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解题方法2——极值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讨论法
计算题方法前五种
计算题解题方法关系式法、平均值法、差量法、极值法、守恒法、假设法、十字交叉法、估算法、讨论法和图像法。
01关系式法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的式子。
适用于多步反应,提取关系式的常用方法有:从化学方程式中提取关系式;从化学式、电极反应式等中提取关系式;物质和对应的差量之间提取关系式。
例1用足量的CO还原13.7g某铅氧化物,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干燥后质量为8.0g,则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 PbOB Pb2O3C Pb3O4D PbO202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的求解混合物的组成。
平均值法包括:平均分子组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平均质量分数、平均物质的量分数;平均体积;平均密度等。
解题关键是正确找出与组成混合物各成分都有关的平均值以及两组分的两个极端值。
例2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A Zn FeB Al ZnC Al MgD Mg Cu03差量法只要题中存在差量因素都可以用差量法,特别适合于解有剩余物质的题目。
例3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0.5L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并收集到224mL气体(标准状况)。
求此CuO粉末的质量。
04极值法极值法就是将复杂问题假设在极端情况下求解。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某组分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在进行分析讨论。
(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某个方向进行到底的状况。
(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又的单向反应。
(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逐一单一反应。
例4向m 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L。
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技巧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彭科忠化学计算永远面临着思维求异和解法优化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注重考查考生审题思路是否敏捷、清晰、縝密,解题过程是否细心、耐心,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应试的心理素质。
对同一道题运用不同的化学思想、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即形成不同的求解思路,因此要注重解题技巧的掌握:“巧”的前提是“变”,“变”的前提是“思”。
解计算题常用的几个方法技巧:(一)极值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就是先将思路引向极端状况,使问题简化以顺利得出结论,然后再回过头来认识现实问题的方法,常用来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实际计算时常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
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肯定一个大于平均值,一个小于平均值,才能符合条件,从而可以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此方法在有机计算中比较常见。
(二)差量法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
因无须考虑变化的过程,所以可使问题简化。
但应注意,只有当差值与使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时,且化学计量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
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因。
1、差量法是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量求解的方法。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3、对固体、液体而言,差量可以是质量差、粒子个数之差;对气体,差量还可以是同温、同压下的体积差。
(三)守恒法所谓“守恒”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量之间的等价关系,推理得到正确答案的方法。
常用的守恒包括: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
2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总数守恒。
3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数守恒。
4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守恒。
5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总数守恒。
6溶液稀释浓缩混合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守恒。
(四)关系式法应用于多步连续反应(即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极值法,转换法,十字交叉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极值法,转换法,十字交叉法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极值法,转换法,十字交叉法..主要,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适用条件】(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用法】A ~B ~Δxa b a-bc d可得a/c=(a-b)/d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中有一条: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各物质间的比例关系。
这是差量法的理论依据。
【证明】设微观与宏观间的数值比为k.(假设单位已经统一)A ~B ~Δxa b a-ba*k b*k (a-b)*k可得a*k=a*[(a-b)]*k/(a-b)推出a/(a*k)=(a-b)/[(a-b)*k]用c替换a*k,d替换(a-b)*k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因此差量法得证【原理】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步骤】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分类】(一)质量差法例题: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分析: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2(可用)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g 6 mol 5.4 g 0.10 L×c(HCl) 5.4 g×6 mol c(HCl)= =2.0 mol· L-1. 160 g×0.10 L 综上可知:2.0 mol· L-1<c(HCl)<3.0 mol· L- 1 .
平均值法最快捷的解题方法是十字交叉 法,该法适用于二元混合物中各组分相对含 量的某些计算,如有关质量分数、物质的量 分数、气体体积分数等。
十字交叉法的适用范围
a、 b 1 c A、B A/B 物质的量比 (或气体体 积比) 同位素原子 个数比(物 质的量比) 溶液体积比 物质的量分数 相对分子质量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或气体体积 (摩尔质量) (平均摩尔质量) 分数) 同位素原子的 同位素相对原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丰度(百分组 子质量 成) 溶液物质的量 混合液物质的量浓 溶液体积分数 浓度 度
6、在含有 a g HNO3 的稀硝生成 NO,有 g HNO3 被还原,则 a∶b 不可能为 4 A.2∶1 B.3∶1 C.4∶1 D.9∶2
A
解析 (1)若 Fe 过量,发生反应:3Fe+8HNO3(稀)=== 3Fe(NO3)2+2NO↑+4H2O b a a 3 则有:56∶63=3∶8,解得:b=1 此为 a∶b 的最小值。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25×2=8.5。由于反 应物和生成物为气体,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守恒 的 , 若 混 合 气 体 全 为 B 与 C , 则 2 mol ×MA = 4 mol ×8.5,解得 MA=17。但是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进 行到底,结合极限法分析,即 8.5 <MA<17 ,选项 D 符 合题意。
高三化学计算方法总结
高三化学计算方法总结一:差量法1. 混和气体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例1实验测得乙烯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的14.5倍。
可知其中乙烯的质量分数为()A.25.0%B.27.6%C.72.4%D.75.0%2. 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计算的十字叉法例2硼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10.8,硼在自然界中有种同位素:105B 与115B,则这两种同位素105B、115B在自然界中的原子个数比为()A. 1∶2B.1∶4C.1∶6D.1∶83. 溶液配制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例3某同学欲配制40%的NaOH溶液100克,实验室中现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体,问此同学应各取上述物质多少克?例4将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与水配制成30%的稀溶液,应怎么配制?二: 极值法例1将镁、锌、铝三种金属的混合物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得到2.8 L(标准状况)H2,则混合物中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是()A. 0.120molB. 0.125molC. 0.135molD. 0.250mol例2,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30 B.46 C.66 D.69三:平均法例1,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和物10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升,则混和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锌B.铁C.铝D.镁四:等量代换法例1,有一块Al-Fe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再用过量的NaOH 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完全变成红色粉末后,经称量,红色粉末的质量恰好与合金的质量相等,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 70%B. 30%C. 47.6%D. 52.4%例2,现有Cu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ag,向其中加入2mol/L 的硫酸溶液50ml,恰好完全反应。
化学竞赛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化学竞赛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初中化学竞赛试题中常设置新颖、灵活的计算题,借以考查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为了提高解题速率,提高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技巧非常必要。
现将化学竞赛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供参考。
1.守恒法例1 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Br---80)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则38.4故Br%=40%。
2.巧设数据法例2 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 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3Na2CO3+H2O↑+CO2↑NH4HCO3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 NaHCO3=168克,m 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3.极值法例3 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
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B.40C.56D.65解析: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2的质量为=0.25克。
由题意知,产生1克H2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4=14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
2022年 高中化学总结化学计算方法归类
化学常用计算方法归类一、讨论题的解答方法可归纳:为求极值、划区间、找准区间再计算。
1、求极值 :化学中的极值点是起始物质恰好完全反响的点和起始时未反响的点。
2、划区间:划分的区间即要符合数学原理,又要符合化学原理。
3、找准区间再计算:有的计算要考虑所有区间,而有的只考虑局部区间,因此讨论时要因题而异。
【例如】:将一定量的通入含1moNaOH 的溶液里,反响后产物为 。
⑴实际反响过程是CO 2 +2 NaOH = Na 2CO 3 + H 2O (1) Na 2CO 3+ CO 2 + H 2O = NaHCO 3 (2) ⑵极值点的反响式是:CO 2 +2 NaOH = Na 2CO 3 + H 2O (1) CO 2 +NaOH = NaHCO 3 〔3〕因此,讨论时用(1) 〔3〕反响划分区间,极值点是0、 1/2 和 1 , 极值点的物质分别是: NaOH 、Na 2CO 3、NaHCO 3⑶利用 n (CO 2) :n(NaOH)划分区间分别为:① 0<n (CO 2) :n(NaOH) <1/2 ② 1/2<n (CO 2) :n(NaOH) <1 ③n (CO 2) :n(NaOH)>1 可用坐标轴表示为:⑷此题n(CO 2)/n(NaOH)=:1,符合区间1/2<n (CO 2) :n(NaOH) <1,所以产物为Na 2CO 3和NaHCO 3的混合物二、差量法:1、质量差 这类计算反响前后大多有物态变化[例如]:有a 克碳酸氢钠受热局部分解得到b 克固体,求已分解的碳酸氢钠质量为 克 解:设分解的碳酸氢钠为m 克得 那么 2、体积差 针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响[例如]:SO 2和O 2混合气体为V 升,在一定条件下反响生成SO 3气体,反响后气体总体积为V 1升,求生成的SO 3气体 升。
解: 设生成的SO 3气体的体积为V X 升 由得那么 3、物质的量差[例如]:将1 molNO 2充入一恒温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响2NO 2〔g 〕 N 2O 4〔g 〕,到达平衡后容器内压强为起始压强的倍,那么平衡时NO 2的物质的量为 mol解:恒温恒容条件下,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所以反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为:,设参加反响的NO 2的物质的量为n由得 那么所以 平衡时NO 2的物质的量为:三、 比值法:适用于原子间有固定组成比的混合物有关计算[例如]: 由Na 2S 、Na 2SO 3、Na 2SO 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为a%,混合物中氧元素占 %。
盘点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盘点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盘点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大全化学计算方法篇一: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一.差量法(1)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
无须考虑变化的过程。
只有当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时,且化学计算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
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因。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3)找出“理论差量”。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如:-12C(s)+O2(g)===2CO(g) ΔH=-221 kJ·mol Δm(固),Δn(气),ΔV(气)2 mol 1 mol 2 mol 221 kJ 24 g 1 mol 22.4 L(标况)1.固体差量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56 6464-56=8x 100.8克-100克=0.8克56:8=x:0.8克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2.体积差法例2.将a L 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 L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C )2a-bb-a2a-bb-aA. C. abba设参加反应的氨气为x ,则2NH3N2+3H2 ΔV2 2x b-ax=(b-a) L所以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3.液体差量例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8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印收藏!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8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印收藏!在中学化学中,有许多计算相关的题型。
对于这些题型,其实都有相对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下面这8种解题方法就基本涵盖了中学化学中的主要题型和考点,家长和学生们可以收藏起来后慢慢了解和消化。
题型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分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规律总结】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巩固练习】(答案见文末)现有KCl、KBr的混合物3.87g,将混合物全部溶解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6.63g沉淀物,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0.241B.0.259C.0.403D.0.487题型二:守恒法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1. 原子守恒例:有0.4g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 FeOB. Fe2O3C. Fe3O4D. Fe4O5【分析】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3中。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极值法,转换法,十字交叉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极值法,转换法,十字交叉法..主要,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适用条件】(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用法】A ~B ~Δxa b a-bc d可得a/c=(a-b)/d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中有一条: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各物质间的比例关系。
这是差量法的理论依据。
【证明】设微观与宏观间的数值比为k.(假设单位已经统一)A ~B ~Δxa b a-ba*k b*k (a-b)*k可得a*k=a*[(a-b)]*k/(a-b)推出a/(a*k)=(a-b)/[(a-b)*k]用c替换a*k,d替换(a-b)*k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因此差量法得证【原理】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步骤】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分类】(一)质量差法例题: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分析: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
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
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口或b d b — d。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
常见的类型有:溶解d -b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
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 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03,先在100C时将KNO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C,析出KNO3。
现欲制备500g较纯的KNO3,问在100C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
(KNO3的溶解度100 C时为246g, 30 C时为46g)3•某金属元素R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金属元素R的化合价为多少?4. 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Al > Mg > Fe (B)Fe> Mg > Al (C)Mg > Al > Fe (D)Mg=Fe=AI5. 取Na2CO3和NaHCO s混和物9.5g,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 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方法综合计算二.知识重点1.差量法:化学计算中引用“等比定理”,把那些有增、减量(统称“差量”),变化的反应式列成比例的一种计算方法。
2.估算法:利用估算法可以省时、省事,简捷严谨。
3.十字交叉法: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
一般做选择题,填空题可使用。
4.守恒法:一切化学反应都存在着物料平衡(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存在着电子守恒;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还存在电荷守恒。
利用守恒法解题可简化计算过程。
5.平均值法:6.极值法:【典型例题】[例1]把25.6g KOH和KHCO3的混合物在250℃时煅烧,冷却后发现混合物的质量减少4.9g,则原混合物中KOH和KHCO3的组成为()A. KOH的物质的量>KHCO3的物质的量B. KOH的物质的量<KHCO3的物质的量C. KOH的物质的量=KHCO3的物质的量D.两者以任意物质的量之比混合解析:该题可根据化学反应物质质量的变化综合使用差量法和估算法求解。
说明:KHCO3过量又发生分解反应答案:B[例2]一定条件,将3molX和2molY混和通入6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则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变压强增5%,增,则n值是()A. 3B. 4C. 5D. 6解析: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达平衡时温度不变体积不变:,X的浓度减小说明反应逆向进行,压强增大说明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之和小于反应后物质的量之和,,则。
答案:D[例3]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所得溶液经小心蒸干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3.7g,则通入CO2气体的质量。
解析:CO2与NaOH反应可能NaOH过量生成Na2CO3尚余NaOH,随CO2的通入量不同还可生成NaHCO3或Na2CO3或Na2CO3与NaHCO3混和物,设全部生成Na2CO3,则,若全部生成,则,则二者均有,,可求CO2,质量为:答案:4.6g[例4]已知Cl-与Ag+反应生成AgCl,每次新生成的AgCl中又有10%见光分解为单质Ag和Cl2,Cl2又可在水溶液中歧化为HClO3和HCl,而这样形成的Cl-又与剩余的Ag+作用生成沉淀,这样循环往复,直到最终。
高一化学常用的几种解题法
高一化学常用的几种解题法清远市第一中学 张晓梅化学题的解法时有多种方法,有些是常规方法,有些方法解起题来较简单,且有一定的巧妙性。
巧妙的解题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缩短解题时间,减少计算量。
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是一种适用于二元混合体系的计算方法,常用于计算二元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
“十字交叉法”图式表示如下:A 1 A 2-AA = %%21P PA 2 A - A 2若P%表示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那么12A A A A --表示为二元成分之间的体积比或物质的量比。
若P%表示的是质量分数,那么12A A A A --表示为二元成分之间的质量比。
“十字交叉法”可以广泛用于元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同一溶质的不同质量分数的混合等多种类型的习题上。
例1、实验测得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14.5倍。
试求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涉及到气体的密度比例和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使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深入到更为综合、复杂的情景。
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解法来说,求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后,再求出混合气体中CO 和CO 2的体积比或物质的量之比,可用“十字交叉法”。
解:根据 ()()()()5.14M M 22H H==混混ρρ 则: 2925.14M 5.14M 2H =⨯=⨯=混∴CO: 28 3∴()()()()13V V 22C C ==OCO OCO n n即混合气体中CO 占有43的体积,O 2占有41的体积,进而可求出CO 的质量分数。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CO 的质量分数:%4.72%1004/293/28=⨯⨯⨯molmol g mol mol g例2、1体积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 3)与4体积水(密度为1g/cm 3)混和,求所得硫酸的百分比浓度。
(完整)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完整)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计算题是中考化学考试的一个难点,主要分布在选择题24或25题和最后一个大题。
选择题中的计算一般是技巧型的计算题,一般可以用守恒法、极限、平均值法、差量法、假设数据法来解答。
以下,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中考化学史红梅老师一一介绍:1、中考化学守恒法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
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
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2、中考化学极限、平均值法在处理复杂的模糊题型的选择题时,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设定的参量(平均值或极值),然后用此参量与各选项做比较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不能准确确定设定的参量。
3、中考化学差量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液、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同一状态的物质的质量遵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的质量关系,因此,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引入差量,根据变化值可以求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差量法的难点在于学生找不到计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的差与物质的质量也成比例。
4、中考化学假设数据法根据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质量结合题意假设适合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
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计算,粒子个数的计算不能很好的进行迁移。
中考化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计算是中考中的压轴计算题,它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考查知识综合,难度较大。
题目主要分为文字叙述型计算、表格计算、图像计算、探究实验计算。
以下详细地进行介绍:1、中考化学文字叙述型计算主要考察学生归纳整理题目中隐含信息的能力,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已知,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知数”。
化学计算题方法
化学计算题方法学计算题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对于初中生来说刚接触化学计算,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引导,容易走入死胡同,出现厌学、怕学的情绪。
但如果能选用合适的方法就能快速而正确地解决问题,给学生以学好化学的信心,特别是能在中考中站稳脚跟。
以下是本人几年来在化学教学中归类总结了一些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关系法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
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
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例如:例1:实验室用20克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来制备CO2 ,如果改用燃烧木炭,那么至少需要木炭多少克?分析:此题用一般解法,要分两步进行,先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出CO2的质量,再用CO2的质量根据木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木炭的质量。
过程繁琐,运算量大,又容易出现错误,如果采用关系式法解可以一步到位,不但节约了时间,还避免了运算出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解:设至少需要木炭x克。
CaCO3 —— C100 1220 x100 :12 = 20 :x x = 2.4(克)答:至少需要木炭2.4克。
二、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
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
例如:例2:称取30克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2克,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A、Al和Mg B、Cu和Mg C、Mg和Fe D、Fe和Zn分析:题目中出现了五种金属,其中四种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如果我们把这个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那么它们分别与稀硫酸反应放出2克氢气,各需要:Al-18克;Mg-24克;Fe-56克;Zn-65克;这时我们可以看出30克此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生成2克的氢气,而Al、Mg小于30克,Fe、Zn、Cu(Cu不与稀硫酸反应我们当作需要无数克),这样很容易判断混合物必须是一个大于30克的,一个是小于30克的,所以答案是:B、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计算解题方法(2) ----极值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讨论法
三.极值法
极值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模糊问题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
它采用的是“抓两端、定中间”的方法,即将题设条件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其中间量值。
例1 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混合气体(NO、NO2、N2O4) 共0.05mol。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A.30 B.46 C.60 D.66
【思路】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肯定介于两种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三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肯定介于三种组成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但这个范围太大,依据题目内在关系和极值法可使范围更加准确。
【方法归纳】解题一般思路:
(1)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原理,确定不确定条件的范围;
(2)计算相应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极值法的主要应用于:(1)用极值法确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质量;(3)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成分;(4)用极值法确定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取值范围;(5)用极值法确定杂质的成分。
四.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根据平均值原理(混合物中某一量的平均值,必大于组分中相应量的最小值,而小于各组分中相应量的最大值)进行求解的一种方法。
例2 由CO2、H2、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CO的体积比为
A 29:8:13
B 22:1:14
C 13:8:29
D 26:16:57
【方法指导】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总存在某些方面的一个平均值,其平均值必定介于相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只要抓住这个特征,就可使计算过程简洁化。
主要有:(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2)平均体积法;(3)平均质量分数法;(4)平均分子组成法;(5)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法;(6)平均密度法;(7)平均浓度法……
平均值法最快捷的解题方法是十字交叉法(又称图解法),该法适用于二元混合物中各组分相对含量的某些计算,如有关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等。
1.十字交叉法的原理
A-
b
c
数学推导:A·a + B·b = (A + B)·c
即表示为:
(a>c>b)
【方法归纳】能用十字交叉法的几种情况
例3今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组成的合金6 g与水作用生成2.24 L H2(标准状况),求另一种碱金属可能是什么?铷在该合金中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思路】用讨论法解计算题,先要分析条件与求解问题之间的联系,建立讨论模型,然后形成解题的方法。
【方法归纳】能用讨论法的几种情况
(1)根据可能的不同结果进行讨论(如例3);(2)根据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进行讨论(如练习14);
(3)运用不定方程或函数关系进行讨论(如练习13)
〒自我检测〒
1 、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
2 2.8 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A.2 g B.6 g C.9 g D.12 g
2、把10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同足量盐酸作用放出22.4L(标准状况)的二氧化碳,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质量百分含量。
3、O2与CO2组成的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6,则O2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将Mg、Al、Zn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作用,放出H2的体积为2.8L(标准状况下),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
A、0.250mol
B、0.125mol
C、0.100mol
D、0.080mol
5、将1.5g两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1.12L,则两种金属可能是()
A、Mg和Cu
B、Zn和Fe
C、Al和Fe
D、Mg和Fe
6、某碱金属单质与其普通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4g,与足量的水完全反应后生成1.79g碱,此碱金属可能是
A . Na B. K C. Rb D. Li
7、有A、B、C三种一元碱,它们的摩尔质量之比是3:5:7,如果把7mol A、5mol B和3mol 混合均匀,取混合碱5.36g刚好能中和0.15mol的HCl,试求A、B、C的相对分子质量各是多少?
8、同一物质的甲、乙两硫酸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分别为20%、70%,现用这两种溶液配制百分比浓度为50%的溶液。
问取这两种溶液的质量比应是多少?
9、用1L 1.0mol/L NaOH 溶液吸收0.8mol CO2所得CO32-和HC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 1:3
B 2:1
C 2:3
D 3:2
11、把一定量的铜和硝酸铜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求原混合物中铜和硝酸铜物质的量之比。
12、现有13.5g氯化铜样品,当它与足量的硝酸银充分反应后,得到AgCl 29g,则此样品中可能混有的物质是( )
A、BaCl2
B、KCl
C、ZnCl2
D、CaCl2
13、某金属6.98g和足量盐酸反应,可得H22.8L(标准状况),该金属11.17g与21.3g氯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求该金属是什么金属。
14、常温下A 和B 两种气体组成混合气体(A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B 的相对分子质量),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 A 和 B 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14/3。
由此可确定A 为_____________,B 为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氢的质量比为7∶1,则在混合气体中A 和 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A 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_____%。
15、将盛有12 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 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和剩余的2 mL气体分别是()
A.1.2 mL,NO B.2.4 mL,O2C.3.5 mL,O2D.4 mL,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