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测试题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测试题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测试题一、单选题1.在唐代,诏赐国(李)姓比较盛行。

这一时期的“诏赐国姓”有两大特点,一是武将居多,二是唐朝初创时和安史之乱后居多。

由此来看,唐朝统治者“诏赐国姓”旨在()A.冲击传统宗族观念B.笼络人心维持统治C.扩大政权统治基础D.实现文化心理认同2.田澎在《明代内阁政治研究》中认为内阁有教育功能、筹划功能、补过功能等,但这几种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定的前提条件,即皇帝勤政、皇帝亲信并尊崇阁臣、阁臣与皇帝保持接触、阁臣地位平等且彼此和谐相处等。

.作者这一主张从侧面反映了()A.内阁是传统的秘书或参谋视角B.内阁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C.皇权对内阁权力的实行有制约D.内阁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3.南宋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作者意在强调()A.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B.唐朝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C.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D.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4.美国学者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原始居民的宗教信仰有灵魂的恐惧,崇拜无处不藏躲的幽灵,敬畏上天,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

作者实质上强调的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B.王权具有神秘化色彩C.封建迷信色彩浓厚D.君权神授思想的出现5.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封建”领地。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官僚政治的弊端B.君主专制的强化C.中央集权的削弱D.割据势力的膨胀6.元朝,江浙、湖广、江西行省以镇压新征服地区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其治所往往设在便于与朝廷联络和指挥的水陆交通要冲;位于中原、关中及西南边境要地的陕西、四川云南、河南行省,则往往以控制军事重镇为重心;至于岭北、辽阳行省则以“防范蒙古诸王,控制蒙古部众以及供给军需”为主要使命。

2021届高二历史单元卷(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过关原卷版)

2021届高二历史单元卷(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过关原卷版)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基础过关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天津南开高三二模)下图是西周初期的分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周建立之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镐京的东北部、东部、东南部,而统治中心的渭水流域及西面、北面几乎没有。

其如此封侯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扩展周王朝的疆域B.监督商族残余势力C.利于周朝文化远播D.防范诸侯割据称雄2.(2020·广东梅州高二期末)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

”这说明A.小国寡民的现象在当时十分普遍B.分封制下小农经济发展的影响C.古代中国人口数量没有发生变动D.宗法关系观念在中国影响深远3.(2020·湖南高二竞赛)据《周礼)记载,西周通过设置职方氏,掌管天下的地图,以掌握天下的土地,辨别各诸侯国、公卿和大夫及王子弟的采邑、四夷国、八蛮国、七闽国、九貉国、五戎国,六狄国的人民以及他们的财物数目,遍知他们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据此可知A.少数民族与周王朝融为一体B.西周的影响力得到扩大C.周王强化对地方的直接管控D.西周控制范围空前扩大4.(2020·山东济南高二期末)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昭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魏冉(秦昭王之舅)封于陶,为诸侯。

【2021-2022学年】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一单元同步测试【习题】(15+2)

【2021-2022学年】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一单元同步测试【习题】(15+2)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单元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关于周代的分封制,钱穆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分封制(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2.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

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 )A.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B.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C.分封制的瓦解,郡国并行制的实行D.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3.西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

东汉灵帝接受刘焉的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的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

这一措施(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C.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利于打破世家对仕途的垄断4.唐朝建立后,沿用隋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必须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

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

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

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缓和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5.元朝时为对地方实施有效管理,共在全国分设了10个行省。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经皇帝批准。

这说明元朝设行省旨在( )A.解决边患危机,成为后世省制的开端B.扩大行省权力,调动地方的政治自主性C.放权给地方,调动地方积极性D.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6.《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2021-2022学年】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一单元同步测试【习题】

【2021-2022学年】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一单元同步测试【习题】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新唐书·地理志》中“羁縻州”款,提到“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羁縻府州政策的实施A.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安宁与稳定B.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C.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D.加强了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2.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在西部地区设立郡县,由中央直接管辖,必须“奉汉法以治”,而在东部地区则封立王国,并允许各诸侯国在一定程度上“从俗而治”,在法律方面享有一定自主权。

汉初的这种政策A.有效削弱了地方诸侯国势力B.使诸侯国不受汉朝法律控制C.表明汉朝放弃文化习俗统一D.缓解了帝国初期的文化冲突3.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亲理万机。

之后尽管“高皇帝鸡鸣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临百官”,但政务处置仍难免有失当之处。

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宦官专权事出有因C.君相矛盾仍很突出D.中枢运行机制失衡4.从商鞅到李斯,秦国大量任用才智之士为相。

这些相虽然权倾一时,名动天下,对秦统一全国有莫大的功劳,但却无一老死于相位,并且都未世袭于子孙。

这从侧面说明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是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克服了来自内外的挑战C.较早建立了官僚制D.得到了天下名士的拥护5.西周初年,武王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域各为四百里“亲亲之义,褒有德也”;封姜尚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周初所封的诸侯有数百个,其中姬姓者五十五人,然其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稳定了政治局面B.有严格的等级限制C.以同姓分封为主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6.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

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

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D.“郡”“国”并行7.明代的翰林院起初位于紫禁城文渊阁,其中的部分翰林学士能够参与机密,成为内阁大学士,后来,翰林院迁出文渊阁,内阁大学士独留文渊阁。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A.内阁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C.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 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
6.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理解是( )
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化
C. 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进程D. 政党政治实现高度发展
11.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主要是由于( )
A. 我们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
B. 我们推行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A. 阶层流动趋势逐渐加强B. 重文轻武国策基本确立
C 重农抑商政策略有松动D. 底层民众地位快速提高
16.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 )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A.①③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高中历史《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建国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共同发展C.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2.揭示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创办强学会B.创办《实务报》C.维新思潮兴起D.公车上书3.“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A.伯利克里改革B.商鞅变法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4.关于1982年宪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集中反映了各族人民意志和根本利益B.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C.实现了依法治国D.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5.公元前221年,嬴政采纳李斯建议的“天下安宁之术”,“为郡县”。

由此确立()A.世卿世禄制B.皇帝制度C.三公九卿制D.官僚政治6.《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繁荣C.秦国富国强兵,实现统一D.促进商品经济的交流与发展7.孙宝瑄创作的《忘山庐日记》载:“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

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

”该日记最有可能写于()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8.明朝某乡村社仓制度规定,各村二三十家为一会,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

若遇凶年,则计户给散,先中下户,后及上户,上户需偿还,中下户则免其偿还。

这反映了明朝()A.建立了完备的乡村备荒仓储体系B.打击贵族势力消除阶级差别C.放松了对基层社会的管控D.注意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9.下表序号后史实或结论表达错误的是()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二、填空题10.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____。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原卷版)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原卷版)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能力提升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重庆一中高二期末)商朝创建之初并没有把王子分封于外建立诸侯国。

周朝文王、武王的庶子都受封建国,其后周王的庶子或被封在畿外建国,或被封在畿内立家。

这一变化A.削弱了周王室的势力B.导致王位继承原则变化C.促进华夏文明的拓展D.使周王的权力日益集中2.(2020·广东濠江金山中学高一月考)荀子曾访问秦国,并在《荀子·强国篇》记录其见闻“都邑官府,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古之吏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这表明A.秦国完整保留了礼乐制度B.荀子否定当时秦国的制度C.秦国具备实现统一的条件D.传统华夷观念开始变化3.(2020·四川雅安高二期末)《汉旧仪》记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

秦始皇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守相令长以他姓相代,去世卿大夫。

”这一变化反映了A.礼乐制度被彻底废除B.专制集权制度开始确立C.皇权至高无上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4.(2020·广东汕头高二期末)元鼎三年,汉武帝将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的十余个侯国一次性迁出,重新安置于太行山以东地区,此后太行山以西地区不再分封侯国(下图)。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5 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 2012年的《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

”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丞相制度D.世官制度2. 北宋前期,皇室成员的宗子们,从童稚即可享受赐名授官特权。

到了南宋,宗室子弟则要参加科举考试以获得官职。

这说明宗室科举()A.利于政治机构的完善B.体现宗室平民化的倾向C.导致宗室特权被取消D.是科举制由盛转衰的标志3.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

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A.东汉B.东晋C.北周D.北宋4. 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

除御史之外,皇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

这表明()A.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B.御史的权力超越了宰相C.地方官吏腐败日益严重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5.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53年制订了一套行使至今的制度。

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选官制度弊端B.英国政府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影响D.中国科举制的影响6.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文官法》,规定在文官制度中实行功绩制,以择优录用和考核晋升为基础,并对试用制度、严禁考试作弊作出规定,以保证功绩制的贯彻执行。

据此可知这一法案的最大成果是()A.打破了政党分肥格局,确立了平等原则B.使美国文官制走向成熟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维护了美国联邦的统一7. 北京临时政府在文官制度建设方面,将西方、日本等国家的经验,与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建立的制度加以磨合的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能力提升)-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能力提升)-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能力提升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重庆一中高二期末)商朝创建之初并没有把王子分封于外建立诸侯国。

周朝文王、武王的庶子都受封建国,其后周王的庶子或被封在畿外建国,或被封在畿内立家。

这一变化A.削弱了周王室的势力B.导致王位继承原则变化C.促进华夏文明的拓展D.使周王的权力日益集中【答案】C【解析】王族的向外分封也就是周人的向外移殖,这促进了民族间的同化,也就促进了华夏文明的拓展,故选C;周王的庶子或被封在畿外建国,有利于扩大周王室的势力,排除A;材料信息与王位世袭制无关,排除B;西周时期,周王对地方实行间接管理,权力不够集中,排除D。

2.(2020·广东濠江金山中学高一月考)荀子曾访问秦国,并在《荀子·强国篇》记录其见闻“都邑官府,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古之吏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这表明A.秦国完整保留了礼乐制度B.荀子否定当时秦国的制度C.秦国具备实现统一的条件D.传统华夷观念开始变化【答案】C【解析】荀子访问秦国期间发现秦国制度森严,国家秩序井然,说明秦国国家治理严格,已经具备了实现统一的条件,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秦国制度森严,没有反映其礼乐等级制度,排除A;荀子是肯定了秦国的制度,排除B;材料内容与华夷观念无关,排除D。

高一政治国家制度单元测试卷

高一政治国家制度单元测试卷

高一政治国家制度单元测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国家制度是()A. 议会制B. 总统制C. 专政制D. 社会主义制2.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A. 无产阶级专政B. 资本主义制度C. 封建制度D. 人民民主制度3.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于()A. 共产主义理论B.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C.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D. 民族复兴的迫切要求4. 中国的国家制度与其它国家的不同之处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民主集中制原则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属于()A. 国家主席B. 总理C. 国务院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 民主集中制的核心内容是()A.B. 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C. 实行选举和预算制度D. 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制衡7. 中国提出的“一国两制”是指()A.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制度B. 中国的法律体系C. 香港、澳门的特殊行政区制度D. 国际政治外交制度8.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领导制度的建设,这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A. 党的群众路线B. 集体领导原则C. 严明的纪律和规矩D. 领袖制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A.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 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 监察机关10. 中国是中国的()A. 最高领导集体B.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 最高司法机关D. 最高人民民主机关第二部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区别。

2. 列举中国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组织并说明其作用。

3. 解释中国的领导核心和领导集体的关系。

4. 中国的国家制度是怎样进行法治建设的?5. 你认为中国的国家制度具有什么优点和特点?第三部分:论述题(30分)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研究材料,论述中国的国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挥了重要作用,你认为这对国家发展有什么意义?(至少300字)注意事项1. 请在答题纸上根据题号分别作答,不要写在试卷上。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2024-2025学年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2024-2025学年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代表了“分封制”的实施?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西汉2、以下哪个文献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A、《左传》B、《尚书》C、《礼记》D、《汉律》3、题干:古代中国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 行省制B. 三省六部制C. 府兵制D. 郡县制4、题干: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政治措施?A. 实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实行分封制D. 实行皇帝制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本质上属于什么类型?A、君主立宪制B、三权分立共和制C、总统制共和制D、君主制共和混合制6、下列哪个选项最能体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核心特点?A、削弱地方割据,加强中央权力B、中央力量分散,地方自主性强C、中央与地方权力均衡D、地方完全自主,中央只需提供财政支持7、下列关于唐朝三省六部制中,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大宗伯职能和地位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和册封事宜B. 门下省负责审核各部门的奏章和决策C. 尚书省是行政中枢机构,下设六部D. 大宗伯负责礼部和户部的事务8、南宋孝宗皇帝推行“官宣制”,其目的是:A. 提高官员的素质和办事效率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增加皇权的独立性D. 提高皇帝的权威和统治地位9、下列哪一项不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A. 公民大会决策B. 抽签选举官员C. 财产资格限制参与政治活动D. 所有居民都能参与政治 10、明朝初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不包括:A. 废除丞相制度B. 建立锦衣卫C. 实行八股取士D. 设立军机处11、题干: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 实行三公九卿制B. 设立郡县制,加强地方管理C. 延续了西周的分封制D. 皇帝总揽全国大权12、题干:以下哪项不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A. 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 设立尚书省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C. 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管中央政务D. 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中央决策、审议和执行13、《战国策》中有“事一人之身,而四旺其主”之语,此处“事一人之身”借指以下哪个时期的政治制度?A、分封制B、郡县制C、皇帝制D、三省六部制14、以下哪项措施体现了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的政策?A、行省制度的实施B、三公九卿制的建立C、刺史制度的设立D、郡国并行制的实行15、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检测卷-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检测卷-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卷1.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中央集权制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刖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统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起到了限制、监督权的作用D .有利于帝决策时集思厂广益4.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帝的机要秘书处。

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人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A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5.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这一体制()A .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B .吸取前朝教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一致,巩固了刘姓王朝的统治D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背离,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6.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 .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很踏实。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表是秦汉时期尚书地位的变迁情况。

这一过程表明( ) 时间尚书地位秦及汉初少府的属官,与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并称六尚,替皇帝掌管文书。

汉武帝时与中书、侍中等组成“中朝”。

汉成帝时开始分曹治事,设置五曹尚书,各曹以尚书令为首,负责政令的执行。

B.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C.新中枢权力机构日渐形成D.中央官制的不断成熟2.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

高宗以后,李义府等“奏请多畏人之知”,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

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

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提高决策效率B.实现政事公开C.抑制政治腐败D.避免决策失误3.督抚是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也是各省最高监察官。

时人指出:“(督抚)所劾不过小官,苟且塞责,大贪大恶反多徇纵。

”有些钻营贪黩官员,“遇清介督抚,此辈立挂弹章;遇要钱之督抚,无不适逢其所好”。

这反映了当时( ) A.地方官员贪腐之风盛行B.地方监察制度存在弊端C.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国家行政体制遭到破坏4.与王政时代相比,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些重大变化。

两名选举产生的执政官取代了国王,其通常都是长老,每年从贵族元老院中产生;元老院取代过去的长老会议,成员一般由前执政官、贵族阶级和富有的土地所有者组成;公民大会尽管仍然存在,但已不太起作用。

这一制度设计( ) A.排除了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B.使公民大会职能发生了根本改变C.确保政府行政决策的公正与无私D.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政治的特点5.下表所示为英国13世纪颁布的《大宪章》中的部分内容。

据此可知,《大宪章》( )第12条国王的直接封臣在何种情况下应纳协助金和盾牌钱……如无他们(封建主)同意,不得再额外征收第34条今后不再发出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的令状,以免使封建主的此项司法权遭到损害第61条组织25个大封建主监督该宪章执行,如发现国王有违反情况,可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武力在内胁迫他改正B.照顾广大民众的利益C.使英国由议会君主制转为共和制D.保障大封建主的特权6.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出任第一财政大臣之职,继而完全领导内阁,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复习检测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陕西省·月考试卷)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A. ①②B. ①C. ②D. ③2.(2024·月考试卷)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

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

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A. 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 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C. 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D. 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3.(2024·陕西省·期末考试)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4.(2024·河南省·单元测试)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A.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B. 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C.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D. 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5.(2024·黑龙江省·月考试卷)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60分)1.(本题2分)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这说明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2.(本题2分)明初沿用元制,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率百官,总理政务。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权势过重,是导致小人专权乱政的重要因素,洪武十三年以擅权枉法罪名处死左丞相胡惟庸后,下令废除中书省,罢丞相不设。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亲自控制、指挥。

这一措施A.使中央政府权力强化,保证了社会秩序稳定B.使皇权的独断性加强,极大地避免了决策失误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强化了皇权D.使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3.(本题2分)宋代以文书御天下,“堂札子”(宰相处理政事的文书)在宋代文书中较为常见,它由唐代的“堂帖”发展而来,最初由宰相独立使用,宋太宗以后“堂札子”一律须经“奏请”方能下行。

这一变化反映了A.专制皇权的强化B.相权分散的趋势C.中枢机构的异化D.行政效率的提高4.(本题2分)清世宗雍正帝崇尚务实,以“为治之道在于务实,不尚虚名”相标榜,其“实政”多有引人注目之处。

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雍正帝“实政”依据的是①建立军机处和推行密折制②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③一度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④创立“秘密建储”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本题2分)秦统一中国后,“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而西汉前期亦“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赀富人及豪强兼并之家于诸陵”。

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B.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6.(本题2分)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力图摆脱控制。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综合测试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综合测试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综合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A.实行兵农合一,保证军粮的供给B.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强国防力量C.改变更戍法,提高武将政治地位D.军权更集中,消除割据经济基础2.《北齐书》在记述元坦身世时说,“初,禧(元坦生父,北魏孝文帝时被封为咸阳王)死后,诸子贫乏,坦兄弟为彭城王(元)勰所收养”。

由此可知,北朝时A.贵族拥有法定的社会救济义务B.生计堪忧的贵族子弟都能得到救济C.宗族内部存在自发的救助活动D.社会救济体现出男女不平等的特点3.西周时期,中原音乐舞蹈不论动作、曲调还是词意表达,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四夷乐舞”则反映人本来的生活状态与情趣,其内容大多是歌颂自然、生活和爱情,表现形式热烈奔放、真挚感人。

这反映出A.礼乐制度浸入社会生活B.各地民俗融和宗法理念C.儒家思想影响文化娱乐D.音乐舞蹈促进民族融合4.中国古代皇帝一般有庙号、尊号、年号、谥号等称谓,下列属于同一类的是()A.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B.开皇、贞观、开元C.光武帝、隋文帝、唐玄宗D.汉文、孝文、天宝5.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B.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C.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D.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6.有学者认为:“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

”其中属于“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表现的是A.确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B.七千人大会的召开C.人民公社的建立D.发动“文化大革命”7.七国之乱期间,曾受叛军包围胁迫的济北王在汉军平叛后,派人通过汉景帝的胞弟进行游说“夫济北之地,东接强齐,南牵吴、越,北胁燕、赵,此四分五裂之国,权不足以自守,劲不足以寇·…”后来他被汉景帝削去原有封地,改封为淄川王,治理渤海沿岸被郡县包围的小片国土。

汉景帝的这一做法A.强化了中央集权B.密切了兄弟情谊C.根除了王国问题D.充实了国防力量8.1881年,英国格拉斯顿内阁敦促下院通过《紧急法案》,规定在紧急情况下,首相可以要求议会对他提出的议案无需辩论即行表决;一战期同,议会通过《授权法》,授权内阁可直接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动综合测评(一)(第一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炫丽,可见是吉祥卜。

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

据此可知()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2.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直辖的王畿之地。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开发边疆地区B.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C.巩固周王统治D.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的垄断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C.皇权至高无上D.书同文,人同伦4.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5.“西周的这套制度,尽管对周帝国的迅速扩张贡献极大,但是,经过四百年左右的发展,这套制度在所谓春秋时代土崩瓦解。

经战国,终为秦制所彻底替代。

”文中“秦制”指()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6.有的学者认为:官僚体制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中央设立“三公”D.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7.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直到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

“寿终正寝”的标志性事件是()A.汉代设中朝B.唐代设三省C.宋代设副相D.明代废宰相8.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民主政府D.是清统治延长的根源9.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

”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行省制C.郡国并行制D.分封制10.元代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

为解决这一“缺陷”,元代()A.推行郡县制度B.建立行省制度C.简化行政层级D.实行省官互迁11.《民主的模式》一文中指出:“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

”这表明古代雅典()A.注重维护城邦利益B.推行直接民主政治C.公民缺少民主权利D.公民道德高于一切12.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

”最能体现苏格拉底这一看法的是()A.人民主权B.差额选举C.抽签选举D.轮番而治13.古罗马共和国执政官的职责之一是()A.主持公民大会B.向官员提出建议C.宣战D.立法14.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

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

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B.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C.责任制内阁的确立D.议会地位高于王权15.“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制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

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A.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B.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C.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D.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16.“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

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

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破坏;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

”这里的“它”是指()A.国王B.议会C.首相D.内阁17.美国人民的幸运和政治精英的睿智在于他们总是恰如其分地达到了某种平衡。

18世纪美国政治体制构建中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B.建立联邦制C.建立总统制共和政体D.保留奴隶制18.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

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B.重视分权制衡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D.建立了责任内阁19.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列有关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C.1954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否定20.“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民主性、革命性。

”文中的“革命性、民主性”是指()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21.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它颁布于()A.1949年B.1954年C.1982年D.1999年22.观察下图,从秦朝威武雄壮的兵马俑方阵中我们不难想象到秦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秦国军人英勇作战,最可能是为了()A.结束割据混战,实现国家统一B.赢得战争,避免被别国兼并C.早日结束战争,赢得时代和平D.赢取军功,获得爵位和田宅23.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使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

这说明()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外危机24.戊戌政变后,倾向于变法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遭到弹劾并充军新疆,在路过保定时,观者数万,直呼他为“大奸臣”。

材料主要表明() A.维新变法危害了广大人民利益B.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总理衙门出卖了民族利益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反抗25.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主要由卖方市场主导;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进入21世纪,大量产品销往国外。

这反映了()A.供求关系决定了我国工业生产的产量B.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C.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的需求D.我国总体上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

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

此为政之体也。

——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6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

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

……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

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

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根据材料一,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在解决该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10分)(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

(6分)28.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