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一、农业害虫防治的原理1.综合防治原则:农业害虫防治不仅仅是采取单一的控制手段解决问题,而是要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例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这样可以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害虫种群的滋生。

3.绿色防治原则:绿色防治是指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积极维护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农事措施。

包括合理利用种植结构,减少单一作物连作连种;选用抗病虫害品种或品系;适时适量施肥,提高植物免疫力;运用秸秆还田等措施,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绿色可持续。

4.综合防治策略原则:综合防治策略是指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包括害虫监测、害虫鉴定、防治期确定、害虫危害阈值、决策级防治等;还可以对一些重要害虫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害虫种群分布规律、发生规律和危害规律,为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农业害虫防治的方法1.生物防治:将天敌、寄生生物、病原体和微生物等引入农田,用它们来控制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引入生物天敌可以减轻对农作物的危害,同时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施用昆虫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螟虫、蚜虫等。

2.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直接杀死害虫或者减少害虫的数量。

例如,利用超声波、异味物质、草木灰等手段驱避害虫;利用粘板、黄板等粘虫板捕捉害虫;利用覆盖物、遮荫网、遮阳网等物理隔离手段阻止害虫的入侵。

3.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控制农业害虫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化学防治是一种最常见和最直接的控制手段,但也是最易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手段。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的同时,应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农药,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4.其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机械防治、光生物防治、农艺措施、物理调控等。

例如,利用鸟类、鱼类和昆虫等生物来控制害虫;通过调整灌溉和施肥方式,合理利用作物间隙,提高作物的免疫力;采用轮作、休耕和间作等农艺措施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种治理方法综合运用:综合防治强调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

采用多种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作物的伤害,并提高防治效果。

2. 综合施策:病虫害综合防治强调管理措施的综合施策,包括预防、防治和监测等。

预防措施可以通过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加强土壤改良等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防治措施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培育天敌等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监测措施可以通过定期巡视、安装诱捕设备等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传播途径。

3. 防治对象的综合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强调对不同的病虫害进行综合管理。

不同的病虫害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和习性,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综合管理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并提高防治效果。

4. 生态平衡的维护:病虫害综合防治强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增加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从而维护生态平衡。

总之,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是多种治理方法综合运用、综合施策、防治对
象的综合管理和维护生态平衡。

这些原理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对环境和作物的伤害。

2 害虫综合治理.

2 害虫综合治理.
1.植物检疫定义、特点及意义
定义:植物检疫机关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
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和处理,禁止危险性的病、虫、
杂草等有害生物人为地传入和传出或限制其传播蔓延的
工作或方法。
特点:强制性、预防性、根本性(铲除性)。 意义:防止危险性的有害生物人为传播和蔓延,
保障农林业生产安全进行,维护我国对外贸易信誉。
第二章 害虫综合治理 —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害虫的防治策略
第二节 害虫防治方法
一、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法 三、生物防治法 四、物理机械防治法 五、化学防治法
第一节 害虫的防治策略 一、人类害虫防治的历史
1. 早期的害虫防治时期(农业生态系统的创立到第
二次世界大战)
2. 有机化学农药时期(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
SPP则强调整个农田系中现实的和潜在的
有害生物。
b. 治理目标延伸:IPM治理目标是以当年
防治效果为标准,而SPP则兼顾当前和长远
综合效益。
c. 治理方案的长期性:SPP的治理方案不
是一年一度的技术设计,而是多年连贯一体
的技术方案的分年实施。
第二节 害虫防治方法——综合治理措施
一、植物检疫(法规防治)
植保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使植物保护真正能够兼
顾当前和长远,防患于未然,使植物保护和植物
生产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和提高。简言之,即有害
生物可持续治理。
2.2 提出的背景 在1991年提出可持续农业背景下提出的。 为了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的需要,1995年7 月在荷兰海牙第13届国际植保大会上提出, 并作为这次大会的主题。 持续植保是在持续农业的战略思想指导
又不破坏后代人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和环

害虫综合管理

害虫综合管理


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布公告,公布了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其中昆虫11种、病原微生物6种,线虫1种,植物1种,并自2005年3月1 日开始生效,原林业部发布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同时废止。这是继 1996年之后,国家林业局结合当前林业发展形势和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 生特点再次对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进行了修订。 新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一、 昆虫(11种) 1、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 Conte) 2、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 3、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a Takagi) 4、杨干象 (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inne) 5、苹果蠹蛾 (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aeus)) 6、双钩异翅长蠹 (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Waterhouse)) 7、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 8、枣大球蚧 (Eulecanium gigantean (shinji)) 9、红棕象甲 (Rhyncnophorus ferrugineus oliu.) 10、青杨脊虎天牛 (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 11、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本节思考题:
1。森林昆虫的涵义 2。森林昆虫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任务 3。防治森林害虫的总方针
第一章 害虫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Integrated Management)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森林保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Forest health protection and foresty sustainable)

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需有足够数量的不育个体,且具有正常竞争
的交尾生殖力。
昆虫不育常用的方法:
辐uvenile hormone,简称JH)的应用
昆虫保幼激素作为杀虫剂,多选择昆虫在正
常情况下不存在激素或只存在少量激素的发 育阶段(幼虫末期或蛹期)中,使用过量激 素,抑制昆虫的变态或蜕皮,影响昆虫的生 殖或滞育。
➢ 其他趋性和习性的利用
趋化性、潜场诱杀及利用取食、产卵的特殊习性。
(二)物理机械防治的方法
2.阻隔法:根据害虫的活动习性,设置适当的障 碍物,阻止害虫的扩散或入侵为害。 3.温湿度的利用:不同害虫有其各自适宜的温 区范围,超此范围必然影响害虫的生长、繁殖、 为害甚至存活率。因此,可通过控制温湿度进 行防治。多用于仓储害虫
生物防治的局限性表现在:1、2、3
(二)天敌昆虫
1.天敌昆虫的类别
捕食性天敌:分属18个目,近200个科。
其特点是(1)(2)(3)
寄生性天敌:分属5个目,97个科。
其特点是(1)(2)(3)
(二)天敌昆虫
2.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昆虫
主要措施有:直接保护;应用农业措施进行保护
天敌昆虫的引进和移植
(二)物理机械防治的方法
4.人工机械捕杀:根据害虫的栖息或活动习 性,利用人工或简单器具进行直接捕杀。如 人工采卵、摘除虫果、捕打群集的蝗蝻等。 5.其它新技术的应用:应用电磁辐射,包括 紫外线、红外线、微波、χ射线、γ射线等。
六、 害虫综合治理理论
当今治理有害生物的策略有以下3种: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 ➢全面种群治理(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TPM) ➢大面积种群治理(Area-wide population management,APM)

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1、农药基本知识
• 1.1 农药的分类 • 根据农药的作用方式分类 • 杀虫剂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 • 蒸剂、忌避剂、不育剂等。
2.农药的加工剂型
2.1 粉剂。由原药与填充料经机械粉碎加工制成的粉状混和 物制剂。 2.2 可湿性粉剂。由原药与填充料、湿润剂经机械粉碎加工 制成的混合物。可湿性粉剂易在水中分散、湿润和悬浮, 可加水喷雾使用。 2.3 乳剂又叫乳油。在原药中加进溶剂和乳化剂加工而成 的油状液体制剂,对水后能形成稳定的药液。乳剂的湿润 性、展布性、附着力都好,是当前最常用的剂型。 2.4 水剂。将水溶性原药直接溶于水中制成水剂。用时加 水稀释到所需浓度即可喷施。水剂成本较低,但不耐贮藏, 湿润性差,附着力弱。 2.5 胶体剂。由原药与分散剂(如氯化钙、纸浆废液、茶 枯水等)经过融化、分散、干燥等过程制成的粉状制剂。 加水稀释可成为胶体溶液或悬浮液。如胶体硫。
除虫菊酯:溴氰菊酯
除虫菊酯:氰戊菊酯
除虫菊酯:氯菊酯
除虫菊酯:氯氰菊酯
熏蒸剂:磷化铝
熏蒸剂:溴甲烷
农药的合理使用
• • • • • • • •
1.选用 2.混用 3.轮用 4.药量 5.时间 6.质量 7.保护天敌 8.安全用药
第二节 害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 一、害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
• 二、 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
1. 综合防治的基础是以生态学为理论依据
• • 2. 综合防治的目标是将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控制
在经济 允许水平以下
• 3.综合防治的效果要讲求安全、有效、经济、适

• 4.综合防治的方法强调各种防治措施协调运用
三、综合防治的基本方法
• 1、植物检疫
3、生物防治 5、化学防治

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EIL、ET与平衡位置(密度)的关系 A.为次要害虫 B.为偶发性害虫 C.为常发性害虫
第二节 害虫防治方法
一、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
三、生物防治
四、化学防治 五、物理机械防治 六、害虫综合治理
一、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植物检疫的任务和内容 植物检疫的实施方法
(一)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1.植物检疫的含义
(五)昆虫激素的利用
1.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简称JH)的应用
昆虫保幼激素作为杀虫剂,多选择昆虫在正 常情况下不存在激素或只存在少量激素的发 育阶段(幼虫末期或蛹期)中,使用过量激 素,抑制昆虫的变态或蜕皮,影响昆虫的生 殖或滞育。
要点回顾
1.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的含义? 2.何为植物检疫?为什么要进行植物检疫? 确定检疫对象的基本原则? 3. 农业防治的主要内容? 4. 什么是植物抗虫性?有哪3个机制? 5. 生物防治的优点及局限性?
无机杀虫剂:含砷、汞、氟、硫等。 有机杀虫剂: 天然有机杀虫剂:植物源、抗生素、矿物油
人工合成杀虫剂:有机磷酸酯、有机氮、 氯、氨基甲酸酯等。
按农药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 胃毒剂 触杀剂 内吸剂 熏蒸剂以及拒食剂、 驱避剂、不育剂、性诱剂、特异性杀虫剂等。
(三)农药剂型
大多数农药的原药难溶于水,要使少量的有效 成分分散到较大面积上发挥作用,就必须对其加 工处理。 农药加工就是根据原药的理化性质,加入适当 的辅助剂、填充剂,提高原药的分散度,增加对 植物的粘着性。 按农药加工方式,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 乳油、水剂、悬浮剂、缓释剂、颗粒剂、烟剂和 种衣剂等。
四、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优点和不足 杀虫、杀螨剂的分类 农药的剂型
(一)化学防治的优点和不足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r-K对策”(r-K strategies)
r-对策以提高生育力为主要目标,K-对策以提高竞争力为 主要目标。r是逻辑斯谛增长方程中的内禀增长能力,这 类对策者把能量主要分配于提高生育力上。
K是环境容纳量,K-对策者的种群多处于K值附近。 在进化过程中,r-对策者以“量”取胜,而K-对策者则以
➢ (2)棉田生物多样性
罗志义在上海佘山地区研究了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发
现在棉田生态系统中,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群落的优势种和
棉花的生育阶段。
当地棉田群落中蚜虫是优势种群,占总数量的75%~93%,由于 群落多样性是群落丰富度的函数,所以,优势种群的比例越高,均 匀性越低,势必影响多样性的值。
都有显著的特点,在研究农田生物多样性时,必须根据这些特点加以分析,以便合理地
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 经典生态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有 利于保护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害虫的暴发成灾。而许 多经验观察和试验支持这一论点(但也有一些例外)。
➢ 害虫防治的任务通常不是在于维持系统的稳定性,而是在于 压低害虫种群数量。
棉株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不同的空间结构,并出现不同 的器官,对群落多样性有明显的影响。
➢ (3)农田害虫-天敌群落多样性
➢ 万方浩等通过稻田害虫-天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认为多样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群落所处的环境和时间,初级生产者资源的多样化、质量和数量; 2、群落与迁移者来源地的距离和迁移者迁入农田所需时间的长短; 3、作物-害虫、寄主-寄生物、猎物-捕食者共同发展所需的时间; 4、各物种本身的特性,如繁殖对策、食性、活动能力与范围、资源限制性; 5、物种对环境灾变的抵抗能力;
➢ 1996年6月1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

害虫综合治理_2

害虫综合治理_2

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 优点:杀虫谱广、作用快、效果好、使用 方便、不受地区和季节性的限制,适于大 面积机械化防治。
• 缺点:“3R”问题 • 抗药性Resistance • 残留Residue • 再猖獗Resurgence
农药的分类
• 1. 按防治对象: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
杀线虫剂、杀鼠剂等
• 2. 按化学结构:
• 无机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硫磺粉 • 有机农药:敌百虫、百菌清、灭多威 • 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百僵菌 • 植物性农药:烟碱、雷公藤、鱼藤酮等
杀虫剂的作用方式
• 触杀剂:辛硫磷、杀灭菊酯 • 内吸剂:乐果、氧化乐果 • 胃毒剂:敌百虫、敌杀死 • 熏蒸剂:敌敌畏、氯化苦、磷化铝 • 驱避剂:卫生球、避蚊油 • 拒食剂:杀虫脒、拒食胺 • 昆虫生长调节剂:拟保幼激素、几丁质合成抑制

农药的加工剂型
• 原药:工厂制造出来未经加工的农药原粉或原油。 • 粉剂(DP):适用于喷粉、拌种、撒毒土、土壤处理等。 • 可湿性粉剂(WP):适用于喷雾、泼浇、拌种、撒毒土。 • 乳油(EC):适用于喷雾、泼浇、涂茎、拌种、撒毒土。 • 颗粒剂(GR):适用于拌种、秧田施药、土壤处理。 • 悬浮剂(SC):使用同乳油。 • 水分散性粒剂(WG):适用于喷雾。 • 水剂(AS):适用于喷雾、泼浇、撒毒土。
害虫综合治理
害虫的综合治理
• 植物检疫 • 农业防治 • 生物防治 • 物理机械防治 • 化学防治
综合治理(IPM)
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 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 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 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 损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

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生态平衡受损
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影响生物多样性。
环境保护措施
推广生物防治、天敌利用等环保措施,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恢复与重建
对于已受损的生态系统,采取生态恢复和重建措施,促进生态平衡。
未来发展方向与技术革新
智能化监测技术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害虫监测的智能化和实时化。
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保障农产品安全
通过控制害虫种群数量,降低农药使用量, 确保农产品安全。
提高农业效益
有效控制害虫,减少作物损失,提高农业生 产效益。
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 态环境。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害虫综合治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
02
03
害虫综合治理的方法与技 术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 措施,创造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 境,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一
种害虫治理方法。
农业防治主要包括轮作、深耕、 施肥、灌溉、调整播种期等措施 ,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数
量。
农业防治具有成本低、环保、可 持续等优点,但见效较慢,需要
长期坚持。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阻隔等 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数量。
物理防治具有无毒、环保、操作简单等优点,但 成本较高,需要大量投入。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的一种方法。
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使用方便等优点,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环境 污染等问题。
在进行化学防治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05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概 念: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植物产品的人为调 运传播,由政府部门以法采取的治理措施。
又称“法规防治” Legislative Control
重要性: 随着国际和地区间的物质交流、贸易往来日益增多, 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的机会必然增多,因此无论是国际, 还是国内,严格进行植物检疫,对于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和促 进国际贸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 尊严的一种具体体现。
28
脊椎动物的利用 1、食虫益鸟的利 用:如大杜鹃、 啄木鸟、家燕、 黄鹂、大山雀、 椋鸟等。
29
脊椎动物的利用
2、养鸭除虫:广东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在 养鸭除虫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3、保护青蛙:蛙类(蟾蜍﹑雨蛙﹑蛙)以捕食昆 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尤以昆虫为多。
30
生物防治的主要途径 (1)本地天敌的保护利用
特点:寄主专化性很强,感染力稳定,抵抗力较强。 被感染的都是幼虫,成虫可能带毒,但不致死
中毒症状:鳞翅目昆虫感染核多角体病毒后,食欲 减退,动作迟钝,死前体躯变软,体壁破裂,体液 外流。
25
其他病原微生物
微孢子虫:已报道与昆虫有关 的有100多种,寄生鳞翅目、 鞘翅目昆虫,防治亚洲飞蝗 进行了大面积应用。 立克次体: 寄生于双翅目、鳞
10
2.2.2 农业防治 Agricultural Control
1 定义:利用农业 生产中的技术环节,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 恶化害虫发生的条件,从而达到抑制害虫发生的目的。 2 农业防治的理论根据:根据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益虫)、 作物、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农作物整个生长过
程中一系列耕作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有目的地改变害虫生 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害虫的发生发展,而有利 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或是直接对害虫虫源和种群数量起 到经常的抑制作用。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答案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答案

绪论一. 什么叫做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技术,保护农作物不受虫害,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研究害虫本身的形态特征,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等;2研究外界环境条件与害虫发生和种群数量消长的关系,掌握其发生规律及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和发生规律,找出其薄弱环节,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预防害虫的发生,或对已发生的害虫,抓住关键时期进行有效防治;二. 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什么如何理解我国植物保护方针答: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是贯彻植保工作方针的基础,“综合防治”不仅是防治手段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协调应用各种必要的手段,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而不是消灭害虫;第一章农业害虫防治的理论基础一. 解释下列术语1.自然控制:是在包括种群本身成员在内的各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下,使自然种群数量较长时期地保持在一个有限的特征密度范围内波动而表现的种群的自然平衡现象;2.平衡密度:是指害虫种群在长期阶段中不受临时防治措施干扰而影响的平均种群密度;3.密度制约因素:是指作用强度的变化与昆虫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4.害虫的生态对策:是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5.害虫的种群密度:是指在作物上或土壤中,或某一区域单位样方的害虫发生数量;6.经济损害水平:指将引起作物经济损害的最低害虫种群密度;7.经济阈值:又称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达此密度时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生产实际中一般指通过害虫为害引起的损失相当于实际防治费用时的害虫种群密度;8.农业害虫:是指危害农作物,且对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类害虫;9.关键性害虫:是指在不防治情况下,每年的种群数量经常达到经济为害水平,对资源的产量造成相当损失的害虫;10.偶发性害虫:是指在一般年份不会造成不可忍受的经济损失,而在个别年份常因自然控制力量受破坏,或气候不正常,或人们的治理措施不当,致使种群数量暴发,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11.虫害:是指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二、r-选择类害虫和K-选择类害虫有何特点防治这两类害虫的最适防治方法是什么答:r-选择类害虫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具有较高的内禀增长率和较强的扩散迁飞能力,对短暂的生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这类害虫一般个体较小,食性广,寻找寄主的能力强,繁殖力很强,后代死亡率高,寿命及每个世代的周期短,竞争力差;K-选择类害虫生活在长期稳定的生境中,其种群密度比较稳定;该类害虫一般体型较大,寿命和世代较长,食性较窄,寻找寄主的能力较弱,繁殖力小,内禀增长率较小,后代死亡率较低,有强的竞争能力;防治r-选择类害虫主要以使用化学防治为主;防治K-选择类害虫以耕作栽培防治、抗虫品种的应用以及遗传不育防治是最适宜的对策;三、农业害虫为害农作物的方式有哪些答:1直接取食为害害虫对农作物的为害方式主要是通过取食直接为害,如咀食为害,潜叶为害,卷叶和缀叶营巢为害,钻蛀为害和刺吸为害等;2非取食为害一些种类害虫还可进行非取食为害,如叶蝉、飞虱、蓟马等害虫可将卵产于植株组织中而引起伤害,蝼蛄可在土壤中穿行为害;3传播植物病害一些种类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蓟马等可传播植物病害如病毒病,对作物产量造成更大的损失;四、田间试验测定害虫为害造成产量损失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1田间实际调查法①在田间普遍发生虫害的条件下,用防治的办法使一个小区的虫情得到控制,然后比较防治区和未防治区的产量;②在田间虫害发生不普遍的情况下,利用害虫自然种群的侵害,分别寻找不同虫害地段或植株,分别测产进行比较;2人为接虫控制为害的试验在田间不发生害虫的条件下,用接虫的办法,使一个小区植株遭受虫害,然后比较两个小区的产量;3模拟害虫为害试验人为模仿害虫为害,造成不同级别的作物受害程度,再间接推算出作物的受害损失;五、造成农作物虫害必备的条件有哪些答:①虫源虫源是造成虫害的基础;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虫源基数越大造成虫害的可能性越大;②适于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害虫必须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繁殖到足以危害农作物的群体数量;③害虫要有一定的种群密度有虫源不一定就会造成虫害,只有当害虫的种群密度发展到足以造成为害农作物产量或质量的虫口数量,才能造成虫害;④适宜的寄主植物和生育阶段适宜的寄主植物是害虫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田间有充足的喜食植物及感虫品种,尤其当作物易受害的生育期与害虫的为害期相吻合时,才能造成严重的虫害;六、防治农业害虫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答:1防止危险性害虫的传播和蔓延;实施植物检疫可有效地限制一些危险性害虫在国内地区间的传播扩散和蔓延;2控制田间的生物群落,将害虫种群抑制在低密度范围内;可通过保护、引入驯化害虫的天敌,使用感染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增加田间有益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加强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3恶化害虫发生危害的环境条件;如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栽培坑虫品种,恶化害虫在田间发生的环境条件;4暂时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对田间主要害虫,当其发生数量超过作物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的虫口密度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其种群密度;如使用化学杀虫剂,微生物农药,大量释放害虫天敌,或采取有效的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等;5控制农作物易受虫害的危险生育期与害虫盛发期的配合关系,使作物避免或减轻受害;如调整播期等;6消灭虫源;如采用绝育法消灭新传入的危险性害虫;第二章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一. 解释下列术语:1.植物检疫:是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对调运的植物及植物产品进行检验和监督处理,限制和制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人为的传播和蔓延的一整套措施;2.农业防治法:是利用一系列栽培耕作管理技术,根据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作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有目的地改变某些因子,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以达到保护作物和防治害虫的目的;3.物理机械防治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热、电、声、温湿度、人工或器械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4.生物防治法:是利用生物或其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5.化学防治法:是利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方法;6.害虫综合治理:亦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它是一种有害生物科学管理的系统,按照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和与之相关的环境条件,尽可能以协调的方式利用所有的适当技术和方法,把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经常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二. 用农业防治法防治害虫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答:农业防治有如下优点:1农业防治的大部分措施可结合耕作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不需增加额外的费用和劳力;2农业防治法不易污染环境和杀伤有益天敌,对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且能和其它防治措施协调应用;3农业防治措施多样,能从多方面抑制害虫,且效果随措施的连年实施而积累,具有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特点;4防治规模大,安全有效,结合增产措施进行,增产效益大;但农业防治法也有其局限性,表现在:1农业防治措施有时与丰产栽培技术有矛盾;2农业防治见效缓慢,当害虫大量发生严重为害时,不能及时解决问题;3农业防治措施往往受地域性、季节性限制较强;三. 生物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有何特点答:生物防治法有以下优点:①不污染环境;②对人畜及农作物安全,不易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③可避免或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④对害虫种群具有经常性、持久性地控制作用;生物防治在应用上也有局限性:①防治害虫没有化学农药见效迅速;②杀虫范围较窄;③生物制剂较化学农药难于成批生产,产品质量也较难控制,使用不如化学农药简便;④生物防治对害虫的控制效果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防治害虫的效果有时不很稳定;化学防治的优点:①高效;②杀虫速度快;③使用方便,防治成本低;④杀虫范围广;化学防治的缺点①污染环境,易造成人、畜中毒事故;②杀伤天敌,易出现一些主要害虫的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③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四、物理机械防治法包括那些内容答:物理机械防治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机械捕杀2.诱集或诱杀,如灯光诱杀、食饵诱杀、潜所诱杀、作物诱集、颜色诱杀等;3.阻隔分离法,如果实套袋、树干涂胶或刷白、粮面压盖等;4.温湿度的利用,如日光曝晒、低温杀虫、烘干杀虫、蒸汽杀虫、沸水杀虫等;5.其它新技术的应用,如放射能的利用、红外线杀虫等;五、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害虫综合治理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观点:1生态学观点害虫综合治理要求从农业生态总体出发,充分重视自然控制因素,有计划地和灵活地协调、选择、运用必要的防治措施,避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2经济学观点害虫综合治理不要求全部杀死害虫,而是讲求经济效益,降低防治成本,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3环境保护学观点害虫综合治理考虑防治措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它要求根据环境保护原则,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农药,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尽量减少对农业生态系统以至整个生物圈的有害副作用;第三章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一. 简答农业昆虫的调查内容有哪些;答:农业昆虫的调查内容有:1昆虫种类调查;2种群分布调查;3种群动态调查;4防治效果调查;5受害程度调查;二. 进行农业昆虫田间取样调查的取样方法有哪些各适合哪些昆虫田间分布型的调查答:农业害虫的田间调查取样方法有:1五点式取样法,适于随机分布型的昆虫调查;2对角线取样法,适于随机分布型的昆虫调查;3棋盘式取样法,适于随机分布型或聚集分布型昆虫调查;4Z字形取样法,适于嵌纹分布型昆虫的调查;5分行取样法,适于聚集分布型昆虫的调查;三. 什么叫做昆虫发生期的预测简答进行昆虫发生期预测的方法有哪些;答:发生期的预测是预测某种害虫的某一虫态的出现期或为害期,即发生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及在农田猖獗为害期,以确定防治的有利时机,即防治适期;发生期预测的方法有:1历期法;2期距法;3物候法;4有效积温法等第四章地下害虫一、什么叫地下害虫我国发生的地下害虫种类有哪些答: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根、茎等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亦称土壤害虫;我国发生的地下害虫种类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拟地甲、根蚜、根蝽、根象甲、根叶甲、根天牛、根蚧、白蚁、蟋蟀、弹尾虫、根螨等近20类,其中尤以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等的为害最为重要;二、地下害虫发生为害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寄主范围广;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林木、牧草等的幼苗和播下的种子都可受害;②生活周期长;主要地下害虫如金龟甲、叩头甲、拟地甲、蝼蛄等,一般少则1年l代,多数种类2~3年发生1代;③与土壤关系密切;土壤为地下害虫提供了栖居、保护、食物、温度、空气、通路等必不可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土壤的理化性状对地下害虫的分布和生命活动有直接的影响,是地下害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④为害时间长,防治比较困难;地下害虫从春季到秋季,从播种到收获,为害期贯穿整个作物生长季节,加之其在土壤中潜伏为害,不易及时发现,土壤成为地下害虫的保护性屏障,因而增加了防治上的困难;三、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为害幼苗的主要为害状是什么答:蛴螬在地下咬断幼苗的主根,断口整齐平截;金针虫在地下咬食幼苗的根茎,一般主根很少被咬断,断口不整齐,呈乱麻状或丝状;蝼蛄在地下或地上咬食幼苗的幼根和嫩茎,扒成乱麻状或丝状;地老虎靠近地表咬断近地面的幼苗茎部,断口整齐平滑;四、试述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答:1.农业防治1春、秋耕翻土壤,实行精耕细作;2合理轮作倒茬;实行旱水轮作、禾谷类和块根、块茎类大田作物与棉花、芝麻、油菜、麻类等直根系作物的轮作或间套作;3合理施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必须腐熟深施;4铲除杂草;2.化学防治1种子处理;如用50%辛硫磷乳油:水:种子=1:60~100:600~1000处理玉米、高粱、谷子等种子,闷种12~24小时;2土壤处理;如用50%辛硫磷乳油3750~4500ml/hm2加水10倍,喷在375~450kg细土上拌成毒土,条施在播种沟中,然后播种、覆土,或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浅耕;3毒饵诱杀;如用5kg炒香的麦麸、米糠、豆饼等,加40%甲基异柳磷、或40%乐果乳油50~100g,加适量水拌成毒饵,傍晚穴施田间防治蝼蛄等;4药液灌根;出苗或定苗后幼虫发生量大的地块或苗床,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5喷雾法;在金龟甲成虫发生季节,喷洒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于寄主植物上;对3龄前地老虎幼虫可喷施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800倍液;3.生物防治可用乳状菌甲型日本金龟甲乳状杆菌或乙型日本金龟甲乳状杆菌和卵孢白僵菌进行土壤处理防治蛴螬;4.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蝼蛄、金龟甲、地老虎成虫;结合犁地,随犁拾虫;结合夏锄,夏季挖窝毁卵防治蝼蛄;在地老虎高龄幼虫为害期清晨人工捕杀地老虎等;第五章水稻害虫一、我国北方稻区发生的水稻害虫有哪些答:为害种子幼芽和稻根的害虫有:稻根叶甲、稻象甲、稻摇蚊、稻水蝇及石蚕类;刺吸稻株汁液为害的害虫有:稻飞虱、稻叶蝉、稻蓟马和稻蝽类;取食稻叶为害的害虫有:稻苞虫类、稻眼蝶、稻螟蛉、稻蝗、稻纵卷叶螟、稻负泥虫、粘虫等;潜叶为害的害虫有:水稻潜叶蝇;蛀茎为害的害虫有水稻螟虫类,如二化螟、大螟等;二、二化螟为害水稻的主要为害状是什么答:水稻不同生育期受害形成不同的被害状:叶鞘被害形成“枯鞘”,秧苗期和分蘖期受害,造成“枯心”,孕穗期受害造成“枯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白穗”,黄熟期受害造成“虫伤株”等;其中最主要的被害状是“枯心”和“白穗”;三、防治二化螟的非药剂防治措施有哪些答:1. 压低越冬螟虫基数1处理稻草二化螟发生严重地区需在螟蛾羽化前处理稻草,可在螟蛾羽化时,草堆旁点灯诱蛾;2处理虫源田在越冬幼虫化蛹前,对虫源田及时春耕灌水,水量以淹没稻桩为宜,保持10天;铲除田边和田梗上的杂草焚毁;2. 栽培技术治螟1合理布局种植水稻品种不要太复杂,减少早、中、晚熟品种混栽程度;避免水稻与玉米、小麦的轮作或邻作;2灌深水灭蛹在1代二化螟幼虫即将化蛹前,排水露土或保持薄层水,降低化蛹部位,当化蛹达到高峰期时,及时灌深水12~15cm,保持3~5天;3选用抗虫、耐害品种如选用株型紧凑、绒毛较多、叶鞘紧包,对肥料反应不敏感的品种;选用茎杆坚硬含硅较多的品种;4合理施肥注意N、P、K的配合,避免偏施N肥;5种植诱集田;3. 物理防治1及时拔除枯心苗,枯孕穗和白穗;2灯光诱蛾;3性诱剂诱杀第六章禾谷类旱作害虫一、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玉米上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有哪些答:在东北春麦区,小麦害虫主要有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细胸金针虫、宽背金针虫、东方蝼蛄等地下害虫及粘虫、麦杆蝇、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大青叶蝉、斑须蝽、土蝗等害虫;在东北地区玉米上发生普遍而常年为害严重的有亚洲玉米螟、粘虫,苗期害虫包括多种地下害虫,其中以东北大黑鳃金龟、白边地老虎、黑三条夜蛾、细胸金针虫等发生严重;白星花潜、玉米枯心夜蛾在局部地区为害严重;蚜虫和蝗虫为害也较普遍;二、粘虫有哪些重要习性如何利用粘虫的习性进行防治和测报答:①粘虫迁飞能力强,可伴随高空气流的被动传送而进行远距离传播,在测报时应注意对越冬代虫源的监测;②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可利用黑光灯进行测报和防治;③成虫趋化性强,可利用糖醋诱蛾器进行测报和防治;④成虫产卵具有趋枯黄习性,可利用谷草把诱卵进行测报和防治;⑤低龄幼虫具有隐蔽性,常躲藏在心叶、叶丛、叶鞘等隐蔽场所,所以,在田间调查幼虫时应注意这些隐蔽场所的观察;⑥高龄幼虫具有暴食性和群集迁移习性,所以,在防治粘虫时应在低龄期防治;三、如何防治亚洲玉米螟答:1.农业防治1处理越冬寄主;秋收后至翌年春季化蛹前,对寄主的秸杆、根茬、穗轴、苞叶采取烧、铡、沤、封等方法,压低虫源基数;2积极选育和引进抗螟高产品种;3齐泥收割;4种植诱集田;2.生物防治1赤眼蜂灭卵;在玉米螟产卵始、初盛和盛期放玉米螟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3次,每次每公顷放蜂15~30万头,每公顷设放蜂点75~150个;2利用白僵菌治螟;在心叶期,将每克含分生孢子50~100亿的白僵菌拌颗粒10~20倍,撒入心叶丛中,每株1~2克;3利用苏云金杆菌治螟;苏云金杆菌变种等工业产品拌颗粒成每克含芽孢1~2亿的颗粒剂,心叶末期撒入心叶丛中,每株1~2克;3.化学药剂防治1玉米心叶期防治可用 1.5%辛硫磷颗粒剂,3%呋喃丹包衣颗粒剂等,1~2kg/667m2;2玉米穗期防治在花丝盛期后6~8天,可用50%敌敌畏乳油600~800倍液点花丝;4.物理防治1灯光诱杀;2性诱剂诱杀;四、在东北地区为害禾谷类旱粮作物的蚜虫种类主要有哪些它们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各是什么答:在东北为害禾谷类旱粮作物的蚜虫主要有: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高粱蚜;麦长管蚜在我国北部春麦区以卵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禾谷缢管蚜在我国北方以卵在蔷薇科木本植物上越冬;高粱蚜在东北以卵在冬寄主荻草的叶鞘和叶背越冬;第七章贮粮害虫一、什么叫初期性贮粮害虫试举出5种主要初期性贮粮害虫;答:初期性贮粮害虫是指为害整粒原粮并且在仓中发生最早的贮粮害虫;常见的初期性贮粮害虫有豆象、麦蛾、米象、大谷盗、谷蠹等;二、什么叫后期性贮粮害虫试举出3种主要初期性贮粮害虫;答:后期性贮粮害虫是指只能为害初期性害虫吃剩的碎粮及粉屑、机械损伤的籽粒和加工粮,并且在仓内发生在初期性害虫之后的贮粮害虫;常见的后期性贮粮害虫有锯谷盗、扁谷盗、长头谷盗等;三、贮粮害虫取食粮食的方式有哪几种答:贮粮害虫取食粮食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蛀食:如米象、豆象、谷蠹、麦蛾等的幼虫在粮粒内蛀食,使粮粒仅剩空壳;②剥食:如印度谷螟、一点谷螟等幼虫,喜食粮粒的胚部,再剥食外皮,内部则较少食害;③侵食:一般甲虫均由外向内侵食粮粒,使被害粒呈不规则缺刻状;④缀食:一般蛾类幼虫均喜吐丝将粮粒连缀成块,匿伏其中食害;四、贮粮害虫如何进行传播和扩散答:贮粮害虫可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进行扩散;自然传播即贮粮害虫依其生物学的本能传播为害,又可分为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前者如麦蛾等可借助其迁飞活动进行传播,后者如螨类可沾附在鸟类、鼠类、昆虫等身上传播蔓延;人为传播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仓库或加工厂本来潜藏仓虫,未注意除治而繁殖传播;②含有害虫的粮食筛下物,粮脚或尘芥物等,未及时清除而造成繁殖传播;③感染仓虫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调运时造成传播蔓延;④感染仓虫的贮运用具,在往来运输及使用时造成传播蔓延;五、贮粮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答:1. 加强植物检疫2. 加强对仓库、加工厂、器材库及粮食临时存放场所的清洁、消毒和改造工作;3. 物理机械防治1 机械防治;①风车除虫;②筛子除虫;③使用抗虫粮袋;④离心撞击除虫;2 高温杀虫;①日光曝晒;②烘干杀虫;③蒸汽杀虫;④沸水杀虫;⑤套囤防治豆象;3 低温杀虫;①仓外薄摊冷冻;②仓内冷冻;③机械通风致冷;④机械制冷;⑤地下仓;4缺氧贮粮;包括真空充氮、充二氧化碳、密封自行缺氧、微生物辅助缺氧、树叶辅助缺氧及使用中性大气发生器缺氧等;5 仓内黑光灯诱蛾;6 辐射杀虫;如电离辐射γ射线、X射线等7 其它物理方法,如红外线照射、高频加热、微波加热、超声波杀虫等;4. 化学防治1实仓消毒可用敌敌畏等药剂50倍液喷雾于仓内空间及粮堆表面的麻袋上,密闭72 h.;2使用谷物保护剂可使用防虫磷、除虫菊粉、复配谷物保护剂等按一定比例与粮食混拌;3利用熏蒸剂防治仓虫可使用溴甲烷、磷化铝等熏蒸剂密闭熏蒸虫粮;5. 生物防治1使用昆虫性外激素进行迷向法、诱捕器捕杀法防治贮粮害虫;2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生长抑制剂和病原微生物处理虫粮;第八章大豆害虫一、我国北方春播大豆产区大豆害虫的主要种类有哪些答:①苗期害虫有:为害根部的豆根蛇潜蝇﹑东北大黑鳃金龟﹑白边地老虎等害虫;咬食苗期子叶和生长点的黑绒金龟子﹑蒙古灰象甲﹑大灰象甲﹑二条叶甲﹑网目沙潜等害虫;②生长期害虫:刺吸为害的有大豆蚜﹑红蜘蛛﹑烟蓟马等;食叶类害虫有草。

2-1害虫综合治理经济学基础

2-1害虫综合治理经济学基础

4. 害虫防治优化决策 5. 结语
2
1.

几个相关的名词
1.1 损害 (Injury): 害虫对动、植物物理上、生理 上的影响(injury:n, physical damage or harm)
包括直接的、间接的、当时的、后继的等多种,但主 要是指对作物产量、品质以及产品价格等的影响。 通常所说的虫害所致的损害,主要是指产量的减少和 品质的降低。当品质降低不大,可忽略不计时,只指对 产量的影响。 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随作物种类不同而异。
23


因为EIL和ET所表示的是虫害(虫量)-作物损害经济损失或挽回损失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 EIL和ET既可以用虫口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作 物受害程度来表示。 二化螟经济损害允许密度:全代每亩为害团数 (卵块数)或为害稳定期的丛(株)为害率。
24
害虫种群波动的4种代表类型。
EIL ET 害虫种群密度 需要防治
21
1
2 4 3
根据图可计算出不 同种群密度下的产 量增值和防治费用 增值。 点1为无害虫时或 损失在统计学上无 意义时的正常产量, 点2是产量函数变 化率与防治费用变 化率的等值点, 点3是防治费用增 值与产量增值的等 值点, 点4为对应于点2和 点3的害虫种群密 度,即经济阈值。
图2 作物产量价值、防治费用与害虫密度关系 back
1:金开正等,2001.
害虫密度与作物产量损失预测的一种 新方法. 生物数学学报,16(2):207-212. 2:金开正等,2006.杂草对作物产量损失预测的复合函数 模型. 农业网络信息,(5):49-51.
17
3.经济损害水平和经济阈值
3.1 概念
经济损害水平和经济阈值是害虫综合治理的2 个重要概念,是 由Stern等(1959)首先提出来的。

昆虫学试题与答案一

昆虫学试题与答案一

昆虫学》试题与答案一 名词解释(每个 蚁螟 2、冒穿 3 、10、棉红铃虫在江苏的越冬地点主要是 A 、棉杆B 、玉米杆C 、仓库D 、杂草E 、土壤五、简述题(每题 5 分,计 20 分)1、 写出 5 本你所看的有关昆虫学方面的学报或杂志名称以及它们的主编。

2、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1、2 分,计 10 分)IPM 4 、破叶疯 5、地下害虫 填空(每空格 1粘虫幼虫与麦叶蜂幼虫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等方面,生产上防治粘虫,一般在 _________________ 时间用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等药剂防治。

2、 东亚飞蝗在江苏一年发生 _____________ 代,其卵产在 _____________ 中,生产上主要用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药剂进行防治;稻蝗一年发生 ________________ 代,在水稻上的危害期主要在 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等药剂防治。

分,计 30 分)1、 这段时间,一般用3、 玉米螟在玉米上为害,常造成玉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等症状,而在棉花上为害,可使棉花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它的卵在玉米、 棉花上分别产在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部位。

4、 棉红蜘蛛属 ____________ 纲 ____________ 目,可行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二种生殖方式,其_________ 虫态是三对足。

影响其大发生的天气因素是 _ 。

防治该虫,常用的农药有 、 、 等。

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与综合防控

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与综合防控

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与综合防控病虫害是农林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实现高效的农作物生产,综合治理和综合防控病虫害成为了迫切需要探索和实施的重要任务。

一、综合治理的概念综合治理是指在病虫害发生的全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综合施策,达到预防、控制和根除病虫害的目的。

这种方法注重从生态环境、生物因素和物理手段等多个层面进行干预,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二、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1. 系统性原则:综合治理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设计出适合实际情况的综合治理方案。

2.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提前防范和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进一步传播。

3. 综合防控原则:综合防控包括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等方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4. 生态友好原则: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应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避免污染和副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1. 良好的农业管理:加强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包括良好的灌溉、施肥、病虫害监测和病虫害预警等,以增强作物综合抗病能力。

2. 生物防治:通过利用天敌、捕食者等生物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捕食害虫,或者使用生物杀虫剂来防治病虫害。

3.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如设置防虫网、陷阱、土壤消毒等。

4. 化学防治:只有在其他方法无效或不适用时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并严格按照规定使用。

五、综合防控的前景和挑战综合防控的前景非常广阔,可以提高农林业生产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综合防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问题,综合防控需要各种技术和手段的综合运用,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

其次是经济问题,综合防控的成本相对较高,对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

此外,政策和法制的完善也是综合防控的关键。

六、总结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与综合防控是农林业生产中重要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有活力的基因型将被环境选择保留,为基因库的变化提供一种方向型的因素。 种群是被变化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改造,种群的表现如:种群数量、变化速率、持
久性、进化和灭绝。
幻灯片 60 3、生命系统中影响种群现象因素的作用关系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幻灯片 63
1、害虫种群数量自然控制的原因与过程
(1)生物学派
群的数量是由不完善的密度制约因子的寄生、捕食和种间竞争等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的综合作用所调节。
或自然控制由温度、湿度、气流、基质等影响资源的条件因素和减少种群波动的调
节因素综合作用所实现的。
幻灯片 65
关于害虫种群数量自然控制的原因与过程
(4)自我调节学派
认为种群的自然控制是由遗传反馈与密度制约的负反馈机制的综合作用所
阴影部分表示该密度条件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害虫种群数量增加。
幻灯片 72 (3)出生率与死亡率对不同世代间种群数量的影响 当第 n 世代种群数量处于某一密度水平时,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增加,
第 n+1 世代数量大于第 n 世代数量。反之,则下降。 图中横、纵坐标分别表示第 n 和第 n+1 世代种群数量对数值,其对角线表示第 n 世代
控制的。
幻灯片 66 2、害虫种群数量的自然控制
害虫种群数量自然控制是以内因为依据,外因为条件,而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来实 现的数量调节过程。
种群数量变动的内因是害虫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和其遗传组成,而外因则包括光、气候、 空间和时间等不受种群密度影响而又遍及整个系统的非生物因素和食料、捕食和寄生性 天敌,异种竞争者及同种其它个体等生物因素。
幻灯片 42 4、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简单化 在现代农业生态系统 中,由于为数不多的农作物品种替代了自然生态系统中 的多样
性,使生态系统结构在很大范围内呈现简单化。 目前世界上仅有 12 种谷类作物,23 种主要蔬菜和大约 35 种果树及核果类作物。生
物多样性简单化至极,便是 人们熟知的农作物单作。这类简化的最终结果是使农业生 态系统这种人工生态系统需要人们持续不断地“干预”,其表现为人工育苗和机械化栽 植代替了种子的自然扩散。 化学农药代替了有害生物种群的自然调控;基因注入代替了植物的自然选择和进化过 程;甚至分解过程也变成了植物的被收割和人工施肥,而不是通过营养 循环。
幻灯片 17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八)植被多样性的概念:
植被多样性是指地面上的植物在种类组成、空间格局、时间上的交错和重叠。
植被多样性对害虫发生影响的三个假说 (1)关联抗性; (2)天敌假说; (3)资源集中假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幻灯片 39 1、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们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建
r-对策有较高的繁殖力、迁飞能力强 --限制迁入、抗虫品种等降低生殖力的措施、r-对策天敌 K-对策有较好的防御能力,不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改变生境和释放不育雄虫 中间型: 生物防治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昆虫种群进入新的生境—缺乏原生地有效的控制因素:吹绵介-澳洲-瓢虫等,到美国后
-柑桔-新生主要害虫 寄主植物种类的转换:北美山楂实蝇-苹果引入后-苹果实蝇 寄主生物学的改变:育种过程中在获得丰产性状的同时丢弃部分不利于害虫的性状 田间管理技术的改变:大面积栽培-减低系统异质性-捕食者减少、栽培措施改变害虫或
幻灯片 73 (4)不同生态对策物种在同样环境因子下的出生和死亡情况 因捕食和竞争所引起的总死亡率高,但因出生率高,在一定密度条件下出生率总是高
于死亡率,净增殖率总是大于 1; 连续世代种群密度对数曲线与净增殖力为 1 的对角线仅有 2 个交点,S2 和 U2。
极端
r对策害虫
幻灯片 74
极端 K-对策害虫
害虫综合治理研究的重要任务是什么? 害虫综合治理研究的任务: 就是深入理解对害虫的种群数量自然控制的规律,明确引起害虫数量变动的关键因
子,以寻找有效的生态学途径来控制其为害。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幻灯片 70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什么?
捕食作用所引起的死亡率开始随种群密度对数的增加而提高,表现为密度制约过程,但 达到一定密度水平后出现逃脱现象,死亡率随密度对数的增加而下降,表现为逆密度制 约过程。
和第 n+1 世代种群数量相同,即净增殖率为 1,对角线上方阴影部分表示净增殖率大于 1,对角线下方阴影部分表示净增殖率小于 1。 这一双峰曲线与对角线有四个交点,其中 S1 和 S2 为平衡点,而 U1 和 U2 不平衡点。 S1 表示在该点时捕食作用可有效控制种群数量的增长;S2 类似于环境最大负荷量,当 超越此点时,由于拥挤效应而使种群数量迅速下降;U1 为种群的灭绝阈值,如种群数 量低于此值时,种群可能灭绝;U2 为脱放点(release point),如种群数量超过此点时, 种群逃脱捕食而迅速增加,只有种群数量低于此值时,捕食作用才能有效控制种群数量 增长。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幻灯片 58 害虫生命系统的研究
必须认识到的问题: 种群的遗传特性是种群动态变化的依据; 环境条件是变动的条件; 环境的影响必须通过种群遗传特性而起作用。 研究时要: 善于发现其变动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连系。
幻灯片 59
2、影响种群表现型的因素 种群的表现型被两种经常变化而又相互作用的因素--基因型和环境所影响。 基因型代表来自基因库随机组合的混合体,自然选择往往倾向于减少这种随机化现象,
认为以寄生、捕食和竞争等其作用与种群密度有关的生物因素是控制种群
数量的主要因素。
(2)气候学派 认为气候因子极大地影响到种群数量的变化,反对把环境因子简单的分为密度
制约和非密度制约。 幻灯片 64
关于种群数量自然控制的原因与过程
(3)综合学派
部分种群的数量是由称为完善的密度制约因子的种内竞争所调节、而大部分种
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以调控农田生态系统为基础,以调 控作物—害虫—天敌相互关系为中心,从而控制害虫发生。
幻灯片 45 7、害虫防治中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害虫防治对昆虫多样性有明显作用,多样性指数高的昆虫群落,害虫发生程度轻,害 虫发生高峰出现迟。
多样性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稳定性。其中的关键在于何种多样性模式能够起到控制害虫的 作用。
在害虫生命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但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将随着气候、地质的演变 和人为措施的变化而改变,而且系统中生物成分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组成也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
幻灯片 67
害虫种群数量的自然控制 害虫种群数量的自然控制就是害虫种群的内在遗传特性(生理、生态特性和适应性)与
外界环境子间相互不断矛盾和统一的过程。 幻灯片 68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地理、自然环境与群落发展情况。 群落稳定性(Stability)有四个含义,即现状稳定、时间过程稳定、抗变动能力强、变
动后恢复原状的能力强。 现状稳定涉及群落结构(物种)和各成分间的关系(营养关系-食物链-能流途径)问
题,后三种涉及群落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动问题。
幻灯片 41 3、生物多样性指数及稳定性
竞争作用所引起的死亡率随密度对数的增加而呈“S”型上升,一直表现为密度制约过 程。
在任一密度下因捕食作用所引起的死亡率和竞争作用所引起的死亡率的总和就是由密 度制约因子对害虫种群所引起的总死亡率。
幻灯片 71 (2)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与密度的关系 当害虫种群密度低于某一水平时,常因缺少配偶而使出生率为 0; 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开始出生率显著增加,而后增长速率下降; 当种群密度继续增加时,因拥挤效应,出生率下降,出生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 如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增长;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下降,图中
无踪,而有的则由于十分适合单作环境而使其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并变为优势种。 此外,由于生物具有的动态变化特点,也使某些物种对这种新环境从不适应变为适应。
幻灯片 44
6、生物多样性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鉴于生物多样性与农田生态系统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害虫综合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就 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合理利用。
立的,并按人类社 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包括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与之
共生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 成的生态系统,以及与此相伴随的各种生态过程。
幻灯片 40 2、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群落的多样性(Diversity)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或每个独立单位的物种数目,
幻灯片 48 生物多样性的调控策略或措施-增加昆虫多样性
(1)减少作物前期用药,保护植食性和腐食性昆虫 (2)使用选择性农药和各种生物制剂 (3)针对利用害虫种群的自我调节机制,抓住薄弱环节,因势利导地采用非化学手段
或少用药,抑制害虫种群的大发生。 (4)使用性信息素等行为调节剂、昆虫忌避剂、拒食剂和生长发育调节剂等,调控害
幻灯片 43 5、生物多样性与害虫发生的关系如何? 害虫为害单作作物比为害混作作物或自然植被更严重。 农业化过程也导致了相应动物区系(昆虫、螨类、蜘蛛、线虫等) 进入了一个新的简
单化环境。
简单化环境中的群落包括了与作物和新环境相适应的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动物。 而这些动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同,结果是某些物种由于不能在新环境中存活以致消遁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价值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而不是简单地用多样性,即稳定性假 说来概括。研究在不同栽培制度下害虫与植物的关系和害虫与天敌的关系是很有必要 的,使之判断特定的生物多样性类型和程度是否能够保证减少害虫的发生,从而减少作 物的损失。
幻灯片 46 讨论与作业 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生物多样性的调控策略或措施有哪些?
虫种群的密度。 (5)适时合理地利用高效、低毒的特异性农药,并改进施药器械或施药方法,着重于提高 防治效果。 幻灯片 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