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高考高中语文第六专题《长安晚秋商山早行》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商山早行ppt11 苏教版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商山早行ppt11 苏教版精品课件

三.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1.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
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 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 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 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 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 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 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 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5.这首诗还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首尾呼应
情感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 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 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 的某些共同感受。
四.总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 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 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 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 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 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 落寞情怀。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 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 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 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 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 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 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 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 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 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 “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 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 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
世间有一种相互的情愿、一种情感的眷恋、一种情怀的着落,一种甜情密意的爱。 爱情在彼此之间、难得珍贵。需要包容和蔼,需要俩情相续。人生没有任何情感能抵得上爱情来的强烈。真爱从心底滋生,滋润着的爱;能让岁月变得丰满幸福。 爱情经历过静默欢喜的心跳,心潮澎湃的悸动,小心翼翼的呵护。挚爱灵魂的降临,柔情蜜意的体会,爱情的情愫引诱着彼此之间的情怀。爱情就像一团火焰,热情奔放在彼此之间燃烧;爱就像颜丽的山花,烂漫开放在彼此之间芬芳的岁月里。 爱情在彼此之间是愉悦、是幸福的向往,有一种渴念,一种欲望。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爱情的支撑,剩下的只有精神空虚,孤独寂寞。无论多么痛苦,爱情只是人生的一个部分。在现实面前,只有理顺思路,忘掉不愉,打点精神生活,才能继续愉悦自己的人生。 当然爱情很美好,但有时也会不如意。人生本来就在旅途中,有阳光与暗淡的一面,难免会经历过低谷,不必过于焦虑不安。如果一方有离去的企图,千万不得挽留,留下的人也留不住心。人走了茶也就凉了,再温了也没了芳香。在拥有时好好地珍惜,爱情本来就需要真情来相待。 做人要懂得思考,一个愚痴的人,一旦跳进了失恋的漩涡、难以挣脱。忧忧寂寞、郁郁寡欢、心劳意攘不可自拔。一个明智的人,通情达理,一切顺其自然,不会执着于曾经的美好。既然她执意要走,爱情就已经失去了光泽。那么,何必再度留念她的光彩。 情感确实曼妙。有时机遇恰巧会眷顾了爱情。在擦肩而过的人群中谁能与你并肩同行;谁能理会同你一道上船、驶往爱的彼岸。在滚滚红尘中,只有俩厢情愿,情投意合,才能算是一见钟情,顺理成章。 在这世界上有一种爱情叫着缘分。在谈笑中相遇、在不经意中发生。爱情在几度转角处相识,最终还是选择初恋的那个好。这不要说偶尔、也不能说凑巧,他们在冥冥之间自然的形成。那是一种力量的无形缠绕,在偶遇中滋生存在着相遇的机会与可能。 树靠营养吸收生长,开花结果。人也需要吸收养分,也需要茁壮成长。特别在爱恋之间那微妙的时刻,得像春花一样灿烂,滋润着培育成绚丽多姿让人羡慕,让人欣赏。人靠衣装马靠鞍,一个人的内涵显示在品位上,整洁大方是对对方的尊重。

00016_(完整版)《商山早行》ppt课件

00016_(完整版)《商山早行》ppt课件

表现技巧
探讨诗歌在音韵、节奏、结构等方面的表现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对诗歌整体效 果的影响。
2024/1/26
10
03
诗词中意象与意境分析
2024/1/26
11
典型意象如“鸡声茅店月”等
01
02
03
“鸡声茅店月”
以清晨鸡鸣、茅屋小店和 月色等典型意象,勾勒出 商山早行的静谧与凄清。
2024/1/26
(完整版)《商山早行》ppt课 件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诗词中意象与意境分析 • 知识拓展:相关诗词欣赏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 总结回顾与课后作业布置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1/26
3
温庭筠生平及成就
2024/1/26
25
鼓励自主阅读更多相关作品
《唐诗三百首》中的 其他诗歌
有关唐代诗歌的鉴赏 、评论类书籍
2024/1/26
温庭筠、李商隐等唐 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17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旅行诗比较
2024/1/26
东方旅行诗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西方旅行诗
《奥德赛》- 古希腊荷马:“告诉我 ,缪斯,那位聪颖敏睿的凡人的经历 ,在攻破神圣的特洛伊城堡后,浪迹 四方……”
18
05
16
不同风格流派对比欣赏
2024/1/26

《商山早行》ppt课件

《商山早行》ppt课件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 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 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 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 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踏上 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一座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辉中,木桥上, 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早已印着行人凌乱的足迹。 枯败的檞叶,落满了山间荒径,驿站墙头枳花开 放,闪烁着白色的光。唯有报晓的雄鸡啼声高亢, 但它们并未给这灰白冷寂的世界带来丝毫生气。
春天来了,我的家乡杜陵,一群群凫雁,正 欢快地嬉戏在曲折、温暖的池塘里。
一切景语皆情语
通过温暖的乡梦,衬托了漂泊在外的诗人对家乡深切的思念,
以乐景衬哀情,这种手法叫 反。衬
一切景语皆情语
5、你能体会出诗中的“不尽之意”吗?
不尽之意: 思乡之情 体裁 五言律诗
旅途艰辛 孤独寂寞 仕途失意
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
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以及漂泊 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 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 感慨等内容。
间接体现: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枳花明驿墙
1、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
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请找出相
应的诗句,并概括两幅画面的意境的特点。
异乡:
早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清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冷
故乡:

实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美温 好 馨 虚景
2、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

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商山早行》教学课件 (共27张PPT)

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商山早行》教学课件 (共27张PPT)

在那菊花初黄的时节,我骑着马儿在山间小路上穿行, 任由马儿自由地行走,野外游玩的兴致高而悠长。

傍晚,千万的山谷中回荡着自然界的阵阵声响;夕阳 下,数座山峰默默无语地静立着。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 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边的树
啊,像极了我的家乡!
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明】李东阳 《麓堂诗话》
这首诗写景,通过精选意象,巧妙叠 加,以精炼的语言营造了凄凉、萧条的氛 围,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旅途的艰辛。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二三联的景色。
家乡如此的美好,异乡如此的艰辛, 作者为何不回乡呢?
知人论世:庭筠为人放荡不羁,性倨傲,好
回顾:解读诗歌的方法
1.关注诗中直接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字、词、 句,即直抒胸臆的部分。
2.关注诗中写景的句子。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往往会触景生情,
或借景抒情。)
3.关注诗歌的标题。
温 庭 筠
商 山 早 行
初识诗人——温庭筠

本名歧,字飞卿,本是太原人。但由于在长安杜陵安
了个家,所以在诗歌中常把杜陵说成他的故乡。
一、初读诗歌,把握情感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齐读全诗,本诗主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你从哪句看出来?
情感:思念家乡
依据:客行悲故乡 (直接抒情)
二、再读诗歌——探究情与景的关系
自由朗读诗歌,诗题“商山早行” 的“早行”体现在哪儿?请结合具体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商山早行课件(共19张PPT)

商山早行课件(共19张PPT)
一座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辉中,木桥上,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早已印着行人凌乱的足迹。 唯有报晓的雄鸡啼声高亢,但它们并未给这灰白冷寂的世界带来丝毫生气。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3、“客行悲故乡”中“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组合:没有动词,只有名词组成的意象叠加在一起。
表现手法:运用反衬,以梦中的乐景反衬眼前的 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实一虚,虚实相生。
春天来了,我的家乡杜陵,一群群凫雁,正欢快地嬉戏在曲折、温暖的池塘里。
(黄庭坚《寄黄几复》)
哀情;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实一虚,虚实 相生。
《商山早行》——感早行之情
4、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 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 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体会出诗中的“ 不尽之意”吗?
诗人本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 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 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 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 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时,还念念不忘“故乡 ”;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商山早行》——解题
题目交代了哪些内容?
商山:地点
早:时间 行:事件
《商山早行》——知识拓展
羁旅诗的常见特点
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浮萍
、飞蓬等。
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 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战乱 频仍,背井离乡、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 在外,身不由己等。
3、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景衬 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 想象)等。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六第二板块长安晚秋商山早行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六第二板块长安晚秋商山早行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素材五 经常被用作作文素材的李商隐的名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应用角度] 此诗句可用于“奉献” “坚贞” “忠诚” “鞠躬尽瘁” “无私”等作文中。 (2)“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应用角度] 此诗句可用于“继承与创新” “开拓” “超越” “朝 气” “后生可畏”等作文中。
商山早行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温庭筠(?-866),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原 (今山西 太原)人。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才思敏捷,时号“温八 叉”、“温八吟”。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讽权贵,为 执政者所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又与李商隐、段 成式以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词 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4.“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两句是怎样表达诗 人思想的?
参考答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 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 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示故园 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战国钟仪的典故,“戴南冠学楚囚” 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用与归隐之不宜迟。
素材三
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 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诗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 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 及其爱情生活。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 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 性。他曾在《别令狐绹拾遗书》中对女子被深闭幽闺缺乏婚姻自 主权,寄以极大的同情。 [ 应用角度 ] 该材料可应用于与 “ 平等 ”“ 同情 ”“ 真诚 ” 等相
合的无奈” “瞬间错过的感伤” “没有结果的怅惘” “美在距离(时 间距离)”等作文中。

苏教版语文高二商山早行课件

苏教版语文高二商山早行课件

1、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 如何体现的?
2、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诗?
1、作者“悲”什么?“悲”换成 “思”好不好,为什么?
悲“身不逢时,仕途多舛(chuǎ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 “思” 。
2、“悲故乡”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1、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想起了昨夜的 梦,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流露了什 么情感?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总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 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 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 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 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 失意的落寞情怀。


旅 诗
温山
庭 筠


1、有才。才思敏捷,外号“温八 叉”, 且极富音乐天分,有孔即吹,有弦即弹。
2、不幸。奇丑,屡试不中,卷入政治斗争。 3、有个性。不修边幅,与歌妓、纨绔子弟
厮混;目中无人,得罪权贵;帮人作弊, 强索报酬,大闹考场。
仕途失意,穷困潦倒。
写作背景:
诗人本是太原祁人,因在长安 南郊(即“杜陵”)安了个家,在 一些诗歌里,他把长安南郊说成故 乡,本诗末句就把“杜陵”称为故 乡。
2、此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相生。
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 乡的景色,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了作者的悠悠乡思。
1、此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表现景色的?营造了什么 样的意境?
2、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说这两句诗是最好的诗,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 外”。你能体会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 吗?

高考语文 专题六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复习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考语文 专题六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复习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四、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走近作者 (1)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 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 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
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 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 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
⑩杜陵:_地__名__,__在__今__陕__西_西__安__东__南__,__古__为__杜__伯__国_,_ _秦__置__杜__县__,__汉__宣__帝__筑_陵__于__东__原__上__,__因__名__杜__陵_。__据____
_考__,__温__庭__筠_幼__时__随__家__客__游__江__淮__,__后_定__居__与__鄠__县__(_现__在__ _陕_西__户__县__)_郊__野__,_靠__近__杜__陵__,__所__以__他__自__称_为__杜__陵__游__客__。_ _那__么__这__句__诗_里__的__“__杜__陵__梦__”__当__是__相_思__之__梦__。____
_曾__于__唐__宣__宗__大___中__末__年__离__开__长__安__,__经__过___这__里__。__
⑧枳花明驿墙:_部__分__版__本__为__“__枳__花__照__驿__墙__”__。__明__: _使__…__…__明__艳__。__这__句__意__为__:__枳__花__鲜__艳__地__开__放__在__驿__站__ ___墙__边__。_____ ⑨征铎:___远__行__马__车__所__挂__的__铃__。___
温庭筠与李商隐的作风、成就并不完全一样。 《旧唐书·文苑传》认为“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温诗“笔径较独酣捷”。 而陆时雍《诗镜总论》则说:“李商隐丽色闲情, 雅道虽漓,亦一时之胜;温飞卿有词无情,如飞 絮飘扬,莫知指适。”《四库全书总目》更谓“庭 筠多绮罗脂粉之词,而商隐感时伤事,尚颇得风 人之旨”。李商隐诗在讽喻和寄情深婉方面,超 过了温庭筠,但用典过多,命意晦涩之病,又甚 于温诗。

《商山早行》ppt课件苏教版选修共32页

《商山早行》ppt课件苏教版选修共32页
《商山早行》ppt课件苏教版选修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பைடு நூலகம்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高中语文 6.2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6.2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商山早行》 1.这首诗中哪些词表现了“早行”的“早”字 ? 提示: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表现“ 早”的词有“晨 起”“鸡声”“(残)月”“(晨)霜”“枳花明驿墙”(白花在天蒙蒙亮时最为显眼)、 “梦(醒)”。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 的感情 ? 提示:作者选取“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种事物,描绘了 一幅凄清、荒凉的早行图,营造出了凄清、悲凉的意境,有力词组成的诗句,使早行情景 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长安晚秋》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提示: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 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 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 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 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 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 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 赵嘏, 生卒年不详,字承祐。 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市)人。 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寓居长安多年,出入豪门 以求取功名,其间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安家于润州(今镇 江)。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有《渭南诗集》。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商山早行》 试分析“客行悲故乡”中“悲”在全诗中的作用。 提示:“悲”是“思”和“ 悲伤”的意思。诗人因思故乡和“仕途多舛,前途未 卜”而悲。“悲”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点明了主旨。

高中语文商山早行ppt3 苏教版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商山早行ppt3 苏教版精品课件

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 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 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 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 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 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羁旅诗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 温山 早 庭


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 名的诗人、词家。
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 齐名,史称“温李” ,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 作家。
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 韦庄齐名 ,人称“温韦”。他的词,在构思 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律的和谐等方面,都 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 贡献,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整体感知 读懂诗意
清早起马车铃响声叮当, 出门人想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残月当空, 踏寒霜人脚印留板桥上。 槲树叶纷纷落满山满路, 月光下枳树花映照驿墙。 思故乡我昨夜梦回杜陵, 春天里凫和雁布满池塘。
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 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用 一些词语概括。
意境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 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人在此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语文课件】商山早行精品PPT6 苏教版PPT共22页

【语文课件】商山早行精品PPT6 苏教版PPT共22页
课件】商山早行精品PPT6 苏教版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表现手法:运用对比反衬,以梦中的乐景反 衬眼前的哀情;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 实一虚,虚实相生。
《商山早行》——意象、意境、情感
依据颔联和颈联,谈谈你对这首诗“目前之景” 和“言外之意”的理解,并体会其中的羁旅愁 颔思联。: 选取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 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构成典型环 境。作者选取的鸡鸣、残月、茅店、寒霜、板桥 等富有特征的景物,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 山早行图。因为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算 很“早行”了,然已是“人迹板桥霜”,说明有 更早的人,真所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啊!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 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商山早行》——名句赏析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脍炙人口,此 诗颔联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意象组合:没有动词,只有名词组成的意象叠加在 一起。
这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 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用动词、形 容词,纯用名词组成诗句,不用一二闲字 ,不标 明名词间的关系,使之间的关联有跳跃性,能调动 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由组合,获得广阔的想象理 解的空间,组成的画面更丰满。这就是古典诗歌的 “意象叠加”法。
《商山早行》——整体感知
1、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诗? 槲叶秋天即枯,经冬不谢,次年春枝抽芽时
才纷纷飘落,枳花春季开花,可见是春季。
2、“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悲”奠定了全诗的感伤基调,“悲故乡”点 明了题旨。
《商山早行》——意象、意境、情感 1、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 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请找出相 应的诗句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 意象,运用意象组合、相互映衬、虚 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 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 之情以及仕途失点
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浮萍、 飞蓬等。
2.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②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 “静”赋菊,以“愁”状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 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令人想起 “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 样的情怀?
明确:
手法:用典。表达了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商山早行》——名句赏析
组合手法的实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商山早行》——小结
嘏赵
简介作者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 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 处游历,大和七年应进士试未第,留寓长安多 年,出入豪门以追求功名。会昌四年方登进士 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 853)卒于任上。与诗人杜牧友善,其《长安 晚秋》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尤为杜牧所激赏,称其为“赵倚楼”。存诗二 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他的 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 乡之情和退隐之意; “南冠”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 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总结:本诗景物描写层次感极强的写景 特色
1、层次分明。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有广狭、 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 推移有暗而明的变化。
2、感官:视听结合 3、动静结合 4、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凄 清 、 冷 寂
雁,正春欢天快来地了嬉,戏我在的曲家折乡、杜温陵暖,的一池群塘群里凫。美好
温 馨
《商山早行》——意象、意境、情感 3、这两幅不同的画面有何关联?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
• 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 色,渲染烘托了作者的悠悠乡思。这两幅画 面虽然意境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 一致的。(情感)
3、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 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战乱频仍, 背井离乡、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 不由己等。
4、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景 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 己)等。
以下列诗歌为例,探究羁旅诗的特点一:
了解羁旅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练一练
阅读宋诗一首,按要求答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问题: 本诗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 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这一名句写景上 的特色。
参考: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 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 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 有美丽。
诵读诗歌
云 物 凄 凉 拂 曙 流, 汉 家 宫 阙 动 高 秋。 残 星 几 点 雁 横 塞, 长笛 一 声 人 倚 楼。 紫 艳 半 开 篱 菊 静, 红 衣 落 尽 渚 莲 愁。 鲈 鱼 正 美 不 归 去, 空 戴 南 冠 学 楚 囚。
问题讨论
1、首联写的是长安全景还是局部之景? 为什么?首联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颔联景物有何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
• 颔联写仰观。残星寥落,北雁南飞,笛声 哀婉,营造了一幅凄清寂寥的画面。诗人 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易逝呢,还是因见归 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呢?
颈联“紫菊”、“红莲”这两个意象对表现诗 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颈联写景是俯视。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 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的莲 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
《商山早行》——意象、意境、情感
•颈联 仍是早行中商山路上的自然景色。路边 槲树的叶子落满山径,枳树的白花把驿站的墙 照得亮亮的。叶花本无情,但叶落归根撩人思 乡之情;枳花让驿墙更醒目,使羁旅之人又倍 感异乡奔波的劳顿之苦和思乡之切。
所以,《商山早行》的“目前之景”是鸡声茅店, 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降,槲叶山路,枳 花驿墙。“言外之意”是言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而且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让思想更具有代表性 典型性;表达感情上通过清冷的环境烘托了人物 内心的悲凉。
温庭筠《商山早行》
孟浩然《宿建德江》 张 继《枫桥夜泊》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宦游在外 羁旅愁思 思念亲友
征人思乡
探究羁旅诗的特点二:
简析羁旅诗中常见的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背井离乡 山长水阔,有家难回 久戍边关,遥无归期 宦游在外,身不由己
以下列诗句(词语)或意象为例,探究羁旅诗的特点三:
诗人在羁旅诗中一般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生情 感时生情
大雁南飞、倦鸟回巢
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 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 因梦寄情
明月、大雁、芦笛、杨柳、 莼羹鲈脍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练一练
• (03北京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五__言__绝__句__。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_思__乡__之__情_(__秋__思__)________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 回故巢.这种景象常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 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南归之雁、东篱之菊,意在传达思乡归隐的情
绪;加上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声的烘托,
思归典故的运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首联描绘了什么画面?句中“凄凉”二字有 什么作用? • 明确:首联是总览长安的全景。在一个深
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 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 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商 山 早 行
温庭筠
作者简介
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诗人。山西太原人。 由于后来居于陕西长安,又将长安说成是 他的故乡。
他善于音律,熟悉词调,诗作题材偏于 写闺中情怀,被奉为“花间派”词人的鼻 祖。
温的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 词与韦庄齐名,人称“温韦”。
读一读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颔联是本诗的名句,你能说说这两句 诗写景上的妙处?(写景的角度)
3、颈联用了何种修辞?“紫菊”、“红 莲”这两意象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 用4、?尾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怎样 的情怀?
品读与探讨:
首联总览长安全 广
景星 雁 笛 楼 菊 莲
星雁笛楼
菊莲



仰观、高
星雁笛楼 菊莲
俯察、低
归纳:将景物与心情结合起来,化景语为情语.
• 明确: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也属 主观,秋意的清冷,衬托作者心境的凄凉。 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感伤的 感情基调。
颔联是本诗的名句,请你说说这两句 诗的写景妙在何处?
明确:“残星几点”是目睹,“长笛一声”是
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 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 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 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 有情韵的烘托。它的妙处还在于它选景典型、 韵味清远的缘故。
异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故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