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原文及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练习题(含答案)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 拆.散( ) 熬.过( )粼.粼( ) 桑.树( ) 一霎.时(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3.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________(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_______(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________(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我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爸爸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完本课后,班委会在班内做了一项课堂调查,得出了如下数据:(1)上表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2)每年父母为你过生日时,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发给他(或她),为他(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秋季:第6课《散步》精编练习(含答案)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6散步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qí)拆.散(chāi)熬.过(áo)粼.粼(lín) 桑.树(sāng) 一霎.时(shà)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竞—竟)(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绝—决)(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曲—屈)(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贯—惯)3.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信服(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我应该:满足爷爷奶奶的需要,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
我对爸爸妈妈说:“爸妈,我们的节目再找时间看吧,先陪爷爷奶奶看戏曲,这可是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6.“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7.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
这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8.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部编人教版本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6《散步》同步学习练习
6 散步1.依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分qí( ) xìn()服chāi()散dūn()下瞬时( ) 水波粼粼( ) 嫩芽( ) 熬过( )....2.找出并更正以下句子中的错别字。
(1)树枝上的嫩芽儿也蜜了。
( )(2)我想折散一家人,分红两路,各得其所,终不肯意。
( )(3)儿子固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很轻。
( )(4)可是,全部都取绝于我。
( )3.请联合语境,采用本文中的词语达成下边的填空。
期望着,期望着,春季终于到了。
已经70岁的奶奶又________了一个________。
周日,我们一家人为去公园还是动物园产生了________。
我说,我要去动物园里喂天鹅,还能够欣赏________的湖面,多美呀;奶奶却想去公园看老年人打太极拳,能够一边看,一边学。
爸爸说,我们分红两伙,我和你奶奶去公园,你和妈妈去动物园,这样________。
我和奶奶都________地址了点头。
4.以下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小家伙忽然叫起来:“前方也是妈妈和儿子,后边也是妈妈和儿子!”B.我想找一个两全的方法,找不出;我想拆开一家人,分红两路,各得其所,终不肯意。
C.可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想法,“还是走小道吧!”D.“我走可是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5.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全部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小孩,利用全部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育他们自强自立。
B.我们要学习并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感觉父辈的使命感、责任感。
C.为了创造优秀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确实增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D.市第一小学采纳了各样预防举措,防范师生不患春季流感,保证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6.以下选项中排序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祖先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辈传达出正能量。
②先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遵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案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部编7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7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
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以拟出《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题目;也可以基于对主旨的不同理解(“和谐”“孝道”“责任”“生命”“选择”等),拟出抽象的题目。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参考答案:作者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因为走的是小路,所以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稳当不可。
从深层理解来说,这段话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
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祥和、欢乐气氛,为散步这一行为设置了一个美好而幸福的背景。
第二处是母亲顺小路望过去的景物:“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几句景物描写,勾画出一幅典型的田园风景,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走小路的原因,体现母亲充分理解、疼爱孙儿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6 《散步》晨读晚练(含答案)
训练6 快乐晨读诗海漫步诗词在线别董大①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词语注释①董大:大约是董庭兰,一位颇有名的音乐家.原诗共二首,这是第一首.作者简介高适(700—765),盛唐诗人.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衡水)人.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熟悉军事生活,所作边塞诗,对当时的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诗词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后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经典美文美文在线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②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⑤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⑥;冕小儿,恬若不知.词语注释①窃:偷偷地.②辄:总是(常常),就.③挞:用鞭子、棍子等打.④曷:通“何”,为什么.⑤潜:暗暗地、悄悄地.⑥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点滴积累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便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轻松晚练凝望生活上苍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来凝望生活的.但有人凝望了一辈子,也弄不清楚生活的模样.其实生活的模样就是凝望,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就必须先成为有艺术修养的人.一望无际的大海,一带绵延的山川,一堵雪白的墙壁,一座生动的雕像,之所以引人凝望深思,就是因为它们融会了生活的艺术.朋友之间的关切注视,爱人之间的脉脉含情,是生活艺术的升华;久别重逢或冰释前嫌之时饱含千言万语的深情一瞥,则是生活艺术的经典.凝望生活,是一幅画卷.以沧桑的理性作笔,沿着人生的主线,给生命以崭新的诠释和生动的假设,于人于世界的纷繁芜杂中融入人性的至纯.少年的凝望是好奇,充满了憧憬;青年的凝望是柔情,;,充满了理性;老年的凝望是感叹,充满了回忆.凝望生活,是一腔投入.以愿望的翅膀为钩,系一线的浮子,让期待在想象中高度充值,赋予时光以全新的定义.a屈子凝望汨罗江,是失意的时候;b李白凝望月光,是思乡的时候;c朱自清凝望荷塘,是孤独的时候;d李商隐凝望乐游原,是黄昏的时候;e弗洛伊德凝望墙壁,是寂寞的时候.那是种非同寻常的沉默,是伟大与成功诞生的前奏.凝望生活,是一支晨曲.在命运的每一次曲折跌宕、大起大落之后,一个个休止符开始了下一轮的自由组合;但休止不是停止,而是一个起点;后面的乐章,必将成熟稳重、热烈奔放、荡气回肠.凝望生活吧,让思维和往事作一次坦荡的毫无遮掩的交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蓄勇气,满怀执著,放眼又一段长征.但生活的改变,仅有凝望是不够的,凝望只是一块跳板,是思想的铺垫;凝望者不是没有泪,也不是没到伤心处,因为人生豪迈不应有悔,醍醐灌顶不应用泪,在凝望之中与理想和成功牵手,指点江山,把过去、现在、未来收进档案制成拷贝,作为教材和编年史,去纪念流金的岁月,去安慰不安的灵魂.这样,即使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我们也永远胸有成竹.凝望生活,生活也在凝望你.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在平等的氛围里重新谈判,所有的生命都在不同的命运里重新洗牌,所有的一切都在蓝天白云里重新开头.(选自《演讲与口才》)1.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的理由.2. 仿照第三段画线句子的格式,补全句子.少年的凝望是好奇,充满了憧憬;青年的凝望是柔情,;,充满了理性;老年的凝望是感叹,充满了回忆.3. 选文第四段画线句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举例论证,有一个例子的顺序需要调整,这个例子的序号是,应调至,需要调整的理由是 .4. 结合选文第六段的内容,再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凝望生活.训练61. 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是一幅画卷,是一腔投入,是一支晨曲.2. 充满了蜜意中年的凝望是平静3. d b、c之间李商隐是晚唐人,朱自清是现代人4. 围绕“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指点现在,收获未来”并联系自身实际回答即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编练习:第6课_散步_含答案
6 散步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qí) 拆.散(chāi) 熬.过(áo)粼.粼(lín) 桑.树(sāng) 一霎.时(shà)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竞—竟)(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绝—决)(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曲—屈)(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贯—惯)3.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信服(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我应该:满足爷爷奶奶的需要,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
我对爸爸妈妈说:“爸妈,我们的节目再找时间看吧,先陪爷爷奶奶看戏曲,这可是我们传统艺术的精髓哦!”02 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6.“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7.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
这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8.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新学期初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散步》(含解析)
新学期初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散步》(含解析)(2)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线索可以是核心人物,可以是核心事,可以是时(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强大强壮强悍)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缓缓轻轻慢慢)地,稳稳(稳稳静静重重)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
因为(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精神品质的提炼。
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根据所给的句子去找到相应的精神品质。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这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尊重;而“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便去拿外套”却决定顺从我去散步,这体现(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最新人教部编版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练习题及答案精品课件
3日下午,监利县媒体发布缺少房源信息后1个小时之内,就接到了市民自愿提供 的200多套房源,很多市民都将自己的住房收拾干净,来满足家属需要。城区各酒店宾 馆都纷纷行动,贴出告示,为家属提供免费食宿。虽然高考在即,所有预定了酒店的家 长、考生也顾全大局,主动腾出房间,把更多公共资源拿出来保障救援、接待家属。
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呀? 和同桌说说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总结反思学习情况。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原谷谏父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 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 于野。谷随,收舆④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 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 车。⑤凶:不吉利。
9.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5分) A.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B.田里的冬水也沽沽地起着水泡。 C.后来发生了分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我想折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解析】B项“沽沽—咕咕”,C项“岐—歧”,D项“折—拆”。
第二单元
第6课:散步
1.注音或写汉字。(9分)
散步( sàn )
莫怀qī( 戚 ) 熬过( áo )
分qí( 歧 )
shà( 霎 )时 委屈( qu )
水波粼粼( lín ) 嫩芽( nèn) 蹲下(dūn ) 2.多音字注音,形近字组词。(6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6课 《散步》(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6课《散步》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那个春天,很暖章月珍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
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
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
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
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
”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
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
”女儿()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
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
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
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文章的主旨;3.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一。
课前播放《让爱住我家》(视频)二。
导入示标师: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爸爸、妈妈和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用歌声向我们诠释着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宽容、幸福是珍惜、幸福是付出。
今天,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另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他们的身上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散步》(板书课题)。
首先请看我们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文章的主旨;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师:怎样才能高效地达到这个目标呢?我们将采用自学竞赛的方式,比哪些同学积极、踊跃,有信心吗?生:有!师:声音非常响亮,看来信心十足啊。
那接下来我们就进行第一轮竞赛,请看(投影):三。
一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文中人物在散步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分歧?最后是怎样解决的?1.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课文。
老师想请几位同学起来轮流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尽量读出感情。
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有读错的地方,立即举手帮助纠正。
2.点名生轮流朗读课文,师适当点评。
3.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都不错,尤其某某同学,其他同学也要向他学习。
现在能够回答这道题目的同学请举手。
交流: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解决:决定权在“我”,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小路(可见我对母亲的尊重和关爱)母亲因为爱孙子,建议走小路(可见母亲对孙子的爱,一个“吧”字透露出商量的口吻,说明母亲心中有儿子、儿媳,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睦)最终我决定走小路四。
二读课文,品味语言1.师:本文是一篇蕴含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的旅行。
七年级上册语文 《散步》补充习题(一)
《散步》补充习题(一)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黑体字注音.嫩( )芽霎时( ) 水波粼粼( ) 委屈()2.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3.填空.1《散步》的作者。
文章写了一家祖孙三代______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反映了___的主题思想。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的菜花,两行的桑树,尽头一口的鱼塘。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来照顾母亲的意愿,这表现了“我”怎样的品质?2.文中划线的语句描写了“我”的母亲放眼小路所看到的景象。
请你说一说,母亲看到这些景物,心里会想些什么呢?3.“我”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中年人。
请找出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描写语句。
4.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文章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试从选文中找出几句。
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矾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散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课散步1.给加点字注音嫩.芽()霎.时()拆.散()熬.过()不合()答案:nèn shà chāi áo qí解析:注音时要注意嫩芽的“嫩”声母是“n”,不是“l”。
”霎时“的”霎“,”拆散“的”拆“都是翘舌音。
2.下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A.散(sàn)步散(sàn)落B.劳累(lèi)果实累累(léi)C.强(qiáng)壮勉强(qiǎng)D.重(chòng)量重(chóng)复答案:D解析:重(zhòng)量,“重”只有两个读音,zhòng 、chóng。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波光鳞鳞早春B.各得其所脑瓜C.两全其美取决D.委曲求全一霎时答案:nèn shà chāi áo qí解析:A应为波光粼粼。
B、C两项的“其”都是代词,是古代汉语的用法。
D项勿把“曲”写作“屈”。
“委屈”是形容受到不该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本义是形容曲调、道路、河流等曲曲折折,在“委曲求全”这个词里,就是为保全大局,勉强迁就的意思。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1)后来发生了不合..路成心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想一个两全的方式,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肯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⑴不合:思想、意见不一致,有不同。
⑵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取得得当的位置或安排。
解析:既要理解词语的本义,还要按照语境来解释词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练习题及答案课时训练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 拆.散( ) 熬.过( )粼.粼( ) 桑.树( ) 一霎.时(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我决定委曲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忍受,艰苦支持)B.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形容水的明净)D.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意见不一致)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在横线上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由于徐力维勇敢地帮妈妈承担起赡养老人、照顾爸爸的责任,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被誉为“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6.仔细观察右边漫画《传承》,请写出漫画的寓意。
7.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母亲想走大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想走小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因为。
课时训练答案1.qí chāi áo lín sāng shà2.(1)竞—竟 (2)绝—决 (3)曲—屈 (4)贯—惯3.B(解析:B项中,“委屈”的意思是“使儿子受到委屈”,所以错误。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酷.冬(kù)散.步(sǎn)很累.(lèi)信服.(fú)B.嫩.芽(nèng)铺.着(pū)熬.(áo)水泡.(pào)C.分歧.(qí)还.小(huán)拆.散(chāi)蹲.(dūn)D.一霎.时(shà)水波粼.粼(lín lín)鱼塘.(táng)稳.(wě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田野外套茂密各得其所 B.平顺取决强状严重关头C.折散委屈整齐水波粼粼 D.鱼搪幼小习惯产生分歧3.下列文字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关头时那样。
(3)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地铺着。
(4)不过,这一切都()于我。
A.信服庄重注意取决 B.佩服严重随意决定C.信服严重随意取决 D.佩服庄重任意决定4.简答题(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我”为什么劝母亲散步?(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感情?(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两头不能兼顾时,“我”的原则是什么?这表达了“我”的什么情感?5.理解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走得很仔细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课文的中心人物是“我”,线索是“我”和母亲的关系。
C.这篇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一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散步》(试卷+答案版)(1)
《第6课散步》课时练一、单选题1.下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分歧( qí ) 委曲( qū )鱼塘( táng ) 熬( áo ) 过B.拆散( chāi )散步( sàn ) 温馨( xīn )嫩( nèng )C.粼粼( lín ) 蹲下来( dūn ) 毕竟( jìn ) 水波( bō )D.稳当( wěn )责任( zé ) 习惯( guàn ) 铺着( pū)2.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一个鲜红的“优”。
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也许是蔚蓝色天空的一朵白云,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B.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也许是蔚蓝色天空的一朵白云C.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D.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3.下列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些。
..也很轻。
照相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B.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看过了。
..。
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C.她早已习惯..。
..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D.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她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D.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原文及练习题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
我说:“走大路。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基础知识探究:
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熬()歧()霎()粼()2.根据所列出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相信并佩服。
——()(2)忍受,艰苦支持。
——()(3)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
(4)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3.“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这句话的“挺不住”是什么意思?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
(1)这段话共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2)学习这种手法,用几句话描写深秋的校园风景。
课内文段分析: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
A.想要欣赏小路美丽的风景B.因为儿子愿意背着她
C.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D.对孙儿的呵护和关爱
2.“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给你一种什么样的印象?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为什么“我”的母亲和儿子都不算重,“我”和妻子却都走得那么慢,那么仔细呢?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有没有用到比喻手法?“好像”的作用是什么?
5.说说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
注:本文由初中无忧课堂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