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截面设计

合集下载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1)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1)
M cl
M bl
r Mb
Mu c
l ib M bl l r ( M cu M cl ) ib ib r ib r M b l r ( M cu M cl ) ib ib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D值法 六、梁剪力、柱轴力等 同用分层法进行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即:
取各梁为隔离体,由平衡关系 求得梁端剪力。
15.81kN 27.39kN 31.77kN 22.33kN
A2
15.81kN
B2
59.16kN
C2
22.33kN
29.01kN 20.89kN
72.36kN 33.11kN 38.67kN
35.53kN 28.83kN
A1
49.9kN
B1
144.14kN
C1
64.36kN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分层法
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双 向 板
双向板



用分层法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框架在水平荷载(风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视为均匀分布,风压高度变 化系数按框架顶部标高确定。
进一步将均布荷载简化为作 用在梁柱节点上的水平集中力。
框架在水平荷载(风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用反弯点法或D值法进行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梁端截面: M max、 M max、Vmax
跨中截面: M max
M max 及相应的N和V
Nmax及相应的M和V
N min及相应的M和V
六、框架结构的结构构件设计
1、排架柱的计算长度l0(见教材表13-2) 2、框架节点的构造要求
A2 15.81
B2 59.16
C2 22.33

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与框架梁截面设计论文

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与框架梁截面设计论文

关于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与框架梁截面设计的探讨摘要: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与设计是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处于框架设计的核心地位,对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文章将就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与设计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与设计abstract: the structural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design framework is construction frame structur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part of the core position in the framework design, the stability of the frame structure can not be ignored influence. the article on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design frame structure of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the relevant discussion.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frame structure;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design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框架内力计算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竖向荷栽,以及水平荷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的简化方法是主要的内容。

框架内力组合的基本原理,以及梁、柱的内力组合目标、组合方法、框架截面设计的基本构造要求和基本规定,以及框架抗震承栽力验算的表达式和方法等也是决定设计的主要因素。

文章主要是就结构布置与计算简图、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框架梁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进行探讨。

一、结构布置与计算简图(一)结构布置1、柱网布置(1)框架结构柱网布置的原则。

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

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

第8章 一榀框架计算8.7框架内力计算框架结构承受的荷载主要有恒载、活载、风荷载、地震作用。

其中恒载、活载为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为水平作用。

手算多层多跨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时,采用近似方法。

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采用分层法,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采用反弯点法、D 值法。

在计算各项荷载作用下的效应时,一般按标准值进行计算,然后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8.7.2框架内力计算1。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1)计算简图将图8-12(a )中梁上梯形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

其中a=1。

8m ,l=6.9m ,=1800/69000.26a α==,顶层梯形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值:232312+=120.26+0.2621.31=18.8kN m q αα-⨯-⨯⨯()(),顶层总均布荷载为18.8+4.74=23.54kN m 。

其他层计算方法同顶层,计算值为21.63kN m 。

中间跨只作用有均布荷载,不需折算。

由于该框架为对称结构,取框架的一半进行简化计算,计算简图见8-19。

(2)弯矩分配系数节点A 1:101044 1.18 4.72A A A A S i ==⨯=111144 1.33 5.32A B A B S i ==⨯=12120.940.94 1.61 5.796A A A A S i =⨯=⨯⨯=()0.622 1.3330.84415.836AS =++=∑1010 4.720.29815.836A A A A AS S μ===∑图8-19 恒载作用下计算简图(括号内数值为梁柱相对线刚度)1111 5.320.33615.836A B A B AS S μ===∑1212 5.7960.36615.836A A A A AS S μ===∑ 节点B 1:11112 1.12 2.24B D B D S i ==⨯=18.076BS =∑1111 5.320.29418.076B A B A BS S μ===∑1010 4.720.32118.076B B B B BS S μ===∑ 1212 5.7960.32118.076B B B B BS S μ===∑1111 2.240.12418.076B D B D BS S μ===∑节点A 2:()210.94 1.610.4170.94 1.610.776 1.33A A μ⨯⨯==⨯⨯++230.940.7760.20113.91A A μ⨯⨯==224 1.330.38213.91A B μ⨯==节点B 2:224 1.330.3294 1.330.94 1.61+0.940.7762 1.12B A μ⨯==⨯+⨯⨯⨯⨯+⨯210.94 1.610.35916.15B B μ⨯⨯==212 1.120.13916.15B C μ⨯==230.940.7760.17316.15B B μ⨯⨯==节点A 3 、A 4、A 5与A 2相同B 3、B 4、B 5与B 2相同。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精)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精)

假定: (1)平面结构假定; (2)忽略柱的轴向变形; (3)D值法考虑了结点转角, 假定同层结点转角相等
2019/3/19
27
D 值法
计算方法 1、D值——修正抗侧刚度的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不仅有侧移, 且各结点有转角,设杆端有相对位 移 ,转角 、 ,转角 1 2 位移方程为:
2019/3/19
22
反弯点法
2、剪力的计算 根据假定1:
V1 j d1 j j
Vij d ij j
Vij , d ij
——第j层第I根柱的剪力及其抗侧刚度
第j层总剪力
V pj
Vpj V1 j V2 j Vmj
2019/3/19 23
反弯点法
V1 j
第j层各柱剪力为
M ( z) N B
M(z)——上部水平荷载对坐标Z力矩总和 B——两边柱轴线间的距离
N
2019/3/19 44
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

N j
任意水平荷载下柱轴向变形产生的第j层处侧移 把框架连续化,根据单位荷载法:
2 ( NN / EA)dz
N j 0
Hj
N ( H j z) / B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荷载和设计要求51计算简图计算简图计算简图计算简图计算简图52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方法分层法分层法分层法分层法力学知识回顾分层法计算过程构件弯矩图53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54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方法d55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梁柱刚度比k中柱
2019/3/19
9
计算简图
二、结构构件的截面抗弯刚度 考虑楼板的影响,框架梁的截面抗弯刚度应适当提高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中框架:I=2I0 边框架:I=1.5I0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截面形式选取: 框架梁跨中截面: 中框架:I=1.5 I0 T型截面 边框架:I=1.2 I0 框架梁支座截面: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矩形截面 中框架:I=I0 边框架:I=I0 注:I0为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

毕业设计指导书(框架结构设计)-内力计算及组合

毕业设计指导书(框架结构设计)-内力计算及组合
2.杆件固端弯矩
计算杆件固端弯矩时应带符号,杆端弯矩一律以顺时针方向为正,如图3-6。
图 3-6 杆端及节点弯矩正方向
1)横梁固端弯矩:
(1)顶层横梁
自重作用:
板传来的恒载作用:
(2)二~四层横梁
自重作用:
板传来的恒载作用:
2)纵梁引起柱端附加弯矩:(本例中边框架纵梁偏向外侧,中框架纵梁偏向内侧)
顶层外纵梁
相交于同一点的多个杆件中的某一杆件,其在该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的计算过程为:
(1)确定各杆件在该节点的转动刚度
杆件的转动刚度与杆件远端的约束形式有关,如图3-1:
(a)杆件在节点A处的转动刚度
(b)某节点各杆件弯矩分配系数
图 3-1 A节点弯矩分配系数(图中 )
(2)计算弯矩分配系数μ
(3)相交于一点杆件间的弯矩分配
(3)求某柱柱顶左侧及柱底右侧受拉最大弯矩——该柱右侧跨的上、下邻层横梁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其它层按同跨隔层布置(图3-4c);
当活荷载作用相对较小时,常先按满布活荷载计算内力,然后对计算内力进行调整的近似简化法,调整系数:跨中弯矩1.1~1.2,支座弯矩1.0。
(a)(b) (c)
图 3-4 竖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
∑Mik/l
V1/A=gl/2+u-∑Mik/l
M=gl/2*l/4+u*1.05-MAB-V1/A*l/2
4
21.9
4.08
2.25
6
12.24
41.06
-30.54
2.55
50.75
-60.24
3
16.61
4.08
2.25
6
12.24
31.14

框架结构计算程序

框架结构计算程序

梁宽度(b)0.315柱宽(b c )0.3柱截面积(A c )190202.0202柱边长436.1215659底层柱高(m) 4.5线刚度(i)9.3006E+11宽(b)250恒载标准值计算b2. 20厚1:3水泥砂浆结合层第一页:荷载及内力计算;第c1. 12厚1:2水泥砂浆粘结10厚缸砖面层,块间留缝<10,1:1水泥砂浆3. 二毡三油上撒绿豆砂4. 刷冷底子油一道屋面(不上人)7. 结构层4. 25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5. 保温兼找坡层(水泥膨胀蛭石, 最薄处35mm)6. 2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1/2柱宽,且不应小于250mm。

)各层楼面梁自重(kN/m)(1)纵向框架梁b1:0.25梁自重3抹灰层:粉刷石膏砂浆0.1815合计 3.1815 (2)横向AB、CD跨框架梁b2:0.25梁自重 2.375抹灰层:粉刷石膏砂浆0.1515合计 2.5265 (3)横向BC跨框架梁b3:0.25梁自重 1.75抹灰层:粉刷石膏砂浆0.1215合计 1.8715 (4)基础梁b4:0.25梁自重 1.75抹灰层:粉刷石膏砂浆0.1215合计 1.8715柱自重(kN/m)柱边长b0.5柱自重 6.25抹灰层:粉刷石膏砂浆0.3合计 6.55外纵墙1自重(kN/m)(1)标准层纵墙在计算单元内相对高度h 1.551724138纵向梁高0.6h'1.448275862纵墙1.706896552铝合金窗0.506896552水刷石外墙面0.775862069粉刷石膏砂浆内墙面0.232758621合计3.222413793(2)底层纵墙在计算单元内相对高度h 1.951724138纵向梁高0.6基础顶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0.5h'1.448275862纵墙2.146896552铝合金窗0.506896552水刷石外墙面0.975862069粉刷石膏砂浆内墙面0.232758621合计3.862413793(1)标准层层高 3.6纵墙3.3粉刷石膏浆内墙面0.9合计4.2(2)底层底层柱高4.5基础顶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0.5纵墙3.74粉刷石膏浆内墙面0.9合计4.64(1)标准层层高 3.6横墙3.41水刷石外墙面1.55粉刷石膏砂浆内墙面0.465合计5.425(2)底层底层柱高4.5基础顶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0.5横墙3.85水刷石外墙面2粉刷石膏砂浆内墙面0.465合计6.315内纵墙自重(kN/m)外横墙自重(kN/m)(1)标准层层高 3.6横墙3.41粉刷石膏浆内墙面0.93合计4.34(2)底层底层柱高4.5基础顶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0.5横墙3.85粉刷石膏浆内墙面0.93合计4.78(1)标准层纵墙在计算单元内相对高度h 1.709090909横向梁高0.5h'1.390909091走廊尽头墙 1.88铝合金窗0.486818182水刷石外墙面0.854545455粉刷石膏砂浆内墙面0.256363636合计3.477727273(2)底层纵墙在计算单元内相对高度h 2.109090909横向梁高0.5基础顶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0.5h'1.390909091走廊尽头墙 2.32铝合金窗0.486818182水刷石外墙面1.054545455粉刷石膏砂浆内墙面0.256363636合计4.117727273墙高1.5墙1.65压顶的混凝土0.5水刷石外墙面 1.7合计3.85不上人屋面0.5活荷载标准值计算(kN/m 2)内横墙自重(kN/m)女儿墙自重(kN/m)走廊尽头墙(kN/m)房间2走廊2S k =1.0×0.10 kN/ m 2l oy 8400l oy /l oz2.666666667梯形短边宽a 1.575荷载q屋面总荷载 6.451-2c 2+c 31恒荷载20.3175活荷载 1.575楼面总荷载 3.861-2c 2+c 31恒荷载12.159活荷载 6.3A—B梁自重2.5265恒荷载=梁自重+板传恒荷载22.844活荷载=板传活荷载 1.575内横墙自重4.2恒荷载=内横墙自重+梁自重+板传恒荷载18.8855活荷载=板传活荷载 6.3梁自重1.8715屋面梁、楼面梁恒荷载=梁自重 1.8715活荷载楼面梁因为是单向板,B、C间梁不实验室梯形荷载等效1=(1-2c2+c 3)q,c=a/l,A—B轴间框架梁屋面板传给梁(即屋面板两个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屋面梁B—C轴间框架梁A—B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楼面板传给梁(即楼面板两个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板传至梁上的三角1=5/8q雪荷载标准值(kN/m 2)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图A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屋面板三角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屋面总荷载 6.45恒荷载0活荷载0楼面板三角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楼面总荷载 3.86恒荷载0活荷载0顶层柱恒荷载=女儿墙自重+外纵框架梁自重+板传恒荷载+次梁传恒女儿墙重度 3.85柱网长 6.3女儿墙自重24.255顶层柱恒荷载138.6525顶层柱活荷载=板传活荷载A轴柱屋面板传活荷载0柱网长 6.3顶层柱活荷载 6.615标准层柱恒荷载=外纵墙自重+外纵框架梁自重+板传恒荷载+次梁传外纵墙重度 3.222413793柱网长 6.3外纵墙自重18.69标准层柱恒荷载98.8218标准层柱活荷载=板传活荷载A轴柱楼面板传活荷载0柱网长 6.3标准层柱活荷载26.46基础顶面恒荷载=底面外纵墙自重+基础梁自重底面外纵墙重度 3.862413793柱网长 6.3底面外纵墙自重22.402基础顶面恒荷载33.2567B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走廊屋面板均布荷载:屋面总荷载 6.45恒荷载8.7075活荷载0.675走廊楼面板均布荷载:楼面总荷载 3.86恒荷载 5.211活荷载 2.7顶层柱恒荷载=内纵框架梁自重+板传恒荷载+次梁传恒荷载内纵框架梁重度 3.1815柱网长 6.3内纵框架梁自重18.4527顶层柱恒荷载164.901顶层柱活荷载=板传活荷载屋面板传活荷载重度0柱网长 6.3屋面活荷载(三角形)0顶层柱活荷载10.53标准层柱恒荷载=内纵墙自重+内纵框架梁自重+板传恒荷载+次梁传内纵墙重度 4.2走廊楼面恒荷载 5.211柱网长 6.3内纵墙自重24.36标准层柱恒荷载134.7156标准层柱活荷载=板传活荷载B轴柱楼面板传活荷载重度0走廊楼面活荷载 2.7柱网长 6.3B轴柱楼面板传活荷载0标准层柱活荷载52.2基底面内纵墙重度 4.64柱网长 6.3底面内纵墙自重26.912基础顶面恒荷载37.7667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基本风压( kN/m2)0.3风振系数(因屋高度小于30m)1计算单元迎风面宽度 6.3水平地震作用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屋面处重力荷载标准值计算(KN)女儿墙565.6933333女儿墙重度总长屋面板7063.058167屋面板重度总长梁1323.1906(这个分类与上面的不完全相同)梁1重度梁1数轴网长梁1重力柱484.176柱重度柱数墙648.19外纵墙1重度墙长数量顶层总重力荷载标准值10084.30793 标准层楼面处重力荷载标准值计算(KN)墙1296.379658楼面板4226.884422屋面板重度纵跨数梁1323.1906柱1002.936柱重度柱数标准层层总重力荷载标准值7849.390681 底层楼面处重力荷载标准值计算(KN)底层墙737.0598292外纵墙1重度墙长数量墙1385.249658楼面板4226.884422梁1323.1906柱1262.316底层楼面处重力荷载标准值8197.640681 屋顶雪荷载标准值计算(KN)雪重度纵跨数屋顶雪荷载标准值109.5047778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计算(KN)房间活荷载轴网长纵跨数楼面活荷载代表值/标准值1998.32 总重力设计值/代表值计算(KN)屋面处12254.4762屋面处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层楼面处12216.91682楼面处结构和构件自重底层楼面12634.81682底层露面处结构和构件自重框架柱抗侧刚度D和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横向D值计算AB、CD梁的相对线刚度底层柱高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自振周期T10.468636932折减系数多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最大影响系数Geq<5Tg,故:1影响系数1附加顶部集中力为AB、CD轴梁的相对线刚度i1当(i1+i2)<(i3+i4)时当(i1+i2)>(i3+i4)时上层层高h1修正系数阿尔法2修正系数阿尔法3水平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位移验算:根据《建筑抗震刚重比和剪重比验算(见上表)利用力学求解器分别算出活荷载、恒荷载、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梁因为(T1<1.4Tg),需要考虑顶部横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均布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屋面q AB=q CD框架梁上的均布荷载q BC框架梁上的均布荷载楼面q AB=q CD框架梁上的均布荷载q BC框架梁上的均布荷载作用于A柱集中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屋面处139.314恒荷载雪荷载标准楼层处124.9218恒荷载基础顶面处37.7667 作用于B柱集中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屋面处170.166恒荷载雪荷载标准楼层处160.8156恒荷载基础顶面处37.7667控制截面的弯矩标准值M'控制截面的弯矩标准值M'0各种荷载作用下梁控制截面的内力与M相应的梁柱中线柱控制截面的内力值为绘制出内力组合梁控制截面的内力值为梁柱中线交点框架梁内力组合非地震作用下框架梁内力组合(见上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内力组合梁端截面组合剪力设计值调整调整后的剪力设计值V b梁的剪力增大系数梁左框架梁内力组合地震作用下框架梁AB、BC的内力组合见下表框架柱内力组合、框架柱A柱端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和组合剪力设计值的调整(1)对“ 及相应的 ”组合弯矩设计值和组合剪力设计 为了使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塑性铰首先在梁中出现,就必须满为了防止柱在压弯破坏前发生剪框架顶层柱和轴压比小于0.15的的增大系数后作为设计值。

混凝土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框架结构)二、设计地址:长春市三、设计任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四、设计内容:一、计算简图的确信:确信计算模型及相应的计算参数。

二、荷载计算:竖向荷载考虑竖向恒荷载、竖向活荷载,不考虑竖向活荷载不利布置。

3、框架结构内力分析及内力组合:选取一榀有代表性的框架在应考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别离对框架梁、柱进行内力组合。

4、一榀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并知足相应的抗震方法。

五、计算书上画出相应结构施工图。

五、设计条件:一、该建筑为多层办公楼,,地形平坦,Ⅱ类场地;二、建筑平、剖面图的尺寸如图一、2所示。

3、学生承担的具体设计组号见表一4、荷载:(1)永久荷载——2,板底、梁底、梁側采纳20厚混合砂浆抺灰,自重为17kN/m3,钢筋混凝土自重为25kN/m3。

屋盖自重:按2取用(未计入荷载分项系数)。

(2)可变荷载——活、风、雪荷载查标准。

五、材料:混凝土强度品级为不低于C30,梁、柱的主筋采纳HRB400级,其余钢筋均采纳HPB235级。

六、内、外墙别离采纳200mm、300mm厚陶砾混凝土,室内外高差为450mm,土壤冻结深度为,屋面檐口处混凝土女儿墙高600mm平均厚为80mm。

图1图2六、设计功效:结构设计计算书一份:要求有封皮、、目录、详细的计算内容;并在计算书里绘出相应的结构施工图。

计算书(第七组)一、工程概况与设计条件(一)工程概况与结构选型1.该工程为长春市某办公楼,地面以上为3层办公楼,首层层高m,标准层层高为3.6m,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45m,建筑物总高度为3.9+3.6*2+0.45=m,建筑物沿X方向的宽度为33m,沿Y方向的宽度为14.1m。

2.依照建筑的利用功能,衡宇的高度和层数,地质条件,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抗侧力结构拟采纳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二)设计依据本工程依据以下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结构设计:一、《建筑结构靠得住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二、《建筑结构荷载标准》(2006版)GB50009----2001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204、《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20五、《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50010----2002六、《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进程》JGJ3---2002(三)设计的大体条件1.建筑结构的设计利用年限、平安品级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本工程为一般多层民用办公楼,属于一样的建筑物。

框架结构的内力组合及截面设计

框架结构的内力组合及截面设计
截面通常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在竖向荷载作 用下,支座产生最大剪力和最大负弯矩,在水平 荷载作用下还可能出现正弯矩;跨中截面一般产 生最大正弯矩,有时也可能出现负弯矩。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 1) 梁端支座截面 M 、 max M max 和 Vmax 。 2) 梁跨中截面 M 、 max M max 。
(2)框架柱 柱的内力包括弯矩、剪力和轴力。框架柱的控制截面一般在柱
的两端,柱的两端为弯矩最大值,剪力和轴力在同一层中无变化或 变化很小。
由于框架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组合时要选择绝对值 最大的弯矩,柱最不利内力可归纳成以下四种:
① Mmax 及相应的 N 、V 。 ② N max 及相应的 M 、V 。 ③ Nmin 及相应的 M 、V 。 ④ M 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但N比较小或比较大(不是绝 对最小或最大)。绝对最大或最小的内力不一定就是最不利 的,对大偏心受压构件,若 M 不是最大,而N较小,则 e0 M / N 最大,截面配筋可能最多;对小偏心受压构件, e0 越小截面配筋越多。
对于现浇框架,支座弯矩的调幅系数采用 0.8~0.9;对于装配整体式框架,由于钢筋焊接 及接缝不密实等原因,后浇节点连接刚度较差, 受力后可能产生节点变形,造梁端弯矩降低, 调幅系数取0.7~0.8。
支座弯矩降低会引起跨中弯矩增加,但荷 载组合求出的跨中最大正弯矩和支座最大负弯 矩不是在同一荷载作用下出现的,支座弯矩调 幅后,若调幅后的跨中弯矩不超过跨中最不利 正弯矩,跨中配筋不必增大。
以上组合中前三组用来计算柱正截面受压 承载力,以确定纵向受力钢筋数量;第四组用以 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以确定箍筋数量。
进行内力分析时是以柱轴线处考虑的,实际 梁支座截面的最不利位

(完整版)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

(完整版)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

(完整版)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钢筋混凝⼟现浇框架设计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任务某五层教学楼,钢筋混凝⼟现浇框架结构。

建筑平⾯为⼀字形,如图1所⽰。

底层层⾼ 4.2m,其它层⾼ 3.6m,室内外⾼差0.3m。

(结构布置如下图1)图11设计内容(1)结构布置确定柱⽹尺⼨,构件截⾯尺⼨,绘制框架结构平⾯布置图。

(2)框架内⼒计算竖向荷载作⽤下可按分层法计算内⼒,⽔平荷载作⽤下按D值法计算框架内⼒。

(3)内⼒组合(4)框架梁和柱承载⼒计算①框架梁承载⼒计算包括正截⾯和斜截⾯承载⼒计算,计算梁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并配置钢筋。

②框架柱承载⼒计算包括正截⾯和斜截⾯承载⼒计算,计算柱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并配置钢筋。

(5)框架侧移验算验算顶点侧移和层间侧移,使之符合规范要求。

(6)绘制框架配筋施⼯图。

2设计条件(1)⽓象条件基本风压0.5+6×0.01=0.56kNm2,地⾯粗糙度为B类。

注:以现场按编号布置的为准,本⼈编号6号(2)⼯程地质条件地表下0-10m深度⼟层均可做天然地基,地基承载⼒为180kPa。

(3)屋⾯及楼⾯做法: p]]—6tg①屋⾯做法:现浇楼板上铺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檐⼝处厚100mm,2%⾃两侧檐⼝向中间找坡);1:2⽔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现浇混凝⼟楼板100mm;15mm厚纸筋⾯⽯灰抹。

②楼⾯做法:顶层为20mm厚⽔泥砂浆找平;5mm厚1:2⽔泥砂浆加“107”胶⽔着⾊粉⾯层;现浇混凝⼟楼板;底层为15mm厚纸筋⾯⽯灰抹底。

(4)楼⾯屋⾯活荷载为:1.5+28×0.01=1.78 kNm2(注:楼⾯、屋⾯活荷载以现场按学号布置的为准,本⼈学号28)⼆.框架结构计算过程1.平⾯布置(1)结构平⾯布置(见图2)图 2 结构平⾯布置(2)构件尺⼨确定边跨(AB、CD)梁:取中跨(BC)梁:取框架柱⾃重0.3×0.45×3.6×25=12.15 kN(柱⼦粉刷算在墙体之中)连系梁传来的楼⾯⾃重0.5×4.5×0.5×4.5×3.24=16.4 kN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118.5 Kn中柱连系梁⾃重11.25 kN中柱粉刷0.92 kN内纵墙⾃重4.5×(3.6-0.4)×0.24×19=65.66 kN内纵墙粉刷4.5×(3.6-0.4)×2×0.02×17=9.79 kN框架柱⾃重12.15 kN(柱⼦粉刷算在墙体之中)连系梁传来的楼⾯荷载0.5×(4.5+4.5-3)×1.5×3.24=14.58 kN0.5×4.5×2.25×3.24=16.4kN中间层终结点集中荷载 130.75 Kn e)恒荷载作⽤下的结构简图如图5图5 恒荷载作⽤下结构计算简图(2)活荷载计算屋⾯活荷载1.78KNm2,楼⾯活荷载1.78KNm2,⾛廊楼⾯活荷载1.78KNm2。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板。为了避免框架节点纵横钢筋相互干扰,框架梁底部
通常较连系梁底部低50mm以A 上。
33
(2)、框架梁的构造要求
1).梁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数量除按计算确定外,还必须考虑温度
、收缩应力所需要的钢筋数量,以防止梁发生脆性破坏和控制 裂缝宽度。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和最大配筋率需满 足要求。
A
27
第1 MGH=58.18kN·m MHG=28.09kN·m MHI=44.94 kN·m MIH=MIF+MIL=16.1+27.2=43.3kN·m
(5)根据以上结果,画出M图。
(单位: kN·m)
A
28
A
29
4 框架结构的构件设计与构造要求
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根据分层法和反弯法计算内力, 然后进行组合、调幅、叠加,然后进行配筋计算。
第1层:∑P=10+19+22=51kN VGJ=17kN VHK=20.4kN VIL=13.6kN
A
25
(3) 计算柱端弯矩
第3
MAD=MDA=6.66kN·m MBE=MEB=8.9kN·m MCF=MFC=4.44kN·m
第2
MDG=MGD=24.18kN·m MEH=MHE=32.23kN·m MFI=MIF=16.1kN·m
A
21
§3 框架内力分析-水平荷载作用
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可用结构力学 方法计算,常用的近似算法反弯点法、D值法等。
23.04.2020
A
2222
三、例题
用反弯点法求图所示框架的弯矩图。
1)计算简图,图中括号内数字为各杆的相对线刚度。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步骤(参考)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步骤(参考)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内力计算步骤(仅供参考,配筋计算不在内)一.进行结构方案比较,选定结构方案,进行结构布置1. 结构选型: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从抗震要求方面、房屋总高度、层数、柱最大间距等,说明为何选用框架结构,而不采用框剪结构、内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砖混结构。

2. 楼盖结构方案比较:确定承重方案,进行结构布置,比较选用现浇板及预制板的不同点,画出三种以上结构平面布置草图,比较后全组共同确定一种方案,画出结构平面布置图,进行编号对框架负载面积基本相同的编同一个号:“KJ-X ”;连续梁用“L-X ”表示;现浇板用“B-X ”表示;构造柱用“GZ-X ”表示;预制板放在选板后再补画,其他见结构参考图。

二.初步选择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1. 确定梁柱剪力墙截面尺寸 (1)梁1)框架梁:b b b h b l h )31~21()121~81(==按抗震要求:42120041≥≥≥≥bnc b b b b h l b b mmb h b 荷载大(一般指活荷大或负荷面积大),取大值。

2)连续梁:b b b h b l h )31~21()181~121(==另外,确定梁宽时,尽量与填充墙厚度相同,可使室内不见梁棱角,纵向框架梁还要考虑下皮最好与窗上口标高相同,以免再设过梁。

(2)现浇板及预制板现浇板厚:工业建筑:;80mm h ≥ 连续单向板:40l h ≥;双向板:50l h ≥; (3)柱截面尺寸:;300mm b c ≥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4≥cnh H ; 截面积cc f NA )55.0~45.0(≥;式中N 为首层柱根估算轴力设计值,计算方法如下:对于中柱与边柱,分别找出负荷面积最大的柱,算出一层楼面的面荷载,假设屋面荷载同楼面荷载,用此荷载乘以层数再乘以负荷面积,即为所求N 。

柱自重略去不计,各层Ac 宜相同。

2. 确定材料强度等级钢筋:按抗震要求,确定纵筋与箍筋级别;混凝土:按抗震要求,并考虑现浇板砼质量,经济确定砼强度等级,考虑首层较高,变形较大,可适当提高砼强度等级。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1)横向框架承重体系
楼面荷载全部传至横向框架梁,如图 (a)所示。此时 在横向布置框架承重梁,而在纵向布置连系梁。此 方案的优点在于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提高建筑物 的横向刚度(横向跨数少),纵向设较小的连系梁 也有利于立面开洞。
(2)纵向框架承重体系
如预制板沿横向布置,楼面荷载将传到纵向框架梁, 如图 (b)所示,此时纵梁为承重梁,而横向为连系梁。 由于横梁高度较小,可获得较高的室内净高,也利 于管线的穿行。该方案的缺点是横向抗侧刚度较差, 进深尺寸受预制板长度的限制。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分类
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整体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 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整体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 的不同 整体式 整体式——梁、柱、楼板均为现浇混凝土。施工时每层的柱 楼板均为现浇混凝土。 整体式 梁 与其上的梁板同时支模、扎筋,并一次性浇注混凝土。 与其上的梁板同时支模、扎筋,并一次性浇注混凝土。该形 式整体性好,利于抗震。 式整体性好,利于抗震。 装配式——梁、柱均为预制,二者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整体。 装配式 梁 柱均为预制,二者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整体。 此种方式施工速度快,但整体性较差,不宜在地震区应用。 此种方式施工速度快,但整体性较差,不宜在地震区应用。 装配整体式——梁、柱、楼板均为预制,在吊装就位后,再 楼板均为预制,在吊装就位后, 装配整体式 梁 浇注部分混凝土而将梁、 板连接成整体。 浇注部分混凝土而将梁、柱、板连接成整体。该形式既具有 较好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又可采用预制构件, 较好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又可采用预制构件 但节点区现 场浇注施工复杂。 场浇注施工复杂。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将沿框架柱的分布风 载简化为作用于框架 节点的水平集中风荷 其值为: 载Fi,其值为:

3-1框架内力计算

3-1框架内力计算

q=2.8kN/m (10.21) (1.79) q=3.4kN/m
H
(4.21)
I
3.80m
D
(9.53) (7.11) (4.84)
E
(12.77) (3.64)
F
4.40m
(括号内数字为线刚度相对值)
A
(i=EI/l) 7.50m
B
5.60m
C
解:
上层各柱线刚度×0.9,然后计算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
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第三章 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土木工程系
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 框架结构的布置与计算简图
•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分层计算法 •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 •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 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
框架结构的布置与计算简图
装配整体式楼面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估算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一般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按下列公式估算:
N=βAGn
N Ac≤ [ N ] f c
框架柱轴压比限值,对 一级、二级和三级抗震 等级,分别取0.7, 0.8和 0.9。
其中β——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边 柱取1.3,不等跨内柱取1.25,等跨内柱取1.2; A——按简支状态计算的柱的负载面积; G——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可根据实际荷载计算,也可近似取12~16 kN/m2; n——验算截面以上楼层层数;
-0.200 0.133
-0.267 0.231
-4.836
0.668
15.045
0.353 0.175
-13.585
0.472
0.733

建筑结构第十章 第三节 多层框架内力组合

建筑结构第十章 第三节 多层框架内力组合
第十章 多层框架结构
第三节 多层框架内力组合
一、控制截面的确定
框架柱: 取各层柱的上下端截面
作为控制截面
框架梁:
取梁两端和跨间取最大正弯 矩为控制截面
第十章 多层框架结构
第三节 多层框架内力组合
二、荷载效应组合 多层框架结构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对所有可变
荷载乘以一个确定的荷载组合系数
n
S 0 ( GCGGK QiCQiQiK ) i 1
0.9
多层框架非地震作用组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1.2×恒+1.4×风 1.2×恒+1.4×活 1.2×恒+1.4×0.9(活+风) 1.35×恒+1.4×0.7活
第十章 多层框架结构
第三节 多层框架内力组合
三、最不利内力组合
多层框架结构在不考虑地震作用时,梁柱的最 不利内力组合:
1、梁端截面: M max、Vmax
M0
2、梁跨中截面 M max
3、柱端截面 M 及相应的 N的
ax
M、V
N max及相应的M、V
第十章 多层框架结构
第三节 多层框架内力组合
四、竖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影响 考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影响的方法有 分跨计算组合法 最不利荷载位置法 分层组合法
满布荷载法 多高层框架结构内力分析中满布荷载法
对跨中弯矩应乘以1.1~1.2的系数予以增大
第十章 多层框架结构
第三节 多层框架内力组合
五、梁端弯矩调幅 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考虑到梁的合理破坏形式
和施工等原因。人为地减小梁端负弯矩,以减少节
点附近梁上部钢筋
M A M A0
M B M B0
β=0.7~0.8
MA MB 2
MC0

毕业设计指导书(框架结构设计)-结构选型及荷载计算

毕业设计指导书(框架结构设计)-结构选型及荷载计算

第一章结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确定计算简图、选择合理简单的计算方法进行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荷载效应组合、截面配筋设计(计算、构造)、绘施工图。

1.1结构选型结构选型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应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

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有:混合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一般剪力墙结构、筒体剪力墙结构、筒中筒剪力墙结构)等。

混和结构主要是墙体承重,由于取材方便,造价低,施工方便,我国广泛地应用于多层民用建筑中,但砌体结构强度低、自重大、抗震性能较差,一般用于7层及7层以下的建筑。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体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但随着层数和高度的增加,构件截面面积和钢筋用量增多,侧向刚度越来越难以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宜用于过高的建筑,现浇框架结构适用最大高度见表1-1。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中设置一些剪力墙,既能满足平面布置灵活,又能满足结构抗侧力要求,一般常用于10~25层的建筑中。

剪力墙结构是依靠剪力墙承受竖向及水平荷载,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能好,常用于20~50层的高层建筑。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表1-1结构选型时需充分了解各类结构型式的优缺点、应用范围、结构布置原则和大致的构造尺寸等,根据建筑物高度及使用要求,结合具体建设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做出最终的决定。

结构设计中,选择合理科学的建筑结构体系非常重要,是达到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的重要前提。

实际工程中,多层与小高层常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在我国,由于经济水平及其它条件的限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比钢框架结构应用要广,因此本书以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分析实例。

1.2结构布置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布置的主要工作是合理地确定梁、柱的位置及跨度。

框架结构内力计算讲解

框架结构内力计算讲解
(1)、伸缩缝
仅将基础顶面以上的结构分开,宽度一般为20—40mm。
作用: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上收缩而使房屋产生裂缝。
设置:伸缩缝的设置主要与施工方法和房屋长度有关。
(2)、沉降缝 沉降缝将基础至屋顶全部分开。
作用:避免因房屋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基础、地面、墙体、楼面、 屋面拉裂。 设置沉降缝:
纵向框架结构荷载计算区域示意图
F 负载面积
g

e





算平均值,12-15KN
/
m3
n-总层数
按抗震设计时
一级抗震 二级抗震
三级抗震
Ac
Nc 0.7 fc
Ac
Nc 0.8 fc
Ac
Nc 0.9 fc
一般宜取 hc 400 mm, bc 300 mm
而且要求 l0 / hc 4
4 变形缝的设置
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的统称。
进行; ➢ 结构尽可能简单、规则、均匀、对称,构件类型少;
框架结构柱网平面布置举例
Back
框架结构平面布置
Bபைடு நூலகம்ck
框 架 结 构 透 视 图
柱网布置 考虑因素:生产工艺使用要求,建筑、结构及施工条件等;采用预制 构件,符合模数制;柱网尺寸应力求简单规则,受力合理及有利于施工 工业化。
民用建筑柱网布置
注意:现浇框架梁是T形截面,装配或装配整体式位矩形 或花篮形截面
• 框架柱
—截面尺寸为方形或矩形
—按非抗震设计时
fc Ac
(1.05
~ 1.10)Nc ,
Ac
(1.05
~ 1.10)
Nc fc
Nc 柱组合轴压力设计值

抗震设计思维导图

抗震设计思维导图

框架梁
框架梁柱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柱
地震作用及结构抗震验算
计算简图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分析
运动方程 自由振动
强迫振动
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
单自由度体系水平地震计算的反应谱法
地震影响系数及反应谱
地震系数及动力系数
场地与地基
场地土类型
覆盖层厚度的确定
剪切波速大于500米每秒
建筑场地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建筑场地类型划分
场地卓越周期
地震基础抗震验算
一般原则 地震抗震承载力验算
土地液化判断方法
液化的概念
液化地基的评价
评价的意义 液化指数 液化地基危害程度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可液化地基防震措施
抗震设计
框架结构抗震计算
框架结构地震作用计算 内力组合 框架结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框架梁截面抗震验算 框架柱截面抗震验算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房屋的适用最大高度 房屋高宽比 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结构布置的一般要求
结构方案不当
震害及其分析 结构构件的震害

框架钢结构内力组合

框架钢结构内力组合

77框架钢结构内力组合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进行内力组合,考虑如下可能的组合方式: 1)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2) 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3)抗震组合:(选取最不利内力组合时考虑抗震调整系数0.75) 控制界面及最不利内力组合:对梁而言,控制界面在梁梁端和跨中,最不利内力组合为梁端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以及最大剪力,跨中的最大正弯矩。

柱为偏压构件,控制界面为柱的两端。

大偏压时弯矩越大越不利,小偏压时轴力越大越不利,考虑如下四种情况:(1) 及相应的N 、V ; (2) 及相应的M 、V ; (3) 及相应的M 、V ; (4)比较大或都较小。

梁内力组合如表6-1:由于本结构所选用的梁的尺寸都一样,故仅需验算受力较大的梁。

由以上的弯矩图可知本结构第一层的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受力最大,故仅需验算第一层的梁即可。

柱内力组合如表6-2:柱尺寸一层与二、三、四层尺寸不同,而三、四层柱与二层柱相比,二层受力大于三、四层柱,故仅需验算一层和二层柱即可。

梁截面内力恒载活载风载地震荷载A C 跨A端M-171.311-50.86810.462(-10.462)220.86(-220.86)-268.00(-285.57)-240.78(-270.07)-281.1238.27(-408.97) V115.3531.54-2.261(2.261)-48.243(48.243)180.70(184.48)166.21(172.49)186.6370.97(168.66)跨中M132.4138.560.738(-0.738)-12.357(12.357)213.50(212.26)197.71(195.65)216.54124.47(149.50) V-38.99-12.46-2.261(2.261)-48.243(48.243)-66.13(-62.33)-62.16(-55.83)-64.85-87.73(9.96)C端M-214.526-60.765-8.758(8.758)-189.207(189.207)-349.86(-335.15)-329.24(-304.72)-349.16-404.89(-21.75)7777(13.23 7) (283.3 3)V -75.88-19.54-3.794(3.794)-81.551(81.551)-121.60(-115.23)-104.89(-121.59)-121.59-156.60(8.54)(注:括号中的力为反方向的风荷载或地震荷载)表6-2.1 底层柱内力组合柱截面内力恒载活载风载地震荷载A 柱柱顶M86.15127.044-6.386(6.386)-108.18(108.18)135.88(146.61)120.94(132.65)142.81-15.77(195.18) N893.84203.48-5.591(5.591)-142.086(142.086)1352.78(1362.18)1264.19(1224.17)1406.09757.49(1034.56) V25.988.2-5.20(5.20)-106.6(106.6)38.29(47.02)31.93(45.60)43.11-76.86(131.01)777777底 4 (-19.371) (-423.60)(13.10) (-0.17) (394.25)N 757.82154.53-9.309(9.309)-236.421(236.421)1117.91(1133.55)1047.79(1031.99)1174.50521.07(982.09)V -10.98-3.30-5.60(5.60)-114.9(114.9)-22.5(-13.09)-24.25(-6.25)-18.06-123.39(100.66)(注:括号中的力为反方向的风荷载或地震荷载)柱截面内力恒载活载风载地震荷载A 柱柱顶M87.27727.386-5.865(5.865)-137.72(137.72)138.15(148.00)123.36(139.78)144.66-43.40(225.15) N647.40149.24-3.330(3.330)-93.843(93.843)983.02(988.61)918.47(927.80)1020.25558.32(741.31)777777(注:括号中的力为反方向的风荷载或地震荷载)77根据内力组合结果,选取结构最不利内力组合如下表:7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 (mm²)
763
763 402
402 603
603 603
603 763
0.17
763
支座C右 -142.64 0.04
603
CD跨间 88.67 0.012
支座D左 -161.08 0.07
603
支座A右 -176.40 0.05
763
AB跨间 111.38 0.014
支座B左 -153.29 0.03
N/fcbh
0.102 0.209 0.316 0.422 0.529 0.637 0.110 0.231 0.353 0.474 0.595 0.718 0.105 0.217
0.329
0.440
0.552 0.666
0.098
0.196
0.294
0.392
0.490
0.588
层次 6
3
截面
支座A右 AB跨间 支座B左 支座B右 BC跨间 支座C左 支座C右 CD跨间 支座D左 支座A右 AB跨间 支座B左 支座B右 BC跨间
4
550
550
510
14.3 132.57 74.23 1421.40
C
3
550
550
510
14.3 153.63 85.79 1905.42
2
550
550
510
14.3 158.63 95.04 2389.43
1
550
550
510
14.3 195.16 79.87 2880.10
6
550
550
510
<0 605 2269 12 16 2412
191 2078 大 426 0.257 51 -113.76 605 2269 12 16 2412
53 2078
小 288 构造
<0 605 2269 12 16 2412
89 2078 小 324 构造
<0 605 2269 12 16 2412
150 2078 小 385 构造
20 1 #VALUE! #VALUE! #VALUE! #VALUE! 2078 #VALUE! #VALUE! 构造
4125 25.976
是 1.007
21 1 1.59 52.77 26 47 2078 小 282 构造
<0 605 2269 2*4 20 1256
<0 605 2269 2*4 20 1256
1
550
550
510
14.3 180.35 57.17 2542.10
M/Vh0
3.95 3.78 3.60 3.47 3.55 5.32 3.74 3.60 3.49 3.50 3.28 4.76 3.79 3.54
3.50
3.51
3.27 4.79
4.77
4.52
4.19
4.10
4.18
6.19
N max
33.17 33.17
N min
-110.60 -72.67
M max
0.00 #VALUE!
1
N max
33.64 32.91
N
35.19 0.00 0.00 85.06 1488.06 602.47 10.55 2028.97
l0
4125
l0/i 25.976
是否附加弯 矩
#VALUE!
0.91
0.66
0.44 0.74
0.83
0.46
0.75
1.03
0.76
1.03
0.69 0.46
0.83
603 763 603 603 308 603 402 603 402 1017 603 911 911 628
911
911
603 1017
1137
628
1030
1030
760
1030
942 628
Psv 0.269
0.269
0.269
MIN 0.138
0.138
0.138
-1260890
表10.2.2 A轴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层数 内力 组合结果
M1 M2 N l0 l0/i
是否附加弯 矩
Cm ea ζc ηns M e0
M max
48.00 75.44 428.42 4125 25.976
3
550
550
510
14.3 159.31 89.21 2049.17
2
550
550Leabharlann 51014.3 165.46 98.86 2573.24
1
550
550
510
14.3 197.28 81.29 3104.49
6
550
550
510
14.3 85.51 44.28 453.39
5
550
550
510
14.3 105.93 58.60 937.39
Cm
#VALUE!
ea
20
ζc
1
ηns #VALUE!
M #VALUE!
e0
#VALUE!
ei
#VALUE!
Nb
2078
偏心性质 #VALUE!
e #VALUE!
ξ
0.009
x-80
-76
AS`=AS #VALUE!
As,min
605
AS,MIN总
2269
实配钢筋
2*4 20 1256
4125 25.976 #DIV/0! #DIV/0!
142.58 162.83 1032.05 4125 25.976
是 0.963
20 1 1.12 176.21 171
3
N max
37.88 38.34 1826.65 4125 25.976
是 0.996
21 1 1.53 58.28 32
N min
31.19 42.46 750.92 4125 25.976
#VALUE! 605 2269
2*4 20 1256
1
N min
33.04 130.85 1122.51
4875 30.699
否 0.776
22 1 1.22 130.85 117
21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2078 #DIV/0! #DIV/0!
0.000 -80 #DIV/0! 605 2269 2*4 20 1256
4125 25.976 #DIV/0! #DIV/0!
22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表10.2.1 柱剪跨比和轴压比验算

层次
b
h
h0
fc
M
V
N
6
550
550
510
14.3 75.44 37.41 442.08
5
550
550
510
14.3 88.53 45.98 903.69
A
4
550
550
510
14.3 102.26 55.74 1365.17
3
550
550
510
14.3 110.66 62.59 1826.65
2078 #DIV/0! #DIV/0!
构造
<0 605 2269 2*4 20 1256
4125 25.976 #DIV/0! #DIV/0!
20 1 2.10 #DIV/0! #DIV/0! #DIV/0! 2078 #DIV/0! #DIV/0! 构造
<0 605 2269 2*4 20 1256
2 18 2 16 2 18 2 16 2 20(628) 2 18 2 16 (911) 2 18 2 16 (911) 3 16(603) 4 18(1017) 2 20 2 18 (1137) 2 20 (628) 2 20 2 16 (1030) 2 20 2 16 (1030) 3 18(763) 2 20 2 16 (1030) 3 20(942) 3 20(628) 2 20 2 18 (1137)
1137
层数 6 3 1
截面
AB BC CD AB BC CD AB BC CD
表10.1.2框
表10.1.2框架梁箍筋计算表
γREV(kN) 0.2βc
102.18 34.72 98.28 136.66 129.75 152.13 155.16 136.07 174.15
364.65 257.4 364.65 364.65 257.4 364.65 364.65 257.4 364.65
763
支座B右 -82.87 0.199 763
1
BC跨间 80.69 0.063
支座C左 -77.30 0.184 763
支座C右 -145.73 0.05
603
CD跨间 93.47 0.013
支座D左 -176.48 0.08
603
.1 框架梁纵向钢筋计算表
As (mm²)
461 614 495 250 200 250 394 511 382 965 584 890 657 618
608
843
486 952
1043
611
906
710
643
657
861 512
1043
实配钢筋
As'/As
3 16(603) 3 18 (763) 3 16(603) 3 16(603) 2 14(308) 3 16(603) 2 16(402) 3 16(603) 2 16(402) 4 18(1017) 3 16 (6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