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大连理工大学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导师和学生掌握专业研究方向、制定培养计划、安排课堂教学和保证论文进程的基本依据。
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要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基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需求,立足本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有利于研究生夯实文理兼融的通识基础,健全扎实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突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开阔的国际视野,提高研究生敏锐客观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准确生动的表达能力为基本定位,以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形成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根据学校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工作的总体要求,为便于各学部(院系)具体开展工作,特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培养方案修订范围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上按一级学科(群)进行,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类别、领域进行修订。
此次培养方案修订包括以下类型: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文、英文分别制定);2、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文、英文分别制定);4、专业学位(全日制和非学历)研究生培养方案;5、部分一级学科(群)博士生国际化培养方案(中文、英文分别制定);6、部分一级学科(群)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中文、英文分别制定)。
二、培养方案修订内容(一)学科(群)、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学科(群)、专业简介部分可介绍本学科(群)、专业的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简介应重点突出本学科的特色、优势及在国内外国际的学术影响,简介应清晰、全面。
各学科(群)研究方向的设置应密切关注本学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支持和建设发展意义的相关领域,把握本学科领域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使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能够立足于高起点和学科发展前沿,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代码:0824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新世纪现代化造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国防军工事业等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专业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能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验能力,掌握基本测试技术、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独立分析科学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和水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实力雄厚,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和轮机工程3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先进,拥有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船舶CAD工程中心、船模拖曳试验水池、造船工艺实验室、船舶结构振动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实验室的实验设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已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转化一等奖2项,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获国家专利技术15项。
大连理工大学硕博连读(含直博)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
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计划模板
一、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1、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直接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为2年左右,第二阶段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为主,时间为3年左右。
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必须经过一次资格考核,资格考核在第四学期进行。
凡通过考核者,即取得博士生资格,从第五学期转为博士研究生。
未通过考核者,可以转为硕士研究生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2、第四学期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资格考核在第四学期进行。
凡通过考核者,即取得博士生资格,从第五学期转为博士研究生,按博士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未通过考核者,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二、课程学习要求
1、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直接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要求不低于44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32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
2、硕士研究生第四学期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分别按照所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计划,分别完成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的课程学习。
三、直接选择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计划
分别按照硕士、博士一级(或二级)学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选择课程
总学分不低于44学分;必修课不低于32学分
注:因硕博连读(直接攻博)涉及到跨学科问题,因此各一级学科不用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
本模板用于指导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研究生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书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书
类型:填写学生类型
学院:填写所在学院
姓名:
学号: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指导教师:
第二导师:仅专业型硕士填写,其他不填填表日期:年月日
研究生院制
填表说明
1.本表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填写,由导师(组)与研究生共同制定。
2.课程学习计划须根据研究生所在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
3.个人培养计划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学校组织教学、检查研究生完成学习任务情况的依据,应严肃对待,认真遵照执行。
个人培养计划一经确定,无特殊原因,原则上不得更改。
4.个人培养计划书一律用A4纸正反面打印,一式三份,由所属学院、研究生本人、研究生导师各存一份,研究生院不定期对个人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一、个人培养目标及论文研究领域或方向
二、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三、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四、课外经典文献阅读计划
五、学术活动计划
六、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七、论文研究工作计划
八、其他列入计划的事项。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表_201393155350
共38页 第1页
2010141391
复配原理与技术
2.0
张淑芬 赵建章 李久艳 刘建辉 罗一 王新平 王慧龙 姜文凤 王梅(大) 纪敏 田东旭 王艳华 周集体 李新勇 李爱民 张瑛
2 5 1 5 3 1 6 5 5 4 2 1 1 1 2 1
9,10 1,2 5,6 5,6 7,8 5,6 3,4,7,8 5,6,7,8 5,6,7,8 7,8 5,6 5,6 3,4 9,10 1,2 9,10
研教楼308 研教楼305 研教楼414 研教楼102 研教楼101 研教楼301 研教楼104 研教楼301 研教楼103 研教楼318 研教楼407 研教楼102 研教楼407 研教楼103 研教楼406 研教楼409 研教楼407
3 4 4 5 3 5 5
3,4 7,8 3,4 5,6 1,2 单周3,单周4 1,2
4
5,6
西部校区
4
5,6
研教楼202
4 3 3 3 5 4
5,6 5,6 3,4 9,10 1,2 9,10
西部校区化工 综合楼B102 研教楼305 研教楼101 研教楼101 研教楼302 研教楼410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 2.0 治与资源化 环境风险分析与管 2010340253 2.0 理
共38页 第2页
动态系统建模与控 2.0 制
2020130053 现代电机控制技术 2.0 2020130073 能量管理系统概论 2.0 2020130083 现代电力电子电路 2.0 2020140013 电力系统优化运行 2.0 电力开关技术与应 2.0 用 电弧电接触理论及 2020140033 2.0 其应用 2020140023 2020140073 2020140083 工业电源技术 环境电工技术 2.0 2.0
大连理工大学硕博连读(含直博)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硕博连读(含直博)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
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计划模板
一、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1、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直接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为2年左右,第二阶段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为主,时间为3年左右。
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必须经过一次资格考核,资格考核在第四学期进行。
凡通过考核者,即取得博士生资格,从第五学期转为博士研究生。
未通过考核者,可以转为硕士研究生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2、第四学期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资格考核在第四学期进行。
凡通过考核者,即取得博士生资格,从第五学期转为博士研究生,按博士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未通过考核者,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二、课程学习要求
1、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直接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要求不低于44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32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
2、硕士研究生第四学期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分别按照所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计划,分别完成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的课程学习。
三、直接选择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计划
分别按照硕士、博士一级(或二级)学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选择课程
总学分不低于44学分;必修课不低于32学分
注:因硕博连读(直接攻博)涉及到跨学科问题,因此各一级学科不用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
本模板用于指导硕博连读(直接攻博)
研究生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理学院硕士学位点专业培养方案框架-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动力学与控制(专业代码:080122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动力学与控制基本理论与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可以在土木、机械、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以及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本学科是目前应用力学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从事复杂系统的动力学分析、计算及控制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着眼于开展面向学科前沿与工程实际需求的交叉学科研究,培养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本专业尤其注重对各种工程系统的动力学、振动与控制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土木、机械、车辆、航空、航天和智能机器人等工程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工程结构振动分析与控制2.智能材料与结构控制3.机器人系统动力学4.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研究室集体培养相结合;讲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
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教研室的集体培养作用,注重研究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习年限:2年半。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0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工作是全面培训硕士生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论文研究工作应注重培养硕士生文献查阅与综合能力、理论分析与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目标凝练能力等,并应特别注重培养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学位论文题目应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二年制应在第二学期开题)确定,并由硕士生在研究室或一级学科范围内作选题及预研报告,广泛听取意见。
论文选题应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具有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具有先进性。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经导师和研究室审核同意后实施。
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院和学院定期组织检查,由硕士生本人汇报阶段性论文工作。
大连理工大学双学士学位专业介绍及培养计划
2021年XX理工大学双学士学位专业介绍及培养计划XX无辅修要求的专业:1.英语双学位专业介绍及培养计划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双学位专业介绍及培养计划3.公共事业管理双学位专业介绍及培养计划XX有辅修要求的专业:4.土木工程双学位专业介绍及培养计划5。
工程管理双学位专业介绍及培养计划6。
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学位专业介绍及培养计划7.金融学双学位专业介绍及培养计划8.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位专业介绍及培养计划9.日语双学位专业介绍及培养计划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专业介绍及培养计划XX1、英语专业招生对象:已修满原专业所有学分,学习成绩优良,对英语有专业需求的2021级应届毕业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在430分以上或六级425分以上。
具体面试安排请及时关注教务处主页“重要信息"栏中XX.要求:一年内修满双学位所要求的42学分课程,成绩合格。
说明:“原专业XX英语”培养计划参照了英语专业培养计划中相关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情况。
双学位专业课程教学指导性进程计划表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招生对象:已修满原专业所有学分,学习成绩优良,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有专业需求的我校2021级应届本科毕业生.具体面试安排请及时关注教务处主页“重要信息”栏中XX。
要求:一年内修满双学位所要求的41学分课程,成绩合格.说明:“原专业XX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计划参照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计划中相关研究方向课程设置。
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基础类、信息管理类、信息应用类、专题训练类等四大模块.双学位专业课程教学指导性进程计划表XX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招生对象:本专业招生人数为20人,修满原专业要求的所有学分、学习成绩优良,对公共事业管理有专业需求的我校2021级应届本科毕业生。
具体面试安排请及时关注教务处主页“重要信息”栏中XX。
要求:一年内修完双学位所要求的41.5学分课程,成绩合格。
说明:“原专业XX公共事业管理”培养计划参照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相关研究方向课程设置。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上学期总课表
单、双周星期五5,6,7,8 节,教室盘锦校区 A01W602 ,0911 周
单周星期三9,10,11 节,教室盘锦校区A01N202 ,0317
2306020011 矩阵与数值分析(盘锦) 01 吴微
周
单周星期五5,6,7 节,教室盘锦校区A01N202 ,0317 周
2306020051
数理统计(盘锦)
单、双周星期一3,4 节,教室盘锦校区A01N202 ,1118
01 贺明峰
周
单、双周星期二3,4 节,教室盘锦校区A01N202 ,1118
周
2306030971
高等数理统计(盘锦)
01 赵国辉
单、双周星期日9 节,教室盘锦校区A01E402 ,2020 周
2306040831 现代智能计算方法(盘锦) 01 李正学
周
2060140341
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
01 王明征 单、双周星期一5,6,7,8 节,教室研教楼412 ,0306 周 单、双周星期三1,2,3,4 节,教室研教楼412 ,0306 周
2060430110
工程管理概论
01 郭崇慧 单周星期六4 节,教室2014级MEM(大连班) ,1616 周
2060430110
单、双周星期四1,2 节,教室研教楼210 ,0310 周 单、双周星期三1,2 节,教室研教楼210 ,0310 周
单、双周星期三3,4 节,教室研教楼208 ,0310 周 单、双周星期四3,4 节,教室研教楼208 ,0310 周
单、双周星期四3,4 节,教室研教楼410 ,0310 周 单、双周星期五3,4 节,教室研教楼410 ,0310 周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专业)代码:0810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设计、管理或相关工程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动向;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学科群、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本学科点同时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辽宁省重点学科。
是当今信息学科中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可应用于通信、网络、语音、图像、雷达、声纳、生物医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地震勘探等众多领域。
本学科点是国内较早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的单位之一。
研究工作的特点是:始终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前沿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既进行全面系统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同时承担国家及企业重要科研项目,解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目前,本学科已在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识别、生物医学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尤其在随机与时变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重构方面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
现已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和“973”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委科技攻关项目及重大横向科研课题数十项,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语音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安全,非正弦函数理论及其应用,移动通信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光纤通信系统,通信信号处理,现代光学与电子成像技术,CT理论与应用等。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主要包括随机信号处理、非高斯非平稳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射频信号处理、通信信号处理、智能信号处理与智能计算、雷达信号处理、光子信号处理、光电信号处理及ROF技术、基于FPGA的信号处理技术等);2、光电成像与图像处理(主要包括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统计图像处理和识别、CT理论与应用、光电成像技术、三维成像及显示技术,IPTV技术与应用);3、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安全(主要包括多媒体信息隐藏和隐藏分析、多媒体数据取证、数字水印);4、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主要包括智能天线技术、MIMO、OFDM、认知无线电、多用户协作、功率/速率联合控制技术、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传感器网络(MSN)、非线性失真线性化技术、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网络编码技术等);5、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主要包括无源光接入网、微波光子学、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光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等);6、生物医学信息处理(主要包括医学信号分析与处理、医学信息检测与医疗仪器技术、远程医疗技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等)。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培养方案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6月目录物理学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3)博士研究生 (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3)光学工程一级学培养方案 (31)博士研究生 (3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5)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37)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44)博士研究生 (4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49)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物理学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专业)代码:0702授予理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理论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生物物理学、神经信息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物理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精神;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二、学科群、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本学科点包括国家重点学科:等离子体物理;辽宁省重点学科: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
2003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等离子体物理1998年获得博士授予权, 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物理1986年获得硕士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授予权,2008年获批辽宁省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群依托教育部三束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先进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设有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十余个研究机构,拥有先进大型研究设备近百台(套),在“十一五”期间,共承担了各类课题1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国际重大合作项目;“973”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研究计划ITER专项(课题),02专项(课题),“863”科技攻关项目;国防项目及预研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和博士点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研究生院培养计划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研究生院培养计划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研究生院培养计划,这个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名字,让人不禁想起那些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们,手里拿着试管,嘴里念叨着奇怪的化学公式。
那么,这个培养计划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别急,让我来给你揭开神秘的面纱。
我们要明确一点,这个培养计划可不是为了让你变成一个只会做实验的“小白鼠”。
它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在化工领域里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高的造诣。
所以,在这个计划里,你不仅要学习化学、物理、数学等基础课程,还要学习一些高级的化工技术和管理知识。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化工专家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培养计划都包括哪些课程吧。
首先是基础课程,比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等。
这些课程虽然看起来很枯燥,但是它们可是化工领域的基础哦。
然后是专业课程,比如化工过程模拟、化工反应工程、化工传递现象等等。
这些课程可都是非常实用的哦,可以让你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最后是实践课程,比如化工实验、化工设计等等。
这些课程可以让你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你的实践能力。
除了课程之外,这个培养计划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
比如说,你可以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研讨会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你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动态,拓宽你的视野。
另外,你还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你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你的综合素质。
当然了,这个培养计划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这期间,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比如说,有些课程可能比较难懂,有些实验可能比较危险。
但是没关系啦,只要你有信心、有毅力,一定可以克服这些困难的。
而且,这个培养计划还有很好的辅导机制和就业指导服务哦。
如果你在学习或就业方面遇到了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或辅导员寻求帮助。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研究生院培养计划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计划。
它不仅可以让你学到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让你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所以,如果你对化工领域感兴趣的话,不妨考虑一下加入这个大家庭吧!。
大连理工大学力学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课程类别204014022 1 拓扑优化与材料设计 2 32 秋专业选修课204014001 1 板壳力学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4019 1 柔性结构动力学与控制 2 32 秋专业选修课207031001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秋和春公共必修课204014027 1 转子动力学 2 32 秋专业选修课207015002 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秋公共选修课214001002 0 汉语言基础(硕士留学生选) 3 48 秋公共必修课204014029 1 土力学研究与探索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2002 3 连续介质力学 2.5 48 秋大类基础课204014013 1 高等光力学 2 32 秋专业选修课204014015 1 应用力学的辛数学方法 2 32 秋专业选修课204014023 1 微/纳米力学及纳米表面工程 2 32 秋专业选修课204014004 1 波动分析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3001 9 力学中的泛函分析与变分原理 2 32 秋专业基础课204014025 1 现代结构抗震设计专题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4024 1 细观力学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10001011 3 硕士生第一外语:日语 3 48 秋公共必修课204013008 9 固体力学(一) 2 32 春专业基础课210001002 1 口语交流II (学术交流) 1 16 秋公共必修课204014008 1 非线性有限元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7035008 9 研究生人格发展和情绪管理0 24 秋和春公共选修课204042003 3 高等流体力学 2.5 48 秋专业基础课207011005 9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1 16 秋和春公共必修课210001003 3 阅读与写作I (基础读写技能) 2 32 春公共必修课204012001 3 有限元方法与应用 2.5 48 春大类基础课204013006 9 弹塑性力学 2.5 48 春专业基础课204043002 1 湍流理论与数值模拟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4031 1 实验土力学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4017 1 实验流体力学 2 32 秋专业选修课204014012 1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3003 9 计算动力学(一) 2 32 春专业基础课204014011 1 工程CAE软件系统 2 32 秋专业选修课204014003 1 爆炸实验力学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4030 1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7035003 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春公共选修课204013005 9 有限元及数值方法 2.5 48 春专业基础课204013010 9 非线性动力学 2.5 48 春专业基础课204014005 1 传质与传热学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4034 1 学科研究热点导读(盘锦校区可选) 1.5 24 秋专业选修课210001017 3 硕士生第一外语:法语 3 48 秋公共必修课214001001 0 中国文化概况(硕士留学生选课) 3 48 秋和春公共必修课204013007 9 现代实验力学 2.5 48 秋专业基础课204014010 1 高超声速气动热与热防护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3002 9 结构优化理论和方法 2.5 48 秋专业基础课204013009 9 固体力学(二)-破坏力学基础 2 32 春专业基础课204014014 1 张量分析 2 32 秋专业选修课204013011 9 计算流体力学 2.5 48 春专业基础课204014020 1 工业装备结构设计与分析概论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4006 1 弹塑性动力学 2 32 秋专业选修课210001001 1 口语交流I (基础口语表达) 1 16 秋公共必修课204014016 1 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 2 32 秋专业选修课204014032 1 边界元法与无网格法 2 32 秋专业选修课204014018 1 工程流体力学计算与分析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4007 1 多体系统动力学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4002 1 爆炸焊接原理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4028 1 非饱和土力学 2 32 秋专业选修课210001004 3 阅读与写作II (全球化研究,西方文学、哲学经典) 2 32 春公共必修课210001013 3 硕士生第一外语:俄语 3 48 秋公共必修课204013004 9 计算动力学(二) 2 32 秋专业基础课204014033 1 流体力学中的解析方法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4009 1 先进复合材料和结构力学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10001015 3 硕士生第一外语:德语 3 48 秋公共必修课博士方案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课程类别31200200 10 高等数值分析 2 32 秋专业基础课20401200 23 连续介质力学 2.5 48 秋专业选修课31000100 50 博士生第一外语:日语 2 32 秋公共必修课31000100 60 博士生第一外语:俄语 2 32 秋公共必修课31000100 30 阅读与写作III (基础读写技能) 1 16 春公共必修课20401300 19 力学中的泛函分析与变分原理 2 32 秋专业选修课31400100 20 汉语言基础(博士留学生选) 2 64 秋公共必修课20401300 89 固体力学(一) 2 32 春专业选修课31000101 10 博士生第一外语:法语 2 32 秋公共必修课31000100 20 口语交流IV (学术交流) 1 16 秋公共必修课31200200 30 非线性分析(双语授课) 2 32 秋专业基础课30703100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秋和春公共必修课20703500 89 研究生人格发展和情绪管理0 24 秋和春公共选修课20701100 59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1 16 秋和春公共必修课20401300 69 弹塑性力学 2.5 48 春专业选修课20401300 39 计算动力学(一) 2 32 春专业选修课30703500 20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8 春公共选修课20401300 59 有限元及数值方法 2.5 48 春专业选修课20401301 09 非线性动力学 2.5 48 春专业选修课21400100 10 中国文化概况(硕士留学生选课) 3 48 秋和春公共必修课20401300 79 现代实验力学 2.5 48 秋专业选修课20401300 29 结构优化理论和方法 2.5 48 秋专业选修课31000100 40 阅读与写作IV (全球化研究,西方文学、哲学经典) 1 16 春公共必修课20401300 99 固体力学(二)-破坏力学基础 2 32 春专业选修课20401301 19 计算流体力学 2.5 48 春专业基础课31200200 20 应用泛函分析 2 32 秋专业基础课31000100 10 口语交流III (基础口语表达) 1 16 秋公共必修课20401300 49 计算动力学(二) 2 32 秋专业选修课31000100 90 博士生第一外语:德语 2 32 秋公共必修课。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一、本科学科基础学位1、环境工程2、海洋水源与气候变化3、地理科学4、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5、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6、能源与动力工程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数字媒体技术9、材料科学与工程10、机械工程11、自动化12、经济学13、建筑学与工程14、交通运输15、社会工作16、英语17、日语18、新闻学19、心理学20、法学21、管理学22、国际政治23、翻译24、风景园林25、环保工程26、环境科学27、化学生物工程28、城市规划与管理29、建筑学30、艺术设计31、艺术学32、美术学33、物流管理34、物流工程35、半导体制造工程36、商务管理37、国际经济与贸易38、财务管理3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0、审计学41、会计学42、营销43、市场营销44、电子商务45、投资学46、金融学47、金融工程48、产品设计49、工业设计50、电子信息工程51、电子科学与技术52、生物工程53、广播电视编导54、中国语言文学55、汉语言文学56、新闻学57、应用统计学58、公共事业管理59、文化产业管理60、医学科学61、护理学62、口腔医学63、牙科学64、临床医学65、预防医学66、中药学67、法医学68、药学69、护理。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代码:080201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
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本学科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属于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拥有教育部“精密与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模塑制品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装备制造技术”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中心”;是国家“九五”“211工程”、“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方法和手段,形成了机、电、信息等多种学科交叉和高度融合的学科优势,致力于机械制造中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装备的研究与教学。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包括如下方面:1、微细、快速、精密特种加工新技术2、计算机智能加工技术3、先进切(磨)削技术4、计算机辅助快速制造技术5、柔性制造技术6、现代集成制造技术7、机电控制及自动化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基于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实践能力的原则,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和导师负责制。
即用一年时间学习课程,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同时整个学习过程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学习课程、查阅文献、参加学术交流、确定课题、从事科学研究。
既能使硕士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其科学研究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2、学习年限:2.5~3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1、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又分为必选课程和任选课程。
大连理工大学硕博连读(含直博)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
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计划模板
一、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1、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直接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为2年左右,第二阶段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为主,时间为3年左右。
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必须经过一次资格考核,资格考核在第四学期进行。
凡通过考核者,即取得博士生资格,从第五学期转为博士研究生。
未通过考核者,可以转为硕士研究生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2、第四学期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资格考核在第四学期进行。
凡通过考核者,即取得博士生资格,从第五学期转为博士研究生,按博士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未通过考核者,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二、课程学习要求
1、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直接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要求不低于44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32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
2、硕士研究生第四学期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分别按照所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计划,分别完成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的课程学习。
三、直接选择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计划
分别按照硕士、博士一级(或二级)学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选择课程
总学分不低于44学分;必修课不低于32学分
注:因硕博连读(直接攻博)涉及到跨学科问题,因此各一级学科不用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
本模板用于指导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研究生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安全方向工程硕士培养方案.docx
附件3: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安全方向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二年非全日制)(代码:安全工程085224授予工程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化工安全方向、具有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发、工程管理或独立承担相关技术工作能力的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人格,掌握本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创新意识强,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应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该领域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
经过较为系统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相关理论学习与实践后,培养拥有化工安全复合知识体系,具备处理企业实际复杂安全生产问题能力的安全总监级别高层次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
二、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针始终贯彻“兼收并蓄、有的放矢、需求导向、产出评价”的培养方针。
首先,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兼收并蓄,系统地传授化工过程安全相关理论和前沿信息,使带有化工学科背景的中层管理者能够拥有较为全面的化工安全复合知识体系,为更好地履行安全总监岗位职责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深层次问题研讨与交流,创新开拓思维,将安全科学理论、现代安全工程技术和石油化工领域安全实践等多方面相结合,在困扰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问题上获得突破。
第三,以需求为导向,为来自不同岗位和工作背景的学员定制个性化教学内容和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为学员提出的个性和特殊化工安全实际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或成套方案。
第四,以产出评价(Outcome-based Occupational Education)构建职业继续教育过程。
促进学员在工作岗位上将培训中掌握的理论、方法、先进科技和管理手段充分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全面提升企业和行业安全生产水平。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代码:0824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新世纪现代化造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国防军工事业等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专业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能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验能力,掌握基本测试技术、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独立分析科学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和水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实力雄厚,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和轮机工程3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先进,拥有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船舶CAD工程中心、船模拖曳试验水池、造船工艺实验室、船舶结构振动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实验室的实验设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已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转化一等奖2项,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获国家专利技术15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学号姓名日期2015-09-24 导师学院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专业工程力学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学时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必修课2070110059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公共必修课16 1 秋、春20703100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
究
公共必修课
36 2 秋、春2100010011 口语交流I (基础口语表达)公共必修课16 1 秋2100010033 阅读与写作I (基础读写技能)公共必修课32 2 春2040120013 有限元方法与应用大类基础课48 3 春2040120023 连续介质力学大类基础课48 3 秋2040130029 结构优化理论和方法专业基础课48 3 秋2040130079 现代实验力学专业基础课48 3 秋2040130119 计算流体力学专业基础课48 3 春
选修课2040140041 波动分析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081 非线性有限元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121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161 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专业选修课32 2 秋2040140181 工程流体力学计算与分析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191 柔性结构动力学与控制专业选修课32 2 秋2040140201 工业装备结构设计与分析概论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251 现代结构抗震设计专题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70150021 自然辩证法概论公共选修课18 1 秋、春207035003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公共选修课18 1 春
必修课学分:21.00 总学分39.00 导师签字:院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