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心的生理功能、心的生理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心的生理功能、心的生理特性

第一、我们讲一讲心主神志的含义。首先讲什么是神?在中医的文献里面,神有三个义项:一、是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三、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情志活动。这三个义项合起来,称之为广义之神,把神的第三个义项称为狭义之神。心主神志的神是指狭义之神。心主神志是指心具有主持人的意识、思维、情志活动的功能。

第二、神的物质基础。就形神而言,形是神的物质基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形神之间的关系又称体用的关系。体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范畴,它有多种含义,在这里,体,就形神而言,指形体而言,而神是这个形体所产生出来的生理功能。中医强调形神合一、神离开形无所谓神,离开神也无所谓形。其一、我们从形神的体用关系,讲形是神的物质基础。而中医学又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这从哲学层次来说,从宏观整体来说,那么又进一步强调,这个形体是由于父母媾精,阴阳交媾而形成的,而这个生命源于人体内的精气。在这里,把精气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所需要的精微物质,那么这个精微的物质,它通过形体作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就这个意义讲,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在这里面强调两个思想,在咱们中医学里面,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神,一种思想称之为神灵,主观意识的产物;一种学术思想强调形神合一、形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把精气作为神的物质基础。这里面强调的思想,神

是有物质基础的,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这是两种不同对神的解释,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我们中医学依据的是中国古代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世界是物质的,生命是物质的,因此强调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这样来理解神的物质基础。在讲述气血的关系的时候,常常又讲血是神的物质基础,血属于精气的范畴,精气在这里泛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精微物质,血是其中之一。在讲心血在神志当中的作用的时候,在那里是讲心的主血脉和神的关系,这是总体上讲,从形神的关系来讲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强调神是有物质基础的,是物质运动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是中医学里面,把神的物质基础规定为精气,规定为一种具体的物质,一、它承认人的精神活动的物质性,神的物质性。二、把神的活动规定为某种物质,这个结论又是不甚确切的。我们知道,神的活动是大脑皮层高级神经的活动,它是在物质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出来的神志活动。如果仅仅归结为精气,这个结论我们今天看来是不甚完善和确切的,但是它是历史的产物,我们在这里理解,不要简单地理解为神的物质基础就是精气,要找出那个具体的精气它有什么形态?应该理解为中医所说的神不是神灵,是有物质基础的,是唯物的,理解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从形神统一观强调形为神的物质基础,那么气是构成形体的本源物质。就这个意义讲,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要正确地理解我们的中医文献里所描述神的物质基础,它的合理地方在什么地方?有不甚确切的地方是什么?随着同学们后期,特别是学习脑科学的时候,那么对这个问题就有更清楚的认识。

第三、讲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第一个功能叫任物作用。任物是指接收、处理、反映信息,这个过程就是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这里面就是心在任物的过程中通过接受外界环境所给予的信息,然后经过心进行处理,通过心的处理,最后正确地反映信息,这个过程就是人的思维过程,包括意识、思维、情志活动。第二、它的作用叫主宰作用,是指心主神志这个作用,它是人体五脏六腑之大主,就是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的主宰,它起到主宰作用,统帅作用。神志活动同样需要五脏系统共同来进行调节,但谁占有特殊作用呢?占有主导地位呢?心的神占有主导地位。就这个意义讲,称心的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生命的主宰,这就是心主神志的主要生理功能:一、它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二、对全身各个系统的生命活动具有主导的调节作用。

第四、讲一讲中医学的神志学说。从《内经》开始,经过历代的发展,中医学的神志学说有两种学说。我们刚才讲的心主神志,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学说,叫心主神志说,在《内经》里强调心为生之本,神之舍。那么,心主神志说强调是心,心脏具有主管思维的作用,用现代的语言说,中医所说那个心,它那个神的作用是现代生理学所说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它具有脑的作用。在中国文化里面,中国文化里面,心主神志这个心,汉字的本义是指心脏。请同学们看《说文》,看《释文》。象形文字里面画一个(“心”字)和现代解剖学画那个心脏非常相似,包括那个心包络,西医说心耳,画得是惟妙惟肖。在《说文》和《释文》解释心的时候,明确解释为,定义为心脏,

已经明确指出心脏是主管血液循行的,主血脉的。同时,又加上一句,心是思维器官,用现代的语言翻译,心是思维器官,它属于中国古代的心范畴。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的范畴,叫做心学。大家所熟知的《孟子》,说“心之官,则思”,心是心脏,同时指出它还有思的功能,思,思维。这是中医学神志学说里面第一个学说。《内经》里面已经明确提出,心主神明,为生之本,神之舍。同时,《内经》开始,已经认识到脑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在《灵枢经》讲针刺的时候,刺脑,枕骨大孔,禁忌,刺脑,立死。讲脑是生命的中枢,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今天来看,并不是中医学没有认识到脑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决定了中医学的神志学说以心主神志说占主导地位,一直到今天,现在的教材,仍然在写心主神明,而不写脑主神明。至于说为什么这样做,后面我们再继续讲。

其二、脑为元神之府说。用我们今天的话说,现在有人发表文章,我们简练地说,说心主神明和它对称,那就是脑主神明。脑主神明说,它的本来的命题叫脑为元神之府,我们用现代(语言)可以把它简化,称为脑主神明,那就是脑主神明说和心主神明说并行,它属于中医神志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代文献里面已经明确指出脑为精明之府,讲人的五官,感官,通过感官接受信息以后,要通过脑来分析、处理信息,叫做精细明察,审思判断。那么已经认识到脑通过感官来接受信息,经过大脑的思维来进行分析和处理信息,完成思维的过程。已经认识到脑是生命的主宰。刚才我已引《灵枢经》关于针刺的论述,

强调人体有些部位是不可针刺的,提出来脑不可伤,刺之立死,强调脑是生命的主宰。历代文献都记载脑是一个思维器官,脑具有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的功能。那么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它不仅仅是感官的作用,而是感官任物以后,经过脑的分析处理以后,才能够辨别万物,辨别黑白,审察物体的形态长短,对信息做出处理,得出判断。在这个基础上,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而到了王清任又进一步提出来,人的灵性记忆不在心而在脑。这就是脑主神明说的依据。

中医的神志学说,心主神明说,脑主神明说,这是前两个学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中医学从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来看待神志活动,提出第三种学说,叫五脏藏神学说。在承认心主神志、脑主神志的前提下,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五脏藏神。五神是神、魂、魄、意、志的统称,分别为五脏所藏。因此,中医学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五脏密切联系起来。

上述就是中医神志学说的三种学说。那么根据三种学说,在理论上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在实践上如何正确地应用这三种学说?一、在理论上,当前,从古至今,特别是李时珍以后,一直存在着鲜明的对立,一者主张脑主神明,一者主张心主神明。到现在也有的学者提出来根据脑科学发展的现状,应该变心主神明为脑主神明。这是一种假说,这种假说提出有它充分的理论依据,也有充分的实践依据。至于这种假说是否能够代替心主神明说,那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改变这种学说,提出用脑主神明代替心主神明,需要对中医的理论体系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