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品味。
利用一切媒材调动学生的情感。
中外交融深化爱国意识,结合美术课教学介绍我国美术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名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关键词】渗透;培养;弘扬;创新精神;实践体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
在美术教学中,努力挖掘德育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则会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
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绘画为基础,用情感渗透教育,使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与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把德育内容扎扎实实的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风气与意志品格。
绘画在美术教学中安排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小学阶段包括的内容却比较丰富,包括儿童创作、素描、国画、色彩等。
绘画种类的不同,德育的渗透也不一样。
在国画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认识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
让他们大胆地运用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使学生感知到花草树木都有感情,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以此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国画即中国传统绘画,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画进行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继承人类遗产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二、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①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有生气,激发学习兴趣,如用画日记来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或景、或物;积极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并把这些素材加以提炼,用绘画方式表达出来,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亲密大自然,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学美术案例 美术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一点体现--以《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为例
小学美术案例美术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一点体现--以《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为例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新的要求,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成为了美术教育的核心概念。
而我的一堂常态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的教学实践让我对美术的核心素养有了更深的体悟。
一、前期准备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五年级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中,把荷兰风景画家麦徳特贝玛的油画《林道》列为重要的学习范图。
由于作品成功而精准地运用了焦点透视来表现风景画的空间感,展现了一种乡村景色的透视美,所以,延伸出《植物园的小路》作业,让学生在学习理解透视的基砒上,用绘画的方式初步表现出植物园的小路“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并表达对家乡环境的热爱之情。
大师的作品能唤起学生对美术的热爱,熟悉的植物园环境貼近学生的情感,为“美术表现”素养的培养供了动力。
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是他们没有分析过透视规律,不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从未尝试过用透视现象表现立体空间,在创作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会不自觉的关注细节,容易把景物画歪。
鉴于此种情况,依据三维目标和美术核心素养要求设定本课目标:欣赏名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引发学生对画家及其艺术创作的尊重;通过对比、分析和观察,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透视中“近大远小”的基本规律,感受透视带来的画面空间感;通过艺术实践,运用所学透视知识、用涂色工具初步完成一幅有一定空间感的植物园的小路风景画草图;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引导学生用审美的限光去看待家乡的景物并从中获得愉悦感。
二、教学实施环节一:欣赏世界名画《村道》教师出示两张风景图片,提出问题:哪张图片给你空间感更强烈?《村道》这幅画给你一种什么感受?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透视现象,并让学生感受画家所表达的感情。
立德树人,美育化人——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美育化人——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提出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帮助其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个人素养。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其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内涵,教师在美术授课中要学会能够深度挖掘学科当中的德育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其情感体验,通过结合多种有效的授课方式对其进行良好的引导教学,促进其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本篇文章则针对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渗透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和探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育;德育渗透引言: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小学阶段作为打下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初步建立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修养的阶段。
美术中不仅包含了美育教育,同时其也涵盖着丰富的德育文化。
教师要借助美术中蕴含的德育文化,对大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其在心理上能够得到健康积极的发展,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习惯,从而有效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在教学中重视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若想要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老师不但在教学中适当讲解德育思想,同时还要能够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为去带领和影响大家,让大家能够在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师只有言行一致,在要求学生之前自己也能够做到,给大家作榜样[1]。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应用和蔼的态度进行教学,在遇到同学们出现错误的情况也不要应用伤自尊的语言去打击他们,而是对其进行耐心地引导,或者在手工课堂中,引导同学们能够将手工垃圾正确投放,保证教室当中的环境卫生。
小学生本身年纪比较小,他们会模仿教师的说话语气和动作行为,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大家带来积极的良好的影响。
二、结合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和德育有关的知识,老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当中存在的德育素材,将德育充分贯穿在美术课堂的各个环节当中。
以教材为基准进行拓展,帮助同学们掌握绘画技巧的同时,也要重视激发其产生情感,使其在情感的引导下更加认真地进行创作[2]。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案例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小学美术德育渗透的案例,以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案例描述在某小学的美术课上,老师通过教授绘画技巧与艺术欣赏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每节课的开始,老师会选择一幅著名的艺术作品,与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
通过讨论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道德意义。
除了欣赏艺术作品,老师还会设计与之相关的艺术品创作活动。
例如,当研究到现实主义画派时,学生将被要求观察周围环境,寻找美丽的事物并用绘画表达出来。
通过这种创作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升绘画技巧,还能通过对美的感悟,培养自身的美德。
另外,老师还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和博物馆,让他们接触更多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
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实施效果通过这种德育渗透的美术教学方法,学生在绘画技巧的同时,得到了道德修养的提高。
他们能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情感和内涵,认识到美的力量并学会珍惜美好。
此外,通过创作活动和参观展览,学生的审美观念得到了拓展,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也得到了加强。
这种德育渗透的美术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对美术更感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道德素质。
学生们通过艺术的启发和引领,更加懂得关注和关爱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结论美术德育渗透是一种能够提升小学生美术修养和道德素质的有效方法。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创作活动和参观展览,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元素的渗透思路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元素的渗透思路分析引言一、图案的渗透思路图案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多样、寓意深远的特点。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渗透思路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民间美术图案。
1. 民间图案的欣赏与解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展示实物或者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间图案,并解读图案的寓意和象征。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祥云、莲花、太阳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民间图案进行模仿,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在进行实际创作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图案,让他们进行模仿练习,培养他们对图案的敏感度和模仿能力。
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可以逐渐尝试运用民间图案进行创新,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图案中,形成个性化的创作。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民间图案有关的物品,如传统服饰、建筑装饰等。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传统的建筑群,观察和感受图案在建筑中的应用。
学生也可以尝试运用民间图案进行设计,如设计一件传统服饰或者制作一个图案装饰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
1. 纹饰的分类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像资料、实物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纹饰,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纹饰的作用和特点。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装饰品,如陶器、漆器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其纹饰的形式、结构和组合方式,培养他们对纹饰的感知和理解。
2. 纹饰的运用与创新纹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家居装饰、衣物饰品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感受纹饰在不同场景中的运用,如家庭中的窗帘纹饰、街道上的拱门装饰等。
学生也可以尝试运用纹饰进行设计,如设计一件纹饰装饰的衣物或者制作一个纹饰装饰的饰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纹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色彩的应用与设计结语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元素的渗透思路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图案、纹饰和色彩等元素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是德育教育的主旋律,历来是激励和鼓舞人们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知识,把爱国主义教育巧妙融合在知识的讲授中,来激发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不论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还是建筑艺术都能引领世界。
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
从古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洞穴壁画,等等都展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通过欣赏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上欣赏课的时候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分析创作背景,手法等。
我在给学生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的时候,先给学生播放了开国大典的实况录像: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政府成立了。
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世界。
通过影像资料的回顾,再通过美术作品的分析,学生对我们的历史会更加深刻,时刻不忘国耻,让学生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应该努力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结合传统节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这个世界上,谁都需要有一种感恩的心,我们要教会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放过我们传统的重大节日,比如,母亲节、父亲节、让学生亲手做一个贺卡,制作一朵玫瑰花,康乃馨送给自己的父亲、母亲,我在今年的三八节前夕就教给学生一些纸玫瑰,纸康乃馨的做法,同学们一听可以在三八节时送给妈妈,学的非常认真,课堂上我还讲了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由来,我让同学们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敬佩之情,从生活中的小事谈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这样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认识。
重阳节、教师节也是很有力的契机,让学生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上写上发自肺腑的话语,对老师的祝福。
对老师的尊重也是一种感恩,现在的学生很叛逆,难于管理,所以我抓住这时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浅谈美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渗透
浅谈美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渗透【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美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渗透。
在介绍了美育概念和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性。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讨论了美育理念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通过美术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传递文化价值观。
最后在结论部分强调了美育与小学美术课的结合的必要性,指出美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渗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美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价值,以及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美育,小学美术课,渗透,审美能力,创造力,文化价值观,结合,全面发展1. 引言1.1 美育概念美育概念是指以艺术文化教育为基础,通过对美的认知、感知、理解与欣赏,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美育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在审美层面上得到提升。
通过美育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各种艺术形式,提高审美水平,增强对美的感受和创造力。
在小学美术课中,美育概念的渗透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在早期阶段建立良好的审美基础,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美育教育,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同时也将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1.2 小学美术课程重要性小学美术课程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小学美术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绘画、手工制作、色彩搭配等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小学美术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艺术形式,扩展他们的艺术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小学美术课程在学生综合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美育意识都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重视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为学生创造更多艺术学习和表现的机会,促进他们在美育方面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美育理念在小学美术课中的体现在小学美术课中,美育理念得以充分体现。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
好。
(2)让学 生 自已解 决问题 。要把学生 作为学 习的主动探 索 者 ,关 键 还在 于提 出 问题 后 ,引导 学 生 自已解 决 问题 。这 就需 要 教 师多给学 生一 点时间,让学 生充分 动 口、动眼 、动脑 、动手 、查 字 典 、写要 点 、划批注 ,教师适 时设 疑激趣 ,把学生 的思维 引向积极 状态 。
二 、 发 挥教 师 主 导 作 用
学生为主体 ,不是不要 老师 的 “ 主导”作用 。一般说 来 , 教师 的认识先 于学生 、高于学生 。而学生 心理特 点又不 同成人 ,加上本 身知识有 限,单靠 自学是有 困难的 。因此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的 同时 ,也要发挥好教师 的主导作用 。如 以下几个方 面: (1)在 明 确教学 目标上起主导作用 。没有 目标 的学 习是盲 目的学习 ,教师在 进行每一 课教学时 ,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 的实际制订合适 的教学 目 标 。 (2)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 。教学是 门艺术 ,新鲜有 趣 。不 同凡 响的教学 环节 ,独 具匠 心的技巧 设计 ,不 仅使学 生爱
= 、欣 赏 的 角度 对 于一 一 件美 术作品 ,教师大致 可以从 四个方 面来 引导学生欣 赏 :一是 画面直观 形 的欣赏 ,也就是 画面给人 的视觉 印象 ,如 《 最后的 晚餐 》画的耶稣和 门徒们共进晚餐 ,当耶酥说 出 “ 你们 当 中有一个 人出卖 了我 ”这句话时 ,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 ;1 9 4 9 2 " ] - l O 月1 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 楼 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 时刻 ;齐 门石 的 《 虾 》表现 的是一群 活蹦乱跳的虾在水 中嬉戏争食 的情趣 。二是艺术风格特色 的欣赏 ,它包括 画面 的构 图、色彩 、透 视 、表现手法等 ,主要指绘 画的技巧 。如徐悲鸿的 《 八骏 图》,画 家采用 国画水墨技法 ,通过线条 的干湿 、浓淡 、粗细 、疾徐 ,寥寥 数笔 ,便将马 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 了出来 ;凡高 《 阿尔的 吊 桥 》一国 ,画家采用鲜艳浓烈 的色彩 ,有力 的笔触 ,奔放 的线条 ,
课程思政背景下美育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7美眉 2023.07下教研与美育美育园地课程思政背景下美育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宋瑜璇(苏州科技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9)摘 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学校思政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思政指的是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到具体学科课程中,有效发挥各学科独有的立德育人价值。
中小学教育改革把课程思政中的教学思想纳入美育课堂中,不但可以充实课堂的内涵,而且是对德育内容的有力补充。
因此本文将针对当前中小学阶段美育教学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加以研究,并给出了把教育思政工作纳入美育改革中的具体对策,希望对当前中小学阶段美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小学;美育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美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在当前的课程思政背景下,美育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美育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美育的实践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美术教学的主要 问题中小学阶段是学校美术教学课程建设的最基本阶段,同时也是学校培育审美、培养个人性格、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最关键时期。
然而,在我国的应试教育的基本观念里,创作美术专业能力却受到了高校政策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评价制度等多种原因的影响而始终得不到合理发挥,并由此暴露出了“审美取向单一”“创作重技法轻思想”“重效果轻创意”“思政意识不足”的现象。
这样,把“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向前移动至中小学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美术欣赏中审美取向单一在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由于学校美术课时有限,老师们为了快速出作品效果,通常选择教授表现性较强且出作品效果好的西方现当代艺术形式。
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美育是指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育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而且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对美的独特见解和审美品味。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审美体验,增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提高艺术鉴赏和创作水平。
美育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享受到艺术带来的愉悦和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和沟通能力,并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育的渗透可以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美育的渗透,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的教育目标。
而且,美育的渗透也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的实现。
第二篇示例: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美育是指把美术教学和美术教育相结合,通过美术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美术修养和文化素养的过程。
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一、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雕塑等古代艺术形式,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西方油画、雕塑、现代艺术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
通过欣赏不同文化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解读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艺术家的思想意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二、引导学生走进文化场所,感受文化氛围除了在课堂上欣赏艺术作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雕塑园等文化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氛围。
在文化场所里,学生可以近距离观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艺术品的历史沿革,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通过参观文化场所,学生可以增强对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和文化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三、开展跨学科的文化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整合。
美术教学可以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和创作,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理风貌等文化元素。
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文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创作,提升文化表达能力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美术创作来表达对文化的理解和情感。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展示自己对文化的独特见解和表达方式。
通过文化创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文化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表达能力和文化自觉性。
五、注重文化教育的情感渗透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化教育的情感渗透,引导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文化情感和审美情感。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 >>166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夏 仙贵州省威宁县龙街镇陆家营小学摘要:对于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是帮助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的学科,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加深,小学美术教育全面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所谓核心素养培养即是指包括知识、能力、技术等一个动态的整合概念。
小学美术素养是指在小学时期具有较稳定的、基本的绘画表达能力,还有就是指在美术方面表现出来的学识修养、行文风格、人文情趣等。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的美术能力、美术积累、美术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在此不仅提高下了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德育发展,对于学生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渗透;相关探讨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曾经说过:“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美育,可谓奠定了他们一生正确理解美、欣赏美的基础。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这种美的教育,就是在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们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并创造美的能力。
这与小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美术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美育,要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的要求是非常一致并吻合的。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品行道德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在发展过程中,同时其社会经验少,所以有着良好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此阶段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较为深远,而作为美术教学来说,首先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作为小学生来说,其具有学习兴趣,其次与大多数教学学科相比,美术教学存在可视性,就有较为重要的优势,教师可以全面的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来说,通过美术教育完成的德育教育学生有着较为重要的接受能力,其接受更加全面,因此对于小学美术进行学生教育来说,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未来的成长,还会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整个国家文明的续断和优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作品欣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单位:沭阳县湖东中心小学邮编:223633 作者:乙岩[内容摘要]
在教学中,可以拓展欣赏一些优秀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
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认识这些优秀作品的精妙之处,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基本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表现这些特点,从而有了创作作品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美的感受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作品欣赏审美能力色彩构图透视现象教学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睁开发现美的眼睛。
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美术课教学的现状,普遍表现出缺乏对美术史论的认识,从而使我们的美术教育
工作者无法把美术教育大纲的核心——审美这一能力予学生以更好地培养。
而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对于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美,认识生活中的美,表现自己对美的理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析作品。
在教学中,可以拓展欣赏一些世界名作,开阔学生的视野。
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修拉的《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
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
四是其他门类照片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
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小学课堂中,色彩课教学是美术学科中最主要的专业基础教学之一,同时也是美术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
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由于形与色是物象与美术形象表现的两个基本要素,要使学生在比较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基本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美术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施教。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不妨试试介绍优秀的美术作品。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色彩的冷暖》一课中介绍了荷兰著名画家凡高的作品,这时,可以适时地比较他的《向日葵》和《星夜》,热烈的黄色调和宁静的蓝色调表现了迥然的场景,体会色彩的冷暖关系,加深学生对色彩冷暖这一主题的理解。
而且欣赏梵高的《向日葵》,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不能一下激起学生兴趣,可以尝试再从美术性去分析作品内容。
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他曾作过多幅。
梵高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的花,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
梵高用心灵和燃烧的情感来作画。
无论哪一幅优秀的作品,作为美术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设计美术欣赏的过程,介绍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以及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等,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有趣内容,以各种新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万绿丛中一点红》是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色彩的对比》一课基础上的升华。
教材上介绍了凡高的《吸烟斗的自画
像》和塞尚的《奥威尔的瞭望》。
前者画面中强烈的红绿对比,突出了作为主体的作者的肖像,后者画面中点点红色装饰的屋顶在大自然的一片绿色中显得生机勃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远近的奥秘》讲解的是透视现象。
在几乎所有的关于透视现象的书籍或者是章节中,都会提到一幅风景画中的稀世作品,这幅作品是荷兰风景画家霍贝玛的《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
让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在你看来画家表现了什么样的透视现象?师生对照范图一起体会。
这是一条普通的乡村道路,两边高高的树木通向远方,道路两边是乡村的田园,不远处,教堂和农舍的房子依稀可见。
在田间和路上,有二三农夫的影踪。
尽管这是一幅普通的乡村景色,但霍贝玛通过巧妙的远近透视,使它具有诗一般的田园情趣,给人一种明朗宁静的美好感受。
此画被认为是风景画中的不朽之作,构图处理有力地表现出空间的推移,使人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笔下的树也会比较轻巧,轮廓线也更为自由,在空间中更加舒卷自如。
他用灵动的线条,勾勒出树干和树枝的弯曲,用透视的远近、形体的区别,刻画出农舍和塔楼的轮廓,于是,对称的刻板消失了,给我们的是富有生气的均衡。
让他的这幅作品成为运用透视法的典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风景写生》和《心中的风景》两课的教学内容是典型的风景创作,当小作者选择好表现对象以后,就要考虑构图的问题。
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的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对比
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
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可以得出:一是形状的对比。
二是色彩的对比。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在一幅作品中,可以运用单一的对比,也可同时运用各种对比,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
我国南宋画家马远擅山水、花鸟、人物,多画江浙山水,树木杂卉多用夹笔,用大斧劈皴带水墨画山石,方硬严整;构图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奇峭拔,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
故“马一角”的美名,作品如现存的《寒江独钓图》,《踏歌图》。
南宋画家夏圭擅长画山水、人物,只随手画画,奇特突出。
山水画风格与马远相近,喜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被称为拖泥带水皴,他的作品中画面空白的部分比马远更多,更有辽阔平远的气势。
构图喜欢大胆剪裁,突破全景而仅画半边之景,时人称为“夏半边”,作品如《溪山清远图》。
二人齐名,位列“宋四家”,史称“马夏”。
外国的有18世纪法国著名的画家华托的《乘船去西特拉岛》,画中山坡起伏的S形曲线上下依次展示不同的人们,象征了他们生活的不同阶段。
让学生知道构图还可以表现画面的内涵。
教材提供大量的名家名作,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悠然。
然而,
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
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
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如小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官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这些的例子随手拈来就能引来数双眼睛的关注,作用也就不言而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的改革试验给我们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
纵观现行小学美术教育,重视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
也就是说,世界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虽然不是必要的,但是它可以成为点亮一节美术课的明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
因此要重视美术欣赏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渗透。
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节专题欣赏课就能解决的,所以还要在长期的各类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内在的审美情趣,逐步树立良好的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行为习惯,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气质和审美理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屠美如著.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尹少淳著. 美术及其教育.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