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通用规范(预)要点
北斗部标一体机说明书2
![北斗部标一体机说明书2](https://img.taocdn.com/s3/m/273b8ea2ba0d4a7303763a2f.png)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用户手册V1.0目录V1.0 (1)目录 (1)产品概述 (3)技术指标 (4)功能详细介绍 (6)3.1查询功能 (6)3.1.1位置查询(支持SMS模式) (6)3.1.2参数状态查询(支持SMS模式) (6)3.1.3定时回传参数查询(支持SMS模式) (6)3.1.4查询车辆历史轨迹 (6)3.1.5查询车辆参数 (6)3.1.6版本查询(支持SMS模式) (6)3.2设置 (6)3.2.1定时回传位置信息的时间间隔设置(支持SMS模式) (6)3.2.2超速报警门阀设置(支持SMS模式) (7)3.2.3停车超时报警门阀设置(支持SMS模式) (7)3.2.4电子围栏设置(支持SMS模式) (7)3.2.5多边形电子围栏设置(支持SMS模式) (7)3.2.6 IP、端口及APN设置(支持SMS模式) (7)3.2.7远程设置GPRS通讯方式(支持SMS模式) (7)3.2.8远程设置本机号(支持SMS模式) (7)3.2.9远程下载集团电话号码(支持SMS模式) (7)3.2.10通讯限制(支持SMS模式) (7)3.2.11远程修改短信中心号码(支持SMS模式) (8)3.2.12初始化里程(支持SMS模式) (8)3.2.13心跳时间设置(支持SMS模式) (8)3.2.14线路规划设置 (8)3.2.15车速传感器传递系数设置(支持SMS模式) (8)3.2.16车辆参数设置 (8)3.2.17自定义检测口配置 (8)3.3、远程控制 (8)3.3.1远程重启(支持SMS模式) (8)3.3.2远程控制油路(支持SMS模式) (9)3.3.3收发调度信息(支持SMS模式) (9)3.3.4远程监听(支持SMS模式) (9)3.3.5支持远程软件升级(支持SMS模式) (9)3.4报警 (9)3.4.1超速报警 (9)3.4.2停车超时报警 (9)3.4.3 GPS天线开路短路报警 (10)3.4.4终端主电源断电报警 (10)3.4.5电源过高/低报警 (10)3.4.6自定义报警(高低传感器报警) (10)3.4.7抢劫/求助报警 (10)3.4.8进出围栏报警 (10)3.4.9疲劳驾驶报警 (10)3.5其它 (10)3.5.1图像采集 (10)3.5.2定时拍照 (11)3.5.3触发拍照 (11)3.5.4里程统计 (11)3.5.5盲区补传 (11)3.5.6打印功能 (11)3.5.7行驶记录仪功能 (11)3.5.8、读取事故疑点数据 (11)四、外带接口和扩展功能 (11)4.1 带USB host接口 (11)4.2 DB9串口连接PC电脑 (12)4.3 无线红外接口 (12)4.4 带IC卡接口 (12)4.5 带速度传感器接口 (12)五、使用说明 (12)5.2主机参数设置 (13)5.2.1 菜单结构示意图: (14)5.2.2 菜单设置 (15)七安装及调试流程 (17)七包装清单 (18)八注意事项 (18)产品概述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符合汽车行驶记录仪国标GB/T GBT19056-2003和交通运输部JT/T 794-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808-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标准。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测量型天线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测量型天线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e7fb11bed5b9f3f80f1c0b.png)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9f9451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7.png)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 三)、 试验验证:包括试验(或验证)准确度、可靠性、 稳定性的
分析和说明,实验结果综述等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的性能测量基本原理是使用具有高精度
测速功能的 GNSS 接收机,配合卫星信号模拟器的模拟卫星信号以及 石英钟表检测仪对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的定位误差、速度误差、里 程误差、时钟误差进行校准,模拟信号的来源是通过实车采集录制真 实的卫星信号,然后再经过射频输出。输出的信号同时发给高精度 GNNS 接收机和被测终端。以高精度 GNSS 接收机的定位数据,测速数 据为标准,测量出北斗卫石英钟表检测仪或标准时钟进 行测量。
离的百万分之一。
将车载终端按使用要求安装在试验车辆上,在完成定位和置信区 间不小于 95%条件下,通过差分方式,车载终端的最大定位误差,测 量时试验车辆以不低于 20km/h 的速度行驶,连续测量时间不少于 lh 测量路段无连续弯道,无明显影响连续定位的屏蔽或干扰。定位误差
就是在同一时间车载终端和 GNSS 接收机在地球椭球面上测量到的两
地球短轴,为 6356752.314m
B1一一GNSS 接收机输出纬度,度
B2一一被测车载终端输出纬度,度
L1一一GNSS 接收机输出经度,度
L2一一被测车载终端输出经度,度
上述试验方法和结果验证表明: 本标准所涉及的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符合实际情况,测量方法
行之有效,也说明了该标准在陕西省地区的实用性、可靠性和指导性。 该标准的正式实行后,根据标准中对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的要求,
逐步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工作。2014 年 6 月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安监总局联合发布《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ca4b3e980eb6294dd886cf4.png)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状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又称24小时轨道,指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故这种轨道又称为静止卫星轨道。
一般用作通讯、气象等方面)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
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截止2016年10月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
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对东南亚实现全覆盖。
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bbc108aa32d7375a517805f.png)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GNSS system for operating vehicl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D compatiblevehicle terminals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二◦一三年一月目次前言..............................................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术语和定义..........................................13.2缩略语...........................................24一般要求 .............................................24.1终端组成............................................24.2外观.............................................34.3铭牌.............................................34.4文字、图形和标志......................................34.5材质.............................................34.6机壳防护.........................................35功能要求 .............................................35.1自检.............................................35.2定位.............................................35.3通信.............................................45.4信息采集.........................................45.5行驶记录.........................................65.6监听.............................................65.7通话.............................................65.8休眠.............................................65.9警示.............................................65.10终端管理..........................................目次75.11人机交互...........................................75.12信息服务...........................................75.13电召服务...........................................75.14多中心接入.........................................85.15车辆故障远程诊断.......................................85.16使用前锁定.........................................85.17自动关闭通信.......................................85.18双向语音通话.......................................85.19不同类型运输车辆终端基本功能要求................................86性能要求 ..............................................86.1整体性能...........................................86.2卫星定位模块........................................86.3无线通讯模块........................................96.4电气性能..........................................96.5环境适应性........................................6.6电磁兼容..........................................116.7抗车辆点火干扰.......................................117安装 .............................................117.1总体要求..........................................117.2终端主机的安装.......................................127.3天线的安装........................................127.4安装布线..........................................127.5外部设备的安装.......................................127.6安装完成后的测试.....................................12附录A (规范性附录)不同类型运输车辆终端基本功能要求 (13)本规范是对JT/T 794-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的补充和完善,与JT/T 794-2011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原3.1.3 连续驾驶时间的定义,并调整为3.1.5 ;——增加了3.1.3 行驶开始时间、3.1.4 行驶结束时间的定义;——修改了功能要求,修改5.2.1 定位功能、5.4.1 驾驶员身份、5.5 行驶记录、5.9 警示、5.10 终端管理、5.11 人机交互、5.12 信息服务、5.14 多中心接入等章节;——修改了功能要求,将原5.15 调整为5.19,将原5.2.2 调整为5.2.3 ;——新增了5.2.2 北斗定位功能、5.4.10 车辆信号采集、5.15 车辆故障远程诊断、5.16 使用前锁定、5.17 自动关闭通信、5.18 双向语音通话等功能要求;——修改了7.2 终端主机的安装;――修改了附录A表A.1不同类型运输车辆终端的基本功能要求。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测量型天线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测量型天线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e7fb11bed5b9f3f80f1c0b.png)
BD 420003—2015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测量型天线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BeiDou/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GNSS) geodetic antenna
3.1 术语和定义....................................................................................................................................... 1 3.2 缩略语............................................................................................................................................... 4 4 性能要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型终端通用要求规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型终端通用要求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a48c8a04431b90d6d85c701.png)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型终端通用规(预)2014.08.141 围本标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型终端(以下简称为导航型终端)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容。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和船舶使用导航型终端的研制和生产,也是制定产品规和检验产品质量的依据。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4857.5—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5296.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T 12267—1990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2858—1991 地面无线电导航设备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5842—1995 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通用技术要求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首次定位时间 time to first fixTTFF 用户终端从开机到第一次解算出位置结果所需时间。
通常包括用户终端初始化时间、测量时间、星历接受时间和定位解算时间。
3.1.2 重捕时间 re-acquisition time卫星信号重捕时间,是指接收设备在信号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条件下,短时间(30 s)失锁后重新捕获卫星信号并获得满足精度要求的位置信息所需的时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位置报告与短报文型终端通用规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位置报告与短报文型终端通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6044845a300a6c30c229fc0.png)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位置报告/短报文型终端通用规范(预)2014.08.141 范围本通用规范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位置报告/短报文型终端(简称为北斗通信终端)的技术要求(包括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斗通信终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也是制定北斗通信终端产品标准、检验产品质量和产品应用选型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4857.5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5296.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T 12267—1990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2858—1991 地面无线电导航设备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5702—1995 电子海图技术规范•GB 15842—1995 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中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BeiDou)。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通用规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通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fd78ba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e.png)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位置报告/短报文型终端通用规范(预)2014.08.141范围本通用规范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位置报告/短报文型终端(简称为北斗通信终端)的技术要求(包括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斗通信终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也是制定北斗通信终端产品标准、检验产品质量和产品应用选型的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4857.5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5296.1—1997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T 12267—1990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2858—1991地面无线电导航设备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5702—1995 电子海图技术规范•GB 15842—1995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中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BeiDou)。
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终端检测技术
![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终端检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f167ac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7.png)
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终端检测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国家重大战略。
该系统的应用终端主要包括移动电话、车载终端、手持终端、精准定位设备等。
在北斗系统应用中,终端检测技术是保证系统稳定性及导航精度高低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终端检测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终端检测技术的意义和内容在北斗系统的应用中,终端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终端的质量检测、参数测试和服务能力检测等,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北斗系统应用终端的性能和稳定性是保障北斗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
终端检测技术可以对终端的电路、软件、硬件等进行全面检测,从而确保终端参数的稳定性,为北斗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充足的保障。
2.提高系统的精度北斗定位的精度与终端设备的参数配置有关,终端检测技术可对终端的各项参数进行测试,调整和优化,能够有效提高北斗定位的精度,使其更加准确、可靠。
3.优化系统服务终端检测技术可对北斗系统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系统服务的优质和高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终端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终端的质量检测、参数测试和服务能力检测等内容。
质量检测主要包括电路板、外壳、连接器等各个方面的检测,以确保终端的质量良好;参数测试包括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时钟稳定度等参数的测量,以优化终端增强定位的精度;而服务能力检测主要是评估终端的业务能力,确保系统的服务质量。
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终端检测技术的实现方式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终端检测技术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硬件测试和软件测试两种方式。
硬件测试是指对终端的硬件组件进行测试,以检测设备的物理性能和质量,从而确保终端的稳定性和性能。
硬件测试主要包括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时钟稳定度等多个方面的测试,其中发射功率是指终端向卫星发出的信号功率,接收灵敏度是指终端接收卫星信号的能力,时钟稳定度是指终端内部时钟的稳定性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模块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最新国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模块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最新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5ec163b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0.png)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模块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模块(以下简称模块)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模块的设计、生产、研制、检测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267-2020北斗卫星导航术语BD410002A-2022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差分数据格式(一)BD410003A-2022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差分数据格式(二)BD410004-2015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GB/T39267-2020北斗卫星导航术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捕获灵敏度acquisition sensitivity用户设备在冷启动条件下,捕获导航信号并正常定位所需的最低信号电平。
[来源:GB/T39267-2020,5.2.7]3.1.2跟踪灵敏度tracking sensitivity用户设备在正常定位后,能够继续保持对导航信号的跟踪和定位所需的最低信号电平。
[来源:GB/T39267-2020,5.2.8]3.1.3冷启动cold start用户设备在星历、历书、概略时间和概略位置未知的状态下,从开机到正常定位的状态。
3.1.4热启动hot start用户设备在星历、历书、概略时间和概略位置已知的状态下,从开机到正常定位的状态。
3.1.5首次定位时间time to first fix用户设备开机至获得首次正确定位所需的时间。
[来源:GB/T39267-2020,5.1.40]3.1.6内部噪声水平interior noise level由测量型模块通道间的随机偏差,锁相环、码跟踪环的随机偏差,以及其钟差残差等引起的测距和测相误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通用技术要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通用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9c8615558f5f61fb73666b0.png)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时型终端通用规范(预)2014.08.1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时型终端(以下简称定时型终端)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定时型终端备的研制、生产和使用,也是制定北斗定时产品标准、检验产品质量和产品应用选型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标志•GB/T 2421.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4857.5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5296.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T 12267—1990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2858-1991 地面无线电导航设备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20512 GPS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通用技术要求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北斗定时型终端BeiDou timing terminal基于北斗系统授时功能,可以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完成解算、测量、时间修正并复现、输出BDT标准时间信息、时标信息功能的接收设备。
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PS北斗模块技术规范以及注意事项
![GPS北斗模块技术规范以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35850d7331b765ce0508149b.png)
Gstar GPS北斗模块BD-83技术规范以及注意事项Gstar GPS北斗模块BD-83技术规范名称主要参数芯片组BD2 B1/GPS L1灵敏度-160DB功耗搜索时:75mA 定位后:35 mA外观尺寸22.4(长) x17(宽) x2(高) mm 重量7克操作溫度摄氏–40°C ---- +85°C 储存溫度摄氏–55°C ---- +100°C 输入电压 1.8 –3.6V(VDC)卫星通道50定位资料更新一秒定位时间(平均值)热启动: 1秒暖启动:33秒冷启动:35秒定位精度位置:2.5 米圆周误差(CEP)速度:0.1 米/秒时间:1 微秒使用范围海拔高度:小于50,000 米速度:小于500 米/秒输出格式TTL数据输出(nmea0183)GPGGA, GPGSA, GPGSV, GPRMC, GPVTG,GPGLL可选.地球坐标系WGS84传输速率4800,9600,38400可选天线连接方式外接天线备用电池无模块连接方式贴片为了充分发挥,BD-83GM331C 的优良性能,用户在使本模块Gstar GPS北斗模块BD-83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采用低纹波的 LDOLDOLDO电源,将纹波控制在 50mVpp 50mVpp50mVpp50mVpp50mVpp以内。
●GPS北斗模块BD-83附近尽量不要走其它频率高、幅度大的数字信号。
模块下面全部以地线填充为佳不要走其它频率高、幅度大的数字信号。
模块下面全部以地线填充为佳。
●天线接口尽量靠近GPS北斗模块BD-83的 RF 输入引脚,并注意输入引脚,并注意 50 欧姆的阻抗匹配。
●GPS北斗模块BD-83本身具有源天线接入、拔出短路检测电,同时在意外对的供电流进行限制(50mA),起到保护的作用。
如果用户在GPS北斗模块BD-83外部采自己的天线检测及供电路,需要RF 输入端串隔直电容。
●为了实现GPS北斗模块BD-83能够在系统升级,可以将串口2的输入输出信号引,利用本公司提供的专用升级软件对代码进行更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通用数据接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通用数据接口](https://img.taocdn.com/s3/m/aa1ffa3a79563c1ec5da71d1.png)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通用数据接口(预)2014.08.141 范围本要求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接口相关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应用研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107—2000 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GB/T 11014—1989 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3 要求3.1 硬件3.1.1 概述北斗终端应可以通过一根连接线缆并入连接多个接收器。
接收器的数目取决于发送器的输出驱动能力、终端的输入驱动要求和是否使用终端电阻器。
3.1.2 互连线互连线可以通过一根屏蔽双绞线外加一根使装置共地的接地保护线互连。
应对屏蔽双绞线增加一根单线使装置共地的接地保护连线。
应对屏蔽双绞线增加一根单线或利用双层屏蔽绝缘电缆线的内绝缘层。
3.1.3 连接器终端中尽量选用通用连接器。
3.1.4 发送器和接收器发送器和接收器电信号特性应符合GB/T 6107—2000中第2章和GB/T 11014—1989中第4章的要求。
3.2 数据传送数据以串行异步方式传送。
第一位为起始位,其后是数据位。
数据遵循最低有效位优先的规则。
所用参数如下:∙波特率:4800~115200 bps,可根据需要设定,默认值为115200 bps;∙数据位:8 bit(d7=0);∙停止位:1 bit;∙校验:无。
3.3 数据格式协议3.3.1 字符3.3.1.1 预留字符预留字符集由表1所示的ASCII字符组成。
这些字符用于语句和字段定界,不应把它们用在数据段中。
表1 预留字符3.3.1.2 有效字符有效字符集包括所有可印刷的ASCII字符(HEX20到HEX7F),但定义为预留字符者除外。
3.3.1.3 非定义字符没有定义成“预留字符”和“有效字符”的ASCII字符,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发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通用规范(预)2014.08.1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以下简称北斗测量型终端)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静态测量、后处理动态测量、RTK测量的北斗测量型终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标志∙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4857.5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5296.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 12267-1990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2858-1991 地面无线电导航设备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5868—1995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船用无线电设备和海上导航设备通用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GB/T 16611—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9391—2003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GB/T 20512 GPS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CH 8016—1995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设备检定规程3 术语、定义及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通用技术要求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北斗测量型终端 geodetic BeiDou terminal提供北斗卫星信号原始观测值并完成静态测量、后处理动态测量、RTK等高精度测量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
3.1.2 捕获 acquisition北斗测量型终端对接收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信号(B1、B2/B3)完成码识别、码同步和载波相位同步的处理过程。
3.1.3 初始化 initialization北斗测量型终端流动站利用动态或静态观测数据搜索并完成初始整周未知数解算的过程。
3.1.4 实时动态差分测量 real time kinematic北斗测量型终端流动站借助于数据通信手段实时接收参考站卫星定位数据,在完成初始整周未知数解算后实时提供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一种作业模式。
3.1.5 零基线 zero baseline两台或多台北斗测量型终端通过专用多路功率分配器接收来自同一天线的卫星信号,由此构成的基线。
基线长度理论值为零。
3.1.6 数据链 data link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进行实时动态测量时所使用的数据通信设备。
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PDOP:位置精度衰减因子(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RTK:实时动态差分测量(Real Time Kinematic)4 技术要求4.1 一般要求4.1.1 北斗测量型终端一般应包括下列部分:a) 信号接收天线;b) 接收机主机;c) 电源部件;d) 显示单元(可选);e) 将接收数据传至计算机的传输设备;f) 数据格式转换和数据处理软件;g) 对于实时动态测量,应配备数据链。
4.1.2 北斗测量型终端进行动态测量时的数据链可以采用数字传输电台,也可以采用CDMA、GSM、GPRS以及因特网等通讯手段。
4.1.3 北斗测量型终端各个连接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4.1.4 北斗测量型终端外壳应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磨损和撞击。
4.1.5 北斗测量型终端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划痕、裂缝和变形。
4.2 功能要求4.2.1 电气功能4.2.1.1 北斗测量型终端应具有加电自检测功能。
4.2.1.2 北斗测量型终端应具有电源电压过低的报警显示功能。
4.2.2 存储功能4.2.2.1 北斗测量型终端应能接收卫星信号并存储相应的观测数据。
4.2.2.2 北斗测量型终端在非正常断电时,应具有观测数据保存功能。
4.2.3 信息显示北斗测量型终端应具有下列信息的显示或提示功能:1.接收状态:包括跟踪、锁定卫星数目,PDOP值、卫星分布情况、接收信号的信噪比;2.定位状态:包括未定位、二维定位、三维定位;3.存储状态:包括已用存储量、剩余存储量;4.电源状态:包括电源电压高低、电源电量、可使用时间;5.RTK状态:包括数据链发射、接收状态,数据链信号强度及延迟信息、整周模糊度解算信息、差分定位状态(单点定位解、浮点解、固定解);6.数据文件:静态测量数据、后处理动态测量数据、RTK测量数据;7.一般故障状态:包括电源电量不足、数据存储空间不足或故障、卫星跟踪故障等。
4.2.4 数据输出4.2.4.1 北斗测量型终端应能把记录的测量观测数据输出到计算机。
4.2.4.2 北斗测量型终端应能根据要求选择输出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定位结果输出格式应符合GB/T 20512的要求,输出差分数据的格式应符合要求。
4.2.5 设置功能北斗测量型终端应能根据需要改变参数设置,包括接收卫星的截止高度角、接收卫星数据的采样间隔等。
4.3 性能要求4.3.1 电源部件4.3.1.1 北斗测量型终端提供的电源部件应保证北斗测量型终端在正常状态下的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6 h。
4.3.1.2 在电源电压标称值变化±10%的情况下,北斗测量型终端应能正常工作。
4.3.2 接收与存储4.3.2.1 北斗测量型终端应具有可以同时接收不少于12颗卫星信号的能力。
4.3.2.2 北斗测量型终端应具有连续存储17280个历元(采样24 h)静态测量数据的存储空间。
4.3.2.3 记录卫星数据的采样间隔为5 s。
4.3.3 定位时间首次定位时间:冷启动时,终端的定位时间应小于5 min;温启动时,终端的定位时间应小于2 min;热启动时,终端的定位时间应小于30 s。
4.3.4 测量精度4.3.4.1 北斗测量型终端单历元自主定位的平面坐标精度(单点定位精度)应优于±15 m(2σ)。
4.3.4.2 北斗测量型终端的基线测量标称精度表示为:±(a+b×D),其中a 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D为基线长度(单位为千米);北斗测量型终端静态测量的平面位置精度应优于±(2.5+0.5×10-6×D)mm;高程精度应优于±(5+10-6×D)mm(短于30 km基线)。
4.3.4.3 北斗测量型终端进行RTK测量时,初始化时间应少于3 min,初始化结果不应含有系统误差。
RTK测量的平面位置精度应优于±(10+10-6×D)mm,高程精度应优于±(20+10-6×D)mm,并满足产品规范要求。
4.3.4.4 RTK有效测程:北斗测量型终端进行RTK测量时的最大测程由产品规范规定。
4.3.5 内部噪声水平北斗测量型终端内部噪声水平应满足厂商的指标,采用专用功率分配器测定时的零基线值及坐标分量绝对值应小于0.75 mm,采用超短基线测定时基线的坐标分量变化应小于北斗测量型终端标称的固定误差。
4.3.6 天线4.3.6.1 北斗测量型终端天线的性能应满足产品规范要求。
4.3.6.2 同一型号天线的相位中心随着接收卫星信号变化而导致的测量结果变化应满足CH 8016—1995中6.2.1的要求。
4.3.7 接收机内部频标稳定度接收机内部频标(时钟)的稳定度应优于10-6 Hz。
4.3.8 数据链4.3.8.1 数传电台的要求如下:∙数传电台应满足GB/T 16611—1996的要求;∙数传电台应有一定宽度的信道间隔;∙数传电台的数据通讯参数应能根据需要进行改变;∙数传电台应能根据需要方便地选择不同的频点;∙数传电台传输数据的波特率应不小于4800。
4.3.8.2 可采用CDMA、GSM、GPRS以及因特网等通讯设备作为数据链,来传输RTK测量数据,采用的传输设备由产品规范规定。
4.4 环境适应性4.4.1 温度北斗测量型终端位于室(舱)外单元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25℃~55℃,位于室(舱)内单元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为-15℃~50℃。
北斗测量型终端的存储环境温度为-35℃~70℃。
4.4.2 振动北斗测量型终端在下列振动条件下应保持结构完好和正常工作。
1.车载型北斗测量型终端的振动条件应符合GB/T 12858—1991中11.1的规定。
2.固定型北斗测量型终端的振动条件,由其产品规范规定。
4.4.3 外壳防护北斗测量型终端的外壳防护性能,位于室(舱)外单元的防护等级为IP65,位于室(舱)内单元的防护等级为IP54。
4.4.4 湿热北斗测量型终端在下列湿热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
1.车载型北斗测量型终端的湿热试验条件应符合GB/T 12858—1991中14.1的规定。
2.固定型北斗测量型终端在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93%±3%,周期为2 d 的湿热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
4.5 电磁兼容性北斗测量型终端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应满足其产品规范规定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4.6 可靠性北斗测量型终端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小于 4 000 h。
5 检验方法5.1 检验条件5.1.1 计量特性的检验应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的实际信号。
5.1.2 检验应在卫星的PDOP<6的情况下进行。
5.1.3 检验时观测数据的采集应在北斗测量型终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
5.1.4 数据处理采用北斗测量型终端供应商提供的配套数据处理软件。
5.1.5 检验场地应选择在地质构造坚固稳定、利于长期保存、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
5.1.6 检验场地的各个观测点应位于周围无显著电磁信号干扰且点位周围环视高度角10°以上无障碍物的地方。
5.1.7检验场的观测点位布设,应含有超短距离、短距离和中长距离的基线,点位之间组合成的图形结构较好。
检验场基线长度分类见表1。
表1 基线长度分类5.1.8检验场地的基线距离测定精度,应优于被检验设备精度指标一个数量级或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