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小儿按摩常用穴位》PPT课件
h
22
四、乳根
• 1.位置:两乳头下侧0.2寸 • 2.操作:用中指端或食指端揉 • 3.次数:20-50次 • 4.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5.主治:胸闷,咳嗽,呕吐
h
23
五、中脘
• 1.位置: • 2.操作:用大鱼际揉称揉中脘,用
掌面或4指摩称摩中脘,自喉咙往下 推至中脘称推中脘(胃气以降为顺) • 3.次数:摩5分钟,揉、推100-300 次。
• 2.操作:用拇指或食、中、环三指揉, 或用拇、食两指提拿或用拇指抹。
• 3.次数: 揉50-100次,提拿3-5次, 抹3-5分钟
• 4.主治:斜颈,项强
h
19
第二节、胸腹部
• 一、天突 • 1.位置: • 2.操作:中指端按揉 • 3.次数:30次 • 4.作用:理气化痰 ,降逆平喘,止呕。 • 5.主治:咳嗽,咯痰,食积,咽痛
惊惕不安
h
7
二、坎宫
• 1.位置:自眉心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 2.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 • 3.次数: 50-100次 • 4.应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
痛
• 5.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目 赤痛。
h
8
三、太阳
• 1.操作:两拇指向前向后直推,称推 太阳,用中指或拇指揉,称揉太阳
• 4.作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 和胃、消食导滞
• 5.主治:腹痛、腹胀、食积、便秘、 肠鸣泄泻
• 3.次数: 50-100次
• 4.作用:镇惊安神,通窍
• 5.主治:头痛,惊风,神昏烦躁,衄
血
h
15
十、耳后高骨
• 1.位置:耳后颞骨乳突处。 • 2.操作:拇指或中指揉 • 3.次数: 30-50次 • 4.作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 5.主治:头痛,烦躁不安,惊风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演示精品PPT课件
攒竹(天门)
❖ 【位置】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推法:以两手拇指自两眉中点 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称推攒竹,又称开 天门。
❖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镇静安神, 醒脑开窍。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精神不振,烦躁 哭闹等。
眉弓(坎宫)
大椎
❖ 【位置】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
大椎。 2.捏挤法:用双手拇、食指同时捏拿起穴位处
皮肉,用力向里捏挤,称捏挤大椎。 【次数】按揉法:20~30次。捏挤法:3~5次。 【功用】清热利咽,解表发汗。
பைடு நூலகம்
脊柱
❖ 【位置】背部,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 【操作方法】
1~2分钟。
【功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主治】腹胀,腹泻,腹痛,便秘,食积
丹田
❖ 【位置】脐下2.5寸。 ❖ 【操作方法】
1.揉法:用手掌根或中指或拇指面揉本穴,称 揉丹田。 ❖ 2. 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本穴,称摩丹田。
3.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面或偏峰一指禅推本穴, 称一指禅推丹田。 【次数】揉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一 指禅推法:2~3分钟
脐,称捏挤脐。 【次数】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摩 法:3~5分钟;捏挤法3~5次
天枢
❖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
称按揉天枢。
❖
2.一指禅推法:用拇、食指分别按在两侧
穴位上作一指禅推动作。
【次数】按揉法:100~300次;一指禅推法:
七节骨
2024版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2024/1/29
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炎等禁止推拿。 恶性肿瘤局部禁止推拿。
8
02
小儿推拿基础理论
2024/1/29
9
中医经络学说
03
经络定义及功能
阐述经络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解 释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 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与脏腑关系
分析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经 络在调节脏腑功能、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 衡中的重要作用。
经络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探讨经络学说在小儿推拿中的指导意义,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经络气血运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24/1/29
10
脏腑辨证施治原则
脏腑功能特点
概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之间 的关系,阐述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疾 病发生的内在原因。
脏腑施治原则
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表现,提出 相应的治疗原则和选穴方法,如补虚 泻实、调整阴阳等。
脏腑辨证方法
介绍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 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八 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具体内容。
2024/1/29
11
五行养生法在小儿推拿中应用
1 2
五行养生法基本原理 解释五行养生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五行相 生相克关系及在人体健康中的应用。
21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小儿处于舒适、放松的 状态,避免其哭闹或挣扎。
推拿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 呼吸,避免自身疲劳。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 小儿的皮肤和骨骼,避免过
度牵拉或压迫。
避免在小儿过饱或过饿的状 态下进行推拿。
01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PPT课件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内八卦
位置:掌中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 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穴即在此圆圈 上
操作:运 次数:100~500次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 应用:善理气机。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本节两旁陷中。 操作:揉二扇门、掐二扇门。 次数:揉100~500次;掐3~5次中。 作用:发汗透表、退热平喘。 应用:伤风、感冒、发热无汗等。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心经
位置:手中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向心推--补心经;离心推--清心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清热退心火 应用:高热面赤、神昏烦躁、口舌生疮、小
便短赤、惊风、惊吓
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
经代之,以防扰动心火。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肺经
应用:外感发热、内热、潮热、烦躁不安、口 渴、弄舌、惊风、口舌生疮、咳嗽、痰喘、咽 痛等症。
清天河水清热而不伤阴,善清卫分、气分之热,虚、 实热皆可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掌根成一直线。 操作:自肘关节推至掌根--称退六腑。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 应用:高热、烦渴、惊风等一切实热证。
小儿推拿常用穴 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点
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 特定穴位。
小儿推拿专用 多分布在四肢的肘膝关节以下,以手掌与手背为
多,----“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点、线、面形状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天门
位置:眉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称为“开天
门”。 次数: 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幼儿园小儿推拿》课件
合理饮食
小儿推拿后应保持合理的 饮食,避免过度进食或偏 食,以保证宝宝营养的均 衡和充足。
05
小儿推拿实践案例
案例一:感冒推拿
总结词
感冒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来缓解感冒症状的方法,对于缓解宝宝的不适感有很 好的效果。
《幼儿园小儿推拿》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小儿推拿简介 • 小儿推拿手法 • 小儿常见病症推拿 •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 小儿推拿实践案例
01
小儿推拿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特定穴 位来治疗和预防儿童疾病的方法 。
历史
小儿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 长期实践和发展,已成为一种独 特的儿童保健疗法。
保持适宜的环境
推拿时应保持室内温暖、 安静,避免风吹和寒凉, 为宝宝营造一个舒适、放 松的环境。
准备必要的工具
小儿推拿需要准备适量的 按摩油、毛巾、衣服等必 要的工具,以确保推拿过 程中的舒适和安全。
推拿的注意事项
掌握正确的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需要掌握正确的推拿手法, 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或轻浮无力 ,以免对宝宝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详细描述
感冒推拿主要针对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通过按摩手部和足部的穴位,如 合谷穴、曲池穴、足三里等,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在感冒初期进行推拿,可以有效
缓解宝宝的不适感,提高宝宝的抵抗力。
案例二:咳嗽推拿
总结词
咳嗽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来缓解咳嗽症状的 方法,对于缓解宝宝的不适感有很好的效果。
腹泻
总结词
腹泻是小儿常见消化系统病症,推拿可 以调整肠胃功能。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PPT课件
27
中脘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处 操作:揉、摩、推 次数:推或揉约100~300次;摩约5分钟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降逆止呕 主治与应用:腹痛、腹胀、食积、呕吐、
泄泻、食欲不振、嗳气等
摩揉健脾消食 下推降逆止呕。(下推为补,上推为清)
28
腹
位置:腹部 操作:分推,摩 次数:分推100~300次;
癃闭等
用于先天不足引起以上诸症 遗尿可用灸法
33
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两大筋 操作:拿肚角 次数:3~5次 作用:止腹痛 主治与应用:受寒、伤食引起的腹痛、腹
泻,及其它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
34
Thanks
35
肩井
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拿、按 次数:拿5次;按30~50次 作用:发汗解表、宣通气血 主治与应用:感冒无汗、惊厥、上肢抬举受限等
推太阳多用于风热,运太阳常用于风寒 外感表实用泻法,外感表虚用补法
9
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 突后缘下凹陷中
操作:揉、掐、拿 次数: 30~50次,掐
拿10次
10
耳后高骨
作用:疏风解表,镇静 安神
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 惊风烦躁
多用揉法,用于外感 掐拿用于惊风
11
四大手法
摩5分钟
29
腹
作用:消食化滞、降逆 止呕、健脾止泻、通便
主治与应用:腹痛、腹 胀、消化不良、恶心、 呕吐、腹泻、便秘
分推腹阴阳能降逆止呕、 和胃消食。
顺摩通便,逆摩止泻
30
胁肋
位置: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操作:自患儿两腋下搓摩至平天枢处,称
为搓摩胁肋 次数:100~300次 作用:宽胸理气、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与应用:胸闷气喘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contents •小儿推拿概述•常用手法介绍•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注意事项•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目录小儿推拿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发展历程原理及作用机制原理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小儿推拿适用于多种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如感冒、咳嗽、哮喘、腹泻、便秘、遗尿、夜啼、惊风、疳积等。
同时,对于小儿保健和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禁忌症虽然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如小儿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或患有恶性肿瘤、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时,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此外,对于局部皮肤破损、炎症等病变部位也应避免推拿刺激。
常用手法介绍分类定义根据着力部位和推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
作用定义分类作用030201定义分类作用摩法定义用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分类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摩法和指摩法。
作用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等作用。
常见病症治疗推拿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黄蜂入洞、按揉迎香穴等。
症状表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
注意事项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保暖,多饮水。
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1 2 3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症状表现01推拿手法02注意事项03操作注意事项手法力度掌握轻柔为主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的效果。
均匀施力在推拿过程中,要保持手法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突兀的用力。
穴位选择准确性熟悉穴位定位准确避免误伤避免误操作风险专业培训注意观察避免禁忌症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成功案例展示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完整小儿推拿ppt课件
原理及作用
扶正祛邪
通过增强正气、祛除邪气,提高小儿免疫 力,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原理
小儿推拿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穴位,激发经 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 达到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
平衡阴阳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阴阳平衡,改善小儿 体质。
疏通经络
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缓解局部症状。
操作注意事项
01
推拿前需明确诊断,根 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推拿 手法。
02
操作时手法要轻柔、平 稳、着实,避免使用暴 力或过度刺激。
03
注意推拿的禁忌症,如 皮肤破损、骨折、结核 、肿瘤等。
04
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患儿的反应,及时调整 手法和力度。
实践经验分享
01
02
03
04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重与患儿 的沟通和交流,消除其恐惧和
05
小儿推拿在家庭保健中应 用
家庭保健意义及作用
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调 和气血,促进小儿身体发育和健
康成长。
增强小儿免疫力
推拿能够激发小儿自身的免疫功 能,提高抵抗力,减少生病几率
。
缓解小儿常见病症
针对小儿感冒、咳嗽、腹泻、消 化不良等常见病症,推拿可起到
缓解症状、加速康复的作用。
02 推拿手法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 天河水等。
03
治疗过程
04
首先进行开天门,从患儿两眉中 点处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然后进 行推坎宫,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 成一横线来回推动,接着揉太阳 ,最后清天河水,从患儿腕横纹 中点推至肘横纹。
疗效评估
经过推拿治疗,患儿感冒症状得 到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小儿推拿穴位 PPT课件
2、肝经: 位臵:食指末端 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 称补肝经,向指 根方向直推为清, 称 清 肝 经 。 100—500次。
2016/9/1 推拿学科 36
主治: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
烦热,口苦,咽干等。 临床运用: 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 解郁除烦,多用于惊风,抽搐,烦躁 不安,五心烦热等症。肝经多用清法, 或肝阴虚者,以滋肾养肝法代之。
振,黄疸等症。 临床运用: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 于脾胃虚弱,气血不瞳面引起的食 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2016/9/1 推拿学科 34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 湿热重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 疾等症。 但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一 般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 小儿体虚或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 时,推补本穴,可使陷疹透出,但手法宜 快,用力宜重。
2016/9/1
推拿学科
16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
恶心。 临床运用: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 和胃,理气消食,在临床中摩腹,按 揉足三里,捏脊全用还可用于小儿保 健,起经壮身体,健脾和胃,消食的 作用。
2016/9/1
推拿学科
17
3 脐: 位臵:肚脐。 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 指摩或掌摩称摩脐。揉 100—300 次, 摩5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积,便秘,肠 鸣,吐泻。
2016/9/1 推拿学科 31
上肢部穴位
2016/9/1
推拿学科
32
1、脾经:
位臵:拇指未端罗纹
面。 操作:循拇指桡侧边 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或旋推为补,称补脾 经。由指端向指根方 向直推为清,称清脾 经。100—500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治:腹痛,腹泻。
临床运用:按拿肚角,治疗各处原 因引起的腹痛,特别是对寒痛、伤 食痛效果更好,一般拿3—5次即可。 为治腹痛之要法。
腰背部穴位
1、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
称 推 脊 , 一 般 100—300 次 。 用 捏 法 自 下而上作捏法称捏脊, 一般3—5遍。 主治:发热,惊风, 夜啼,疳积,腹泻, 呕吐,腹痛,便秘等。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 向上或自上而下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 和推下七节。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
临床运用: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 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推上节, 按揉百会,揉丹田合用:气虚下陷 的脱肛,遗尿等。
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用于 肠热便秘证、痢疾等症。
位置:拇指未端罗纹 面。
操作:循拇指桡侧边 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或旋推为补,称补脾 经。由指端向指根方 向直推为清,称清脾 经。100—500次。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 振,黄疸等症。
临床运用: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 于脾胃虚弱,气血不瞳面引起的食 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3 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 际骨下凹陷中。
操作:拇指按或 揉,称按或揉耳 后 高 骨 , 30—50 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按高骨能疏风解表,治 感冒头痛。推攒竹、推坎宫、揉太 阳、推调用:安神除烦,治神昏烦 躁。
4 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 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主治:腹胀,腹痛,食积,便秘,肠 鸣,吐泻。
临床运用:揉脐,摩脐能温阳散寒, 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用于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症。 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合用:治腹泻,消化不良,临床中 一般是从脐向下推叫清脐,从脐向 上推叫补脐。补脐法常用于治疗脾 虚泄泻症。
4 丹田:
位置:小腹部,脐下2—3寸间。 操作:用指揉或用掌揉,称揉丹田,摩
3、 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相当于长强穴)。 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
尾,。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
临床运用:
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 肠的功能。揉龟尾,揉脐,推上七节 骨合用:腹泻便秘。“龟尾七节,摩 腹揉脐”乃小儿腹泻之通法。
上肢部穴位
1、脾经:
操作:以两手掌 从两胁腋下搓摩 至天枢处,称搓 摩胁肋。次数 50—100次。
主治: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疳 积,肝脾肿大。
临床运用:搓摩胁肋,性开而降, 能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
2 腹:
位置:腹部。
操作:沿肋弓角连缘或自中脘至脐, 身两旁分推,称为分推腹阴阳。掌或 四 指 摩 称 摩 腹 。 次 数 : 分 推 100— 200次,摩5分钟。
2、坎宫:
位置:在两眉上,自 眉头至眉梢成一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 向眉梢作分推,称推 坎宫,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 风,头痛,目赤痛。
临床运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 脑明目,止头痛。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合用:治 疗外感发热,头痛,推坎宫,清肝 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合用: 目赤肿痛。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 恶心。
临床运用: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 和胃,理气消食,在临床中摩腹,按 揉足三里,捏脊全用还可用于小儿保 健,起经壮身体,健脾和胃,消食的 作用。
3 脐:
位置:肚脐。
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 指 摩 或 掌 摩 称 摩 脐 。 揉 100—300 次 , 摩5分钟。
临床运用:
捏脊法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 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身健体的 功能。与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 足三里配合,可疗小儿疳积,脾虚泄泻, 便秘,四肢无力面黄肌瘦及先后天发育 不足的慢性病症。
推脊法从上 至下,配天河水, 退六腑,推涌泉 穴合用可起清热 的作用。
2、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 一直线。
丹田。揉50—100次,摩5分钟。 主治:腹泻,腹痛,遗尿,脱肛,疝气,
尿潴留。
临床运用:揉摩丹田能培肾固本, 温补下元,分清别浊。与补皮肤经, 推三关,揉外劳合用:腹痛,疝气, 遗尿,脱肛等症。摩或揉丹田,推 箕门,清小肠合用:治疗尿潴留。
5 肚角:
位置:脐下2寸,至两旁大筋(相当 于石门穴)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 指自上而下直推,称 推 天 柱 。 100—500 次或用汤匙边蘸水自 上向下刮。
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 咽痛等。
临床运用:推、刮天柱骨能降逆止 呕,祛风寒。推板门,揉中脘,推 天柱骨:呕恶。拿风池,掐揉二扇 门合用:外感发热,颈项强痛。
胸腹部穴位
1、胁肋
位置:从腋下两 胁至天枢处。
推 拿 学
小儿推拿
三特的儿穴络拿
方定特推和学穴 面穴定拿奇说位 的位穴本穴中中 特具位身,的, 点有。所二十一
概 述 : 小
常 用 穴 位
:
以 下
小 儿
具 有
为 小
四 经
为 经
儿 推
(1)小儿推拿特穴位不仅有如孔 穴点状的特点,还有线状(如三关, 六腑)和面状(如腹,五指节)等。
(2)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大多数分布 在头面和四肢(双手居多),方便了 取穴和手法操作的治疗。
(3)小儿特定穴位不象十四经穴那 样有线路相连成经络系统。
头面部穴位
1、攒竹:(天门)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 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 替直推称推攒竹,又叫开 天 门 , 次 数 30—50 次 , 若自眉心推至囟门,则称 为“大开天门”。
主治:外感内伤诸证。
临床运用:推攒竹疏风解表,开窍 醒神,镇静,对于外感发热,头痛 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合用。 烦躁者与清肝经,按揉百会合用以 镇静安神。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 湿热重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 疾等症。
但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一 般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
小儿体虚或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 推补本穴,可使陷疹透出,但手法宜快, 用力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