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doc》这个暑期,通过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我认识了一位神奇的校长。
他就是石家庄精英中...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zuowen/ketang/280941.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中国课堂的奇迹幼师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幼师读后感作为一名幼师,深知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所以这个暑假我认真阅读了《中国课堂的奇迹》。书中提到高效“6+1”课堂高效“6+1”课堂改革,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秩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新课堂,如何去做呢? 做创新型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一切都无从说起。教师对学生要有博爱之心,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只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爱”,才会有创新的热情,创新的动力。要有诚心。教师之间要真诚相待,对学生也要真诚相待,如果说创新教育是一项高尚的事业,那么教师对创新教育也要真诚相待,绝不能说空话套话假话,创新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只有真心实意,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真正增强。要有恒心。创新教育不是一阵风,一场雨,一道闪电。创新教育是一个需要持久不懈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挫折和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恒心,坚定信心,不怕挫折,克服困难,让“创新”的旗帜,在自己的思想领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领地高高飘扬。要有宽容之心。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化解许多矛盾。学生正处于成长和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思想活跃,敢想敢做是其最大特点,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教师一味按照所谓的规则条例来衡量和约束学生,势必给学生创造力的开发造成客观上的阻滞甚至扼杀。宽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才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要有进取之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乃创新之大忌。唯进取才有创新。要处处留心,处处用心。蒸汽机的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生,都是科学家“处处留心”的结果。教师的创新也是如此,处处留心,处处用心,才能让自己的创新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状态,才能让自己对新事物保持敏锐的观察力,进而不断积累素材,为教育教学各环节打好创新的基础,这是教师创新能力得到切实提高的必要条件。。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这个暑期,通过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我认识了一位神奇的校长。
他就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
通过简介我知道了他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
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使衡水中学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被誉为“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
2004年奉调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
我之所以说他神奇,是因为2010年他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时这所民办学校不良状况诸多,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老化、学科发展失衡,更兼优秀教师后继乏人。
学校管理混乱、运行机制僵化,体制不顺,政令不畅,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偌大的一个学校,竟然没设教务处,德育处也形同虚设,致使校长管不了校部,校部管不了各个年级部,朝小野大,诸侯割据。
由此导致“教学”中心地位旁落,“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到位。
这样的一所中学随时都会垮掉。
但是就是这样一所即将倒闭的民办中学,李金池校长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对学校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博采众家之长、汲取全国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
太神了,太厉害了。
这是我给这位校长的评价。
是什么让这个平凡的校长这么不平凡。
我认为是他的敢想敢干,敢于创新。
一位学校管理者或者是教师的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多么重要啊。
重要到他可以直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
现在的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更应该让自己成为一名创新性教师。
做创新型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
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一切都无从说起。
教师对学生要有博爱之心,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
只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爱”,才会有创新的热情,创新的动力。
《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
《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学习了《中国课堂的奇迹》,我有所收获,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思考。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策略,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二是课堂师生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
1.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首先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或问题要进行自主学习或独立思考;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就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把问题解决。
所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基础,较高层次的问题就需要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这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的理解。
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遗留的问题。
因此,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结合校情来安排教学内容。
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
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学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5.新课改对复习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复习课不再是原来新授课的重复,而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建构、融合和提升的过程。
如何优化设计复习模式,改变“炒冷饭”的传统复习模式,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全面和个性化的发展,从教学中我真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他人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读书心得《中国教室奇迹》
读书心得《中国教室奇迹》
《中国教室奇迹》是一本描绘中国教育现状的书籍,作者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
考察,展现了中国教育领域的独特魅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成功经验和教学模式值得借鉴和学习。
在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中国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势,包括严格的学习氛围、
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学生在国际学术竞赛和评比中屡屡获得佳绩,展现出了中国教育的独特魅力和竞争力。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应试教育过于严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深感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希望中国的教育体系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阅读《中国教室奇迹》,我对中国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教育
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不断进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体系能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所以这个暑假我认真阅读了《中国课堂的奇迹》。
书中提到高效“6+1”课堂高效“6+1”课堂改革,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秩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虽然那时还没有新课改的提法,但当年我在衡水中学推进的课堂改革,和后来新课改的要求是一致的。
那么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新课堂,如何去做呢?做创新型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
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一切都无从说起。
教师对学生要有博爱之心,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
只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爱”,才会有创新的热情,创新的动力。
要有诚心。
教师之间要真诚相待,对学生也要真诚相待,如果说创新教育是一项高尚的事业,那么教师对创新教育也要真诚相待,绝不能说空话套话假话,创新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
只有真心实意,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真正增强。
要有恒心。
创新教育不是一阵风,一场雨,一道闪电。
创新教育是一个需要持久不懈的长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挫折和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恒心,坚定信心,不怕挫折,克服困难,让“创新”的旗帜,在自己的思想领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领地高高飘扬。
要有宽容之心。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化解许多矛盾。
学生正处于成长和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思想活跃,敢想敢做是其最大特点,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
中国的奇迹读书笔记
中国的奇迹读书笔记【篇一:《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假期是一个用来充实与提高自己的最佳时期,教育系统很细心的考虑到了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教育学书籍,比如我手中这本《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完之后真的是获益匪浅,受到很大启发!《中国课堂的奇迹》这本书是李金池老师的著作,李金池老师有着“全国优秀教师”和“卓越校长”等很多殊荣,作为河北衡水中学和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老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并参照中国已有的成功教学模式,博采众长地创造了独具个性、适合自己的“衡水奇迹”和“精中奇迹”。
尤其是“精中奇迹”,对我们现在转变教育观念,实行新课程改革有很大的指导启发意义。
先谈一下“精中奇迹”的诞生,这是一个非常激励人心的故事。
其实,在李老师刚接过精英中学校长的担子时,它并非如学校的名字一般,是个冲满了“精英”的地方,甚至可以说,这个学校已经是一所“濒临死亡”的亡灵学校,按大多数人的想法,即使不放弃,也只能一边做好自己的本分努力着,一边听天由命。
而李老师不这么认为,也正是他不这么认为,才得以创造出了让人赞叹的新型教育模式——精中奇迹。
那李金池老师是怎样做的呢?首先,他不是抱怨与放弃,而是找出学校发展困境的原因,从学生、教师到学校管理等等各个方面,一点点具体有全面的进行了分析,在众多校长抱国家对私立学校的政策不好时,李老师已经下定决心要办好一所民办学校!再然后他将与公立学校、老牌名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精英中学当时所处的阶段,对于薄弱学校来讲,求生存、求发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重中之重,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正在于——课改。
至此开始,李老师开始了全新的探索与实践,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读完这第一部分时,我的激情完全被点燃了,就想起了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那句话:不抛弃,不放弃!以前只是喊喊口号,现在觉得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李金池校长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核心内容是高效“6+1”课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6”,在课堂中进行,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谓之“用”,在课后的自习中进行。
即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流程都需要七个环节,即“导”、“思”、“议”、“展”、“评”、“检”、“用”。
这一课堂模式的理论依据,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高效“6+1”课堂改革,其优点是: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
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
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采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三、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从原先的学会走向会学。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
教师也可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
四、“学案”的内容与编写原则。
“学案”是实施“导学自主”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本课题研究成败的一个关键。
“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依托新课程标准,与课本紧密相连,要体现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要关注学科的知识线、活动线、学法线和能力线,不要把“学案”编制成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五、教学模式的评价。
1.目标问题:这节课结束后学生到底有什么收获,是知识的、能力的,还是价值观方面的。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读了《中国教学的奇迹》之后,我知道自己无法做到想孙维刚老师那样实验班大部分的学生送上清华北大,没有办法像他那样,古今中外,史、地、生、化、音、体、美,甚至文学、天文等都囊入数学教学中,但是我知道孙维刚老师身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秉着学习的态度看完了这本书,我学到了以下几点:一、教学方面:1、在书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孙维刚老师很强调:“不搞题海战术,做到一题多节,多解归一,多题归一”,这就要求一个教师花费大量的功夫来研究教材,孙维刚老师说:“不高明的老师累学生,高明的老师累自己”,而孙维刚老师的数学练习藏书很多,他给学生出一道题目,自己要做十道题,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乐趣,领略数学的美。
每一次他在黑板写一道题目,要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解出答案,再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解法来解答,最后与学生一起分析不同方法的异曲同工之处,是否可以推广,以此来让学生真正地把题目吃透。
反思自己过去一年的教学,针对出题这方面真的是做的远远不够,大多时候我就是一名“不高明的老师”,随便找到题目就塞给学生,俨然就是题海战术。
在接下来的一年,我要多向孙维刚老师学习,做到多研究,多提炼,边讲边练,少讲多练,精讲多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而不是通过多做题来获取知识。
2、建构知识网络。
可以说每一学期学生接触的数学知识是零散的,但是身为老师,纵观全局,我们知道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有联系的,因为建构知识网络可以让学生形成以一个知识系统,就不会出现学了乙就忘了甲的现象。
关于这一点,我上一学年的末期复习中用到了着了方法,我引导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图,包括基础概念,公式,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相关题目,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对一步掌握。
我发现在知识导图的引导下,很多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接下来我要着想如何更大程度地利用知识网络图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造就一个‘最大的头脑’”,这一个想法给我一种很强的感触。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主要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教师不仅要针对集体的特点(共性特点)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通俗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如“一刀切”、“一锅煮”,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学校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机器的。
学校不是工厂,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一句句“规格”相同,“功能”相似的考试机器,那么,只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
当时,南开中学之所以被推为“巨擘”,正是因为她不强调考试成绩,而注重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南开之所以成为一代名校,就是因为她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叱咤风云的豪杰才俊。
我国以往的教育则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发展,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性不足。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创新精神的学生。
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他的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教育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遵,但无死框框可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教育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原则以及怎样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
同样,教育有方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
教育内容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同样的教育方法在一种情况下是适用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完全不适用的。
照抄别人的或以往的经验,通常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创造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并经常寻求和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2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
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课堂教学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大多数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吃透教材,也能够沉着、自信的去面对学生,但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没能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与方法,没能超越教材,因而,要做到高效,课前准备工作必须做好。
(一)紧盯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
比如学生多而场地小就不宜选择占用太多场地的教学内容;其次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如在上田径课时,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宜选择过长的项目,不让学生进行枯燥、单调的训练,例如在进行长跑练习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让它们进行单一的跑圈,完全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大鱼网、丛林追捕或者定向运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为相对而言,游戏更具吸引力。
(二)紧盯教学对象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因此,体育课要有明确、集中、恰当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者过低的教学目标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组织还应把握好信息差原则,信息差是指人们掌握信息的差距。
学生是抱着学习新知识技能的目的来上体育课的,师生之间的学习兴趣,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要留给学生一定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的满足感。
二、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体育课中要极力营造一种和谐、活跃的体育课堂气氛。
体育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而且相对室内环境来说,教学环境相对宽松,在体育课中尽力营造和谐的气氛,使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融,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下,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第一篇: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读《中学教室的奇迹》有感华龙区四中冯焕芬读完关于孙维刚老师《中国教学的奇迹》—书,令我佩服、感慨之余,也收获很多,孙维刚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技能等,对普通老师而言都难以通过短暂的学习而达到那样的高度。
但他充满奇迹的教学生涯可以让老师明白努力的方向。
他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着阳光,学生们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环境。
他说话声音并不洪亮,但常以饱含真情的语言感染着学生。
他有时宁愿做学生的学生,学生感受到的是他博大的胸怀与谦逊的品格。
孙维刚要求学生做题时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应该举手回答,人心中没底时,一定要勇敢,迫使自己上梁山,就能把自己的勇气和能力都发展起来。
孙维刚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他说如果不运用这种方法,而只是死记硬背,数学教学就活不起来,师生之间就没有沟通与交流,没有思维的碰撞与相互启迪,就不能形成探究。
他常说,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孙维刚认为:老师给学生讲题,如果只把题目的解法过程一步一步讲清楚,哪怕再细致明白而讲不出这些解法步骤是怎么想出来的,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极作用。
他为学生开创了解题“三级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找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我把这些规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收益颇多。
在孙维刚的每堂课上,无论是学生们上讲台讲题,还是老师讲题,都有一个例行公事,那就是必须讲出自己是“怎么想出来的”。
孙维刚把舞台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侧当导演,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归纳、去证明、去总结、去完成。
有想法的同学会到 1讲台上来,到黑板上来讲,孙维刚则审时度势,从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和眼前的实际出发,不时地点拨,但不是提示更不要提示。
开始时课堂进步跟不上,耽误时间,但学生的能力会随着这番过程而提高,进度也将大大加快。
《中国课堂的奇迹》学习心得
《中国课堂的奇迹》学习心得体会我读了《中国课堂的奇迹》,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一位校长,立足课改,用三年时间让一所学校成为中国课改名校,这个短暂而惊人的过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李金池校长在文首就指出了现有教学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性。
学生缺乏自信,不会独立思考,不会探索创新。
读了这本书,我对“导”、“思”、“议”、“展”、“评”、“检”、“用”这一高效课堂模式有了一定的感悟。
那么,要怎样打造高效课堂呢?一、备好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
首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课前认真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认识水平,针对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其次教师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真正成为学习情景的创造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以“教”促“学”的目的,构建高效课堂。
二、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时间就是效率。
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
一堂课一般由出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情况、引导自主学习、展示反馈、拓展延伸、达标训练等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的高效利用。
三、要针对各个学生的能力来教学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教学中既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又要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面把知识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假期是一个用来充实与提高自己的最佳时期,教育系统很细心的考虑到了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教育学书籍,比如我手中这本《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完之后真的是获益匪浅,受到很大启发!《中国课堂的奇迹》这本书是李金池老师的著作,李金池老师有着“全国优秀教师”和“卓越校长”等很多殊荣,作为河北衡水中学和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老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并参照中国已有的成功教学模式,博采众长地创造了独具个性、适合自己的“衡水奇迹”和“精中奇迹”。
尤其是“精中奇迹”,对我们现在转变教育观念,实行新课程改革有很大的指导启发意义。
先谈一下“精中奇迹”的诞生,这是一个非常激励人心的故事。
其实,在李老师刚接过精英中学校长的担子时,它并非如学校的名字一般,是个冲满了“精英”的地方,甚至可以说,这个学校已经是一所“濒临死亡”的亡灵学校,按大多数人的想法,即使不放弃,也只能一边做好自己的本分努力着,一边听天由命。
而李老师不这么认为,也正是他不这么认为,才得以创造出了让人赞叹的新型教育模式——精中奇迹。
那李金池老师是怎样做的呢?首先,他不是抱怨与放弃,而是找出学校发展困境的原因,从学生、教师到学校管理等等各个方面,一点点具体有全面的进行了分析,在众多校长抱国家对私立学校的政策不好时,李老师已经下定决心要办好一所民办学校!再然后他将与公立学校、老牌名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精英中学当时所处的阶段,对于薄弱学校来讲,求生存、求发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重中之重,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正在于——课改。
至此开始,李老师开始了全新的探索与实践,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读完这第一部分时,我的激情完全被点燃了,就想起了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那句话:不抛弃,不放弃!以前只是喊喊口号,现在觉得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今年暑假,有幸学习了李金池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李校长提出的高效“6+1”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即将原来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舞台还给学生,充分让学生自主发挥,碰撞出更多彩的火花,更能形成思维的创新,展示学生的自我风采。
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高效。
是因为它有以下几点优势一、精炼简洁的“导”熟话说:一场好的晚会,除了精美的节目,优秀的主持之外,串台词应该说功不可没。
它不但让一台晚会高潮迭起,更让整台晚会节目有机的融为一体。
而高效“6+1”课堂环节上的时间限制,要求我们必须精炼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设计情境,抓住学生的心,让孩子们很快的进入一个知识的海洋入口。
二、提纲挈领下的“思”众所周知,学而不思则罔。
李校长退出的“课堂学习提纲”这一教学策略,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花足功夫专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将教材有机整合,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引领学生快乐学习。
这一策略,具有明确的指令信息和详细的指导方法,所以学生拿到提纲后,能积极自主的深思,从而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热烈而有序的“议”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
学知识,更要学方法,会学才是真本事。
“6+1”高效教学模式,不但有精心组织的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作为支撑,而且每位任课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他们在对学、小组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既发散了自己的思维,也可以在交流与探讨中汲取组员的智慧,完善、提高自己。
四、激情快乐的“展”“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
”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大胆的质疑,自由的抒发己见,学生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就真正的活了起来,激情展示时,一个人的发言,就变成了几个人的智慧。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拿到这本《中国课堂的奇迹》,我就被封面上的几句话所吸引。
一位校长,立足课改,用三年时间让一所学校成为中国课改名校,这个短暂而惊人的过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在文首作者就指出了现有教学课堂体系的问题:效率低下,教师强行灌输,学生默默记录,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课堂只会使学生变得消极、厌学。
并且传统的课堂还是扼杀人的灵性、毁灭人的创新精神的。
因为传统课堂的基本要求就是“唯书是从,唯师是从”,老师讲的都是真理,不容置疑,书上说的都是对的,背来就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需要学生思考,也不鼓励思考,结果学生的头脑被禁锢了,独立性被剥夺了。
这样的课堂,必然使学生迷信权威,缺乏自信,不会独立思考,不会探索创新。
而本书的作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何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作者认为关键在于课改。
那么要形成怎么样的一个新的教学体系呢?首先,知识的吸收不应该是被动的。
这就衍生出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教给学生书上记载的。
书上的知识点是死的,学生的理解各有不同,我认为并没有所有对的理解和错的理解。
只要是学生从书本上引申出的,都是积极的、有益的。
第二,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只能传递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构建才能获得。
第三,我们提倡的互动,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应该包括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也就是说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具体而言,每个教学内容都应该有“导、思、议、展、评、检、练”七个环节构成。
导包括导入和导学;思是研读深思、自主学习;议是小组讨论,相互学习;展是踊跃表现、展示所学;评是点评导学;检视检测反馈;练表示巩固拓展,学以致用。
中国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
中国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作为一个中国教育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教室的奇迹。
在这个世界上最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像中国这样在数十年内取得如此突出进展的国家可谓寥寥无几。
当然,这也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教育改革的勇气,更离不开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我一直认为,中国教育的奇迹并不在于他们的高分,而是在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态度和专注精神。
在这个时代,难免会有不断涌现的问题,而教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中国教育在教育工作者坚定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下逐渐成长壮大。
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当然,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教育体制的改革。
在国内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教育中,都存在着许多弊端。
比如,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启发性教育,尤其对于一些通过培训机构来取得高分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能力许多都并不能得到完全的提高。
这正是中国教育变革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中国教育发展的基础中国教育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政府莫大的支持和各级教育部门的努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每个教育从业者努力不懈的环境下,形成了中国教育的奇迹。
首先,这是中国教师的勤奋精神,中国教师们全心投入教育事业,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其次,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家庭的支持也成为中国教育奇迹的基础。
家长们在鼓励孩子学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的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都在不断提高,普及率也在不断抬高。
最后就是中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
中国教育不断完善的背后,承载着更多教育工作者的未来和更多学生的未来,也让中国教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未来也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尾总之,人们可以从中国教育的奇迹中,看到中国人民奋斗不止的精神,也感受到了中国教育工作者为教育付出的努力。
我们愿意,凭借中国教育中这股源源不断的推动力量,去勇敢地超越,去琢磨出教育的可能,去书写未来的教育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李金池校长主编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我受益匪浅。
李金池校长提出,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是一致的。
他还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T 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
这一课堂模式体用上海(育才中学四环节)、头取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臂采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讨论和展示)、脑借陕西(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源在衡水(根源在衡水中学)、魂在精中(灵魂、创新合成在精英中学)。
它决不是各类教学模式的简单的拼盘,而是量体裁衣。
高效“ 6+1 ”课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 6+1 ”模式中的“ 6”,在课堂中进行,包括“导”、“思”、“议”、“展”、“评”、“检” 6个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 6+1 ”模式中的“ 1”谓之“用”,在课后的自习中进行。
简而言之,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流程都需要七个环节,即“导”、“思”、“议”、“展”、“评” “检” “用”高效“ 6+1 ”课堂改革,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秩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无疑是新奇且充满挑战的。
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
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地“研”;教师耳提面命地“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地“学”。
今后在课堂中我也要借鉴此类做法,结合自班学生情况,争取达到高效的课堂。
而这一切得以顺利实行的根本,在于一个“爱”字一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爱。
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学生是稚嫩的,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学生是单纯的,多给他们一些引导;学生是活泼的,多给他们一些包容;有了这些养料,学生的心田开出一朵朵积极向上的花朵。
高中阶段的孩子能够敏感的感受到教师的爱和鼓励,然后因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激励自己脚踏实地的学习,学习成绩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也增强,工作也更加投入。
由此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爱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个被遗忘的角落,用一双温暖的手去抚慰那些不被注意的心灵。
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
大家都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责任意识,在极其琐碎的教育场景中保持爱心和耐心,刻苦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效。
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他们教学成绩的不断进步,就是最好的证明,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教育需要激情,教师更需要激情。
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样也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激情。
激情能够化困难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能够让教师实现
从经师到人师的超越。
”李校长的教育境界,为我们提出了努力的方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虽然我们还与其相差甚远,但不能仅仅是心向往之,而应该脚踏实地,努力去追寻。
让我们牢记教书育人的宗旨,永葆为人师表的本色,勇担民族未来的重任。
以对事业的满腔热诚,在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细小环节上,尽心尽责,以人为本,精益求精。
我们必将赢来事业的成功、学生的尊重、社会的认可,最终实现自身的职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