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0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0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0篇)“功”是机械能一章的第一节。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功》,主要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256页至259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功与能的关系,培养能量守恒观念。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

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运动员举重、推土机推土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场景中,人们和机器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2. 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功。

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巩固功的计算方法。

5. 功与能的关系(10分钟)讲解功与能的关系,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性质4. 功与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学生从地面抬起一本课本所做的功。

(2)分析生活中一个实例,阐述功与能的关系。

2. 答案:(1)已知课本质量m=200g,重力加速度g=9.8m/s²,抬起高度h=1m,求做的功。

解:W=mgh=0.2kg×9.8m/s²×1m=1.96J(2)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性质。

初中物理《功》教案 7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 7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 7篇初中物理《功》教案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工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教学准备滑轮、砝码、细绳、小车、木块、图钉、弹簧秤、木槽、铁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初中物理《功》教案 2一、教学设计思路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

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

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功的计算影响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来得出,设计表格得出公式w=fs四、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投影机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

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

功优质课教案优秀6篇

功优质课教案优秀6篇

功优质课教案优秀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功优质课教案优秀6篇教案的适切性还涉及到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案的质量和内容可以因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而异,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功优质课教案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功的物理教案5篇

功的物理教案5篇

功的物理教案5篇教案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1章第1节,内容为: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功的概念,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简单物体的功。

2. 掌握功的单位,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和单位换算。

2. 重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功的故事,如“拉车爬坡”。

2. 讲解功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用课本上的例题讲解功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5. 单位换算:讲解功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功的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单位及换算七、作业设计(1)拉力为10N,移动距离为5m的木箱。

(2)重力为15N,上升高度为3m的物体。

答案:(1)50J(2)45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在单位换算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设备、运动训练等。

教案二至教案五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上述的教案中,教学难点与重点部分需要重点关注。

这部分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这些难点和重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设计和调整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部分也需要重点关注。

这部分详细列出了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

这些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灵活调整教学过程,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

《功》公开课精品教案[优秀范文]

《功》公开课精品教案[优秀范文]

《功》公开课精品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的性质以及功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性质。

难点:如何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小车、斜面、课件。

学具: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2. 讲解新课(1)讲解功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通过例题,讲解功的计算方法。

(3)分析功的性质,如:正功、负功、零功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弹簧测力计、小车、斜面等实验器材,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做功。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教师点评实验方案,并进行演示。

4. 例题讲解(1)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方法3. 功的性质4. 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6.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一个人用50N的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移动了10m。

b. 一个人提着一桶水,从一楼到三楼,桶的重量为20N,楼高10m。

a. 一个人用力拉着一根绳子,绳子另一端固定在树上。

b. 一个人站在电梯里,电梯匀速上升。

c. 一个人用力推着一扇关着的门,门未动。

2. 答案:(1)a. 500J;b. 200J(2)a. 负功;b. 零功;c. 正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计算例题时,部分学生对于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容易混淆。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力与运动》第三节“功”,主要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性质。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1节和第2节,详细内容如下:1. 功的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方法: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即W=Fs。

3. 功的性质: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性质,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功的实例。

2. 技能目标: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下的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性质。

难点:理解功的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功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直尺、小车、斜面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名学生沿斜面向上推小车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用力推小车?力对小车做了什么?2.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力F=10N,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5m时,力所做的功。

解:W=Fs=10N×5m=50J(2)分析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F1=5N和F2=10N,分别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水平方向,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2m时,各力所做的功。

解:F1的功:W1=F1s=5N×2m=10JF2的功:W2=0(因为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垂直)3. 随堂练习:(1)一个物体受到力F=15N,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3m,求该力所做的功。

(2)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F1=8N和F2=6N,分别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水平方向,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4m时,各力所做的功。

4. 知识拓展:介绍斜面、滑轮等简单机械中力的功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方法:W=Fs3. 功的性质:标量,有大小无方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受到力F=20N,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4m,求该力所做的功。

物理学科《功》教案

物理学科《功》教案

物理学科《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功》,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性质。

重点讲解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的计算,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3.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功的性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名工人用弹簧测力计将货物拉上楼的视频,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力做了多少功。

2. 知识讲解:(1)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2)介绍功的计算公式,讲解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学生从一楼到三楼所做的功。

(2)计算在斜面上,物体从高处滑到低处所做的功。

4. 随堂练习:(1)计算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引擎所做的功。

(2)计算一个人在向上爬梯子过程中,所做的功。

5. 小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做功现象,讨论如何计算这些现象中的功。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名学生从一楼到四楼所做的功,已知学生的质量为50kg,每层楼高3米。

(2)计算一辆汽车在斜坡上行驶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已知汽车质量为1000kg,斜坡倾斜角度为30°,行驶距离为100米。

2. 答案:(1)1500J(2)975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1)研究物体在非水平面上做功的计算方法。

(2)探讨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024年初中物理《功》教案通用

2024年初中物理《功》教案通用

2024年初中物理《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机械能》第一节“功”。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了解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尤其是在非水平方向上的力做功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用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学具:弹簧测力计、小车、斜面、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验小车和斜面,演示在不同高度放手后,小车滑行的距离。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距离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2)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解释各物理量的含义。

(3)分析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力做功的计算。

4.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条件下力做功的大小,观察能量转化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W=Fs3. 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4. 例题解析5. 随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力,移动了5m,求该力做的功。

(2)实验题:设计实验,测量重力做功与物体高度变化的关系。

2. 答案(1)50J(2)实验报告形式提交,包括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等。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基于初中物理课程中“功”的概念及其相关原理进行设计。

课程内容涉及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与能的关系以及生活中实例分析。

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功的物理意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功的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物理现象。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力学概念,如力、位移等,具备了理解功的概念的基础知识。

此外,学生群体在认知能力上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构建“功”的概念,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是衡量力对物体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

(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功的计算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3)了解功与能的关系,理解物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具有能量转化的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的功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已知的力学概念出发,逐步引入功的概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4)利用图表、公式等工具,训练学生整理、归纳、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物理现象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生活、生产的指导作用。

(3)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真理的情感。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5)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实用价值,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通过数学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篇1)(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l)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小车。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力学中的“功”(1)引言: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

力学里所说的功有它的特殊含义。

什么叫功?从本章起开始学习有关功的知识。

板书:“第十四章功一、功”(2)学生阅读本节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参看图1及图注。

提问并由学生回答讨论以下问题:①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要求回答: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②分析图1,做功的实例:货物、铁塔、火箭和原木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要求回答:货物在竖直向上的举力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

铁塔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直升飞机的拉力对铁塔做了功。

火箭在竖直向上的燃烧的气体压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起飞通过了一段距离,燃烧的气体的压力对火箭做了功。

原木在沿水平向前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前通过了一段距离,马的拉力对原木做了功。

③力学里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3)教师总结并板书:“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着重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

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如果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

《功》教案(通用13篇)

《功》教案(通用13篇)

《功》教案(通用13篇)《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认知:凭借课文的详细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整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利用专题网站、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郑胜利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历史功绩,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郑胜利的宏大功绩进行介绍。

情感:1、把网络教学请光临语文课堂学习,丰富学习的内容,活跃学习的气氛,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2、研读课文,查寻网络,全方面了解民族英雄郑胜利,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和民族骄傲感。

技能:1、娴熟电脑操作,会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文学习,了解更多的有关郑胜利的信息,深化问题讨论,独立思索,形成个体观点。

2、娴熟制作,能在肯定时间内进行整理、组合,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结合口头汇报完成学习成果,并能自主设计生成综合性学习专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

课文以简洁的语言,清爽的文笔,饱蘸着对郑胜利的一片深情,让我们了解了一个民族英雄的宏大功绩。

重点:研读课文,查寻网络,全方面了解民族英雄郑胜利,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和民族骄傲感。

解决措施:争论、朗读、网络扫瞄难点:会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文学习,深化问题讨论,独立思索,形成个体观点。

能在肯定时间内进行整理、组合,结合口头汇报完成学习成果,并能自主设计生成综合性学习专题。

解决措施:自主学习、网络扫瞄、争论沟通三、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1、本课是选自学校语文苏教版第九册第九单元的课文,学习对象为学校五班级的同学,经过五年的学习,同学己经把握了肯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对于生字的学习,课文内容的了解基本能独立进行。

除此之外,也有了肯定的电脑基础,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一部分的同学更能在肯定时间内对自己的调查进行整理、组合。

2、针对“郑胜利”的资料内容比较多,而课文只是进行了简洁的介绍,远远满意不了同学的求知欲。

为了能让同学对自己感爱好的内容进行深化地学习、讨论,综合全部查找到的资料制成了专题网站,为同学的学习供应最好的学习资源。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合作与交流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和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3. 功的单位:焦耳(J)。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

2.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中夹角θ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功的形成过程。

3. 运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提水桶,让学生思考力对物体做了什么。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和移动距离对功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功的计算公式。

3. 讲解:讲解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重点解释夹角θ的作用。

4. 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功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功的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运用。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功的计算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七、教学拓展1. 讲解其他功的计算方法,如曲线运动中的功。

2. 介绍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

3. 探讨功的单位焦耳的由来和历史。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反思教学方法,看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功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力对物体做功。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和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3. 功的单位:焦耳(J)。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功的计算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功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

2. 新课:讲解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实验探究:安排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力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功的计算结果。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功的计算,如人爬楼梯、物体滑坡等。

5.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功的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练习题:检查学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功的其他计算方法,如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2. 探讨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机械效率的计算。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二物理功的教案精选5篇

初二物理功的教案精选5篇

初二物理功的教案精选5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功的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二物理功的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机能: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能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判断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 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各自的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利用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分析,加强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概念跟生活术语的区别。

培养学生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三、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斜面,小车,木块,刻度尺,鸡蛋四、教学步骤:(一)引入课题。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一上课便向学生播放关于盘山公路,供轮椅通行的斜坡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这一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给学生举例进一步引入课题,当我们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时,因为我们用了力,我们说自己在“工作“。

然而在物理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概念“功”的导入。

(体现重点)当你举高物体时,你就应用储存在体内的化学能,使物体的位置升高了。

在物理学中,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举起相同的高度,物体的重力越大,举起它所需要的力也就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对于同样重的物体,举起的高度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

那么“什么是功?”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第一章:功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及表达式。

2. 功的计算:计算功的公式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难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功的概念。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定义: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力的乘积。

3. 推导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cosθ。

4. 分析实例: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功的性质与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功的性质,掌握功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性质:功的正负及意义。

2. 功的应用: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性质及应用。

2. 难点: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功的应用。

2. 利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功的性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功的应用。

2. 讲解功的性质:功的正负及意义。

3. 分析实例:让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功的应用: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第三章:力与功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与功的关系,掌握力对物体做功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力与功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与功的关系:力对物体做功的原理。

2. 力与功的计算:力的计算及功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与功的关系及力对物体做功的原理。

2. 难点:力与功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与功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掌握力与功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直线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曲线运动(1)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3)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情景:a: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2)分析总结得到: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推理: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

b:由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如果从旁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不断给钢珠施加侧向力,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钢珠就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功》公开课教案九年级物理《功》教案百合中学初三级杨时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二、新课学习1、力学中的功“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归纳得出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所做的功越多。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2)功的单位:焦耳(J),1焦=1牛·米。

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 1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力所做的功只跟力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

跟受力物体质量、拉力方向、物体运动状态(匀速、加速或减速)等其它因素无关。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人们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功,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也学会了计算功。

知道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课堂练习五、板书设计功1、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2、功的计算:W=FS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初中物理功教案15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15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15篇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5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功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篇1一、学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识点:⑴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知道光是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⑵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⑶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

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⑷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⑸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6)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自主点:⑴联系能量守恒学习有关能源的知识;⑵自主学习半导体、超导体等等。

3、综合点: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相关学科:理化生综合如:如何听到声音与耳朵的结构关系;透镜成像与眼睛的关系;电池中的化学变化等等。

4、拓展点:联系所学知识向实际生活、生产领域拓展,向当前高科技领域拓展。

5、创新点: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见解,能够进行简单的创造性小发明、小制作。

〈二〉技能目标1、自主能力:能联系旧知识自主学习新课,能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2、综合能力: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联系各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3、拓展能力:由所学知识拓展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4、创新能力:改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小发明和小制作。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学习《功》这一节以前,我们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等知识,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

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

本节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

然后教材直接介绍了功的公式、单位以及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教材将功的原理引入本节,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教材通过提出问题、演示探究了功的原理——“使用机械不省功”。

现行教材只是谈到,使用机械所做的功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所做的功,这样的教材编写,使实验结论容易得出,但是,如应用此原理解决课后的实际问题,学生会束手无策。

因此,我认为对原理进行适当引申是必要的。

如原理延伸为“如忽略了机械自重(包括摩擦力),使用机械所做的功将会等于不用机械所做的功这样不仅有利于解题,而且为下节课的额外功等内容埋下了伏笔。

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设计采用“双课堂”的教学模式, 笔者称之为“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

具体体现在一半教学形式在课下,进行有指导性的“预习”,首先学生通过预习,一方面理解了力学中做功的条件,学会了计算功的方法。

然后通过课前有序的引导探究,得出了“功的原理”,同时通过尝试性的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效果。

另一半教学形式是在课堂上“展示”,而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在是以教师讲为主,而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按“预习提示”的问题逐一讨论,在展示和交流中,反馈学生预习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点拨,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问题,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功的原理”,让学生在“预习提示”的指导下课前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利用“搬入教室的实验室器材”去实验、去探究,真正落实了探究教学,这样解决了探究教学时,由于学生思维发散,授课时间难以控制,出现拖堂、完不成教学计划等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功》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公开课资料《功》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中学关雅君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用讲学稿(见附件)课前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2.实验器材准备:带刻度的杠杆、铁架台、滑轮组、斜面、长方体木块、细线、弹簧测力计(学生按4人一组分组,按组数平分成3份,各自完成一个实验探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和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章:货币资金
1货币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是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物。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一类(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2现金的管理与核算
现金的定义:是指存于企业用于日常零星开支的现钞。

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活期
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等内容;狭义的现金即库存现金。

现金的使用范围:企业可以使用现金的范围主要包括:
(1)职工工资、津贴;(2)个人劳动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等;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7)结算起点(现行规定为1 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库存现金限额P54
(1)企业的库存现金限额由其开户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核定,一般为三至五天的零星开支需要量。

(2)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企业,库存现金限额可以多于五天,但不能超过十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量。

(3)企业必须严格按规定的限额控制现金结余量,超过限额的部分,必须及时送存银行,库存现金低于限额时,可以签发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以补足限额。

现金日常收支管理P54
(1)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如当日送存银行确有困难,由银行确定送存时间;(余款当日送存)
(2)企业可以在现金使用范围内支付现金或从银行提取现金,但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坐支),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

企业应定期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不许坐支)(3)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应当在取款凭证上写明具体用途,并由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交开户银行审核后方可支取;(支票填写规范)
(4)贯彻“九不准”的规定
3银行存款开户管理与核算
银行存款开户管理
(1)基本存款户:是企业办理日常结算及现金支取的账户,按照规定,企业发放工资、奖金等需要支取的现金,只能通过基本存款账户办理。

(2)一般存款户:是企业为了业务方便在银行或金融机构开立的基本存款户以外的账户,该类账户主要用于银行借款的转存以及与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企业不在同一地点的附属非独立核算的单位开立的账户,按规定,企业可以通过一般存款户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但不得支取现金。

(3)临时存款户:是因企业的临时业务活动需要而开立的暂时性账户,企业可以通过此类账户办理转账结算以及按照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

(4)专用存款户:是企业因特定用途需要开立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账户
银行存款结算管理 P61
四票(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和银行本票)、一卡(信用卡)、三方式(托收承付、委托收款和汇兑)、一证(信用证)、一款(存出投资款)
支票:含义——是出票人(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特点——①现金支票(只能从银行提现)、转账支票(只能从银行转账)、普通支票②有效期:不超过10天③应用范围:全国通用,但异地使用时:银行代码、金额不超过50万元④不能签发空头支票,或与银行预留印签不符⑤一律记名,可以背书转让
种类——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普通支票。

核算——均通过“银行存款”核算
汇兑:含义——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

单位和个人的各款项的结算,均可使用汇兑结算方式。

特点——①用于同城和异地结算②不局限于商品交易③无金额起点限制④有效期2个月种类——信汇和电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