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74酸碱中和反应教案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7.4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7.4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a61cee0b4e767f5bcfcee6.png)
酸碱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盐、中和反应的概念;了解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反应,学习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探究酸与碱混合能否发生化学变化2.中和反应、盐的概念三教学方法实验启发式教学法四、实验准备实验仪器:小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玻璃片等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溶液、酚酞试剂五、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导学(1)酸的概念: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
文字表示:酸→H+ + 酸根离子碱的概念: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
文字表示:碱→金属离子+ OH−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包括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文字表示:盐→金属离子+ 酸根离子(2遇酸性物质遇碱性物质遇中性物质石蕊试剂酚酞试剂2.新闻报道:某年某月某日,在xx道路xx路段,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汽车被撞坏管道阀门,车上的浓硫酸泄漏,腐蚀路面,并有泄入附近鱼塘的危险,一时情况十分危急,有关部门应该如何来抢救。
制定怎样的抢救计划?若现在上级部门将这个问题命给XX学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时,我们该怎么做可以将破坏降到最低?3.【实验一】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停止滴加稀盐酸溶液。
实验现象:①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②向氢氧化钠和酚酞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一定量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 / 3【实验现象分析与验证】分析或假设验证分析实验现象与结论现象①酚酞试剂遇碱性物质变成红色现象②a)酚酞与稀盐酸反应,酚酞消失,所以溶液变为无色向该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剂,若溶液变为红色则假设正确,否则错误溶液颜色没有发生变化,即假设错误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新溶液中不存在碱,所以溶液变为无色向该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则假设正确,否则错误溶液盐酸又变为红色,即假设正确说明酸与碱发生了反应【实验二】取几滴氢氧化钠与盐酸溶液反应后的新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烤,直至水分消失全变为固体为止。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4酸碱中和反应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4酸碱中和反应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cdb7fb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1.png)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实质。
2. 掌握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能够运用pH试纸正确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四)反思与评价
1. 学生自我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反思自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2. 学生互评和小组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反馈,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后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深入思考和学习。
五、案例亮点
1. 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厨房中的烹饪、洗涤剂的使用等,让学生感受到酸碱中和反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生活实例: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厨房中的烹饪、洗涤剂的使用等,让学生感受到酸碱中和反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计实验情境: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如酸碱指示剂的变化、中和反应的实验等,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体验酸碱中和反应的奇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2. 实验现象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如酸碱指示剂的变化、中和反应的实验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 问题引导导入:通过提出一些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酸碱中和反应会发生、如何判断酸碱中和反应的完成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鲁教版《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鲁教版《酸碱中和反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c3b0f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3.png)
鲁教版《酸碱中和反应》教案《鲁教版《酸碱中和反响》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作业内容酸碱中和反响一、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4)进一步增加学习化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响。
教学难点中和反响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视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药品:NaOH溶液、盐酸、酚酞溶液等二、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纳提出问题、启发诱导、试验探究、归纳总结、多媒体协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知道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醋酸等,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性质,例如与活泼金属反响,与氧化物的反响等。
也已经学习了常见的碱,知道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等,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性质,例如与,氧化物的反响。
那请同学们相一下,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响吗?假如能,发生的是什么反响(⊙o⊙)?(学生确定答复中和反响)(二)导入新课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响。
什么是中和反响?这个化学反响又会有什么特点?让我们通过试验来一起探究。
(三)试验探究一:【试验10--8】1、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参加盐酸后红色褪伟无色,视察现象并归纳出结论。
2、老师总结,确定学生的答复成果。
HCl+NaOH==NaCl+H2O这里假如换成其他的酸或许碱时其反响如:(老师讲解)2NaOH+H2SO4=Na2SO4+2H2OH2SO4+Ca(OH)2==CaSO4+2H2O2HCl+Ca(OH)2==CaC12+2H2O四、探究、沟通、学习1.细致视察请同学们视察以上化学方程式在生成物上有什么返现?学生沟通并答复:特点一,有水生成;特点二,生成既不是酸有不是碱的另一种化合物。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酸碱中和反应 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酸碱中和反应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8cba3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4.png)
7.4酸碱中和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和分析讨论,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2、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学会去证实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3、通过交流讨论,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质,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2、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教学难点】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学会去证实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教学用品】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镁条硫酸铜溶液【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合作探究演绎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中被蚊虫叮咬后,涂上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减轻痒痛感;皮蛋蘸食醋去除涩味,学生通过已有体验感受到酸碱发生了反应,引入酸碱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参考视频: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这个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使溶液显色为红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颜色恰好消失。
可以证明酸和碱能反应。
想一想:为什么要加入酚酞指示剂?[借以判断反应有无发生]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实验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提出问题:用滴管向盛有约2 mL、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4%的盐酸,观察现象。
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1.没有发生反应,因为无现象。
或2.发生了化学反应,只是无明显现象。
]收集证据:1. 用pH试纸分别测定水、0.4%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4%的盐酸的pH,将测定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2. 分别量取2 mL水和2 mL 0.4%的氢氧化钠溶液于2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2mL0.4%的盐酸,充分振荡后,测定所得溶液的pH,将测定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7.4酸碱中和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7.4酸碱中和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762a7b3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6.png)
7.4 酸碱中和反应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酸碱的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2.认识中和反应在本质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指示剂研究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2.经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虑,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想的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中和反应的本质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亲近联系,感觉到化学本源于生活及其重要性。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教课难点】中和反应的本质教课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建情境:教师课前准备两个松花蛋和食醋,上课时找学生品味松花蛋,吃松花蛋时有涩味,放点醋,再次品味。
设疑:为何加一点食醋可以去掉涩味呢?(皮蛋有涩味是由于皮蛋中含有碱)。
思虑、猜想:可能是酸和碱混杂后发生了化学反应。
环节二:新课解说第一部分:中和反应设疑: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1. 能否全部的酸和碱都能反应?把无色的 NaOH溶液和稀盐酸混杂在一起,它们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能否看出能否发生反应吗?2.假如发生了反应,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个反应发生了?供给的药品有: NaOH 溶液,稀 HCl,pH 试纸(请利用给出的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3.教师演示实验:第一用 pH试纸分别测定水、 0.4%的氢氧化钠溶液和 0.4%的盐酸的 pH,记录。
分别量取 2mL 水和 2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于 2 支试管中,而后分别加入2mL0.4%的盐酸,充足振荡后,测定所得溶液的pH,记录。
4. 学生思虑、交流。
5. 设疑经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但生成了什么物质呢?此刻试管里面的溶液的溶质是什么?是NaOH?稀盐酸?还是其余物质? ( 看微观动画 )教师讲: HCl + NaOH =NaCl+H2 O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物质。
既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本质是+-H和 OH结合生成了水,那么其余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近似的反应吗?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色呢?化学方程式:Cu(OH)2 + H2SO= CuSO + 2H O44+ 2H2 Ca(OH) + 2HCl= CaCl2O222NaOH + H2SO4 = a 2SO4 + 2H 2O谈论:上边的反应生成物除了水以外,另一世成物属于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7.4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7.4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61e28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2.png)
-阅读有关酸碱中和反应在医学、工业等领域的文章,总结至少三种应用案例,并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一个溶液是否为中性,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5. **小组合作项目**: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研究其酸碱性质,并设计一套中和处理方案。
-小组需要提交一份项目报告,包括研究过程、实验数据、处理效果分析等。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实施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5.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给予辅导。
-设定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更高层次的问题。
6.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7.4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酸和碱的概念,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反应条件。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性质,掌握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3.能够运用中和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处理工业废水等。
4.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会正式开始讲授新知识。首先,我会详细解释酸和碱的定义,强调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特性。我会使用图表和动画来展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形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酸碱的本质。
接着,我会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来阐述酸和碱如何反应生成盐和水。我会重点讲解中和反应的特点,如溶液的酸碱性变化、PH值的改变以及酸碱指示剂颜色的转变。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4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4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a70f14a89e314332396893d9.png)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4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中和反应1.阅读课本第18页实验探究7-5,并分组完成实验探究,完成下列表格:实验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溶液中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成了水分子(H2O)。
2.阅读课本第19页活动天地7-4,试着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化学方程式:盐酸与氢氧化钡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实质是:H++OH- ===H2O。
能否用其他方法监测中和反应?请设计实验。
答:1.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a(OH)2+CO2===CaCO3↓+H2O。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B)A.Na2CO3+2HCl===2NaCl+H2O+CO2↑B.2NaOH+H2SO4=== Na2SO4+2H2OC.SO2+2NaOH=== Na2SO3+H2OD.Zn+CuSO4===ZnSO4+Cu2.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D)A.中和反应要放出热量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C.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D.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03.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C)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中和反应的应用阅读课本第20页活动天地7-5,试着完成下列填空:1.向盛有20 mL 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0.4%的盐酸,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并通过分析数据绘制反应过程中pH变化曲线图,得出结论:当滴入盐酸不足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pH>7;当滴入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7;当滴入盐酸过量时,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pH<7;故中和反应原理可用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7.4 酸碱中和反应 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7.4 酸碱中和反应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bcd4f44028915f804dc2b8.png)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细微、短暂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中和反应,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
三、教学流程【引入】20吨硫酸罐车翻泄一空,车上浓硫酸泄露,腐蚀地面,并流入水塘,有关部门紧急调运3吨熟石灰用来抢险。
【提问】为什么能用熟石灰抢险?第一环节: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提出问题】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思考讨论】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说出你的猜想,怎样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探究实验】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酸碱的反应第二环节: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探究中和反应的实质【实验结果分析】1、为什么酚酞会变成无色呢?说明了什么?2、什么时候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3、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解释与结论】(1)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展示图片,从微观角度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第三环节:通过课堂交流和问题讨论,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问题】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pH发生怎样的变化?【交流与讨论】⑴当加入的盐酸较少时,NaOH溶液剩余,溶液显性,PH 7,⑵当加入的盐酸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性,PH 7,⑶当加入的盐酸过量时,盐酸剩余,溶液显性,PH 7。
根据以上分析,在学案中画出整个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过渡】你能解释用熟石灰为浓硫酸泄露抢险的原因吗?【回答】Ca(OH)2 +H2SO4 == Ca SO4 +2H2O【指导阅读教材】(1)你了解治疗胃酸过的药物的成分吗?它们的作用原理是什么?(2)怎样改良土壤的酸碱性?(3)酸性或碱性污水怎样才能达标排放?(4)科学实验中如何调节溶液的酸碱度?【应用】做完化学实验后剩余的酸性废液或碱性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应如何处理?四、教学小结1、中和反应的定义2、中和反应的实质3、中和反应的应用五、教学反思。
7.4 酸碱中和反应 教案(鲁教版九年级全册) (2)
![7.4 酸碱中和反应 教案(鲁教版九年级全册) (2)](https://img.taocdn.com/s3/m/4882b5185f0e7cd1842536a6.png)
A、2NaOH+CO2=Na2CO3+H2O B、CaCO3+2HCl=CaCl2+H2O+CO2↑
C、Fe+2HCl=FeCl2+H2↑ D、2NaOH+H2SO4=Na2SO4+2H2O
利用学生的猜想与实验事实的饿反差,造成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热情。
溶液的PH()
当滴入适量的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性,溶液显()色
溶液的PH()
当滴入过量的稀盐酸时,()过量,溶液显()性,溶液显()色
溶液的PH()
在盛有滴有酚酞的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时,
当滴入少量的NaOH溶液时,()过量,溶液显()性,溶液显()色
溶液的PH()
当滴入适量的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性,溶液显()色
2.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举例
阅读课本。盐可以看作是酸碱中和的产物。
盐的物理性质:盐在常温下大都是固体。不同种类的盐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见附表。
分析找出酸、碱和各类盐,硝酸盐、碳酸盐等。
分析溶解性规律,记忆。
酸:全溶,多有挥发性,硫酸稳定。
碱:铵、钾、钠、钡溶,钙微溶。
中和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试举例说明。
中和反应的实质:酸液酸碱性的变化。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中和反应
3.向盛有1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像能够体现溶液的pH变化情况的是(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7.4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学案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7.4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31ad02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6.png)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使学生认识到酸碱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活动。
4.通过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学习,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生活环境。
5.通过实例和案例,展示酸碱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看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参与小组活动,给予学生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3.问题导向学习: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酸碱中和反应的关键要素,如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鲁教版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doc
![鲁教版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6e6b2b52ba1aa8114531d919.png)
鲁教版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演示实验:《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提出问题:利用我们课题1学过的知识进行大胆猜测,实验中可能用到了哪些试剂。
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老师揭秘实验原理。
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然后猜想、讨论。
白酒是酚酞试液,向酚酞试液中加碱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向溶液中加的是酸溶液。
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大胆猜想,同时复习巩固旧知识。
新课讲授提出问题:我们利用酚酞试液做指示剂,验证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利用了验证反应物减少的原理,来判断反应发生,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呢?请你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巡视、指导。
听小组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点评。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4酸碱中和反应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4酸碱中和反应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3a4015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9.png)
3.小组合作与讨论交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实验和讨论交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教师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教师强调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五)作业小结
1.教师设计一些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及时进行评价,给予学生反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
3.问题引导:教师提出一些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问题,如“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是什么?”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为什么酸碱中和反应会生成水?”、“酸碱中和反应在生物体内有什么作用?”等。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厨房中的烹饪、皮肤烧伤的处理等,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87af7a0071fe910ef02df84f.png)
7.4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一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二、学生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一些常见的酸和碱。
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九年级化学下册 7.4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7.4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新版)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46277a312b3169a451a4b0.png)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性的变化和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酸与碱的反应现象,得出中和反应中酸碱性变化及热量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2.初步了解酸碱中和对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1.测试方法。
2.活动方式的把握安排。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写出下列碱的化学式和其溶解性:氢氧化铜;氢氧化钠。
2. 我们知道,土壤呈酸性,可以用改良土壤。
3.怎样检验碱是否存在呢?。
4.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NaOH + HCl --- (2) Cu(OH)2 + HCl --- 【导入新课】蜜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痛痒。
根据你的生活常识,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等物质。
【演示实验】1.向有氢氧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有无变化,氢氧化铜与盐酸发生反应了吗?;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倒入少量的稀盐酸,观察有无变化?;【问题发现】怎样设法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一般思路是怎么样呢?【交流与讨论】设法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基本思路是:1. ;2. 。
一.中和反应: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均放出热量。
【问题发现】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反应呢?※(一)提出问题:;※(二)猜想与假设:;※(三)设计实验方案:;【交流与讨论】1.在[实验1]中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在该反应中加入酚酞试液的作用是什么? ;3.在【实验1】中盐酸为什么逐滴滴入 ? ;4.在反应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什么?;【交流与讨论】滴加NaOH 后,此时溶液呈 性,说明了什么问题?【交流与讨论】这个固体是什么? 。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填能或不能)发生化学变化,产物是 ,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问题呈现】能否从微观角度来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实质呢?【交流与讨论】1.在【实验1】中,当滴入的盐酸较少时,溶液呈什么颜色?这又说明了什么?溶液显什么(酸、碱、中)性? 。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4《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4《酸碱中和反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0b40bfec3a87c24028c445.png)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及科学实验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前后溶液pH的实验探究,发现方法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会用指示剂颜色的改变来证明酸与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由此感受到化学知识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了解到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增强了自身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2.中和反应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证实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
2.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准备试管、试管架、试管刷、污物杯、玻璃棒、玻璃片、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纸巾、洗瓶、胶头滴管(标有刻度)、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盐酸滴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观看电影《普罗米修斯》片段,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知识回顾】我们已经知道酸溶液中含有H+,碱溶液中含有OH-,那么酸和碱是否会像水与火那样互不相容呢?下面,通过实验来一探究竟。
【演示实验】向一支试管中倒入约2mL 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盐酸,振荡,发现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提问】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能发生反应吗?【观点调查】不能:二者混合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能: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的现象。
【教师提问】如何设计实验来证实大家的猜想呢?【启发学生】前面我们学习过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能发生反应,那么二者混合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别测定混合前后溶液的pH来证实二者能否发生反应。
【学生活动】1)用pH试纸分别测定水、0.4%的NaOH溶液和0.4%的盐酸的pH,记录结果。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7.4酸碱中和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7.4酸碱中和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71c90af1172ded630b1cb62c.png)
酸碱中和反应
复习:
1、酸和碱的通性
2、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那些微粒
思考: 为什么被蚊虫叮咬之后 会觉得痛痒?有什么办 法会消除痒痛? 可以涂抹肥皂水、花露
水等碱性物质。肥皂水、
花露水等中的碱与蚊虫分
泌出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化
学反应。
向4%的稀盐酸中滴加4%的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探究
无明显现象
3. 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
积变化与下图相符的是 (
pH 14 7 O
盐酸的体积
C )
pH pH
pH 14
14 7
盐酸的体积
14
7
盐酸的体积
7
O
O
O
盐酸的体积
A
B
C
D
小结
1、酸 + 碱 →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 H2 O
2、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 碱
=
盐
+
H 2O
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表达式: 酸 + 碱
.'
盐 + H2O
3、有盐和水生成的不一定为中和反应。
注意: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但是中和反应不属于化学
反应的基本类型。
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微观解释
H+ + OH- = H2O
4、中和反应的实质:H+和OH-结合生成水
+
HCl =AgCl↓+ HNO 3
C 2、 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______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e7eb3810661ed9ad51f3dd.png)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2)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的认识。
教学反思:
从生活走入化学,新颖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适时设置认知冲突,用问题定向,启动学习需要。
以三个探究活动为中心,组织科学探究一波三折,使探究兼具层次性、多样性、创新性,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并且教学生运用化学学科特征思维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化学反应的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性,效果良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122a1f02d276a200292eba.png)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酸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2.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实质;【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运用中和反应的实质书写中和反应的方程式;【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实验探究、交流展示【教学过程】【引入】用现在非常流行的微信引入话题,提出酸和碱到底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一、发现1、人体被蚊虫叮咬,皮肤内注入了某些酸,在家中可涂一些碱性物质以减轻痛痒。
通过这个事例,你发现了什么?二、质疑酸和碱都能发生反应吗?将画面切换到实验室,用实验解决疑惑。
1、在试管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实验现象;2、在试管中加入10mL氢氧化钾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三、探究1、解释红色消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_______(是/否)能发生化学反应。
3、尝试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反应的方程式我们写出来了,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吗?共同点:酸+碱====盐+水像这类的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带着问题观看微视频。
四、中和反应的实质结论:H+和OH-结合生成H2O。
五、中和反应的应用1、应用于医药卫生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3、处理工业废水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5、制成含碱性物质的药水,防蚊虫叮咬。
鲁教版 化学 九年级 7.4酸碱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鲁教版 化学 九年级 7.4酸碱中和反应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6a8e3af121dd36a32d82d6.png)
7.4酸碱中和反应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逐步认识到酸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2..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并正确的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点(含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并正确的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验准备:多媒体;试管架,烧杯,试管(3支),玻璃棒,胶头滴管,白瓷板,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pH 试纸。
板书设计:一、中和反应: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2.中和反应的实质:H+和OH-结合生成了水。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活动意图【导入新课】思考:为什么被蚊虫叮咬过之后会觉得痛痒?有什么办法会消除肿痛?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中和反应的有关知识,今天,采用真实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就来学习第七单元第四节中和反应。
【板书】第七单元第四节中和反应【实验探究】酸碱能否发生反应【发现问题】用滴管向盛有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生)观察现象。
(生)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如何证实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请设计方案验证。
提示:可以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实验】(方案1):补滴酚酞试液,若为无色,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方案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再滴加稀盐酸,若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则说明发生了反应;(方案3):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再滴加稀盐酸,若溶液由红色色变为无色,则说明发生了反应;(方案4):先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滴入稀盐酸后再测定溶液的pH值。
......(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设计的方案,完善方案3和方案4确定分两组进行实验:甲组方案:分别在两支试管取2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别滴入2滴酚酞试液,再分别滴加2ml 水和2ml0.4%的稀盐酸,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性的变化和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酸与碱的反应现象,得出中和反应中酸碱性变化及热量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2.初步了解酸碱中和对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1.测试方法。
2.活动方式的把握安排。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写出下列碱的化学式和其溶解性:
氢氧化铜;氢氧化钠。
2. 我们知道,土壤呈酸性,可以用改良土壤。
3.怎样检验碱是否存在呢?。
4.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NaOH + HCl --- (2) Cu(OH)2 + HCl --- 【导入新课】
蜜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痛痒。
根据你的生活常识,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等物质。
【演示实验】
1.向有氢氧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有无变化,氢氧化铜与盐酸发生反应了吗?;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倒入少量的稀盐酸,观察有无变化?;
【问题发现】怎样设法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一般思路是怎么样呢?
【交流与讨论】设法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基本思路是:
1. ;
2. 。
一.中和反应: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均放出热量。
【问题发现】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反应呢?
※(一)提出问题:
;
※(二)猜想与假设:
;
※(三)设计实验方案:
;
【交流与讨论】
1.在[实验1]中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
2.在该反应中加入酚酞试液的作用是什么? ;
3.在【实验1】中盐酸为什么逐滴滴入 ? ;
4.在反应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什
么?
;
【交流与讨论】滴加NaOH 后,此时溶液呈 性,说明了什么问题?
【交流与讨论】这个固体是什么? 。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填能或不能)发生化学变化,产物是 ,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问题呈现】能否从微观角度来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实质呢?
【交流与讨论】
1.在【实验1】中,当滴入的盐酸较少时,溶液呈什么颜色?这又说明了什么?溶液显什么(酸、碱、中)性? 。
2.当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呈 性。
此时反 应后溶液中pH= 。
3.在【实验1】中,当滴入的盐酸恰好使烧杯中溶液变成无色时继续滴加一些盐酸,溶液为什么颜色?溶液显什么(酸、碱、中)性? 。
【归纳1】中和反应概念:
练习1:下列哪些是属于中和反应?为什么?
(1)CO 2 + 2NaOH = Na 2CO 3+ H 2O
(2)Fe 2O 3+ 6HCl =2FeCl 3 + 3H 2O
(3)3Fe(OH)2+10HNO 3==3Fe(NO 3)3+8H 2O +NO ↑
(4)H 2SO 4+ Ba(OH)2= BaSO 4↓+2H 2O
【归纳2】中和反应通式: ,此类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