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小论文

合集下载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8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8篇)

第1篇:我国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一、前言中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阶段,是教育发挥影响和作用最大的阶段,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对基础教育认识的深化发展,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问题,逐渐从接受、认识走向探索、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更科学地认识、更系统地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状况,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论文电子杂志全文数据总库中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关键词,浏览了48篇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问题的文章,拣选其中32篇研究成果显著论点鲜明见解独到有力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归纳整理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展望。

总体看来,1999年至2005年左右,学者们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索相对集中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界定、现状、成因,以及初步的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至今,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专业化模式的探索,也有更多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资料,提供更为专业的论点。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界定首先涉及心理健康的标准,从1999年起教育部逐渐颁布一系列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研究者们首先定睛于如何界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如美国奥尔波特六个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十条标准为依托,从不同侧重点具体把握从不同需要把握如何划定心理健康的标准。

如杨建飞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5]中提出应系统综合地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有研究者提出应结合我国传统价值观和正确的主导社会价值观来本土化心理健康的标准[1]。

笔者认为,处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或者适用不同教育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把握基本标准下有所侧重有所添加,才能使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更好地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计10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计10篇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府山小学周荣花摘要: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

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

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类型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生活日新月异,小学生身边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他们的父辈多,势必影响一代人的心理,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心理品质,已是关乎国家、社会未来的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社会的稳定、个人的未来、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及以往的研究经验都充分说明:学校开展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综观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可归纳为这样几种类型:生活挤压型: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名"的高期望下,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挤压,学生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挫伤、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就使他们有了在生活的夹层中活着的感觉、思想封闭型:现代生活观念的变革引发了人生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然而,许多家长的世界观却停留在曾经的人生经验里,沉重的生活压力,剥夺了他们与子女交流的时间、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度过人生的"第二断乳期",思想倾向消极,以致郁久成疾。

情感自卑型:花季的烦恼,家境的贫寒,学习的成绩的低下,阅历的浅薄等等,总要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于是许多事往往不尽人意,结果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二、对心理问题形成现状的分析物质逐渐丰裕。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粒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5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5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5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近年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小学生处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小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缺少专业人员,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等监管,谁有时间谁抓,但是他们基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难以帮助小学生改变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一些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带领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二)在辅导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1500字(优秀7篇)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1500字(优秀7篇)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1500字(优秀7篇)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一《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需要一些技巧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让学生迅速参与,发生改变。

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训练感染力和推动力,学会把心理学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教学形式:针对的讲,提升学生的兴趣,你让学生动心;灵活的讲,提升学生的思考,你让学生动脑;互动的讲,提升学生的参与,你让学生动身。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会让人觉得特别形象生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例如,课程的开场,可以通过自我介绍和暖身,前台的展现和后台的实用分析操作相结合来设计课程。

在自我介绍中,不必提自己曾经有多少光环,获得过多少荣誉,而是轻描淡写而又非常动情的讲述教师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从故事中让人产生了对心理学的憧憬和思考,也能让人感觉到老师确实能够在学生和课程中间架起一座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这也是自我介绍环节的作用。

当然“讲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也可以借助其他方式,如视频音频等引人思考。

而暖身活动环节的设计则非常重要,它影响着团队的凝聚力、动力和信赖感,是否能让学生打开心灵自我开放。

比如:手指操、落手指、猫和老鼠、乒乓球、金龙拍拍操、记者采访、用手问好、四方块游戏等等。

从暖身活动引申它们在其他课程内容下的应用,比如和人际沟通交往哪个知识点结合、和情绪的哪个方面结合、和压力的其中一部分结合来应用。

并且在活动后需要分享的四个F,即Fact:刚刚做了说了画了什么;Find:对自己的发现是什么;Feeling:感受到什么;Future:对未来的影响是什么。

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注意力,动身动心。

备课程: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展现形式。

在内容设计上,主题、对象、时间都需要明确和控制。

关上电脑和ppt,从学生角度出发,无限接近学生的需要,通过自我辩驳或实地调查不断筛选,找到最好的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轻理论的系统传授,重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学会例如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调适、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升人格魅力、大学生涯规划、学习心理、调控情绪、提升人际交往、处理好恋爱与性、压力与挫折应对、珍爱生命等等方面,能够有效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心理潜力和能量,并且使他们在心灵上都得到成长和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例(共5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例(共5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例(共5篇)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素质教育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必要环节。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1篇: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关键在于把语文课程中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教给学生,并使之有所感悟、有所认知、有所升华,既要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更要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情感、体验和理解。

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多年来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努力把小学语文的直接教育转变为对学生心灵和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研究中较好地实现了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通过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帮助小学生不断、悦纳自己,逐步提高他们对研究、生活的适应能力,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正确的研究态度,以及开朗、向上、乐学、XXX、自信、独立的健康人格。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程总目标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态度和持久的研究热情,树立研究信心,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在语文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小我的体验与发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头脑感情”。

在语文教材中也到处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只要任课教师认真研究,就可以实现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无缝对接。

譬喻,在《瑞恩的井》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讲话、学生讨论等体式格局,让学生发现XXX的善良和真挚的爱心,从而变得更有同情心;《寻找幸运花瓣》一文让学生感受到,心中充溢美好的希望并为之努力,是人生中一件幸福的事;《无言的爱》让学生在感受植物之间友爱相处的温暖的同时,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更应当和谐相处。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_共10篇.doc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_共10篇.doc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_共10篇范文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俗话说得好:三岁定终身,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其品德、人格、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虽然当今小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丰富了,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在心智不成熟的情况下,很容易走向歧途。

我在平时工作中总结了小学生常见的几方面问题:一、学校内外表现的两面性。

有些学生在学校里面表现得非常乖,学习积极、听话,但是一出到校门或者回到家里,就如同小霸王一样,变得暴戾。

我分析这些小学生的情况,应该是家长教育走进“唯成绩论”的误区,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的小孩子在学校听话、成绩好就行,从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甚至是纵容,这就对心智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因为很多学生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小学阶段可以轻松取得好成绩,而这个阶段往往是一个人品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小学这个阶段形成了不健全的品德、人格,在中学的叛逆阶段就表现出来了,因为家长在他们从小就纵容,到了中学阶段,他们已经不再怕大人,如果受不了外界的诱惑,非常容易走上不正确的道路,从而影响一生。

因此,我认为,老师与家长的积极沟通非常必要,不能因为成绩表现好就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抓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重视平时的思想教育课,用身边好的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得他们容易接受。

二、不尊重长辈。

留守儿童不单单出现在农村基层,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里面也非常普遍了,即使不是完全的留守儿童,我也认为有一部分是半留守儿童,因为有很多的家长平时没空接送小孩子,甚至没空教育或者检查小孩作业的,跟小孩子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只能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委托某些机构,平时的爷爷奶奶非常纵容他们,对于他们的所有要求都尽量满足,这部分的小学生往往就表现出骄横任性,即使他们在学校里面表现得很好,但是在爷爷奶奶面前就完全变个样。

对于这类小学生,我们一定要及时纠正他们的行为,否则他们长大后很容易形成缺乏爱心、公德心的人,我认为,平时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小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积极与家长沟通,针对性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一定努力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的时候。

我想学校可能是为了减小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压力,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程的。

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

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

心理健康课为现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提供了条件。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

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

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

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篇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发现班级中最受宠是那些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因为他们代表着一个班级的水平和荣耀,象征着一位教师教育教学的成功,这些优等生沐浴在老师的青睐和同学的羡慕里,享受着老师的“厚爱”;而那些曾一度被冷落,甚至被遗弃的“差生”,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用爱心、平等和尊重把他们“呼唤”和“拯救”了回来,老师已不再歧视他们,而把他们作为实施“爱心和耐心教育”的对象,小心翼翼地呵护,细心耐心地启发,把“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他们。

那些中等的学生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一族。

这里的中等生暂且给它界定为那些属于学习成绩一般,排名在班级的21—40名(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在50—55人)的学生,平时他们在学习上也能做到努力刻苦,在思想行为上基本也没有越轨,属于那种循规蹈矩,不需要老师操心的一类,尽管教师在平时也常实行“爱每一个学生”和“抓两头,促中间”的教育教学原则,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似乎很容易忽略这“中间”,其实这些中间生学得很不容易,他们受到了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他们要随时提防下面“差生”的“追赶”,有一种被超过的惧怕感;另一方面又被上面的优秀生压着,想超越有时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一种永无出头的被压抑感,而老师认为他们很“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很少关注他们。

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也许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吧:每当一届学生毕业后事隔几年,老师和学生记得的总是其班级中最优秀的和最差的学生,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也许你会发现其中一个你以前从不认为是原因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给了这些中等生太少的关爱,忽略忽视了他们的感受,很少去注意,去发现,去了解,去挖掘他们。

下面我想谈谈这些中等生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一些问题。

他们的心里到底渴望什么?而其表现出来的相应的行为又是什么?老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处理?我班的A同学,进班时排名三十几,不爱多说话,对老师有礼,碰见老师总是以微笑和一声“老师好”打招呼。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篇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发现班级中最受宠是那些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因为他们代表着一个班级的水平和荣耀,象征着一位教师教育教学的成功,这些优等生沐浴在老师的青睐和同学的羡慕里,享受着老师的“厚爱”;而那些曾一度被冷落,甚至被遗弃的“差生”,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用爱心、平等和尊重把他们“呼唤”和“拯救”了回来,老师已不再歧视他们,而把他们作为实施“爱心和耐心教育”的对象,小心翼翼地呵护,细心耐心地启发,把“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他们。

那些中等的学生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一族。

这里的中等生暂且给它界定为那些属于学习成绩一般,排名在班级的21—40名(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在50—55人)的学生,平时他们在学习上也能做到努力刻苦,在思想行为上基本也没有越轨,属于那种循规蹈矩,不需要老师操心的一类,尽管教师在平时也常实行“爱每一个学生”和“抓两头,促中间”的教育教学原则,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似乎很容易忽略这“中间”,其实这些中间生学得很不容易,他们受到了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他们要随时提防下面“差生”的“追赶”,有一种被超过的惧怕感;另一方面又被上面的优秀生压着,想超越有时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一种永无出头的被压抑感,而老师认为他们很“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很少关注他们。

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也许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吧:每当一届学生毕业后事隔几年,老师和学生记得的总是其班级中最优秀的和最差的学生,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也许你会发现其中一个你以前从不认为是原因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给了这些中等生太少的关爱,忽略忽视了他们的感受,很少去注意,去发现,去了解,去挖掘他们。

下面我想谈谈这些中等生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一些问题。

他们的心里到底渴望什么?而其表现出来的相应的行为又是什么?老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处理?我班的A同学,进班时排名三十几,不爱多说话,对老师有礼,碰见老师总是以微笑和一声“老师好”打招呼。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篇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抗挫能力。

内容包括情感管理、人际交往、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有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包括课堂教育、家庭辅导以及校园心理服务中心的建设等。

4. 儿童焦虑症的预防与干预焦虑症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本文将介绍焦虑症的表现、原因以及预防和干预措施。

5. 小学生抑郁症的识别与干预抑郁症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症状、原因,以及如何及早识别和干预。

6.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7. 亲子沟通在小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亲子沟通是培养良好家庭关系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介绍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

8. 处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在处理小学生心理问题时,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包括倾听、沟通、引导等方法。

9.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与反馴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1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在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应更加注重心理健康,使每个小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3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3篇

⼼理健康教育论⽂范⽂3篇德育⼼理健康教育论⽂[摘要]德育与⼼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有联系。

应加强德育与⼼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作⽤,促进德育与⼼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德育;⼼理健康教育;⼤学⽣思想政治⼯作德育与⼼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有联系,只有有机整合,才能体现德育⼯作以⼈为本的原则,才能最⼤限度地发挥德育与⼼理健康教育的作⽤,共同促进育⼈⽬标的实现。

⼀、德育与⼼理健康教育的区别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的活动。

⼼理健康教育是运⽤⼼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和⽅法给教育对象的⼼理发展以帮助和启发的过程,是⼀种技术性服务,根本指向在于促进学⽣的⼼理健康发展。

⼆者的最终⽬的都是培养⼈格完善的全⾯发展的⼈,但是其理论依据、包含内容及其实施⽅法等⽅⾯是有区别的。

(⼀)理论基础有区别德育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理健康教育以⼼理学、教育学等为理论指导。

(⼆)⽬标侧重点有区别德育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为,以塑造个⼈完善的道德品⾏为⽬标,其教育核⼼问题是⼈⽣观问题。

⼼理健康教育关注个⼈合理的⼼理需求,以塑造个⼈完善的⼈格为⽬标,其教育核⼼问题是个性的⾃我完善。

(三)内容有区别德育内容始终充满着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感,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等内容。

⼼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没有阶级性,主要包括⼼理卫⽣、智⼒发展、⼈格评定、⾏为适应等内容。

(四)学⽣观有区别德育把学⽣当作塑造的对象,在师⽣关系上重视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强调教育性。

⼼理健康教育把学⽣当作帮助、服务的对象,在师⽣关系上重视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强调⼈性。

(五)教育原则有区别德育的主要原则是政治⽅向性原则,有明确的是⾮价值取向。

⼼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则是根据学⽣⼼理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在尊重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帮助,帮助学⽣解决⼼理⽭盾,培养⼼理能⼒。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5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5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5篇)网络时代互联网对中小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网络时代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阶段,学校应该从专业课程、老师素质、提高学生自身素养等几个方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心理素质优良的全面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已经全面进入网络时代。

随着网络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不断深入,不仅给成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也接触到网络,并且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心理和思想都处于一个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他们大多数渴望接触新鲜的事物,探究周围的世界。

同样,他们大多数也一样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诱惑,对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小学生接触网络、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社交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们不应该把网络视作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洪水猛兽。

要想让孩子在网络时代能够全面健康地成长,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懂得合理地利用网络。

一、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校的心里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巨大挑战的网络时代,学校的心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应该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1.要对学校的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不断地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增加他们的承受心理压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善于发现学生在成长中产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并且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及时摆脱心里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校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设置固定的心理辅导课程,聘用专业的心理教育老师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教育,通过有规律的、合理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论文六篇

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论文六篇

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论文六篇本文将介绍六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论文。

这些论文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精神疾病。

论文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这篇论文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向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如何进行教育。

作者提出,青少年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学校压力、社交关系、媒体影响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应对压力、情绪管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论文二: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作者采用了网络视频、即时聊天和在线测试等方法,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不必担心时间和地域限制。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论文三: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这篇论文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抑郁症的作用。

作者指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认知、情感认知和应对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抑郁症发生。

对于已经患有抑郁症的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促进康复。

论文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研究这篇论文研究了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效果。

作者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对照组不接受。

结果表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在自我认知、情感管理、人际沟通和压力应对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论文五:父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这篇论文探讨了父母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认为,父母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和引导者。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情感支持和行为引导等方式,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论文六: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互联网成瘾的干预效果这篇论文研究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互联网成瘾的干预效果。

作者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互联网成瘾的学生进行了干预。

研究结果表明,该干预方案能够显著减少学生的互联网使用时间,促进学生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秀3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秀3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秀3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一、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1.社会转型期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转型,逐步迈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这一阶段往往是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

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高速变化期,与社会发展的转型发生共振,使他们处于内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困惑与外在社会群体心理矛盾冲突的焦点上,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网络信息时代的影响。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这一影响表现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就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中他们扮演着种各样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又有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他们分不清现实与虚拟。

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能是呼风唤雨的侠客,他们能够协调与各种角色的关系,但现实中他们沉默寡言,不愿跟人交流,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甚至出现了人格分裂。

我们观察到很多问题学生都特别依赖网络,很多心理问题往往伴随着网瘾的影子。

3.畸型教育的必然结果。

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学校教育的片面发展。

(1)家庭教育缺失是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

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许多家长对心理健康几乎一无所知,有些家长其自身的心理甚至也是病态的。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许多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

许多家长简单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他们不愿意花时间或者没时间陪孩子,他们能够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却没能给孩子安全、归属、爱和尊重、需要的满足。

(2)社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观认识不到位。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极不科学、极不严肃的态度对待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他们无限扩大学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数据。

他们的思维逻辑是,之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许多学生心理不健康,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最大误区。

”在这种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影响下,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针对的仅仅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6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6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6篇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

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

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

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

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

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健康心理学论文篇一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提出从以下方面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以积极、生动、实用的内容为主体丰富课程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积极素质,创建积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思潮,它利用心理学较为成熟、完善的实验测量方法,研究人类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潜能等积极方面。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普通人的积极力量,提倡以一种积极的观念重新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并在该过程中挖掘个体在现有条件下获得幸福感受的各种因素。

积极心理学相信人性的优点和价值,主张用积极的理念审视人的潜力与价值,使人的积极品质得到培养,人固有的正向力量得到激发,人格优势和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与终极关怀,它以关怀全人类的福祉为宗旨,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吸收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要素,着眼于全体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课程目标不仅是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建设的归宿。

课程目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方向具有规范作用,它指导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指出,能够时常体验到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增进主观幸福感,获得幸福体验。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不仅仅是矫治心理缺陷、预防心理问题,更主要的是挖掘大学生的各种外显和潜隐的积极体验,并在实践中扩展和深化这些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使大学生能够学会以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增进大学生的幸福感。

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10篇】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做为一名教育工,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

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下面我来谈谈开展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1、校园主环境建设。

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

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

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

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

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

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小论文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都不能在社会上独自生活,学习生活上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

因此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人沟通变得至关重要。

人际关系是人生的巨大财富,是我们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我是一个随和的人,只要想和我真诚交朋友的人,我都会以真诚去对待。

因此我也有一群不错的朋友群,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有困难互相帮助,遇到问题互相理解,遭受挫折互相鼓励,拉一把。

所以我的人际关系还算不错,不过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但在朋友交往中,特别是好朋友间,我比较喜欢开玩笑,扮演“丑人”的角色,经常说一些开玩笑的挖苦的话语。

有的朋友能理解,打闹一下就算了。

但有的朋友会误解,导致我们的友谊受到影响,甚至对我产生厌恶感。

还有就是在朋友间我会表现得很活泼,很喜欢玩,但在人际交往的陌生阶段,我却表现得很“冷”。

基本上从不主动聊天,都是比较被动,只有在被人搭话我才回应一两句。

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我的朋友大多数是同班同学。

对于不是经常见面的朋友,我也很少和他们联系,有的只是在网上聊聊天,或者过年的时候聚聚,这也导致我们的关系疏远。

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想一个人静静,对于朋友的话语表现得不耐烦。

这些都是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我或多或少地损失一些朋友,影响我和朋友之间的友谊。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2.让学生拥有愉快的心境愉快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愉快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接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3.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社会一分子,学生也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基础,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紧张不友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所以要努力引导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由于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能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4.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5.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情绪(三)注重心理引导,让心理教育进课堂(四)开展心理疏导,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开展心理疏导,就是要以人格的健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张扬人本思想,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把学生从失常,扭曲,畸形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唤醒学生对美好世界的希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既为学生提供构建思维认识系统的心理平台,又为他们创设张扬健康自由个性,塑造高尚人格的空间.开展心理疏导,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使学生在学知识学技术活动中回归群体,真正成为自我人生的主宰.1.心理疏导渠道的构架是多维交错的,常常是多管齐下:作为教育的一个内容,心理疏导当然要自觉地服从民主精神的引导.惟有如此,心理沟通发生时,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因而心理疏导才具有效力.张扬民主精神,就是要摈弃蔑视学生人格尊严,置学生于依附地位的做法,确保心理疏导能够被学生接受.2.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常常是多方面的,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主体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回做出不同的反应.对此,教育要有足够的民主精神来关注学生的成长,包括真诚的交友,平等的对话,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不再顾忌,愿意向老师倾诉真情.其心灵深处敞开的同时,心理疏导就获得了教育的契机.3.心理疏导之初,要坚定不移地破除"教师中心论",变屈从关系为民主平等关系,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以解决学生一般性心理问题或障碍.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只占8%,其他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时,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此家长,教师往往以居高临下的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学生的心锁很难打开,沟通也就很难进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确要建立一种崭新的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他的心理过程中去,学生不再是心理疾患的受治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民主性自主性的勇于改变自己心理问题的主人.心理素质教育即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培养,而且更应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向上;同时要防止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善于解决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心理疾病,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科学化,要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

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时候,应本着对学生将来高度负责的精神,要有令人信服的科学根据、亲切真挚的教学态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同时能耐心而正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摈弃那种自以为是、主观武断的做法。

应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心理素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一生,容不得半点虚假。

各个学生因生活经历、心理压力等因素的不同,各自的心理素质也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在面对全体学生实行公正、公平的集体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素质差异,实施差别教育,对不同的心理素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谈心,个别辅导。

对极个别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尤其应该高度重视,要及时找出问题根源,疏通教育,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微笑地面对前进路上的风风雨雨。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整个社会的发展处于转型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这是社会变化及变化所带给人们的要求,这一系列要求的达成,无一不建立在人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

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

人的身与心、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然而,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前不久,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接连自杀事件,究其缘由,都是因为这些人在年少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面对各方面压力时,无法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终酿成恶果。

如果每所学校都把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落实,都能做到尊重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地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心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会相当大的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调查研究和检测,目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自我中心、任性、忍受性低、孤僻、不合群等现象较为普遍,心理异常的检出率分别达到27%和24%;在中学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

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心理品质,已是关乎国家、社会未来的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类型综观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可归纳为这样几种类型:学习焦虑型: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再加上频繁的考试竞赛,学生稍感不适,就可能造成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实际上,许多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已经产生焦虑.思想封闭型:现代生活观念的变革引发了人生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然而,许多家长的世界观却停留在曾经的人生经验里,沉重的生活压力,剥夺了他们与子女交流的时间.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度过人生的"第二断乳期",思想倾向消极,以致郁久成疾.情感自卑型:花季的烦恼,家境的贫寒,学习的成绩的低下,阅历的浅薄等等,总要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于是许多事往往不尽人意,结果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二,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重要因素有:(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一是许多家长忙于事业,对子女的关注不够,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材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例如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虽然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许多地区,心理教育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三)学校,家庭,社会未能实现教育合力(四)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极限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较差,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于正确对待,特别是初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近年来,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离家出走,自杀,违法犯罪等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青少年犯罪被判刑达70086人,比2003年上19.1%,2000年至2004年平均每年上升14.18%.青少年犯罪已同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一)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自我认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注意力的规律,就可以较好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较好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认识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