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糖代谢—糖酵解
生物代谢
第七章生物代谢1、说明糖酵解的主要过程。
答:共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磷酸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与ATP反应,生成6-磷酸葡萄糖;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6-磷酸葡萄糖异构化,转变成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催化6-磷酸果糖与ATP反应,生成1, 6-二磷酸果糖。
(2)醛缩酶催化下1,6- 二磷酸果糖分解为3- 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
(3)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3-磷酸甘油醛脱氢氧化生成1,3- 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将其高能磷酰基转移给ADP,生成3-磷酸甘油酸和ATP;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3-磷酸甘油酸的变位反应,产物为2-磷酸甘油酸。
(4)2-磷酸甘油酸烯醇酶催化脱水反应,得到另一个高能磷酸酯类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的高能磷酰基转移到ADP上,形成ATP和烯醇式丙酮酸。
2、举例说明什么是底物水平磷酸化。
答: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与ATP或GTP的合成相偶联,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如在糖的分解代谢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脱氢并磷酸化生成1, 3-二磷酸甘油酸,在分子中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在酶的催化下,1, 3-二磷酸甘油酸可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给ADP,生成3-磷酸甘油酸与ATP。
又如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时,也能在分子内部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然后再转移到ADP生成ATP。
3、说明三羧酸循环的主要过程。
答:丙酮酸氧化脱羧产物乙酰CoA与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中与乙酰CoA结合点)结合生成柠檬酸进入循环。
在循环过程中,乙酰CoA被氧化成H2O和CO2 ,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①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这是循环的起始步骤。
在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下,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②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在乌头酸酶催化下,柠檬酸经过脱水,然后再加水过程,生成异柠檬酸。
糖酵解PPT课件
1
新陈代谢
糖代谢
分解
合成
脂代谢 蛋白质代谢 核酸代谢
糖酵解
无氧
磷酸戊糖途径及其他
有氧
酵解〔乳酸+ATP〕 柠檬酸循环〔H2O+CO2+ATP〕 发酵〔酒精+CO2+ATP〕
2
糖酵解主要内容
• 概念表述〔识记〕
• 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响, 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该途径也称作 Embden-Meyethof-Parnas 途径,简称EMP途径。
糖原,淀粉
糖蛋白等 甘露糖
半乳糖
水果果糖
肌肉
肝脏
半乳糖-1-磷酸
果糖-1-磷酸
UDP-半乳糖
甘油醛
甘露糖-6-磷酸
UDP-葡萄糖 葡萄糖-1-磷酸
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
甘油-3-磷酸
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
果糖-6-磷酸
甘油醛-3-磷酸
23
生成了具有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势能的化合物
10
第七步反响:甘油酸-1,3-二磷酸的去磷酸化
糖酵解过程开场收获ATP
11
第八步反响: 甘油酸-3-磷酸的异构化
为进一步去磷酸化做准备
12
第九步反响: 甘油酸-2-磷酸的脱水
为进一步去磷酸化做准备
13
第十步反响: 烯醇式丙酮酸的去磷酸化
糖酵解过程最终收获ATP
• 无氧条件:留在细胞质,不彻底分解
• 发酵生成酒精:
酵母等
• C6H12O6 + 2ADP + 2Pi → 2C2H5O + 2CO2 + 2ATP + 2H2O
糖代谢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糖代谢一、选择题( )1、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辅酶aa 1摩尔;b 2摩尔;c 3摩尔;d 4摩尔;e 5摩尔。
( )2、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a 果糖二磷酸酶;b 葡萄糖—6—磷酸酶;c 磷酸果糖激酶;d 磷酸化酶。
( )3、糖酵解的终产物是a 丙酮酸;b 葡萄糖;c 果糖;d 乳糖;e 乳酸。
( )4、糖酵解的脱氢步骤反应是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b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c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e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 )5、反应: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需要哪些条件?a 果糖二磷酸酶、ATP和二价MG离子;b 果糖二磷酸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c 磷酸果糖激酶、ATP和二价Mg离子;d 磷酸果糖激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e ATP和二价Mg离子。
( )6、糖酵解过程中催化一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的反应所需的酶是a 磷酸己糖异构酶;b 磷酸果糖激酶;c 醛缩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e 烯醇化酶。
( )7、糖酵解过程中NADH+ H+的去路a 使丙酮酸还原成乳酸;b 经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d 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e 以上都对。
( )8、底物水平磷酸化指aATP水解为ADP和无机磷;b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c 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形成ATP;d 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e 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ATP。
( )9、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 H+的去路a 进入呼吸链氧化供能;b 丙酮酸还原成乳酸;c 3—磷酸甘油酸还原成3—磷酸甘油醛;d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合成1,6—二磷酸果糖;e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分解成1,6—二磷酸果糖。
糖酵解途径
F-2,6-BP (++)
2. 激素调节:
胰高血糖素
磷酸果糖激酶-2 [ F-2,6-BP ]
果糖双磷酸酶-2
(双功能酶)
P
(二)丙酮酸激酶
变构调节: 抑制剂:ATP,丙氨酸(肝) 激活剂:F-1,6-BP
共价修饰调节: 磷酸化失活
(三)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变构调节: HK受其产物G-6-P反馈抑制
CH2
H2O
烯醇化酶
2-P甘油酸
磷酸二 羟丙酮
(5)
3-P甘油醛
=O =O
NAD+
NADH +H+
CHO
Pi NAD+ NADH+H+
CH2O P
3-磷酸甘油醛 脱氢酶
C─O~P CH2O P
3-P甘油醛 脱氢酶
1,3-BP甘油酸
COO¯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CH2O P
COO¯ CH O P CH2OH
酶水解:
食物糖 植物淀粉
-糖苷键
E
单糖
葡萄糖 果糖
动物糖原
半乳糖
二糖 等
……
2.碳源
纤维素
(β-糖苷键)
形成粪便
三、糖代谢概3况.组织结G有构LU氧成T氧分(化1~---5-)CO2,H2O
分糖别酵在解不--同--乳的酸组织细胞中 1. 葡萄糖转4运.生体物活磷性酸物戊质糖:途信特径息殊-传生---递理不同功生能理作用 2. 糖的主要代谢途径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储存利用
CH2O P
醛缩酶
乳酸
乳酸 脱氢酶
CH3 C=O
COOH
NADH+H+ NAD+ 乳酸脱氢酶
第七章 糖代谢(石河子大学生物化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糖核苷酸是 是 是
糖代谢
。 , 葡 萄糖 基的受 体 ,葡萄糖基的受体 步骤后,才能使一 、 ,在缺氧或无氧的
的一种活化形式,是双糖和多糖生物合成中葡萄糖的
2 .植物体 内蔗糖合 成酶催 化的蔗糖 生物合成 中, 葡萄糖供 体是 ;而由磷酸蔗糖合成酶催化蔗糖合成时,其葡萄糖供体是 ,其直接产物是 、 。 和________ 两个磷酸三糖。 为最重要的调控部位。 。
4.三羧酸循环中,哪一个化合物前后各放出一个分子 CO2,这个化合物为( ④ -酮戊二酸
) )
5.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索酸的酶是琥珀酸脱氢酶,此酶的辅因子是( ④TPP ④-1,6 糖苷酶 6.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是(
7.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降解的最初产物是(
8.在有氧条件下,利用 l 摩尔葡萄糖生成的净 ATP 摩尔数与在无氧条件下利用 l 摩尔葡萄糖生成的净 ATP 摩尔数的最近似比值是( ①2:1 ①延胡索酸酶 ①丙酮酸 ②9:1 ) ③13:1 ②异柠檬酸脱氢酶 ②乙酰 CoA ③PEP ④18:l ) ③丙酮酸脱氢酶 ④3-P-甘油醛 ) ④顺乌头酸酶 )
④细胞核内 ) ④TPP
24.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 2H 的辅助因子是( 25.糖原合成的直接糖基供体是(
26.在三羧酸循环中,用以补充循环中间物的主要物质是( ①乙酰 CoA ①Asp ②丙酮酸 ②Ala ③苏氨酸 ) ③Glu 27.能直接转变成 α 酮戊二酸的氨基酸是(
) ④酪氨酸 ④Gly
6.在 EMP 途径中,经过 个葡萄糖分子裂解成为 ______________ 和 和____________ 时候形成 或 ,其中以
7.糖酵解反应历程中三个调节部位即催化三个不可逆反应的调节酶是 8.在糖分解代谢中,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在有氧情况下,它形成
生物化学习题-第七章:糖代谢
第七章糖代谢一、知识要点(一)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10步反应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分子NADH+H+和2分子ATP。
主要步骤为(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果糖;(2)二磷酸果糖分解成为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互变;(3)磷酸甘油醛脱去2H及磷酸变成丙酮酸,脱去的2H 被NAD+所接受,形成2分子NADH+H+。
(二)丙酮酸的去路:(1)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分子NADH+H+。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CO2和H2O。
(2)在厌氧条件下,可生成乳酸和乙醇。
同时NAD+得到再生,使酵解过程持续进行。
(三)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经脱水、加水转变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经过连续两次脱羧和脱氢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分子GTP和琥珀酸;琥珀酸脱氢,加水及再脱氢作用依次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和循环开始的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每进行一次释放2分子CO2,产生3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
(四)磷酸戊糖途径:在胞质中,磷酸葡萄糖进入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经过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被氧化分解成CO2,同时产生NADPH + H+。
其主要过程是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
6分子核酮糖-5-磷酸经转酮反应和转醛反应生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
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与糖酵解相衔接;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NADPH+H+提供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
(五)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和乳酸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作用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因为要克服糖酵解的三个不可逆反应,且反应过程是在线粒体和细胞液中进行的。
第七章 糖代谢第一次课
学习代谢的技巧和要求
概念 反应过程:起始物、重要中间产物、 反应过程:起始物、重要中间产物、重要反 限速酶催化的反应、产能与耗能反应) 应(限速酶催化的反应、产能与耗能反应) 反应部位:器官, 反应部位:器官,细胞定位 生理意义:如生成ATP的数量 生理意义:如生成ATP的数量 ATP 代谢调节:主要调节点,主要变构抑制剂、 代谢调节:主要调节点,主要变构抑制剂、 变构激活剂 各代谢之间的联系和调控
ATP Mg2+
ADP 己糖激酶
1,3-二磷酸甘油酸 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H OH HO H
H
H OH OH H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
丙酮酸
ATP
己糖激酶同工酶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 种己糖激酶同工酶, 种己糖激酶同工酶 分别称为Ⅰ 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 分别称为Ⅰ至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 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它的特点是: 。它的特点是: 葡萄糖激酶 ①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 ②受激素调控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
吸收途径
小肠肠腔
SGLT
肠粘膜上皮细胞
GLUT : 葡 萄 糖 转 运 体 (glucose transporter) , 已 发现有5种葡萄糖转运体 (GLUT 1~5)。 ~ 。
门静脉
肝脏
GLUT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
三、糖代谢的概况
糖原
糖原合成 核糖 + 磷酸戊糖途径 肝糖原分解 酵解途径 ATP
第七章 糖代谢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作用机理: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由4个相同亚基组成,每个亚 基牢固地结合一个分子的NAD+,并能独立参与催化作 用。亚基中第149位的半胱氨酸残基的-SH是活性基团, NAD+的吡啶环与活性-SH基很近,共同组成酶的活性 部位。
甘油酸-1,3-二磷酸将磷酰基转给ADP形成了磷酸甘油酸和 ATP,催化这个反应的酶是磷酸甘油酸激酶 。
第七章 糖代谢
生物化学
教 学 内 容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糖的分解代谢 糖的合成代谢
糖类的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供给能量:糖的主要功能是供给能量,人体所需
能量的70%以上是由糖氧化分解供应的。1克葡萄糖在 体内完全氧化分解,可释放能量16.7千焦。 供给碳源:糖分解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可以提 供合成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所需要的碳架。 构成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核糖和脱氧 核糖是细胞中核酸的成分;糖与脂类形成的糖脂是组 成神经组织与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糖与蛋白质结合的 糖蛋白,具有多种复杂的功能。
第一节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教 学 内 容
淀粉的酶促降解 糖原的降解 纤维素的酶促降解 双糖的酶水解
一、淀粉的酶促降解
淀粉的种类: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
淀粉的水解:
α-淀粉酶:又称α-1,4-葡萄糖水解酶。其作用方式是从淀 粉分子的内部,随机水解分子内的α-1,4-糖苷键,若底物 是直链淀粉,生成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等混合物。 如果底物是支链淀粉,则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麦芽糖和 α-糊精等混合物。 β-淀粉酶:又称β-1,4-麦芽糖苷酶。此酶具有外切酶的特 性,能专一地从直链淀粉或支链淀粉外层的非还原性末端, 依次切下两个葡萄糖单位(即麦芽糖)。 α-1,6糖苷酶:支链淀粉分子中的α-1.6糖苷键需要由α-1,6 糖苷酶作用,如植物中的R酶和动物小肠中的α-糊精酶, 其作用方式是从支链淀粉的外部开始,将α-1,6糖苷键水解 掉,其产物是由α-1,4糖苷键组成的直链片段。 麦芽糖酶:麦芽糖酶可催化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
青海大学生物化学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库
第七章糖代谢1.糖酵解(Glycolysis)概念、过程。
(P80)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进行分解,形成2分子丙酮酸并提供能量的过程2.糖酵解的调节。
(P83)磷酸果糖激酶是限速酶。
AMP是该酶的别构激活剂,ATP是该酶的别构抑制剂;已糖激酶,别构抑制剂为其产物6-磷酸葡萄糖。
丙酮酸激酶,受高浓度A TP,丙氨酸,乙酰CoA等代谢物的抑制,这是生成物对反应本身的反馈抑制3.计算糖酵解生成ATP的数目。
(P80)4.丙酮酸的去路。
(P80)1)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乳酸。
2)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乙醛,进而生成乙醇。
3)有氧条件下,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乙酰-CoA在能量状态高的情况下可用于合成脂类物质)。
4 ) 丙酮酸作为其他物质合成的前体(如Ala)5.三羧酸循环过程,能量计算。
(P107)1 GTP→ 1ATP3 NADH → 7.5个ATP (1NADH=2.5个A TP) 共10个ATP1 FADH2→ 1.5个ATP葡萄糖完全氧化产生的ATP(EMP途径生成2个丙酮酸,因此所有反应需×2)酵解阶段: 2 ATP →2 ATP 2 × 1NADH 2×2.5=5个ATP或2×1.5=3个A TP 丙酮酸氧化: 2 × 1NADH →2×2.5=5个A TP三羧酸循环:2 ×1 GTP →2 ×1 A TP2 ×3 NADH →2 ×7.5 ATP2 ×1 FADH2→ 2 ×1.5 ATP总计:32个(若按照1NADH=3个ATP计算,则最终生成38个A TP)或30个6.为什么说TCA是物质代谢的枢纽?(P110)1。
其中间产物作为生物合成的前体。
糖异生中,草酰乙酸形成PEP进而形成葡萄糖;脂类合成中,柠檬酸形成脂肪酸、胆固醇;琥珀酰-CoA与金属卟啉合成有关。
第七章 糖代谢
K2=3250
在植物光合组织中蔗糖磷酸合酶的活性较高,而非光合组 织中蔗糖合酶的活性较高。这是目前认为可能在光合组织中合 成蔗糖的主要途径。
(二)淀粉的合成:
存在于植物体内,尤其是谷类、豆类、薯类 作物的籽粒和贮藏组织都含丰富的淀粉。
淀粉合成中的糖基供体有ADPG、UDPG, 主要是ADPG。
合成分两阶段进行,先合成直链淀粉,然后 分支形成支链淀粉。
二、反应过程 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氧化阶段,生成NADPH+H+和 CO2;由6-磷酸葡萄糖直接脱氢脱羧生 成磷酸戊糖; 第二阶段:非氧化阶段,一系列基团转 移反应;磷酸戊糖分子再经重排最终又 生成6-磷酸葡萄糖。
第一阶段:氧化阶段
1、脱氢反应: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以NADP+ 为辅酶,催化6-磷酸葡萄糖脱氢生成6-磷酸 葡萄糖酸δ内酯,不可逆。
生物合成的供氢体
脂肪酸、胆固醇和类固醇化合物 的生物合成,均需要大量的NADPH。
0 R-CH2-C-R’
=
OH R-CH2-CH-R’ NADP+
R-CH2-CH2-R’
NADPH + H+
H R-C=C-R’
3、磷酸戊糖途径与疾病
神经精神病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
第六节 糖的合成代谢
一、光合作用 二、糖异生途径 三、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一、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是糖合成代谢的主要途径。 • 绿色植物、光合细菌或藻类等将光能转变成化学 能的过程,即利用光能,由CO2和H2O合成糖类化 合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可表示如下: 光能 • n CO2 + n H2O (CH2O)n + n O2 叶绿体 糖类化合物
第七章 糖代谢 第二次课
乙酰CoA+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 乙酰
TCA循环 循环
⑵ 柠檬酸异构化生成异柠檬酸 H2O
H2C COOH HO C COOH H CH COOH
H2C COOH C COOH HC COOH
H2C COOH H C COOH
COOH HO CH
柠檬酸
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
顺乌头酸酶 柠檬酸 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NAD+ 异柠檬酸
α-酮戊二酸 +CO2+NADH+H+ 酮戊二酸
TCA循环 循环
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 ⑷ 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 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A HSCoA NAD+ H2C COOH
H2C COOH CH2
O C SCoA
CH2 O C COOH
6-磷酸 磷酸 果糖激 酶-2
1,6-二磷酸果糖 二磷酸果糖
2,6-二磷酸果糖 二磷酸果糖
丙酮酸激酶
原料增多 时,促进 转化 * 别构调节 别构激活剂: 别构激活剂:1,6-双磷酸果糖 双磷酸果糖 别构抑制剂: 别构抑制剂:ATP, 丙氨酸
丙氨酸 丙酮酸, 丙酮酸, 相当于产物, 相当于产物,产物 抑制酶活性
称之未-科综合征,乙醇会妨碍 称之未 科综合征,乙醇会妨碍VB1的 科综合征 吸收及促进其排泄? 吸收及促进其排泄?
Why? ?
丙酮酸的脱氢酶复合体 多酶复合体:是催化功能上有联系的几种酶通过非 多酶复合体:是催化功能上有联系的几种酶通过非
连接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 共价键连接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 共价键连接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
糖酵解途径
糖酵解
系列的酶促反应变成丙酮酸,并生 成ATP,是一切生物细胞中葡萄糖 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也 称 糖 酵 解 途 径 (Glycolytic pathway ) , 或 EmbdenMeyerhof-Parnas(EMP) pathway 。
碳水化合物进入酵解途径的前奏
除葡萄糖以外,其他碳水化合物通过酵解 进入分解代谢,必须首先转变为酵解途径的任 一中间物。 最重要的几种糖类化合物 1.贮存多糖(淀粉和糖原)、 2.二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海藻糖) 3.单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
知识回顾:糖与多糖
糖类物质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 合物或聚合物;
糖类物质可以根据其水解情况分为:单糖、 寡糖和多糖; 在生物体内,糖类物质主要以均一多糖、 杂多糖、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形式存在。
1.单糖的结构
重要的己糖包括:葡H HO H H OH H H OH OH H OH
大概的反应机制
Why?
醛缩酶反应机制
催化不可逆反应步骤的酶
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其中磷酸果糖激酶为调控关键酶
砷酸盐的解耦联作用
氟化物是烯醇化酶的强烈抑制剂
EMP总结
1) 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为乙醇或乳酸,为无氧 分解
葡萄糖
细胞膜 细胞质
葡萄糖 G-6-P F-6-P F-1,6-2P
甘油
3-P-甘油醛 磷酸稀醇式丙酮酸 门冬氨酸
a-酮 戊二酸
磷酸二羟丙酮
a-磷酸甘油
草酰乙酸
谷氨酸
丙酮酸
乳酸 丙氨酸
糖氧化与糖异生作用的通路
苹果酸
苹果酸 门冬氨酸
第七章糖类代谢案例
麦芽糖分子结构(葡萄糖α-1,4-葡萄糖苷)
CH2OH O H H OH H OH
CH2OH O OH H 1 H OH H H H OH
H O
4
H OH
β-半乳糖
α-葡萄糖
乳糖分子结构(葡萄糖β,α-1,4-半乳糖苷)
乳糖和麦芽糖有半缩醛羟基,因此具有还原性。 • 蔗糖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是非还原糖。
•
三、多糖
多糖属于非还原性糖。 按生物来源: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 按生物功能:贮存多糖和结构多糖; 按组成的不同:同多糖和杂多糖。
(一) 同多糖
• 1. 淀粉(分为直链 淀粉和支链淀粉)
• 直链淀粉以(14) 糖苷键聚合而成。呈螺 旋结构,遇碘显紫蓝色。
• 支链淀粉中除了 (1→4)糖苷键构成糖链以外,在支点 处存在 (1→6)糖苷键,分子量较高。遇碘显紫红色。
糖的分类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 • 单糖 (monosacchride):仅包含一个多羟基醛或多羟基 酮单位;是构成寡糖和多糖的基本单位。 • 寡糖 (oligosacchride):由2-20多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 而成的糖类物质; • 多糖 (polysacchride):由多个单糖(20个以上)单位通 过糖苷键连接而构成的糖类物质; • 结合糖 (glycoconjugate):糖和非糖物质共价结合而成 的复合物。
二、糖酵解的生物化学过程
糖酵解的全过程在细胞质(cytoplasm)中进 行,共10步,可分为两大阶段: • 酵解准备阶段(第1-5步); • 产能阶段(第6-10步)。
糖酵解途径(1)
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受体上的酶称为激酶(kinase)。 己糖激酶(肝外组织)与葡萄糖激酶(肝脏)为同工酶,对葡萄糖的 Km值分别为0.1mmol/L、5~10mmol/L;葡萄糖激酶是一种诱导酶, 葡萄糖浓度较高时才起作用。 己糖激酶是糖酵解过程中第一个调节酶,受产物的别构抑制。 该反应为糖酵解途径的第一个限速步骤。
第7章 糖代谢
成的过程。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
途径。该途径也称作Embden-Meyethof-Parnas 途径,简称EMP途径。
细胞质
位置:细胞的胞浆(胞液)
丙酮酸
G → 2丙酮酸 + 2NADH + 2ATP
37
糖酵解过程:
• 分为两个阶段: • 1、糖裂解阶段 • 2、醛氧化成酸
磷酸基团转移势能
△ G o` ( 千 卡 /摩 尔 )
△ G o` ( 千 焦 /摩 尔 )
14. 8
61. 9
11. 8
49. 3
10. 3
43. 1
10. 1 7. 7 7. 3 7. 3 5. 0
42. 3 32. 3 30. 5 30. 5 14. 2
3. 4 3. 8 3. 3 2. 2
20. 9 15. 9 13. 8 9. 2
⑩丙酮酸激酶 ⑩产能 2
Δ G= -4.0kcal/mol (不可逆)40
①活化
G
C H2O O
P
P OCH2O CH2OH
②异构
HO
③活化
葡萄糖 H O
6-磷酸葡萄糖
OH 6-磷酸果糖
6
1
P OCH2O CH2O P ④裂解
5 HO 2
1
H2C O
P
+ 2
C
O ⑤异构
4
OH
3
3
磷酸二羟丙酮 H 2 C O H
28
第三节 糖分解代谢
糖的分解、合成
3.1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A.胞外降解
细胞外
胞外水解酶(淀粉单酶糖、寡糖酶)
生物化学——糖代谢思维导图脑图
第七章 糖代谢1.无氧分解概念是指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或糖原在细胞质中分解生成乳酸并产生少量ATP 的过程,又称乳酸发酵两个阶段糖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分解成丙酮酸反应特点一次裂解反应——6 C 变2个 3 C 一次脱氧——NAD 变 NADH两次消耗ATP两个高能化合物,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2ATP)三个限速酶催化三个不可逆反应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乳酸生成: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生理意义机体缺氧状况下,能够迅速提供能量有氧状况下,为某些组织细胞提供能量,为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提供唯一能量保障。
糖酵解过程的中间产物为其他物质生物合成提供材料。
小结不需要氧的产能过程从1分子葡萄糖开始净生成2分子ATP ★(从糖原开始,则净生成3分子ATP)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指将高能代谢物分子中的能量直接转移至ADP或GDP 生成ATP或GTP 的过程。
乳酸的生成使糖酵解途经中生成的NADH和H+重新转变成NAD+,保证糖酵解过程继续运行。
2.有氧氧化是糖分解供能的主要方式概念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在细胞质与线粒体中彻底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产生大量ATP 的过程。
三个阶段丙酮酸生成(细胞质)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同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线粒体)限速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三羧酸循环(线粒体)实质乙酰CoA的彻底氧化分解概念TAC ,从乙酰CoA 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乙酰CoA被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而草酰乙酸得以再生,同时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
特点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两次脱羧,生成两分子二氧化碳三个限速酶,催化三次不可逆反应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四次脱氢三次生成NADH和H+一次生成FADH2三羧酸循环一次共生成 10分子ATP在循环中,中间产物本身无量的变化,由于中间产物进入其他代谢途径影响循环的进程,需补充以保证循环的正常运转生理意义是机体获取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是糖、脂、蛋白质代谢联系的枢纽小结每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可净生成30或32分子ATP3.磷酸戊糖途径实质葡萄糖分解代谢的另一途径,其主要意义不是生成ATP,而是生成磷酸核糖和NADPH唯一限速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此限速酶会导致NADPH和G-SH减少,红细胞易破裂,产生溶血性贫血。
第六章代谢总论 第七章 糖类代谢
第六章代谢总论第七章糖类代谢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2、能量代谢3、、自由能4、高能化合物5、糖酵解6、糖酵解途径(EMP)7、糖的有氧氧化8、三羧酸循环(TCA)9、磷酸戊糖途径10、糖的异生作用二、填空题1、糖类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和。
2、糖酵解途径是在_________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转变为,同时生成________和_____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3、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4、糖酵解过程中有3步不可逆的酶促反应,催化这三步不可逆反应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5、三羧酸循环是从草酰乙酸和结合成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又返回草酰乙酸的过程。
6、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8、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
9、在磷酸戊糖途径中,7-磷酸景天庚酮糖与________________在转醛醇酶作用下,生成4-磷酸赤藓糖和。
10、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和,其中两种脱氢酶是和,它们的辅酶是。
11、酶催化与ATP反应生成1,6-二磷酸果糖,其逆反应是由酶催化的。
12、动物体内糖的运输形式是_________,糖的贮存形式是_________。
13、一次三羧酸循环共有次脱氢反应和次底物磷酸化反应。
14、组成丙酮酸脱H酶系的三种酶分别是、和,五种辅酶分别是、、、和。
15、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和催化。
16、催化糖酵解途径中消耗ATP的反应的酶是和。
17、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为型,对__________ 亲和力特别高,主要催化反应。
18、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⑦、 1,3-二磷酸甘油酸将磷酰基转给 , 二磷酸甘油酸将磷酰基转给ADP形成 磷酸甘油 形成3-磷酸甘油 二磷酸甘油酸将磷酰基转给 形成 酸和ATP 酸和
磷酸甘油酸激酶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磷酸甘油酸激酶。 3- 磷酸甘油醛氧化产生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磷酸甘油酸激酶。 磷酸甘油酸激酶 的高能中间物再转化成3 磷酸甘油酸并产生ATP, 产生ATP 的高能中间物再转化成3-磷酸甘油酸并产生ATP,这是酵解过程中 第一次产生ATP的反应 也是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第一次产生ATP的反应,也是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因为葡萄糖分 ATP的反应, 解成2分子三碳糖,故可产生2分子ATP。 解成2分子三碳糖,故可产生2分子ATP。 ATP
糖原
非糖物质 脂肪、 脂肪、氨基酸
第二节 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1、无氧分解 、 指少数生物或生物的某些组织在缺氧的条件下, 指少数生物或生物的某些组织在缺氧的条件下,糖分 解并释放能量,但分解不完全, 解并释放能量,但分解不完全,释放的能量也大大少于 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
EMP
无氧
酵解: 酵解: 葡萄糖
2 、纤维素的水解
纤维素酶
纤维素
葡萄糖
3 、寡糖的降解
麦芽糖酶
麦芽糖
蔗糖酶
2 α-葡萄糖
蔗 糖
α-葡萄糖 + β-果糖
乳糖酶
乳 糖
α-葡萄糖 + β-半乳糖 葡萄糖 半乳糖
二 、糖的的来源和去路
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
CO2、H2O、ATP 、 、
食物中的糖
分解 来源 去路 合成
肝糖原
血糖
糖异生 转化
③ பைடு நூலகம்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4、能量结算: 、能量结算:
产能反应 6-P-葡萄糖 葡萄糖 1,6-2P-果糖 , 果糖 3-P-甘油酸 甘油酸 丙酮酸 净生成 产生或消耗ATP的量 的量 产生或消耗 -1 -1 )*2 (+1)* )* )*2 (+1)* )* 2 ATP
① 葡萄糖 ② 6-P-果糖 果糖
EMP
丙酮酸
无氧
乳酸
发酵: 发酵: 葡萄糖
丙酮酸
乙醇
2、有氧分解 、 糖的有氧分解是无氧分解的继续,指糖在有氧存在下, 糖的有氧分解是无氧分解的继续,指糖在有氧存在下, 彻底分解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彻底分解成 ,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EMP TCA
葡萄糖
丙酮酸
CO2 + H2O
磷酸果糖激酶
这是一个不可逆反应,糖酵解中关键反应步骤,酵 解速度取决于此酶的活性,因此磷酸果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为糖 磷酸果糖激酶 酵解途径中的限速酶。 限速酶。 限速酶
④、 1,6-2P-果糖裂解成 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 果糖裂解成 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
醛缩酶
由醛缩酶催化, 之间键断裂, 由醛缩酶催化,使C3和C4之间键断裂,产生两个三 和 之间键断裂 碳糖。 碳糖。
1 、淀粉水解 (1)α-淀粉酶(液化型淀粉酶) ) 淀粉酶 液化型淀粉酶) 随机水解α-1, 糖苷键 糖苷键。 随机水解 ,4-糖苷键。 产物:葡萄糖、麦芽糖和糊精的混合物。 产物:葡萄糖、麦芽糖和糊精的混合物。 淀粉酶( (2)β-淀粉酶(糖化酶) ) 淀粉酶 糖化酶) 水解α-1, 糖苷键 糖苷键, 水解 ,4-糖苷键,从非还原端开始依次切下两个 葡萄糖单位。 葡萄糖单位。 产物:直链淀粉:麦芽糖,支链淀粉:麦芽糖、 产物:直链淀粉:麦芽糖,支链淀粉:麦芽糖、极 限糊精。 限糊精。
(有氧氧化) 有氧氧化)
糖原
G-1-P
乳酸 、乙醇 (胞液) (糖酵解) 胞液) 糖酵解)
(呼吸链) 呼吸链)
途径) 一、糖酵解途径(EMP途径) 糖酵解途径( 途径
从葡萄糖开始, 酵解全过程共有10 步反应整个过程 10步反应 从葡萄糖开始 , 酵解全过程共有 10 步反应 整个过程 需要胞液中10种酶催化。 需要胞液中10种酶催化。 胞液 种酶催化 整个过程可分为三阶段: 整个过程可分为三阶段: 1,6-2P-果糖 , 果糖 2 磷酸丙糖 丙酮酸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 ( metabolism) 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 ) 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的过程 的过程。 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的过程。生 物质交换 物一方面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能量和物质, 物一方面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 列生物反 应转变 成自身组织 成分 , 即 所谓同 化 作用 ( 列生物 反 所谓同化 assimilation) ; 另一方面 , 将原有的组成成份经过一系 ) 另一方面, 列的生化反应,分解为简单成分重新利用或排出体外,即 列的生化反应,分解为简单成分重新利用或排出体外, 所谓异化作用( 所谓异化作用(dissimilation ),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地进 行自我更新。 行自我更新。 特点:特异、有序、高度适应和灵敏调节、 特点 :特异 、 有序 、 高度适应和灵敏调节、 代谢途 径逐步进行
一个耗能反应,消耗1分子ATP。 一个耗能反应,消耗1分子ATP。 ATP
己糖磷酸激酶
果糖: ②、 G-6-P 转化成 6-P-果糖:由磷酸葡萄糖异构 果糖 酶催化的同分异构化反应
磷酸葡萄糖异同构酶
果糖, ③、6-P-果糖磷酸化成 1,6-2P-果糖,由磷酸果糖 果糖磷酸化成 果糖 激酶催化 激酶催化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⑩
⑨
+ATP 葡萄糖
(1)
+ATP 6-磷酸 葡萄糖
(2)
6-磷酸 果糖
(3)
1,61,6-双磷 酸果糖
(4)
磷酸二 羟丙酮 乳酸
(5)
3-磷酸 甘油醛
(6)
NAD+ H++NADH
丙酮酸
1,3-二磷 1,3酸甘油酸 -ATP (7) -ATP 烯醇式 丙酮酸 3-磷酸 甘油酸
⑥、 3-磷酸甘油醛氧化成 1,3-二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醛氧化成 二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的这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的这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 是磷酸化反应,可被碘乙酸抑制。反应产物1,3-二磷 是磷酸化反应,可被碘乙酸抑制。反应产物1 酸甘油酸是一种高能磷酸酯类化合物。 酸甘油酸是一种高能磷酸酯类化合物。
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内涵
小分子 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需要能量 新 陈 代 谢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大分子
大分子
能 量 代 谢
物 质 代 谢
小分子
第一节 多糖的酶促降解
水解酶类
多糖及寡糖
单糖
分解代谢途径
一 、多糖及寡糖的降解
一 、多糖及寡糖的降解
两次底物水平 磷酸化
2 ( NADH + H+)
4 ATP
2 丙酮酸
葡萄糖酵解的总反应式为: 葡萄糖酵解的总反应式为:
3、三个不可逆反应和三个限速酶: 、三个不可逆反应和三个限速酶:
己糖磷酸激酶
① 葡萄糖 ② 6-P-果糖 果糖
磷酸果糖激酶
6-P-葡萄糖 葡萄糖 1,6-2P-果糖 , 果糖
丙酮酸激酶
(3)γ-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 淀粉酶 葡萄糖淀粉酶) 水解α-1, 和 , 糖苷键 糖苷键, 水解 ,4和α-1,6-糖苷键,从非还原端开始逐 个切下葡萄糖残基。 个切下葡萄糖残基。 产物:无论作用于直链淀粉还是支链淀粉,终产物 产物:无论作用于直链淀粉还是支链淀粉, 均是葡萄糖。 均是葡萄糖。 (4)脱支酶(R-酶) )脱支酶( 作用于α-1, 糖苷键 糖苷键。 作用于 ,6-糖苷键。
糖的有氧氧化与无氧氧化的主要区别在于: 糖的有氧氧化与无氧氧化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氧氧化以 O2作为最终氢受体,而无氧氧化以中间代谢物为氢受体。 作为最终氢受体, 作为最终氢受体 而无氧氧化以中间代谢物为氢受体。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
G
G-6-P - - -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 (TCA) ) CO2+H2O NADH+ATP (线粒体) 线粒体)
磷酸甘油酸转变成2-磷酸甘油酸 ⑧、3-磷酸甘油酸转变成 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转变成
磷酸甘油变位酶
3-P-甘油酸 甘油酸
2-P-甘油酸 甘油酸
由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磷酰基从 移至C2。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磷酰基从C3移至 。 催化磷酰基从 移至 凡是催化分子内化学功能基团的位置移动的酶 称为变位酶。 称为变位酶。
①
葡萄糖
② 1,6-2P-果糖 , 果糖 ③ 磷酸丙糖
葡萄糖( )磷酸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 ①、 葡萄糖(G)磷酸化形成 磷酸葡萄糖(G-6-P) ) 1 能够催化ATP的磷酰化反应的酶都称为激酶。 能够催化ATP的磷酰化反应的酶都称为激酶。 这是 ATP 的磷酰化反应的酶都称为激酶
⑨、 2-磷酸甘油酸脱水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酸甘油酸脱水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
形成ATP 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将磷酰基转移给ADP形成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将磷酰基转移给 形成 和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这是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丙酮酸激酶催化, 这是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经丙酮酸激酶催化,将磷酸烯醇 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催化 式丙酮酸的高能磷酸键移到ADP上,形成 式丙酮酸的高能磷酸键移到 上 形成ATP。反应基本不可逆。 。反应基本不可逆。
⑤、 磷酸三碳糖的同分异构化 磷酸三碳糖中只有3 磷酸甘油醛能进入酵解途径, 磷酸三碳糖中只有3-磷酸甘油醛能进入酵解途径,磷酸 二羟丙酮则不能,但它可在酶催化下迅速转化为3 二羟丙酮则不能,但它可在酶催化下迅速转化为3-磷酸 甘油醛: 甘油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