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二次解释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井
二次解释
目次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研究
1 测井资料标准化
2 孔隙度解释模式
3 泥质含量解释模式
4 渗透率解释模式
5 含油气饱和度解释模式
6 有效厚度标准
测井精细解释,或称测井二次解释,一般是在掌握了多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为了对一个油田或一个区块进行精细描述而所需要作的工作,这就要求多井综合评价的结果符合地下地质特征,因此,首先要对所有井的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以消除可能存在的测井系统误差。进行测井精细解释的区块一般都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取心和化验分析资料,对储层变化规律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1 测井资料标准化
在实际测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井中使用的仪器型号不同,仪器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仪器本身的刻度也可能存在误差等等,这都影响了测井资料的准确性,要消除这些非地层因数的影响,就要对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本次主要对声波时差和感应电导率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校正。
标准化方法较多,本次选用标准层对比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对一区域内的同一地质体,其测井响应应遵循
一定的分布规律;也就是说在一个区域内,某一稳定的岩性标志层其电性特征也是稳定的,个别井的标准层测井值如果偏离该区域标准层测井值的主要分布区间,或不符合该标准层在该井点处的变化规律,就认为该井的测井质量存在一定的偏差,应该根据标准层的区域分布规律确定该井的曲线校正量。
经过研究分析对比,认为胜1区块沙二段47砂组底部泥岩,在本区域内发育比较稳定,具有相近的沉积环境,本次选用它作为标准层,对孔隙度测井曲线和感应电导率测井曲线进行标定。从各井对比情况来看,它们的声波时差及感应电导率测井曲线在本区范围内变化不大,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
本次我们以56口井的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概率统计法对胜1区块各井的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和感应电导率测井曲线进行了标准化。
从附图1、2、中可以看出,两套标准层中泥岩层,
其声波时差和感应电导率测井值概率都呈现正态分布的
特征,理论上讲其峰值所对应的就是该标准层在本区稳
定分布的声波时差或感应电导率值,若偏离该峰值较远,
就应该怀疑该井的声波时差或感应电导率曲线的测井质量,并且用该井标准层的声波时差或感应电导率值与全
区标准层概率峰值的差值确定该井的测井曲线校正量。
图3将图2中峰值的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筛选。
2 孔隙度解释模式
1、用DEN计算
POR=(DEN-DG)/(DF-DG)-SH*(DSH-DG)/(DF-DG)
当DSH = DG时, 不作泥质校正。
2、用AC计算
计算压实系数
CPP=BCP-ACP*DEP*0.001
计算POR
POR=(AC-TM)/(TF-TM)/CPP-SH*(TSH-TM)/(TF-TM) 当TSH = TM时, 不作泥质校正。
3、用CNL计算
POR=CNL-SH*NSH
岩芯分析孔隙度为地面孔隙度,根据储量规范要求对地面孔隙度进行覆压校正,根据固结砂岩孔隙度覆压校正公式:
φ=φo *Pe b
其中,Pe—有效上覆压力;
b—指数,取-0.012;
φ—地下孔隙度,f;
φo—地面孔隙度,f。
有效上覆压力用下式求得:
Pe=(ρ2-ρ1)* H/100
其中:H—地层深度,m;
ρ2—上覆地层平均密度,一般取2.3g/cm3;
ρ1—地层流体平均密度,用下式求取:ρ1=P*100/H
其中,P—地层压力,Mpa。
用上述方程对地面孔隙度进行了覆压校正,覆压下孔隙度减少一般在0.7%—1.5%的绝对值范围。
3泥质含量解释模式
泥质由于比面大,容易吸附地层中的放射性元素,在测井响应上,泥质含量增加使自然伽玛相对值增大,自然电位幅度降低,电阻率降低。通过仔细分析测井资料,认为本地区自然电位曲线能较好地反映储层泥质含量和解释渗透层。
计算泥质含量公式如下:
VSH=(SHLG-GMNI)/(GMXI-GMNI)
SH=(2(GCUR×VSH)-1)/(2GCUR-1)
式中:SHLG—自然电位曲线值;
GMXI,GMNI—自然电位曲线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GCUR—计算泥质含量经验系数,取1;
SH—泥质含量。
4渗透率解释模式
渗透率是储层的重要参数。影响渗透率的因数很多,如岩石的孔隙性、孔隙结构、泥质及胶结物含量,粒度分选等等,但是对于某个油田的某个层系来说,有些因数的影响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综合考虑,,对于胜
坨油田胜1区块建立的理论方程为:
PERM=0.136*(100*POR)4.4/SIRR2
其中,K—渗透率,10-3μm2;
POR—孔隙度,%;
SIRR—束缚水饱和度
5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式
5.1 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方法
Sw=1/POR*(0.81*Rw/Rt)0.5-SH*(Rw/0.4/RSH) Lg(Rw)=2.7392-0.00169×D
式中:Rw—地层水电阻率;
Rt—原状地层感应电组率;
φ—地层有效孔隙度;
Sw—地层原始含水饱和度。
。
5.2 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解释
众所周知,阿尔奇方程是反映储层中电性、物性与
含油性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方程式:
(1-So)n=b×F×Rw/Rt
式中:So—含油饱和度,小数;
n—饱和度指数;
b—与饱和度有关的比例系数;
F—地层因数;
Rw—地层水电阻率,Ω.m;
Rt—储层电阻率,Ω.m。
6有效厚度标准
划分有效厚度首先要制定有效厚度标准。有效厚度标准一般根据取芯、试油、试采资料确定,包括油(气)水标准,油(气)干标准及夹层扣除标准,概括起来为岩性、含油性,物性和电性标准。
6.1 岩性和含油性标准
利用取心井的单层试油资料确定岩性、含油性标准,方法是:在取心井的纯含油段内选择收获率高且岩性、含油性均匀的层,利用其试油结果,确定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