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全套教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全套教案[1]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说出上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难点: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第课时导入:以学校外面的步行街为例介绍我们所处的环境及环境问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SK1申恵事精h驛握朗关廉2 .分类(板书)(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严螯环境:啜火类影喩较轻微仍保留歆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翩札高山I草甸、大漠盘孤极地彗原等。

' |①人类在天然于吊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丛工环境:雉持的环境。

女蹴市建箱.工矿设施匚农田水利、富群牧场等。

]②因人绸舌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板书)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

【答案】(1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 )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 )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

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 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2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20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如图1.1)。

说明: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

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

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回顾必修II 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读右图试说明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①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 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选修六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选修六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学课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宏观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环境保护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

2.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教学难点:1.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2节教学过程:引言: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也是一个充满问题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内,人类在许多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

其中,环境问题因其所就有的特点和危害,令世人瞩目。

多媒体展示一些环境问题图片一.环境问题的表现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1.资源短缺原因:人口总量和人均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无限的需求与有限的供应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

分析图1。

4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每天对能源的需求2.环境污染原因: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其中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20世纪中叶“八大公害事件”多媒体播放:八大公害事件,以及我国的污染事件3.生态破坏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破坏。

原因: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

多媒体展示:几种图片4.全球环境恶化原因: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最接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

湘教版选修六1.2《环境问题概述》word教案

湘教版选修六1.2《环境问题概述》word教案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2 环境问题概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环境、环境问题等基本概念;了解识记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环境污染的五种形式等内容;初步理解并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的基本问题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的形成;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

3、觉悟目标:提高有关环境问题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在实际中能学以致用,做到知行统一。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形成【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指导阅读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课】师: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地球为家。

她孕育着一切生命,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如今,我们的家园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伤害呢?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录象。

点击多媒体录象《守望家园》师:看了以后,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生:略环境问题师:我们的生存环境一天天的恶化,已从地域走向全球,危及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环境问题的形成和环境污染。

【课堂教学】(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师: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哪两部分?生: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点击自然环境图片)环境师:原生环境由什么要素组成?次生环境呢?生:略。

师: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

师:就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随科技的进步,一方面扩大了┅┅增强了┅┅改变了┅┅提高了┅┅丰富了┅┅另一方面形成了环境问题。

如何形成的呢?生:由于人类某些活动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向自然界排放的废气物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

点击: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活动索取>赐予排放>净化形成环境问题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污染师:从环境问题形成的过程来看,当出现索取>赐予、排放>净化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这就是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学案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学案 湘教版选修6

第一节环境概述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了解环境因素的含义及分类。

理解环境质量的形成原因。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按其属性分类(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

(2)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

3.环境的内涵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1)环境的相对性:不同的主体,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

(2)环境的发展性:在时间上,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在空间上,它随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张。

二、环境因素1.概念:又称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三、环境质量1.概念: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

它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形成原因: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重要原因)。

3.评价(1)环境质量评价:即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即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4.分类依据环境因素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一、判断题1.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 )3.当前,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类环境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差。

( )4.自然环境是指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

( )5.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下列关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文遗迹不属于环境,风景名胜属于环境B.早在人类出现之前,人类环境早已出现C.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环境类型越来越少D.公园应该属于人工环境解析:选D。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9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9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如图1.1)。

说明: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

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

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回顾必修II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读右图试说明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①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13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13

我们周围的环境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选修六《环境保护》的第一章第一节,概括性地介绍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时以案例的形式讲述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因而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家乡芜湖为案例,搜集芜湖的发展变化,从时间的尺度让学生学会分析环境的变化,人地关系的变化等,同时切换空间尺度,从家乡芜湖缩小到城南实验中学附近的一隅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环境这一概念。

整节课突出环保意识的培养,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高二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系统地上了地理必修1、2、3,因而可以灵活地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能够全面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及发展的影响等。

因而教师从自然、人文两个方面分析环境的时间、空间变化。

三、教学目标1.分析家乡芜湖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2.以时间为轴线,认识家乡芜湖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伴随的人地关系变化。

3.结合材料分析家乡芜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转换不同的空间尺度,认识芜湖、城南实验中学附近等的环境及变化。

5.通过案例学习,更加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我们的家园。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芜湖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不同发展阶段芜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3.为芜湖未来的环境发展提出合理的措施。

[教学难点]结合材料分析芜湖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等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学生学案《我们周围的环境》课堂环节一:认识芜湖现有的主要自然环境。

小组活动:分析芜湖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第一小组:读图,描述芜湖的气候特征。

第二小组:描述芜湖的地形特征。

第三小组:分析芜湖的水文特征。

说说芜湖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回忆从哪些方面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芜湖的河流有着怎样的水文特征?第四小组:说出芜湖的土壤特征。

找出芜湖的主要土壤类型。

回忆土壤的酸碱性,判断芜湖的土壤酸碱度。

回忆必修3,芜湖现有的农业土壤大多是人工改造的土。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湘教版选修6(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湘教版选修6(2021年整理)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考点精讲】一、新的环境观1。

图解环境观的概念传统的环境观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等,一时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向良性方向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内容发展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可持续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基本思想鼓励经济增长(经济可持续)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可持续)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可持续)内涵地位目标生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可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续社会进步相适应发展【典例精析】例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请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思路导航: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各项之间的因果关系.人口增长过快,加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出现环境问题,并形成恶性循环。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耕地资源比重较低,但水热充足,河湖密布,生物资源丰富,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改变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答案:(1)人口增长和开荒扩种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立体农业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等.随堂练习:传统环境观和新环境观的主要区别在于( )A. 人类能否利用自然B. 人类能否征服自然C。

最新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学案 湘教版选修6(考试必备)

最新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学案 湘教版选修6(考试必备)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学习目标] 1.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归纳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环境概述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①自然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

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②社会环境: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

如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2.环境因素(1)概念: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①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②社会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3.环境质量(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3)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4)评价①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②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二、环境问题概述 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①依据:产生原因。

②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原因①工业生产导致人类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②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

(2)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①主要特点a.事故带有突发性。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学案[教学案]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学案[教学案]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如图1.1)。

说明: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

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

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o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回顾必修II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读右图试说明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①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①、②过程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④表示环境把它受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以下问题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只顾短期经济效益。

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

4.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21世纪,周口店乡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关停污染企业,处理石化区废水,治理周口河,造林绿化,保护“北京人”遗址,发展旅游业。

板书设计§1.1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2.分类天然环境:人工环境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使用2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成因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补充)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1)资源短缺说明: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资源短缺问题。

(2)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说明:环境恶化而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又使其加重了;而这三个方面表现的规模都已扩展到全球。

通过该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的阅读,需要了解以下知识:了解“八大公害事件”的事实,知道它们不仅是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更是20世纪中期环境向人类因环境问题激化而鸣响的警钟。

每个公害事件都是一个生动、深刻而悲惨的故事从而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人类就是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成长的,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抗灾、防灾能力将继续增强。

(二)人为原因(更重要)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全球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争夺已经达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例如,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石油资源等的争夺,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内部冲突和一些国际争端乃至武装冲突的根源。

1.从速幅漫画中你想到了什么?“母亲”所承受的压力很大,我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住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

2.用人口增长、资源需求、影响环境、经济发展等主题词写一篇短文。

最好应加入一些数据。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近代历史的经验证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经历,不少地区在迅速致富愿望的驱使下,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建设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造成环境污染。

探究:为什么在近代经济发展,人们总是只顾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环境效益呢?(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原因1)。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

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促使环境污染全球化。

如:发达国家(或经济较发达地区)通过高烟囱等形式将污染转移到周边地区(或贫困地区);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如:不节约用水,在个人是件小事,但是积少成多,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在今年很多城市对于用电的要求非常严格,大厅内一般不允许使用空调,空调的调温也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内,但是一些人却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损坏了大众利益。

课下探究:人们为什么对自己不断增长的需求不加以限制?为什么不顾长远环境效益,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只顾自身利益忽视大众、整体的利益呢?(提示:向自然作无休止索取的传统的征服论环境观在作祟。

)1.整理上述意见,说说他们主要有哪几方面的考虑。

果农主要考虑自己受到了环境灾害;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2.你认为这件事情矛盾的焦点在哪里?3.对这场争论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与社会成员内部原因,并为学习本章后续内容(当代环境的特点与新的环境观、发展观)准备好条件。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如:⑴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⑵氟利昂(氯氟碳)具有许多优秀的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无数喷雾器小罐中,几十年后却发现它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

⑶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大量排放后引起全球性增温,这个结果也是跟踪观测了几十年才得出的结论。

⑷原来深埋于地下的矿物被采掘出来,进人大气、水、土壤,甚至生物体中,散布在世界各地,现已查明其中多种重金属有毒性和致癌、致畸变作用。

⑸人工合成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如DDT、多氯联苯、氟利昂等,它们广泛扩散于环境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产生了有害影响。

2.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

如:⑴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绝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⑵热带海洋的珊瑚礁被破坏后,投放一些人工鱼礁也难以重建其生物多样性;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谷地的地下水被过度抽取,地面下沉了9米,至今难以复原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面(图1.8,已经灭绝的物种不能重新出现;⑸臭氧层的破坏、大气圈CO2度的持续增加,等等,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巨大影响。

3.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

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通过材料的阅读能够了解到:1.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就连北极地区也遭到化学污染(一些污染物会通过大气、水体的搬运与输送,飘洋过海,甚至到达几乎无人类工业活动的北极地区),而要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人类社会已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解决好当代环境问题,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走上协调发展的轨道。

2.正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所以要深入研究环境问题,分析它产生的原因,进而确立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思想。

板书设计§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2.表现(1)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4)全球环境变化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自然原因(二)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认识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