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大事记

合集下载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0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0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

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

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

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

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

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〇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〇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中国航天事业载人飞船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载人飞船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载人飞船发展史
中国的航天事业载人飞船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

以下是中国载人飞船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1964年:中国开始研制航天器。

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当
时主要是进行理论研究和初步的试验验证。

2.1970年代: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展开了更为系统的航天
载人飞船研发。

1973年,中国研制了“601”型气象探空航天器,并经历多次试飞。

随后,中国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无人飞行试验和研究,包括宇航员逃生等关键技术的探索。

3.1999年:中国成立了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全面负责载
人航天工程的组织和协调。

该办公室发起了“神舟”飞船的研发项目。

4.2003年: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神舟
五号是中国第一次实施载人航天任务,搭载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进入太空,完成多项科学实验和空间工程技术验证。

5.2008年:中国实施了神舟七号任务,航天员进行了首次
太空行走。

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人员进入太空后能够独立携带和使用宇航服进行太空活动。

6.2013年: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十号任务,首次进行了太
空交会对接,并成功完成了空间实验室的搭建。

7.2016年:中国启动了空间站项目,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
成中国独立运营的空间站,这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

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发展历程表明了中国逐步取得的成就和技术进步。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中国航天事业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突破,为未来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载人航天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主要阶段和里程碑事件。

1. 初期探索: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航天技术研究。

1956年,我国成立了航天委员会,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起步
阶段的开始。

2. 卫星发射: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我国航天技术取得的重要突破。

随后,我国陆续发射了多颗卫星,实现了对地球近空间环境的观测与探测。

3. 载人航天: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
五号,并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4. 空间实验室:2011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并成功完成了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的自动与手动交会对接任务。

这标志着我国空间实验室工程的启动和建设。

5. 智慧太空站:我国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具有独立运行能
力的中国空间站,这将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新里程碑。

空间站的建设将为我国未来的太空探索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主要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航
天员的培养和选拔,以及航天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未来,我国将继续致力于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1958年10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这里也被称为“东风航天城”1967年1月22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组建,首批中心科技工作者入驻197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一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75年11月,顺利回收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发射,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通信能力的国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88年9月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杨利伟飞天,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飞天,实现首次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4月14日,首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发射,正式开始独立自主建设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升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8年9月27日,中国首次实现太空行走,“神舟七号”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小行星探测的先行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入轨,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实验平台,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完成6次交会对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天,景海鹏、刘旺、刘洋乘组进入太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飞天,首次启动手控交会对接设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飞上太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一号”两次对接,中国人首次太空授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亮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4年11月,文昌航天发射场基本建成,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2015年12月17日,“悟空号”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中秋发射,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对接神舟十一、天舟一号,实现多人在轨长期驻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飞天,和“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开展“太空养蚕”等实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人类探测器第一次月背软着陆,“玉兔二号”、中继星鹊桥号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中国空间站建造拉开序幕/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二十余年,从无到有,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导航卫星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抵达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人组出差三个月,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10月14日,“羲和号”发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我国太空探测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太原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女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返回地球。

【史学纵横】载人航天工程

【史学纵横】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是实现人直接在太空参与探索、开发和利用空间及地球以外天体资源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目前已实施的载人航天工程有载人飞船工程、航天飞机工程和空间站工程,今后还可能实现建立月球基地,甚至火星开发工程。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1971年,钱学森提出中国要发展载人航天事业。

然而,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由于科研队伍、综合国力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个目标当时没有实现。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也空前提高,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计划正式被批准启动,并被命名为“921工程”。

1999年11月,中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中国的第一次飞天之旅。

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

2002年3月25日、12月30日,神舟三号、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也先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发射了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当天9时整,神舟五号在酒泉发射升空,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一次飞行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历时21小时23分。

16日,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顺利着陆。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在酒泉发射成功,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飞船飞行时间为115小时32分钟,绕地球飞行了77圈,远远多于神舟五号的飞行时数和绕地圈数。

不但如此,与之前五次飞行相比,神舟六号首次实现多人遨游太空,首次多天空间飞行。

两名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生活,并顺利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升空,载有三名航天员: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

在太空中,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另外两人分别进入轨道舱。

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历程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新中国成立不久的时期。

中国政府决定将太空技术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1956年,中国成立了国家航天局,负责协调和推动国内的航天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

随后,中国开始进行自主研制火箭和卫星,并在20世纪60年代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正式起步。

在1970年代,中国开始着手开展载人航天的研究。

1978年,中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器原型“神舟一号”,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验证工作。

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航天技术经历了多次重要的突破和发展。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它搭载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进行了中国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这次飞行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自此以后,中国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相继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等多个载人航天飞船。

中国航天员陆续进入太空,进行了搭建空间实验室、航天科学实验等一系列重要任务。

2011年,中国发射了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为后续的空间实验和技术验证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先后发射了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等空间实验室,并与神舟飞船实施了多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中国航天事业也为人类探索太空、推动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际航天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曙光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

“长二捆”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

“921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

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17日凌晨,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翟志刚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

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中国航天大事记(卫星、神州飞船系列-嫦娥系列)

中国航天大事记(卫星、神州飞船系列-嫦娥系列)

中国航天大事记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州二号2001年1月10日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州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

神州四号2002年12月30日我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神州五号2003年10月15日第一艘载人飞船(杨利伟)神州六号2005年10月12日第一艘运载两人飞船(费俊龙、聂海胜),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神州七号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第一次宇航员出舱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9年3月1日成功撞击月球。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

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已经历经数十年的砥砺奋进,其成果已经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

这些事件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回顾一下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事件。

一、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项事件震撼了全球,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影响。

而这也激励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

自此,中国开始了自己的航天事业的探索之路。

1970年,中国正式启动了人造卫星项目,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中国自己制造的人造卫星。

二、站上太空的第一步——1999年人类航天工程的成功1999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载人飞行的航天器——神舟一号。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具有自主发射载人航天器能力的国家。

自此,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和载人航天的实现中国在2011年首次成功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这是中国空间站计划的第一步。

2012年,中国三名宇航员成功进入太空,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

这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进一步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技术应用的能力。

四、2019年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2019年1月3日,中国成功的在月球背面着陆了嫦娥四号探测器。

这是全球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也标志着中国月球探测技术在全球领先了一步。

五、2020年“天问一号”任务的成功2020年7月23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火星探测技术的突破。

这将为中国未来的探测火星太空航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航天史上的这些重要事件都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是人们凝聚智慧与汗水、锤炼品质和风范的历程。

而这些事件则呈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也为未来的空间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期待着中国航天事业在未来能够走得更远,更高,更稳定,为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飞天梦发展史

中国飞天梦发展史

中国飞天梦发展史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月24日,随着阵阵巨响划破夜空。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拖着巨大的火焰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直冲云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序幕。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与“东方红一号”卫星一起飞向太空的还有一曲《东方红》那是宇宙第一次听见中国声音宣告中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

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豪、骄傲地仰望天空,仔细寻找着那颗属于中国的卫星!中国航天人砥砺奋进,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建空间站,陆续成为现实,这一切,“东方红一号”始终在见证!1999年神舟一号: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11月20日,一声惊雷唤醒茫茫戈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太空遨游21个小时之后,神舟一号满载着一系列科学试验数据,稳稳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2003年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2003年,世界航天界正当多事之秋: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解体,联盟1号飞船落点偏离计划400多公里……航天之路,风险重重。

而2003年,也正是神舟五号发射的一年。

10月15日上午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承载中国千年飞天梦想,将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一朝圆梦。

神舟五号在人类向太空不断进发的漫漫征途上,刻下了属于中国人的数字——遨游太空21小时23分钟,环绕地球飞行14圈,长达近60万公里。

当杨利伟在茫茫天际,将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帜一同庄严展示于太空时,一个历史悠久又朝气蓬勃的国家,再一次用实力彰显了自己的大国形象;一个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向世界表明了和平利用空间,造福全人类的雄心壮志。

2007年嫦娥一号:受控撞月10月24日,“嫦娥”家族的“大女儿”也就是“嫦娥一号”一马当先踏上了奔月之路。

“嫦娥一号”获取了我国第一幅高精度的全月图,这张图分辨率达到120米,是当时世界上公布的精度最高的全月图。

神舟飞船发展历史

神舟飞船发展历史

神舟飞船发展历史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自1999年以来,已经进行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第二次正样载人航天飞行,也是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各种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发射,这次飞船上安装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这次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圣,他们进行了为期5天的太空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这次航天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翟志刚完成了中国首次太空行走任务。

2011年9月29日,神舟八号成功发射,这次没有搭载航天员,而是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实验。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成功发射,这次搭载了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并且进行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实验。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这次搭载了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并且进行了太空授课等科学实验活动。

以上就是神舟飞船的发展历史,每个阶段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果,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
1.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颗火箭“长征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2.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3. 1992年11月3日,我国第一颗通讯卫星“东方红二号”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卫星通讯的突破。

4.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5. 2011年9月29日,我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Y-2)成功发射,提高了我国气象预报的准确度。

6. 2013年12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7. 2016年4月24日,“鹊桥”中继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首次量子通信卫星试验。

8. 2020年7月23日,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升空,这是我国首次执行火星探测任务。

9. 2021年4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空间站核心舱“天和”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以上这些事件都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彰显了我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强大实力和技术水平。

- 1 -。

梳理一下中国航天事业从神舟一号到神舟14号的发展历程

梳理一下中国航天事业从神舟一号到神舟14号的发展历程

梳理一下中国航天事业从神舟一号到神舟14号的发展历程一、“飞天”之路在总结中国人“飞天”这些年的变化之前,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中国人的“飞天”之路,才能知道我们的载人航天经历了多少时间,经历了哪些历程。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正式拉开了中国人“问天”之路。

神舟一号虽然没有载人,但它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自此以后,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二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

神舟二号不仅飞行的时间大大延长,而且它也是一艘全结构全功能的验证性飞船,进一步验证了神舟载人飞船的可靠性。

神舟三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北京时间2002年4月1日下午4时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神舟三号同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舟四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北京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在太空中共飞行了6天零18小时。

这是神舟飞船将中国人带上太空之前的最后一次验证,除了没有载人,所有的东西与载人飞船没有任何区别了。

神舟五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搭载着中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从此太空中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而中国人带到太空中的,除了中国的国旗,还有一面联合国国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神舟五号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成功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其轨道舱留轨继续运行了半年。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史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史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史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产的往返飞行活动。

下面是有关于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史的相关介绍,欢迎阅读。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载人航天,是中华民族攀登现代科技高峰新的标志性工程,是新中国建设成就新的重要象征。

50年代:苏联送给我们两枚导弹,中国领导人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声音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

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当时为保密起见,用“国防航空工业”这个词来代表火箭导弹和后来的航天事业。

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决定按照钱学森的建议,由他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五院宣告成立。

新中国导弹、航天事业也由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

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一份苏联“还给”中国的厚礼———两发P—1近程地地导弹。

据史书记载,火箭故乡中国的康熙皇帝曾送给俄国沙皇两箱古代火箭;200年后,苏联又将两枚现代火箭送给了中国。

苏联的样弹让中国人看出了名堂。

之后,我国一些科学家建议开展我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581”任务。

1958年4月,几千里之外的大漠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60年代:中国航天人决定研制一种三组火箭作为运载工具,将自己的卫星送上天就在中国航天人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1961年4月,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顶着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腾空而起,宇航员加加林上天了。

6月3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星际航行座谈会》。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1960年:中国研制出首枚火箭,这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开端。

1970年: 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由一枚长征火箭送入太空,《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1999年:11月20日,首艘神舟飞船(神舟一号飞船)由一枚长征二号F火箭送入太空,在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地面。

2002年:神舟三号飞船于3月25日发射。

4月1日,在绕地球飞行108圈之后,这艘飞船返回地面。

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被送入轨道,并在次年的1月5日返回地面。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名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他在太空度过了21个小时,绕地球飞行1 4圈后返回地面。

2005年: 10月12日上午9:00,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五天后安全返回。

2007年:中国发射该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

该探测器围绕月球飞行,为月球表面拍摄高分辨率照片。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由长征2号F火箭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翟志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于内蒙古。

2010年:10月1日,中国发射第二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二号。

2011年:9月29日,中国发射天宫一号飞行器,这是朝着在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迈出的第一步。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

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中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载人航天项目起步于
20世纪90年代。

在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工程。

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载人飞船的试验验证阶段。

1999年,中国成功发
射了“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

接着,中国陆续发射了“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等一系列的无人和有人飞船,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第二阶段是载人空间实验室的建设阶段。

中国在2011年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随后,中国陆续将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进行多次成功对接,并实现了短期和长期的乘员滞留。

第三阶段是载人登月的远景目标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一步规划了载人登月任务。

201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并成功实施了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这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培养专业人才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影响,也为全球航天事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及神舟飞船发射记录.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及神舟飞船发射记录.

孜孜追梦二十年载人航天硕果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快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综述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犹如沧海一粟。

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中所铸就的辉煌成绩,却让这一瞬格外璀璨夺目。

高科技领域抢占先机追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史,重新回到任务的起点,就不得不提到“ 86计划”。

1986年3月3日,一份由我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合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被送到了邓小平的手上。

邓小平看到4位科学家的建议,马上作出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正是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使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后,中央组织了数百位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制定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著名的“ 863计划。

中央同时决定拨出100亿元专款,其中40亿元直接用于发展航天事业。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由此开始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上午,江泽民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此次会议正式批复了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党中央决定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建设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如轨道舱 的交会 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 8吨级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 模的、短期有人照料 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一次举世瞩目的战略部署。

中国载人航天由此掀开了崭新的 一页,几代航天人的飞天梦想由此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无论是指明方向的 计划”还是真正起步 的“92工程”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轰动,很多人 震惊甚至费解。

早在“ 86计划”上马之初,就曾有一位欧洲科学家向邓小平抛出了一个尖锐的 问题:中国目前经济并不发达,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钱搞航天?面对这一问题,邓小平回答得干脆利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只顾眼 前,这是 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作出的战略部署。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政府开始极力推动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196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卫星,1970年代开始研制航天飞机。

然而,由于一系列挑战和困难,这些项目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直到1992年,中国政府决定启动载人航天计划,这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竞赛的行列。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二次载人航天任务,神舟五号。

在这个任务中,中国首次完成了太空行走。

此后,中国还成功执行了神舟六号、七号、八号、九号、十号和十一号等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并取得了许多科学技术的突破。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成功,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强大支持和科技实力的提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局等机构的高超技术和优秀团队,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未来,中国还将继续推进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计划实现空间实验室、月球探测等重大技术突破。

- 1 -。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遥感所获得的遥感信息,在国土普查、资源勘测、地形绘制、灾害预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标志中国航天已掌握了使用氢氧发动机以及在失重条件下两次点火的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研制和发射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198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国际搭载和卫星发射业务,从此中国航天步入国际市场。

自1990年4月7日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之后,至2000年,中国共将26颗外国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是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在气象观测,海洋捕捞,农业估产,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国大容量通信卫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1997年8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

长征三号乙采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使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吨,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992年8月14日,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I”通信卫星。

长二捆运载火箭在大推力发动机、大型卫星整流罩、火箭捆绑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中国航天已具备发射各种大载荷商用卫星的能力。

1999年10月14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也开创发展了中国在航天高科技领域成功合作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未来任务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中新网9月29日电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今日将发射升空。

据了解,“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后,中国还将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从而建立中国第一个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1992年9月21日,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目前,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的七次飞行任务,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实施第三步战略任务做准备。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目标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和服务技术;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开展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科学应用;为开展载人登月等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等。

“神舟一号”: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中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

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中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资料图: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舱内。

“神舟三号”:载人航天安全性提高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与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相比,“神舟三号”飞船的发射,在运载火箭、飞船和发射测控系统上,采用了许多新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

“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太空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资料图: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任务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飞船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神舟七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

“神舟七号”飞船候补梯队航天员分别为陈全(指令长)、费俊龙、聂海胜。

主要任务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27日,翟志刚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

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神舟八号”:将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从而建立中国第一个自己的空间站。

3月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对外宣布,2011年下半年将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中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神舟八号”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神舟号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李颐黎透露,“神舟八号”是不载人的,并有很重大的改进,但现在尚未对外公布。

按照工程交会对接阶段的任务规划,“神舟九号”是否载人,要等到“神舟八号”后对任务全面评估才能决定。

“神舟十号”目前计划是载人飞行。

另据透露,“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的对接中,有望出现女宇航员的身影。

目前,两名中国女航天员已经在进行相关训练。

“神舟九号”: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神舟九号”飞船执行此次任务的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首次出现女航天员,打破中国从未有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纪录。

此外,这也是载人飞船第一次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到“天宫一号”。

虽然去年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没有载人,但却是按照载人飞船设计的,与“神舟九号”飞船基本相同。

不同点在于,此次“神舟九号”由航天员来控制。

据专家介绍,中国此次载人交会对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掌握航天员手控对接技术。

据工程师介绍,“神舟九号”飞船在轨时间为13天左右,是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在轨时间最长的一次,3名航天员所带的生活用品和物资比以往更加丰富。

就发射而言,神九与神八的基本状态十分类似。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

完成第二次组合体飞行后,航天员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撤离,飞船返回着陆场,目标飞行器转至自主飞行轨道。

选拔神舟十号中将有三名航天员航天员聂海胜(中)、张晓光(右)和王亚平执行任务,乘组很可能仍然由两名男航天员和一名女航天员组成。

“神十”航天员的人选尚未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太空任务的执行仍以老一批航天员为主。

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乘组选拔计划于2013年1月开始。

聂海胜聂海胜,男,汉族,湖北襄阳市枣阳人,党员,硕士学位。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1964年9月出生,高中毕业时顺利通过了空军招飞,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

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2013年6月11日,聂海胜将与新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女)搭乘神舟十号再次飞抵浩瀚宇宙。

张晓光张晓光,男,满族,辽宁省锦州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

1966年5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8年8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

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中队长,安全飞行10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和聂海胜、王亚平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

王亚平,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

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

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0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

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经过近三年的航天员训练,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2013年6月11日,随着神州十号的发射,[2]王亚平正式成为我国第二上天女航天员,同行还有聂海胜、张晓光。

飞船任务1.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2.进一步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3.进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器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有关关键技术验证试验,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

4.进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飞行任务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协调性。

2013年2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将于2013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开展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

“神十”背负的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神十”将巩固和优化“神九”实现的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对“神九”和“神八”飞船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予以改进。

根据初步计划,神舟十号将在太空飞行15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等天地互动项目。

根据任务计划,神舟十号飞船将于2013年6月至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3名航天员驾乘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二是进一步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进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器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等关键技术验证试验,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四是进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飞行任务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协调性。

除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巩固外,“神十”还对飞行时间、航天员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科学试验项目编排上进行调整,为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打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