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之三
心电图基本知识秀
此时,可引起心肌复极顺序的逆转,即转为心内膜复极在先而心外膜复极在后,于是即出现与正常方向相反的T波。
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
在心电图上典型的缺血型ST改变,往往表现为ST呈水平和下移或T波倒置。
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
心肌梗死-概念
心律失常-房颤
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样的、间隔极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 QRS波群形态为室上性型,与窦性节律中的QRS波群基本相同。 心室波群间隔很不规则,但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律变为慢而匀齐。
心律失常-房扑
P波消失,代之一系列大小相同、形态如锯齿样的扑动波(F波),频率240~400次/min,节律匀齐。 QRS波群呈室上性型,与窦性心律QRS波群基本相同。 房室传导可按不同的比例下传:如2:1、3:1、4:1、5:1等传导,心室率匀齐。
当某支冠状动脉供血突然中断时,心肌相继发生【缺血】、【损伤】、【坏死】、 引起相应的三种心电图改变。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缺血型心肌改变
若缺血发生于心内膜面,T波呈对称性,高而直立;若发生于心外膜面,使外膜面复极延迟晚于内膜面,复极程序反常,就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
心律失常-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阻滞: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来自心房的激动均可下传至心室;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0.21s(14岁以下儿童为0.18s),每个P波之后有QRS波群。
心律失常-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Ⅰ型:亦称莫氏Ⅰ型 ,即文氏型阻滞。 P-R间期依次呈进行性延长,直至P波不能传入心室,发生心室漏搏一次,心室漏搏以后,P-R间期缩短,以后又依次逐渐延长,这种周而复始的P-R延长现象、称为文氏现象。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按一定的房室传导比例下传,常见者为4:3或5:4、即4个P波有3个下传至心室或5个P波有4个下传至心室。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五 心电图各波段的 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二)P-R间期
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 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 常见于预激综合征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三)QRS波群
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限:
正常成人多数在0.06~0.10s ,平均0.08s , 最宽不超过0.12s 2、波形和振幅: 肢体导联:除avR导联外,其他五个导联一般 以正向波为主
一 心电图的概念 二 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三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 四 心电图的测量 五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意义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二 心电图导联体系
心电图的导联: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 极,并通过导线与心电图机的正负极相连, 所构成的线路称心电图的导联。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心电图导联(肢体导联)
标 准 肢 导 加 压 单 极 肢 导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
隙交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心电图导联(胸导联)
18导联心电图:标准12导联+以下导联
• V7: 左腋后线第5肋间 • V8: 左肩胛线第5肋间 • V9: 左脊柱旁线第5肋间 • V3R:右胸部V3的对应位置 • V4R:右胸部V4的对应位置 • V5R:右胸部V5的对应位置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目 录
一 心电图的概念 二 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三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四 心电图的测量 五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意义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四 心电图的测量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心电图基础知识
监测手术效果: 通过心电图监测 手术前后心脏功 能变化,评估手
术效果
监测病情变化: 通过心电图监测 心脏功能变化, 及时发现病情变
化
指导治疗方案: 根据心电图监测 结果,调整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评估预后
评估心肌缺血: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判断 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评估心律失常:心电图可以检测到心律失常 的种类和程度
评估心脏功能: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 心脏的功能和状态
评估心脏疾病:心电图可以诊断多种心脏 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谢谢
心电图的分类:分为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运 动心电图
心电图的应用: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心电图的应用
1
诊断心律失常: 通过心电图可 以诊断各种类 型的心律失常, 如房颤、室颤、 早搏等。
2
诊断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以诊 断心肌缺血, 如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等。
3
诊断心脏结构 异常:心电图 可以诊断心脏 结构异常,如 先天性心脏病、 瓣膜病等。
诊断心脏病
01
心电图可以 检测心脏的 电活动诊断心肌缺 血、心肌梗 死等疾病
03
心电图可以 诊断心律失 常,如房颤、 室颤等
04
心电图可以 诊断心脏传 导阻滞,如 房室传导阻 滞、束支传 导阻滞等
监测治疗效果
评估药物疗效: 通过心电图监测 药物对心脏的影 响,评估药物疗
动态心电图
1
原理:通过连 续记录心脏的 电活动,分析
心脏功能
3
应用:用于诊 断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等疾
病
2
特点:可长时 间监测,不受
活动限制
4
优点:可及时 发现心脏异常, 为治疗提供依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3讲课文档
第十二页,共107页。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矢状面情况
第十三页,共107页。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六轴系统
第十四页,共107页。
第十五页,共107页。
肢 体与 导其 联六 的轴 导关 联系 轴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第十六页,共107页。
(2)I导联的R波>1.5mV,aVL的R波>1.2mV,
或I导联R波+III导联S波>2.5mV。
第三十八页,共107页。
第三十九页,共107页。
左心室肥大
五、右室肥大
心电图特征为:
1.V1(或V3R)导联R/S ≥1。
2.V1的R波+V5的S波 >1.05mV(重症可 >1.2mV)。 3.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症可 >110°)。 4.aVR导联R/S或R/q ≥1(或R >0.5mV)。 5.少数病例可见V1导联呈QS、qR型(除外心肌梗塞)。 6.ST-T改变,右胸前导联(如V1)T波双向、倒置,ST段压低。
第三十页,共107页。
J点、ST段、T波及U波
J点: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接点
ST段:
下移:不超过0.05mv
上移: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导联不超过0.5mv;V4-V6导联不超 过0.1mv
T波:
(1)方向: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但若V1的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 不应向下,V1-V5的T波应该逐渐增加
但结合电轴偏移情况及波形改变仔细分析仍有可能 判断出左室肥大与右室肥大。
第四十二页,共107页。
右室及左室双侧心室肥大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一、心电图定义: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来诊断心脏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的电活动信号,包括心房和心室的电活动、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以及心脏的节律和心率等。
二、心电图的组成:心电图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反映心房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2.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包括Q波、R波和S波,反映心室的收缩性和传导性。
3.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反映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4. U波:代表心肌的微小除极,但具体意义尚不明确。
三、心电图的形成原理:心电图是通过将心脏的电活动信号转化为图形来得到的。
当心脏的电活动信号通过电极板进入心电图机时,机器会将信号转化为图形形式,记录在纸上。
心电图的波形和振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电信号的强度、电极的位置和距离、导联的选择等。
四、心电图的特点:心电图具有以下特点:1. 无创性:心电图检查不会对病人造成创伤,安全性高。
2. 简便易行:心电图机便携性强,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得出。
3. 可靠性高: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反映全面:心电图能够反映出心脏的电活动、兴奋性和传导性等多种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心脏的功能状况。
五、心电图的应用范围: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主要用于诊断以下心脏疾病:1. 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2.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3. 心肌炎和心肌病: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
4. 心包疾病:如心包炎等。
5.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如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
六、心电图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检查前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涂抹护肤品或化妆品,以免影响电极的粘贴效果。
2. 检查时需要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身体,以免影响电极信号的采集。
3. 检查时需要暴露胸部和四肢,女性需要脱去上衣,以便电极的粘贴和信号的采集。
心电图学心电图基础知识
也可测算Ⅰ和III的QRS振幅的代数和
值通过查表直接求得心电轴。
RI=+9
R III =+8
I
qI=-1
s III =-2
如I 的QRS的代数和8,III导联的代数和为6时
I 0°
°
+120° III
OA +55 °
II +60°
3.心电轴的临床意义:
➢-30°~ +90°为正常心电轴可变动范围。
R
R’
S’
QS
QS
用英文大写字母(Q、R、S)表示,波幅 较小的波用英文小写字母(q、r、s)表示。
qR
qRs
Rs
R
rsR’
rS
RS
rSr’ Qr
M
d. 除极完毕后,心室的缓慢和快速复极过程分
别形成ST段和T波。 ST段是在QRS综合波之后位于基线上的一 个平段。 T波是在ST段后出现向上或向下的一个圆钝 而较大的波。
箭矢
右-
+左 向量指向左
箭矢短,表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小
-
上
右
+左
下
向量指向左 下箭矢长,表示
向量大
2. 综合心电向量:心脏在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 多心电向量。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电活 动相当错综复杂,致使诸心电向量间的关系 亦较复杂,然而一般按下列原理合成“心电 综合向量”(resultant vector)。
c. 心房复极尚未结束时,随即在图上出现振幅 最大的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由于探查电极的位置不同, QRS波在各导 联轴上所形成的心电图的波形也不一样。 国际上有一个统一的命名。首先出现的基
临床心电图学基本知识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Ⅰ、Ⅱ、avF、V4~V6导联 不应有Q波(可有q波) – V1至V6 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 Q波小于 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
Ⅰ导联P环和T环的向量均投影在Ⅰ导联轴的正侧, 因此出现向上的P波和t波。QRS环初始向量投影 在Ⅱ导联轴的负侧,得q波;最大向量及终末向量 均投影在Ⅱ导联轴的正侧,得高R波,因此Ⅱ导联 的QRS波群呈qr 型。
avR导联p 环和T环的向量均投影在avR导联轴 的负侧,因此P波和t 波均向下。QRs 环的初始向 量投影在avr 导联的正测,得小r 波;最大向量及 终末向量投影在avr 导联轴的负侧,得深s波,因 此avr 波导联的QRS波群呈rS。
(2)QRS环
心室激动时,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 形成的环,称QRS环。
(2)QRS环
QRS环代表心室肌的除极过程,环体椭 园形,呈逆钟向运行,总时间约0.08s,三分 之一位于x轴之前,三分之二位于X轴之后, 其综合向量的方向(QRS电轴)指向左后。 根据其除极顺序的先后又分为:①室间隔除 极,又称初始向量或0.01s向量。心室除极首 先开始于室间隔左侧中1/3处自左向右除极, 除极向量指向右前(约110°左右)。②心尖 部除极。当心室除极到0.02s时,冲动扩展到 心尖部,此时左右心尖部同时进行除极,其 综合向量指向前下。
– 所有导联ST段下移≤0.05mV – 所有肢导联及V4-V6导联ST抬高≤0.1mV – V1-V2导联ST段抬高≤0.3mV – V3导联ST段抬高≤0.5mV
T波
形态:两支不对称,上升支平缓,下降支陡 方向:I、II、V3-V6导联直立,avR倒置
临床心电图学(ECG)
心电图(ECG)【基础知识】一.心电图心脏的电激动过程影响着全身各部位,使体表的不同部位发生了电位差,产生了电动力,在心电周期的整个过程中,此电位差也在不间断地变动,通过心电图机把这些变动的电位差记录记录成曲线,就是心电图。
二.心电图的导联(一)双极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三)单极心前导联V1 V2 V3 V4 V5 V6V3R V4R V5R V7 V8 V9(四)导联轴三.心脏传导系统(一)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后上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的界沟附近,并沿界沟的长轴排列,埋在新外膜下1mm的深处,长15mm,宽为5~7mm,厚约1.5~2mm。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二)结间束前结间束{房间支(房间传导束)、前降支}中结间束后结间束(三)房室交界区:房间隔右侧,冠状窦前方,三尖瓣基底上方。
房结(AN)区(心房与房室结交界处)结(N)区:传导最慢,心电图上P-R段。
结希(NH)区(四)房室束(希氏束)及分支房室束长约10mm,宽约3mm1.左束支:左束支在室间隔左侧起始部位又分为前上支和后下支两束纤维(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左中隔支2.右束支:右束支沿室间隔右侧下行直到心尖处才开始分支为Purkinje纤维。
(五)Purkinje纤维四. 模式心电图(一)P波是心电周期的第一个波。
反映心房除极过程。
(二)P-R间期: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间隔时间。
(三)P-R段:反映激动由心房传至心室的过程。
起点表示心房除极开始,终点表示心室开始。
(四)QRS波群:QRS波群是紧跟P波后的一个综合波,是心室除极波形成的总称。
QRS 综合波的命名,最初一个向下的波为q 波,R波为最初一个向上的波,可继于q波之后,亦可为起始波,S波为R波之后的向下波,R’波是继S波后的上升波,S’波是继R’波后的下降波。
如整个QRS综合波为一个向下的波而无向上的波,称为QS波各波根据其波幅大小,分别以q、Q、rR、s、S表示。
心电图基本知识
2、极化状态
除极完毕时,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膜外 为负电荷,此时称为极化状态
3、复极过程 简言之:复极就是回到原来旳状态
二、临床心电图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一)心电图各波段旳 构成(3波3期)
1、P波 2、P-R间期 3、QRS波群 4、ST段 5、T波 6、Q-T间期
心律失常
因为冠状动脉或者心肌疾患等原因,正常旳心律 会被打乱,而出现心律失常。
分类:
a房性早博
1、期前收缩(早博) b室性早博 c 结性早博
2、逸博与窦性停博
3、迅速节律 a 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室性)
b 心房纤颤 心房扑动
c 心室纤颤 心室扑动
4、无规律节律
窦性心律失常、游走心律
1.1房性早搏 特点: 1、提前出现一种变异旳P’波,与正常P波不同。 2、QRS波不变形,P’-R>0.12s; 3、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每个肢体导联从不同角度统计心电变化, 电活动不变,而导联旳电极时刻在变,所 以每个角度统计旳图形并不同
记住一种概念: 额面
2、胸前导联与电极旳位置
V1 (心房) 、V2(房室结) 右胸导联 V3、V4 对着室间隔 V5(左心室)、V6 左胸导联
一般来说,前胸皮肤导联均为正极,患者 旳背面是负极。
心电图体现: 1、为P波增宽>0.11s,呈双向/峰型,以在V1导联 上最为明显。
2、双向P波旳终末部分比较大而宽
3、补充知识: 该心电图经典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
尖瓣型P波”。
左心房肥大
小结:
出现双向p波
心房肥大!
特点:P波增宽>0.11s,呈双向型,以在V1导 联上最为明显。
实习生心电图基础知识三常见心电图诊断
多源性房性早搏、短阵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II长条记录心电图见 频发提前的P`-QRS-T波群, P`波配对时间不恒定,其形态有正向 顶尖、正向顶切迹、正向电压较低平及倒置等四种以上形态,下传 QRS个别宽大畸形(差传)。
室性早搏:有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QRS宽大 畸形,时限多数大于0.12s,代偿间歇完全。本图可见3个提前出现 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P波,其后有逆性P波,代偿完全, QRS在胸导联呈左束支阻滞图形,II、III、aVF呈R型,aVL、 aVR呈QS型,室性早搏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窦性心律 不齐:符 合窦性心 律,相邻 P-P间期差 >0.12s,不 相邻的最 大P-P间期 差≥ 0.16s. 本图心率 64次/分, 相邻P-P差 0.147s,不 相邻P-P间 期差为
1.021-
0.823 =0.198s。
窦性心动过速 :符 合窦性心律,心房 率>100次/分,称 窦性心动过速。本 图aVR导联P波倒 置,I、II、aVF、 V4-V6导联P波直 立,符合窦性心律, 心房率152次/分, 大于100次/分,无 明显ST-T等其它异 常改变,故诊断窦 性心动过速。注意 右房上部异位节律 点致房速与窦速难 区分。
多形性室性早搏:室性早搏配对时间恒定情况下,同导联 室性早搏QRS形态有两种以上。本图室性早搏配对时间恒 定为 0.47s,II、III导联的室性早搏有Rs、R型两种形态, 呈R型者电压高矮也不一致。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此图为动态心电图记录。图示提前出
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P波,宽大畸形的QRS波 连发4个构成短阵室速,阵速频率为125次/分。又称非持 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率105次/分,平均心室率153次/分, QRS 时限0.13s 。 R-R整齐时P波不清,易与室上速伴差传混淆,当R-R 不整时,看到明显P波,呈房室分离。其次胸导联呈右束支阻滞,V1 呈R型时(右兔耳型),V6导联R/S<1。 符合分支型室速。(男,23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两条或以上具有不同的电生理特性的通道 – 两通道构成一个环 – 单向阻滞
• 永久性或相对固定的阻滞 • 折返环的两支通道不应期不同(暂时性)
房室旁路(W-P-W) 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 具有正常传导的心房肌与异常传导性的心房肌 窦房结的结周纤维和高位右房心肌组织
解剖与电生理基础
自律性异常
五、阵发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当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 160~220次/分,看不清明显的心房活动 时,统称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压迫颈动脉窦可能使发作停止。
阵发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的经典定义
发生于希氏束以上 呈突发突止 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的新定义
指起源部位和传导径路不限于心室的心 动过速 呈突发突止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按折返激动机制分类
AVRT(显性WPW,隐匿性WPW)
– 正路顺传性AVRT占75~80% – 正路逆传型AVRT占20~25%
AVNRT
– 慢快型占90% – 快慢型占5~10%
IART SNRT AAT PAF或PA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按自律性机制分类
阵发房速 慢性房速 多源房速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各型室上速大致比例
Josephson,150例,室上速电生理研究: AVNRT:58%;AVRT:30%;SANRT、IART、AAT 各占4%
阜外医院 440例,食道调搏 AVNRT:52%; AVRT:30.5%;SANRT:?IART:1.6%;AAT: 2.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的解剖与电生理基础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之三
江油市二医院心内科 2012.10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之三
• • • • 三.交界性心律失常 四.预激综合征 五.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六.室性心律失常 长城特殊钢公司总医院心内科 2005.09
三.交界性心律失常
交界性逸搏与逸搏心律诊断要点 冠状窦性心律诊断要点 冠状结性心律诊断要点 左房心律诊断要点 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返回
1.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70~100次/ 分,节律规整; 2.心房可能在窦房结控制之下,窦性P波与交界 性QRS波群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 3.心房也可能在异位心房节律点的控制之下, 如出现心房纤颤等; 4.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及洋地黄 过量的患者,少见于正常人。 返回 下一页
阵发性交界性 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交界性逸搏与逸搏 心律诊断要点
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 正常的QRS波群;
2.逸搏之后可能出现窦性P波,但PR间期<0.12 秒,窦性P波也可能位于逸搏的S-T段或T波之 上;
3.逆行性P‘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 <0.12),其后(RP‘间期<0.20),或埋没于QRS波群 之中而不易辨认; 下一页
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宽大的QRS波群;
2.逸搏的QRS波群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 如有窦性P波出现,PR间期<0.12秒; 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RP 间期>0.20秒; 下一页
室性逸搏与室性逸搏心律诊断 要点
4.逸搏的周期>0.15秒,多个出现的逸搏周 期相等; 5.可能出现室性融合波; 6.如逸搏连续出现形成室性逸搏心律,心 室率30~40次/分。
交界性逸搏心律图例
返回
下一页
冠状窦性心律诊断要点
1.P波呈逆传型,PI直立,II、III、 aVF倒置,AVR直立,心前导联上P波 多为直立。PR间期>0.12秒或RP>0.20秒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3.心室率一般在50次/分左右。 有人认为冠状窦性心律属于房性逸搏心 律,也有人认为系交界性心律伴有第一 度前向性传导阻滞。返回 下一页
1.交界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正常, 心室率160~220次/分; 3.逆行型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或其 后; 4.发作与终止突然。 返回 下一页
四、预激综合征
Kent束(W-P-W)诊断要点 Jame束诊断要点 Mahaim束诊断要点
返回
下一页
结束
Kent束(W-P-W)诊断要点
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因室 内差异性传导而发生畸形; 2.逆行性P’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成人PR 间期<0.12,小儿≤.10秒,或与窦性PR间 期相差较大),其后(RP、间期<0.20秒), 或埋没于QRS波群之中而不易辨认; 3.代偿期多完全。返回 下一页
非阵发性结性 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5.P-J间期正常。
此外,旁道有的心电图上无预激波或预 激波呈间歇性,称为潜在型预激综合征。 有的旁道只有逆传能力,无前传能力称 为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返回 下一页 结束
Jame束诊断要点
(1)P-R间期短,<0.12秒;小儿2岁内≤0.08 秒;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2)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及ST-T改变。 返回 下一页 结束
交界性逸搏与逸搏 心律诊断要点
4.逸搏周期大约为1~1.5秒左右,各逸搏周期基 本相等,差距不超过0.08秒。小儿逸搏周期较 短:1岁以内超过0.65~0.85秒;1~6岁0.75~1.3; 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 5.连续出现的逸搏形成逸心搏心律,心室率40 次/分左右,小儿1岁以内80~100次/分,1~6岁 50~80次/分,6岁以上40~60次/分。。 6.交界性逸搏心律的QRS波群可与窦性P波形成 干扰性房室脱节。
室性逸搏心律图例
返回
下一页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 点
1.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60~100次/分; 2.逆行性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 秒;
3.心房可能仍在窦房结控制之下,窦性P波与室 性心律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也可形成心室夺 获或心室融合波。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图例
返回
下一页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室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
2.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心室率140~180 次/分,很少超过180次/分;但小儿可在 200次/以上。
2.RR间期规整,或稍不匀齐RR间期互差 偶有超过0.03秒者; 下一页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3.逆行性P波偶可见到,位于QRS波群呈1: 1传导或2:1传导,RP间期>0.20秒; 4.窦性P波有时可能见到,时隐时现,窦 性P波与QRS波群无关,有时,可见到心 室夺获与心室融合波。
心室颤动诊断要点
QRS-T波群消失,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均匀的. 波幅大小不一的颤动波,速率在250~500次/分。 返回
PSV T心 电 图 例 1.1
186BPM
六.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室性逸搏与室性逸搏心律诊断要点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室性并行心律诊断要点 心室扑动诊断要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限 成人>0.12秒,小儿>0.10秒,T波与QRS波 群的方向相反; 2.早搏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 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 RP'>0.20秒; 下一页
冠状结性心律诊断要点
1.P波直立型,在Ⅱ、Ⅲ、aVF导联直立, 在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秒;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有人认为冠状结性心律应归于变异型的 预激综合征,也有人把它划归交界性性 心律的范畴。 返回 下一页
左房心律诊断要点
1.P波多呈逆行型,PⅠ、II、III、 aVF、V5、V6倒置,PV1圆顶型与尖顶 型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正常; 多数学者否定左房心律存在,主张划归 交界性逸搏心律的范畴。 返回 下一页
Mahaim束诊断要点
(1)P-R间期正常,且多变; (2)QRS波群增宽,呈左束支阻滞图形,时限 ≥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2~10岁≥0.10秒; 年长儿≥0.12秒; (3)QRS波群起始部可有挫折、模糊,有预激波, 但常有变异,且挫折常不明显; (4)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5)P-J间期延长。 (6)V1导联R波细小。返回 下一页 结束
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4.早搏的QRS波群形态在同一导联相同, 且配对时间相等,为单源性室性早搏; 如早搏的QRS波群形态为固定的2~3种类 型,且配对时间不等,则属于多源性室 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5.代偿期呈完全性。
室性早搏图例
室性早搏图例 返回 下一页
室性逸搏与室性逸搏心律诊断 要点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图例
室性心动过速图例
返回
下一页
室性并行心律诊断要点
1.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多提早出现,其配对 时间明显不等; 2.异位之间间距相等,或者成倍数关系;
3.可形成室性融合波。
返回 下一页
心室扑动诊断要点
各导无P波,QRS-T波群无法分辨,代之以正弦 型的大扑动波;频率200~250次/分; 返回 下一页
1.P-R间期短,<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 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2.QRS波群增宽,≥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 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3.QRS波群起始部有挫折、模糊,称为预激波; 4.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Kent束(W-P-W)诊断要点
– 自律性是心肌细胞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形成动作 电位的能力。正常心脏只有窦房结具有4相缓慢去极 化能力,其他部位如希氏束、束支、蒲纤等具有自律 特性的细胞为潜在的起搏细胞。 – 作功的心肌正常时不具有自律性 – 作功心肌受损时,细胞的膜电位降低至—60mV,则 快反应动作电位细胞转变成慢反应细胞,引起异常的 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