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新教材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书必修一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书必修一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书必修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书必修一新人教版是我们进入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基石。

这本书涵盖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生命奥秘的大门。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工厂”,各自有着独特的分工和运作方式。

书中详细介绍了细胞膜,它就像是工厂的“围墙”,控制着物质的进出,既能让有用的物质进来,又能防止有害物质的侵入。

细胞质里有着各种细胞器,线粒体就像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为细胞提供能量;叶绿体则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能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里面储存着遗传信息,指挥着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物质通过扩散、渗透、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

扩散就像是人群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自然地分散,物质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渗透则是针对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特殊扩散。

而主动运输则像是有专门的“搬运工”,需要消耗能量,把物质从低浓度的地方运到高浓度的地方。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这部分内容也十分关键。

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能大大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

但酶的作用也受到温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ATP 则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为各种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细胞呼吸是细胞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就像是一场充分的燃烧,能产生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则像是不完全的燃烧,产生的能量相对较少。

光合作用更是生命世界中的奇妙过程。

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紧密配合,就像生产线上的两个环节,共同完成有机物的合成。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细胞增殖使得细胞数量增加,有丝分裂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它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细胞分化让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就像从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学生走向了不同的工作岗位。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马老师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马老师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编撰:马琪翔时间:2019年12月4日目录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 (3)二.情景式话术 (4)三.具体内容更替 (4)四.内容更替说明 (7)1.蓝细菌的表述更加准确 (7)2.肽键的准确表示方法 (7)3.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8)4.内质网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 (9)5.水有两种运输方式 (9)6.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统称转运蛋白 (9)7.ATP的表述及作用方式 (10)8.NADPH也能提供能量 (10)9.细胞全能性的定义 (11)10.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11)11.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11)12.胞吞胞吐的范畴相关变化 (12)13.格式相关变化 (12)14.增加的知识点 (12)15.实验探究的改变 (13)16.章节和顺序的改变 (13)附表一: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对旧试题的影响统计表 (14)附表二: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对知识树的影响统计表 (14)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内容变化新教材是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修订而来,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在修订过程中,吸收了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优点,在继承的基础提升了教材价值。

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总体上看必修一新旧教材思路没有变化,以前的内容基本都可以使用,只有部分内容略微调整(下图为新旧教材知识框架),总体上来说是“三删一改一增加”删除3 个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需要耗费大量的实验材料,实验的价值也不高)。

其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运用模型作解释”,保留了该实验的思维训练价值。

更改了一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整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可行性更强了。

高中生物必修一 新旧教材对比(整理详细)

高中生物必修一  新旧教材对比(整理详细)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旧教材新教材结构框架不变,微公学变为内加科“虎克”改为“罗伯的细题的改为基本的生命系统”“资”教生命系统结更“思考与讨旁栏增加增加了“知有步大肠杆菌图“蓝藻”改”“念珠由“与社考式加本章小结内容核罗减少的旁支知识点的干扰,增加了“发展,明确每养题材中干将旧教材中合对格图正文内容有将“思考与更改为旁验丹“方法二”科材是细胞内良好溶剂,养废变为量子讨论增加删减了旁栏中“食盐加碘”“细胞中化合量的问删减了“与删减了“技增加了旁栏更改正文内使得无机盐言精炼准有又增加了探删减二糖中的增加了“拟的改变了“植体子旁栏增加了“批判性思维” 正文增加了的相增加了“与讨论”问了的相关更换了海豹删减了旧教“与生活的增加了“磷区旁栏增加了醇“与生活“生物大为骨架”的知识,“糖类转有了能的举“蛋氨基酸正文氨基酸的种改联中非必需氨更“空间结改为意将“氨基酸的改“脱水缩合反应”之后,并以增加了“思“蛋蛋白质的性了“盐析”的所材的“科学前沿”正文第一段“核酸的增加了核酸(删减了DNA察在细胞中的分布”“核苷酸RNA 上 改为饼与组将“核酸的调整到较有利结的丰满了正文将“生物大为的内容调后将旧教材中无一节的最调后增加了“单多意增加了学科题第3章 旧教材新教材题是旧教材细并引入细现,并除制将对细叙史像型第二节“细胞器”部分新老教材对比1.问题探讨:本节问题探讨以我国自行研制C919飞机为背景,要求学生分析研制中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类比细胞中不同结构之间的关系。

其中隐含整体和局部的观念以及对细胞内各组分协调关系的理解;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科技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2.1科学方法——差速离心法新教材中差速离心法的原理介绍更清楚了,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即明确差速离心是分级分离的。

现行教材介绍差速离心时过于概括,不利于学生理解。

2.2形态、结构与功能新教材介绍细胞器之间的分工时,着重强调各细胞器的功能,而非形态和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差异点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差异点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差异点
分析
引言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必修一材与旧教材的差异点进行分析。

材在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上可能有一些变化,对学生的研究方式和认知有所影响。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材的研究和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内容的差异
- 材可能更新了一些基础概念、理论和实验。

- 材可能引入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

- 材可能注重生物科学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

结构的差异
- 材的章节结构可能重新组织,更加清晰和系统化。

- 材可能增加了课后题和案例分析,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材可能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实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的差异
- 材可能倡导更加探究性、实践性和合作性的教学方法。

- 材可能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物模型和虚拟实验等教学工具。

- 材可能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
通过分析高中生物必修一材与旧教材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材
在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上可能有一些变化。

这些变化旨在提升学
生的研究效果和能力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

同时,教师在使用材时,也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使学生更好地
适应材的研究要求。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新教材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新教材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新教材1、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要求是: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教学提示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

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及研究进展,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1 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5)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7)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学业要求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说明这些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但同时又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新课程高中生物教材解读

新课程高中生物教材解读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1、以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为主线,阐 述细胞的生命历程。将原生物必修教材一中细胞增殖、细胞分 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等内容独立成节,课时由 原来的两课时分为四课时,增加了课程的容量。 2、新教材中对分化的原因,从遗传的表达中加以解释,为后续 课程《基因的表达》打下伏笔。 3、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中,新教材增加了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 的关系。 4、对细胞衰老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如“自由基学说”,“端粒 学说”。 5、介绍了细胞凋亡的实质和意义,介绍了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 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6、将原生物必修一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减数分裂 并入新课程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 的关系》中学习。原必修一教材中《生殖的类型》及《动、植 物的个体发育》在新教材中未出现。
在定义和概念的表达上,新教材更科学,更准确。 例如: 分化的定义中,原定义为“相同的细胞的后代在形 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新 教材定义改为“由一个或一种细胞产生的后代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定义更 准确,更科学。 在细胞全能性定义中,原定义为:“已经分化的细 胞,仍然具有发育的潜能”,新教材定义为“指已经 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增 加了“完整个体”,其意义大不一样。使学生能更科 学地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科学家寄语: 邹承鲁院士对高中生的寄语是:办老实事,说老实话, 做老实人! 杨焕明教授对高中生的寄语是:生命是美丽的。探索 生命的奥秘一定会使我们的人生更美好,也将使生命 世界更美好! 孙泳儒院士的寄语是:韶光易逝,劝君惜取少年时! 六、新课程必修一是基础,必修二和必修三是并列, 无先后之分
七、新课程中内容的调整和改变 (一)、表达更科学,更准确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教材差异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教材差异

必修一新旧教材的差异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等方面均有所变化。

总体而言,新教材从创设真实情境、聚焦大概念、渗透学科思想等方面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做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

现对2019人教版必修1与旧版人教版必修1教材进行详细对比,总结出16个重要变化。

1.“蓝细菌”替代“蓝藻”随着人类对生物的深入研究和获得新发现,生物的分界历经二界、三界、四界、五界、六界等变化,最后又提出“三域”学说。

目前”三域学说”已获国际学术界基本肯定,把生命世界分为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

细菌域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生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

古生菌域包括一些嗜热和超嗜热古生菌、极端嗜盐菌、极端嗜酸菌、产甲烷古生菌等。

真核生物域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新教材必修1第1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中用“蓝细菌”替代“蓝藻”一词。

其中有这样的表述:“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

有一类细菌叫作蓝细菌(旧称蓝藻)”,该表述让部分教师产生疑问:“原来的蓝藻难道是细菌?”这种疑问的产生是由于把新教材中的“细菌”理解成了细菌域中狭义的细菌。

其实,新教材中在本节所说的“细菌”是指细菌域,而非细菌域中狭义的细菌。

蓝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放氧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属于细菌域。

“蓝藻”一词容易使学生将其误解为真核生物的藻类。

以“蓝细菌”代替,很容易知其为原核生物。

2.氢键新教材增加了对氢键的描述。

新教材20-21页:水为什么能成为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呢?它又为什么具有支持生命的独特性质呢?这是由它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氢原子以共用电子对与氧原子结合。

由于氧具有比氢更强的吸引共用电子的能力,使氧的一端稍带负电荷,氢的一端稍带正电荷。

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

新人教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变化评析

新人教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变化评析

新人教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变化评析2019年秋季,部分省市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教材)。

新教材是以原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为基础修订而来。

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在一些概念的描述上进行了更改。

以下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及必修2《遗传与进化》为例,阐述概念的不同之处。

1. 脂肪必修1旧教材没有关于脂肪概念的描述。

必修1新教材26页: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

评析:旧教材提到脂肪,但没有脂肪的概念,学生对脂肪不甚了解,经常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提出疑问。

新教材给出了脂肪的概念,教材的旁边又增添了图示,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脂肪的构成,降低学习的难度。

2. 蛋白质变性必修1旧教材没有明确提出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必修1新教材32页: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某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评析:新教材给出的概念中,更明确了蛋白质变性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破坏,生物活性的丧失,更好区分蛋白质变性和蛋白质盐析。

3. 被动运输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必修1新教材65页: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评析:旧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侧重顺浓度的重要性,新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则侧重不消耗能量的表述。

4. 自由扩散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必修1新教材66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评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给出的概念中,增加自由扩散的别称,即简单扩散。

更改后的概念与大学教材相统一。

5. 协助扩散必修1旧教材70页: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必修1新教材66页: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新旧对比

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新旧对比

整体改变原则:偏重应用与对实际生活的解释,偏重从本质上去介绍结构和功能,偏向于社会责任的渗透,体现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一章1.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整合进了“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中,书后题中(P8拓展应用2)以图片形式介绍了病毒,引导思考病毒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

2.调整知识顺序,先讲述细胞学说,后讲述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再介绍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标题改变,放入了“思考、讨论”中,而不再是“资料分析”。

4.细胞学说的内容第3条改变说法: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旧: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5.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图片改变。

6.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中的课本图片改变。

7.蓝藻之名不再用,直接用蓝细菌,蓝藻图片提出“色球藻”。

细菌图片换了,多了纤毛。

8.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一节旁栏思考题更有深度。

—从真原核生物的本质,进化角度分析二者。

9.生物科技进展更贴近生物研究的前沿。

10.书后题更偏向于用文字表述去答题,偏向于归纳、分析和知识应用。

要求学会概念图绘制。

第二章1.细胞中的元素(P16)添加思考讨论:“比较组成玉米和人体细胞的元素及含量”,用以直观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说明不同生物细胞中元素种类相同,含量不同。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为C。

2.旧教材中元素在细胞鲜重、干重的饼状图删掉了。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删掉表格、大括号图,增加饼状图,各种化合物的含量数据有变化,增加了与生活的联系:食物的合理搭配。

4.生物组织检测实验:还原糖去掉果糖,只剩下葡萄糖。

脂肪的观察方法减少,只剩下花生子叶临时切片观察,去掉了苏丹四的染色结果。

实验材料有变化,苏丹Ⅲ染液给出了具体浓度(0.01g/ml)。

实验去掉了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增加了三个实验的结果图片,清晰明了。

5.调整知识顺序,细胞中的无机物调整由2.5为2.2,糖类和脂质调整由2.4为2.3,蛋白质由2.2为2.4,核酸由2.3为2.5。

新教材解读高中生物

新教材解读高中生物

新教材解读高中生物篇一:教材解读与拓展高中生物篇二:高中生物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高中生物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摘要自2009年我省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已经过了3年的实践。

从起初对新课程的好奇懵懂,和经历了高考的洗礼,到如今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等等,更有了真切深刻的认识。

且对于常规的教学及其方向的把握心里的底气也足了许多。

在这新课改的3年时间里,收获颇多,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收获,其中一条:对新课本的剖析和教学应对。

关键词教材;课改;教学建议我省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新教材在许多方面都与老教材显然存在着差异。

人教版教材的素材选取重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不再是局限于罗列知识点,而是注重介绍知识的发现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家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研究的精神。

文章着重从新教材编写理念、知识结构、课本习题设置,教学建议等4方面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新教材的特点,进而更好地领会新课改背景下新教材的精神实质,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展开。

一、新教材的编写理念高中教材的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能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中删减了过于繁琐、理论性过强的一些内容,目的是不知让学生过于死记一些理论知识,而是满足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量增加实践活动的内容,为学生了解认识生物学的发展和提高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即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又尊重有个性发展的需求,尊重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分为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让文理科不同的同学在学习生物的要求上有了区分。

且在选修模块中又有不同的选择,尤其是理科同学可选择适合于自己内容学习,也更能适应于高考的要求。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知识体系模块化。

建立生命系统内部和生命系统与环境之间信息流动的概念,建立生命系统稳态与调控的思想观念。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⑴第一章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⑴第一章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⑴第一章教材分析汇文中学徐明亮一.本章与其他章节的联系本章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本章主要阐明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以及细胞学说等知识点。

因为所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所以本章可以说是涵盖并总领了整个高中生物的内容,在其他章节或者模块中都将涉及,可以说本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绪论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1.新课标的要求⑴了解生物科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并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及相关实验。

⑵初步形成局部与整体、多样性和共同性的观点,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2.三维目标要求⑴知识方面:①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

②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③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④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①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②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③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⑶能力方面:①能使用高倍显微镜,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②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三.教学内容1.知识体系:本章共分两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其教学内容结构大体如下: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个体种群走进细胞群落生态系统观察细胞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原核细胞细胞学说的建立本章两节在内容的选取上体现了连贯性、层次性、递进性的原则,认识上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下图反映了这两节的相互关系2.重点和难点⑴本章教学重点:①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③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并对细胞进行比较④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⑵本章教学难点: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四.教学建议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⑴注意与初中的教材相衔接,注重知识的连续性作为高中教师,在这次新课程教学中,最好能熟悉初中的教材,其实教材的很多图片学生已经接触过,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初中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做好知识的铺垫,搭好知识阶梯,减小学生学习生物的难度,不给学生以突兀的感觉,增加对学好生物的信心,也有助于提高本学科本已脆弱的地位。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教材“问题探讨+探究实践+思考讨论”汇总解析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教材“问题探讨+探究实践+思考讨论”汇总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教材“问题探讨+探究实践+思考讨论”汇总解析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问题探讨】大熊猫和冷箭竹形态迥异,但它们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讨论:1.如果让你提供证据说明大熊猫和冷箭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将如何获取和提供证据?可以将大熊猫和冷箭竹几种器官、组织制成装片或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组织是否由细胞构成;或者.查阅科学研究文献,利用科学家已经获得的研究结果为证据。

2.与同学相互评价各自的证据是否正确和充分。

提示:评价时注重证据获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思考讨论】p3—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通过对动植物体的解剖和显微观察获得证据,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2.可信。

因为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不仅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还揭示了动植物的个体与细胞的内在规律性关系(如细胞是动植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是由受精卵这个细胞发育而成的),这样的科学归纳比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更具可信度。

这一结论,实际上是阐释了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由此突破了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的壁垒,也推动了人们对细胞深入地开展研究。

3.“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暗示着人的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生物界的统-性,因为它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4.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领悟到的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的特点。

(1)科学发现需从观察入手。

(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 )科学理论的形成需要观察与归纳概括的结合。

(4)科学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p7:从细胞的视角看生命世界1.叶的表皮细胞主要起保护作用;心肌细胞是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心肌细胞收缩、舒张使得心脏得以搏动。

2.冷箭竹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些细胞含有叶绿体;大熊猫的血液运输氧的功能靠红细胞完成。

3.大熊猫和冷箭竹繁殖后代关键是靠生殖细胞完成的。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

⾼中⽣物必修⼀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中⽣物必修⼀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原创马琪翔徐说⽣物3天前新教材是由《普通⾼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修订⽽来,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普通⾼中⽣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在修订过程中,吸收了⾼中⽣物实验教材的优点,在继承的基础提升了教材价值。

⼀.教材知识框架分析总体上看必修⼀新旧教材思路没有变化,以前的内容基本都可以使⽤,只有部分内容略微调整(下图为新旧教材知识框架),总体上来说是“三删⼀改⼀增加”删除3 个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与物质运输的关系(需要耗费⼤量的实验材料,实验的价值也不⾼)。

其中“细胞⼤⼩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运⽤模型作解释”,保留了该实验的思维训练价值。

更改了⼀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整为“⽤⾼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可⾏性更强了。

增加了⼀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的实验为: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解的作⽤,该实验可以说明酶的专⼀性。

新教材必修⼀知识框架旧教材必修⼀知识框架⼆.情景式话术新教材在具体落实学⽣⽣物学学科核⼼素养发展⽅⾯,没有采⽤贴标签的⽅式,⽽是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设置问题情境,让学⽣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探究与实践活动发展核⼼素养。

第⼀,注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论是章⾸页,还是各节,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都强调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原实验教材中,有些问题情境为虚拟情境,教材修订时都改为真实的问题情境)。

例如,第3 章章⾸页问题情境为胰岛分泌胰岛素这⼀真实的问题情境。

第⼆,强调情境的贯穿性,注意前后呼应。

有些章节,“问题探讨”创设的情境,到教材正⽂介绍和习题中,还在不断呼应。

例如,第1 章第1 节的“问题探讨”的情境是:⼤熊猫与它吃的冷箭⽵虽然形态迥异,但都是由细胞组成。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想要学好生物需要知道一些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将知识点总结归纳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巩固知识,查漏补缺,下面的将为大家带来高一的生物知识点总结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介绍(一)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2内容要点:共三点。

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新教材生物必修一模块解读

新教材生物必修一模块解读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是围绕着“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落实育人价值”进行修订的。

为落实重要概念的建构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材内容的设计思路、呈现方式、活动类型等方面进行精心安排;对教材的内容、探究实践活动的数量、栏目设计和版式设计等方面做了比较大的修订。

下面结合新修订的《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进行具体介绍和说明。

1.以生命的系统观为统领,构建教材的框架结构体系《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框架结构体系的构建考虑了三个重大的问题:一是遵循知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学科逻辑顺序;二是遵循学生获取知识的心理逻辑顺序;三是构建一个层次清晰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体系。

原教材的框架结构体系已经体现了前两点,这次修订对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5节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整合在一起,使模块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章节的知识呈现顺序更好地体现上述第一点和第二点。

在第三点上则进行了精心设计,力图结合知识内容,更加鲜明地反映出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宗旨。

第1章“走近细胞”,从宏观层面上阐明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其他章节进一步阐述细胞这个基本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发展而奠定基础。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从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角度,阐明了组成细胞的分子与无机自然界相比具有特殊性,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构成了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从生命系统的结构角度,阐明了物质必须形成一定的结构才能正常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构成细胞的重要结构都有着相应的功能,这些结构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和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从生命系统的两个功能的角度进行阐述。

功能一:细胞需要物质,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功能二:细胞需要能量的供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细胞能量获取和转化的重要生理过程。

教材解析生物必修1 人教版

教材解析生物必修1 人教版

教材解析生物必修1 人教版
最近,人民教育出版社发布了最新版本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引起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烈关注,人们都希望通过解析这本教材,了解它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的主要内容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动物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与进化”、“生活科学与社会发展”和“实验室研究与分析”。

每一个部分都有详尽的图文资料,突出了实践性,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有关知识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为他们搞好学习铺平道路。

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编写者特别设计了大量的提问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快乐地去探究、思考和实践,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以及形象、生动地学习生物,《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增加了大量彩色图片,用图形展示和巧妙的设计,如实且清晰地展示出了生物的现象和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视觉感受生物,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除了具有信息丰富、知识性强的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加入了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对教师的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材中提供了许多实验室活动,其中包括参观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活动、实验室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会生物的运动规律,增进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点。

综上所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设计得堪称完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生物,好地掌握知识点,更好地发展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

它不仅在生物学方面有突出的贡献,而且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科学进步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老教材不同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老教材不同点

新教材对应老教材目录(按考试大纲顺序)必修1《分子与细胞》1-1 细胞的分子组成新增内空:1.实验“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生物大分子的碳架结构1-2 细胞的结构新增内空:1.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模拟探究细胞表面与体积的关系4.细胞膜①液态镶嵌模型②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③功能:信息交流5.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6.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7.构建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8.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3 细胞的代谢删去:这一部分删去内容较多1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

2.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3.植物的矿质营养。

4 .人和高等动物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5.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

6.光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C3植物和C4植物。

8.生物固氮。

新增内空:1.协助扩散2.活化能3.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4.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5.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比较过氧化氢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4 细胞的增殖新增内空: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2.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跨膜运输的关系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新增内空:1细胞凋亡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必修2《遗传与进化》2-1 遗传的细胞基础删去:1.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相关内容。

2.生物的个体发育提法改变:1.“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2.“受精作用”为“动物的受精过程”新增内空: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2-2 遗传的分子基础删去: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转到选修1)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新增内空:1.人类对遗传病的探索过程2-3 遗传的基本规律删去:1.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物质基础和特点。

2.雄性不育在育种中的应用新增内空: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类比推理3.假说演绎2-4 生物的变异新增内空: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2.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2-5人类遗传病删去:优生的概念和措施新增内空:1.人类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2.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2-6生物的进化新增内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必修3《稳态与环境》3-1 植物激素的调节删去:植物的向性运动新增内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预实验)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删去:1.神经调节与行为;2.激素调节与行为提法改变:“动物激素的调节”为“脊椎动物的激素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新教材
1、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要求是:
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教学提示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

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及研究进展,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1 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5)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7)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学业要求
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说明这些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但同时又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
•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2、教材修订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宗旨,全面落实课标要求
目前,教材框架结构基本不变,组织主线也基本继承。

原因是: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没有大变化;师生认可原教材框架结构和主线。

新教材维持原教材总体框架结构和呈现方式不变,根据课程标准对章节安排做微调。

教材知识内容的难度总体维持在原实验教科书的水平上。

其中,整合的主要内容有: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由原属于两章不同节的内容整合成一节的内容。

移到《遗传与进化》的内容有:细胞的癌变。

调整顺序的有:第二章将无机物、糖类的内容移到蛋白质之前。

略有扩展的内容: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必修1教材里的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系统观是重点。

物质观:
结构与功能观、系统观:
生命的物质观、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
物质与能量观:
科学思维训练的侧重点•观察、实证、模型
•归纳推理
思维训练包括通过观察实验获取证据;归纳、运用证据做判断,等等。

科学思维既是学习知识的必要工具,也是知识学习的目的之一。

科学探究——实践育人
整合活动类型,整体设计各类学生活动,提升活动教育价值。

提高实验可行性,探究实践有减有增。

课程标准在“教学提示”中“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是教材安排探究实践类活动的依据。

“探究•实践”活动一方面紧扣学习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涉及多种方法和技能。

有的属于验证性实验,教材里清楚地介绍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实验过程、获得实验结果、形成结论,感受获取事实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有的属于开放性的探究,教材里常有“背景知识”“参考案例”“讨论”等予以引导,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从而对科学过程有切身感受。

本模块安排了12个“探究·实践”活动。

删除原实验教材中的: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对于高中生来说操作必要性不大,改为思维训练运用模型作解释,保留思维训练价值)。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整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操作性更强了。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的实验为: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该实验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

实践育人: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通过实践实现活动的教育价值
社会责任亮点
教材的正文、栏目、活动、课后练习等,都努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与生物学有关的议题,关注健康,关注我国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正文中设有“与社会的联系”栏目,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探讨社会上与生物学有关的议题,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并将生命观念用于指导实践。

教材课后阅读安排有“科学·技术·社会”“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并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除了特定栏目,教材还通过多种方式,立体、全方位地引导学生提升社会责任。

既立足学科,又全面育人
立足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但并不局限于这四条。

例如,必修1第5章的章总结:
科学本质观、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等,虽未明确写在“学科核心素养”条目中,但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是重要的。

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落实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的具体措施
聚焦大概念、发展核心素养
(1)以大概念为内容组织框架,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物质、能量;增殖、分化、衰老……
(2)重视概念但不限于概念学习,而是以概念建构为基础,建构概念的同时,磨砺思维、提炼观念……
创设情境
以科学事实(来自科学史或来自科研报告)、日常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解决问题,提升素养。

第一,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无论是章首页,还是各节,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都强调了“真实的问题情境”。

虚拟情境——真实问题情境
《分子与细胞》第3章,原来的章首页问题情境用比喻的方法创设情境,教材修订时,改为胰岛分泌胰岛素这一真实的问题情境。

第二,强调情境的贯穿性,注意前后呼应
情境贯穿“问题探讨”——正文介绍——习题
全面更新习题,重视核心素养发展和检测
减少考查事实性知识的题目,增加检测重要概念形成和引导发展核心素养的题目,特别是分析和解决真实情境下复杂问题的题目。

特别注意设置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习题形式上有变化。

节中“练习与应用”:基础题突出“概念检测”,主要帮助学生检测和巩固本节所学重要概念,“拓展应用”则是高层次要求,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原理和规律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训练科学思维,提升社会责任感。

章后设置“复习与提高”:设置为两类习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注意检测概念之间的联系,注意核心素养的发展。

概念建构、观念形成、思维提升、责任担当的整体综合。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摒弃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要从生命活动的复杂性角度去回答。

立体渗透、整体综合
内容、活动、练习;版式、插图…..
整体综合:生命观念的融合、生命观念与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的融通;隐性与显性方式的结合。

隐性与显性结合:提炼、显性化呈现核心素养。

教材适当梳理总结,提炼出核心素养要求,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且不局限于这四个方面。

与时俱进,内容更新
科学家访谈更新;
章节导入的更新与角色转变;
教材内容更新与组织优化;
课后阅读材料更新;
全面更新插图、美化版式;
……
各章章首页修改:引言的修改,我们继承以往的章首页风格,继续保留引言、题图与格言警句小诗相配的方式,但引言和图片都特别注意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体现问题驱动,为通过本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较好基础。

各节问题探讨:从思维热身转向情境创设。

内容选择和组织的优化
有些概念做了更新:
例如,蓝细菌,氨基酸有 21种,ATP,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
新旧教材概念如有不一致,以新教材为准。

还有一些插图更新: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学科育人价值,是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修订的基本思路。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课程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独到贡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把握学科本质基础上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彰显学科育人价值,是未来高中课程、教材、教学及评价改革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