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最新植物生理学实验理论实验报告
最新植物生理学实验理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并结合最新的植物生理学理论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材料:1. 生长状况相似的豌豆苗若干2. 可调节光照强度的人工光源3. 光合作用测定仪4. 称重天平5. 蒸馏水6. 培养皿和培养土实验方法:1. 将豌豆苗随机分为五组,每组五株,分别放置在不同光照强度的环境中,光照强度分别为低、中低、中等、中高和高。
2. 每日定时使用光合作用测定仪测量各组豌豆苗的光合作用速率,连续观察一周。
3. 记录每天的光照强度和对应的光合作用速率数据。
4. 使用最新的植物生理学理论,结合C3和C4光合作用途径,分析光照强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5. 通过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确定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是否显著。
实验结果:数据显示,在中等光照强度下,豌豆苗的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高。
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增加或减少,光合作用速率均有所下降。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有显著影响。
理论分析:根据最新的植物生理学理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照强度的变化会影响光反应中光合色素的吸收和激发,进而影响ATP和NADPH的生成,这些都是暗反应中合成有机物所必需的。
在中等光照强度下,光合色素的有效利用达到最佳,从而使得光合作用速率最高。
过低的光照强度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还原力,而过高的光照强度可能导致光抑制现象,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结论:本实验验证了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有显著影响,并与最新的植物生理学理论相符合。
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光照强度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关键因素。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植物种类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和最适光照强度范围。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
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和适应策略。
本实验采用了盆栽植物的生长观察和测量方法,结合实验室中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得出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生理学的结论。
1. 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科学,它涉及植物的生理过程、代谢调节、信号传导等方面。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揭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为植物的生产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取了常见的盆栽植物作为实验对象,包括绿萝、仙人掌和吊兰。
为了模拟不同环境条件,我们设置了三组实验组:阳光组、阴影组和干旱组。
每组实验设置五个重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结果与讨论3.1 生长观察在阳光组中,绿萝的叶片呈现出深绿色,茂密且向阳生长;仙人掌的刺变得更加粗壮,颜色也更加鲜艳;吊兰的叶片展开较大,叶色浅绿。
而在阴影组中,绿萝的叶片变得较为苍白,茂密度下降;仙人掌的刺变得细长,颜色较为暗淡;吊兰的叶片展开较小,叶色深绿。
在干旱组中,绿萝的叶片开始出现萎蔫现象;仙人掌的刺变得干瘪,颜色变得暗淡;吊兰的叶片开始卷曲,叶色变黄。
3.2 生理指标测量我们通过测量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来进一步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变化。
在阳光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较高,蒸腾速率也较高;仙人掌的光合速率较低,蒸腾速率也较低;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处于中等水平。
而在阴影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下降明显;仙人掌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几乎停止;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有所下降。
在干旱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急剧下降;仙人掌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几乎停止;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有所下降。
叶绿素含量的测量结果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
4.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更加茂盛,叶片颜色更加鲜艳。
植物生理学实验
叶绿素的卟啉环
叶绿素分子头部的金属卟啉环中心均为Mg2+。 在弱酸作用下,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可被H + 取
代而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可形 成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被破坏,故常 用此法制做植物的原色标本。
(三)叶绿素的光学性质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表现出一定 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
二、植物生理学实验的目录
实验一 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4学时 实验二 小蓝子法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4学时 实验三 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4学时 实验四 植物抗逆性的鉴定(电导仪法、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植物
实验一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TTC法、染料染色法)
[实验步骤]
一、氯化三苯四氮唑法(TTC法) 1、原理
凡是生活细胞,就有新陈代谢。渗入生活细胞的无色的TTC能被脱氢辅酶(NADH2或NADPH2)上 的氢还原成红色产物(TTF),肉眼可辨。 2、材料:玉米、小麦(吸胀种子) 3、方法:100粒种子,沿中心线纵切为二,做如下处理: 100半粒
4、叶绿素提取液荧光现象观察
➢ 取试管3: ➢ 从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观
察; ➢ 再在透射光方向观察叶绿
体色素溶液的颜色; ➢ 记录叶绿素体色素溶液颜
色有何不同 ,分析原因。
5、铜代叶绿素反应
向试管4中逐滴加入浓盐酸,并不断摇匀,至颜色变化, 观察并记录现象;
向变色后的叶绿素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铜,并在酒精灯上 缓缓加热,观察并记录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一、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1.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的生命过程和功能的学科,包括植物的营养、吸收与运输、呼吸、光合作用、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2.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揭示现象背后的机制,推动学科的发展。
3.实验设计的原则:实验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可重复性、控制性和操作性。
科学性是指实验要有明确的科学目的和科学问题;可重复性是指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可以被其他人重复验证;控制性是指实验中要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控制;操作性是指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应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二、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实施步骤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实验的目的和科学问题,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实验的背景和已有研究成果。
2.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和试剂,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3.实验的操作步骤: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记录下关键的观察和测量数据。
4.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5.实验结论的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的内容,总结出实验结论,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三、实验示例: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的关系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的关系。
2.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太阳光度计、荧光光度计、并联光电度数计、光源、植物叶片。
(2)实验操作:a.在不同的光强条件下,测量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强的关系。
b.分析测量结果,绘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的曲线图。
c.讨论实验结果,解释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的关系。
3.实验结果:(1)测量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高光强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较高;低光强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较低。
4.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呈正相关关系,即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以上实验示例,我们可以看到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验设计。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一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一、原理将植物组织放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植物细胞与蔗糖溶液之间将达到平衡状态。
如果在某一溶液中细胞脱水达到平衡时刚好处于临界质壁分离状态,则细胞的压力势ψp将下降为零,此时细胞液的渗透势ψπ等于外液的渗透势ψπ′,即ψπ=ψπ′。
此溶液称为该组织的等渗溶液,其浓度称为该组织的等渗浓度,即可计算出细胞液的渗透势。
实际上临界质壁分离状态镜下很难看到,一般以初始质壁分离作为判断等渗浓度的标准。
(细胞水势=渗+压+衬,其中渗=外渗=-iCRT)(注:内外浓度差不一定质壁分离,因为外高内低才会分离)二、器材、试剂与材料1、器材:显微镜,小培养皿(60mm),载盖玻片,温度计,试剂瓶,吸水纸等。
2、试剂:1mol/L蔗糖溶液,蔗糖系列标准溶液。
3、材料:洋葱。
三、操作步骤1、取干燥、洁净培养皿9套,顺序编号,顺序加入蔗糖系列标准溶液,呈一薄层,盖好皿盖。
(为什么?)2、用镊子撕取材料内表皮(0.5cm见方即可),吸去表面水分,迅速浸入上述培养皿中,每皿4—5片。
3、经20~30min(为什么等这么长时间?因为达渗透平衡)记录室温,同时从高浓度开始依次取出材料放于载片上,滴一滴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盖上盖片,显微镜下观察。
若所有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则取相邻低浓度的材料观察,并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
若有50%左右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即原生质体刚从细胞壁的角隅处分离),则该浓度就是等渗浓度。
若两个相邻浓度的材料中,一个未发生质壁分离,另一个发生质壁分离数超过50%,则两浓度平均值即为等渗浓度。
4、由所得的等渗浓度和室温计算细胞液的渗透势:ψπ=ψπ′=-iCRT(MPa),其中:ψπ——细胞的渗透势,MPa;ψπ′——供试溶液的渗透势,MPa;C——供试溶液的浓度,moL/L;R——气体常数,0.008314·L·MPa/(moL·K);T——绝对温度,(273十t℃)K;i——等渗系数,蔗糖为1。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来研究植物的生理特性及其对外界环境的响应。
我们使用了单子叶植物蔗糖苦苣菜(Saccharum officinarum L.)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对其光合作用、光反应及水分运输进行了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对于深入了解植物生理学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如何在内外环境的调节下进行生长和发育的科学。
通过对植物的生理特性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生活的基本规律。
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深入研究植物的生理学特性。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蔗糖苦苣菜植株、草状质量秤、光谱辐射计、叶绿素荧光仪、离心机等。
2. 实验步骤:- 实验一:光合作用a. 将蔗糖苦苣菜植株放置在恒温暗房内恢复一段时间。
b. 将光谱辐射计放在适当位置,记录光照强度和光质。
c. 将一片健康的叶片置于夹层式草状质量秤上,记录叶片重量。
d. 将叶片暴露在光源下,测量一定时间内的叶片重量。
e. 重复实验步骤c和d,以获得多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 实验二:光反应a. 将蔗糖苦苣菜叶片置于叶绿素荧光仪上,等待测量稳定。
b. 记录初始叶绿素荧光(F_o)值。
c. 迅速打开强光源,记录最大叶绿素荧光(F_m)值。
d. 计算有效光能利用率(Yield)和光化学淬灭(qP)等参数。
- 实验三:水分运输a. 随机选取两片蔗糖苦苣菜叶片,将其离枝并切割横截面。
b. 快速将一片叶片放置在自来水中,随即用另一片叶片封住叶脉。
c. 将样品放置在离心机上,启动离心机以模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
d. 一段时间后,观察叶片的水分状态,并记录数据。
结果与讨论:1. 实验一的结果显示,蔗糖苦苣菜的光合作用明显受到光照强度和光质的影响。
光照强度越高,光合速率越快。
同时,特定波长范围的光对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2.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蔗糖苦苣菜的光反应能力非常高,有效光能利用率和光化学淬灭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张志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内部生物化学和物理活动的科学。
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理过程和生理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适应环境等方面的机制。
本实验指导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并详细说明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一:光合作用的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和设备•高度光合作用活跃的绿叶片•蒸馏水•滤纸•光合色素提取液•盐酸•詹氏液•光合作用速率测定仪实验步骤1.准备一片新鲜的绿叶片,并使用滤纸将其表面的水分吸干。
2.将绿叶片放入提取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盖好瓶盖,放置在强光下静置30分钟。
3.将提取瓶中的绿叶片取出,并将其压碎,制成绿叶片提取液。
4.在一次容器中加入10ml绿叶片提取液,同时加入1ml盐酸,用詹氏液调节为酸性条件。
5.将调节好酸性的绿叶片提取液瞬时注入光合作用速率测定仪中。
6.根据测定仪的说明书进行操作,记录每个时间点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值。
注意事项•实验中所使用的绿叶片应当是光合作用活跃的绿叶片,新鲜度较高。
•测定的过程中应注意光照的稳定性,以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盐酸和其他化学试剂的直接接触。
实验二:渗透压的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植物细胞内外溶液的渗透压差,了解渗透压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和设备•草莓或马铃薯等含有较多汁液的植物组织•单质水•盐水•倒置显微镜•毛细管实验步骤1.取一片新鲜的含有较多汁液的植物组织,如草莓或马铃薯。
2.用刀将该组织剪碎,并将碎片放入一个玻璃杯中。
3.加入适量的单质水,使植物组织完全浸泡其中,静置12小时。
4.取一根毛细管,在一端封闭后,用吸管吸取约5cm 长的盐水,并保持液柱不断。
5.将封闭端的毛细管插入玻璃杯中,并用胶带固定在较深的位置。
6.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记录质点的运动情况。
7.根据质点的运动情况,判断渗透压差的大小。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一、实验原理水总是从水势高的系统流向水势低的系统。
将植物叶片分别与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接触,蔗糖溶液浓度从小到大,开始时,植物叶片水势低于蔗糖溶液,溶液中水分向叶片转移,蔗糖溶液浓缩,蔗糖溶液密度较原始浓度升高;蔗糖溶液高到一定浓度后,蔗糖溶液水势低于植物叶片,叶片水分向溶液中转移,蔗糖溶液稀释,密度较原始浓度降低。
如果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蔗糖溶液的水势,水分不发生净移动,外液浓度较原浓度不发生变化上述浸泡过植物组织、浓度发生改变的蔗糖溶液为乙组。
原始浓度的蔗糖溶液为甲组。
将乙组溶液染色后,取乙组溶液一小滴(小液流),放入对应浓度的甲组溶液中,观察小液流因密度不同而下降、上升或不动的情况,记录与之相对应的甲组溶液的浓度。
二、材料与设备1.材料:植物叶片;2.仪器设备:试管、试管架、打孔器、尖头镊子、尖头针、移液管、毛细滴管;3.试剂:1M蔗糖液、甲烯蓝粉。
三、实验步骤1.蔗糖溶液配制:l)取干燥洁净试管5支,贴标签标记,用1M蔗糖母液配制蔗糖溶液,浓度由小到大分别为0.1、0.25、0.5、0.75、1M,每个浓度均配8m1,放入对应标记的试管中,作为甲组(一定要混匀)2)另取干燥洁净的指形管5支,标明0.1、0.25、0.5、0.75、1M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从甲组取相应浓度蔗糖溶液1m1置于指形管,作为乙组。
2.取样及测定1)选取生长一致的叶片,用打孔器钻取小圆片4-6片/管,将小圆片全部浸入乙组指形管溶液中,摇动20分钟;2)用针尖蘸取少许甲烯蓝粉末,分别放入乙组各指形管中,摇匀,可看见乙组指形管中溶液颜色变蓝:3)用毛细滴管吸取蓝色溶液,轻轻插入相应浓度的甲组溶液中部,用吸耳球轻柔吹气,以帮助蓝色溶液从毛细滴管中流出。
在流出的一瞬间观察并记录液滴的升降情况;4)若液滴下降,说明组织吸水使溶液变浓,比重变大;若液滴上升,说明组织失水使溶液变稀,比重变小;若液滴静置不动,说明此溶液的溶质势与叶圆片组织的水势相等,水分交换平衡,溶液比重不变,根据溶液的浓度可计算水势:若前一浓度溶液小液流下沉,而后一浓度溶液中上浮,则组织的水势值介于两蔗糖溶液水势之间,可取平均值计算。
植物生理学实验理论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实验项目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理论学生姓名:专业: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无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认识实验学习的重要性2. 掌握常用数据处理的技术3. 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对所给的数据进行处理,作图得到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图,比较两曲线的差别,求出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excel软件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 分别计算第1叶与第3叶在不同光强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平均值和误差2. 绘制带方差的折线图。
3. 以植物光合作用生理原理为依据分析折线图,分别找到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强和光合速率关系图(如下)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由上图可得:虽然第一叶和第三叶曲线的的曲率与渐近值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它们的总趋势都是上升的,因此无法判断其光饱和点,仅能判断在光强小于10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第一叶曲线的曲率比第三叶小,相对光合速率低在光强大于10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第一叶曲线的曲率比第三叶大,相对光合速率高而光强较大的情况下第一叶曲线的曲率比第三叶大,其光饱和点会可能相对大。
2.由上图可得:第一叶的光补偿点约在光强为3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第三叶的光补偿点约在光强为2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3.曲线差异产生的原因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利用光强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同,第一叶自身呼吸作用较强,因此在光照较弱阶段,其光合速率低于呼吸作用较弱的第三叶,而当光强逐步增强时,第一叶以其对光能的高效吸收和利用,在光合作用效率上远远超过第三叶,由曲线趋势可知其光饱和点也高于第三点。
可知不同叶位叶片叶龄对其光合作用有着影响。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实验流程实验原理)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包括:实验设计、样品采集、制备样品、分析测定、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
值得指出的是,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体现实验设计的理念十分重要。
因为实验设计的核心是估计和降低误差。
要根据实验设计的指导确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材料、处理条件、重复次数、小区布置、测定指标等内容。
具体方法可参考相关著作,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再详述。
(一)植物材料的种类和采集1.植物材料的种类植物生理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非常广泛,可依实验目的不同而加以选择。
根据来源可划分为天然的植物材料(如植物的根、茎、叶等)和人工培养的植物材料(如杂交后代材料、突变体、愈伤组织等)两大类;按水分状况、生理状态可划分为新鲜植物材料和干材料两大类。
2.植物材料的采集实验的准确性,除取决于分析方法是否科学以及操作是否严格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取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要根据实验目的分别采集植株的不同部位,如根、茎、叶、果实,不能将各部位样品随意混合。
其次,植物材料的采集还具有适时性,即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或各种处理前后,适时采样分析。
此外,在操作和处理过程中还要防止样品变质和污染。
样品包括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和分析样品三类。
从大田或实验地、实验器皿中采取的植物材料,称为“原始样品”,再按原始样品的种类分别选出“平均样品”,然后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和样品种类的特征,采用适当的方法,从“平均样品”中选出供分析用的“分析样品”。
(1)原始样品的取样法随机取样:在实验区(或大田)中随机确定取样点,取样点的数目视田块的大小和样品需要量而定。
选好点后,随机采取一定数量的样株,或在每一个取样点上按规定的面积从中采取样株。
对角线取样:直接从田里采取植株样品,在生长均一的情况下,可按对角线或沿平行的直线等距离布点采样。
即在实验区按对角线选定五个取样点,然后在每个点上随机取一定数量的样株,或在每个取样点上按规定的面积从中采取样株。
(2)平均样品取样法混合取样法:一般颗粒状(如种子等)或已碾磨成粉末状的样品可以采取混合取样法进行。
生物学分析与测试实验(植物生理学)
实验3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一、原理:植物组织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水分交换由其水势差决定。
Φw细内>Φw细外时,水分外流,外液稀释,比重变轻,小液流上升。
Φw细内<Φw外时,组织吸水、外液浓缩、比重变大、小液流下降。
Φw细内=Φw外时,组织内外水分平衡,外液比重不变。
此时,溶液的渗透势等于植物水势,即Φw=-iRTC二、材料:马铃薯块茎三、实验仪器药品:10ml刻度试管5支微量进样器1支单面刀片一片砧板1块指管5支打孔器1个试管架1个移液管架1个10ml移液管2支吸耳球1个1mol/L蔗糖溶液甲烯蓝四、步骤:1、配制0.1~0.5 mol/L梯度蔗糖溶液10 ml于各刻度试管中。
摇匀、编号。
2、各取2ml蔗糖溶液于相应编号的指管中。
3、用打孔器打取马铃薯条,并在砧板上切成0.5~1 mm厚的小圆片。
4、取等重马铃薯小圆片于各指管中,浸泡20 min,充分摇匀振荡。
5、加少许甲烯蓝于小指管溶液中、摇匀。
6、用微量进样器吸取少量浸泡液,插入相应刻度试管原液正中,轻轻挤出一滴。
7、观察小液滴的流动方向,记录小液滴不动的试管的蔗糖浓度,其渗透势即为所测植物组织的水势。
蔗糖溶液小液滴上升小液滴下沉小液滴不上升也不下降图3图4图5五、计算:ψw=-iRTCψw为细胞水势i为解离系数,蔗糖为1。
R为气体常数=0.083×105L·Pa/(mol·k)。
T为绝对温度,单位K,即273+t,t为实验温度。
C为等渗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ol/L则:ψw=-0.083×105×(273+t)×1×C六、分析实验三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测定一、原理:硝酸还原酶是植物N素代谢的关键酶,与作物吸收和利用氮肥有关.它作用于NO3-使还原为NO2-NO3- + NADH + H+NRNO2-+ NAD++ H2ON+NNO2-+NH2SO2NH2+2H++ 2H2O(磺胺)(重氮化合物)SO2NH2N+NSO2NH2+NH2(α-萘胺)N NSO2NH2NH2+H+(对-苯磺胺-偶氮2-萘胺)红色二、材料:新鲜冬苋菜。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李合生(1921~2012),中国植物生理生化学家,被誉为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中国植物生理学发展的贡献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而且对农业生产的实际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合生对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的原理和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为植物生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关于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的一些介绍。
一、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1. 实验的目的和问题:在进行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时,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解决的问题。
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的方法,研究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等。
2. 实验的设计和控制:植物生理生化实验需要精确的实验设计和严格的实验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因素的选取和处理、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3. 实验的方案和方法: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问题,确定合适的实验方案和方法。
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可以选择光合速率仪、测定植物叶片的光谱特性可以使用光谱仪等。
二、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1. 光合作用的测定: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础,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研究植物生理生化过程至关重要。
李合生在光合作用的测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发了一系列的测定技术和仪器。
2. 植物代谢产物的测定:植物代谢产物的测定可以揭示植物的生物化学过程和物质代谢机制。
李合生研究了植物合成蛋白质的方法和代谢产物,提出了一系列的测定技术和方法。
3. 植物生长调控的实验技术:植物生长调控是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核心之一,实验技术的发展为植物生长调控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李合生在植物生长调控的实验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的应用李合生的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学术研究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食品工业等实际生产领域。
1. 农业生产:通过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可以揭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和适应机制,为农业生产中的种植技术、育种方法等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3版本文旨在探讨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方法,通过分析和观察,了解植物如何作出反应,并用这种反应来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如何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
本文将对常用的实验技术做出更加深入的解释,可供植物生理学实验者参考。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3版植物生理学是一门探讨植物如何在其生命过程中生长、成熟和遭受外界环境冲击的科学。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生物学,不断有新版本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推出。
以下是本指南第3版中完整的实验目录:1. 识别植物的生育动力:(1)植物的发育规律:了解植物的生育动力,例如光合作用、水分吸收、温度感受等。
(2)实验仪器:植物生长曲线仪、光度计、气温计等。
2. 分析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响应:(1)植物的水分条件反应:探究干旱环境中植物的水分条件反应,如节肢的变窄化等生理反应。
(2)植物的抗性强度:比较在不同恶劣环境条件下植物抗性的变化,以及植物如何通过适应性机制来抵御外界的攻击。
(3)野外实地研究:对植物的尺寸特征数据、养分含量、气候特征、生态分布等进行详细野外观察。
3. 研究植物生理结构和性状:(1)光学显微镜观察:使用它检查植物的细胞及组织结构。
(2)速率实验:对植物生长、生理活动等进行准确测量,为研究植物的适应性提供依据。
(3)比较界型分析:通过收集植物的特征性状,比较异质的或同种的植物来分析它们的正常发育情况。
4. 研究植物的激素调节:(1)植物的激素含量:对植物的激素含量进行准确的检测,对该植物的发育动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激素调节:检测外植体条件下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考察植物如何通过激素来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
5. 研究植物种类的丰富性:(1)植物本体分类:以叶片、根系、小枝、花朵等特征来识别植物的类型。
(2)植物分布调查:观察植物的自然分布,从植物的种类、数量等方面了解植物生态。
本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为学生提供了可供深入实践的实验内容,以帮助提高它们深入植物生理学问题的理解。
《植物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引言植物生理学实验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生理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
通过对植物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生长调控机制等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包括光合作用实验、呼吸作用实验和植物生长调控实验。
实验一:光合作用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光合作用在植物生理过程中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仪器•适用于实验的植物样本•光照箱•光合作用测定仪器(如光合速率测定仪)实验步骤1.准备植物样本,并将其放置于光照箱中。
2.分别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如低光、中光、高光)的条件,并记录光照强度。
3.使用光合速率测定仪器,测定每个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4.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光照强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快,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光能作为能量来源。
这个实验表明了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用于评估植物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实验二:呼吸作用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实验材料和仪器•成活的植物样本•呼吸速率测定仪器实验步骤1.准备植物样本并放置于呼吸速率测定仪器中。
2.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如不同温度、不同光照等。
3.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呼吸速率的测定,可以了解到不同条件下植物呼吸的强度和速率。
温度对植物呼吸速率的影响比较显著,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呼吸速率也会提高。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植物的能量代谢过程,为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实验三:植物生长调控实验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条件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调控作用。
实验材料和仪器•可控环境设备(如生长箱)•不同生长因子的处理液(如植物激素)实验步骤1.准备植物样本,并将其种植在生长箱中。
2.设置不同生长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并记录相关参数。
3.分别加入不同处理液,如植物激素,观察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变化。
植物生理学实验步骤与实验原理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植物生理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 节,不仅与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相 结合,而且要使学生学会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实 验方法,并在科学态度、实验技能技巧、独立 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获得基本
的训练。
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学会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实 验方法、技术和设计思路,掌握植物生理学基 本原理的验证方法和定量测定植物体内发生的 生理生化变化,并初步具有完成综合性、设计 性实验的能力。每次实验结束,学生均需写出 一份实验报告。
实验3 印迹法测定气孔开张度
【实验原理】
有些有机溶剂涂在叶片表面,失水很快形成一层 薄膜,上面就印在叶片表面的保卫细胞与气孔的 轮廓。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结合显微测微尺可 测其开张度大小。
【仪器与用品】
植物叶片
显微镜 显微测微尺 载玻片 盖玻片 牛皮胶(或 火棉胶)
【方法与步骤】
配制牛皮胶溶液→在叶的下表皮涂胶→成膜后取一小 片→镜检→测量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Ca、K、Mg、Fe、Zn、Mo含 量(同时要测定和元素的标准曲线)
观察的现象描述及计算
【思考题】
灰分元素在植物样品中的含量是怎样的? 各灰分元素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以及他可以测定多 种灰分元素的技术关键是什么?
实验5 植物的无土培养和缺素症状
【思考题】
测量不同生境下、不同植物叶片的气孔开张度,比较 后说明原因。
实验4 植物灰分元素的定性鉴定 和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
植物风干样品在高温灼烧后,剩下灰分 灰分元素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后显现出颜色及结晶 灰分元素在高温下吸收特定光谱的能量发生能级的 跃迁,可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
植物生理学理论(第一章到第三章)
植物生理学理论(第一章到第三章)植物生理学理论总结归纳第一篇植物的物质产生和光能利用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水分生理包括水分的吸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水分的排出等3个过程。
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一、植物的含水量1、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2、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含水量也不同;3、在同一植株种,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的含水量的差异也甚大。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1、水分在植物细胞内通常呈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1)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不参与代谢作用,但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2)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参与各种代谢作用,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则植物代谢越旺盛)①由于自由水含量多少不同,所以细胞质亲水胶体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含水较多的溶胶(sol);另一种含水较少的凝胶(gel)2、水分子距离胶粒越近,吸附力越强;相反,则吸附力越弱。
3、自由水/束缚水低→凝胶耐旱自由水/束缚水高→溶胶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中的反应物质3、水分的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3中方式:扩散、集流、和渗透作用一、扩散:这是一种自发过程,指由于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扩散是物质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二、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
水分集流与溶质浓度梯度无关。
●水孔蛋白的作用:水分在细胞内的运输;水分长距离运输;调整细胞内的渗透压。
三、渗透作用: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而移动的现象。
渗透作用水势梯度儿移动。
1、水势的公式:ΨW=μW-μ0W/V W=△μW/V W2、水势=水的化学势/水的偏摩尔体积=N·m·mol-1/m3·mol-1=N·m-2=Pa3、溶液越浓,水势越低。
[农学]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组织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细胞质壁分离的产生过程及其用于测定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方法。
[实验原理]:当植物组织细胞内的汁液与其周围某种溶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植物细胞内的压力势为零时,细胞汁液的渗透势就等于该溶液的渗透势,这种渗透势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该溶液的浓度称为等渗浓度。
当用一系列梯度浓度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细胞的等渗浓度将界于刚刚引起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和尚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的溶液浓度。
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其渗透势。
[器材与试剂]: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镊子,刀片;实验试剂:100ml 浓度为1mol/L 蔗糖溶液:用蒸馏水配成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mol/L 的蔗糖溶液各50mL ;实验材料:洋葱鳞茎 [实验步骤]:1.取带有色素的洋葱鳞茎,迅速投入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使其完全浸入,约5—10min 。
2.从0.50mol/L 开始依次取出表皮薄片放在滴有同样溶液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
3.在实验中确定一个引起半数以上细胞原生质刚刚从细胞壁的角隅上分离的浓度,和不引起质壁分离的最高浓度。
4.在找到上述浓度极限时,用新的溶液和新鲜的叶片重复进行几次,直到有把握确定为止。
在此条件下,细胞的渗透势与两个极限溶液浓度之平均值的渗透势相等。
将结果记录于表中。
测出引起质壁分离刚开始的蔗糖溶液最低浓度和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最高浓度平均值之后,可按下列各式计算在常压下该组织细胞质液的渗透势。
-Φs=RTiC1式中:-Φs 为细胞渗透势;R 为气体常数=0.083×105L ·Pa/mol ·K ;T 为热力学温度,单位K ;i 为解离常数,蔗糖为1;C 1为等渗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单位是mol/kg ;则-Φs==0.083×105×(273+t)×1×C由于实验用的蔗糖溶液浓度单位为mol/L ,因此需要按下式对其浓度进行修正。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理学实验报告实验⼀、植物组织⽔势测定(⼩液流法)⼀、实验原理⽔总是从⽔势⾼的系统流向⽔势低的系统。
将植物叶⽚分别与⼀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接触,蔗糖溶液浓度从⼩到⼤,开始时,植物叶⽚⽔势低于蔗糖溶液,溶液中⽔分向叶⽚转移,蔗糖溶液浓缩,蔗糖溶液密度较原始浓度升⾼;蔗糖溶液⾼到⼀定浓度后,蔗糖溶液⽔势低于植物叶⽚,叶⽚⽔分向溶液中转移,蔗糖溶液稀释,密度较原始浓度降低。
如果植物组织的⽔势等于蔗糖溶液的⽔势,⽔分不发⽣净移动,外液浓度较原浓度不发⽣变化上述浸泡过植物组织、浓度发⽣改变的蔗糖溶液为⼄组。
原始浓度的蔗糖溶液为甲组。
将⼄组溶液染⾊后,取⼄组溶液⼀⼩滴(⼩液流),放⼊对应浓度的甲组溶液中,观察⼩液流因密度不同⽽下降、上升或不动的情况,记录与之相对应的甲组溶液的浓度。
⼆、材料与设备1.材料:植物叶⽚;2.仪器设备:试管、试管架、打孔器、尖头镊⼦、尖头针、移液管、⽑细滴管;3.试剂:1M蔗糖液、甲烯蓝粉。
三、实验步骤1.蔗糖溶液配制:l)取⼲燥洁净试管5⽀,贴标签标记,⽤1M蔗糖母液配制蔗糖溶液,浓度由⼩到⼤分别为0.1、0.25、0.5、0.75、1M,每个浓度均配8m1,放⼊对应标记的试管中,作为甲组(⼀定要混匀)2)另取⼲燥洁净的指形管5⽀,标明0.1、0.25、0.5、0.75、1M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从甲组取相应浓度蔗糖溶液1m1置于指形管,作为⼄组。
2.取样及测定1)选取⽣长⼀致的叶⽚,⽤打孔器钻取⼩圆⽚4-6⽚/管,将⼩圆⽚全部浸⼊⼄组指形管溶液中,摇动20分钟;2)⽤针尖蘸取少许甲烯蓝粉末,分别放⼊⼄组各指形管中,摇匀,可看见⼄组指形管中溶液颜⾊变蓝:3)⽤⽑细滴管吸取蓝⾊溶液,轻轻插⼊相应浓度的甲组溶液中部,⽤吸⽿球轻柔吹⽓,以帮助蓝⾊溶液从⽑细滴管中流出。
在流出的⼀瞬间观察并记录液滴的升降情况;4)若液滴下降,说明组织吸⽔使溶液变浓,⽐重变⼤;若液滴上升,说明组织失⽔使溶液变稀,⽐重变⼩;若液滴静置不动,说明此溶液的溶质势与叶圆⽚组织的⽔势相等,⽔分交换平衡,溶液⽐重不变,根据溶液的浓度可计算⽔势:若前⼀浓度溶液⼩液流下沉,⽽后⼀浓度溶液中上浮,则组织的⽔势值介于两蔗糖溶液⽔势之间,可取平均值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理论学习
实验项目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学生姓名:XX 专业:XX 学号:XXXXXXXX
同组学生姓名:XX / 指导老师:XX
实验地点:XXX 实验日期:XXXX 年X 月XX 日周二下午
题目:
对下列数据进行处理,并自学《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或 Chapter 9 Photosynthesis: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 p243-269,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比较两曲线的差别,求出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根据实验数据和自学内容,分析为什么有这些差异?
(第1叶为最上部的剑叶,第3叶为较老的叶片)
表1 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和光合作用关系的测定值
(已知测定的条件相同,光合的单位为μmol CO2 m-2 s-1 ,光强的单位为μmol photon m-2
s-1 )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Excel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求平均值如下表:
根据上表作图如下:
由图估计可得: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第一叶30.0 1700.0
第三叶20.0 800.0
差异与分析:
第一叶比第三叶光补偿点高的原因:因为第一叶是刚抽出的幼嫩的叶,他的新陈代谢比第三叶要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第三叶多,所以第一叶达到光补偿点所要通过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比第三叶多,故需要的光强更大。
第三叶的光饱和点比第一叶低且光合速率也比第一叶低的原因:第三叶相比第一叶是已经衰老的叶子,他的新陈代谢不如第一叶强,他体内的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数量和活性比第一叶要低,而且第三叶中所含的叶绿素比第一叶少,其捕获的光能比第一叶少;此外,第三叶中叶绿体中的基粒由于衰老有部分水解,所以第三叶的光合速率较第一叶低且光的补偿点比第一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