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壤: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历史自然体。

3.土地资源的概念

(1)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一切资料。《辞海》定义为“资财的来源。”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4.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

1、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

替代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5.土地的属性(书本):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

资源属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资产属性:供给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个体的异质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

生态属性:支撑功能、养育功能、净化功能

6.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

我国土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的7.2%,居世界各国第三位

耕地总量占世界耕地9.5%,居世界各国第四位

林地总量占世界林地5.5%,居世界第五位

牧草地总量占世界牧草地7.8%,居世界第二位

7.我国是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国家

人均土地0.784公顷,为世界人均的1/3

人均耕地0.106公顷,为世界人均的45%

人均林地0.186公顷,为世界人均的26%

人均牧草地0.217公顷,为世界人均的37%

8.土地资源学的概念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科学。

9.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土地资源学在学科中的地位

(2)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学科的关系

10.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目的、内容

研究目的: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

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2)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

3)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4)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1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特点

(1)综合性和多学科性

(2)关联性与复杂性

(3)现实性和预测性

(4)区域性和全局性

12新中国成立后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的特点?

第一个时期:50年代初期财政部的查田定产工作。

特点:(1)为确定农业税收服务。

(2)用群众明主评议,逐级平衡办法对全国土地进行分类,评定等级,制定常年产量作为农业税的依据。

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地区性的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调查,重点是宜农荒地资源与橡胶宜林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特点是:(1)与生产建设紧密结合,针对性强。

(2)这个时期多属单项资源的研究与评价,除农业部荒地勘测设计院和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和考察委员会分别提出的土地评价系统外,还有林业、农垦部门进行的宜林地评价、宜橡胶地评价,农业部门草原考察队和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进行的天然草场评价。在后期的内蒙古与黑龙江的土地资源调查中则向土地综合评价发展。

(3)多属区域性的调查研究,对全国性缺乏工作和了解。

(4)多属定性研究,缺少经济分析,所开展的土地调查与评价虽有较明确的自然特性分级指标、能客观的反映荒地质量,但没有经济分析,属定性的自然评价。

(5)多属经验性的,缺乏理论的总结,系统性较差。

(6)土地评价建立在土壤学基础上,基本属于土壤地理学范畴。

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是土地资源学的雏形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1)从区域性走向全国性研究。

(2)从单项评价走向全面评价。

(3)从经验性上升到理论和系统的研究,从而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资源的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

(4)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的研究和制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四个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特点:土地研究结合国土整治与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实际工作进行。

我国近期发展:(1)土地评价研究:耕地质量、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2)土地资源调查研究:详细化、精确化

(3)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

(4)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5)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复垦研究

(6)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3S

13.土地与土壤的关系:

(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但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须同时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要素,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这也就是土壤与土地两个概念经常混淆的原因之一。

(2)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地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capability)。

对于城市用地,土地生产力(效益)主要取决于区位要素,而与土地肥力几乎没有直接联系。

(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可以划分为A,B,C等发生层次14.土地与国土的区别:

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第二单元土地资源的自然组成要素

1.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气候要素——主要指地球表面至10000-12000m高空以下的对流层的下部,即与地球表面产生直接水、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降水量等)和物理过程(升温、蒸发、焚风等)

2.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

(1)光(太阳辐射)

(2)温(热量)

(3)水(降水)

3.光照资源:光照强度、光照长度(日长)、光照质量

热量资源:衡量热量的指标:1)温度:≥0℃温度:一般代表了耐寒作物的生理活性的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