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文科综合高考考试说明书(已校对)
2014高考年《考试说明》解读
一、2014年《考试说明》中有关历史学科部分的内容解读与2013年相比,2014年的《考试说明》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和“考试范围”这两方面的内容上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在“考核目标与要求”这部分内容中更换了一道例题。
将“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中的例10,更换为2013年全国新课标第Ⅰ卷的第41题,这样加上原有的例11和例12中第三问,《考试说明》中几乎用了三道开放性试题来做例题,这说明命题者一直在对开放性试题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同时也是对这一题型的肯定和重视。
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2014年的高考题中还将会出现这种题型。
二、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特点1、命题方法上的特点(1).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甚至有意回避教科书。
(2).试题将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以考查考生依靠已有知识和素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里突出了历史学科的特征,隐含着“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则,对考生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3).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历史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择题的命制特点(1)选择题基本上为材料选择题,在选择题的设计中,将解答的重心转向对历史史实的把握和阐释上,加大了对释读材料和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
(2)串题、排列组合题、反项(否定)选择题等形式被淘汰和淡化;(3)文化常识,再度回归。
连续两年没有在选择题中考查文化常识或者史学常识,2013年再度对此进行了考查。
提醒考生在复习备考中不要忽视相关内容。
3.材料解析题的命制特点(1)注重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和中国或世界的古代、近代、现代的纵向比较,淡化古代与近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时空界限。
(2)全国卷的材料解析题题量大、信息丰富、思维含量高,答案需要通过对材料的综合、提炼、归纳才能得出。
特别是选修模块的试题,与教材关联少,答案主要出自于对材料信息的归纳和提取。
北京市201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新)
北京市201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考试说明Ⅰ.考试范围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为考试范围,从北京市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北京市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一、基础·运用1.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3.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掌握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语文知识。
4.能根据需要,利用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语文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5.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
(见附录3)6.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及作品。
(见附录4)7.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课外读物。
二、阅读1.现代文阅读(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6)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7)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获取主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文言文阅读(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中文言词语的含义,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2)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三、写作1.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014高考说明解读
以2010年海淀期中《农山言志》为例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 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 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 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 ,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①。】唯由能之,使 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 ,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 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 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
(一)2014年前4道参考样题: 1.对联 2.成语与熟语(俗语)一起考查 3.理解和运用词语、赏鉴现代文学作品语言( 修辞) 4.语言表达得体 第3题为2013年高考新题型,其余均为新样题 无论是能力还是考查形式,这4道题都是新的
(二)样题5至11,都是依托在一个大语境(原 来的基础题,每个选项为一个小语境)中来考查 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形式变化】 【考查能力】 A.识记词语(字形) B.辨析和运用词语(近义词辨析) C.理解运用熟语(成语包括熟语等使用) D.修辞手法(对联) E.修辞手法、语言连贯(对联) F.了解中外重要作家作品(文学常识) G.理解文学作品艺术形象(文意理解)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A.以其类异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则由无所施其勇 吾其还也 C.子路抗手而对曰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D.夫子何选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只有我能做这件事,让他们二人跟随我吧。 B. 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分析论说利 害 ,阐释战争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C. 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 还说什么呢? D.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 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实行五教,用礼 乐教化人民。
2014北京高考信息
2014北京高考信息
北京教育考试院日前召开201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布置会,2014年高考命题方案浮出水面,语文、英语写作等预计将有大调整。
据了解,2014年高考说明预计2014年年初将发放到考生手中。
参与了201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布置会的中学教师透露了2014年高考的命题调整方案。
英语:取消看图说话
英语科目中,目前词汇量为3480个,2014年预计减少400个至500个、考查词汇上限为3080个。
英语作文题还将去掉往年的开放作文,即“看图说话”。
英语写作,将仍保持两篇作文,分值仍为35分。
第一篇的内容为“用英语做事情”,考查方向重实用、交际、基础,第二篇为用英语记事。
预计英语的整体难度将低于2013年高考。
2014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北京卷)word版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24.数间民居、一湾流水、挺拔的轻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
这说明传统美德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第2 页共9 页【思维过程】本题考查传统文化。
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因此A 观点错误,传统文化应适应时代变迁,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据此可判断B 观点错误,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的传统文化,时代背景不一样,C 观点错误。
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体现了D,故答案选D。
【答案】D25.(2014 北京卷•25)“天人合一,顺时而食。
”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
这表明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思维过程】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文化影响的特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观点错误;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继承为前提,②观点错误。
老字号食品企业在古老智慧的启发下,推出时令点心,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同时还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答案选D。
【答案】D26.(2014 北京卷•26)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
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由农舍出入得到时间观念。
这表明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是农业文明的产物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思维过程】本题考查学生对意识的本质的理解。
2014高考说明
2014年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考核目标生物学科的命题以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为总体目标,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将生物学问题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相联系。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强调对实验与探究能力、新知识的获取和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利于考生终生学习。
2、考试的能力要求(1)理解能力要求(知识的理解应用)①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②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③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读:样题和历年考试题中,题干中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来描述生物学知识是一种常态,但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出题人的意图。
像12年的30题,如果学生不能对题中的数据进行很好的解释和推理,无法准确表述,那么很难想到细胞代谢与产仔率的联系。
(2)实验与探究能力(重要,生物学研究方法和应用)①能独立完成生物学教材所规定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②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③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试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④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解读:分析历年考试得知,高考第29题的考察方式也比较一致,均为对实验的分析。
常规考察思路为探究或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而影响需用可观、可感、可测的实验指标来呈现。
在此过程中,需要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此外,对实验原则的考察也比较多,例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
复习实验时不能死记硬背,要有代入感,解释每步操作的原理,了解教材中重大科学进展的研究背景、关键思路、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与结论的联系。
北京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数学学科解读.pdf
北京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数学学科解读 《2014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已经出来了,笔者看到这份《考试说明》,很快就联想到前段时间说2014年北京高考改革的呼声:2014年北京市高考数学难度将继续下降,不出偏题、怪题、难题,不出奥数类题目,要与现实生产生活相结合等等。
这次考试说明出来也印证了这一点。
从《考试说明》看出,2014年北京市高考生数学试卷结构没有改变,即依然是选择题8道、填空题6道、大题6道;分值分别为40分、30分、80分。
但是在试题难度以及样题选题以上,2014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考试说明出现了以下几个变化: 一.试题难度继续下降 无论是文科数学还是理科数学,这次考试说明的样题选择以及近年高考命题趋势中可以看出,2014年高考难度还会继续下降。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难度下降不代表平均分会大幅上升。
综合2009年至2012年北京市高考理科数学试题的平均分分别为:102分、92分、101分、95分,然而2013年北京市理科数学平均分为100.5分。
从数据层面看2013年北京市高考数学真题的难度并没有明显下降,具体内在原因笔者会详细解读。
二.2014北京市高考数学命题趋势分析 2013年北京市高考数学命题虽然难度下降,但是从试题整体风格中可以看出,整体试题命题灵活,现实应用性更强。
从这次《考试说明》可以看出: (1)思维应用性问题占比增大 2014年高考数学命题风格不会出现太大的改变,依然是北京市数学命题的风格:即注重知识点原理、注重通性通法、注重对于《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六大能力的考查。
2013年试题难度虽然下降,但是平均分并没有太大提升。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命题角度出现了很多创新,比如在大题中导数题出现了一个图象在另一个图象的下方、圆锥曲线出现了恒不成立的证明问题等。
这都体现了高考对于数学思维方法的多角度应用。
14年高考说明解读
文综:地理难度降低政治科目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调整部分考点,集中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的章节。
政治样题也出现一些新变化。
试卷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比如增加“2013年北京卷29题”,该题给出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考查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来认识经济。
此外,增加“2013年北京卷30题”,考查经济学概念的理解,增加“2013年北京卷41题”,强调回归教材,这些表明试卷将回归基础知识。
精华学校政治教研组建议,备考政治时,考生应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应特别关注对古文、诗词文赋的知识解读能力。
同时,要提高分析热点问题和现实性问题的能力。
历史科目,预计难度不会增加,参考样题增加了开放型题目的数量,意在考查学生能力。
地理科目样题难度有所降低。
在选择题上,尽量缩减单选题组的小题数量,让考点趋于分散,以减少单道选择题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得分率。
新增地理原理示意图,注重考查考生读图及灵活运用地理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题上,题组小题数量减少,单个分值加大,答案更简短,且在设问词的设置上尽量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拿分。
专家观点题容易不等于升学容易常年关注北京高考的民间高考专家晨雾分析,高考题目难度降低并不等于升学率会提高,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因为升学率取决于高考报名人数和总体招生计划。
考生能否被大学录取,主要是看他在所有考生中的排名,难度调整会影响部分考生的排名,一部分考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排名提升,容易考上好大学,一些学生不适应这种调整,排名靠后,可能会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
以2013年高考为例,考题难度降低,但一些高分考生仍然落榜。
他认为,目前高考调低难度,主要是为减轻学生负担铺路。
高考难度降低,基础教育环节的要求也会相应降低,学生不必再去专攻偏题、怪题和难题。
从长远来看,未来要打破“一考定终身”,也要求考题难度下调,这样考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分数差距不至于过大。
晨雾建议考生尽量多抓住基础题,少攻偏题难题,要保证会做的题基本不丢分。
北京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
北京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各科变化情况分析语文2014年高考语文科目,将依托阅读文本考查考生掌握和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
语文学习讲求“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在阅读文本中考查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是2014年高考语文命题的着力点。
语文科目设置微写作,加强对写作能力的考查。
为全面考查考生写作能力,2014年高考语文增设微写作,1题,10分。
微写作考查的能力要求是能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
微写作篇幅短小,形式灵活,题目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体现语文的实践性特征。
语文科目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加强俗语、对联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方式考查古代诗词鉴赏;减少机械记忆题目,设置情境,激发考生触景生情、因情生发诗句,考查考生对古代名句名篇的运用。
数学数学高考《考试说明》中“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与2013年相同,对“参考样题”中的部分试题做了调整。
理科数学换了4个试题,分别是2013年理工类第7、9、18、20题;文科数学换了3个试题,分别是2013年文史类第4、11、20题。
英语英语科目重点调整了词汇表和书面表达两部分,同时根据考试改革新精神更新了参考样题,其他基本没有变动。
具体变化如下:首先,以多部权威词典常用词表为主要依据,并结合教学和命题的实际,2014年《考试说明》中的词汇量由原来的3500个左右调整到3050个左右。
其次,2014年参考样题“书面表达”部分删除“开放作文”,但仍保留两篇作文,考查分值不变。
书面表达考查方向和目标为重交际、重实用、重基础。
作文(一)定位为“用英语做事”,考查形式为应用性文体写作,满分15分;作文(二)定位为“用英语记事”,考查形式参照2011年情景作文,满分 20分。
作文(一)的评分标准根据试题任务也做了相应调整。
最后,2014年参考样题除“书面表达”外,全部更新为2013年高考英语(北京卷)试题。
2014年北京市高考说明文科综合(WORD)范文
2014年北京市高考说明文科综合I.试卷结构一、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两部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试题以科目内知识综合试题为主,科目间综合试题所占比例较小,一般设置一道或两道科目间综合试题,回答科目间综合试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历史和地理中的2个或3个科目的相关知识。
二、分值比例文科综合满分为300分,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选择题共140分,非选择题共160分。
三、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试题按照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科目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II.考试内容及要求考查目标与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目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反映各科目之间的联系,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说明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查目标与要求。
其中“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查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目标要求ⅠⅡⅢ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二、考试范围(二)历史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商秧变法△秦的统一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秦始皇△(3)从汉至元的政治演变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唐太宗△宋的集权措施王安石变法△元的中央官制(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A}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康熙帝△2.古代中国的经济(1)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水利设施的完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土地制度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金属冶炼、制瓷和纺织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3)古代中国的商业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4)“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3(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韩非子与法家思想(2)汉代儒学“罢默百家,独尊儒术”(3)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李赞的“异端”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学技术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李时珍与《本草纲目》(2)书画与戏曲艺术汉字与书法中国画京剧(3)文学成就《诗经》、楚辞与汉赋唐诗、宋词与元曲明清小说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1)雅典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学派(2)苏格拉底(3)柏拉图△(4)亚里士多德△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3)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3)两次工业革命5(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和斗争△克伦威尔与“护国政体”△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2)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华盛顿△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两党制(3)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X拿破仑△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的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近代埃及、俄国与日本的改革(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2)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3)日本明治维新△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1)马克思与恩格斯△(2)《共产党宣言》△(3)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4)巴黎公社△6.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发展(1)牛顿与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应用(4)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政治(1) 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A国联军侵华(2)太平天国运动(3)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4)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5)《临时约法》与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6)新民主主义革命7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近代中国的经济(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及初步发展(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从“师夷长技”、体用之争到维新思想△(2)孙中山与三民主义△(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列宁△(2)俄国十月革命(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4)“斯大林模式”(5)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亚洲觉醒”的先驱(1)甘地△(2)凯末尔△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冷战的兴起与发展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多极化趋势的加强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6.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爱因斯坦与相对论△(2)量子论9(3)现代信息技术(4) 20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6)新中国的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后的重要外交活动2.现代中国的经济(1)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承包责任制与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2)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与科技文教(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4)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6)教育事业的发展(7)詹天佑与李四光△说明:①带△条目:包括选修一、选修四和必修的相关内容。
2014年高考北京卷文科综合(政治部分)试题解析(精编版)(原卷版)
绝密★启封前2014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北京卷)说明:本卷为北京卷,由政治分析团队第一时间独家人工录入。
24.数间民居、一泓流水、挺秀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稿本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街头巷尾,向人们解说着我国博爱宽厚、孝悌友好等传统美德,惹起了人们心里的共识。
这说明传统美德A.只好经过特定的方式流传B.一定依据原有的含义理解C.一直拥有相同的社会背景D.仍旧拥有巨大的时代价值25.“天人合一,顺时而食。
”一家老字号食品公司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迪下,跟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花费者欢迎的季节点心,这表示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长久影响④文化与经济之间拥有互相交融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6.中国早起的时空看法与古代农民的田舍和劳作有关,田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田舍获取空间看法。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他们由田舍中进出而获取的时间看法。
这表示①中国初期的时空看法根源于主观想象②中国初期的时空看法是农业文明的产物③时空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④时空看法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7.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平常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自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①每一阶段的特色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③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频频达到了更高境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8.北京某胡同实行垃圾分类新招。
居民将与自家对应的二维码贴在塑料袋上分类投放垃圾,垃圾综合办理厂经过二维码扫描仪分拣垃圾,政府部门对正确分类和投放的住户进行奖赏。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文综)
2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页。
2.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3.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第Ⅱ卷时,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大纲·1~3)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图1(2014大纲·1)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2014大纲·2)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广阔B.劳动力价格低C.交通运输方便D.原材料丰富(2014大纲·3)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2014大纲·4~6)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4~6题。
2014各省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汇总
四川
2014年四川高考各科目考试大纲及说明
点击查看
安徽
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
点击查看
不断更新中...
高考频道为您整理
点击查看
辽宁
辽宁2014年高考大纲变化及备考建议
点击查看
北京
2014北京高考大纲出炉
点击查看
山东
山东2014年高考大纲说明及备考辅导
点击查看
江西
2014年江西高南各科目高考考试大纲
点击查看
吉林
吉林2014年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
点击查看
黑龙江
2014年黑龙江高考考试说明汇总
点击查看
内蒙古
2014年内蒙古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
点击查看
河南
河南2014年各科目高考考试说明
点击查看
河北
河北省2014年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
点击查看
湖北
2014年湖北高考大纲解读(文理综) 解析
点击查看
云南
2014年云南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汇总
点击查看
贵州
贵州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及说明
点击查看
新疆
2014年新疆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
点击查看
西藏
2014年西藏高考各科目大纲及考试说明
点击查看
陕西
陕西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及说明发布
点击查看
青海
2014年青海高考考试大纲及说明
点击查看
山西
山西2014年高考各科目考试大纲及说明
点击查看
宁夏
宁夏2014年高考大纲及说明公布
点击查看
甘肃
2014年甘肃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汇总
点击查看
浙江
2014年浙江高考考试说明(各科目)
2014高考文考试说明
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数学(文)制定《2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教学实际.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有利于推动新课程课堂教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和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系列2和系列4中4-4和4-5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像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像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像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像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一观点或作出某项结论.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正确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来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几点说明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应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中.因此,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考查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学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安徽省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导考生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考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6、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二、考试范围与要求(一)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能用(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函数(1)了解,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2)在实际情境中,会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了解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含义.(5)会运用函数的图像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1)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2)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3)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3.对数函数(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3)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a>0,且a≠1)4.幂函数(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2)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的个数.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应用.(三)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点都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这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两个平面垂直.理解并能够证明以下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两个平行平面平面相交交线相互平行.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垂直,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3)能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2)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3)掌握确定直线位置关系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4)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5)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直线和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两个圆的方程判断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空间直角坐标系(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五)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1)了解算法的含义.(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輸入语句、輸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六)统计1.随机抽样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3)样本数据基本的数字特征平均数和标准差.(4)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5)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七)概率1.事件与概率(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2)(八)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弧度(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2)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1)理解任意角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 x 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内的单调性.(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5)了解函数的物理意义;能画出的图像,了解参数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6)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九)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十)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的余弦公式.(2)正切公式.(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十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十二)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的一类特殊函数自变量为正整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十三)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程序框图.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3.基本不等式:(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十四)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及其关系(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2.简单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理解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2)能正确地对含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1.圆锥曲线(1)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和简单的几何性质(2)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简单的几何性质(3)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十六)导数及其应用1.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导数的运算(1)·导数公式:(C为常数);, n∈N+;;; ; (a>0,且a≠1); ;(a>0,且a≠1).(2)·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法则1 .法则2 .法则3 .()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2)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会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十七)统计案例(十八)推理与证明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进行简单归纳和类比推理,(2)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演绎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联系和差异.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十九)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入1.复数的概念(1)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2)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2.复数的四则运算(1)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2)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整卷共20-22题,含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四选一型的单选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理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共50%左右,解答题50%左右.试卷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数学各部分知识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使得考查各部分内容基本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的要求,考查选修系列2和选修系列4的内容约占35%.试题应用合理的能力层次结构(试卷对能力要求的层次和占分比例),使得对能力要求的层次和占分比例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的要求.试题按相对难度即得分率(P)分为容易题(P为0.7以上)、中等难度题(P 为0.4 -0.7)、难题(P为0.4以下).试卷应设计合理的难易结构(包括各题型的难度结构).应发挥各种题型的区分选拔功能,每种题型原则上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以有利于考生稳定应考情绪,正常发挥考试水平.试卷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总体难度要适当.。
2014年高考各科目考试说明
2014高考《考试说明•语文》浮出水面作文:“一大一小”,总分不变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和题型有很大变化,将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和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
语文试题变化最大的是作文,原来的一篇作文被拆成了现在“一大一小”两篇作文,但总分值不变,仍为60分。
小作文即“微写作”分值10分,字数在150到200字之间,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精炼的语言描述场景、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能力。
样题中“微写作”的形式灵活多样,比如写研究小组招募启事,针对有争议的校服帮助校方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围绕战国军事家吴起的思想观点写体会等。
大作文50分,字数要求不少于700字。
而往年仅有一篇大作文,要求是不少于800字。
样题依然给出了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样式。
有名师认为,“微写作”的出现和当前流行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的出现有一定关系,虽然“95后”孩子对这些新鲜事物接触比较多,但题目对他们来说也有一定难度。
这种难度体现在,考生要用更优美的话表达更加凝练的语意,内容表述要尽量准确,在格式方面估计不会过多为难学生。
建议考生不妨平时多利用微博、微信、短信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长辈、同学等发送生日祝福。
老师们也可以在微博上设定固定的场景,邀请学生发微博,以这种有趣的方式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
文卷结构和题型变化较大首先,基础知识题型改变,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
比如,在阅读文本下考查基础知识,体现了出题思维方式变化。
样题中对于修辞、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以对联和诗词的形式出现,还增加对俗语的考查,去掉了字音辨析和语病辨析题。
其次,古诗文阅读重视理解,诗歌强调在对比中阅读和理解。
文言文样题用去年高考题替换下前年的高考题,这一变化表明,对文言文归纳概括文本内容能力的考查更加明确,预计这样的题型还将延续。
样题还在文言文中考查了对文本内容和诗歌的理解,这是一类新题型。
诗文背诵题目将放到具体语境中,考查考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准确理解。
2014北京高考题及答案(校对稿)
2014年北京语文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七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水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2014年北京市文科综合卷文档版(有答案)-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地理第 I 卷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分。
学科网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1日0时42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
读图1,回答第1、2题。
1、玻利维亚A、东邻巴西,西临太平洋B、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C、西南山地垂直地带谱复杂D、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地区2、卫星发射当日A、玻利维亚在傍晚可收看卫星发射直播B、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接近90°C、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地出现极昼现象D、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
图2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
读图,回答第3题3、甲、乙、丙分别是A、贵阳、西安、长春B、昆明、海口、哈尔滨C、兰州、上海、沈阳D、南宁、武汉、学科网石家庄图3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第4、5题。
4、气旋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5、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C、极地东风D、北赤道暖流图4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第6、7题。
6、该河谷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7、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学科网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图5(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徽景观指示牌,学科网图5(b)为校园图局部。
读图,回答第8题。
指示牌在图5(b)中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图6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第9、10题。
9、①②③④依次示意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B、粤菜馆、学科网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10、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图7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学科网物铜含量等值线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考试说明---政治Ⅰ.试卷结构一、试卷结构和题型试卷包括两部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试题以科目知识综合试题为主,科目间综合试题所占比重较小,一般设置一道或两道科目间综合试题,回答科目间综合试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历史、地理中的2个或3个科目的相关知识。
二、分值比例文科综合满分300分,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三、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试题按照题型、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试容及要求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目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反映各科目之间的联系,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说明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表中“目标”二、考试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考试容。
(一)政治(54+48+41+81+39+42=305)第一部分经济生活541、货币 7(1)货币及其本质 5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2) 信用工具与外汇2信用卡与支票外汇和汇率2、价格 5(1) 影响价格的因素3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2 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3、消费 5(1)消费及其类型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健康的消费心理理智的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 4(1)生产与消费 2生产与消费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 6(1)企业 3企业及其分类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公司的经营与发展(2)劳动者 3劳动和就业就业与创业的准备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理财6(1)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 2 储蓄存款商业银行及其业务(2)股票、债券与保险 4股票债券及其种类商业保险投资理财的风险与收益7、个人收入的分配 4 (1)我国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 收入分配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8、财政与税收 4(1)国家财政 2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2)征税和纳税 2税收及其种类依法纳税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1)市场配置资源 3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市场调节的局限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加强宏观调控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4 (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1、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4(1)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2国际经济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第二部分政治生活481、公民的政治生活13(1)我国的国家性质4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必须坚持人民专政(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3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6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及其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监督权和实行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2、我国的政府 8(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4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 2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发展社会主义政治 18(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 4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政策 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政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1 4、当代国际社会 12(1)国际社会的成员 3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3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411、文化与生活 8文化的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 3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2、文化传承与创新 16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6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5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6(1)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1 (1)走进文化生活 3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觉与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容(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81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4(1)哲学是什么4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2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7 (1)物质2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运动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2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3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容(5)意识的能动作用2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7)实践2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 5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的作用及过程3认识的作用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求真务实,与时俱进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2(1)唯物辩证法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5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3)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发展的永恒性发展的实质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观点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4)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4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8(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4)社会历史的主体3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5)人生价值2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6)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3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第五部分经济学常识 391.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9(1)斯密的理论贡献3经济学的目的与财富的含义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2)斯密的政策主2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原理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3)嘉图的理论贡献2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4)嘉图的政策主2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6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2商品、货币理论价值规律理论(2)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2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与分割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3)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2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容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9 (1)罗斯福新政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2)凯恩斯革命3凯恩斯革命的容凯恩斯革命的影响凯恩斯革命的实质(3)新自由主义2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新自由主义的影响(4)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2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3(1)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3)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12(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2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4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第六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42 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11(1)国家的本质 3国家与国家性质专政与国体与政体(2)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3代议制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3)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3民族和国家单一制和联邦制国家主权(4)国际组织概观2国际组织及其分类国际组织的机构和作用2.君主立宪制与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3(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特点和实质(2)法国的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3)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点3.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 4(1)美国的联邦制(2)美国的两党制(3)美国的三权分立制(4)美国的利益集团4.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0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历程2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定(2)按照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3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确保国家权力协调高效运行的集中制与集中的统一(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3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国情(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5.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4(1)联合国 3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合国的作用(2)中国与联合国2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3)世界贸易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机构中国与世贸组织(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独特的APEC方式中国与APEC(5)欧盟3欧盟的宗旨和机构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与欧盟第七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Ⅲ. 参考样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