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认识人民币》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认识人民币》实践活动案例分析一年级下学期〔新课程〕有两个单元:人民币的相识、相识时间,这两个内容与生活贴地很近,但大局部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学起来均显困难,吃力。
其实在生活中有着许很多多的时机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学习、熬炼。
课改要求我们的活动内容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孩子们所熟识的,那我们更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开展,将我们的学习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将生活场景带入数学课堂,使学生轻松学习,乐在其中。
我们一年级的学生相识人民币后一周,我对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对“人民币的相识”状况进展了了解。
我发觉90%的孩子能精确地分辨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但只有50-60%的学生能清晰地说出买东西时手里拿的是多少钱,应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
这是为什么呢?课堂上都学过啊?我想,确定在平常的生活中,一局部孩子接触过钱,独立地运用过,而剩下一局部学生从没有接触过钱,单*课堂上的相识当然远远不够,还要在生活中运用它,进而了解它。
所以我想到了上一节活动课,我们来模拟商店的情景,给孩子们缔造一个“用钱”的时机。
下面以《小小商店》这节实践活动课为案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课前思索】1、如何落实教学所采纳的学习用具。
对教学来说,真实的人民币当然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但是分析现实可能性不大。
一是家长不行能把1元、2元、5元、10元甚至更大币值的钱交给6周岁的孩子装在口袋里来上课,因为在课下、课上活动中丧失或混淆现象是很难免的;二是老师不行能为全班每个或每组孩子打算一套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精力和打算时间不够,学生的保管实力也不允许。
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制“人民币”学具,在动手的过程中将学生已有的干脆经历与实践活动进展整合,加以改造、开展。
2、确定教学所采纳的教学模式“教学如嬉戏”。
亚里士多德认为嬉戏是七岁以前儿童教育的一种方法。
“在嬉戏中教学”应当是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志向教学模式。
依据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先生的教学观“有自由感”的理论,嬉戏是儿童生活中最欢乐的活动,是表现和开展儿童的自动性和缔造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精品)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袁江丽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课例分析五亩中心小学薛选荣一、背景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
一年级教学课本中,有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实际生活中早已接触过,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我们何不借助他们已有的经验来使教学中比较烦琐、费时的内容变得简化、省时,并主动探究、实践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呢?《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形式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新课改,新教材给了我们一个绝好的机会,让老师们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大胆创新,找到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
在设计<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就是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把它设计成猜一猜,买一买,分一分三个实践活动来完成。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简单的购物,特别是购物时兑换人民币的问题,并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且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体会到了人民币的功能,并且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二、案例本案例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实践活动一:1、师:老师今天上课带来一个礼物,猜一猜,盒子里是什么?我请个小朋友上台来摸一摸(钱)。
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2、了解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情况。
师:每一组都开设了一个小银行,小组成员分别从里面取钱,按顺序(教师演示)从中取出两种你认识的人民币,最好跟别人的不一样。
(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取钱。
这里教师应组织好学生的纪律,说清要求后再动手操作)3、师:请小朋友向同组同学介绍一下,你取得钱是多少?(同学展开交流)请一组成员上台,其他学生说一说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对于说的好的加以表扬)1角、1元(硬币)、1元(纸币)……评析:教师善于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学到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同步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其理财观念和价值观。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货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懂得珍惜人民币,明白金钱的价值,避免浪费。
3.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如购物时遵守规则,不弄虚作假。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传递正能量。
2.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模拟购物场景,运用所学人民币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了解其他国家货币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4.布置反思性作业,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人民币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增强学习代入感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围绕人民币的认识、换算和运用等方面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人民币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我国货币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注重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增强自信心。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意识,为其今后的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认识人民币》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认识人民币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引言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货币之一。
认识人民币对于每一个中国公民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经济状况和国家形象等方面。
因此,开展认识人民币的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公民的金融素养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一种有效的认识人民币的活动举办方法。
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了解,某中学决定开展一场认识人民币的实践活动。
该活动将面向全校中学生,旨在通过亲身参与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各种特征和防伪技术,提高他们的金融意识和安全意识。
活动内容该活动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阶段一:理论知识讲解在活动开始前,校方将进行一次认识人民币的理论知识讲解。
通过简单易懂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面值、纸币的防伪特征、硬币的样式和区别等。
讲解结束后,学生们将进行一次简单的知识问答,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阶段二:实践操作体验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学生们将参与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体验。
首先,校方将准备一些真实的人民币样本,并向学生们分发。
学生们将利用这些样本,通过手工制作,学习人民币的各种细节。
例如,他们可以用纸板制作人民币的形状,用颜料绘制上面的花纹和字迹。
这样的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民币的各个细节。
接着,学生们将参与一个观察和辨别人民币真伪的活动。
校方将准备一些真人民币和一些假人民币,并让学生们进行观察和辨别。
通过参与这个活动,学生们将了解人民币的各种防伪技术,例如水印、凹印、光变油墨等等。
阶段三:知识总结和互动交流实践操作体验结束后,学生们将进行一次全校范围内的知识总结和互动交流。
校方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比赛,让学生们展示自己对人民币的知识和理解。
比赛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口头问答、文书作品等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活动效果评估在活动结束后,校方将进行一次活动效果的评估。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用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凑成指定的钱数和根据人民币的票面数出它们所表示的钱数的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听说森林商店今天开业啦!小动物们都赶来商店买东西呢!瞧!它们来啦!可是糊涂的小猪摸了摸口袋说(哎呀!我忘记带~~),猜一猜小猪忘记带什么了(生:钱)2师:被你们猜中了!我们知道买东西要用~~~钱!每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字,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3师:(揭题)对了,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从小动物忘记带钱的情境引入,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的问题情境围绕教学展开极具趣味,也为后面的新授作好了铺垫。
】二、构建小组、交流汇报第一步:小组内互相介绍已经认识的人民币。
师:桌子上就有一些人民币,如果你认识就给同桌介绍一下。
(教师巡视学生小组内交流情况。
)第二步:选出某一小组作全班汇报,其它小组可适当补充提问。
师:看,老师这有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谁来和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一小组汇报)【学生对人民币有较丰富的认知,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识别方法。
因此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请小组成员到讲台前向全班进行汇报,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对于人民币的初步认识。
汇报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可以完善前面的说法,可以评价,可以提问。
通过补充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
这个环节课堂氛围民主、积极,大家相互补充和完善。
学生思维表现活跃,敢于提出自己想法和质疑。
】三、自主探究、活动体验师:看!这是刚才我们认识的人民币,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分还可以怎样分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自主在小组里探究操作,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生1:我们可以按照人民币的制作材料分成纸币和硬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评析5篇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评析5篇篇一今天欣赏了王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总体感觉魏老师能充分调到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舞台。
一年级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使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他们的学习起点不是0,因此王老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首先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人民币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唤起学生对人民币生活经验的回忆,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人民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进而引出课题。
魏老师还采取多种形式,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认币、分币、读币、换币等一系列的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舞台。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
在本节课中,魏老师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激起矛盾,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进入角色,如“笑笑去文具店买一块橡皮,阿姨告诉笑笑一块橡皮一块钱,笑笑拿出手里一袋全是一角的钱发愁了,老师问:“哪位同学能帮笑笑用袋子里的钱买到这块橡皮?都是一角钱要怎么买呢?”等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不知不觉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
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三、注重合作交流,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体验。
新课标要求老师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合作交流空间。
比如在新课这一环节,王老师出示所有的人民币图片问:“这里面有你们认识的人民币吗?你们是怎样认识图中这些人民币的?人民币上还有什么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
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
魏老师还设计接火车的游戏,以及老师出示人民币学生抢答,同桌一个出示人民币一个回答等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认识人民币》的案例分析
《认识⼈民币》的案例分析《认识⼈民币》的案例分析⼀、背景介绍新课程⾮常注重学⽣已有的⽣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活,然后回到⽣活,应⽤于⽣活。
认识⼈民币不能脱离真实⽣活情境,《认识⼈民币》这⼀教学内容我是充分利⽤了学⽣已有的⽣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让学⽣在购物活动中巩固知识与⽅法,特别是通过“凑钱”活动,提升思维与能⼒,并了解元与⾓、⾓与分之间的进率。
同时也教育学⽣渗透节俭、理财、爱国等教育。
⼆、案例分析本案例教学内容是⼀年级(下册)“认识⼈民币”(⼀)激趣导⼊1、由主题图列⼊教学教师:孩⼦们,今天⽼师带⼤家到超市购物,购物时我们要⽤到什么?(钱),我们平时⽤的钱叫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民币。
2、介绍⼈民币教师:我们国家的钱叫⼈民币。
⼈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并由中国⼈民银⾏统⼀发⾏,我们要爱惜它,不能乱折⼈民币或者在⼈民币上乱画。
今天这节课,⽼师就和⼤家⼀起来认识⼈民币(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及分析:由教材主题引⼊,帮助学⽣回忆⽣活中使⽤⼈民币的经历,让学⽣感知⼈民币在社会⽣活中的重要作⽤,同时对学⽣进⾏爱护⼈民币的教育,熟悉的场景唤起学⽣的共鸣,调动积极的认知情绪,激发学⽣的兴趣。
)(⼆)探究新知1、认识⼩⾯额的⼈民币教师:⽼师给⼤家准备了⼀些⼈民币,请同学们四⼈⼀组,将你认识的⼈民币介绍给同组的同学听。
看谁认得多,认得准。
教师:认别⼈民币的时候,有什么好⽅法?学⽣:可从⼈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图案来认别。
对于⼈民币上的繁体字、如壹、贰、伍等教师应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通过动⼿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式,在学⽣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1元、1⾓、5⾓的纸币与硬币及1分、2分、5分的硬币,学⽣在观察、感知、体验和交流等活动中,不断深化对⼈民币的认识。
)2、对⼈民币进⾏分类、深化认识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种⾯值的⼈民币,⼈们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
学⽣以⼩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学⽣1:按质地分,硬币分⼀类,纸币分⼀类。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集中活动一:数学:钱币换算活动目标: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零钱方法。
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活动二:数学:购物计划活动目标: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一、取款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023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三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新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课是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①经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教学难点:弄清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四、说教法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保护和不乱花钱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挣来的,要学会合理花钱。
五、说学法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1、在多种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六、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设疑激趣首先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吗?谁还记得,你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充分表述之后,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我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巧妙引入课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更便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并能正确计算找零。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与人民币相关的问题,如购物预算、价格比较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物展示、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对人民币的了解,如在哪里见过、人民币的用途等,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人民币》。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包括纸币和硬币,让学生对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直观的认识。
2.通过PPT展示,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图案、颜色、大小等特点,提高他们辨识人民币的能力。
1.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人民币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如兑换、购物等环节的掌握程度。
3.组织小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100元人民币,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张纸币吗?它代表多少价值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的价值。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人民币实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创设“小小商店”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进行模拟购物活动,体验人民币的使用。
3.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讲述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9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9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9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设计背景那天不轻易地发现有个小朋友手中拿着撕成两半的五角面值的人民币,我问他去哪得,他说xx小朋友说不要了,撕了扔地上,他捡来玩的,大班的小朋友,难道对钱没有概念吗?活动目标1、认识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
3、了解简单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习简单的粘补技巧。
重点难点认识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活动准备1、各种面值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
活动过程一、了解人民币1、出示人民币,教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呢?2、教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比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
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钱叫人民币。
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幼儿观看,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何不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纠正、肯定幼儿的说法。
4、简单告知幼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
三、人民币的兑换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幼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
2、出示5角的人民币,请幼儿想想看可以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几张1角和2角的人民币?…延伸活动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
2、角色游戏:购物。
教学反思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
他们兴趣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
通过给幼儿自己认真观察,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通用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篇1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在取币、付币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探究的积极性,合作的主动性。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和节俭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会付币,在合作学习中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进率。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出示“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笔都要用到它。
”生它是钱。
师那么中国的钱叫什么呢?生它叫人民币。
师对,人民币是我国发行的法定货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全班齐读课题。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活动2【讲授】二、自主体验,探究新知相互介绍,认识人民币师请你说一说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生买东西,在超市、在商店、在菜市场……师小朋友们,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尖,平时家里的大人在逢年过节都会给我们压岁钱,你是怎么安排这些零花钱的你有存钱的习惯吗你打算把存下的钱做什么(对学生进行合理使用零花钱和节约用钱的好习惯教育。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在一年级下学期的新课程中,有两个单元:人民币的认识和认识时间。
这两个内容与生活紧密相关,但大部分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学起来很困难。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研究,我们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研究、积累,将研究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让生活场景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研究。
在对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人民币的认识”情况了解后,我发现90%的孩子能准确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但只有50-60%的学生能清楚地说出买东西时手里拿的是多少钱,应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
这是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一部分孩子接触过钱,独立地使用过,而剩下一部分学生从没有接触过钱,单靠课堂上的认识当然远远不够,还需要在生活中使用它,进而了解它。
因此,我想到了上一节活动课,我们来模拟商店的情景,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用钱”的机会。
下面以《小小商店》这节实践活动课为案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在教学前,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落实教学所采取的研究用具。
真实的人民币当然更有利于孩子们的研究,但是分析现实可能性不大。
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制“人民币”学具,在动手的过程中将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与实践活动进行整合、改造和发展。
在确定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时,我们可以采用“教学如游戏”的方式。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最快乐的活动,也是表现和发展儿童自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好形式。
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研究,这样可以增进孩子们的智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实践与操作中,我们可以调查生活物品的价格,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物品的价值,让他们在模拟商店的情景中使用人民币,体验购物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研究人民币的使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人民币,掌握使用技巧,同时也让生活场景走进数学课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乐在其中。
6岁的孩子知道钱很重要,但对钱的数量还不是很清楚。
他们可能会认为一支铅笔需要10元钱。
这种感性知识无法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获得,他们需要自己去实践和调查。
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李琼一、背景二、案例本案例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实践活动一:1、师:老师今天上课带来一个礼物,猜一猜,盒子里是什么?我请个小朋友上台来摸一摸(钱)。
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2、了解学生认识人民币的。
师:每一组都开设了一个小银行,小组成员分别从里面取钱,按顺序(教师演示)从中取出两种你认识的人民币,最好跟别人的不一样。
(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取钱。
这里教师应组织好学生的纪律,说清要求后再动手操作)3、师:请小朋友向同组同学介绍一下,你取得钱是多少?(同学展开交流)请一组成员上台,其他学生说一说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对于说的好的加以表扬)1角、1元(硬币)、1元(纸币)评析:教师善于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学到数学。
教师既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恰当地为学生创设一些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情景。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用数学意识。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课设计先让学生猜的活动,再通过分类感知人民币。
激发了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效果较好。
实践活动二:1、小猫不认识人民币,它也想去商店买下面这些东西(课件出示四件物品及标价)你能帮助小猫用1元、5角、2角、1角的纸币付钱吗?(课件出示四种纸币)用哪一张钱付?(根据学生叙述课件演示用线连接)。
2、商店里有哪些东西?(课件出示:练习本5角,铅笔8角,小刀1元)从小银行里取多少钱就可以买到练习本?(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指名学生上台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取法吗?(学生积极思考发表各自方法)想一想:买8角的铅笔现在你会付钱了吗?(学生仿照上面方法取钱,再说一说)老师买一把一元钱的小刀,你能很快拿出一元吗?(生取一元纸币或硬币)。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1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小明长大了)师:今天是小明7岁生日,妈妈要带小明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明说:“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明,由小明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你们看小明多高兴啊!(教师边讲电脑出示买东西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都用过人民币吗?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的?”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见过的人民币。
生:①纸币、硬币。
②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人民币)[力图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的去学习新知。
]探究新知1.认识人民币。
a.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师:“同学们都见过什么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不同面值人民币。
生1直接说出几元,几角,几分,教师板书。
生2说几分,几毛,几块。
教师引导:平时说的几分,几毛,几块在数学上还可以说成什么?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b.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出示1元人民币)“谁认识这张人民币?”师:“你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吗?”学生从字样、颜色、人物等不同方面,谈自己对人民币认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与分析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与分析师:刚才小朋友已经把你认识的1元,5角,2角,1角等面值的人民币和你同组的小朋友进行了交流。
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帮老师去买一枝1元钱的笔,我们可以怎么拿钱呢?(学生看着面前准备的钱币,自己动手尝试。
)生:我拿一张1元钱的纸币。
生:我拿两张5角钱的纸币。
生:我拿1个1元钱的硬币。
师:真不错,还有不同的拿法吗?生:老师,我可以拿10张1角钱的纸币。
生:我还可以拿10个1角的硬币。
生:我可以拿2个5角的硬币。
师:哎呀,太好了!有这么多种拿法。
同学们,再想想看,动手拿拿你的钱,还可以怎么拿?生:老师,我可以拿5张2角的,合起来也是1元钱。
师赞道:"你真厉害,有如此不同的发现。
"生:老师,我还可以拿1张5角,2张2角,1张1角,合起来也是1元。
师再次走到这位同学面前,同样紧紧握住该生的手,真诚而又热情地赞道:"你太了不起了,用了3种钱币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发现太让老师吃惊了!"生受此启法与激励,拿1元钱不同的方法越来越多。
……分析:给学生真诚的评价,创新由此激发。
学生对于教师都带有崇敬之情,一句赞语,一个目光,一个肯定都能让他们欣喜不已。
本片断是"认识人民币"中1元=10角的铺垫,是互换的升华。
学生对于刚开始的几种拿法其实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教师一语激起千层浪,"还有不同的拿法吗?"当学生想出时,教师能及时给与肯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握手",给了学生高度的评价。
此时,被握者满面红光,异常激动,看到的小朋友也是羡慕不已。
于是,一个个别开生面的方法不断产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冒出。
老师是真诚的,学生是激动的,这种真诚的情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那么融洽,那么平等。
学生不再拘束,思维得到激励,不再禁制,在心灵的舒畅中开放了教学,开放了空间。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x7f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习者特征分析: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策略选择: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习中。
媒体选择和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补充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课件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快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新课的探究**了动力。
】二、自主探究、引导点拨(一)认识人民币1、元、角、分1)小组合作:拿出学具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同学听,并说说你是怎么认的?2)人民币单位:元3)爱护人民币教育(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4)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上如何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教学背景《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中的内容,包括练习P48页做一做第1、2题。
例1主要是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例2主要是让学生认识1元=10角,在“做一做”的练习中,让学生体会1元钱能买哪些学习用品和小件物品。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改革单一的传授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应联系生活,从生活出发,深入钻研教材,艺术性地去创设情境,从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以往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面值、1元=10角、1角=10分等等。
而现在需要老师改变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应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还要教学生如何合理地去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这节课我主要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
整堂课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以活动为主线,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初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元、角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适合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思维组织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堂写真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小猪存钱罐。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课堂储蓄罐,可以把同学们课堂上的好表现存起来。
现在,同学们坐的那么端正,老师奖给你们一颗端正星。
2、师:你们家里有没有这样的储蓄罐?(有)你们用它来做什么?(存钱)你们真懂得节约,老师再奖励一颗节约星。
3、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人民币)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人民币?(买东西,看病付钱等)真棒!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部分的人民币。
(板书:认识人民币)【设计思路】:可爱的小猪存钱罐,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通过师生谈话自然地引入新课,寥寥数语,既让学生明白用钱才能买东西,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又向学生进行了注意节约的思想教育。
开课揭示人民币的作用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学生能马上回忆出来,再联系主题图,让学生感到这就是自己生活中用钱的经历,可学生对钱并不一定十分了解,实际学生是十分渴望知道的,由此也使学生产生了探究人民币知识的欲望。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认一认人民币,你们准备了吗?四人一组拿出钱袋互相认一认,看谁认的多。
(1)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好,让老师来考考你们。
请举起钱袋里的一元钱让老师看看,同桌互相看看拿对了吗?请把一元钱放进钱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找出的一元钱。
(课件出示新版一元钱)你们是怎么认的?揭示:“元”是人民币的单位。
看来,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文字可以帮我们认识人民币。
刚才老师看到还有同学拿的是这样的一元钱(出示旧版一元),这是怎么回事?有谁知道咱们现在使用的是我们国家发行的第几套人民币吗?对,这张红色的一元是旧版,是第四套人民币。
还有同学拿的是这样的(出示硬币一元)这又是什么?人民币可以按材质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
(2)师:课件出示2元,这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你是怎么认识的?看来有的同学是通过数字认的,有的是通过文字认的。
那如果老师把人民币上的文字和数字遮起来呢?(出示被遮住的5元)你怎么知道这是5元?(紫色的)那把人民币折起来呢?你怎么知道是100元?(红色的)看来呀,根据颜色也能认出人民币。
这是多少?(出示10元)这呢?(出示20元)。
(3)(课件出示1角)这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你感觉这张钱比之前的怎么样?(小了很多)你是怎么认的?揭示:“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出示5角和2角让学生也认一认)。
(出示硬币5角和1角)也有5角和1角的硬币了。
(4)(出示5分,2分,1分)揭示:“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不过现在很少用了。
过去,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爷爷奶奶们一分钱一分钱的节约了不少钱。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但是仍然要学习爷爷奶奶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能浪费人民币,咱们可以把零用钱攥起来,存到家里的储蓄罐里,将来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5)师:刚才呀,我们通过数学,文字,颜色等认识了人民币,除了这些,我们再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上面还有些什么?介绍有的人民币上有少数民族和毛主席的头像,每个民族都应相亲相爱,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将来长大了建设祖国做出贡献。
投影出示人民币上的国徽,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吗?”渗透思想教育: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不要故意损坏它,怎么样才算是爱护人民币呢?介绍盲文等等知识。
小结:其实啊,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课之后再去了解一下,好吗?(6)教师:(课件出示)同学们看,这么多零零散散的人民币,多不整齐。
老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这些人民币按规律进行分类。
你们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四人一组交流、汇报:①按单位分:元、角、分。
师:你们看,这样是不是好多了。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②按材质分:纸币、硬币。
师:看来,同学们很会思考,应该奖励一颗星。
③按新版、旧版分。
【设计思路】:人民币在制作时是有一定标准的,设计“分一分”的活动恰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也使认识各种人民币的活动真正地落到实处,师生在交流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和延伸,在活动中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同时因为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是真币,也可以及时渗透讲究卫生的教育。
师:你们是群爱动脑子的孩子,通过给人民币分类,相信大家对人民币的认识更深了。
下面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换钱对对碰的游戏,谁想参加呢?2、教学例2:(1)师生互换:老师手中有2角钱,可以换()个1角?谁愿意上来和我换?5角可以换()个一角?这次谁和我换呢?(2)(课件出示一元=(?)角)同桌讨论得出:1元=10角10角=1元(板书,学生读一读)。
(3)生生互换:师:刚才同学们和老师玩了换钱对对碰的游戏,想不想自己也玩玩?请打开书本48页,看看”做一做”的第一题,小组同学动手换一换,然后在书本上填一填。
【设计思路】: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
认识元、角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让学生在换一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为什么两位同学换得不一样?”一个同学换的是一张2角,而另一个同学摆的却是2个1角。
认识到:一张2角与2个1角相等。
后面在探究“1元等于几个1角”等时,如果再用相同的方法学生会觉得没有兴趣,尝试让同桌自主探究,由学生自己换钱,从而探究出1元=1角,更具有挑战性。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留给孩子质疑和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状态。
四、知识应用,体验生活。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不仅学会了换钱,还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带着这些新知识做一个活动,同学们想不想参加?(想,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
)师:老师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小商店,商店里有同学们想要买的东西,待会同学们拿着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钱,到商店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选5名售货员,开始自由活动。
(老师也参与到活动中,听学生汇报)同时渗透:购物时要讲文明,守秩序,用过钱后洗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了约的好习惯。
【设计思路】:在课堂的结尾设计的实践活动,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知道数学在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从而去喜欢学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六七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设计必要的活动,化“静”的知识接受为“动”的过程,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数学学习。
同学在活动中通过汇报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付钱,这样也拓展了学生的多重思维。
此时教师成了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得到了很多星,请看,有端正星,智慧星,积极星……这都属于我们一年级三班的孩子,这就是我们存储的好习惯,好表现,这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这节课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无论是导课还是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认知过程,都是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个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如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认识这些人民币,说一说是怎样记住各种人民币的,把人民币进行整理等。
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生生互学,教师导学。
在经历了换钱,模拟购物的游戏活动后,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的不仅是买东西要付钱了,也不仅是生活中该怎样合理使用人民币,而是把学到的知识在自我的感知中迁移内化,使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向口语、向品格、向生活、向社会延伸。
4、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卢梭认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
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
在最后的模拟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