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重点[]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3、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

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

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30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答:(1)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主要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来划分的。

(2)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因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而引起的。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

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反映在阶级关系上,就表现为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

《资本论》的着述,恩格斯便毅然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写作,担负起了批判杜林主义的责任。

在马克思的帮助下,恩格斯从1876年5月至1878年7月,历时两年多写出了《反杜林论》这一穿世名着,在科学上对杜林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

(2)主要内容: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
4、坚持意识形态上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5、必须警惕“和平演变”并坚决斗争
三、
新经济政策的阶段变化:
1921、3-10初期:主要任务是从战时共产主义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并固定商品交换形式;
1921、10-1929斯大林终止前为主要阶段:继续由国家资本主义退到国家调节商业与货币流通。
实施内容: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马尔库塞:“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寓于这样一个公式:技术进步=财富的增长(社会生产总值的增长)=奴役的加强。”
高兹:分工是一切异化的根源,而分工源于技术。技术在资本主义中具有双重功能:最大限度地生产,同时剥夺工人对生产的控制。
2、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理论
既承认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又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
二、
苏东剧变的原因
1、外部因素: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
2、内因一:历史因素,即国内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和弊病沉积。
2、内因二:现实因素,即执政党提出并贯彻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路线。
苏东剧变的教训:
1、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际的阶级斗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
八、
奥菲:福利国家矛盾理论:福利国家面临多重结构性矛盾,福利国家对资本主义具有维护和破坏的两面性,资本主义经济离不开福利国家,但它的存在又威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转。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要点

精选可编辑ppt
4
第三章部分思考题
❖ 1. 恩格斯系统阐述的唯物辩证世界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 2.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义 何在?
❖ 3. 马克思晚年是否改变了自己先前的观点?
❖ 4.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是西方中心主义历史 观?
❖ 5. 请评述恩格斯晚年对马哲的捍卫和发展所作的理论贡 献。
❖ 6. 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的相互关系?
精选可编辑ppt
5
第四章部分思考题
1、怎样认识和评价普列汉诺夫的哲学思想?
2、列宁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3、怎样深入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反映论思想?
4、如何看待列宁的辩证法思想贡献?
5、苏联哲学是怎样形成的?
6、评述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及局限性。
精选可编辑ppt
6
第七章思考题
1、评述斯大林晚年两部著作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 2、你认为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理论缺陷是什么?
3、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地位如何? 4、请谈谈战后苏联与东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的 重要启示。
精选可编辑ppt
7
第五、八章思考题
1、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什么样的主要理论特征? 2、如何理解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3、霍克海默启蒙精神批判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4、什么是人的单向度化?它是如何得以被克服? 5、科学技术为何会有意识形态功能?
❖ 1. 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 ❖ 2. 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具有不同于其他
哲学史的显著特点?
精选可编辑ppt
2
第一章部分的思考题
❖ 1. 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主要条件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其思想来源,发展过程的中各个关键节点、重要著作、重要概念;学习重点:世界史的背景,黑格尔的思想来源,市民社会;学习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主要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发展.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一、马克思的终其一生的理论对象:资本主义社会,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1、历史的转折a、古典时代与现代b、世界史的诞生现代(Morden)是一个与古典时代彻底区分的时代,它体现在经济、文明、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它自身要求着与以往的时代相区别,这尤其体现在法国大革命中。

现代历史降临的最大特征是,世界的历史由民族区域史变成为了整体性的世界历史。

2、被历史遗弃的人们在新的历史诞生之际,有一大部分人既诞生于这段历史,但又被它所抛弃对遗弃问题的解释现象上的简要描述,现实与应该的分裂三、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1、辩证法a、连续性(生长、整体性、扬弃)b、有限性(矛盾、虚无、向对立面转化)c、历史作为连续发展的过程2、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历史观a、历史生长的自然节律(目的与矛盾、直线与螺旋)b、绝对精神与世界史的到来c、历史的终结3、对现代社会状况的理解异化、贫穷与贱民黑格尔早已看到,市民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一切灾难的根源,无论它是正常运行还是处于崩溃之中贫穷是市民社会不可克服的困难四、费尔巴哈思想的两个关键概念:自我意识、类存在1、自我意识:在德国古典哲学看来,自我意识是人的根本特点.从最简单的观点来看,自我意识即是一种自觉地自配自身的意识,并且能在对象中认出自身的意识。

黑格尔对自我意识的理解:第一,在过程和具体的结构中,在生活中,人才能获得自我意识;第二,现代社会的进步之处在于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人能追求自由;最后,它对马克思的启示则在于,他们认为,自由(自我意识)的实现,是在社会的实践整体中实现的,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类存在:费尔巴哈的功绩在于,强调了人的自由的实现是通过感性的实践活动得到实现的,并且这种活动是一种整体性的活动的,即作为类活动.只是,费尔巴哈将这种类活动做了抽象的理解,没有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类活动,也将类活动理解成为了一种超历史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简述马克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在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为什么说《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马克思两个转变的基本完成在这两篇文章里,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的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在宗教和政治解放等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揭示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并批判了鮑威尔等人抽象的谈论人的解放的错误。

2.马克思指出,宗教这种颠倒的世界观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这种颠倒的现实世界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宗教起着维护剥削制度的作用,只有先消灭了人间的压迫,才能消灭宗教的压迫。

马克思对宗教的上述观点表明他已开始建立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他用社会的客观现实说明宗教的作用及消灭宗教的根本途径,表明他接受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同时表明他已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

3.马克思明确的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

他指出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在批判宗教时抽象的谈人的解放,认为人的解放就是通过国家改革来实现政治解放。

实际上,他们讲的政治解放只是资产阶级革命,它并不谋求消灭私有制,因而也不可能消灭宗教。

可见政治解放并不是人的真正解放,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真正消灭宗教及其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因而才能够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在实现政治解放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上,鲍威尔等人认为通过哲学的批判就能实现对国家的革命改造,就能实现政治解放。

马克思指出这种用批判的武器代替武器的批判的做法,只是脱离社会实际的唯心主义幻想。

武器的批判并不能代替变革社会现实的革命实践,进行武器的批判的社会力量也不是鲍威尔之类的所谓批判者,而是被他们所蔑视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对现存的私有制社会,只有将批判的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其彻底的改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推荐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推荐下载

一、考题类型和分数分布:1、选择题20分2、简答题20分3、辨析题30分4、论述题30分二、复习重点(选择题不在其中):(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马克思一生贡献众多,主要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否具有必然性。

是,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主观条件回答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这为科学揭示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动力提供了可能。

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革。

急剧变革的社会发展为人们打破形而上学观念,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及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

这为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回答历史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暴露。

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而且引起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近代无产阶级。

4.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理解)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难点题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难点题集

重难点题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考题•导言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容和研究对象是什么?•2、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发展中是否有危机?如果有,你认为应如何克服?••第一讲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2、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吸取19世纪德、法、英等国的优秀文化成果的?•3、简述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和立场转变及其标志。

•第二讲思考题1、马克思异化劳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神圣家族》是怎样批判了思辨哲学,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3、简要概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三讲思考题1、简述《哲学的贫困》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思想2、《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哪些基本原理,其理论意义是什么?3、简述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4、1848年欧洲革命沿下降路线前进的原因是什么?5、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国家和革命学说的发展。

第四讲思考题1、简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伟大革命。

2、简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历史作用和发展趋势等问题的系统总结3、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分期思想4、《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了哪些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第五讲思考题1、简述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2、简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关未来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的科学预测及其科学价值3、马克思恩格斯在与巴枯宁的论战中是如何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第六讲思考题1、《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阐述了哪些基本原理?2、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书信阐述了哪些基本观点?3、简述《自然辩证法》中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第七讲思考题1、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两次飞跃。

2、试述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3、试述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理论及其意义。

4、简述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探索及其意义。

5、简述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份只供⾃⼰研究⽤的笔记,在它⽣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书的附录,3、亚细亚⽣产⽅式亚细亚⽣产⽅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以指称⼈类社会的最早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产⽅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产⽅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族中不存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形态。

亚细亚⽣产⽅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

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亚细亚⽣产⽅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产⽅式这⼀社会的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301、简述共产党宣⾔的历史观答:(1)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争的历史。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主要是根据⼈们在⽣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来划分的。

(2)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因为在阶级社会⾥,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盾的发展⽽引起的。

⼀个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是⽣产⼒和⽣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盾运动的结果。

这⼀社会基本⽭盾反映在阶级关系上,就表现为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争。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

《资本论》的着述,恩格斯便毅然中断了《⾃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写作,担负起了批判杜林主义的责任。

在马克思的帮助下,恩格斯从1876年5⽉⾄1878年7⽉,历时两年多写出了《反杜林论》这⼀穿世名着,在科学上对杜林主义进⾏了全⾯系统的批判。

(2)主要内容:它第⼀次全⾯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重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重点[]

(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主要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否具有必然性。

是,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主观条件回答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这为科学揭示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动力提供了可能。

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革。

急剧变革的社会发展为人们打破形而上学观念,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及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

这为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回答历史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暴露。

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而且引起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近代无产阶级。

4.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理解)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1、如何理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释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局限。

〔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引申出异化,并将异化的分析与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

他指出异化劳动是造成社会不平等,压迫和阶级斗争的根源。

他在?手稿?中对异化的解释是:主体和在自己开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生产出自己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马克思运用异化概念,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的分析,但他的着眼点主要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活动。

〔2〕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人的本质性的活动。

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不仅是有创造性的一面,而且还有摧残人的一面。

因此,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根本规定。

【1】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其生产者相对立。

劳动产品是劳动的结果,本应属于劳动者所有,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二者发生了异化。

而且劳动产品越多,工人占有的越少。

【2】劳动与工人相异化。

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

劳动不属于劳动者自己,而属于别人。

【3】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的类本质是指一切人所共同具有的本质。

人是一种类存在物,所以人的类本质是指劳动。

这一类本质是通过对象化来得到保证和确认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既从人那里剥夺了他所生产的对象——劳动产品,又把劳动变成了对人来说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活动,从而也就把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异己的本质。

【4】人和人的关系相异化。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被剥削和剥削的根本对立关系是人和人类关系的相异化的集中表现。

局限性:在?手稿?中还存留较为明显的黑格尔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抽象人性的痕迹。

如对劳动的理解,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对共产主义必然性的论证等等,还具有抽象化和理想化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着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着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2、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3、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4、普列汉诺夫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着作;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着作;为扞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晚年的一部重要着作;它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等重大问题作了探讨..它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30多年的实践最重要和最集中的理论阐述..二、简答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答:1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主要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来划分的..2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而引起的..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反映在阶级关系上;就表现为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4埋葬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5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道路..6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7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2、简述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答:1写作背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拉萨尔派的合并虽然扩大了德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影响;但也造成了党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不纯;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为了维护工人队伍的团结;没有公开发表哥达纲领批判;这就使党内出现了思想上的混乱和理论上的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反对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杜林向马克思主义发起了全面进攻..杜林的着作形成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即所谓“杜林主义”..杜林主义的出现;更进一步严重损害了德国党..为了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当不致分裂;也为了提高党的理论水平;保证德国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发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应李卜克内西的请求;决定公开回击杜林的进攻..当时;由于马克思正集中完成资本论的着述;恩格斯便毅然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写作;担负起了批判杜林主义的责任..在马克思的帮助下;恩格斯从1876年5月至1878年7月;历时两年多写出了反杜林论这一穿世名着;在科学上对杜林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2主要内容: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3、伯恩施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中是如何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答: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是伯恩斯坦系统、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宣战书..1用新康德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用庸俗进化论取代唯物辩证法;主张折中主义的多因素决定论这三个方面;构成伯恩斯坦责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为其推行机会主义路线制造理论根据的主要理论基础..2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挑战;对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攻击;对马克思经济危机论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的“修正”;构成伯恩斯坦责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个主要方面..3伯恩斯坦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责难;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背叛;对无产阶级政党及其任务的曲解;以及对社会主义目标和特征的歪曲等方面..4、如何评价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首要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1实践提出了人以观念方式把握世界的客观要求;即提供了人认识世界的必要性..从认识发生的动力学角度讲;是实践给认识发生提供着根本的驱动力..2实践以工具性活动作为条件保证;使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把握即形成人的认识成为现实的可能..3实践促进了人的社会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其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人所特有的社会性的智能活动..6、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答: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使我国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去当年有很多新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紧紧抓住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思想的解放;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和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努力完成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等等..这些根本性的指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我们不能有任何动摇..三、论述题二选一1、试述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意义答:帝国主义论的主要内容有:1垄断是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中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和规律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的一定阶段就自然而引起垄断..2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垄断的实质;是垄断组织通过对生产和市场的控制来攫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来实现的..3帝国主义有五大经济特征..第一;生产和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第二;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第三;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大国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4帝国主义经济的基本现象是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但是;垄断并没有消灭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5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的主要表现有:首先;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停滞的趋势;这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在经济上的重要表现..其次;食利者阶层的不断扩大和食利国的出现是帝国主义寄生性、腐朽性的另一表现..再次;国民经济军事化是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加深的主要表现之一..最后;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在政治上的表现..帝国主义的垂死性的表现有:第一;垄断使资本主义生产全面社会化..第二;垄断使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第三;垄断使资本本身采取日益社会化的形式..帝国主义论的当代意义有:1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的观点得到了验证..2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得到了验证..3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争议较大;但是帮助我们认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2、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建设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答:1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全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整体社会也开始了全面转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业有了新的进展和发展方向..从1982年党中央提出制定“六五”计划的建议开始;就把以往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提法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此后;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社会发展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步得到重视..与之相适应;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建设思想..主要包括:第一;准确把握世界主题和时代特征;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第二;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第三;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强调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第四;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单打一;要注意综合平衡..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和“三步走”战略目标及其实践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理念和要求;为我们党进一步明确并细化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五;阐述了要十分重视树立和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风气好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第六;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社会稳定问题..强调维护社会稳定是进行社会建设的根本前提..第七;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强调“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提出并积极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第八;深化对阶层结构的认识;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重视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不断推进男女平等..2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推进社会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社会建设思想..具体体现在:第一;提出五个“多样化” ;是我们要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立论依据;揭示了要重视社会建设的深层原因;第二;使用“和谐”的概念来表达社会建设要达到的状态和目标;提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六个方面的发展指标;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第三;阐明了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处理好的关系..第四;特别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实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第五;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区域差距等..3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对人的理解、对发展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将又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和一个新起点”..16由此开始;我国的社会建设事业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2004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概念和要求;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要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利益关系、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功能、健全社会保障、增强社会活力、搞好社区建设、建立新的社会体制机制;达到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协调发展、和谐相处的目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建设的过程.. 172005 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2005 年10 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6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对社会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行动纲领和具体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明确把社会建设单列一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为四位一体..十七大大修改后的新党章还明确写入了社会建设思想..“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新的概括;有了突破性的新的认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 18至此;党和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全面推进积极就业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改善社会管理等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建设的内容、重点、目标和原则都逐步明确;中国的社会建设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论述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的“两个基石,两个发现。

”,经过拓展构建成整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问:这个体系是怎样构建的?(P13)【前面的表述不太准确,问题是正确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

3.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

4.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提出:“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做个四个创新性的回答,其中一个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结合思想实际谈谈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同1】简答1.马克思在《1859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两个“决不会”思想。

(P10、P11)2.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理论。

3.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4.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基本内容。

5.马克思关于农村公社两种可能的发展趋势的观点。

6.恩格斯关于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的三种情况的论述。

选择填空1.马恩毕生的工作围绕______展开。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2.工业革命使机器体系和以____为标志的工厂制度的确立。

(雇佣劳动)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起点________(原始积累)4.马克思1881年《致xx李奇的信》明确指出饿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_____(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

5.恩格斯_____(《自然辩证法》)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的自然观和科学观。

P1086._____(社会关系的物化和人与物关系的颠倒)是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产生的基础。

P647.巴黎公社创新性理论之一是用______制度(社会公仆制)代替官僚制度。

8.第二国际赖以生存的理论基础是_____(庸俗进化论)9.恩格斯一生中最后一篇文章是_______,在其中阐述了无产阶级发展的新看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xxx1848—1850的xx的xxxxxxxx的导言》)【这个名字太长了。

】10.列宁的______是马克思《资本论》的直接继续。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最终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最终版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及理论特质时代背景:1.社会历史条件:(1)马克思主义产生是以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大生产为物质前提,引起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越来越尖锐起来。

(3)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组织建立、壮大,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2.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界,地质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批说明自然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纷纷建立并发展起来。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沉重打击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全面、深刻揭示世界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李嘉图、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利润、地租、利息、分工理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傅利叶、圣西门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尖锐的批判,明确提出资本主义必将被未来的理想社会所代替);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思想(梯里叶、基佐用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理论特质:1.批判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批判性理论批判以往理论;批判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不断地批判自身理论。

2.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的首创,并且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观点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一切认识包括理论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和答案与解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

《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

《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

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

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3、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

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

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析1.市民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将交往关系(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并沿袭传统社会学的术语将其称为“市民社会”,即社会的经济基础。

2.马赫主义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是19世纪末由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和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创立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这种哲学抛弃了康德经验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把毫无客观内容的“纯粹经验”或感觉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进一步发挥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漠的不可知论。

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批判了马赫主义。

3.巴黎公社巴黎公社起义是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巴黎无产阶级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为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武装斗争。

革命后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武装起义虽然仅进行了72天,但它却以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第一次演习,载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史册。

4.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一、纲要(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2、马克思的基本信息(国籍、学历,主要看大学)——Who3、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必然性——How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5、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组成与来源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 What7、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着作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1、关于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部分。

2、关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部分。

3、关于布哈林和斯大林的争论部分。

4、关于“苏联模式”部分。

5、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部分。

6、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

7、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

8、关于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部分。

9、关于第二国际与伯恩斯坦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结合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理论3、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基本理论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7、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中的失误8、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思想9、毛泽东的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四)题型(分值*数目)1、单项选择:2*102、简答:6*53、辨析:10*34、论述:(3选1):20*1二、基本要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1)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据史立论;(2)这是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理论定位;(3)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形势;(4)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所需。

(百度文库版)2、马克思其人:(1)马克思(1818—1883),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国莱茵省。

(2)1830年10月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毕业论文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3)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主修法律,受到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政治观点上是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观点上是热烈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者;(4)18岁后转入柏林大学,对哲学与历史产生兴趣,期间,马克思转向黑格尔,从黑格尔深刻的思想海洋中汲取智慧;(5)取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申请论文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6)到了《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则转向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从社会实践中汲取思想材料。

马克思发展史重点

马克思发展史重点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C.19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和对新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2.马恩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
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
3.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主张
二、多选
马克思发展史分为:基层、开拓、发展、创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含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 三篇评论性文章 出版自由等的辩论 林木盗窃法辩论 记者辩护
德法年鉴 标志转变的文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一、单选
德法年鉴——唯物主义到唯心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
黑格尔 哲法学原理核心思想 国家观;
马克思思想完全转到共产主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新世界观的首次理论探索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神圣家族;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帝国主义进行研究;
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剩余劳动凝结。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首先,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其次,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方式生产、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最后,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
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普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题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考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思想体系。

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巴黎公社的成立C 第一国际的成立D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3、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A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B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再生产理论D 平均利润理论二、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当时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和危机之中。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工人阶级的贫困、劳动条件恶劣、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

同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不断兴起。

在思想领域,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体现在它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策略,具有严密的逻辑和论证。

革命性体现在它始终以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致力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为实现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一、名词释析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所谓“武器的批判”,就是说要运用物质的力量,真刀真枪地进行战斗。

所谓“批判的武器”,就是说要借助理论的力量,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

”武器的批判显然是指暴力革命,因此批判的武器就应当是指革命理论。

2、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地说明,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手段和必然结果,而异化劳动也是导致了人的自我的异化。

要真正扬弃异化,就必须消灭产生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源。

在《手稿》中,马克思已经有了劳动的异化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初步思想。

马克思说:“私有财产不过是上述情况的感性表现:人变成了对自己说来是对象性的、同时变成了异己的和非人的对象;他的生命表现就是他的生命的外化,他的现实化就是他失去现实性,就是异己的现实。

”这样,马克思就从私有制的内部,从私有财产的运动规律中得出了共产主义的结论。

首先,作为自我异化之扬弃的共产主义,并不是“彼岸”的东西,实际上,它同这个异化的世界有着本质的、内在的关联,换句话说,异化的世界本身-它的内部的对立和矛盾运动- 构成扬弃异化的现实基础,尽管是它的否定性基础。

其次,既然自我异化在“异化劳动”的概念中表现为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因而从根本上表现为经济的必然性,那么,自我异化的扬弃就决不可能离开这种经济上的对立和矛盾,相反,它必然首先从这种经济必然性的方面去获得它自身的必然性,即“发展到矛盾状态”的私有财产本身就构成促使矛盾解决的现实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主要有两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否具有必然性。

是,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主观条件回答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这为科学揭示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动力提供了可能。

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革。

急剧变革的社会发展为人们打破形而上学观念,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及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

这为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回答历史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暴露。

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而且引起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近代无产阶级。

4.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理解)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有三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有何区别。

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区别:①旧唯物主义大致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事物的本源归结于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

它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但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事物的本源归结于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特点。

②旧唯物主义没有坚持“全面,发展,矛盾”的方法看问题,而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法看问题。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全面,发展,矛盾”的方法看问题。

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7)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何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入手,加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回答。

(8)如何看待《共产党宣言》的。

NO1:《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

NO2:《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系列观点,已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与发扬,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NO3:《宣言》揭示了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属性,即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共产党人更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NO4:《宣言》对资本建立世界市场并向全球扩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NO5:《宣言》所作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论断在当今世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NO6:《宣言》中关于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和信念,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NO7:《宣言》强调共产党人在反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运动中,“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

(9)如何理解“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它说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和生产力相适应。

某种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否需要变革,取决于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在它们还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时,是决不会灭亡的。

(10)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主要路径。

•在哲学上背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鼓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在政治经济学上修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矛盾,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在政治上宣扬阶级合作和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11)如何理解“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

(1)“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这一主,集中反映了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基本精神。

(2)这一结论存在严重的缺陷。

第一,伯恩斯坦反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集中趋势的典型缺陷。

第二,使第二国际彻底陷入分裂的境地,对国际共运产生了沉重的打击。

第三,伯恩斯坦由国际主义者退化为一个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屈服于帝国主义。

第四,最关键的是,伯恩斯坦的认识论背离了历史主义的基本原则,导致了带有历史偏见的错误认识。

(3)修正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最终诱骗工人群众为谋取暂时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否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为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的而奋斗的任务。

(12)马赫主义的主要主及列宁的批驳与发现。

1、马赫主义的主要容:(1)马赫主义在认识本质问题上坚持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感觉发源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2)马赫主义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上坚持不可知论,认为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人的感觉经验,在感觉经验之外是否有东西存在,我们无法知道。

(3)马赫主义在真理观上坚持主观真理观,反对客观真理论,否认真理容的客观性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混淆了客观真理问题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关系问题。

(4)马赫主义把实践和认识论分开,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可以照唯物主义行事,而在理论上则可以是唯心主义。

•列宁对马赫主义的批评•提出两条基本认知路线,批评马赫主义的基本前提——“物是感觉的集合”•提出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重要结论,反对不可知论:1、物对人的不依赖性;2、意识与物质没有天生的不一致,自在之物是可知的;3、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从不知到知。

•(对认识论的重要贡献)•提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批评马赫主义真理观:绝对真理和相对整理的辩证•批评马赫主义的真理标准,提出实践标准•批评马赫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修正,提出哲学的党性原则:斗争着的哲学路线,实质上是斗争着的党派。

(13)帝国主义理论的主要容。

•帝国主义理论•A: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1、由自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2、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是金融资本•3、资本输出在过渡中的重要性•4、垄断已经跨越国上升为国际垄断•5、最大的资本主义已经对世界瓜分完毕•结论:帝国主义是一般资本主义特征自然发展的结果,但只有到一定阶段,这些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才开始转向资本主义的对立面,从资本主义向更高级阶段过渡的特点才形成和暴露,资本主义才变为帝国主义。

•B、帝国主义具有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揭示了垄断的本性:阻碍技术进步、经济上的食利性和统治上反动性(14)如何认识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一国胜利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多种因素导致在资本主义薄弱环节爆发革命的可能性•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几国率先胜利,而与马克思相反,认为同时胜利反而是不可能的。

(15)新经济政策及其重要发现、以及实质。

•新经济政策的阶段变化•1921、3-10初期:主要任务是从战时共产主义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并固定商品交换形式;•1921、10-1929斯大林终止前为主要阶段:继续由国家资本主义退到国家调节商业与货币流通。

•新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容•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

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

•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

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的重要发现•1、新经济必须建立在尊重和适应普遍生产力水平(俄国的小生产经济)的基础上。

•2、商业是巧妙结合小生产经济和大工业经济的纽带。

•3、合作社是渐进性改造小生产经济的便利形式。

•4、国家资本主义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并得到控制和利用(租让制、合作制、代购代销制、租借制)。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实质: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区别:一个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另一个则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

(16)斯大林与布哈林关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道路选择之论争。

斯大林与布哈林的争论集中于如何克服粮食危机、如何贯彻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等问题. 在农业上:斯大林主通过打击富农,在全国围从速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而布哈林认为这一主离开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主通过经济手段即通过竞争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排挤城乡资本主义成分。

在如何加速工业化上:斯大林主通过向农民征收“额外税”积累资金来保证高速的实现工业化。

布哈林反对,认为这种政策破坏了列宁所倡导的“工农结合”,同农民建立了一种荒谬的单方面关系。

布哈林表示不反对迅速实现工业化的计划,但强调必须同时发展农业,否则工业化的计划也要遭到失败。

布哈林认为,社会主义重心从政治斗争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中,所以,斯大林的关于过渡时期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的观点为支撑的工业化计划(通过行政手段解决经济问题)是奇怪的理论。

布哈林与斯大林的争论,反映了他们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理解。

布哈林主在新经济政策的框架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计划,而斯大林则是在分析阶级斗争日益尖锐的基础上,提出超越新经济政策的框架,加速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计划。

(17)联模式的主要特点、优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