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教资科目三教案设计模板

高中化学教资科目三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高中化学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化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 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计算能力。

2. 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2. 实验探究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小组合作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通过多媒体展示化学现象,引出课题。

2. 新课讲授- 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 通过实例讲解化学反应原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 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或解决问题。

-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总结与评价-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小组合作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观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和改进措施。

3. 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的思考。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化学教材。

初中化学教资科目三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教资科目三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特点。

-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酸和碱,并能够区分它们。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 学生能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教学重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 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实验中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 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小组合作法- 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酸碱物质,如食醋、肥皂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它们有什么特性?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强调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

2. 通过多媒体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反应过程。

3. 教师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中和土壤酸性、制作食品防腐剂等。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 实验步骤:a. 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

b. 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记录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实验现象。

2.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高中化学教资科目三教案

高中化学教资科目三教案

高中化学教资科目三教案
教学主题:化学反应平衡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与原理;
2.学会使用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计算;
3.掌握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
4.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化学反应平衡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概念;
2.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3.平衡常数表达式的推导与应用;
4.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
5.案例分析: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平衡与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介绍反应平衡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介绍平衡常数表达式的推导过程;
3.讲解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1.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平衡案例分析;
2.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平衡案例分析;
3.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案例中反应平衡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方法。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
安排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平衡的理解与应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与原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中化学科目三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科目三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其规律。

-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所属模块: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

2. 年级:高中年级。

3. 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

4. 所属章节: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填写。

5. 教学时间:45分钟。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2. 内容分析:- 根据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理解和教材中有关内容的把握,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3. 学情分析:- 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预设教学情景。

4. 设计思路:- 说明教学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内容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立教学程序和设计教学方法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图片、视频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采用讲授、演示、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3. 课堂练习:-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实验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 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化学教资科目三教学设计模板

化学教资科目三教学设计模板

化学教资科目三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化学教育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
授课教师:XXX
教学时间:X学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教育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化学教育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能够合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
1. 化学教育学科知识
(1)化学教育学科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
(2)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与开发;
(3)化学信息化教育的应用与教学。

2. 化学教学方法
(1)知识结构化的教学方法;
(2)概念图解法的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 授课:讲解化学教育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原则。

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和讨论案例教学,提高实践性和创新性。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评价方式:
1. 期中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占总成绩60%。

2.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出勤率、参与讨论等,占总成绩20%。

3. 课堂作业:包括小组讨论作业、独立作业等,占总成绩20%。

教学资料:
1. 化学教育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教材;
2. 化学教育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3. 网络资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

高中化学教资科目三

高中化学教资科目三

高中化学教资科目三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基于高中化学科目三的内容,涵盖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实验技能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化学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性质,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具体来说,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化学反应原理:探讨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分析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探讨其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但可能在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疑问。

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教学对象,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未来的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动力学、热力学等基本概念。

(2)掌握不同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能够分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熟练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

(4)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反应原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运用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

教资科目三初中化学教案模板

教资科目三初中化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

(2)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物质的检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常见物质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2. 教学难点:(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实验操作。

(2)物质的检验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课堂提问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互动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物质的性质?什么是物质的变化?二、新课讲授1. 讲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基本概念。

2. 举例说明常见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

3. 讲解物质的检验方法,如通过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来判断物质的性质。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常见物质的性质。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基本概念。

教师资格 科目三 化学 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 科目三 化学 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科目三化学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和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能够培养实验精神和科学态度,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意识到化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离子、原子、分子、化学键等。

2. 化学实验技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步骤、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实验后的清洗和处理。

3.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实验室安全知识、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急救知识等。

4. 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实验过程中的控制变量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掌握实验技能和安全知识。

3. 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知识讲解:先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案例讲解: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安全知识。

3. 实验操作: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和结果,掌握实验技能和安全知识。

4. 实验分析: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能力评价: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评价,检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2.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评价,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是否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资科目三教案模板高中化学

教资科目三教案模板高中化学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所属模块: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年级:高中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属章节:第一章《物质的性质》教学时间:45分钟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分类,掌握物质的性质,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实际现象。

-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2. 内容分析:本节课重点讲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难点在于物质的性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对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

4. 设计思路: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从而掌握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实验探究(1)实验一:观察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

(2)实验二:通过实验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4.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 应用拓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课堂表现等,评价教学效果。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等,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教资初中化学科三教案模板

教资初中化学科三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初中化学科三考生教学目标:1. 掌握初中化学科三考试的基本题型和答题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教学内容:1. 初中化学科三考试概述2. 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3. 各题型答题技巧及案例分析4. 模拟练习与解析教学重点:1. 熟悉初中化学科三考试的基本题型和答题技巧。

2. 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应试能力。

教学难点:1. 各题型答题技巧的掌握。

2. 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初中化学科三考试的基本情况,包括考试时间、考试内容、题型及分值分布等。

2. 强调考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化学科三考试概述1. 介绍初中化学科三考试的基本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2. 分析各题型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三、各题型答题技巧及案例分析1. 选择题:讲解如何快速判断正确答案,如排除法、代入法等。

2. 填空题: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填写答案,如注意题干关键词、掌握基础知识等。

3. 解答题:教授学生如何组织答案,如分析题目、列出步骤、总结结论等。

四、模拟练习与解析1. 布置模拟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解析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馈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答题技巧。

2.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模拟练习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学生在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方面的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资源:1. 初中化学科三考试大纲及教材。

2. 各题型答题技巧及案例分析资料。

3. 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教学时间:2课时备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科目三教案模板高中化学

科目三教案模板高中化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2)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复杂化学反应的分析与计算。

(2)实验探究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药品。

(2)教案、教学笔记。

2. 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2)准备实验器材、实验药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2. 学生分享预习心得,提出疑问。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学习,记录笔记。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批改。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五、板书设计1. 课题:高中化学科目三2.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3. 实验探究过程4. 课后作业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针对性解答,提高教学质量。

4. 课后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教资科三初中化学教案模板

教资科三初中化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分类和基本性质;(2)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变化;(4)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2)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念,关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类和基本性质;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 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物质的分类标准;2.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滴管、石蕊试液、氯化钠、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3. 学生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1. 物质的分类:讲解物质的分类标准,如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等;2. 物质的基本性质:讲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性质;3.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讲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类型。

三、课堂练习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四、实验演示1. 演示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2. 演示稀盐酸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沉淀的生成。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重点难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1. 化学反应的原理:讲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如原子、离子、分子等的变化;2. 化学反应类型的应用:结合实例,讲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类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初中化学教资科目三教案

初中化学教资科目三教案

初中化学教资科目三教案学科:化学
教师姓名:XXX
年级:初中三年级
课题: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物质与能量的概念。

2. 物质的能量的转化。

3. 实验检验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教学重点:
1. 物质和能量的概念。

2.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关系。

教学难点:
1. 理解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2. 运用实验方法检验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燃烧器等。

2. 实验材料:纸条、铁丝、氧气等。

3. 课件: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问题或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课题的探求欲望。

2. 授课:介绍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并讲解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3. 实验:进行实验检验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5. 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实验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理解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科目三教案模板初中化学

科目三教案模板初中化学

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常见物质的性质。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3.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辨别。

2. 化学反应条件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药品、教学挂图等。

2.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本、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常见物质的性质- 介绍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 介绍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通过实例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冰融化、铁生锈等。

- 强调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3.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介绍化学反应的实质,即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

- 分析化学反应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三、实验演示1. 实验一:观察铁与氧气反应- 目的:验证铁在氧气中会生锈。

- 步骤:将铁丝放入盛有氧气的瓶中,观察铁丝的变化。

2. 实验二:观察酸碱中和反应- 目的:验证酸碱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 步骤:将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四、课堂练习1. 判断题: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融化成水B. 水沸腾成水蒸气C. 铁生锈D. 玻璃破碎2. 填空题: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化学反应的条件有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科三教案初中化学

科三教案初中化学

科三教案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 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3.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3.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4.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5. 化学实验报告的写作和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节: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 介绍化学是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2. 讲解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式、原子结构等基本概念;3. 解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第二节: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 分类介绍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区别;2. 讲解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特点;3. 指导学生对物质进行分类和性质的观察和实验。

第三节: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2. 演示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写法;3. 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反应实验和实验记录。

第四节:化学实验操作技能1. 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实验操作技能;2. 指导学生进行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观察;3. 教授学生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实验后的处理方法。

第五节:化学实验报告的写作和分析1. 指导学生如何编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和结论;2. 解读实验数据和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3. 综合性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激励学生热爱化学科学。

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组织化学实验实践考核,评估学生实验操作技能;3.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的综合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体验。

(以上仅为教学计划草稿,具体实施需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化学科目三教案设计模板

化学科目三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 掌握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

-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科学的热情。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 常见化学反应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教学难点:-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导入:回顾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物质的分类等。

2.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 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讲解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3. 实验操作:演示常见化学反应的实验操作,如滴定实验、酸碱中和实验等。

三、课堂练习1.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钢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化学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等。

四、总结与作业1.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基本概念和类型的掌握情况。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讲解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学原理。

2.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化学平衡的原理。

科三教案模板化学初中

科三教案模板化学初中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化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解1. 化学知识在食品中的应用a. 食品添加剂b. 食品防腐剂c.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a. 药物合成b. 药物剂型c. 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理3. 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a. 污水处理b. 废气治理c. 固废处理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并分析其中的化学反应。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大家还记得哪些内容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解1. 化学知识在能源中的应用a. 太阳能电池b. 生物质能c. 核能a. 汽油、柴油的成分b. 新能源汽车c. 交通工具的防腐处理3. 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应用a. 洗涤剂b. 热水器c. 保鲜膜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并分析其中的化学反应。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2. 撰写一篇关于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师资格证科三教案模板2020

化学教师资格证科三教案模板2020

《化学教师资格证科三教案模板2020》摘要:get students to master the words and expreions of the text・2・how to improve students1 reading skill and their ability to summarize., l.How to get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words and expreions other contexts correctly.2.how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speed and ability to summarize. f record for at least three times.try to imitate its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and memorize the new words and expreions in this text.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教案: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式与化合价》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呈的计算三部分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这位过渡到本课题起到了铺垫作用。

为之后学习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基础知识有一走的了解,对数字的基本运算能力有一走的把握,这为化学式的有关知识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科目三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科目三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2. 年级:[请填写年级]3. 教材版本:[请填写教材版本]4. 课时:[请填写课时]5. 教学时间:[请填写具体日期和时间]---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请填写具体知识点]。

- 学生能够运用[请填写具体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请填写具体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请填写具体内容]。

- 培养学生[请填写具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请填写具体内容]的兴趣和热情。

- 引导学生树立[请填写具体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请填写具体知识点或技能]2. 教学难点:- [请填写具体知识点或技能]---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请填写具体情境]- 提出问题:[请填写具体问题]- 学生活动:[请填写学生活动]2. 新课讲授- 讲解[请填写具体知识点]。

- 展示实验或图片:[请填写具体内容] - 学生活动:[请填写学生活动]3. 巩固练习- 设计练习题:[请填写具体练习题] - 学生活动:[请填写学生活动]4.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总结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请填写具体练习题]2. 查阅资料:[请填写具体资料]3. 思考问题:[请填写具体问题]---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请填写具体效果]2. 教学改进:[请填写具体改进措施]---七、教学用具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3. 其他教学资源---八、板书设计1. [请填写板书标题]2. [请填写板书内容]---请注意: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化学教资科三

高中化学教资科三

高中化学教资科三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化学教资科三的课程内容。

科三部分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化学实验技能。

在此基础上,教学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掌握物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以及培养他们熟练的化学实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然而,面对更为深入和复杂的化学知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和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搭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中应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热力学等;(2)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常见物质的结构类型及性质特点;(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4)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5)掌握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和测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2)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体会科学的实证精神,培养他们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5)教育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产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汽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C.纳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D.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7.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悉尼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丁烷()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奥运会火炬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B.丙烷的沸点比正丁烷高C.丙烷、空气及铂片可组成燃料电池,在丙烷附近的铂极为电池的正极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8.关于二氧化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由二氧化硅分子组成的,熔点高,硬度大B.二氧化硅用于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C.用二氧化硅与水反应可制得硅酸D.二氧化硅晶体——水晶可用于制造电子部件和光学仪器等9.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nm。

A.450B.225C.900D.37510.正丁基碘化镁与水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的是()。

A.正丁醇B.正丁烷C.二正丁基镁D.正丁基氢氧化镁11.下列化合物中不具顺反异构的是()。

12.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A.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B.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C.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D.实践队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13.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A.各自孤立地设计B.先孤立设计,在整合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D.突出“任务”、整合设计14.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根据是()A.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类型B.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性质和类型C.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性质D.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15.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A.化学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6.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的是()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学习兴趣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17.根据学生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A.趣味性、探究性学习方法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D.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方法18.化学学习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是()。

A.以实验为基础B.在分子和超分子的微观层次上研究物质C.化学知识再生产过程D.由简到繁、不断深化、螺旋式上什19.化学课程目标的陈述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是()A.主体B.行为C.条件D.程度20.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是()A.纸笔诊断性测验评价B.纸笔总结性测验评价C.档案袋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二、简答题1.以“金属活动顺序表”为例,设计一个课堂教学问题。

2.请说明化学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

三、诊断题下列变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不少学生会出现错选。

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为,解题思路为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四、案例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满足于传授知识,无暇也不想做研究,导致在教学日益模式化的同时,自己也沦为教书匠。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其角色,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向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与“学者型”教师转变。

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L、化学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有哪些?2.化学研究过程由哪些阶段和环节构成?3.谈谈化学教学研究的意义。

五、教学设计题请阅读下列教材内容,回答规定问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主要讨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这两个根本问题,这是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

当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应用于实际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思考交流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

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炸药爆炸金属锈蚀食物腐败离子反应塑料老化溶洞形成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定性的比较,通常要确定一个参照物。

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进行定量的描述或比较,这就要使用同一定义或标准下的数据。

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得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

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2-5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ml-3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3溶液。

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

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实验2-6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 FeCl3溶液。

对比观察现象。

从实验2-5我们观察到,升高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减小。

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规律性。

因此,通常可以采用调控温度的办法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从实验2-6我们观察到,MnO2、FeCl3可以加快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催化剂在化工产中应用十分普遍,新的催化剂的问世,常常意味着化工生产工艺的一次革新和进步。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并不只是温度和催化剂。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生活里和化学实验中采取的很多措施都是用调控反应速率的。

思考与交流1.为什么要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如电冰箱)?2.实验时,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并混匀后再进行反应。

原因是什么?3.人们常把固体试剂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化学实验,原因是什么?4.实验室常用约30%左右的硫酸溶液(约3.7mol/L)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气泡变得稀少了(锌粒还有剩余),如果添加一些适当浓度的硫酸溶液到反应容器中,气泡又会重新增多起来。

原因是什么?从上面的实验和事例可以看出,温度、固体的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等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调控化学反应速率。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请写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请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

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不过“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

下列关于“土卫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B.地表温度极高C.地貌形成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D.土卫六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系统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③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氧酸均为电解质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⑤.Na2C03、NaHC03.NaZSi03均为钠盐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⑤D.②和④3.某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

A.液溴B干冰C.蔗糖D.硫酸钡4.溶解3.24克硫于40克苯中,苯的沸点升高0.8IK。

若苯的Kb=2.53K.kg.mol-,则溶液中硫分子的组成是( )。

A.S2B.S4C.S6D.S85用1 L 1.0 mol/L 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CO3与HC0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 )。

A.1:3B.1:2C.2:3D.3:26试液中含有Ca“、Mg“和少量Feu、AF'+。

现在加入过量三乙醇胺,并调节溶液pH=10,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

则此时滴定的是( )。

A.Ca2+含量B.Ca2+和M92+总量C.Mg/+含量D.溶液中阳离子总量7.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人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成平衡:x(g)+Y(g)≠2z(g);△H<O。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达到新平衡,下表中关于新改变的条件平衡与原平衡比较A 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变大B 增大压强Z的浓度不变C 充人一定量Y Y的转化率增大D 充八一定量Z X的体积分数变大A.环戊二烯B对苯醌C.环丙烯D带2个负电荷的环辛四烯负离子9.已知反应向某压强恒定、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按体积比1:3充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下图是某物理量Y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Y可能是( )。

A的转化率B.混合气体的质量C.容器的体积D.混合气体的密度10.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懂得将白铁褪火处理得到相当于铸造钢的物器(如锋利的宝剑).这一技术要比欧洲早近两千年,那么白铁褪火处理的主要作用是( )。

A.除硫、磷杂质B.适当降低了含碳量 C.渗进合金元素D.改善表面的结构性质11.已知钍原子可发生下列放射性变化,,生成的x是与钫Fr同周期的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对X的推断错误的是( )。

A.X的氢氧化物是一种强碱 B.X的碳酸正盐不溶于水C.X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D.X的最高化合价为+2价12教学目标是指( )。

A.预期的教学效果B.教学目的C培养目标D预期的学习结果13.衡量化学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和完成质量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