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新时代
浅论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地州级博物馆的发展
浅论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地州级博物馆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新时代文化旅游融合的深入发展,地州级博物馆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地州级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1.文旅融合带来的新机遇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旅游消费需求也不断升级。
地州级博物馆作为旅游文化的重要场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地州级博物馆可以利用文物资源和文化优势,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面临的新挑战地州级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游客对文物展示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博物馆提供更加专业、深入的文物解说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展示效果。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历史人文基础薄弱的地方,如何让博物馆更好地承担区域文化宣传和传承的责任,也是面临的新挑战。
1.加强数字化展示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数字化展示成为了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地州级博物馆可以整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展3D数字化展示、虚拟现实展示等活动,提升游客的公共文化体验感。
2.完善展示陈列,注重解说地州级博物馆通过陈列展示的文物,可以让游客在短时间内领略的地区人文历史与文化,博物馆可以优化展品的陈列方案,注重文物解说和讲解力度,加深游客的了解和认识。
3.打造博物馆IP在现代营销技术下,博物馆也需要借助IP营销理论。
地州级博物馆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打造博物馆IP,如策划博物馆主题活动、周边商业开发等,培养品牌知名度。
4.发扬地域文化特色地州级博物馆可以结合地方文化传统,加强地域文化特色的塑造,组织特色文化活动,推广地方文化特色,让游客更好了解当地文化,扩大当地文化影响力。
5.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地州级博物馆可以协同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旅融合,打造当地文化产业生态,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地州级博物馆必须把握机遇,找出自身的重点发展方向,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博物馆IP,注重文物解说,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地区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
推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稿
推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推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新时代巫溪县文旅融合的探索
口 谭 治 国
文旅 融合 是 指文 化与 旅游 的融汇 聚合 。随着旅 游 和 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 ,文旅融合 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巫溪 的旅 游 和文化 如何 融合 ,值 得探 讨 。
一 、 素描 :巫溪 文旅 融合 的三个 认 识 文旅融合需要旅游和文化两大基本要素 ,缺一不可。 巫溪旅游 资源丰 富 ,文化底蕴厚 实 ,文旅融合 蓄势正 发 。 (一 )一 片神 奇 而美丽 的秀 水青 山 1.巫 溪 地 理 位 置优 越 。 中 国版 图 像 一 只雄 鸡 ,巫 溪 地 处 渝 陕 鄂 交 界之 处 ,东 连 湖北 省神 农 架 林 区 、竹溪 县 , 南接奉节县 、巫山县 ,西临开州 区、云阳县 ,北依城 口县和 陕西省镇坪县 ,正处于“鸡心”位置 ,被誉为“自然 国心 ”, 现 有 52万 人 口生活 在这 片 4030平 方公 里土 地上 。 2.巫溪旅游资源丰富。大 自然鬼斧神工造就 了千姿 百态的山水巫溪 ,全县共有 7大景区、180余个 自然景点 , 拥有五个“天下第一 ”:天下第一奇谷兰英 大峡谷 、天下第 一 秀溪 大 宁河 、天 下第 一 高瀑 白龙 过 江 、天 下第 一 盐都 巫 咸 古 国 、天下 第 一 奇 观 夏 冰洞 。史 载 “东 山起 凤 、西 岭 伏 鳞 、南 渊跃 鲤 、北 阁观 澜 、秋 江 月色 、春岸 花 香 、两 溪 渔火 、 万 灶 盐 烟 ”巫 溪 八 景 ,蕴 味无 穷 、遗 址 犹 存 。巫 溪 还 有 三 峡库区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 、规模最集 中的荆竹坝岩棺 群 。在 重庆 长江 三峡金 三角 战 略 中 ,巫 溪是 重要 的一 角 。 (二 )一 座 古老 而丰厚 的文 化 宝藏 1.上 古 文化 源 远流 长 。巫 溪 文 明历 史悠 久 。考 古 发 掘证 明 ,巫 巴 山地是 人类 起 源地 之 一 。古 老 、神 秘 的巫 溪 被 称 为 “先 民乐 土 、世外 桃 源 、人 间仙境 ”,孕育 了人 类 童 年时代 的上古巫文化。巫文化属大溪文化范畴 ,是中国 文化 的源头 之 一 。巫溪 是 中国巫 文化 的主要 发 祥地 。上 古 时期 以巫 咸 为首 的 “灵 山十巫 ”在 以今 巫溪 宁 厂古 镇 宝 源 山 为 中心 创 造 的 以 占星 术 和 占 卜术 为 主要 形 式 ,以 盐 文化和药文化为主要 内容的汉族地域特色文化。巫文化 既源 于药 文 化 和盐 文化 ,又助 长 了盐 文 化 和药 文化 ,巫及 盐 药 相辅 相成 、互 动发 展 。 巫 文化 的 一个 重要 源 头 和 主要 内容是 盐 文 化 ,巫溪 是 中国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传说唐虞时代 ,这里有一 个人间天堂叫巫咸国,人民不耕不织却衣食有余 ,不狩不 猎却 肉食 不缺 ,这是一个 因盐 而兴 的部落 ,人们 贸盐 而 生 ,勿需农耕。巫咸古 国遗址即今巫溪 宁厂镇。史 学界 视 夏 朝作 为 中 国的第 一个 王 朝 ,但 还 有学 者 指 出 ,夏 前 尚 有虞朝 ,虞 氏才是 中国历史上先于夏朝的第一个朝代 ,更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文化艺术的日益追求,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乃至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好文化遗产是我们的使命。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性。
一方面,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防止开发利用过度导致遗产损毁。
另一方面,鼓励旅游业与文化遗产相结合,通过开展文化旅游产品、推出文化主题线路等方式,将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实现互补共赢。
二、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文化传承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我们应该积极挖掘和保护这些特色,并将其融入旅游业中,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宣传地方传统手工艺品等方式,弘扬和传承地方文化,吸引游客深度体验当地文化,提升旅游体验的文化内涵。
三、促进文化艺术与旅游景区的互动文化艺术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旅游目的地增添新的内涵。
我们可以通过在旅游景区举办文化展览、艺术表演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精彩的文化艺术表演。
同时,旅游景区也可以为文化艺术提供一个展示平台,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游客。
四、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文旅融合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撑。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力度。
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文化旅游专业课程、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更多具备文化艺术知识和旅游管理能力的人才。
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文旅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可以通过减税降费、专项资金扶持等方式,对文旅融合发展给予支持和激励。
作文素材之热点话题:文旅融合,区域联动,创新发展
作文素材之热点话题:文旅融合,区域联动,创新发展正文:文旅融合需要强化三个意识2019年07月09日08:34 来源:中国文化报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成立,标志文旅融合新时代已经开启,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变革正蓄势待发。
我们要努力走好新时代文旅融合之路,实现文化旅游“1+1>2”的效应。
实际上,对文旅融合的探索并非始自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并,文化和旅游自始就结伴而行,这些年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融合模式。
文化景观模式。
自古以来,山水楼台因文人而名。
庐山因李白《望庐山瀑布》等名篇佳句而绚丽多姿,成为历代文人游学必经之地;岳阳楼因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大诗人接踵赋诗而著称于世,更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名动天下;滕王阁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声名鹊起;浔阳楼因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传说而成为江南十大名楼。
文化赋予山水楼台以精神内涵,而使其更加引人入胜,成为游人神往的目的地。
文化与景观的结合开启了文旅融合的先河。
主题公园模式。
主题公园以其特色文化、惊险刺激的游乐、互动虚拟式体验、便捷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庞大的人流,成为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去年《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在首个完整运营年份就吸引了1100万人次入园游玩,华侨城、华强方特、长隆集团等本土品牌也表现抢眼,包揽全球TOP10主题公园榜单第4位至第6位,且增速领跑。
特色小镇模式。
文旅小镇以古镇为载体,融入民俗、文化艺术、非遗展示、文艺酒吧、个性客栈、特色文创等元素,在业内“圈粉”无数。
比如水墨婺源、乌镇、凤凰古城等等,成为人们“说走就走的旅行”“感受时光倒流”的热门目的地。
旅游演艺模式。
近年来,旅游演艺风生水起,以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印象”系列大获成功,扭转了传统观光游“白天拍照、晚上睡觉”的局面。
还有河南《大宋·东京梦华》、红色实景演出《井冈山》、江西婺源《梦里老家》等,以灵山秀水为背景烘托、历史文化为串联脚本,用美轮美奂、如诗如梦的舞台演艺,让观众物我两忘、不知“今夕是何年”,成为展示当地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文旅融合发展理论、实践与未来方向
文旅融合发展理论、实践与未来方向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这种融合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推动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以及未来趋势,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与外延。
接着,从理论层面分析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结合当前发展趋势,探讨文旅融合发展的未来方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
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具体实践案例,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力求全面、深入地揭示文旅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未来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文化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
它融合了文化学、旅游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旨在探索文化与旅游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内在规律。
文旅融合发展基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认同。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柱,旅游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在文旅融合中,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相互转化,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
文旅融合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这要求我们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推动文旅产业与生态环境、文化遗产的和谐共生。
文旅融合发展还借鉴了产业融合理论。
通过打破产业壁垒,实现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演艺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文旅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绿维文旅林峰:文旅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六大路径
绿维文旅林峰:文旅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六大路径绿维导语: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同样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表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永久的要求,而不仅仅是一个五年规划的要求。
高质量是一个升级的要求,不在于数量、不在于规模,而是在于我们的质量水平。
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林峰博士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概括:高质量融合发展、高质量产品创新、高质量目的地、高水平数字赋能、高质量营销推广、高质量开发平台。
01高质量融合发展文旅深度融合及“文旅+”融合地理发现的过程、地理探索的过程、商贸的过程本身都充满了文化的传播和互动,所以文化和旅游与生俱来就是相互融合发展的结构。
今天,文化的繁荣和旅游的发展构成一个更深度的结构,这些深度结构中包括纯文化的结构、纯旅游的结构以及其中需要深度对接融合的内容,这就推动了文旅融合的发展。
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五法)文旅融合对现阶段旅游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效果,我总结了以文促旅的五法:文化特色塑魂——以特色文化形态和底蕴提升目的地旅游吸引力。
文化品牌赋能——通过文化品牌的塑造增加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文化展演活游——文化艺术、节庆表演提升旅游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艺术工艺创品——艺术工艺解决旅游商品缺乏特色的问题。
IP价值整合——树立可转化的文化IP,构建跨界营销策略。
IP是一个能整合全产业链的架构。
文旅融合规划——以旅彰文(八化)1. 文化产品化文化产品化是指通过对文化的挖掘,使文化融入到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中,通过产品体现文化内涵,并提升文化价值。
2. 文化业态化文化业态化就是文化产业实现业态化发展,为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功能,丰富其文化表现形式,推动业态不断创新的过程。
只有文化业态化,实现商业化的结构,才能市场化构架,体现为服务结构,才能提升人的体验。
3.文化主题化任何景区都能看为主题化景区,文旅融合发展要做到“文化为魂”,充分体现文化的指引和带动作用,以主题为抓手,做好文化的大文章。
图书馆在文旅结合时代的使命与创新6篇
图书馆在文旅结合时代的使命与创新6篇第1篇示例:在文旅结合时代,图书馆所承担的使命变得更加多元化,创新也成为了必然选择。
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书籍存储和借阅场所,它们开始成为文化、艺术和旅游的重要载体,融入到城市的文化景观中。
在这一背景下,图书馆所承担的使命也更为丰富多彩,创新是图书馆在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使命与责任随着社会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图书馆面临着新的使命和责任。
传统的图书馆使命是收集、保存和传播知识,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但在文旅结合时代,图书馆还应承担起培育文化素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服务旅游人群的责任。
图书馆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更多的读者和游客,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场所,图书馆也需要承担起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责任。
不仅要保存传统文化经典,还要推介和传承当地文化特色,为游客提供更加深入的文化体验。
图书馆还应当发挥社区教育和培训的作用,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教育资源,满足不同读者和游客的需求。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文化艺术表演等形式,为社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加全面的文化服务。
二、创新与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文旅结合时代的需求,图书馆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图书馆应当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举办展览、演讲、音乐会等,吸引更多读者和游客,提升其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
图书馆还可以与其他文化机构和旅游景点进行合作,在文化推广和旅游服务方面加强联动,形成强大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比如与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机构合作举办主题展览,或者与景区合作开展主题旅游线路,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吸引力。
图书馆还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读者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文化体验。
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移动应用,提供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展览等服务,让读者和游客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图书馆的魅力。
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机遇,加强文学创作、数字出版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体旅融合发展路径
文体旅融合发展路径文体旅融合发展之径文旅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需要构建系统化的发展路径:文化内容产业化以文化内容为核心,深挖文化内涵,打造高质量文化产品。
依托传统文化、历史故事、自然景观等资源,开发小说、电影、动漫、游戏等文化作品,实现文化内容的产业化转化。
旅游产品文化化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的文化内涵。
开发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打造文化特色小镇、创建文化创意空间,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感受文化魅力,深化旅游产品内涵。
文化旅游数字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文旅产业。
打造智慧旅游平台,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开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沉浸式体验,提升文化传播效率;利用AR、VR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
旅游业态文旅化促进旅游业态与文化产业融合,培育新兴文旅业态。
发展文化主题公园、演艺中心、博物馆等新型文旅综合体;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促进文化与创意设计、科技、旅游等领域的跨界融合。
文化服务市场化建立健全文化服务市场,充分释放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投资,推动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文化产业基金,为文旅融合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人才队伍专业化培养懂文化、懂旅游、懂市场的复合型文旅人才。
加强文旅职业教育,完善文旅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文旅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人才流动与合作;开展文旅人才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体制机制协同化构建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机制,打通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壁垒。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文旅融合中的问题;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数据共享,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建立文旅融合发展基金,加大对文旅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
品牌形象国际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提升中国文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制定文化和旅游品牌发展战略,树立鲜明品牌定位;加大海外文化和旅游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深化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2024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范例(2篇)
2024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范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指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纷纷探索创新,推动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参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后,我深受启发,下面就我对此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首先是产业融合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文化和旅游产业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
旅游产业以景区、景点为载体,而景区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如果景区缺乏独特的文化元素,就难以形成特色,也就难以吸引游客。
而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的推动,旅游为文化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因此,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推动两个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是产业融合的特点和优势。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多元化、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多元化指的是通过将不同的文化元素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创新性指的是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创新旅游体验和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综合性指的是将文化、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相融合,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这些特点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可以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文化的传播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接着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各地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路径和模式。
比如,一些地方通过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另外,一些地方通过布局文旅产业集群,优化产业链条,实现各类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此外,文化+旅游+科技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新科技和新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综合来看,有多样化的路径和模式可供选择,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然后是政策支持和机制创新。
会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就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机制创新。
做好“融合”文章,绽放文旅文创新光彩
做好“融合”文章,绽放文旅文创新光彩8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迈进新时代,文旅融合对于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文物保护、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旅融合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我们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以文旅融合推进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引擎。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
这十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从3.6万家增长到了6.5万家,年营业收入从5.6万亿元增长到IL9万亿元;5G、大数据、AR/VR、人工智能、超高清等数字技术释放潜力,推动数字文化精品不断涌现;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持续推进,让更多优质文化和旅游企业走出国门。
将文化植入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环节,让旅游为文化插上腾飞的翅,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就有了根脉与动力,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都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文旅融合促进文物保护,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发展是最好的保护,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十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成效显著,不仅将全国文化遗产资源家底逐步摸清,还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比如打造优秀的文化剧目《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推动“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各地根据传统文化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等。
在文旅融合中,对历史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开发利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就是最好的文化传承。
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物保护工程的持续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更多更丰富的文化资源将于旅游产业深入融合,呈现新姿态、绽放新活力、薪火相传。
文旅融合与沉浸式文旅的六大新趋势
文旅融合与沉浸式文旅的六大新趋势过去十年来,文旅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无论是消费者行为、行业发展趋势、投资环境、业态等,都与过往有了很大差别。
这些趋势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
作为曾经和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龙头引领作用的产业之一,文旅行业的发展所呈现出的趋势和方向,也很值得其他行业借鉴。
因为文旅,尤其是文化,正在赋能其他行业。
01 趋势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文旅产业的核心诉求。
高质量发展的涵盖面很广,首先要解决内生增长问题,而不是靠项目投资拉动。
其次,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收入的持续性,项目可复制性,在没有增加大量投资的基础上,已有的每个产品都能够带来长效的收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与时俱进的表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2019年开始,高质量发展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包括区域政府和企业都高度关注IP、旅游产品、品牌对于周边行业的带动性,关注文化和旅游融合是否深入,能否持续提升全行业的服务与经营水平,提升旅游商品的附加价值,以及提升旅游产品的沉浸式体验性,确保文旅产品和项目的精品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旅游产品的沉浸式体验以文化为核心,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是趋势之一。
文旅行业的边界正越来越模糊,外延在不断扩展。
旧厂房、老街道、废弃的矿坑,都在成为文旅项目;工厂、农村也在文旅化,变身工业旅游或乡村旅游……消费者对于文旅的定义被不断刷新,思维也在不断被颠覆。
例如博物馆、美术馆等过去少人问津的场所,现在也成为文旅消费的热门。
文旅,尤其文化也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河南林州的石板岩镇因为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写生学生而成为国内知名的山地艺术度假目的地;河南因为河南卫视系列游节目的背书和推广,在国内文旅的地位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河南林州石板岩镇河南卫视出圈名作:《唐宫夜宴》02 趋势二:沉浸业态,新文旅赋能最近几年,国内文旅市场出现了较多新兴业态。
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路径与意义探究
张阳洋(景德镇学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
景德镇市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蕴含深厚的陶瓷文化历史、人文、艺术底蕴,留有丰富的陶瓷文化遗址、工业遗迹、手工艺遗存等文化资源。
2021年8月,景德镇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名单[2],陶瓷文化发展也愈发引得社会关注。
景德镇千年窑火传承文化基因,具备深厚的陶瓷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创产业基础,早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命名,改昌南镇为景德镇[3]。
陶瓷工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开拓进取,景德镇陶瓷成为国内外一道靓丽的文化名片,产品闻名遐迩居于国内外陶瓷行业之首,景德镇也成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的首个文化旅游类试验区的战略转型性城市[4],陶瓷产业发展迎来了更多希望和前景。
文创产业是指创意与文化高度融合后相互作用于产业发展的具体表现,以新的陶瓷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陶瓷产业的新突破。
陶瓷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是指在陶瓷主线牵引下,将文化内涵与创意产业链整合的过程。
陶瓷传统文化与陶瓷市场环境顺应时代不断发展,经文化创意与陶瓷产业融合后打造出更有价值的产业体系架构。
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辉煌灿烂,城市的开发路径与意义探究摘要:关键词:文旅融合;景德镇陶瓷文化;陶瓷文化创意产业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Significance of Jingdezhen Ceramic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n the New EraZhang Yangyang (Jingdezhen College)Abstract: Jingdezhen's ceramic culture has profound connotations.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modern cultural industry system and market system, and to enrich Jingdezhen's ceramic cultural pedigree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creative industri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further strengthen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innovate and inherit and develop Jingdezhen's local characteristic ceramic culture, conduct a PEST analysis on the social communication, public experience, market potential and other developments, propose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for the integration path to interpret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Jingdezhen Cultural Tourism Experimental Zone.Keywords: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Jingdezhen Ceramic Culture; Ceramic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收稿日期:2023-07-162023·第3期 总第205期文旅发展坚持不断融入丰富的陶瓷文化创意,探寻陶瓷文创产业转型道路,打造世界瞩目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品牌,注入文创不竭生命动力。
文旅融合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在此,我代表我国某文化旅游城市,就文旅融合工作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文旅融合的重要意义。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文旅融合,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内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其次,我们要明确文旅融合的发展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第三,我们要加强文旅融合的顶层设计。
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文旅融合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要加强对文旅项目的规划、审批、监管,确保项目质量。
第四,我们要丰富文旅融合的产品供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文旅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旅品牌。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文化产品的吸引力。
同时,要注重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一批特色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态。
第五,我们要加强文旅融合的推广宣传。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大文旅融合的宣传力度,提升文旅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第六,我们要培育文旅融合的人才队伍。
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文旅人才。
同时,要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最后,我要强调,文旅融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在此,我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携手共进,为推动我国文旅融合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论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使命与创新
论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使命与创新1. 引言1.1 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背景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背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文化机构如图书馆在这一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广阔的服务空间,使其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传承和信息服务中心,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个文化交流和旅游体验的场所。
图书馆在这一时代的背景下,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服务模式,与文化和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背景下,也要更加注重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合作与联动,共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文化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1.2 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意义在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知识共享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使命和责任。
图书馆在这一时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文化交流。
文旅融合时代,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愈发迫切,图书馆作为文化资源的集散地,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和知识资产,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体验的平台。
二是推动旅游发展。
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而图书馆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底蕴,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图书馆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还能够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为他们提供更深入的文化体验。
三是弘扬传统文化。
图书馆作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在文旅融合时代更要发挥其作用,通过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呈现给人们,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推动文化交流,更在于引领人们对文化和知识的深度思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图书馆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文旅融合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正文2.1 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使命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使命是为广大读者和游客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和体验,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神木文旅融合 开启全域旅游发展新时代
神木:文旅融合开启全域旅游发展新时代二郎山、杨业公园分别创建为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石峁遗址入选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原创酒曲《歌从黄河岸边边来》荣获陕西省第九届艺术节群星奖,“国 香神木•神奇神往”文化旅游节活动渐成品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2020年,神木市从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一山二水三城”文化旅游框架体系,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提速升级,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益3亿元,文化旅游产业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高屋建瓴文旅T作跑出“新速度”神木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既有农耕与草原文化融合的自然之美,也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厚植的人文之韵。
为建设与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相适应的文化旅游强市,神 木市委、市政府将2020年确定为“神木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年”。
在全力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神木市高质量编制了《神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制定了《神木市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实施细剪纸艺术亮相栏杆堡西瓜节韩艳艳摄则》,把文旅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进行培育打造。
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促进神木旅游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摁下全国文旅行业的“暂停键”。
复工复产有序开展后,神木市坚持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两手抓,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激活市场,累计引导200余户文旅企业入网,发放文旅消费券1264万元,在开拓奋进中破难攻坚,文旅产业呈现出良好向上发展态势。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文旅服务效能“每周末我都会和同学到这里看看书、写写字,这里的书籍种类丰富,阅读氛围也很浓厚,很喜欢这个地方。
”在青朴书城阅读的李盼盼小朋友说。
神木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2020年,新建成青朴书城、新光社区、高新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四卜树村、二郎山图书馆分馆6个,麟州街道、大柳塔试验区等文化馆分馆8个,村社区文化馆流通服务点16个,图书馆流通服务点38个,城区、镇街、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互联网时代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和旅游领域也在逐渐实现融合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成为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旅融合不仅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还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1. 互联网与文旅融合的背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推动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文旅产业要想保持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实现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新科技产业,互联网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无穷的力量和活力。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服务,可以使文化和旅游产业更具有智能化、个性化、创新化特点。
通过互联网,文化和旅游可以结合起来,创造出更丰富、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从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全面升级。
2. 文旅融合带来的机遇在互联网时代,文旅融合可以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带来更广阔的机遇。
文旅融合可以激发出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为城市发展和文化旅游经济创造出更多的机遇。
文旅融合可以为旅游业注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通过科技创新,让旅游变得更加智能、便捷。
文旅融合还能够丰富人们的旅游体验,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文化的温度和魅力。
文旅融合也能够推动城市发展,加速城市在全球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文旅融合的带动下,城市能够实现旅游产业与其他经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整体品质与形象,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3. 文旅融合带来的挑战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虽然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需要先行进行应对和解决。
首先,文旅融合需要避免“技术腐败”。
文旅融合不能仅仅是技术上的融合,而是要更深入的融合文化与技术。
只有技术与文化达到了真正的平衡,才能够创造出有魅力的文旅产品,使游客和文化景点获得最佳体验。
其次,文旅融合需要重视人才培养。
文旅融合需要有一支人才队伍,能够熟练掌握技术和文化的融合,具有跨学科、全局化思维的精英人才,能够促进文旅产业链条的稳步发展。
总结性文旅融合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报道标题
总结性文旅融合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报道标题新时代文明实践“对话”传统文化“出善之言,为善之事,事成而顾反无名。
能者无名,从事无事”“先王贵诚信。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近日,淄博市文明办联合本地媒体共同推出《管子说》,用管子的经典言论来宣传城市文明,得到了淄博市民的广泛认可。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
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遇上”新时代文明实践,该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实现“破冰”,两者相互交融中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在“两创”中品出“淄博味道”淄博是齐文化发祥地,三千年泱泱齐风,八百载海内名都,在这里演绎了“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繁荣盛况,孕育了齐桓公、管仲、晏婴等贤主名相,在这里有世界上第一所官办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和世界足球的起源“蹴鞠”,这里还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淄博的优秀传统文化犹如璀璨的明珠,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并已成为风采别样、气质独特的“超级文化IP”。
近年来,淄博市分别在临淄区的齐文化博物馆、齐古城、姜太公祠和管仲纪念馆、蹴鞠文化小镇,周村区的古商城,桓台的王渔洋故居,博山区陶琉产业群、古窑村,淄川区蒲松龄故居等传统文化古迹资源,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传统文化教育基地70余个,通过文化展示、游客体验、场景再现、娱乐休闲等形式,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外地游客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淄博味道”。
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在“两创”中讲好“淄博故事”淄博是一方文脉悠长的厚土。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等精彩故事在这里演绎,传世流芳的《聊斋志异》在这里诞生,悠长的文脉,让淄博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淄博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求,深入挖掘、阐释齐文化中所含的历史内涵、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编辑出版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齐文化读本》《齐文化与现代文明》《齐文化与新时代》等齐文化专著110余部。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二、文旅融合的优势1.提高经济效益2.丰富旅游产品供给3.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三、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1.政策支持与创新驱动2.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3.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质量提升四、实例分析1.国内文旅融合成功案例2.国际文旅融合的经验与启示五、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市场竞争压力2.人才短缺问题3.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六、结论1.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前景展望2.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正文: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经济效益,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还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动力。
一、文旅融合的优势1.提高经济效益: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整合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资源,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文旅融合促使旅游业从传统的“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3.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1.政策支持与创新驱动:政府应加大对文旅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培育新型文旅业态。
2.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产业链整合,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3.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质量提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文旅服务质量,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实例分析1.国内文旅融合成功案例:如浙江乌镇,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将一个传统的渔业小镇打造成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2.国际文旅融合的经验与启示:如日本熊本县,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地区经济复苏。
新时代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建设细则
新时代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建设细则为贯彻落实《关于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2021—2023)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关于推进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鼓励参与省级民宿(农家乐)等级评比(一)申报对象全区范围内,正常营业的民宿(农家乐)。
(二)申报条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或关联的评级机构)发布的等级评定文件或认定证书。
(三)补助标准对获得省白金宿、金宿、银宿荣誉的,分别给予30万元、15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星级农家乐的,分别给予五星15万元、四星10万元的奖励。
组织开展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农家乐评选活动,给予三星5万元的奖励。
(四)资金拨付等级评定或荣誉评选的产业主管部门提供奖励清单和相关文件,经区农业农村局审核、区财政局会商,并经公示无异议后发文公布,并拨付资金。
(责任科室:产业信息科)二、鼓励培育民宿(农家乐)精品亮点(一)申报对象1.全区范围内,正常营业的民宿(农家乐)。
2•要求获得区级精品以上、省银宿等级以上或省四星级农家乐以上荣誉。
(二)申报条件1•对于新申办的民宿(农家乐)且未享受过"小、精、美”特色民宿项目补助的,要求建筑在改造、装修、装饰等方面合计新增投入300万元以上且房间数7间以上,经评估后达到300万元以上的享受对应的资金奖励。
2.已享受“小、精、美”特色民宿补助的,改建提升需向镇街提交改建计划方案,经相关部门评审通过后进行改建,经评估后,合计新增投入300万元以上且房间数7间以上的享受对应的资金奖励。
3.新申办及已享受"小、精、美”特色民宿补助的同一经营业主不得连续两年提交申报。
(三)申报材料1.区民宿(农家乐)精品亮点项目申请表(详见附件1)。
2.资产评估需提供的资料。
3.承诺书(详见附件2)。
(四)申报及认定程序1.组织申报。
区农业农村局下发通知,各镇街组织符合条件的经营户填报提交相关材料,经所在村初审后,向镇街提出申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旅融合新时代发表时间:2020-01-13T15:27:00.0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赵磊陈婷[导读] 摘要: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成立,标志文旅融合新时代已经开启,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变革正蓄势待发。
重庆市大足区文化馆重庆 402360摘要: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成立,标志文旅融合新时代已经开启,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变革正蓄势待发。
诗和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我们要努力走好新时代下文旅融合之路,实现文化和旅游全面融合持续发酵的效应。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
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将为建设文化强国增添动力。
文化和旅游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有明确的边界,但又常常相互渗透、交叉、融合。
实际上,对文旅融合的探索并非始自于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并,文化和旅游自始就结伴而行。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新特征文化核心创新改革文化市场新时代思想文旅融合的核心内涵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可见文化和旅游是密切相关的两个产业。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新兴演艺、文创产品、文化衍生品等文化形式逐渐成为旅游体验的重要元素,提升着旅游产业背后的文化附加值。
国内众多传统文化景点因此也再次吸引了大量游客关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从“高速”到“高质量”、从“增长”转向“发展”,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增长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其要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
这正是当下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所呈现的新特征。
我认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与理想状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领域还较为单一,深度合作方面有待加强。
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
很多区域的悠久文化尚未得到很好彰显,旅游景区特色定位不够准确、清晰,一些地方忽略了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存在短板;文化、旅游的合作不够畅通,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部门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管理不精细不严格、流程不清晰不科学等现象;各地政府在政策支持上缺乏协调机制,宏观调控作用尚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产业的促进性不明显,在税收、财政、产业扶持上的相关政策尚不完备,文化和旅游市场不够规范等。
二、国民收入不平衡影响各地域、各区域对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认知。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相差数倍以上。
收入的不平衡直接导致对文化和旅游消费认知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和旅游的发展。
此外,我国当前的文化和旅游产品设计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缺少引领时尚的创意性产品;缺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个性化产品;缺少文旅与科技融合的高端产品。
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可供观光的旅游景区有一万余处,而已开发并具有接待国内外游客能力的景区仅有1800余处,不足总数的五分之一,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同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规划不当、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四、文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交通业、餐饮酒店业,也包括融入新技术的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等。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文化旅游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东部特大城市群和中西部大城市等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仍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五、发展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
发掘文化旅游业价值,要以文化为底蕴,以历史文物景观及文化活动观光服务为核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我国目前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资金来自政府投入,民营资本介入较少,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旅游业长远发展。
文化和旅游结伴而行,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融合模式。
文化底蕴人文景观模式自古以来,山水楼台因文人而名。
文化赋予山水楼台以精神内涵,而使其更加引人入胜,成为游人神往的目的地。
文化与景观的结合开启了文旅融合的先河。
主题公园模式主题公园以其特色文化、惊险刺激的游乐、互动虚拟式体验、便捷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庞大的人流,成为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特色小镇模式文旅小镇以古镇为载体,融入民俗、文化艺术、非遗展示、文艺酒吧、个性客栈、特色文创等元素,在业内“圈粉”无数。
旅游演艺模式近年来,旅游演艺风生水起,以“又见”、“印象”、“千古情”系列为例大获成功,扭转了传统观光游“白天拍照、晚上睡觉”的局面。
以灵山秀水为背景烘托、历史文化为串联脚本,用美轮美奂、如诗如梦的舞台演艺,让观众物我两忘、不知“今夕是何年”,成为展示当地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文创开发模式漫威、迪士尼乐园创造的“乐园主题+衍生品”经营模式,围绕该主题游乐园核心文化开发了服饰、出版物、玩具、食品等一系列消费品,满足了人们对文化、消费等各种需求。
此类衍生品的消费收入已经超过了门票的销售额。
去年以来,故宫国宝色口红、朝珠耳机等文创产品迅速蹿红,让故宫再一次一夜成名,目前故宫文创收入远远超过门票收入。
故宫博物院用时尚消费传承传统文化精华,树立了文化旅游、文化消费与文化传播相融合的新典范。
在技术、资源、市场、产业上进行深度融合。
在技术融合方面,要通过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创新,改变原有技术和工艺流程,减少同质化技术,形成共同的技术基础,消除技术壁垒。
在资源融合方面,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具有较大重合性,进入新时代,要通过创新创造,使最新的开发技术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既保护有形文化资源,又传承非物质文化,吸引更多旅游者,实现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双赢。
在市场融合方面,要通过市场的创新整合、共同品牌的培育、资本整体运营来推动和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产业融合方面,要使打造文旅产业集团成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娱乐业、动漫业等。
文化节庆模式近年来,不同主题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成为文旅融合的一抹亮色。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文旅融合逐步发展,一些倾向性问题也引人担忧。
一些地方特色文化挖掘不够深入,文旅项目的文化含量不够高,一些地方习惯于模仿,在项目设计风格、经营模式等方面缺乏创新,引发了同质竞争;有的地方忽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性,把一些投资规模小、建设品位低的项目包装成文旅项目,甚至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歪曲文化、媚俗恶搞;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遵循市场规律,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导致项目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文化旅游进入融合新时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不能因为前景看好而盲目折腾,也不能因为现实短板而迷茫却步。
要树立并强化三个意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树立主体主旨意识文旅项目可复制、易替代,而文化内涵是不可复制、无法替代的。
有了文化内涵的传承发扬,才有业态的丰富完善、服务的别具风格和品牌形象的充实饱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融合发展新形式。
旅游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弘扬特色文化,丰富新的旅游模式,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在弘扬中国革命精神的红色旅游、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俗旅游、体验祖国大好河山的田园风光旅游等的开发中,要以多样化手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弘扬以及对外传播。
结合民俗文化、民间工艺体验旅游等的开发,保护和发展传统民间艺术,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同时,注重知识内涵发掘,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构筑多元立体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形式。
因此,深耕本地、本项目特色历史文化,打造高度概括、独一无二的文化IP,是文化和旅游发生化学反应的基础,是文化旅游产业的生存之道。
对于任何一个地方,首先要摸清文化家底,深入挖掘、系统开发,把特色文化精髓全方位融入旅游项目、线路、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塑造富含本土风味的文化旅游新形象。
树立创新意识良辰美景是有限的,而文化创意是无限的。
文旅融合的创新,关键在于文化表达的创新。
人已走远,脑海中于此处的思绪还依然存留。
文旅融合就应该突破固有模式,着眼新需求、依靠新技术、创新新形式,大力发展“文旅+演艺”“文旅+体验”“文旅+文创消费”“文旅+主题游乐”“文旅+多媒体”“文旅+智慧平台”等多种模式,使文化拥有轻松、时尚、潮流的“打开方式”,努力实现厚重的文化内涵轻松式表达、现代化表达、国际范表达,以此顺应市场发展、提升旅游品质、抓住市场流量、提高受众满意度。
树立市场意识文旅融合归根结底要实现产业落地,必须遵循市场规律。
一要考虑市场消费能力。
经济发达地区消费水平高,高端优质客户多,文化旅游项目可以适当提高消费水准;经济水平一般地区则应更倾向于热闹、好看、通俗易懂,且经济实惠。
二要考虑市场承载能力。
地方交通、酒店、餐饮、金融等综合服务保障水平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不能盲目贪大求全。
在一个“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具备的地方,投资大型文旅项目无异于“蚂蚁吞大象”。
三要考虑全天候的运营能力。
季节性的或者短期的文旅项目容易产生人流断档、资金链断线的风险。
要重点建设兼顾春夏与秋冬、白天游玩与夜晚消费等不受季节、天气影响的全天候项目,保证文旅融合项目能够持续吸引人气、产生效益。
善于无中生有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历史古迹,并不代表文旅融合就是“无米之炊”。
如深圳本是一个文化“不毛之地”,却“空降”华侨城、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等主题公园,随后打造出集聚文化旅游、文化演艺、文化艺术等业务板块的文化产业集群,俨然成为文化旅游名城。
当然,“无中生有”不是“空穴来风”,关键要以“新、奇、特”为卖点,并顺应市场需求和消费方式等发展规律,才能最终把天马行空的创意落实到扎实的文旅融合项目。
善于借鸡生蛋如江苏常州瞄准时机,争取到一批国家珍贵恐龙化石保护项目,打造中华恐龙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建成了一个集恐龙谷温泉、迪诺水镇、恐龙大剧场等景点和设施于一体的环球恐龙城。
善于点石成金冰天雪地本是人迹罕至,而哈尔滨市在每年冬季传统的冰灯游园会的基础上创办“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冰雪盛会。
善于借题发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带动了精品民宿、乡村美术公社、乡村音乐部落、乡村动漫基地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实现了传统乡村旅游向有土味更有品位的多形式文化休闲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