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科普】脑血管造影原来有这三种方法
心脑血管造影的方法
![心脑血管造影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f78a0b5f0e7cd185253606.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心脑血管造影的方法
导语: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是必须要通过造影来完成,来诊断疾病是否是这样,然后自己才可以及时的对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类型有很种,每种疾病做治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是必须要通过造影来完成,来诊断疾病是否是这样,然后自己才可以及时的对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类型有很种,每种疾病做治疗的时候所用的方法都是根据疾病的类型来做出的诊断,而面对心脑血管疾病做造影要做很多遍,先从手术之前做一次检查,之后还要检查很多遍,那么心脑血管造影的方法有哪些?
1.术前
应备皮,作碘过敏试验,为避免造影剂引起恶心、呕吐以致误吸,术前禁食6小时,术前可给一些镇静剂,如巴比妥类或安定,年长儿及成人用1%利多卡因局麻。
婴幼儿需用静脉或强化麻醉配合1%利多卡因局麻。
2.术中
操作时一般经皮穿刺股动、静脉送入心导管,如做冠状动脉造影可选择挠动脉。
将导管送到选择造影的部位。
导管在血管及心腔中时要用肝素盐水(500ml中含肝素40mg)冲洗滴注于心导管内以防导管凝血,如做左心系统造影,导管置入动脉系统中即应从导管中推入0.5mg/kg 的肝素进行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
造影完毕后退出心导管在要穿刺部位按压止血,至不再出血后加压包扎,尤其动脉穿刺应注意止血彻底,以免形成血肿。
3.术后
心血管造影患者回到病房后,最初4~6小时内,尚应观察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的变化,及时发现心功能的变化,心律失常,及造。
几种脑血管造影方法(dsa cta mra) 课题 文章
![几种脑血管造影方法(dsa cta mra) 课题 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06abf65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4.png)
几种脑血管造影方法(dsa cta mra) 课题 文章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检查脑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管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目前,常用的脑血管造影方法主要有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等。
1. DSA:DSA是最早使用的脑血管造影方法,也是目前最准确的脑血管造影方法。
它通过注射碘剂,使血管在X光下显影,然后通过电脑进行图像处理,去除骨骼和其他软组织的影像,只留下血管的影像。
DSA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位置和血流情况,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有很高的价值。
但是,DSA是一种侵入性检查,需要在手术室进行,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有一定的风险。
2. CTA:CT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血管造影方法,它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获取脑部的三维影像,然后通过特殊的软件进行处理,生成血管的二维或三维影像。
CTA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位置,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CTA不能显示血流情况,对于一些需要观察血流动态的疾病,如动脉瘤破裂,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
3. MRA:MRA是一种无创性的脑血管造影方法,它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取脑部的二维或三维影像,然后通过特殊的软件进行处理,生成血管的二维或三维影像。
MRA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位置,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而且,MRA不需要注射碘剂或使用放射线,对患者的身体没有伤害。
但是,MRA的图像质量受到磁场强度和梯度场强度的影响,对于一些复杂的血管病变,可能无法提供清晰的影像。
DSA、CTA和MRA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最适合的脑血管造影方法。
全脑血管造影技术
![全脑血管造影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2d63f1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a.png)
全脑血管造影技术
全脑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通过X射线或CT(计算机断层扫描)来观察人体脑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关于脑血管的详细结构和动态变化的信息。
全脑血管造影技术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全脑血管造影技术。
它通过在患
者体内注射造影剂,然后使用X射线或CT扫描来观察血流对比剂在脑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相比传统的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图像处理,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血管
影像。
2. CT血管造影:这种技术使用CT扫描仪来观察血管。
它通
过在患者体内注射造影剂,然后进行快速扫描,以获取高分辨率的血管影像。
相比DSA,CT血管造影可以提供更快的扫描
速度和更低的辐射剂量。
3. 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这种技术使用磁共振成像来观察血管。
它通过在患
者体内注射造影剂,然后进行磁共振扫描,以获取血管的影像。
相比DSA和CT血管造影,MRA没有使用X射线,因此辐射
剂量更低。
然而,MRA的图像分辨率相对较低,可能无法显
示较小的血管细节。
全脑血管造影技术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科等领域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脑血管疾病的类型、位置和程度,
如脑动脉瘤、脑梗塞、脑血管狭窄等,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血管造影机原理
![血管造影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63940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2.png)
血管造影机原理
血管造影机是一种常用于医疗领域的设备,它的原理是通过注入造影剂来观察和诊断人体血管系统的状况。
血管造影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步骤:注射造影剂、成像和结果分析。
医生会在患者体内注射一种特殊的造影剂。
这种造影剂对X射线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可以使血管系统在X射线下更加清晰可见。
注射造影剂通常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使其能够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接下来,血管造影机会使用X射线或其他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扫描。
X射线通过患者的身体,然后被血管中的造影剂吸收,从而形成血管系统的影像。
这些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血管的位置、形状和任何异常情况,如狭窄、堵塞或异常扩张等。
医生会对获得的影像进行分析和诊断。
他们可以根据血管系统的影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疾病,并对病情进行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血管造影机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帮助医生准确地定位血管病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血管造影机的原理虽然简单,但在医疗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血管疾病,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血管造影机的使用也需要专业医生的操作和严格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隐私。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
一步发展,血管造影机有望在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https://img.taocdn.com/s3/m/aa64e9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4.png)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什么是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医疗检查技术,通过注射对比剂进入血管,利用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方法观察和评估脑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
脑血管造影的目的
脑血管造影的目的是评估脑血管系统的异常,如动脉狭窄、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通过脑血管造影,医生可以对脑血管病变进行定位、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脑血管的解剖结构
脑血管包括大脑动脉、脑室系统、大脑静脉等。
其中,大脑动脉分为前大脑动脉、中大脑动脉、后大脑动脉。
不同的脑血管供应不同的脑区。
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方法
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利用连续的X射线拍摄,可以观察到脑血管的强化图像。
2. CT血管造影(CTA):利用CT扫描和对比剂,可以获取脑血管的三维图像,对血管病变进行评估。
3.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利用磁共振技术,观察脑血管的图像,可以展示血管的血流情况,并评估血管异常。
脑血管造影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前,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是否对对比剂过敏;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时,需特别注意。
脑血管造影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过敏反应、感染等,医生会在治疗前进行评估和告知。
结论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脑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
通过脑血管造影,可以准确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变,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CTA、DSA及TCD检测效果的比较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CTA、DSA及TCD检测效果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97e0de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e.png)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CTA、DSA及TCD检测效果的比较张广玉【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TCD)、CT血管造影术(CTA)以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方法对沧州市人民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经DS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44例共76处动脉狭窄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TCD、CTA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三种方法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D诊断M2段狭窄的准确率显著低于CTA与DSA(P<0.05);DSA与CTA 检查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与CTA均能准确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TCD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三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16【总页数】2页(P3013-3014)【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狭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作者】张广玉【作者单位】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河北,沧州,0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4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导致脑缺血发生的重要诱因。
据统计,近年来因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造成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1-3]。
因此,找到一种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检测狭窄部位以及狭窄程度的方法对于医师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在临床上普遍应用[4],CT 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CTA)也属于血管狭窄诊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5],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则被认为是临床检测大脑血管狭窄的金标准[6]。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CTA、DSA及TCD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检测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常规脑血管造影
![常规脑血管造影](https://img.taocdn.com/s3/m/a6b702d9856a561252d36fc4.png)
*MCA分段:
大脑后动脉直接起自颈内动脉
前组血管造影时,经后交通动脉显示大脑后动脉
四、椎动脉造影
椎动脉分段:
*椎基底动脉解剖:
*PCA分段:
五、颅内后组循环造影
左侧小脑后下动脉起自颅外
六、多体位造影
正
正位
位
斜位 斜 位
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
责任病变 侧支血供 形态学分型 血管内治疗风险-效益评价
常规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的常规步骤
1、主动脉弓双斜位 2、颈总动脉正侧位 3、颅内前组动脉正侧位 4、椎动脉正侧位 5、颅内后组动脉正侧位 6、结合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结果, 进行多体位造影
一、正常主动脉弓造影主动脉源自上血管变异二、颈总动脉造影
三、颅内前组动脉造影
ICA分段:
*ACA分段: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3457f6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b.png)
脑血管造影操作标准适应症:无创检查〔MRA、CTA等〕无法确定的脑血管狭窄,但临床高度疑心的病人;欲行介入治疗的病人。
禁忌症:此种检查无绝对禁忌症,但对有碘过敏的病人、严重出血倾向的病人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而不能平卧的病人要慎重。
1.操作前准备1.1.患者情况查阅病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病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及目前用药情况。
并确认已签署造影知情同意书。
〔造影术前签字内容: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痉挛,栓子脱落造成栓塞,出血感染等〕1.2.实验室检查了解重要的化验结果,包括凝血象、乙肝五项、血常规、尿素氮、肌酐、血糖等。
如有条件,查丙肝抗体及艾滋病抗体。
1.3.影像学检查了解重要的影像学检查的情况,包括头CT、头MRI+MRA、头灌注CT、头MRI灌注像、弥散像等。
1.4.术前准备情况检查穿刺部位周围备皮情况,确认术前已禁食水。
1.5.患者教育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
告知患者在腹股沟麻醉、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及造影剂注入时患者可能体验到的感受。
2.消毒2.1.刷手0.05%碘伏刷手2遍。
范围: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
顺序:从指尖至肘上10cm。
考前须知: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如双手触及非无菌物体须重新消毒。
2.2.穿刺部位消毒0.05%碘伏消毒2遍。
范围:上界平脐,下界为大腿上1/3处,外界为双侧腋中线延线,内界为双侧股内侧中线。
顺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中心向周围作环形消毒。
考前须知: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第2遍消毒不能超过第1遍消毒边界。
3.铺无菌单〔见示意图〕、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第1块垂直铺在小腹上,盖住阴部。
第2块斜铺在右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界在右穿刺点上。
第3块斜铺在左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界在左穿刺点上。
第4块铺在穿刺点以上,无菌单下界平双侧穿刺点连线。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5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只露出患者头部。
脑血管DSA阅片技巧
![脑血管DSA阅片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43370e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f.png)
观察血管形态:观察血 管的粗细、弯曲程度、 分支情况等
识别病变部位:识别病 变部位,如动脉瘤、狭 窄、血栓等
分析病变原因:分析病 变的原因,如高血压、 动脉硬化等
判断病变程度:判断病 变的程度,如轻度、中 度、重度等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病 变程度和原因,制定相 应的治疗方案
脑血管DSA阅片实 例
典型病例
阅片注意事项
观察血管形态:注意血管的粗细、弯曲程度、 分支情况等
观察血流速度:注意血流速度的快慢、方向、 有无涡流等
观察血管壁:注意血管壁的厚度、光滑程度、 有无钙化等
观察血管周围组织:注意血管周围组织的情 况,如脑组织、脑膜等
脑血管DSA阅片方 法
血管分析
观察血管形态:观察血管的粗细、 弯曲程度、分支情况等
之间的对比,通过计算机处理,
窄、脑血管痉挛等疾病的诊断
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响,从
和治疗。
而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图像。
脑血管DSA图像特点
1
脑血管DSA图像清晰, 分辨率高
2
脑血管DSA图像可以显 示血管的形态、结构、 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
3
脑血管DSA图像可以显 示血管的狭窄、闭塞、 动脉瘤等病变
4
脑血管DSA图像可以显 示血管的侧支循环和血 流动力学情况
04
高阅片技巧和诊断准确性
谢谢
侧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
侧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
为脑动脉血栓形成。
为脑动脉痉挛。
疑难病例
病例1:患者,男,55岁,突发性头痛、呕吐,CT显 示脑出血,DSA显示动脉瘤破裂
病例2:患者,女,45岁,长期高血压,突发性头痛、 呕吐,DSA显示脑动脉狭窄
病例3:患者,男,60岁,突发性头痛、呕吐,DSA 显示脑动脉瘤,但CT未显示明显异常
【科普】十分钟,教你轻松看懂脑血管造影
![【科普】十分钟,教你轻松看懂脑血管造影](https://img.taocdn.com/s3/m/3528222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62.png)
【科普】⼗分钟,教你轻松看懂脑⾎管造影⼗分钟,教你轻松看懂脑⾎管造影以下内容来源⽹络颈动脉窦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右侧颈内动脉DSA(正常)左侧颈内动脉DSA (正常)左侧椎动脉DSA(正常)右侧椎动脉DSA (正常)相关知识脑⾎管病检查,你知道多少?当出现了脑⾎管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神经功能障碍不适,应该如何做检查,复查内容包括些什么?具体的推荐是什么呢?当考虑为脑⾎管病时除了神经系统查体、抽⾎化验检查外,最重要的⼀项内容是对⾎管的检查,这⾥指常规头颅CT和头颅MRI外还应包括脑⾎管相应检查,主要包括↓■⽆创性(颈部B超,经颅多谱勒彩超-TCD,CTA,MRA,MRV)■有创性检查(全脑DSA)⼀般的次序是先从⽆创性检查开始,有异常后再进⾏有创性检查。
这些检查具体内容包括什么?1头颅CT检查知多少?CT(ComputedTomography),即电⼦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的探测器⼀同围绕⼈体的某⼀部位作⼀个接⼀个的断⾯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
对脑⾎管病的CT检查推荐。
1.CT是脑出⾎的⾸选检查。
2.CT为蛛⽹膜出⾎的⾸选诊断检查。
3.CT是急性缺⾎性卒中的⾸选急诊检查。
4.在静脉rtPA治疗前,应完成NECT排除脑出⾎,并明确是否存在低密度缺⾎灶。
5.CT可作为脑静脉窦⾎栓形成的初始常规检查;若发现⼤脑⽪层及⽪层下区不明原因⽔肿或脑出⾎,应考虑⾎栓形成的可能性,但此时由于5.CT可作为脑静脉窦⾎栓形成的初始常规检查;若发现⼤脑⽪层及⽪层下区不明原因⽔肿或脑出⾎,应考虑⾎栓形成的可能性,但此时由于CT低敏感性及假阳性率,不推荐⾸选。
2头颅MRI检查知多少?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种,它利⽤磁共振现象从⼈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体信息。
头颅MRI与头颅CT均是脑部疾病常⽤检查⼿段。
对脑⾎管病的MRI检查推荐。
1.在脑卒中症状出现的6⼩时内,弥散加权成像(DW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CT及其他MRI检查⽅式,有助于早期缺⾎性脑卒中诊断。
脑动脉狭窄造影的操作方法
![脑动脉狭窄造影的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b192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b.png)
脑动脉狭窄造影的操作方法1.术前准备在进行脑动脉狭窄造影前,需要进行术前准备。
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症状、病史等。
然后,医生还需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肾功能,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造影检查。
此外,还需告知患者术前禁食,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2.静脉置管在手术开始前,医生需要为患者置入静脉通道,以便给予镇静剂、局麻药物和造影剂。
通常,我国多采用股静脉置管的方法。
3.局麻及镇静对于脑动脉狭窄造影,通常使用颈内动脉或桡动脉插管的方法。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局部麻醉和镇静药物的注射,以减轻痛苦感和恐惧心理。
4.动脉穿刺医生使用无菌的技术,选择插管点位,通常是颈内动脉或桡动脉,进行血管穿刺。
穿刺点位在颈内动脉时,通常使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
5.引导导丝当动脉穿刺成功后,医生会将尼龙导丝插入血管内。
导丝的选择要符合血管的形态特点和狭窄部位的位置,以确保导丝的顺利通过。
6.引导导管在成功引导导丝后,医生会将导管插入动脉内。
导管的尺寸和长度应根据狭窄部位的情况进行选择。
正常情况下,导管一般可以顺利通过,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微调来调整导管的角度。
7.注射造影剂一旦导管插入到需要检查的脑动脉位置,医生会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以便对该血管进行成像展示。
造影剂对血管进行显影,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的形态、狭窄、分支情况等。
8.影像采集当造影剂注射完毕后,医生会进行实时的影像采集过程。
可以通过X线摄影、CT扫描或者MRI扫描等方法,动态观察血管的情况,以便对脑动脉狭窄的程度、部位进行评估。
9.结束操作当完全评估完脑动脉的血流情况后,医生会将导管进行逐渐地拔出。
拔管后,需要进行止血处理,通常采用压迫法来快速止血。
总结起来,对于脑动脉狭窄造影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准备、静脉置管、局麻及镇静、动脉穿刺、引导导丝、引导导管、注射造影剂、影像采集和结束操作等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操作技巧,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
脑血管的影像解剖实验教学
![脑血管的影像解剖实验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11e150ef01dc281e43af022.png)
脑血管造影的X线解剖
作业: 1绘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造影正侧位像 2椎动脉 造影正侧位像 3脑静脉造影正侧位像
颞下动脉(3支) P3发出胼周后动脉、
顶枕沟动脉和距状 沟动脉。
脑血管造影的X线解剖
• 椎动脉造影侧位像 基底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脑血管造影的X线解剖
• 椎动脉侧位像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脑血管造影的X线解剖
• 椎动脉正位像 基底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2、椎动脉
V1段:(横突孔段) V2段:(横行段) V3段:(寰椎段) V4段:(枕骨大孔段) V5段:(颅内段)
脑血管造影的X线解剖
• 椎动脉分支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脑血管造影的X线解剖
大脑后动脉: P1水平段或交通前段:
穿动脉 P2环绕段:
②上行段:
• 眶额动脉: • 额极动脉:
③纵行段:
• 胼周动脉: • 胼缘动脉: • 楔前动脉:
脑血管造影的X线解剖
• 大脑前动脉造影侧位像
横行段(A1段): 上行段(A2段, A3段)呈向前上
的S形,继而后行转折为纵行段。 纵行段(A4段, A5段):胼周动
脉,多行于胼胝体沟中。 主要分支:眶额动脉(A2 )
根据Fischer分法,可以分为5段: M1段,即横行段 M2段,即纵行段前半; M3段,即纵行段后半 M4段,即终末段前半; M5段,即终末段后半
脑血管造影的X线解剖
• 大脑中动脉的分支: ①横行段:豆纹动脉。 ②纵行段: • 额顶升支: • 颞前动脉: ③终末段: 顶后动脉\角回动脉\颞后动脉:
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方法
![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0b8168767f5acfa1c7cd41.png)
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方法
反正是疾病都来自于脑血管,现在随着日常生活中,大家的饮食状况越来越好许多的朋友们,总是会得上心脑血管疾病,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的是脑血管造影检查,来帮助大家解除这一项们的困惑。
脑血管造影检查是将含碘造影剂通过导管注入到血管内,使脑血管显影,通过DSA机快速连续摄片和相片处理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以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是现代最先进的脑血管诊疗方法,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脑血管造影既可以显示血管本身的形态改变,如扩张、畸形、痉挛、狭窄、血管闭塞、出血等,又可根据血管位置的变化,确定有无占位。
因此,它对诊断颅内血管本身的病变具有特殊意义,可以说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近年来,随着CT、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及其血管成像技术的发展,一些颅内占位性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均采用CT或核磁检查。
但这些检查在很多方面仍不能代替脑血管造影检查,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常是由于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所致,对于直径较小的动脉瘤,CT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有可能无法显示,一
旦漏诊,后果严重。
为了明确诊断和考虑手术,就需要作脑血管造影。
经脑血管造影就可以明确是属于颅内动脉瘤或是血管畸形。
同时还能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数量,或血管畸形的部位、形状、供血及侧支循环情况等,
以上介绍了脑血管造影检查,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呼吁各位朋友们要从自己的休息时间,和饮食上面注意,以防止,因为长期的饮食过于油腻或者是不运动,而造成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造影原来有这三种方法
脑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X射线检查技术,它是先选一入路动脉(一般选用右股动脉),通过右股动脉放置一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管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选进所要显示的动脉,注入含碘造影剂。
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
下面的时间,卡姆医疗小编将首先通过两个典型案例来为大家解读一下何为脑血管造影?
以下两张图清晰得显示出了脑血管造影的情况
正常脑血管造影正位像; 正常脑血管造影侧位像
任何盲目的治疗都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或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要想实施最有效治疗的前提是弄清发病的根本原因。
而全面的脑血管造影就是明确诊断的最佳选择。
下面小编就通过两个典型的病例带大家了解一下脑血管造影是如何运用在实际临床治疗中的。
典型病例一:
患者,女性,62岁。
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经全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对患者采取介入治疗血管内支架成型术。
术后再次造影显示狭窄段血管完全扩张至正常,患者缺血缺氧的脑组织获得了正常血液供应。
术后6个月随访,无中风再发作。
术前: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严重狭窄术后: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恢复正常形态
典型病例二:
患者,男性,49岁。
头晕、右侧肢体无力、言语笨拙6个月。
经全脑血管造影诊为左颈内动脉狭窄,对患者采取介入治疗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术后造影显示狭窄段血管扩张至正常范围,患者缺血缺氧的脑组织获得了正常血液供应。
术后12个月随访,无中风再发作。
术前:左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术后:狭窄段血管扩张满意术后:颈内动脉支架影像
卡姆医疗小编相信,以上两个典型病例的介绍已经可以帮助大家对脑血管造影有一个较为简单的了解了。
其实,诊断脑血管疾病时有三个常用的脑血管造影方法。
第一种是核磁共振机所做的脑血管造影(MRA),第二种是CT机所做的脑血管造影(CTA),第三种是需要大腿根部股动脉插管进行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完成的脑血管造影(DSA),三种造影方法各有特点。
MRA的特点是无创,甚至可以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就可以完成,可以在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同时进行,但是分辨率是最差的,可以作为一种筛查的方法。
CTA也是一种无创的方法,需要注射含碘的造影剂,在做之前需要了解肾功能情况(造
影剂通过肾脏排泄),可以快速完成,病人痛苦少,分辨率也较MRA有所提高,可以作为快速诊断脑动脉瘤的方法。
而DSA是最准确的脑血管造影方法,分辨率最高,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在临床实践中,如果通过MRA或CTA检查,考虑有脑血管疾病的情况,特别是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时候,往往还是需要通过DSA检查最后明确诊断。
DSA 检查对于脑动脉瘤开颅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后的定期复查也是必须的。
目前国内生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代表性厂家有三叶牌、和佳以及卡姆医疗,和佳生产的大型血管造影系统具有四个以上较高分辨率的显示器,而卡姆医疗独立研发生产的DSA血管机C形臂具有应用范围广、图像超高清晰度、检查时间较短以及实时做出正确量化评估的特点。
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所以,被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特别是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
其不但能提供病变的确切部位,而且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亦可清楚地捕捉,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
另外,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DS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进一步查明导致出血的病因,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
DSA对脑血管病诊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