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评课(5篇模版)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评课(5篇模版)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评课(5篇模版)第一篇: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评课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总部教务处小学部一年级数学公开课2013年10月23日上午第三节课,总部一年级2班董瑾娟老师讲授了一节数学公开课-------《认识0》.董老师是一位年轻,朝气又有活力的数学老师,此次授课打破了传统的上课方式,把数学内容融入到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中,借助新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认识0》这节课,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0”的两种含义:一是“0”可以表示什么都没有,二是“0”也可以表示起点,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习与“0”有关的一些简单数学知识,以构建他们关于数学的概念,以铺垫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

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问题情景三个方面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总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

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她把教学内容编成一个有关小兔才蘑菇的故事。

课堂开始,让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名字,接着把小兔请到了课堂。

先通过兔妈妈让兔哥哥和兔姐姐带着小灰兔小白兔去森林采蘑菇的美丽动态画面吸引学生,“兔哥哥采了3个蘑菇,兔哥哥采了2个蘑菇,小灰兔采了1个蘑菇,小白兔垂头丧气,采了多少蘑菇?”这样一个需要学生帮忙解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接着通过小白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认识“0”、感知“0”。

这样的童话情景学生兴趣昂然,学习热情奔放激昂。

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一年级孩子初入学校,对学习目的尚未明确建立,学习情绪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的驱使,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

在巩固练习时,设计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二篇:数学公开课评课讲稿数学公开课评课讲稿课题:《9加几》《8加几》年级:一年级时间:今天在南校听了四节课,都是关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通用15篇)评课是教研员和很多教师的必备技能,如何评课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听评课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易敏老师的课,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1、本节课上易敏老师先出示口算题,以作复习。

使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2、在课上,易敏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

第二部分加强难度不演示小棒,学生练习加强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

3、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时间,使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

4、练习的设计,我觉得钟老师设计的这几个练习从形式上、内容上、层次上都是很好的,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了提升,且有梯度,数量上有保证。

5、本节课易敏老师使用的表扬性语言比较少,准备的小奖品如果使用起来的话,效果会更好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2本次校本教研的主题是《同课异构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我的观课点是教师对学生是如何让评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为了正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我认为应该做到:重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开放、和谐、宽松的评价氛围,评价方式多样化,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需求。

纵观本堂课来看,牛老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有教师对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语言性评价和物质性评价,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有学生自己的评价,教师对集体的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性评价有23次,物质性评价评价有两次,生对生的评价有5次,师对集体的评价有2次,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有1次,教师采用“变现真棒”“很仔细”“第一名”“第二名”“速度快”“最棒”“眼力真好”的语言性评价,本节课还有一个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激励性评价,在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上台数数时,用了“表现不错,方法独特”的语言性评价和物质性评价,以及在学生数数时说“数的非常认真,声音再大点”的心理上的激励性评价,及在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用“嘿嘿,我真棒”,是本节课的亮点,这几处牛老师的评价很到位,总之,在本节课中牛老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很到位。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5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5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5篇)小学数学评课稿篇一在市小学数学评优课活动中,有幸聆听了魏芳老师《角的初步认识》一课。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这堂课中,在魏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如:在教学角的大小和角的特征时,魏老师通过调动学生观察、动手制作角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这些结论。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这节课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唱主角。

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方法,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做”的。

过程中形成的。

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魏老师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试画。

开始,学生出现了各种画法,有的没顶点。

有的边不直……,最后教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

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

三、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

魏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

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出示了各种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识后,魏老师让学生到教室周围去找角,学生兴致勃勃地抢着去找每一个角,有的甚至找到了老师穿的衣服上。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整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整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范文整理篇一:《认识图形》评课稿《认识图形》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

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崔老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需求。

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

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了什么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习,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素养的培养。

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线”、“描点”、“折”、“量”等多种方法;(2)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

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三、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习题还是巩固练习,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

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后。

崔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五元、角、分》评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五元、角、分》评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五元、角、分》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次课程内容为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五元、角、分》单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五元和角的概念,学会分拣物品和角的比较。

通过实际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分区比较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五元的概念,掌握五元的基本运算方法。

2.通过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分拣物品的能力。

3.学会使用角尺测量角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分类能力和分区比较能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五元的概念,学会进行基本运算。

2.能够准确使用角尺测量、比较角的大小。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拣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2.工具:角尺、五元币、各种形状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探究(5分钟)首先,通过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老师提问:“你们家里有什么形状的物品?”学生思考片刻后,举手回答。

老师鼓励学生讲出不同的物品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接下来,老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物品,要求学生分拣物品并将相同形状的物品分类放在一起。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其分拣能力和观察力。

2. 学习五元(10分钟)在学习五元之前,老师先出示一张五元纸币,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知道五元纸币的形状是什么?”学生应该能够回答出五元纸币的形状是长方形。

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五元的概念,并给出例子:“如果我手上有3张五元纸币,那么我手上一共有多少元?”学生应该回答出一共有15元。

随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基本的五元运算练习,以 cons(16, 3) 和 diff(18, 5) 为例进行讲解。

3. 学习角的概念(10分钟)在学习角的概念之前,老师先让学生模仿手表上的“时”和“分”指针,用手做出形成角的动作,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角是什么吗?”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形成的一种图形。

数的顺序评课稿(精选4篇)

数的顺序评课稿(精选4篇)

数的顺序评课稿(精选4篇)数的顺序评课稿篇1范老师上的《数的顺序》是一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通过让学生填写、整理百数表,进一步理清数的顺序,巩固认数知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范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和学习需求出发,用好教材,抓实细节。

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本课亮点有:一、关注已有知识,重视数数经验。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范老师在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回忆数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让男生从20数到100,一个一个地数;让女生从25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

将学生对之前知识进行有效回顾,也很自然的通过数数引入新课进一步来学习数的顺序。

二、注重数感培养,发展想象推理。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范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在解构、建构百数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先让学生横着选几行,再从竖着选几列观察思考有什么发现?范老师很注重教学细节,在百数表的教学中教给了让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还框起来看,通过不同形状的“魔力框”分别在百数表里给出一个数,说出框里其他的数,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与此同时教给学生估计的方法和策略,又提高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活动中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是现实性的,有趣的,对数的感觉也在活动逐步培养。

三、善用激励评价、提升学生注意。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维持度不高,范老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她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目光。

“先完成的小朋友心里仔细读读看,没有完成的加油哦!”“坐的端正的小朋友,老师才请你”“我们的小手指写累了来放松一下,用手指来指一指,指着读”等等,小朋友在范老师的激励下学得很认真。

建议:1、观察思考不能替代动手操作。

学生应该人手一份魔力框(十字框和田字框),让学生先框一框,动手操作后再观察思考。

或者可以让他们在书上框一框,交流时每一个学生框的数字都不一样,让他们充分交流,然后发现虽然他们框的数字都不一样,但是规律都是一样的——百数表上下相邻的都相差10,左右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1等。

一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一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评课稿是旁听公开课之后所拟写的一类文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吧!一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1】一年级组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选择《观察物体》同课异构。

纵观一年级的这3节比武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倾听的习惯这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听课的感想。

一、材料的选择观察物体一课,教材编写者帮学生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小朋友的存钱罐。

从该玩具的前后面与侧面观察到的样子不一样。

有的老师建议用规则的长方体的粉笔箱,这样就地取材,便于学生观察。

长方体有其特殊性,平视的时候,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相同的。

选用不同的学习材料,观察到的结论是不相同的。

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做到数学知识的科学准确呢?我们不妨这样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平视观察(只观察一个面),看到的样子可能不一样。

二、学生能力的发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发展与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需要所有科任教师通力合作。

不分年级,不分科目,朝夕努力。

倾听是低年级培养孩子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而本课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今天我着重说说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的体现。

首先说观察能力。

本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现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要做到如下四点:①观察的角度——平视。

视平线与物体的最高点保持一致,学生只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

这样观察的目的是考虑到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尽量让观察结果简单可述。

一(1)班的李老师,把放学具的板凳托起来,与孩子的视线等高,这样保证观察方法的示范性。

②这节课应该让孩子在观察时,有意识的渗透有序观察。

在一(3)班的课堂中,当孩子观察本班的照片时,孩子观察到的结果是零零散散的。

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我们学习方位前后左右,那么我们可以按方位有序观察,有序陈述。

③如何引导学生小结观察结论,可以用比较的方法。

把前面与后面观察到的结果比较有不同;左右面观察的结果又有什么区别?④观察物体的目的最终是发展学生的空间感。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评课稿四篇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评课稿四篇

四篇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评课稿1这节课是在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计算,又有利于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

从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推动知识的迁移,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提升口算能力。

钟老师在《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主要亮点有:1.教学思路明确、清晰。

这节课钟老师围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知教学和巩固新知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主次分明的教学思路,非常好!2.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和蔼,有亲和力;激励性评价语比较多。

3.能抓住小学生好玩、好胜的特点在巩固新知这教学环节设计游戏的学习进行巩固,非常好;4.重视算理。

钟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

计算30+2的结果,是通过摆小棒理解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

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0+2=32,因此32-2=30。

6.体现算法多样化。

如在教学“2+30”时,学生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的,钟老师提问:“还有别的想法吗?”让学生先讨论交流,再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学生在交流中,起到互相学习,互相推动的作用。

建议:1.在计算过程中,多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加强算理;2.在引导学生分析减法时,是不是可渗透逆思维,即:想加做减。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以后数的运算的基础,本节课李国梅老师对教材研读的比较透彻,把握校准,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一年级下册数一数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一数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一数评课稿一年级下册数一数评课稿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从1到100的数数规则,能够识别和写出1-100的数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数数的基本规则,包括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数字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从1到100的数数规则和数字的读写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字大小比较。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课堂讲解和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流程1.引入。

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了解从1到10的数字规律,并自主数数。

2.讲解。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从1到100的数数规律和数字的大小比较。

3.练习。

让学生进行数字的写作练习和大小比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互动问答。

设计一系列与数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思维能力。

5.拓展活动。

通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拓展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互动问答和拓展活动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数数能力。

教学评价方式包括课堂练习与作业,以及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思考能力的评价。

八、教学建议1.增设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2.加强对学生的诊断与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

3.引导学生在掌握数数规律的同时,积极探索数字的奥妙,培养创新思维。

九、教学总结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从1到100的数数规律,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评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评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评课稿一、引言《我们认识的数》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单元之一。

本评课稿旨在对该教材单元进行评析和总结,从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等方面给予评价,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思路。

二、教材内容介绍《我们认识的数》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单元,共包括四个部分:认识0、1、2和3。

整个单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和丰富多样的练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数0、1、2和3的概念、大小关系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目标在本单元教学中,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0、1、2和3这四个数的数值及其名称;2.了解数值的大小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比较;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内容:1.数0、1、2和3的数值和名称;2.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和比较;3.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2 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1.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和比较;2.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初步掌握。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师教材及课件:包括《我们认识的数》教材下册、教师用书和配套课件;2.学生教材及练习册:每位学生都需要一本教材下册和练习册;3.教学工具:包括数学教具、相应的图片或物品等。

六、教学过程与方法6.1 教学过程本单元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导入与引入:通过故事情境、图片等方式引入数0、1、2和3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数0、1、2和3的数值和名称,通过示意图、教具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3.大小关系的比较:通过练习题和教师引导,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4.运算能力的培养:通过游戏、练习和实际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力;5.巩固与拓展:通过综合练习和巩固训练等方式,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

6.2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对数的兴趣,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2.演示法:通过示意图、教具等辅助工具进行概念讲解和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主动探索数的大小关系和加法减法运算规律。

一年级下找规律评课

一年级下找规律评课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评课稿《找规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排列的规律。

回顾陶老师的教学全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一、巧妙的“设”导入部分陶老师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比较两幅图的情境,一幅图是有规律的排列,另一幅图杂乱无章的,让学生说说哪一幅图好记忆,并说明原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从这环节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有规律的事物不仅便于记忆,还更美观,自然引入课题,为下面学生探索规律,体验规律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大胆的“放”在新知传授过程中,陶老师能够充分相信学生,大胆得“放手”于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出示的主题图中自主探索、寻找、认识、感受、发现规律的存在,并突出“找”这一过程。

通过“找”彩旗、“找”彩灯、“找”小朋友的排列特点,有哪些规律,让孩子们动手圈一圈,画一画,引发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同时使学生在充分发现规律、感受规律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适时的“动”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动的过程。

陶老师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技术辅助教学,精心设计课件,达到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的良好整合,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并设计了圈一圈、涂一涂、画一画等一系列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二:一年级和德映老师找规律评课稿一年级和德映老师找规律评课稿这是一篇关于一年级找规律评课,一年级找规律评课稿,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评课的文章。

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开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5月25日,终于听到和老师精彩的课。

长时间没交低年级了,对低年级教学陌生了,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有个性、聪明、视野开阔,如何上好低年级的课,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心里面一直很佩服低年级老师,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新颖,教学风格独特,课堂调控得非常好,节奏松紧分寸拿捏得准,和老师的《找规律》就是一节很好观摩课。

小学数学评课稿(13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13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品(13篇)小学数学评课稿篇1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第一次碰到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吴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在主动的操作活动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的教学观念。

主要有以下特点:1、创设情境,感悟知识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平台,教师在课的开始,借助“兄弟两个分苹果”的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整数表示两个苹果,一个苹果,到两人分吃一个苹果怎样表示,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再如,学生认识了分数后,设计了“小猴和小猪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强了学习的情趣性。

2、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吴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

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3、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主动建构“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吴老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评课稿优秀6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优秀6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优秀6篇小学数学评课稿篇一今天,听了《分类与整理》一课,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主题:“怎样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教师的语气和蔼,有足够的耐心启发学生,符合低段教师教学的要求。

2、开课教师设计的热身训练为学生铺设了很好地台阶,很自然的渗透了分类整理的作用,让学生潜意识的认识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整节课教师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如:板演这个环节中把书中的图做成能活动的,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

在练习题设计中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扑克牌的分类,教室里的人可怎样分类。

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4、注重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如强调一一对应,在统计图下写出对应的颜色或画出相对应的图等。

建议:教师的提示语应该置前:如果在小组合作前提出要求,效果会比学生已活动开始后效果好。

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数学评课稿篇二组合和排列知识不仅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并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组合的知识,学生经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能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本课的资料比二年级更系统、更全面。

庄教师执教这节课的增长点(重点)在于使学生感受和体验有序搭配的过程,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庄教师经过让学生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算一算等方式,很好的落实了这一重点。

另外教材里仅仅给出两种连线方法:一种是每件上装跟不一样的下装搭配起来,这样就有两个连线图,另一种是将第一种连线中的两个图合并起来的综合连线。

并没有出现2×3这样的乘法算式,而今日的课堂中出现了,我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在经过前面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后,学生能意识到有序搭配,在这个前提下,算式的得出是水到渠成的,几轮磨课下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这个乘法算式还是能能够理解的,优生更倾向于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评课稿1本节课教材通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

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基础上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1、本堂课一开始就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请学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数字1—5表示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

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3、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认识时,老师可组织相关活动,丰富学生对“几个”和“第几”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但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思。

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在讲述排队问题时,能否渗透一些思想教育呢?首先请学生看各种排队图片,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排队是文明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排队,总结得出:如果不排队,大家挤来挤去会很乱,容易出危险。

使学生明白: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

这样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最后揭示学习主题:排队中的数学知识“几和第几”,这样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2上周三听了杨老师的《十几减9》的一节课。

我认为杨老师教态自然、富有激情,课的设计自然流畅,条理清晰,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在课的开始,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复习相关的原有知识,设计了数的分成、合成、9加几和加减混合的口算,为孩子们搭建了学习新知的桥梁,同时让孩子们做好心理的准备和学习新知的准备。

一年级数学下《求两数相差多少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求两数相差多少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评课稿

《求两数相差多少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评课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比……多多少”或“比……少多少”来描述两个数量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并能用减法解答。

2.难点: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两个苹果,一个红色,一个绿色,问:谁多谁少?2.学生回答:红色苹果多,绿色苹果少。

3.老师追问:红色苹果比绿色苹果多多少个?4.学生思考后回答:红色苹果比绿色苹果多1个。

(二)新课讲解1.老师出示例题:小明有5个玩具车,小红有8个玩具车,小明的玩具车比小红少几个?2.学生观察图片,理解题意。

3.老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求小明的玩具车比小红少几个,实际上就是求8和5的差是多少。

4.学生尝试用减法解答:8-5=3。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练习题:小华有4个糖果,小丽有7个糖果,小华的糖果比小丽少几个?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老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解答过程,并给予评价。

4.学生继续练习:小刚有6个铅笔,小强有9个铅笔,小刚的铅笔比小强少几个?(四)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题目:小明的身高是120cm,小红的身高是140cm,小明的身高比小红矮多少厘米?2.学生观察图片,理解题意。

3.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求小明的身高比小红矮多少厘米,实际上就是求140和120的差是多少。

4.学生用减法解答:140-120=20。

(五)课堂小结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何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2.家长签字确认。

五、评课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运用图片、实物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评课稿万能模板

小学数学一年级评课稿万能模板

小学数学一年级评课稿万能模板一、教学背景与目标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的一节数学课,教材内容为数字0-10的认识与比较。

学生们已经初步熟悉了数字0-10的形状和名称,并能根据实际情境进行简单的比较。

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字0-10形状和名称的准确识别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字0-10的大小比较概念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运用0-10数字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捆绑数、手指数、图形数等方式表达数字0-10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0-10的形状和名称;•数字0-10的大小比较;•数字0-10的简单加减运算;•表达数字0-10的捆绑数、手指数、图形数等方式。

2.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呈现法、讲解法、示范法和练习法等。

三、教学过程与步骤1.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引入新知识,复习数字0-10的形状和名称;•通过对比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字大小比较的能力;•讲解简单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进行示范;•练习加法和减法运算,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用捆绑数、手指数、图形数等方式表达数字0-10。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数字0-10的形状和名称•呈现数字0-10的形状和名称,要求学生大声读出。

步骤二:数字大小比较•呈现数字0-10的卡片,让学生两两比较大小,并用手指指向较大的那个数字。

•引导学生总结数字0-10的大小规律。

步骤三:加法和减法概念讲解与示范•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用简单的实例进行示范。

步骤四:加法和减法练习•练习加法和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计算。

步骤五:表达数字0-10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捆绑数、手指数、图形数等方式表达数字0-10。

•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效果评价1. 教学评价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将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度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数字0-10表达方式的掌握评价。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一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篇一: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一、童话故事的创设,和谐的课堂二、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课堂需要合作。

本课带领学生步入情境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相互介绍一下“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在课中教师与学生互扮角色进行购物演示,在活动环节中更让学生直接购物,互动的过程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当讲到到分的单位时,更播放《一分钱》的儿童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了一次教育,不失为一举两得。

三、学习生活数学,生活的课堂此外课堂中不断奖励学生各种五角星:智慧的、倾听的、合作的??并说明这将是一生的财富,即要教书也要育人。

项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与课堂给了我们完美的解释,但课中我觉得也有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1、课堂中项老师的课件中让小猪买一个棒棒糖,让学生例举了5角钱怎么拿?有四种方法,其实生活中学生已经了解,不如把思路放宽一点,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拓展与提高,即设置疑问:一个棒棒糖8角,小猪怎么付?这样的提问思维含量就大了,不但可以几角加几角的拿法,还可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的付法,这样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课堂结尾,由于时间关系,故事的结尾没有“呈现”有些可惜。

其实这儿也隐藏着品德教育。

一元钱开不了店,也就是说故事讲述的还不是十分详密,有点牵强,不如趁此机会教育学生节约用钱,不要像小猪那样吃光用光,应积少成多,最终走上富裕的道路。

良好行为习惯、社会风尚的完善正是要从孩子抓起。

3、魏老师出示各种一元信封,验证一元有不同的方法组成,由老师一人演示,一人验证似乎太过于单调,其实这个环节的设计思路还是很好的,但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一元除了由10个1角组成,还可以怎样组成,如有学生能利用已有经验说出2个伍角、5个贰角等,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再加以验证,更能使课堂变得丰富起来。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币的真假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教师适当加以介绍,如人民币中的水印、盲文、金属线以及新版人民币的介绍也是有必要的,毕竟新版人民币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并使用着。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评课稿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评课稿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评课稿1一、情境中发现规律1、创设情境:再过两个月,就是同学们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了,你们想不想在那一天,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漂亮些呢?好,老师现在就带领大家去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布置他们的教室的。

2、观察提问:(播放动画)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发现规律: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按一定的顺序一直排下去,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面,看看哪些事物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东西都是有规律排列的。

4、应用规律:(出示课件)根据规律填空。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把没有完成的完成。

二、操作中深化规律1、自己动手涂一涂。

2、贴一贴,展示作品。

三、欣赏、发现生活中规律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欣赏了规律的美,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规律,老师希望大家课后仔细地去找一找,把找到的结果和感受告诉老师和同学,好吗?优点:1、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2、本节课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建议:学生的感悟、运用非常到位了,如果老师能让学生多说一点就好了。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评课稿2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

在导入阶段,潘老师通过谈话,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会是什么颜色,十分亲切自然,使学生对新学习课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

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导学生逐一用自己的话表述规律,发现规律,板书:一组一组重复排列。

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

学生在观察、猜测中发现规律。

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整合教材,精心设计。

学生对规律并不陌生,教师先是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让学生观察旗帜、彩花、灯笼是怎样摆放的。

在呈现学生围成一圈的情景时,许多学生说出的是(男生到女生)的站立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这两种都是可以的,但由于是围成一圈,不便观察。

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认识图形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认识图形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认识图形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听课评课稿听了江老师讲授《认识图形》课堂教学后,我的感觉是:江老师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

她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教法比较灵活,学法指导到位,效果也明显,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亮点。

(一)、教法上。

1、结合了生活实际。

教者通过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实物和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提取出所要教学的图形。

这种用“体”描“形”的方法引入,使学生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为以后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提供基础。

2、运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方式。

教者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比一比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的长度,从中认识图形。

(二)、学法上。

1、教者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并辨认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2、在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时,(1)教师采用学生最身边实物让学生辨认,如:问教室里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样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

(2)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这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而且培养学生的操作努力。

(三)采用多种类型练习,加强知识的巩固。

二、建议。

1、本节课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部分学生的不集中听老师讲课。

低年的学生主要是凭兴趣学习知识的,他们的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分散注意力。

所以,要采取多种激趣方式加强组织教学。

2、教者教学图形认识时,应当重点说明、强调图形的特点并在实物图片上比画一下,让学生更清晰掌握其特点。

3、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效果反馈时质疑不够到位。

如:教师出示图形让学生说“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哪个是三角形?哪个是圆?”后没有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

4、在学生画出了各类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对作品作了展示,此时可否让学生将作品分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又能渗透分类的思想,进一步突破“长方形、正方体(形)”异同点比较这一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
(二)、认识1元
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
2、小组活动
3、汇报分类情况
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
(一)情境设置:
(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

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
(二)生分角色活动
(三)师生表演
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
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

师生表演更是
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
评课记录
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
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
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
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
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

让学生在活
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
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本节课以下几方
面体现较好:
1、情境教学使整节课环环相扣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的情境来自学生一周前刚亲身经历过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以“小明”在这一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主线,把整节课编成了
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

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
的学习状态之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做得投入、合作得愉快。

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地调动思维的活动。

2、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变“教”为“导”,整个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

教学过程始终突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课堂上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形式中自
主探索、合作学习。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将新知纳入自己
原有的知识网络,不仅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
维能力。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
1、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小组活动时,学生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地你问我答,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教师穿梭在孩子中间,非常满意,觉得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新理念运用得比较成功。

但随着课时的延续,从学生
的作业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孩子对被遮住数字的人民币辨认有困难。

原因可能是在小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根据人民币上的文字、
数字读出它的面值,没有认真观察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等因素,而教师没有及时给予点拨。

可见,合作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在
小组活动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时要做必要的点拨,以
保障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关于教学内容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直接经验。

这节课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如果教师在课前
能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知识起点进行充分的调查,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参,也许还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拓宽一些,上得有深度一些,更有
数学味一些。

《认识人民币》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难点内容。

听王忠强老师上这一课主要是为诊断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来说,课堂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内容比较全面,课件和学具比较
有趣味性,学生兴趣较高。

下面就存在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课前习惯
一年级正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坚持贯彻学生习惯培养工作,这方面恰是做为新教师的王老师所欠缺的。

可以在课前准备书本、放东西、拿学具、发言、合作等各方面下功夫,帮助孩子一点一滴地养成习惯。

由于低段孩子的好动和喜欢趣
味性的东西的特点,可采用歌诀、动作方式来记忆和养成习惯。

二、目标落实
三、课堂组织
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

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学,同时要经常组织课
堂纪律,表扬、肯定和提醒结合,把课堂组织做为课堂教学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环节学习时提要求要包括纪律、兴趣、注意力
等的引导。

特别是本单元的学习多次用到人民币学具,孩子可能只
顾着自己玩,而不注意教师的教学和教室里的学习情况,因此更要
时时对孩子加以提醒和行为上的指导。

四、引导思考
五、教学调整
王老师在教学中一直站在讲台前,没有下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没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

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如果课前不
能做好预设的话,就只能在课堂上加以补救,要随时注意学生当堂
出现的错误,想办法调整教学程序。

数学家们说数学十分有趣,可对于尚未对数学入门的小朋友们而言,实在很难体会数学中蕴藏的`趣味。

本节课从与数学相关的游戏
中领略其中的奥妙,让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
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经历填数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
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闯关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伊始,教师出示了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羊村的羊羊们,创设了和羊羊们一起闯关的游戏情境,把新授内容由浅入深有序地
结合在了一起,激发了学生了学习兴趣。

整节课,孩子们始终处于
亢奋状态,课堂效果很好。

二、引导细腻,注重学法的指导。

三、有始有终,注重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

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不到位
激励性语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游戏一过渡到游戏二时,假若过渡语换成:这么简单的问题,大家都能解决,如果来点有难
度的,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一种“挑衅”的激励性语言,调动学
生的学习激情。

2、评价语使用欠缺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中,应适时给予适当的学习
评价,如:你的思考真全面;你的思路真清晰;你的想法真独
特……
3、表达语言的使用不够完整
先观察哪一竖行、哪一横行,学生不能结合语言进行较好的表达,是语言应用的缺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