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光学总复习与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

习题巩固
巩固练习
习题难度: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习题类型:覆盖多种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习题内容:涉及多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习题答案: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练习答案
答案: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在应用光学中,透镜的焦距是指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汇聚 的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题目:应用光学实验操作
解析: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应用光学理论的理解,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和数据分析能力。
练习总结
习题巩固:通过 练习题来巩固所 学知识
解题技巧:掌握 解题技巧,提高 解题效率
错题分析:分析 错题原因,避免 重复犯错
举一反三:通过练 习题学会举一反三, 拓展知识面
学科交叉:与其 他学科的知识点 进行交叉融合, 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和思维方式。
创新实验:设计 一些创新性的实 验,让学生通过 动手实践来加深 对光学的理解。
拓展总结
解题技巧:掌握常用解题方 法,提高解题效率
习题难度:由易到难,逐步 提高解题能力
知识点拓展:通过习题巩固 和拓展所学知识点
举一反三:学会触类旁通, 能够解决类似问题
应用光学习题解析
01
02
习题拓展
习题巩固
03
04
习题解答
光的折射与反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 种介质斜射入另一 种介质时,传播方 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光的反射:光在两 种介质的交界面上 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折射定律:入射角i 、折射角r和介质的 折射率n之间的关 系。
反射定律:入射角i 、反射角i'和介质 的折射率n之间的 关系。

(完整)应用光学习题解答分解

(完整)应用光学习题解答分解

一、填空题1、光学系统中物和像具有共轭关系的原因是 。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3、 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 、 、 ,当物像空间的介质的折射率给定后,对于一对给定的共轭面,可提出 种放大率的要求。

4、 理想光学系统中,与像方焦点共轭的物点是 。

5、物镜和目镜焦距分别为mm f 2'=物和mm f 25'=目的显微镜,光学筒长△= 4mm ,则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 ,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 ,目镜的视放大率为 。

6、 某物点发出的光经理想光学系统后对应的最后出射光束是会聚同心光束,则该物点所成的是(填“实”或“虚")像。

7、人眼的调节包含 调节和 调节。

8、复杂光学系统中设置场镜的目的是。

9、要使公共垂面内的光线方向改变60度,则双平面镜夹角应为 30 度.10、近轴条件下,折射率为1.4的厚为14mm 的平行玻璃板,其等效空气层厚度为 10 mm 。

11、设计反射棱镜时,应使其展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平行,目的是 保持系统的共轴性 。

12、有效地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是 提高数值孔径和减小波长 。

13、近轴情况下,在空气中看到水中鱼的表观深度要比实际深度 小 。

一、填空题1、光路是可逆的2、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I 0,其中,sinI 0=n 2/n 1。

3、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一4、轴上无穷远的物点5、-20;-2; 106、实7、视度瞳孔8、在不影响系统光学特性的的情况下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使后面系统的通光口径不致过大.9、3010、1011、12、13、小二、简答题1、什么是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物空间、像空间?答:光学系统以一条公共轴线通过系统各表面的曲率中心,该轴线称为光轴,这样的系统称为共轴光学系统.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2、如何确定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答:将系统中除孔径光阑以外的所有光阑对其前面所有的光学零件成像到物空间。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

、填空题1、光学系统中物和像具有共轭关系的原因是。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3、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当物像空间的介质的折射率给定后,对于一对给定的共轭面,可提出种放大率的要求。

4、理想光学系统中,与像方焦点共轭的物点是。

5、物镜和目镜焦距分别为f物' 2mm 和 f目' 25mm的显微镜,光学筒长△ = 4mm,则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目镜的视放大率为。

6、某物点发出的光经理想光学系统后对应的最后出射光束是会聚同心光束,则该物点所成的是(填“实”或“虚” )像。

7、人眼的调节包含调节和调节。

8、复杂光学系统中设置场镜的目的是9、要使公共垂面内的光线方向改变60 度,则双平面镜夹角应为度。

10、近轴条件下,折射率为1.4 的厚为14mm的平行玻璃板,其等效空气层厚度为mm。

11、设计反射棱镜时,应使其展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平行,目的12、有效地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是。

13、近轴情况下,在空气中看到水中鱼的表观深度要比实际深度。

一、填空题1、光路是可逆的2、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I0,其中,sinI0=n2/n13、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一4、轴上无穷远的物点5、-20;-2;106、实7、视度瞳孔8、在不影响系统光学特性的的情况下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使后面系统的通光口径不致过大。

9、3010、1011、保持系统的共轴性12、提高数值孔径和减小波长13、小二、简答题1、什么是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物空间、像空间?答:光学系统以一条公共轴线通过系统各表面的曲率中心,该轴线称为光轴,这样的系统称为共轴光学系统。

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

2、如何确定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答:将系统中除孔径光阑以外的所有光阑对其前面所有的光学零件成像到物空间。

这些像中,孔径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的一个像所对应的光阑即为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

应用光学课后习题答案

应用光学课后习题答案

应用光学课后习题答案应用光学课后习题答案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应用光学是将光学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光学通信、光学材料等领域。

在学习应用光学的过程中,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应用光学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一束入射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入射角为30°,玻璃的折射率为1.5。

求折射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解答: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的关系是:n₁sinθ₁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已知n₁ = 1(空气的折射率),θ₁ = 30°,n₂ = 1.5(玻璃的折射率),代入折射定律得:1sin30° = 1.5sinθ₂,解得θ₂ ≈ 19.47°。

所以,折射光线的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19.47°。

2. 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60°,水的折射率为1.33。

求折射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解答:同样利用折射定律,已知n₁ = 1(空气的折射率),θ₁ = 60°,n₂ = 1.33(水的折射率),代入折射定律得:1sin60° = 1.33sinθ₂,解得θ₂ ≈ 45.05°。

所以,折射光线的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45.05°。

3. 一束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入射角为45°,玻璃的折射率为1.5。

求折射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解答:同样利用折射定律,已知n₁ = 1.5(玻璃的折射率),θ₁ = 45°,n₂ = 1(空气的折射率),代入折射定律得:1.5sin45° = 1sinθ₂,解得θ₂ ≈ 30°。

所以,折射光线的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精编文档).doc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一、填空题1、光学系统中物和像具有共轭关系的原因是。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3、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当物像空间的介质的折射率给定后,对于一对给定的共轭面,可提出种放大率的要求。

4、理想光学系统中,与像方焦点共轭的物点是。

5、物镜和目镜焦距分别为mmf2'=物和mmf25'=目的显微镜,光学筒长△= 4mm,则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目镜的视放大率为。

6、某物点发出的光经理想光学系统后对应的最后出射光束是会聚同心光束,则该物点所成的是(填“实”或“虚”)像。

7、人眼的调节包含调节和调节。

8、复杂光学系统中设置场镜的目的是。

9、要使公共垂面内的光线方向改变60度,则双平面镜夹角应为度。

10、近轴条件下,折射率为1.4的厚为14mm的平行玻璃板,其等效空气层厚度为mm。

11、设计反射棱镜时,应使其展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平行,目的是。

12、有效地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是 。

13、近轴情况下,在空气中看到水中鱼的表观深度要比实际深度 。

一、填空题1、光路是可逆的2、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I 0,其中,sinI 0=n 2/n 1。

3、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 一4、轴上无穷远的物点5、-20;-2; 106、实7、视度 瞳孔8、在不影响系统光学特性的的情况下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使后面系统的通光口径不致过大。

9、3010、1011、保持系统的共轴性12、提高数值孔径和减小波长13、小二、简答题1、什么是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物空间、像空间?答:光学系统以一条公共轴线通过系统各表面的曲率中心,该轴线称为光轴,这样的系统称为共轴光学系统。

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

2、如何确定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答:将系统中除孔径光阑以外的所有光阑对其前面所有的光学零件成像到物空间。

这些像中,孔径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的一个像所对应的光阑即为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

一、填空题1、 光学系统中物和像具有共轭关系的原因是 。

2、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

3、 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 、 、 ,当物像空间的介质的折射率给定后,对于一对给定的共轭面,可提出 种放大率的要求。

4、 理想光学系统中,与像方焦点共轭的物点是 。

5、 物镜和目镜焦距分别为mm f 2'=物和mm f 25'=目的显微镜,光学筒长△=4mm ,则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 ,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 ,目镜的视放大率为 。

6、 某物点发出的光经理想光学系统后对应的最后出射光束是会聚同心光束,则该物点所成的是 (填“实”或“虚”)像。

7、 人眼的调节包含 调节和 调节。

8、 复杂光学系统中设置场镜的目的是 。

9、 要使公共垂面的光线方向改变60度,则双平面镜夹角应为 度。

10、近轴条件下,折射率为1.4的厚为14mm 的平行玻璃板,其等效空气层厚度为 mm 。

11、设计反射棱镜时,应使其展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平行,目的是。

12、有效地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是。

13、近轴情况下,在空气中看到水中鱼的表观深度要比实际深度。

一、填空题1、光路是可逆的2、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I0,其中,sinI0=n2/n1。

3、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一4、轴上无穷远的物点5、-20;-2;106、实7、视度瞳孔8、在不影响系统光学特性的的情况下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使后面系统的通光口径不致过大。

9、3010、1011、保持系统的共轴性12、提高数值孔径和减小波长13、小二、简答题1、什么是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物空间、像空间?答:光学系统以一条公共轴线通过系统各表面的曲率中心,该轴线称为光轴,这样的系统称为共轴光学系统。

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

2、如何确定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答:将系统中除孔径光阑以外的所有光阑对其前面所有的光学零件成像到物空间。

这些像中,孔径对入瞳中心角最小的一个像所对应的光阑即为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

应用光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应用光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应用光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干涉现象?A. 薄膜干涉B. 单缝衍射C. 双缝干涉D. 多普勒效应2. 激光的三个主要特性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单色性B. 相干性C. 方向性D. 发散性3. 在光纤通信中,信号传输的介质通常是:A. 空气B. 真空C. 石英玻璃D. 水4. 下列关于光的偏振现象,错误的是:A. 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偏振B. 偏振片可以让自然光变成偏振光C. 偏振光通过偏振片后,光的强度会发生变化D. 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强度为零5.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哪部分的移动会产生干涉条纹?A. 分光镜B. 反射镜C. 光源D. 观察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全息照相的原理及其特点。

2. 解释光纤通信中的模式色散现象,并说明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体距离透镜30cm。

求像的位置和大小。

2. 在光纤通信中,已知光纤的数值孔径为0.2,光纤的折射率为 1.5,求光纤接受光的锥角。

四、论述题(共40分)1. 论述光学薄膜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应用实例。

(20分)2. 分析激光冷却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0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D3. C4. D5. B二、简答题1. 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激光记录物体的三维图像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光的干涉现象,通过记录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的干涉图样,再利用参考光波与物体光波的干涉图样重合,形成全息图。

全息照相的特点包括能够记录物体的三维信息,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以及可以进行无损检测等。

2. 模式色散是指在多模光纤中,由于不同模式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导致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不同,从而引起的信号失真。

模式色散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限制了光纤的传输带宽和传输距离,降低了信号的传输质量。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

、填空题1、光学系统中物和像具有共辘关系的原因是。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3、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当物像空间的介质的折射率给定后,对于一对给定的共辘面,可提出种放大率的要求。

4、理想光学系统中,与像方焦点共轨的物点是。

5、物镜和目镜焦距分别为f物'2mm和f目'25mm的显微镜,光学筒长厶=4mm,则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目镜的视放大率为。

6、某物点发出的光经理想光学系统后对应的最后出射光束是会聚同心光束,则该物点所成的是(填“实”或“虚”)像。

7、人眼的调节包含调节和调节。

8、复杂光学系统中设置场镜的目的是9、要使公共垂面内的光线方向改变60度,则双平面镜夹角应为度。

10、近轴条件下,折射率为1.4的厚为14mm的平行玻璃板,其等效空气层厚度为mm。

11、设计反射棱镜时,应使其展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平行,目的12、有效地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是13、近轴情况下,在空气中看到水中鱼的表观深度要比实际深度。

一、填空题1、光路是可逆的2、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Io,其中,sinlo=n2/ni3、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一4、轴上无穷远的物点5、一20;— 2; 106、实7、视度瞳孔8、在不影响系统光学特性的的情况下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使后面系统的通光口径不致过大。

9、3010、1011、保持系统的共轴性12、提高数值孔径和减小波长13、小二、简答题1、什么是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物空间、像空间?答:光学系统以一条公共轴线通过系统各表面的曲率中心,该轴线称为光轴,这样的系统称为共轴光学系统。

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

2、如何确定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答:将系统中除孔径光阑以外的所有光阑对其前面所有的光学零件成像到物空间。

这些像中,孔径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的一个像所对应的光阑即为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

3、共轴光学系统的像差和色差主要有哪些?答:像差主要有:球差、慧差(子午慧差、弧矢慧差)、像散、场曲、畸变;色差主要有:轴向色差(位置色差)、倍率色差。

应用光学习题及答案

应用光学习题及答案

四、分析作图题(共25分)1. 已知正光组的F 和F’,求轴上点A 的像,要求用五种方法。

(8分)2. 已知透镜的焦距公式为1122111nr f 'r d (n )n()(n )r r =⎡⎤--+-⎢⎥⎣⎦,11H n l'f 'd nr -=-,21H n l f 'd nr -=-,分析双凹透镜的基点位置,并画出FFL 、BFL 和EFL 的位置。

(9分)3. 判断下列系统的成像方向,并画出光路走向(8分)(a ) (b )五、计算题(共35分) 1.由已知150f mm '=,2150f mm '=-的两个薄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对一实物成一放大4倍的实像,并且第一透镜的放大率12β⨯=-,试求:1.两透镜的间隔;2.物像之间的距离;3.保持物面位置不变,移动第一透镜至何处时,仍能在原像面位置得到物体的清晰像?与此相应的垂铀放大率为多大?(15分)2. 已知一光学系统由三个零件组成,透镜1:11100f f '=-=,口径140D =;透镜2:22120f f '=-=,口径230D =,它和透镜1之间的距离为120d =;光阑3口径为20mm ,它和透镜2之间的距离230d =。

物点A 的位置1200L =-,试确定该光组中,哪一个光孔是孔径光阑,哪一个是视场光阑?(20分)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用纸课程名称:应用光学 (A 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B ;2.A ;3.C ;4.C ;5.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物镜的像方焦点F '物到目镜物镜焦点F 目之间的距离 2.又叫后截距,用Fl '表示,是系统最后一个面的顶点到像方焦点之间的距离 3.一般认为最大波像差小于四分之一波长,则系统质量和理想光学系统没有显著差别4.入瞳直径D 和物镜焦距f '物之比D f '物5.假设物空间不动,棱镜绕P 转θ,则像空间先绕P ’转1(1)n θ--,后绕P 转θ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限制进入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口径的光阑叫空径光阑。

应用光学总复习与习题解答

应用光学总复习与习题解答

总复习第一章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返回内容提要有关光传播路径的定律是本章的主要问题。

折射定律(光学不变量)及其矢量形式反射定律(是折射定律当时的特殊情况)费马原理(极端光程定律),由费马原理导出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实、虚)物空间、像空间概念 完善成像条件(等光程条件)及特例第二章 球面与球面系统 返回内容提要球面系统仅对细小平面以细光束成完善像基本公式:阿贝不变量放大率及其关系:拉氏不变量反射球面的有关公式由可得。

第三章 平面与平面系统返回内容提要平面镜成镜像夹角为 α 的双平面镜的二次像特征 平行平板引起的轴向位移反射棱镜的展开,结构常数,棱镜转像系统折射棱镜的最小偏角,光楔与双光楔关键问题:坐标系判断,奇次反射成像像,偶次反射成一致像,并考虑屋脊的作用。

第四章 理想光学系统返回内容提要主点、主平面,焦点、焦平面,节点、节平面的概念高斯公式与牛顿公式:当时化为,并有三种放大率,,拉氏不变量,,厚透镜:看成两光组组合。

++组合:间隔小时为正光焦度,增大后可变成望远镜,间隔更大时为负光焦度。

--组合:总是负光焦度 +-组合:可得到长焦距短工作距离、短焦距长工作距离系统,其中负弯月形透镜可在间隔增大时变 成望远镜,间隔更大时为正光焦度。

第五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返回内容提要本部分应与典型光学系统部分相结合进行复习。

孔阑,入瞳,出瞳;视阑,入窗,出窗;孔径角、视场角及其作用 拦光,渐晕,渐晕光阑 系统可能存在二个渐晕光阑,一个拦下光线,一个拦上光线 对准平面,景像平面,远景平面,近景平面,景深 物方(像方)远心光路——物方(像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第六章 光能及其计算 返回内容提要本章重点在于光能有关概念、单位和像面照度计算。

辐射能通量,光通量,光谱光视效率,发光效率 发光强度,光照度,光出射度,光亮度的概念、单位及其关系 光束经反射、折射后亮度的变化,经光学系统的光能损失, 通过光学系统的光通量,像面照度总之,第七章 典型光学系统 返回内容提要本章需要熟练掌握各类典型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放大倍率、光束限制、分辨本领以及显微镜与照明 系统、望远镜与转像系统的光瞳匹配关系,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

一、填空题1、 光学系统中物和像具有共轭关系的缘故是 。

2、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

3、 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 、 、 ,当物像空间的介质的折射率给定后,关于一对给定的共轭面,可提出 种放大率的要求。

4、 理想光学系统中,与像方核心共轭的物点是 。

5、 物镜和目镜焦距别离为mm f 2'=物和mm f 25'=目的显微镜,光学筒长△= 4mm ,那么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 ,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 ,目镜的视放大率为 。

6、 某物点发出的光领导想光学系统后对应的最后出射光束是集聚同心光束,那么该物点所成的是 (填“实”或“虚”)像。

7、 人眼的调剂包括 调剂和 调剂。

8、 复杂光学系统中设置场镜的目的是 。

9、 要使公共垂面内的光线方向改变60度,那么双平面镜夹角应为 度。

10、近轴条件下,折射率为1.4的厚为14mm 的平行玻璃板,其等效空气层厚度为 mm 。

1一、设计反射棱镜时,应使其展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平行,目的是 。

1二、有效地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是 。

13、近轴情形下,在空气中看到水中鱼的表观深度要比实际深度 。

一、填空题一、光路是可逆的二、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I 0,其中,sinI 0=n 2/n 1。

3、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 一4、轴上无穷远的物点五、-20;-2; 10 六、实 7、视度 瞳孔八、在不阻碍系统光学特性的的情形下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使后面系统的通光口径不致过大。

九、30 10、101一、维持系统的共轴性 1二、提高数值孔径和减小波长 13、小 二、简答题一、什么是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物空间、像空间?答:光学系统以一条公共轴线通过系统各表面的曲率中心,该轴线称为光轴,如此的系统称为共轴光学系统。

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

二、如何确信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答:将系统中除孔径光阑之外的所有光阑对其前面所有的光学零件成像到物空间。

物理光用与应用光学习题解答(整理后全)

物理光用与应用光学习题解答(整理后全)
第一章 光的电磁波理论
1-1.计算由 E = ( -2i + 2 3 j ) exp éi ( 3 x + y + 6 ´ 108 t ) ù 表示的平面波电矢量的振动方向、
ê ë
ú û
传播方向、相位速度、振幅、频率、波长。 解:由题意: E x = -2e
i ( 3 x + y + 6 ´ 108 t )
解: (1)∵ k = w / v ∵ k = 2p / l ∴ vg = v - l ∴ vg =
d (kv) dv =v+k dk dk
∴ dk = -( 2p / l2 ) dl
dv b 2l =v-l dl c 2 + b 2 l2
2 2
= c +b l 2
b 2 l2 c 2 + b 2 l2
1-4 题用图 - 2( Ex '2 sin a cos a - E y '2 sin a cos a + E x ' E y ' cos 2 a - E x ' E y ' sin 2 a ) E x 0 E y 0 cos j = E 2 E2 sin 2 j x0 y0 ( E x '2 cos 2 a + E y '2 sin 2 a - E x ' E y ' sin 2a ) E 2 + ( E x '2 sin 2 a + E y '2 cos 2 a + E x ' E y ' sin 2a ) E 2 y0 x0
i ( 3 x + y + 6 ´ 108 t )
v v ky = 1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

1、光学系统中物和像具有共轭关系的原因是 。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

3、 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 、 、 ,当物像空间的介质的折射率给定后,对于一对给定的共轭面,可提出 种放大率的要求。

4、 理想光学系统中,与像方焦点共轭的物点是 。

5、物镜和目镜焦距分别为mm f 2'=物和mm f 25'=目的显微镜,光学筒长△= 4mm ,则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 ,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 ,目镜的视放大率为 。

6、 某物点发出的光经理想光学系统后对应的最后出射光束是会聚同心光束,则该物点所成的是 (填“实”或“虚”)像。

7、人眼的调节包含 调节和 调节。

8、复杂光学系统中设置场镜的目的是 。

9、要使公共垂面内的光线方向改变60度,则双平面镜夹角应为 度。

10、近轴条件下,折射率为的厚为14mm 的平行玻璃板,其等效空气层厚度为 mm 。

11、设计反射棱镜时,应使其展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平行,目的是 。

12、有效地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是 。

13、近轴情况下,在空气中看到水中鱼的表观深度要比实际深度 。

1、光路是可逆的2、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I0,其中,sinI=n2/n1。

3、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一4、轴上无穷远的物点5、-20;-2; 106、实7、视度瞳孔8、在不影响系统光学特性的的情况下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使后面系统的通光口径不致过大。

9、3010、1011、保持系统的共轴性12、提高数值孔径和减小波长13、小二、简答题1、什么是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物空间、像空间答:光学系统以一条公共轴线通过系统各表面的曲率中心,该轴线称为光轴,这样的系统称为共轴光学系统。

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

2、如何确定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答:将系统中除孔径光阑以外的所有光阑对其前面所有的光学零件成像到物空间。

这些像中,孔径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的一个像所对应的光阑即为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

应用光学习题(含答案).docx

应用光学习题(含答案).docx

应用光学习题本习题供学习、复习使用。

精练这些习题及作业和课件上的例题有助于掌握、理解应用光学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规律。

应用光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在本习题内,但不仅限于本习题。

本习题仅供课程学习时参考。

习题中一些问题提供了解答,限于时间,其它则略去。

一、筒答题1、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及其内容是什么?答: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是自钱传播定律、独立传播定W:、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直线传播定律:光线在均匀透明介质中按直线传播。

独立传播定律:不同光源的光在通过介质某点时互不影响。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位于入射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位于入射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对两种定的介j员来说,是=个和入射角无关的常数n isin/,-msin/。

22、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有哪些?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包指物方焦点、{象方焦点;物方主点、像方主点:物方节点、像方节点。

基面包括:物方焦平丽、像方然平面:物方主平丽、像方主平面;物方节平面、像方节平面。

3、什么是光学系统的孔役光阑和视场光阙?答:孔径光阑是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立体角的光阔。

晴荡艾丽王辅前有字亩7茧事宝肯车夜夜古国的光册J。

4、常见非正常跟有哪两种?如何校正常见非正常1'常见正常目艮包括近视酬远视盹近视眼将工二(远附近点)矫正到无限远,远视眼,将一丘丛(远点就近点)矫正到明视距离。

3、光'于系统极限分辨角为多大?采取什么途径可以提岗极限分辨角?答:衍射决定的极限分辨角为0=3®。

可见其与波长和孔役有关。

订蔬小波长D和增大孔径可以提高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I什么是共和1)也学系统、元学系统物空间、像空间?答:光学系统以一条公共制线通过系统各表面的幽率中心,该轴线称为光轴,这样的系统称为共轴光学系统。

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

、如何确定光学系统的视场Jt阙?答:将系统中除孔径光阑以外的所有光阑对其前面所有的光学零件成像到物空间;这些像中,孔径对入暗中心张角最小的一个像所对应的光阑即为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阙。

应用光学习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应用光学习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考试试题纸(A卷)课程名称题号题分备注: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应用光学四五六七专业班级八九十总分一二三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发生全反射现象的必要前提是:A)光线由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传播B)光线由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传播C)光线在均匀介质中传播D)以上情况都可能产生2.周视照相机可以拍摄大视场景物,其利用的:A)节点的性质B)主点的性质C)焦点的性质D)以上答案都正确3.在望远镜的视度调节中,为适应近视人群,应采取的是:A)使物镜远离目镜B)使目镜远离物镜C)使目镜靠近物镜D)应同时调节物镜和目镜4.棱镜系统中加入屋脊面,其作用是:A改变光轴的方向B)改变主截面内像的方向C)改变垂轴于主截面方向上像的方向D)以上都正确5.光学系统中场镜的作用是:A)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B)减小目镜的尺寸C)不改变像的成像性质D)以上都正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显微镜中的光学筒长指的是(2.光学系统中像方顶截距是(3.用波像差评价系统成像质量的瑞利准则是(4.望远系统中物镜的相对孔径是(5.棱镜的转动定理是(三、简答题(共20分)1.什么叫孔径光阑?它和入瞳和出瞳的关系是什么?(4分)2.什么叫视场光阑?它和入窗和出窗的关系是什么?(4分)3.几何像差主要包括哪几种?(4分)4.什么叫远心光路?其光路特点是什么?(4分)5.照相机中F数是什么意思?光圈指的是什么?(4分))))))四、分析作图题(共25分)1.已知正光组的F和F’,求轴上点A的像,要求用五种方法。

(8分)2.已知透镜的焦距公式为f'=nr1n−1n−1,l'H=−f'd,lH=−f'd,nrnr⎡⎤rd12(n−1)⎢n(1−1)+(n−1)⎥r2r2⎦⎣分析双凹透镜的基点位置,并画出FFL、BFL和EFL的位置。

(9分)3.判断下列系统的成像方向,并画出光路走向(8分)(a)五、计算题(共35分)(b)1.由已知f1′=50mm,f2′=−150mm的两个薄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对一实物成一放大4倍的实像,并且第一透镜的放大率β1=−2,试求:1.两透镜的间隔;2.物像之间的距离;3.保持物面位置不变,移动第一透镜至何处时,仍能在原像面位置得到物体的清晰像?与此相应的垂铀放大率为多大?(15分)2.已知一光学系统由三个零件组成,透镜1:f1′=−f1=100,口径D1=40;透镜2:f2′=−f2=120,口径D2=30,它和透镜1之间的距离为d1=20;光阑3口径为20mm,它和透镜2之间的距离d2=30。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
解:已知:
按题目要求,该物镜为最简单结构的薄透镜系统,则设系统由两片透镜组成,该两透镜皆为薄透镜,则此两片透镜的距离为:
同时,为求解方便,设无限远处轴上所发出的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入射到系统的第一面上时,入射高度为:
根据长焦距物镜的特性,有:
又:
该系统结构已确定:
11.一薄透镜组焦距为100mm,和另一焦距为50mm的薄透镜组合,其组合焦距仍为100mm,间两薄透镜的相对位置,并求基点位置,以图解法校核之。
解:(1)对于第一面,运用单个折射球面的物像公式,有:
对于第二面,由题目可见,两个球面之间的距离正好为300,所以第一面所成的像就落在第二面上,对第二面的物距为0,像距也为0,所以高斯像位于第二面的顶点上。
(2)此时,十字丝是实物,所以有:
所以,十字丝所成的像在球面前方无限远处。
(3)当入射高度为10mm时,即
解:AB经透镜所成的像为A'B',A'B'经平面镜后成像为A''B'',由于A''B''位于平面镜后150mm处,则它的物A'B'必位于平面镜前150mm处,同样为倒立,大小与A''B''相同,则对于透镜来说,有:
设该透镜为薄透镜,则有:
利用高斯公式:
该透镜距离平面镜为300mm,其焦距为100mm。
根据转面公式,
,此时是实像。
(2)若在凸面镀反射膜,则该球成为一个球面反射镜。应用反射成像公式,则有:
,此为虚像。
(3)若在凹面镀膜,则光线先经第一面折射,再经第二面反射,运用在(1)中得到的结果,对于第二面有:
,此为实像。
(4)反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回到第一表面,又会折射,此时光线的实际方向为从右至左,则此时折射面的各项参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第一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返回内容提要有关光传播路径的定律是本章的主要问题。

折射定律(光学不变量)及其矢量形式反射定律(是折射定律当时的特殊情况)费马原理(极端光程定律),由费马原理导出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实、虚)物空间、像空间概念完善成像条件(等光程条件)及特例第二章球面与球面系统返回内容提要球面系统仅对细小平面以细光束成完善像基本公式:阿贝不变量放大率及其关系:拉氏不变量反射球面的有关公式由可得。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返回内容提要平面镜成镜像夹角为α的双平面镜的二次像特征平行平板引起的轴向位移反射棱镜的展开,结构常数,棱镜转像系统折射棱镜的最小偏角,光楔与双光楔关键问题:坐标系判断,奇次反射成像像,偶次反射成一致像,并考虑屋脊的作用。

第四章理想光学系统返回内容提要主点、主平面,焦点、焦平面,节点、节平面的概念高斯公式与牛顿公式:当时化为,并有三种放大率,,拉氏不变量,,厚透镜:看成两光组组合。

++组合:间隔小时为正光焦度,增大后可变成望远镜,间隔更大时为负光焦度。

--组合:总是负光焦度+-组合:可得到长焦距短工作距离、短焦距长工作距离系统,其中负弯月形透镜可在间隔增大时变成望远镜,间隔更大时为正光焦度。

第五章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返回内容提要本部分应与典型光学系统部分相结合进行复习。

孔阑,入瞳,出瞳;视阑,入窗,出窗;孔径角、视场角及其作用拦光,渐晕,渐晕光阑系统可能存在二个渐晕光阑,一个拦下光线,一个拦上光线对准平面,景像平面,远景平面,近景平面,景深物方(像方)远心光路——物方(像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第六章光能及其计算返回内容提要本章重点在于光能有关概念、单位和像面照度计算。

辐射能通量,光通量,光谱光视效率,发光效率发光强度,光照度,光出射度,光亮度的概念、单位及其关系光束经反射、折射后亮度的变化,经光学系统的光能损失,通过光学系统的光通量,像面照度总之,想一想:其中哪些是宽光束像差,哪些是细光束像差,哪些是子午像差,哪些是弧矢像差,哪些是沿轴度量的,哪些是垂轴度量的?各种像差现象:球差彗差像散与像面弯曲位置色差倍率色差初级像差及其与孔径、视场的关系像差特征及校正单个折射球面:三个无球差点,反常区,半反常区,齐明点球差:与透镜结构参数呈抛物线关系:正透镜负球差,负透镜正球差位置色差:正透镜负色差,负透镜正色差,平行平板正球差,正色差彗差、像散、倍率色差:当光阑与球心重合即时不产生畸变:光阑与薄透镜重合时不产生本章复习应结合应用。

波像差的物理意义,波像差与几何像差的关系,离焦原则,光学系统的像差容限点列图、分辨率、光学传递函数等像质评价指标做完题后应检查结果是否有可能性摄影系统景深过小不可能,显微系统景深过大不可能放映系统像面照度零点几勒克斯不可能,摄影光圈数0.08不可能玻璃折射率一般应在1.4到2以内注意公式的适应范围摄影系统景深和显微镜系统景深公式不同适用于接触薄系统的共轭距公式不可用于两主面不重合的系统显微镜正常放大率和望远镜有效放大率公式不同利用物像关系熟悉典型光学系统的一些特点显微镜物镜满足齐焦条件,共轭距一定时,高倍物镜物距小像距大,低倍反之注意理解分辨率、出瞳、数值孔径、景深与倍率的关系望远镜系统当筒长一定时,放大倍率越高,物镜焦距越长,目镜焦距越短,并且出瞳一定时入瞳随放大倍率增大而增大当入瞳一定时,出瞳随放大倍率的增大而减小,相对主观亮度也随之增大,到出瞳小于等于眼瞳时相对主观亮度为定值摄影光学系统的景深与焦距、相对孔径、对准距离的关系,焦距越长成像越大放映光学系统共轭距一定,焦距越短成像越大显微镜与照明系统望远镜与转像系统放映物镜与照明系统像差概念1.人眼的角膜可认为是一曲率半径r=7.8mm的折射球面,其后是n=4/3的液体。

如果看起来瞳孔在角膜后3.6mm处,且直径为4mm,求瞳孔的实际位置和直径。

2.在夹锐角的双平面镜系统前,可看见自己的两个像。

当增大夹角时,二像互相靠拢。

设人站在二平面镜交线前2m处时,正好见到自己脸孔的两个像互相接触,设脸的宽度为156mm,求此时二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3、夹角为35度的双平面镜系统,当光线以多大的入射角入射于一平面镜时,其反射光线再经另一平面镜反射后,将沿原光路反向射出?4、有一双平面镜系统,光线以与其中的一个镜面平行入射,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另一镜面平行,问二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5、一平面朝前的平凸透镜对垂直入射的平行光束会聚于透镜后480mm处。

如此透镜凸面为镀铝的反射面,则使平行光束会聚于透镜前80mm处。

求透镜的折射率和凸面的曲率半径(计算时透镜的厚度忽略不计)。

解题关键:反射后还要经过平面折射6、人眼可简化成一曲率半径为5.6mm的单个折射球面,其像方折射率为4/3,求远处对眼睛张角为1度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

7、一个折反射系统,以任何方向入射并充满透镜的平行光束,经系统后,其出射的光束仍为充满透镜的平行光束,并且当物面与透镜重合时,其像面也与之重合。

试问此折反射系统最简单的结构是怎样的。

8、一块厚度为15mm的平凸透镜放在报纸上,当平面朝上时,报纸上文字的虚像在平面下10mm处。

当凸面朝上时,像的放大率为β=3。

求透镜的折射率和凸面的曲率半径。

9、有一望远镜,其物镜由正、负分离的二个薄透镜组成,已知f1’=500mm, f2’=-400mm, d=300mm,求其焦距。

若用此望远镜观察前方200m处的物体时,仅用第二个负透镜来调焦以使像仍位于物镜的原始焦平面位置上,问该镜组应向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此时物镜的焦距为多少?10、已知二薄光组组合,f’=1000,总长(第一光组到系统像方焦点的距离)L=700,总焦点位置lF’=400, 求组成该系统的二光组焦距及其间隔。

11、已知二薄光组组合,d=50,β=-5,共轭距L=150,l1=-35,求二光组焦距。

12、有一焦距140mm的薄透镜组,通光直径为40mm,在镜组前50mm处有一直径为30mm的圆形光孔,问实物处于什么范围时,光孔为入瞳?处于什么范围时,镜组本身为入瞳?对于无穷远物体,镜组无渐晕成像的视场角为多少?渐晕一半时的视场角又为多少?13、有一焦距为50mm的放大镜,直径D=40mm,人眼瞳孔离放大镜20mm来观看位于物方焦平面上的物体。

瞳孔直径为4mm。

问此系统中,何者为孔阑、何者为渐晕光阑,并求入瞳、出瞳和渐晕光阑的像的位置和大小;并求能看到半渐晕时的视场范围。

14、一个20倍的望远镜,视场角2W=3.2度,物镜的焦距500mm,直径62.5mm,为系统的入瞳;在物镜与目镜的公共焦面上设有视场光阑,目镜为单个正薄透镜组,求(1)整个系统的出瞳位置和大小;(2)视阑的直径;(3)望远镜的像方视场角2W’。

15。

有一4倍的伽利略望远镜(目镜为负),物镜焦距160mm,直径40mm,眼瞳在目镜后10mm,直径5mm,为出瞳。

目镜直径10mm。

(1)何为渐晕光阑?其在物空间和像空间的像位置和大小?(2)无渐晕时视场角?(3)半渐晕时视场角?16、与一平面镜相距2.5m处有一与之平行的屏幕,其间距平面镜0.5m处有一发光强度为20cd的均匀发光点光源,设平面镜的反射率为0.9,求屏幕上与法线交点处的照度。

17、拍照时,为获得底片的适度曝光,根据电子测光系统指示,在取曝光时间为1/255s 时,光圈数应为8。

现在为拍摄快速运动目标,需将曝光时间缩短为1/500s,问光圈数应改为多少?反之,希望拍照时有较大的景深,需将光圈数改为11,问曝光时间应为多少?18、一个光学系统,对100倍焦距处的物面成一缩小到1/50的像,物方孔径角为sinU≈u=0.005,物面的照度为1000lx,反射率为ρ=0.75,系统的透过率为K=0.8,求像面的照度。

19、对远物摄影时,要求曝光量Q=Et=0.4lx.s,被摄物体的表面亮度为0.36cd/cm2,物镜的透过率K=0.9,如取曝光时间为1/100s,问应选用多大的光圈数,设物镜为对称型系统,βp=120、如图14-76所示的放映系统,聚光镜L1紧靠物面,放映物镜L2把幻灯片成一50倍的像于银幕上。

光源为200W的放映灯泡,发光效率为15lm/W,灯丝面积为1.2×1.2cm2,可看成是二面发光的余弦辐射体,它被聚光镜成像于放映物镜的入瞳上,并正好充满入瞳。

物镜的物方孔径角u=0.25,整个系统的透过率为0.6,求像面照度。

21、阳光直射时,地面的照度约为105lx。

现经一无像差的薄透镜组(f’=100mm,D/f’=1/5)来聚焦时,所得照度为多少?已知太阳对地面的张角为32分,光组的透过率为1。

22、一双200度的近视眼,其远点在什么位置?矫正时应戴何种眼镜?焦距多大?若镜片的折射率为1.5,第一面的半径是第二面半径的4倍,求眼镜片两个表面的半径。

23、有一16D的放大镜,人眼在其后50mm处观察,像位于眼前400mm处,问物面应在什么位置?若放大镜的直径为15mm,通过它能看到物面上多大的范围?24、有一显微镜系统,物镜的放大率为-40,目镜的倍率为15(设均为薄透镜),物镜的共轭距为195mm,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物体的位置、光学筒长、物镜与目镜的间距、系统的等效焦距和总倍率。

25、一显微镜物镜由相距20mm的二薄透镜组成,物镜的共轭距为195mm,放大率-10倍,且第一透镜承担总偏角的60%,求二透镜的焦距。

26、一个显微镜系统,物镜的焦距为15mm,目镜的焦距为25mm,设均为薄透镜,二者相距190mm,求显微镜的放大率、物体的位置以及系统的等效焦距和倍率。

如果用来作显微摄影,底片位于离目镜500mm 的位置,问整个显微镜系统应向何方向相对于物面移动多少距离?整个系统的横向放大率为多少?27、一个人的近视程度是-2D,调节范围是8D,求:远点距离,近点距离,配戴100度的近视镜求该镜的焦距及戴上后看清的远点距离和近点距离。

28、一显微镜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3倍,数值孔径=0.1,共轭距L=180mm,物镜框是孔径光阑,目镜焦距25mm,求(1)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2)出瞳直径,(3)出瞳距,(4)斜入射照明时,对0.55微米波长求显微镜分辩率,(5)物镜通光口径,(6)设物高2y=6mm,50%渐晕,求目镜的通光口径。

29、作外形尺寸计算:总长=250mm, 放大倍数Γ=-24,为正常放大率,2W =1°48'的开氏望远镜,入瞳与物镜重合30、上题中若加入一个-1倍的单组透镜转像系统,筒长增加240mm,求转像透镜的焦距和通光直径、第一实像面位置处场镜的焦距与通光直径、出瞳距、半渐晕成像时目镜的通光直径。

31、带双组透镜转像系统的望远镜,物镜焦距300mm,目镜焦距30mm,二转像透镜焦距分别为200mm 和300mm,间距25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