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
货币金融学重要的名词解释
货币金融学重要的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3、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4、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5、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6、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7、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8、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9、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0、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1、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12、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13、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14、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需求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它等于名义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
15、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经济活动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货币收支体系。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治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者国际协定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无限法偿无限发偿是指法律规定的货币具有的无限制偿付力量,是货币制度根本内容的一局部,具体而言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力量的货币,不管每次支付的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双方均不得拒绝承受,取得无限制偿付力量的货币称为法币,本位币均为法币。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由政府或银行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制造的,能行使货币全部或局部职能的信用凭证,是由银行信用关系产生的货币,只能由央行发行并强制使用,不能与贵金属兑换,不是贵金属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是债务货币,且具有强制性。
5、简述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个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根本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中固定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展单方面转移时的职能;贮藏手段是指货币作为社会财宝的代表,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贮藏起来时的职能;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6、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①金币本位制是指国家规定以肯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具有无限制偿付力量。
②金块本位制是指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又称“富人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家储藏黄金作为预备金,黄金不再实行自由兑换;③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是指一国的货币与黄金间接兑换的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黄金不能自由流通、自由兑换,但银行券可以兑换成外汇。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适应性预期:根据变量地历史平均值对变量做出地预期.逆向选择: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地问题,被交易对手方认为最不利地人也许就是最积极参与该交易地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代理理论:该理论分析地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也许经济行为地机制.可选优质抵押贷款:这种贷款地借款人预期违约率高于优质借款人,但信用记录优于次级借款人.锚货币:其它国家地货币所钉住地货币.浮躁情绪:影响消费者和企业支出意愿地乐观情绪或悲观情绪.资产价格泡沫: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地资产价格在投资者心理地作用下可以远远超过其基础经济价值.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对对手方地了解程度不相等.自主性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地消费支出.资产负债表:银行(或公司)资产和负债地列表:总资产等于总负债与资本之和.银行业恐慌:在金融危机期间,许多银行同时倒闭地情形.资本充足性管理:银行就其适度地资本规模以及获取所需资本地过程做出地决策.担保债务权益:这种产品将次级抵押支持证券所产生地现金流进行分档偿付,首先偿付级别最高地档,如果抵押支持证券出现损失,则会减少对级别较低地档地偿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完全挤出效应:指扩张性财政政策(例如政府支出地增加)并没有导致产出地增加,原因在于私人支出地减少完全抵消了其对产出地影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单一货币增长率规则:货币主义学派主张地政策规则,任务联邦储备体系应保持货币供给或增长率不变.信用配给:即使借款人愿意支付规定利率,甚至更高利率,贷款人也不愿意发放贷款或发放贷款金额小于贷款申请额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信用途径观点:通过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发挥作用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御性公开市场操作:旨在抵消其他影响基础货币地因素地变动而实施地公开市场操作(例如在美联储地财政存款地变动或浮款地变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去杠杆化:金融机构资本减少时不得不收缩贷款.存款外流:储户提款或要求支付引起存款地减少.相机抉择政策:一旦出现高失业率,导致间接融资额减少.脱媒:流入银行体系地资金减少,导致间接融资额减少.久期分析:度量银行资产和负债地市场价值随利率变动地敏感性地指标.能动性公开市场操作:旨在改变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规模地公开市场操作.计量经济模型:运用统计工具估计其公式地模型.范围经济:运用同一种资源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地能力.交易方程式:即,该方程式讲名义收入与货币数量联系起来.欧洲债券:用债券发行所在国货币意外地其他货币标价地债券.欧洲货币:欧洲债券地变种,是指存货在母国以外银行地外币.预期理论:认为长期债券地利率等于在该债券到期之前人们对短期债券利率预期地平均值地理论.联邦基金利率:以在美联储地存款发放隔夜贷款地利率.金融工程:研究和开发符合客户需求地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取理论地过程.浮款:美联储在途现金减去待付现金地余额.免费搭车者问题:没有支付费用地人利用其他人付费地信息.缺口分析:计量银行利润对利率变动敏感性地指标,计算时将利率敏感性负债从利率敏感性资产中扣除.高能货币:即基础货币.工具独立性: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地能力.中介指标:美联储试图影响地、对就业和物价水平会产生直接作用地一组变量中地任何一个,例如货币总量或利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曲线:描述使产出总量等于需求总量(产品市场均衡)地总产出与利率水平关系地曲线.凯恩斯主义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地追随者,即认为物价水平与总产出地波动不仅受货币供给地影响,还受政府支出和财政政策地影响,并且不认为经济具有自发稳定功能地经济学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杠杆比率:银行资本与资产之比.负债管理:为增加利润,以较低成本进行筹资.流动性:某种资产转化为现金地相对难以程度和速度.流动性管理:银行保有足够地流动资产,以应付储户地提款要求.流动性偏好模型: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地一直模型,该模型根据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预测均衡利率水平.曲线:描述使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给量(货币市场均衡)地利率与总产出关系地曲线.:货币地一种统计指标,包括通货、旅行支票和支票存款.:货币地一种统计指标,在地基础上加上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份额、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隔夜回购协议和隔夜欧洲美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再买回交易:在该交易中,美联储出售证券,买方承诺在不久地将来将这些证券回售给美联储.有时也称为反回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货币主义: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给是物价水平和总产出变动地首要原因.货币主义者:即米尔顿·费里德曼地追随者,他们认为货币供给是引起物价水平和总产出变动地首要原因,并且认为经济具有自我稳定地功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基础货币:联邦储备体系地货币性负债(流通中地现金和准备金)以及美国财政部地货币性负债(流通中地财政货币,主要是铸币)之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货币中性:认为在长期内货币供给地扩张将导致物价水平相同比例地上升,因而实际货币供给和诸如利率等其他所有经济变量保持不变地理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货币理论:研究货币数量变动与经济活动之间地关系地理论.货币乘数:货币供给变动与给定地基础货币变动地比率.道德风险:交易地一方从事对另一方不利地行为地风险.多倍存款创造:当美联储向银行体系投放美元地准备金时,存款扩张数倍于美元地过程.总产出地自然律水平:在自然失业率下地总产出水平,即工资和价格没有变动趋势时地产出水平.净值:公司资产(它所拥有地以及别人欠它地)与其负债(它所欠地)之间地差额,也称为权益资本.名义锚:货币政策制定者用来锁定物价水平地名义变量,例如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者货币供给.非借入基础货币:即基础货币减去贴现贷款(借入准备金).表外业务:金融工具交易、收费业务和出售贷款等银行业务,都会影响银行利润,但却不体现在银行地资产负债表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债券买卖.政策无效命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认为,预期之中地政策对总产出地波动没有任何影响.委托—代理问题:由于动机不同,实际控制企业地经理(代理人)从自身利益而非所有者(委托人)地利益出发,所产生地道德风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理性预期:与利用所有可得信息做出地最优预测相一致地预期.简化形式实证分析:通过直接观察两个变量之间地关系,来说明其中一个变量是否对另一个有影响地实证分析模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监管套利:银行按照以风险为基础地资本金要求来安排其资产,但所承担地风险却加大了.例如在向信用评级较低地故事发放贷款地同时,剔除风险较低地资产(如向信用评级非常高地客户地贷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回购协议:根据这种协议,美联储或其他市场参与者购买证券,而卖出方承诺在短期内(通常在一周之内)买回这些证券.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法定准备金率:美联储要求将存款地一部分作为准备金地比例.剩余索取权:股东对于公司资产在满足了所有支付要求后地剩余部分享有索取权.因果颠倒:某变量被认为是另一变量地原因,而实际情况却恰好相反.逆向交易:欧洲中央银行以合格地资产作为抵押品,按照回购或者信用操作地方式买卖合格资产,两周后会进行反向操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李嘉图平衡式:以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命名地理论,即当政府出现赤字并发行债券时,公众认为政府为偿还这些债券在今后将会提高税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自我纠错机制:不论最初地产出水平处于何处,经济体都有使得产出逐渐回复到自然律水平地特征.简单存款乘数:在储户和银行都不发挥作用地简单模型中,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导致存款多倍增加地倍数.结构模型实证分析:通过运用数据所建立地模型,来说明变量之间地影响途径,进而揭示各个变量之间是否相互影响地实证分析模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次级抵押贷款:向信用记录较差地借款人发放抵押贷款.泰勒定理:该定理指出,货币当局提高名义利率地幅度应当超出通货膨胀率地上升幅度.时间不一致性问题:货币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相机抉择地扩张性政策时,追求短期利益而导致负面地长期结果地问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货币政策地传导机制:货币供给影响经济活动地各种途径.库存现金:银行持有地、隔夜存放在金库中地现金.工资—价格黏性:阻止工资随预期物价水平同步上涨地一种黏性.。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P527i?货币失衡:即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
2?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即货币供给大于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
3?通货紧缩:也称通货不足,是指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即货币供给满足不了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4?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牛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其中包括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食住行、水电、医疗、教育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5?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称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的物价指数,反映包括了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化。
6.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全部生产资料、消费品和劳务费用的价格的变动。
7?通货膨胀的类型:根据物价上涨的方式(1)公开性通货膨胀:是指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不加控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或是政府虽然施加控制,但因通货膨胀的压力太大而未能生效,价格上涨的特征非常明显。
(2)隐蔽性通货膨胀:是指政府当局采取物价管制而使一般物价水平不能自由上升的通货膨胀。
根据物价上涨的速度(1)爬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年率为2%-3%的状态(2)温和通货膨胀:低于7%的通货膨胀率,或者是低于10%的通货膨胀率(3)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物价连续暴涨但持续时间不会太久,货币完全丧失价值贮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交易功能。
根据通货膨胀可否预期(1)预期通货膨胀: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无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
(2)非预期通货膨胀: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之后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涨 _______而产生的通货膨胀。
(完整word版)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信用凭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规则,即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将被人们收藏、熔化或输出,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将充斥市场。
无限法偿:也就是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论支付的数额大小,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收。
信用:以偿还和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汇票:出票人签发的一种要求付款人按指定日期向持票人无条件付款的票据。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市场利率:指资金市场上由借贷双方通过相互竞争而自由议定的利率。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折合多少单位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合多少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及各种融资关系的总和。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业拆借: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票据贴现:持票人在票据到期之前,将背书后的票据提交银行,银行从票据面额中扣除自贴现日起到贴现日止的利息,将余额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转让行为。
融资类金融中介: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和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中介。
政策性银行: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为贯彻政府社会经济政治和意图,以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和长远利益的目标,在特定的业务领域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专业性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和核心,对内负责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并对金融业进行管理,对外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的活动。
货币发行: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货币金融学,也称为金融管理学,是金融学分支,旨在研究货币、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
货币金融学关注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及货币和金融市场。
货币金融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货币、金融市场、银行和政府政策,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宏观的角度,货币金融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货币和金融市场,实现经济稳定。
一、货币性质货币性质是指货币在交易中的功能及特点,一般认为有以下三个特征:流通性、均衡性和定价性。
流通性指货币可完成购物、支付债务及衡量价值的功能。
均衡性指购销双方无需再经过任何谈判就可以达成交易。
定价性指不同商品的价格可用货币衡量,这些价格通常来源于需求及供应的定价调节过程。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采取的与货币管理和分配有关的政策,一般包括货币供给政策和货币利率政策。
货币供给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不同的渠道改变货币开放程度和数量来影响市场价格和经济活动。
货币利率政策主要是指政府通过改变利率程度来调控市场经济活动,从而有效调节货币供需总量,实现经济的稳定性和发展。
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把生产者保险的资本以货币的形式购买、出售、转换或将其他资产转变成货币的场所。
金融市场为企业及个人提供了融资渠道。
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
四、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指专门服务客户的金融中介机构,旨在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并把客户的负债和资产管理起来。
金融机构主要有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和各种投资顾问机构等。
五、贷款贷款是指银行向客户出借资金,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并附有客户还款义务及其他条款。
贷款种类按照客户的不同划分可分为抵押、信用和保证贷款等。
六、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用于融资的金融市场,其中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等。
资本市场使企业得以融资,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为社会大众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渠道。
七、储蓄储蓄是指将一定金额资金存入银行或金融机构,并承诺在合同规定期限内,支付给储户一定利息的行为。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
铸币:铸币是得到国家的印记由国家准许铸造并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本位货币:是由国家造币厂按照一定规格铸造的铸币,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价格标准或计价,结算货币。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形态。
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代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
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
纸币:纸币是以纸张制成的表明一定面额的货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变动而变动。
银行信用:广义: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款,贴现等方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狭义:指银行通过存款和贷款等业务活动形式的信用。
承兑汇票:承兑是指在票据到期前,由付款人在票据作出表示承诺付款的文字记载及签名的一种手续。
承兑后,付款人就成为承兑人,在法律上具有到期付款的义务,经过承认兑付的汇票即为承兑汇票。
金融工具:又叫信用工具,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指在一定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其价值由作为标的物的基础金融工具的价格决定。
消费信用: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方面的货币需要的信用形式。
货币金融学重点(最终版)
货币金融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信用凭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 格雷欣法则: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价与银价的市场定价与法定定价不一致的时候,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3 代用货币:代用货币是指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4 银行汇票:是一个银行向另一个银行签发的汇票,即一个银行将签发的汇票交汇款人寄给收款人后,由收款人向另一个银行取款。
5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承兑银行承兑付款的商业汇票。
6 派生存款:派生存款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于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发放贷款、办理贴现等业务所创造的的存款。
7 货币供给:又称货币供应,是指银行体系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向流通领域投放、创造货币的全过程。
8 货币发行: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9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与措施的总和。
二计算题1 票据贴现2 债券发行价格:3 货币供应量的计算4 准备金相关的计算三.简答题1.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有何关系?联系: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的保证;区别:(1)商业信用是直接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银行信用的债权人债务人分别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3)商业信用包含了商品买卖与货币借贷两种行为;银行信用是一种单纯的货币借贷行为;(4)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是工商企业优先采用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5)在产业周期各阶段上,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相一致的;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不相一致的。
2.货币发挥各项职能有何特点?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货币金融学
货币金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交叉互换货币利率交叉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将两种货币的资产或者债务按不同形式的利率进行交换。
2、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3、承兑票据承兑是商业汇票的承兑人在汇票上记载一定事项承诺,到期支付票款的票据行为. 承兑为汇票所独有。
4、一级市场证券发行市场发行证券,是证券发行者为扩充经营,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和发行程序,向投资者出售新证券所形成的市场,又称一级市场、初级市场。
5、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为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 即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利, 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 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7、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
它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8、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 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二、简答题1、什么是货币需求?为什么货币需求是有限的?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货币需求通常表现为一国在既定时间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
货币需求量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它以收入或财富的存在为前提,在具备获得或持有货币的能力范围之内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因此,构成货币需求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
2)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财产。
二者缺一不可,有能力而不愿意持有货币不会形成对货币的需求;有愿望却无能力获得货币也只是一种不现实的幻想。
2、什么是资产证券化?为什么说资产证券化对发行者、投资者、借款者和投资银行各方都是一种有益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
货币金融学 名词解释
铸币:铸币是得到国家的印记由国家准许铸造并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本位货币:是由国家造币厂按照一定规格铸造的铸币,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价格标准或计价,结算货币。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形态。
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代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
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
纸币:纸币是以纸张制成的表明一定面额的货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变动而变动。
银行信用:广义: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款,贴现等方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狭义:指银行通过存款和贷款等业务活动形式的信用。
承兑汇票:承兑是指在票据到期前,由付款人在票据作出表示承诺付款的文字记载及签名的一种手续。
承兑后,付款人就成为承兑人,在法律上具有到期付款的义务,经过承认兑付的汇票即为承兑汇票。
金融工具:又叫信用工具,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指在一定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其价值由作为标的物的基础金融工具的价格决定。
消费信用: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方面的货币需要的信用形式。
大学金融必修课《货币银行学》全册书名词解释(最全)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指货币作为街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工具。
货币执行这-职能,不需要现实货币。
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减少了商品交换中的价格数目,从而提高了交换的效率2、价值储藏:是货币的职能之一,即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被用作财富或购买力储藏的工具。
此时,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所”,成为跨期管理的工具。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优点在于货币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
3.狭义货币(MI):通常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
其中,现金是指流通中的通货,活期存款在国外是指全部的活期存款,在我国只包括支票类和信用类活期存款。
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的代表,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4.广义货币:M2,通常由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矩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的范围,包括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实力的货币形式。
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和对未来货币流通的预测都有独特作用。
5.准货币,也称亚货币。
般将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市之差称为准货币或亚货币,包括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市,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6.支票:是指银行存款客户向银行签发的无条件付款命令书。
按支付方式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前者可以从银行提取现金,后者则只能用于转账结算。
由于支票可以在市场上转移或流通,充当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因而支票所依附的活期存款通常称为存款货币。
7.信用卡:是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的一种特制载体卡片,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信用卡结账日再行还款的一种消费信用形式。
因此,信用卡实际上就是银行提供给用户的种先消费后还款次的小额信贷支付工具。
信用卡的使用方便了日常消费。
8.购买力:是指一般物价指数的倒数。
物价指数越高,货币购买力越低; 反之,货币购买力越高。
货币金融学 名词解释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引言概述:货币金融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货币的产生、发行、流通和使用等现象,以及货币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货币金融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知识。
正文内容:一、货币:1. 货币的定义:货币作为一种经济交换媒介,具有广泛接受、可交换和流通的特点。
2. 货币的功能: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的功能解释。
3. 货币的属性:可分为实际货币和名义货币,具有可替代性、稳健性和流动性等属性。
4. 货币的性质:包括货币的社会性、权力性和信用性等。
二、中央银行:1. 中央银行的定义:货币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拥有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等职责。
2. 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货币发行、货币供应调控、外汇管理和金融稳定等。
3. 中央银行的工具: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等工具的使用。
4.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为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三、货币政策:1. 货币政策的定义: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达到经济调控目标。
2. 货币政策的目标:保持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3.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直接货币控制工具和间接货币控制工具等。
4.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指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等途径影响实体经济。
四、货币供应量:1. 货币供应量的概念:指流通中的货币、储蓄存款和其他可支配支付手段的总量。
2. 货币供应量的组成:包括M0、M1、M2、M3等不同定义下的货币供应量。
3.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特征的关系:不同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和方式各不相同。
4. 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减。
五、货币市场:1. 货币市场的定义:指银行间同业市场和其他短期金融资产交易市场的总称。
2. 货币市场的功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利率发现和风险管理等功能。
3. 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政府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等。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货币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与金融市场,影响交易者行为和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经济学分支。
货币金融学涉及的多种知识,其名词也很多,因此了解货币金融学的名词解释十分重要。
货币时间价值:也称货币贴现率。
货币时间价值是一种对货币以时间为维度衡量价值的方式,是衡量未来货币价值变动的重要指标。
也是货币市场中最常使用的折现率。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金融市场中的货币变动来促进经济增长的管理政策。
它是依据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而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调整货币量的一种调整方式。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必须在央行指定的一定比例上存储部分存款来满足其贷款风险和其他风险。
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它可以控制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数量和加强货币稳定的管理体制。
法定存款准备金:也称为制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政府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
政府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控经济的循环,保持通货膨胀的稳定,以及影响金融市场的贷款总量。
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指货币在经济体中的循环。
它是指货币从一个单位流向另一单位或从一个单位流向另一单位并在其中传递价值的系统。
货币流通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指向公众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如存贷款、票据贴现、银行结算、经纪等服务的机构。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机构、典当行以及金融汇票公司等。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国经济体中支付交易的金融资产的总量。
它包括货币总量,也包括从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资本市场融资等其他形式的资金。
货币供给作为货币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控制经济循环的重要手段之一。
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指货币政策的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控制金融市场的信用波动,促进贷款的正常流通,以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信用政策是通过限制信贷余额和贷款利率,以及限制信用准入等措施实施的。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指金融市场中财富储蓄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发生市场货币交易的市场。
货币金融学的名词解释
货币金融学的名词解释货币金融学是研究货币和金融制度的学科,它涵盖了一系列的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解释一些与货币金融学相关的重要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1.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它可以分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两部分。
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可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货币、定期存款和居民短期存款等,而狭义货币供应量仅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居民活期存款。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旨在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的总体需求、物价水平和就业状况。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市场上的信贷活动和借贷成本。
3. 利率:利率是指借贷资金的价格,即借款人需要支付给贷款人的一定比例。
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借贷活动的规模和成本。
一般来说,利率的上升会抑制借贷需求,而降低利率则会刺激借贷和投资活动。
4.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当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超过经济产出增长速度时,通货膨胀就会出现。
通货膨胀的影响包括物价上涨、资产价格增长和减少货币的购买力。
5.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货币购买力增加的现象。
当货币供应量不足以满足经济活动需要时,通货紧缩就会出现。
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下降、经济活动减缓以及债务压力增加。
6. 央行:央行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制定机构。
央行的主要职责包括发行货币、管理货币供应量、维护金融稳定以及监管银行和金融机构。
央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管理货币供应量和影响经济运行。
7. 现金流通速度:现金流通速度是指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交互使用频率。
它反映了每个单位货币的平均交易频率。
现金流通速度的高低与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有关,它可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程度。
8. 货币多重存款创造:货币多重存款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和存款活动产生的新货币。
商业银行通过接受存款并将这些存款再贷款给借款人,实现了多重存款创造。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货币金融学是研究货币和金融这两个领域相互关系的学科。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货币金融学的名词解释。
1. 货币:货币是一种被广泛接受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储存手段的商品。
它可以是纸币、硬币或电子货币。
货币的存在促进了经济交易的便利性和效率。
2. 金融:金融是指与金融资产和货币相关的活动和行业。
它涉及到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3.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
它通常包括现金和存款两部分。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经济的通货膨胀和利率等因素。
4.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一种持续性的物价上涨现象。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购买力减弱,物价上涨,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5. 利率:利率是指从资金借出方获得的利息收入。
它可以是通过银行存款或债券等金融工具获得的收益。
利率的高低影响着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借贷行为。
6.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控制经济的总体需求和货币市场的稳定性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7.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进行金融交易的场所。
它可以是以证券交易为主的股票市场,也可以是以货币市场为主的短期借贷市场等。
金融市场提供了融资和投资的渠道。
8. 银行: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提供存款、贷款、支付和借贷等金融服务。
银行在货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货币金融学名词的解释,在学习货币金融学的过程中,可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货币和金融领域的相关问题。
金融学概论(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的演变:实物货币(货币价值=商品价值)—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可兑换的信用货—不兑现信用货币—存款货币与电子货币实物货币:如果作为货币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那么,则称这种货币为实物货币。
铸币:得到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可兑现信用货币(银行券):所含价值低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其特点是可与所代替的贵金属自由兑换。
不兑现信用货币(纸币):不兑现信用货币是指足值货币及其代表物以外的任何一种货币,其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价值。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
本位币: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双本位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铸币之间的法定比价,两者的交换比率不再受市场上金银价格的波动影响。
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金币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货币价值的自由调节机制。
金块本位制: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
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法定的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为准备,居民可在一定范围内按法定含金量自由地兑换金块。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虽然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兑换黄金,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适应性预期:根据变量的历史平均值对变量做出的预期。
2.逆向选择: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问题,被交易对手方认为最不利的人也许就是最积极参与该交易的人。
3.代理理论:该理论分析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也许经济行为的机制。
4.可选优质抵押贷款:这种贷款的借款人预期违约率高于优质借款人,但信用记录优于次级借款人。
5.锚货币:其它国家的货币所钉住的货币。
6.浮躁情绪:影响消费者和企业支出意愿的乐观情绪或悲观情绪。
7.资产价格泡沫:股票市场与房地产的资产价格在投资者心理的作用下可以远远超过其基础经济价值。
8.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对对手方的了解程度不相等。
9.自主性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支出。
10.资产负债表:银行(或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列表:总资产等于总负债与资本之和。
11.银行业恐慌:在金融危机期间,许多银行同时倒闭的情形。
12.资本充足性管理:银行就其适度的资本规模以及获取所需资本的过程做出的决策。
13.担保债务权益:这种产品将次级抵押支持证券所产生的现金流进行分档偿付,首先偿付级别最高的档,如果抵押支持证券出现损失,则会减少对级别较低的档的偿付。
14.完全挤出效应:指扩张性财政政策(例如政府支出的增加)并没有导致产出的增加,原因在于私人支出的减少完全抵消了其对产出的影响。
15.单一货币增长率规则:货币主义学派主张的政策规则,任务联邦储备体系应保持货币供给或增长率不变。
16.信用配给:即使借款人愿意支付规定利率,甚至更高利率,贷款人也不愿意发放贷款或发放贷款金额小于贷款申请额度。
17.信用途径观点:通过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8.防御性公开市场操作:旨在抵消其他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的变动而实施的公开市场操作(例如在美联储的财政存款的变动或浮款的变动)。
19.去杠杆化:金融机构资本减少时不得不收缩贷款。
20.存款外流:储户提款或要求支付引起存款的减少。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经济活动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货币收支体系。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者国际协定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无限法偿无限发偿是指法律规定的货币具有的无限制偿付能力,是货币制度基本内容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双方均不得拒绝接受,取得无限制偿付能力的货币称为法币,本位币均为法币。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由政府或银行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能行使货币全部或部分职能的信用凭证,是由银行信用关系产生的货币,只能由央行发行并强制使用,不能与贵金属兑换,不是贵金属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是债务货币,且具有强制性。
5、简述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个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中固定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的职能;贮藏手段是指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贮藏起来时的职能;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6、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①金币本位制是指国家规定以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具有无限制偿付能力。
②金块本位制是指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又称“富人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家储备黄金作为准备金,黄金不再实行自由兑换;③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是指一国的货币与黄金间接兑换的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黄金不能自由流通、自由兑换,但银行券可以兑换成外汇。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
22欧洲货币(eurocurrencies):欧洲债券的变种,是指存放在母国以外银行的外币
23欧洲美元(eurodollars):存放在美国以外的外国银行或美国银行在国外分支机构的美元。
24汇率(exchange rate):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外一种货币价格。
25资产需求理论(theory of asset demand):该理论认为资产的需求数量
69负债(liabilities):欠钱或债务
70 流动性偏好理论(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71可贷资金理论(loanable funds framework):通过分析债券供给和需求来决定均衡利率的理论
72长头寸(long position):购买某一标的金融工具的合约义务。
7资产(asset):作为价值储藏的要求权或财产。
8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交易双方对对手的了解程度不想等。
9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列表,总资产等于总负债与资本之和
10防御性公开市场操作(defensive open market operations):旨在抵消其他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的变动而实施的公开市场操作
35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货币供给变动与给定的基础货币变动的比率
36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交易的一方从事对另一方不利的行为的风险。
37多倍存款创造(multiple deposit creation):当美联储向银行体系投放1美元的准备金时,存款扩张数倍于1美元的过程。
4一般物价水平(aggregate price level):经济体中各类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5271.货币失衡:即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
2.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即货币供给大于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3.通货紧缩:也称通货不足,是指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即货币供给满足不了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4.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其中包括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食住行、水电、医疗、教育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5.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称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的物价指数,反映包括了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化。
6.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全部生产资料、消费品和劳务费用的价格的变动。
7.通货膨胀的类型:根据物价上涨的方式(1)公开性通货膨胀:是指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不加控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或是政府虽然施加控制,但因通货膨胀的压力太大而未能生效,价格上涨的特征非常明显。
(2)隐蔽性通货膨胀:是指政府当局采取物价管制而使一般物价水平不能自由上升的通货膨胀。
根据物价上涨的速度(1)爬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年率为2%-3%的状态(2)温和通货膨胀:低于7%的通货膨胀率,或者是低于10%的通货膨胀率(3)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物价连续暴涨但持续时间不会太久,货币完全丧失价值贮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交易功能。
根据通货膨胀可否预期(1)预期通货膨胀: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无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
(2)非预期通货膨胀: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之后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
P504(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涨,进而导致物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P506(3)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引起的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
P508(4)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的变化使物价水平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8.菲利普斯曲线:由菲利普斯研究的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呈反向变化的向下倾斜的曲线。
P3051.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债务人)为筹集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债权人)出具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2.债券的分类按照债券的发行主体:(1)政府债券:发行主体是政府,是政府及其机构对民间举债时发行的债券。
(2)金融债券:发行主体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筹措资金而面向个人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
(3)公司债券:发行主体是公司,又称企业债券,是公司为筹集资金二项社会发行的借款凭证。
按照利息的支付方式不同零息债券附息债券息票累积债券浮动利率债券按照有无抵押担保信用债券(无担保债券)担保证券(抵押债券、质押债券、保证债券)按照发行区域的不同国内债券国际债券(外国债券欧洲债券)按照是否记名记名债券无记名债券按照内含选择权可赎回债券偿还基金债券附认股权证债券(可分离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时期内依据约定条件,持有人可要求债券发行人将债券转换为公司普通股股份。
按照债券形态实物债券凭证式债券记账式债券3.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她是股份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
4股票的类型:按照股票所代表的股东权益划分(1)普通股:是指对代表着股东享有的平等权利不加以特别限制,并随着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大小而分取相应股息的股票。
(2)优先股:是指股东享有某些优先权利(如优先分配公司盈利和剩余财产权)的股票。
按照股票的票面是否记载股东的姓名记名股无记名股按照股票是否用票面金额加以表示有面额股票无面额股票、5.个人股:公民个人以自己的合法财产投资于股份制企业的股份。
6.国家股: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7.法人股: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
8.直接发行:证券发行主体由自身履行证券发行事务的一种证券发行方法9.间接发行:券发行主体由证券发行中介机构代理出售证券、募集资金的一种方法。
10.股票流通市场:是指对已发行的股票进行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市场。
11.股票价格指数:是指用来表示多种股票平均价格水平及其变动情况以衡量股市行情变化的指标。
12.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收益共享、风险公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它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
13.公募发行:指发行人通过中介机构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广泛地发售证券。
14.私募发行:指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人发行证券的方式。
15.货币市场基金:是指将所募集的资金统一投资于货币市场上那些既安全流动性又强的短期金融工具的投资基金。
16.对冲基金:由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组织结合后以高风险投机为手段并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
17.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
P2651.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市场。
2.同业拆借市场:也称同业拆放市场,是金融机构为解决临时性或短期资金的余缺而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
3.拆息:同业拆借按日计息,所以拆借利率是日利率,简称拆息。
4.商业票据:是一种短期的无担保证券,是由发行人(多为信誉高、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为了筹集短期资金或弥补短期资金缺口在货币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并承诺将来一定时期偿付证券本息的凭证。
5.商业票据市场:是一个由发行人、投资人组成的发行、购买、交易商业票据的市场。
6.银行承兑汇票:经银行承兑的汇票即银行承兑汇票。
7.贴现发行:指到期时面值与发行价格之间的差额即为投资者的利息所得的发行方式。
8.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票据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
9.背书:是指持票人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的票据行为。
10.转贴现:是指办理贴现的银行,将其贴进的未到期票据,再向其他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
11.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次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
12.国库券市场:是指发行和流通国库券(由一国财政部发行的、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下的短期政府债券)的市场。
13.公开招标:即通过投标人的直接竞价来确定国库券的发行价格(或收益率)。
P1601.金融体系: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总和。
2.激励问题:包括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及委托代理难题等。
3.信息不对称: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
4.金融机构(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是以提供各种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企业。
5.期限中介: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工具实现金融资产的期限结构转换,从而使借款人获得所需的借款期限,存款人(投资者)获得所需期限的金融资产,此即为金融机构的期限中介功能。
6.金融市场:是通过交易金融资产、实行资金融通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和交易机制的总和。
7.金融资产:属于无形资产,是能通过市场交易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现金流的金融工具的总称。
8.债务证券:是一种承诺在某一特定时期定期支付本息的债务性凭证。
9.资本证券:是对公司未来收益和资产的要求权。
10.衍生工具(衍生证券):是自身价值决定于固定收益证券、资本证券、外汇或商品等一种或几种基础资产价格的金融工具。
11.发行市场:也称初级市场、一级市场,是筹资主体向最初购买者发售新证券的金融市场。
12.流通市场:也称次级市场、二级市场,是已发行证券的交易市场。
13.有形市场:是固定交易所、有严格交易规则的集中交易市场。
14.无形市场:是无固定交易场所的金融市场的总称。
15.外汇市场:是外汇资产的交易场所。
16.黄金市场:是以黄金及其衍生品为交易标的物的市场。
17.保险市场:是以保险商品为交易标的物的市场。
P1301.外汇: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或以一种货币所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3.直接标价法:用本国货币(报价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或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基准货币)折算成若干单位本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法。
4.间接标价法:用外国货币(报价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或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基准货币)折算成若干单位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法。
5.基本汇率:指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
6.套算汇率:又称交叉汇率,是根据基本汇率和其他货币与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计算出的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
7.官方汇率:又称法定汇率,是由政府授权的官方机构(如中央银行、财政部或外汇管理局等)制定并公开的汇率。
8.市场汇率:是在外汇市场自由买卖外汇形成或采用的汇率,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并围绕某一均衡汇率上下波动。
9.电汇汇率:又称电汇价,指银行卖出外汇后,立即用电信方式通知境外联行或代理行支付外汇给收款人时使用的汇率。
10.信汇汇率:又称信汇价,指银行卖出外汇后,开具委托支付书并用邮政信函方式通知国外分支行或代理行支付外汇给收款人时所使用汇率。
11.票汇汇率:银行卖出外汇后,开立以其国外分支机构或代理行为付款人的汇票交给汇款人,有汇款人自带或寄送汇票给收款人所采用的汇率。
12.即期汇率:又称现汇汇率,指交易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外汇交割时使用的汇率。
13.远期汇率:又称期汇汇率,指买卖双方事先约定的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14.升水:表示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15.贴水:表示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16.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系列安排。
17.固定汇率制度:是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
18.浮动利率制度:汇率不受平价制约,主要随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19.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指货币当局不进行任何干预或调控,汇率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动而自由涨落。
20.管理浮动:又称肮脏浮动,指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市场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浮动。
21.一揽子货币:即选择在本国对外经济交易中使用频繁的若干货币组成货币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