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后勤办公楼毕业设计计算书
毕业设计计算书完整版
目录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方案论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建筑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建筑方案简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建筑设计论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各部分工程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结构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建筑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结构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高校教学楼毕业设计计算书
目录一、工程概况(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2)二、屋面板与楼面板的设计 (4)三、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9)四、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24)五、框架梁的内力组合: (37)六、框架柱的内力组合: (42)七、截面设计 (48)八、基础设计 (62)一、工程概况(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工程名称:某高校教学楼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本设计资料:⑴.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⑵.基本雪压为0.3KN/m2⑶.基本风压为0.45KN/m2⑷.冰冻深度为0.8m⑸.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f K=200 KN/m2 , Ⅱ类场地,本工程不考虑地下水影响。
(6).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建筑地点:北京市建筑类型:六层办公楼,框架填充墙结构。
建筑介绍: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厚度取120mm,填充墙采用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
门窗使用:大门采用钢门,其它为木门,门洞尺寸为1.2m×2.1m,窗为铝合金窗,洞口尺寸为1.8m×1.8m。
地质条件:经地质勘察部门确定,此建筑场地为二类近震场地,设防烈度为8度。
柱网与层高:本办公楼采用柱距为7.2m的内廊式小柱网,边跨为7.2m,中间跨为2.4m,层高取3.6m,如下图所示:柱网布置图框架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楼板的均布活载和恒载经次梁间接或直接传至主梁,再由主梁传至框架柱,最后传至地基。
根据以上楼盖的平面布置及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本办公楼框架的承重方案为横向框架承重方案,这可使横向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大,增加框架的横向侧移刚度。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楼板、框架梁、柱截面尺寸1、梁截面高度一般取梁跨度的1/12至1/8。
本方案取:1/12×7200=600mm,截面宽度取600×1/2=300mm,可得梁的截面初步定为b×h=300×600。
办公楼建筑结构施工毕业设计计算书【最全】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1)1.1 工程概况 (1)1.2建筑功能设计 (1)1.3建筑立面设计 (2)1.4建筑物构造做法 (2)第二章结构设计计算 (10)2.1 结构方案选择 (10)2.1.1 结构选型 (10)2.1.2 结构布置 (12)2.1.3 主要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 (14)2.2材料的选择 (15)2.2.1混凝土 (15)2.2.2钢筋及保护层 (15)2.2.3.围护结构墙体 (15)2.3 重力荷载计算 (15)2.3.1局部七层屋顶恒荷载 (15)2.3.2六层恒荷载 (17)2.3.3五层横荷载 (22)2.3.4三四层横荷载 (26)2.3.5一层和二层横荷载 (30)2.4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弹性变形验算 (34)2.4.1计算简图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34)2.4.2框架刚度的计算 (37)2.4.3框架自振周期计算 (38)2.4.4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和位移计算(采用底部剪力法) (42)2.4.5抗震变形验算(层间抗震位移验算) (42)2.5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14轴框架) (42)2.5.1框架柱剪力和柱端弯矩标准值计算(见表2-8) (42)2.5.2框架梁端弯矩、剪力、柱轴力计算(见表2-9) (44)3.柱轴力见下图2-11 (46)2.5.3 框架内力图 (48)2.6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 (50)2.6.1无地震作用时 (50)2.6.2 有震作用下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计算见简图2-27 (74)2.7 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92)2.7.1梁端截面弯矩计算 (92)2.7.2 梁弯矩内力组合 (92)2.7.3 梁端剪力组合 (93)2.7.4 柱弯矩与柱轴力组合 (93)2.7.5 柱剪力组合 (117)2.8 框架梁、柱和节点的抗震设计 (117)2.8.1一般的设计原则 (117)2.8.2横向框架梁设计 (117)第三章深基施工组织设计 (151)3.1工程概况 (151)3.1.1施工条件 (151)3.2施工方案选择 (152)3.2.1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 (152)3.2.2施工段划分和施工流向 (152)3.2.3 垂直运输机械 (155)3.2.4 确定施工方法 (155)3.3施工进度计划 (200)3.3.1编制原则 (200)3.3.2编制依据 (200)3.3.3编制步骤和方法 (200)3.4主要资源供应计划 (201)3.4.1劳动力供应计划见表3-2 (201)3.4.2机械设备供应计划见表3-3 (202)3.5施工现场平面图设计 (203)3.5.1深基础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内容 (203)3.5.2 施工平面图设计原则 (203)3.5.3施工平面图设计说明 (203)3.6 技术组织措施 (204)3.6.1季节施工措施(雨季施工措施) (204)3.6.2质量保证措施 (205)3.6.3 安全保证措施 (206)3.6.4环境保护措施 (210)3.6.5文明施工措施 (212)第四章工程造价计算 (214)4.1工程量计算 (214)4.1.1建筑面积 (214)4.1.2土方及基础工程计算 (214)4.1.3主体钢筋工程计算 (215)4.1.4地下室门窗工程 (219)4.1.6地下室地面工程 (221)4.1.6地下防水工程 (222)4.1.7地下内外装饰工程 (223)4.1.8土建工程施工措施项目 (223)4.1.9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措施项目 (224)4.2施工图预算 (224)4.3工程量清单计价 (246)致谢 (270)参考文献 (271)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1.1 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综合楼2.建设地点: 该工程所处位置位于南开区东南靠近友谊路北靠大沽路,占地面积3871.72平方米,建筑物西侧为菜市场,东侧为北京现代汽车公司,距周围最近建筑距离均大于6m,四周设有便于车辆行驶的环形车道,满足现场施工运输的规定。
某办公楼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
某办公楼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目录第一章设计说明1.1 建筑设计说明 (4)1.2 结构设计说明 (5)第二章结构平面布置2.1 柱网布置 (5)2.2 框架结构承重方案选择 (6)2.3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确定 (6)第三章荷载标准值计算3.1 恒载标准值计算 (11)3.2 活载标准值计算 (16)3.3 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受荷总图 (16)3.4 风荷载计算 (22)3.5 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26)3.6 横向框架的水平地震作用和侧移计算 (29)第四章内力计算4.1 恒载内力计算 (35)4.2 活载内力计算 (43)4.3 重力荷载内力计算 (49)4.4 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内力计算(D值法) (55)4.5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D值法) (62)第五章内力组合5.1 内力组合一般规定 (69)5.2 框架梁内力组合 (70)5.3 框架柱内力组合 (74)第六章框架梁、柱截面设计6.1 框架梁截面设计 (77)6.2 框架柱截面设计 (82)第七章基础设计7.1 工程概况 (91)7.2 框架柱传来荷载确定 (91)7.3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92)7.4 抗冲切验算 (96)7.5 柱下独立基础的局部受压验算 (97)7.6 基础配筋验算 (97)前言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和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
本组毕业设计题目为《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
在毕设前期,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知识,并借阅了《抗震规范》、《混凝土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
在毕设中期,我们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
特别是在SARS肆掠期间,本组在校成员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发挥了大家的团队精神。
在毕设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并得到老师的审批和指正,使我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毕业设计手写计算书
毕业设计(论文)计算书题目: XXXXXXX教学楼设计系别: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工民建方向姓名:XX班级 XXXX学号:XXX指导教师:XXX二零一四年四月XXXXXXX教学楼设计design of Teaching building总计毕业设计(论文) 52 页表格 18 个插图 13 幅第1章工程概况 (1)1.1 设计资料 (1)第2章荷载计算 (2)第3章楼板计算 (2)第4章框架设计 (5)4.1截面初选 (5)4.2框架结构分析 (11)第5章内力计算 (15)第6章内力组合 (21)6.1框架梁内力组合 (21)6.2框架柱内力组合 (23)第7章框架构件设计 (23)7.1框架梁截面计算 (23)7.2框架柱截面计算 (25)第8章节点设计 (29)8.1柱脚节点设计 (29)8.2框架梁柱边节点设计 (35)第9章混凝土基础设计 (38)第10章楼梯设计 (41)参考文献 (48)致谢第一章工程概况1.设计资料(1)工程概况XXXXXX(钢结构)教学楼设计(a University Teaching building of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2)建设地点:XXXXXXX(3)建筑介绍:本工程为XXXXX大学教学楼,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物从室内地面至女儿墙高度为15.6m,层高均为3.9m。
室内外高差450mm,室内设计标高±0.000,主体结构为钢框架结构,层数为5层,属二类建筑,二级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室外有停车场及绿化布置。
(4)建筑做法说明外墙做法:采用240mm加气混凝土砌块,双面粉刷。
抹灰厚20mm,外墙涂料。
内墙做法:采用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双面粉刷。
抹灰厚20mm,内墙涂料。
楼面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10mm厚水磨石地面,底板为混凝土楼板。
屋面做法:25mm厚水泥砂浆找平,65厚挤塑聚苯保温,4+3油毡防水层(包括沥青防水卷材),底板为混凝土楼板。
某高校教学楼建筑与结构设计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郑州市某高校教学楼建筑与结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某办公楼毕业设计计算书(优辩)
1工程概况与截面尺寸选择1.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合肥市电信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5170平方米。
此建筑主体结构公五层,主体纵向长54.6m,横向长17.4m,一层层高为4.2m,2~6层层高为3.6m。
风荷载:基本风压为0.35KN/m2;雪荷载:基本雪压为0.6KN/m2;建设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类别为Ⅱ类,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1.2 截面尺寸选择主梁高度:取其跨度的1/8~1/12,即(1/8~1/12)×7500=(625~940)mm,取700mm;主梁宽度:取其高度的1/2~1/3,取300mm;走道处横向主框架梁截面尺寸初取为250mm×400mm;次梁高度:取其跨度的1/12~1/15,即(1/12~1/15)×7500=(500~625)mm,取600mm;主梁宽度:取其高度的1/2~1/3,取250mm;本结构各层梁板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取C30,考虑到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的轴压比限值,初选柱截面尺寸为:底层柱截面:600mm×600mm,其他层柱截面500mm×500mm。
主框架平面及柱网布置见图1.1横向框架结构计算简图见图1.2纵向框架结构计算简图见图1.31图1.1 主框架平面及柱网布置图2图1.3 纵向框架结构计算简图2 建筑设计总说明2.1 总平面图设计本建筑采用“一”字型布置,其主要出入口、门厅位于临街道路侧,座北朝南,底层走廊两侧出口加强了人员的疏散。
主要房间的设计考虑以下几点:(1)主要房间的布置宜使用方便,影响较小,面朝南;(2)相同功能的房间分开或集中设置,满足各使用功能单元;(3)房间布置应兼顾建筑结构要求。
2.2 平面设计(1)该设计采用内廊式组合,使平面紧凑、组合灵活,走廊面积相对比例较小,满足使用要求且节约用地,主要房间开间3.9m,进深7.5m。
办公楼毕业设计-计算书
摘要该工程位于驻马店市泌阳县人民路北段第一高级中学新校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
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
该楼为五层,首层高3.9米,标准层高3.3米,总高17.7米,总建筑面积为4379平方米。
总的设计思路: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由该方向抗侧力结构承担。
采用框架结构计算的近似法求解内力,即: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按无侧移框架用弯距二次分配法,求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用D值法。
最后利用钢筋混凝土的相关原理进行构件配筋计算及校核。
具体设计步骤分十步:第一步:荷载统计,包括各层恒载、活载,计算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第二步:刚度计算,包括各梁、柱的线刚度,柱的抗侧刚度D,按框架分析的D 值法计算。
第三步:框架自振周期的计算。
第四步:验算侧移,包括顶部位移和层间位移。
第五步:内力计算,用D值法求得各柱端弯矩、梁端弯矩和梁端剪力。
第六步:竖向力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对梁端弯矩调幅。
第七步:综合配筋计算。
将水平地震力与竖向力作用下分别求出的内力进行不利组合,再根据得到的几组不利组合分别进行框架梁、柱的配筋计算,取其中的最大值来配筋。
第八步:绘制一榀框架配筋图、楼板配筋图以及梁柱截面配筋图。
第九步:楼梯设计,根据建筑设计中确定的楼梯参数,对楼梯的梯段板、平台板和平台梁配筋进行计算,并绘制楼梯各处配筋图。
第十步:基础设计,首先对所给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地基处理,然后对基础进行布置和截面配筋计算。
具体的设计内容和设计进程将在正文中作详细说明。
关键词:框架结构,结构分析,抗震设计。
AbstractIt locates the region of ZhuMaDianShi BiYangXian renmin road north the first senior middle school , the earthquake establishes to defend strong degree as 6 degree.The project adopts frame structure.The building of five layers, the first storey height 3.9 meters, standard height 3.3 meters, the total 17.7 meters high,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4379 square meters.The general design thinking:The two directions of main shaft in building structure difference consideration horizontal seismic role,the horizontal seismic role of each direction should fight side force structure completely by this direction to understake.With the approximation of frame structural calculation beg to take affact untie force.Beg to erect under load role force press without side move rigid frame use curved distance twice distribution law,beg horizontal earthquake to take affact under force press triangle distribution use D value method.The related principle that uses reinforced concrete finally carries out component to match tendon calulation and school nucleus.The concrete design stage divides into ten steps:The first step :Load statistics,including each layer permanent year and work to carry,each building layer gravity load representative of calculation worth.The second step:rigidity calculation include the line rigidity of each beam and colume,colume fight the D value law calculation that side rigidity D analyses according to frame.The third step:Frame from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arthquake period.The fourth step:the side of Checking computation is moved,includs top displacement between layer displacement.The fifth step:Force calcultion get each colume end with on the contrary curved a litter method to bend distance and beam end curved distance and beam end cut force.The sixth step:Erect to the force calculation in force role sill frame.With curved rules,distribute law twice,and bend rules amplitude modulation for beam end, the coefficient of amplitude modulation βtake 0.8.The seventhstep:Synthesize to match tendon calculation.Face with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 with erect under force role difference beg make force carry out unfavorable combination,some groups of unfavorable combinations that basis gets again carries out frame beam respectively, column match tendon calculation, take the biggest value in which is last match tendon.The eighth step:Use CAD software to draw one pin frame match tendon picture and floor match tendon picture as well as beam colume section match tendon picture.The ninth step:Stairs design matches tendon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e staris parameter in building design,for platform beam,platform board and the ladder section board of stairs to carry out calculation, and draw each place of stairs to match tendon pictureThe tenth step:Basic design frist carries out foundation handling for the project geological condition given,is then arranged for foundation with section match tendon calculation.specific design content and design course will make detailed explanation in text.Key Words:frame structure,Structural analysis,anti-seismis design目录第1章绪论 -------------------------------------------------------- 11.1 引言-------------------------------------------------------- 11.2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3 研究的内容-------------------------------------------------- 11.4 研究的方法-------------------------------------------------- 2 第2章设计任务及要求 ---------------------------------------------- 32.1 设计原始资料------------------------------------------------ 32.2 自然条件---------------------------------------------------- 3 第3章结构方案总说明 ---------------------------------------------- 43.1 材料选择 ---------------------------------------------------- 43.1.1 钢筋的选择 -------------------------------------------- 43.1.2 砼强度选择 -------------------------------------------- 4 3.2 构件截面尺寸选择 -------------------------------------------- 43.2.1 梁的截面尺寸 ------------------------------------------ 43.2.2 板的设计 ---------------------------------------------- 43.2.3 柱的设计 ---------------------------------------------- 4 3.3 荷载统计 ---------------------------------------------------- 43.3.1 竖向荷载 ---------------------------------------------- 43.3.2 梁荷载 ------------------------------------------------ 53.3.3 墙体及其他构件 ---------------------------------------- 53.3.4 风荷载 ------------------------------------------------ 7 3.4 截面几何特征 ------------------------------------------------ 73.4.1 惯性矩 ------------------------------------------------ 73.4.2 线刚度 ------------------------------------------------ 8 第4章结构方案设计计算 -------------------------------------------- 9 4.1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和荷载效应组合及侧移计算 ------------------ 94.1.1 楼面板的内力计算 -------------------------------------- 94.1.2 走廊上的双向板计算 ------------------------------------ 94.1.3 纵向次梁配筋设计 ------------------------------------- 104.2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104.2.1 各杆件相对线刚度及相关尺寸 --------------------------- 114.2.2 框架柱反弯点高度计算 --------------------------------- 124.2.3 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 124.2.4 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计算 ------------------------------- 154.3 框架的荷载效应组合----------------------------------------- 164.3.1 组合公式 --------------------------------------------- 164.3.2 控制截面内力组合值 ----------------------------------- 164.3.3 荷载效应组合 ----------------------------------------- 164.4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计算----------------------------------- 254.4.1 框架的抗震等级 --------------------------------------- 254.4.2 场地和特征周期值 ------------------------------------- 254.4.3 重力荷载代表值 --------------------------------------- 254.4.4 结构自振周期 ----------------------------------------- 264.4.5 地震影响系数 ----------------------------------------- 264.4.6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标准值 ----------------------------- 264.4.7 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框架内力 --------------------------- 264.5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364.5.1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 364.5.2 恒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 384.5.3 活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 424.6 配筋------------------------------------------------------- 454.6.1 框架梁配筋 ------------------------------------------- 454.6.2 框架柱配筋 ------------------------------------------- 484.6.3 框架的基础设计 --------------------------------------- 554.6.4 楼梯设计 --------------------------------------------- 58 结论 -------------------------------------------------------------- 61 致谢 -------------------------------------------------------------- 62 参考文献 ----------------------------------------------------------- 63第1章绪论1.1引言本工程为驻马店市泌阳县一高5#教学楼,位于驻马店市泌阳县人民路北段第一高级中学,框架结构,共五层,建筑面积3283m2,建筑物东西总长54m,总宽16.2m ,建筑物最大高度为17.7m。
办公楼毕业设计计算书4
17:楼梯计算:1号楼梯计算(底层)17.1.1梯段板计算设板厚120h mm =,板倾斜角1500.5,cos 0.894300tg αα===,取1m 宽板带计算 ①荷载计算梯段板的荷载计算列于表45,荷载分项系数 1.2, 1.4G Q γγ==,基本组合的总荷载设计值 1.2 6.6 1.4 3.512.82p KN =⨯+⨯=表45:梯段板的荷载计算②截面设计板水平计算跨度 3.6n l m =,弯矩设计值2210.112.82 3.616.6110n M Pl KN M ==⨯⨯=⋅ 板的有效高度012020100h mm =-=6221016.61100.1739.61000100s c M f bh αα⨯===⨯⨯ ((0.510.510.904s γ=⨯== 62016.6110790.952100.904100Y s M As mm F h γ⨯===⨯⨯⨯⨯选配φ10@100,实有2785As mm =,分布筋每级踏步一根φ8.梯段板配筋见图17.1.2平台板设计①设平台板厚100mm ,取1米宽板带计算,平台板荷载计算列于表46。
表46:平台板荷载计算总荷载设计值: 1.2 3.49 1.4 3.59.088/P KN M =⨯+⨯= ②截面设计平台板的计算跨度:0300200L 1800165022=--= 弯矩设计值:220119.088 1.65 2.471010M PL KN M ==⨯⨯=⋅ 板有效高度01002080H =-=m m62210 2.47100.04021.09.6100080s c M f bh αα⨯===⨯⨯⨯((0.510.510.979s γ=⨯==620 2.4710150.182100.97980Y s M As mm F h γ⨯===⨯⨯⨯⨯ 选配φ8@200,实有2251As mm =17.1.3平台梁设计设平台梁截面尺寸200400mm ⨯ ①荷载计算平台梁的荷载计算列于表47中。
毕业设计办公楼详细计算书
目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 1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 目
办公楼电气工程设计
学 科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指导教师职称:建筑电气与智Fra bibliotek化摘要
本工程为张家口##办公楼电气工程设计,包括照明系统设计、供配系统设计、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设计、防雷接地设计。
照明系统设计:本工程涉及照明有正常照明、公共照明和应急照明三部分,照明 设计使用利用系数法进行计算,根据建筑物内各房间的用途确定照度,合理选择光源 与灯具,并进行照度计算及校验;插座设计依据规范要求,合理布置普通插座和空调 插座。供配电系统设计:在本工程中公共照明、配电室照明、消防控制室照明、机房 照明、消防泵、喷淋泵、排污泵、电梯电机均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对进行 相应的负荷计算,确定其敷设方式并按发热条件选择线缆,选择合理的低压开关设备。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主要是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和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根据规范进 行信息点数目计算,并进行均匀布置。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设计中,由相应条件 确定防火等级,根据各房间的具体情况,选择探测器的类型,依据探测区域的面积及 探测区域的高度等数据进行探测器个数的计算,并将探测器合理布置。同时我们需要 合理布置扬声器、手动报警装置、消火栓启泵按钮、消防联动装置等,进行火灾报警 及消防水泵联动的设计。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中,首先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及雷击 次数,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避雷带、避雷网格、等电位端子箱联结的布置,利用自然基 础做接地体,通过测试点测试电阻,如不符合,则要补打人工接地体。。
毕业设计计算书
毕业设计计算书年级:指导老师:学生姓名:何越扬完成日期:摘要本毕业设计题目是某框架结构写字楼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该写字楼的总建筑面积大约是4946.00平方米,共五层,层高为3.6m。
本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结构体系。
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本设计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结构手算和两部分。
其中建筑设计主要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本工程采用的是框架结构。
手算部分计算书的主要内容有工程概况、构件尺寸的初步确定、框架的计算简图、荷载计算、框架横向侧移计算、框架在水平风载、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分析和计算、内力组合、截面设计、楼梯设计及基础设计。
其中计算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时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在梁柱截面设计时要采用“强柱弱梁”原则。
关键词:毕业设计,写字楼,框架结构,内力组合,截面设计目录摘要 (I)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程概况 (1)2 设计资料 (1)2.1 气象资料 (1)2.2 地质资料 (1)2.3 抗震设防要求 (1)2.4 选用材料 (1)3 结构平面布置 (1)3.1 结构平面布置图 (1)3.2 框架构件截面尺寸确定 (1)3.2.1 框架梁尺寸选取 (1)3.2.2 框架柱尺寸选取 (2)3.2.3 楼板截面尺寸选取 (2)3.3 框架计算单元确定 (2)4 荷载计算 (3)4.1 恒荷载 (3)4.2 活荷载 (4)4.3 梁柱荷载计算 (4)4.4 墙、窗门荷载计算 (5)5 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6)5.1 梁、柱线刚度的计算 (6)5.2 柱侧移刚度的计算 (6)6 风荷载计算 (7)6.1 集中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7)6.2 风荷载作用下水平位移验算 (7)6.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8)7 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 (9)7.1 板荷载传递的计算方法确定 (9)7.2 在A-B轴间框架梁 (9)7.3 在B-C轴间框架梁 (10)7.4 在C-D轴间框架梁 (11)7.5 A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11)7.6 B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11)8 内力计算 (11)8.1 恒活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 (11)8.2 恒活荷载作用下的梁柱端剪力计算 (15)8.3 恒活荷载作用下柱轴力计算 (15)9 内力组合 (17)9.1 框架结构梁的内力组合 (17)9.2 框架结构柱的内力组合 (17)10 构件配筋计算 (30)10.1 框架梁截面设计 (30)10.1.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0)10.1.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5)10.1.3 裂缝宽度控制验算 (35)10.1.4 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 (36)10.2 框架柱截面设计 (37)10.2.1 轴压比验算 (37)10.2.2 截面尺寸复核 (37)10.2.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7)10.2.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40)10.2.5 裂缝宽度验算 (40)11 楼板设计 (51)11.1 荷载设计值计算 (51)11.2 屋面板配筋计算 (52)11.3 楼面板配筋计算 (54)12 楼梯设计 (55)12.1 设计资料 (55)12.2 梯段板设计 (55)12.3 平台板设计 (57)12.4 平台梁设计 (57)13 基础设计 (59)13.1 设计资料 (59)13.2 荷载计算 (59)13.3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 (59)13.4 边柱独立基础设计 (59)结论 (62)参考文献 (63)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办公楼毕业设计计算书
目录1绪论 ........................................................................................................................................................1.1工程概况....................................................................................................................................................1.2设计内容与方法...................................................................................................................................... 2建筑设计.................................................................................................................................................2.1建筑构造做法 ..........................................................................................................................................2.2其他建筑设计 .......................................................................................................................................... 3结构设计.................................................................................................................................................3.1设计依据....................................................................................................................................................3.2荷载取值....................................................................................................................................................3.3结构计算原则和方法.............................................................................................................................4.结构布置.................................................................................................................................................4.1结构布置方案构件尺寸........................................................................................................................4.2确定结构计算简图 .................................................................................................................................4.3梁、柱惯性矩、线刚度计算............................................................................................................... 5.荷载计算..............................................................................................................................................5.1恒载标准值计算......................................................................................................................................5.2活载标准值计算......................................................................................................................................5.3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 6.内力计算..............................................................................................................................................6.1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6.2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6.3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 7.内力组合..............................................................................................................................................7.1竖向荷载弯矩调幅 .................................................................................................................................7.2框架梁内力组合......................................................................................................................................7.3框架柱内力组合...................................................................................................................................... 8.截面设计..............................................................................................................................................8.1框架梁截面设计......................................................................................................................................8.2框架柱截面设计...................................................................................................................................... 9板的设计.................................................................................................................................................9.1板的结构平面布置图.............................................................................................................................9.2荷载计算....................................................................................................................................................9.3弯矩计算....................................................................................................................................................9.4截面设计....................................................................................................................................................10.楼梯设计...............................................................................................................................................10.1梯段板设计.............................................................................................................................................10.2平台板设计.............................................................................................................................................10.3平台梁设计.............................................................................................................................................11.基础设计...............................................................................................................................................11.1基础设计参数 ........................................................................................................................................11.2确定基础底面面积...............................................................................................................................11.3持力层强度验算....................................................................................................................................11.4基础冲切验算 ........................................................................................................................................11.5基础配筋计算 ........................................................................................................................................1绪论1.1工程概况此工程建于江西省南昌市(某企业4#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采用框架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类建筑场地;基本雪压0.3kN/m2;基本风压0.45kN/m2,地面粗糙程度为B类;地基允许承载力为f ak=80kPa。
毕业设计办公楼设计结构计算书(专业完整模板)
2.3构件自重………………………………………………………………………11
2.4柱轴压比估算…………………………………………………………………13
3、框架柱抗侧移计算…………………………………………………………13
3.1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13
1、结构方案选取…………………………………………………………………5
2、楼梯方案的选择………………………………………………………………6
3、建筑材料的选择………………………………………………………………6
4、基础形式选取…………………………………………………………………6
5、结构布置计算…………………………………………………………………6
梁式楼梯由踏步板、斜梁、平台板和平台梁组成。踏步板支承与两端的斜梁上,斜梁可设在踏步下面,也可设在踏步上面。根据梯段宽度大小,梁式楼梯的梯段可采用双梁式,也可采用单梁式。一般当梯段水平投影跨度大于3.5m时,用梁式楼梯。
结构中的楼梯采用板式楼梯。若采用梁式楼梯,支模困难,施工难度较大。采用梁式楼梯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主要是钢筋用量较省,采用的楼梯板较薄,混凝土用量也较少,会被人工费抵消。
7.4休息平台梁计算………………………………………………………………67
8、板的设计……………………………………………………………………70
8.1设计资料………………………………………………………………………70
8.2弯矩计算………………………………………………………………………70
8.3配筋计算………………………………………………………………………73
计算书模板
此计算书不含抗震计算部分,大家不需增加此部分计算,我们这组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以下为参考模板计算书1 设计基本资料1.1 初步设计资料1)工程名称:办公楼2)工程概况:建筑总高为19.8m,办公楼长度30.6m,宽度为14.4m,共5层。
第一层层高为4.3m,其余层层高3.3m。
室内外高差为0.45m。
3)相对风向:基本风压0.35kN/㎡4)水文条件:地表以下1.4m,无侵蚀性。
5)地质条件:(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面粗糙度为B类。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基准期为50年,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2)地质资料,见表1-1地质资料表1-16)材料使用:(1)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上部结构为Ⅰ类,基础为Ⅱa类。
混凝土:梁、柱、板均使用C30混凝土。
(2)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热轧钢筋HRB335级,其余采用HPB235级。
(3)墙体:①外墙采用240厚灰砂砖(18kN/m³),其中外墙外侧墙面为水刷石墙面(0.5kN/m³),内侧为20mm厚抹灰(17kN/m³)。
②内墙采用200厚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6.5kN/m³),两侧均为20mm厚抹灰(17kN/m³)。
③卫生间隔墙同上,两侧贴瓷砖(0.5kN/m³)。
④女儿墙采用240厚灰砂砖(18kN/m³),两侧均为20mm厚抹灰(17kN/m³),墙高1100mm。
⑤窗:均为钢框玻璃窗(0.35kN/㎡)。
⑥门:除大门为玻璃门(0.35kN/㎡),办公室均为木门(0.2kN/㎡)。
1.2 结构选型1)结构体系选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
2)屋面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肋型屋盖,刚柔性结合屋面,屋面板厚为100mm。
3)楼面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肋型楼盖,板厚100mm。
4)楼梯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2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2.1 梁、柱截面尺寸初选主体结构共5层,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楼面,基顶标高根据地质条件,室内外高差,定为﹣1.00m,二层楼面标高为3.3m,故底层柱高为4.3m,其余柱各层柱均为3.3m。
毕业设计计算书(实例某写字楼)
1绪论本设计是按照******建筑工程学院2008年毕业设计要求编写的毕业设计。
题目为“******办公楼设计”。
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两部份。
办公楼是公共建筑,其规范要求比较严格,能体现处建筑和结构设计的很多重要的方面,选择办公楼建筑和结构设计,从而掌握办公楼设计的基本原理,妥善解决其功能关系,满足使用要求。
框架结构的设计始于欧美,二十世纪后得到了世界各地大范围的使用,其结构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
延性较好。
其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对办公楼有重要建筑结构非常适用。
能满足其较大的使用面积要求。
框架结构的研究,对于建筑的荷载情况,分析其受力,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出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剪力、轴力,然后进行内力组合,挑选出最不利的内力组合进行截面的承载力计算,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对竖向荷载的计算种采用了弯矩分配法,对水平荷载采用了D值法,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和斜截面计算都有应用。
本结构计算选用一榀框架为计算单元,采用手算的简化计算方法,其中计算框架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时使用的弯矩二次分配法,不但使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而且计算量较小,是一种不错的手算方法。
本设计主要通过工程实例来强化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建立一个完整的设计知识体系,了解设计总过程,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设计资料,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这次设计是在结构教研室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鉴于水平有限,设计书中还存在不少缺点甚至错误,敬请老师批评和指正。
2建筑说明与结构设计说明2.1设计资料1、工程名称:******写字楼。
2、工程地点:花园路、纬一路交叉口。
3、场地概况:场地地势平坦,建筑条件良好,持力层为粉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60kpa.4、水文资料:勘察期间,在勘探深度15.6m以内未见到地下水。
由于地下水位埋藏较深设计和施工中不考虑其影响。
5、气象资料:主导风向,西北风。
办公楼毕业设计计算书完整版
办公楼毕业设计计算书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目录目录................................................................1 绪论..............................................................1.1 工程概况....................................................1.2 设计内容与方法..............................................2 建筑设计..........................................................2.1建筑构造做法.................................................2.2其他建筑设计.................................................3 结构设计..........................................................3.1 设计依据....................................................3.2 荷载取值....................................................3.3 结构计算原则和方法..........................................4. 结构布置.........................................................4.1 结构布置方案构件尺寸........................................4.2 确定结构计算简图............................................4.3 梁、柱惯性矩、线刚度计算....................................5.荷载计算.........................................................5.1 恒载标准值计算..............................................5.2 活载标准值计算..............................................5.3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6.内力计算.........................................................6.1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6.2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6.3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7.内力组合.........................................................7.1竖向荷载弯矩调幅.............................................7.2框架梁内力组合...............................................7.3框架柱内力组合............................................... 8.截面设计.........................................................8.1框架梁截面设计...............................................8.2框架柱截面设计............................................... 9板的设计...........................................................9.1板的结构平面布置图...........................................9. 2荷载计算....................................................9. 3弯矩计算....................................................9. 4截面设计....................................................10.楼梯设计.........................................................10.1 梯段板设计.................................................10.2 平台板设计.................................................10.3 平台梁设计.................................................11. 基础设计........................................................11.1 基础设计参数...............................................11.2 确定基础底面面积...........................................11.3 持力层强度验算.............................................11.4 基础冲切验算...............................................11.5 基础配筋计算...............................................1 绪论1.1 工程概况此工程建于江西省南昌市(某企业4#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采用框架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类建筑场地;基本雪压0.3kN/m2;基本风压0.45kN/m2,地面粗糙程度为B类;地基允许承载力为f ak=80kPa。
某高校后勤办公楼毕业设计计算书
摘要本建筑为某高校后勤办公楼,五层框架结构,位于郑州北大学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按7度设防设计,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墙体为加气混凝土砌块。
建筑柱网尺寸纵向为2.4m和6.3m,横向为7.2m,一~三层层高为3.6m,四、五层层高为3.3m。
基础为柱下条形基础。
在框架结构计算时,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采用弯矩分配法对框架进行分配,在计算过程中对梁的弯矩进行了调幅,对柱的轴力进行了折减。
1框架结构设计1.1.1 工程概况该办公楼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约4500m2,建筑平面为一字形。
建筑方案确定,房间开间为3.6m,进深为6.3m,走廊宽度2.4m。
一~三层层高为3.6m,四、五层层高为3.3m,室内外高差0.6m。
框架梁柱及板均为现浇,框架平面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图1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1.1.2 设计资料1)拟建地段势平坦,地层分布较为规律,地基承载力按160KN/m2计,持力层为第二层粉土。
2)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0.45 KN/m23)雪载:最大积雪厚度为20cm,0.25KN/m。
4)地下水位:勘探深度15.6m以内未见到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无浸蚀。
5)设计烈度按7度,结构按7度设计。
6 )屋面及楼面做法屋面做法:SBS防水层;冷底子油热玛蹄脂二道;200厚膨胀珍珠岩保温层;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40厚钢筋混凝土整浇层;预应力混凝土多孔板;粉底(或吊顶)楼面做法:地板砖;50mm厚钢筋混凝土整浇层;预应力混凝土多孔板;粉底(或吊顶)7)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筋Ⅱ级,箍筋Ⅰ级。
1.2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1.2.1 梁柱截面、梁跨度及柱子高度的确定1.2.1.1 初估截面尺寸:柱子:1~5层柱截面尺寸相同,均采用截面:b×h=450mm×450mm 梁:梁编号见图2。
框架梁截面的确定:L 1:b×h=250mm×600mm L2:b×h=250mm×400mmL3:b×h=250mm×600mm图中括号内为底层梁编号,括号外为其他层梁编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建筑为某高校后勤办公楼,五层框架结构,位于郑州北大学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按7度设防设计,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墙体为加气混凝土砌块。
建筑柱网尺寸纵向为2.4m和6.3m,横向为7.2m,一~三层层高为3.6m,四、五层层高为3.3m。
基础为柱下条形基础。
在框架结构计算时,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采用弯矩分配法对框架进行分配,在计算过程中对梁的弯矩进行了调幅,对柱的轴力进行了折减。
1框架结构设计1.1.1 工程概况该办公楼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约4500m2,建筑平面为一字形。
建筑方案确定,房间开间为3.6m,进深为6.3m,走廊宽度2.4m。
一~三层层高为3.6m,四、五层层高为3.3m,室内外高差0.6m。
框架梁柱及板均为现浇,框架平面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图1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1.1.2 设计资料1)拟建地段势平坦,地层分布较为规律,地基承载力按160KN/m2计,持力层为第二层粉土。
2)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0.45 KN/m23)雪载:最大积雪厚度为20cm,0.25KN/m。
4)地下水位:勘探深度15.6m以内未见到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无浸蚀。
5)设计烈度按7度,结构按7度设计。
6 )屋面及楼面做法屋面做法:SBS防水层;冷底子油热玛蹄脂二道;200厚膨胀珍珠岩保温层;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40厚钢筋混凝土整浇层;预应力混凝土多孔板;粉底(或吊顶)楼面做法:地板砖;50mm厚钢筋混凝土整浇层;预应力混凝土多孔板;粉底(或吊顶)7)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筋Ⅱ级,箍筋Ⅰ级。
1.2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1.2.1 梁柱截面、梁跨度及柱子高度的确定1.2.1.1 初估截面尺寸:柱子:1~5层柱截面尺寸相同,均采用截面:b×h=450mm×450mm 梁:梁编号见图2。
框架梁截面的确定:L 1:b×h=250mm×600mm L2:b×h=250mm×400mmL3:b×h=250mm×600mm图中括号内为底层梁编号,括号外为其他层梁编号。
若只有一个编号,表示底层与其他层梁相同。
图2 梁的编号1.2.1.2 梁的计算跨度:图3 梁的计算跨度框架梁的计算跨度以柱形心线为准,由于建筑轴线与墙轴线重合,故建筑轴线与结构计算跨度不同,如上图3所示:1.2.1.3 柱高度底层柱高度h=3.6m+0.6m+0.5m=4.70m ,其中3.6m 为底层高,0.6m 为室内外高差,0.5m 为基础顶面至室外地坪的高度。
其他层柱高等于层 高,即为3.6m 和3.3m 。
由此得框架计算简图及柱编号如图4所示:1~5图4 框架计算简图及柱编号1.3 荷载计算1.3.1 屋面均布恒载:按屋面做法逐项计算均布荷载:SBS防水层 0.35kN/㎡冷底子油热马蹄脂二道 0.05KN/㎡200mm厚珍珠岩保温层 0.2×6.5=1.3kN/㎡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0.4kN/㎡40厚钢筋混凝土整浇层 0.04×25=1.0kN/㎡预应力混凝土多孔板 0.12×25=3.0kN/㎡共计 5.5kN/㎡屋面恒载标准值:(57.6) ×(6.3×2+2.4+0.20)×5.5=4815kN1.3.2 楼面均布恒载按楼面做法逐项计算:地板砖 0.65kN/㎡50厚钢筋混凝土整浇层 0.05×25=1.25kN/㎡预应力混凝土多孔板 1.9kN/㎡吊顶或粉底 0.5kN/㎡共计 4.3kN/㎡楼面恒载标准值:(57.6)×(6.3×2+2.4+0.20)×4.3=3765kN1.3.3 屋面均布活载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要考虑雪荷载和施工荷载。
雪荷载标准值为:0.4×(57.6)×(6.3×2+2.4+0.20)=350kN1.3.4 楼面均布活载:楼面均布活载对于办公楼一般房间为2.0kN/㎡,会议室、走廊、楼梯、门厅等为2kN/㎡。
楼面均布活载标准值为:2.0×(57.6)×(6.3×2+2.4+0.20)=1751kN1.3.5 梁柱自重(包括梁侧、梁底、柱抹灰重量)梁侧、梁底抹灰,柱四周抹灰,近似按加大梁宽及柱宽计算来考虑,计算见表1。
1.3.6 墙体自重:墙体均为240厚,两面抹灰,近似按加厚墙体考虑抹灰重量。
单位面积上墙体重量为:(0.20)×5.5+0.05×20=2.1kN/㎡墙体自重计算见表2。
表1 梁柱自重表2 墙体自重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50%活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半层墙体自重其它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楼面恒载+50%楼面均布活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将前述分项荷载相加,得集中于各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第五层: G5=4815+350×50%+1456+360+1011=7818KN 第四层: G4=3765+1751×50%+1456+360+1011=7467KN 第三层: G3=7467KN第二层: G 2=7467KN 第一层: G 1=3765+1751×50%+1756+360+1251=8007KN 建筑物总重力荷载代表值:71i i G =∑为:71ii G==∑7818+7467×3+8007=38226kN质点重力荷载值见图5。
图5 质点重力荷载值1.5 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1.5.1 横梁线刚度:采用混凝土C25,c E =2.8×107kN/㎡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楼面或预制板楼面。
但是有现浇板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刚度,减少框架侧移。
为考虑这一有利作用,在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时,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取I =1.50I (0I 为梁的截面惯性矩);对中框架取I =2.00I 。
若为装配楼板,带现浇层的楼面,则边框架梁取I =1.20I ,对中框架取I =1.50I 。
横梁线刚度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横梁线刚度1.5.2横向框架柱的侧移刚度D值柱线刚度列于表4,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计算列于表5。
表4 柱线刚度表5 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计算续表51.5.3 横向框架自振周期按顶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的自振周期只要求出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就可以按下式求得结构的基本周期:1 1.7T α=式中:0α——基本周期调整系数。
考虑填充墙使框架自振周期减少的影响,取0.7。
T ∆——框架的顶点位移。
在未求出框架的周期前,无法求出框架的 地震力及位移,T ∆是将框架的重力荷载视为水平作用力,求得的假象框架顶点位移。
然后由T ∆求出1T ,再用1T 求出框架结构的底部剪力。
进而求出框架各层剪力和结构真正的位移。
横向框架顶点位移计算见表6。
表6 横向框架顶点位移1 1.7T α==1.7×0.75045.0⨯=0.724(s )1.5.4横向地震作用计算在Ⅱ类场地,7度设防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情况下: 结构的特征周期g T 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 α(7度,多遇地震)为:g T =0.35s max α=0.08由于1T =0.724>1.4g T =1.4×0.35=0.49(s ),应考虑顶点附加地震作用。
按底部剪力法求得的基底剪力,若按71i ii EK jjj G H F F G H==∑分配给各层,则水平地震作用呈倒三角形分布。
对一般层,这种分布基本符合实际。
但对结构上部,水平作用小于按时程分析法和振型分解法求得的结果,特别对于周期比较长的结构相差更大。
地震的宏观震害也表明,结构上部往往震害很严重。
因此,n δ即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考虑顶部地震力的加大。
n δ考虑了结构周期和场地的影响。
且修正后的剪力分布与实际更加吻合。
n δ=0.08 1T +0.01=0.08×0.724+0.01=0.071 结构横向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EK F =(1T T g )0.9×max α×0.8571i i G =∑=(724.035.0)0.9×0.08×0.85×38226=1352kN顶点附加水平地震作用:n F ∆=n δEK F =0.071×1352=96kN 各层横向地震剪力计算见表7,表中71(1)i ii EK n jjj G H F F G Hδ==-∑表7 各层横向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注:表中第5层i F 中加入了n F ∆,其中n F ∆ =96kN 。
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见图6。
1.5.5 横向框架抗震变形验算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位移验算见表8。
(a) (b) (a)水平地震作用 (b)地震剪力图6 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及地震剪力表8 横向变形验算注:层间弹性相对转角均满足要求e<[e ]=1/5501.6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本设计取轴线②上的横向框架为KJ —1代表进行计算,柱端弯矩KJ —1计算,详见表9。
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端弯矩,梁端剪力及柱轴力计算见表10,结果见图7、图8。
图7 地震作用下框架梁柱弯矩图(单位:kN·m)图8 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端剪力及柱轴力(KN)表9 轴线②横向框架KJ-1柱端弯矩计算注:表中y=y0+y1+y2,3;Vim= ViDim/Di; M下= Vim y i hi; M上= Vim( 1-y i )hi表9 轴线②横向框架KJ-1柱端弯矩计算表10 地震力作用下框架梁端弯矩、梁端剪力及柱轴力注:表中y=y0+y1+y2,3;Vim= ViDim/Di; M下= Vim y i hi; M上= Vim( 1-y i )hi1.7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仍取②轴线上的中框架计算分析。
1.7.1 荷载计算图9 屋(楼)面板支承梁的荷载经判断知该设计中的屋(楼)面板均为双向板,屋面均布恒载及活载均为梯形分布及三角形分布传给梁,计算如下:第5层梁的均布线荷载BD跨:屋面均布恒载传给梁 5.5×4.8×0.8=21.12kN/m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 0.29×0.6×25=4.35kN/m 恒载: 25.47kN/m DE跨:屋面均布恒载传给梁 5.5×2.4×0.625=8.25kN/m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 0.29×0.4×25=2.9kN/m 恒载: 11.15kN/m 第5层活荷载:BD跨: 1.5×4.8×0.8=5.76 kN/mDE跨: 1.5×2.4×0.625=2.25kN/m第5层梁的均布线荷载BD跨:屋面均布恒载传给梁 4.3×4.8×0.8=21.12kN/m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 0.29×0.6×25=4.35kN/m 恒载: 20.86kN/m DE跨:屋面均布恒载传给梁 4.3×2.4×0.625=8.25kN/m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 0.29×0.4×25=2.9kN/m 恒载: 9.35kN/m 第2、3、4层梁均布线荷载BD跨:楼面均布恒载传给梁 4.3×4.8×0.8=21.12kN/m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 0.29×0.6×25=4.35kN/m 恒载: 20.86kN/mDE跨:楼面均布恒载传给梁 4.3×2.4×0.625=8.25kN/m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 0.29×0.4×25=2.9kN/m 恒载: 9.35kN/m第2、3、4层活荷载:BD跨: 2×4.8×0.8=7.68 kN/mDE跨: 2×2.4×0.625=3.0kN/m第2、3、4、5层集中荷载:梁传荷载:0.62533+⨯⨯⨯⨯(kN⨯)(⨯)++2.14.241.23.424.24.23.4=8.0纵梁自重(包括抹灰): 0.29×0.45×4.8×25=10.44kN 纵墙自重: 0.28×(3.6-0.45)×4.8×19=80.44kN 柱自重(包括抹灰): 0.49×0.49×3.6×25=21.61kN/m总计: 159.04kN 第1层梁的均布线荷载BD跨:楼面均布恒载传给梁 4.3×4.8×0.8=21.12kN/m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 0.29×0.6×25=4.35kN/m 恒载: 20.86kN/m DE跨:楼面均布恒载传给梁 4.3×2.4×0.625=8.25kN/m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 0.29×0.4×25=2.9kN/m 恒载: 9.35kN/m第1层活荷载:BD跨: 2×4.8×0.8=7.68 kN/mDE跨: 2×2.4×0.625=3.0kN/m第1层集中荷载:梁传荷载:0.62533+⨯⨯⨯+⨯)(kN)(⨯+⨯2.14.241.23.424.24.23.4=8.0纵梁自重(包括抹灰): 0.29×0.60×4.8×25=20.88kN 纵墙自重: 0.28×(3.6-0.45)×4.8×19=80.44kN 柱自重: 0.49×0.49×3.6×25=21.61kN总计: 164.26kN 中框架恒载及活荷载见图10、图111.7.2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框架弯矩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分析,对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可以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