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绕组嵌线方法
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绕组的连接方法
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绕组的连接方法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绕组的连接方法一、星型连接星型连接是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绕组最常见的连接方式之一。
在星型连接中,定子绕组的每个相都通过一个相线与电源相连,而各个相之间则通过定子绕组的中性线连接起来。
这种连接方式简单明了,容易实现。
二、三角形连接三角形连接是另一种常见的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绕组连接方法。
在三角形连接中,定子绕组的每个相的开始端与下一个相的结束端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回路。
而三个相的起点则分别与电源的三个相相连。
三角形连接方式相对于星型连接方式更加节省电线的使用,但需要注意连接的顺序和方向,以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
三、Y/△切换连接Y/△切换连接是一种在特定工况下,将星型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相结合的连接方式。
在Y/△切换连接中,通过一个切换器可以实现定子绕组的星型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两种形式的切换。
在起动阶段,电机采用星型连接,可以减少起动时的起动电流;而在运行阶段,可以切换到三角形连接,以提高电机的效率和输出功率。
四、串联连接串联连接是一种高电压、低电流的电机连接方法。
在串联连接中,定子绕组的每个相都串联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每个相都在电源的不同相之间连接,以实现高电压电源的供给。
这种连接方式主要在需要高电压驱动的场合下使用,例如高速驱动或特殊应用领域。
以上所述的是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绕组的常见连接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无论是星型连接、三角形连接、Y/△切换连接还是串联连接,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绕组的连接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电机的性能要求、电源条件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总而言之,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绕组的连接方法有多种选择,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合理选择连接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电机的要求,提高电机的效率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以求达到最佳的电机运行状态。
电机嵌线方法和步骤
电机嵌线方法和步骤电机嵌线是指将线圈导线固定在定子铁心上的过程。
电机嵌线的质量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和效果,因此在电机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机嵌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一、电机嵌线的一般方法1.1 嵌线材料准备需要准备好嵌线所需的材料。
常用的嵌线材料有导线、绝缘材料、绝缘胶带等。
导线是电机的线圈导线,可以选择铜线或铝线,铜线导电性好,但成本较高,铝线成本相对较低;绝缘材料用于保护导线,常见的有绝缘漆、绝缘纸等;绝缘胶带用于固定导线。
1.2 导线长度测量接下来,需要根据电机的设计要求,测量导线的长度。
根据电机的线圈结构和绕组方式,确定每根导线的长度,并进行标记。
1.3 导线剪切根据测量的长度,使用导线剪切工具将导线剪切成所需长度。
1.4 导线绝缘处理将导线的两端进行绝缘处理,可以使用绝缘漆或绝缘纸包裹导线的两端,以保证导线不会短路。
1.5 导线固定将绝缘处理后的导线固定在定子铁心上。
根据电机的绕组方式,将导线依次穿过定子铁心的槽口,并使用绝缘胶带固定导线,避免导线松动或脱落。
1.6 导线连接根据电机的绕组方式,将不同的导线进行连接。
可以使用焊接或插接的方式进行导线的连接。
二、电机嵌线的步骤2.1 准备工作需要对电机进行准备工作。
检查电机的定子铁心和绕组槽口,确保其表面光滑、无毛刺和杂质。
2.2 导线固定根据电机的绕组方式,将导线依次穿过定子铁心的槽口,并使用绝缘胶带固定导线。
确保导线固定牢固,不会松动或脱落。
2.3 导线绝缘将导线的两端进行绝缘处理,可以使用绝缘漆或绝缘纸包裹导线的两端,以保证导线不会短路。
2.4 导线连接根据电机的绕组方式,将不同的导线进行连接。
可以使用焊接或插接的方式进行导线的连接。
2.5 导线整理对导线进行整理,确保导线之间不会交叉或纠缠。
可以使用绝缘胶带将导线固定在定子铁心上,以保持整洁。
2.6 检查和测试完成嵌线后,需要对电机进行检查和测试。
检查导线的固定情况和导线之间的连接是否正确。
嵌线的一般过程及操作方法
嵌线的⼀般过程及操作⽅法 嵌线就是将绕制好的线圈下到槽⾥的过程。
对⼀般的⼩容量电动机,其绕组线径⼩,匝数多,线圈须逐根嵌⼊槽中,所以称之为散嵌线圈。
散嵌线圈有交叠法和整嵌法两种嵌线⽅法,在此只介绍交叠法在单层链式绕组嵌线中的应⽤。
交叠法的嵌线特点是:先嵌⼀个线圈的其中⼀个有效边,另⼀个有效边暂时不能嵌⼊(称为吊把),只有当该槽下层边(对双层绕组)或前⼀槽沉边(对单层绕组)已嵌⼊后,才能将该边嵌⼊。
由于其端部线圈连接线呈交叠分布,故称其为“交叠法”。
(1)嵌线的⼀般过程 嵌线前定⼦要放在⼯作台上,引出线孔应在轴⾝侧。
将裁好的槽绝缘插⼊槽内,并使槽绝缘均匀地伸出铁芯两端。
由于在嵌线时,经常左右拉动线圈,易使槽绝缘⾛偏移位,因此每嵌完⼀个线圈边,应检查槽绝缘在槽中的位置。
放置好槽绝缘后,将线圈经槽⼝分散嵌⼊槽内。
嵌线时,槽⼝须垫引槽纸(或将槽绝缘伸出槽⼝),以防槽⼝棱⾓刮伤电磁线绝缘。
虽然散嵌线圈对电磁线排列元严格要求,但电磁线不能太乱,更不能交叉太多,以免槽内容纳不下和损伤电磁线绝缘。
对于槽满率⾼的电动机,尤其要注意将电磁线整理整齐。
在嵌线过程中,须时时注意将绕组端部整形,两端长度须整齐对称,每嵌完⼀组线圈,即应压出线圈端部斜边。
绕组端部相间绝缘必须到位。
对于双层绕组,相间绝缘要与层间绝缘交叠;对于单层绕组,相间绝缘要与盖槽绝缘交叠。
否则容易引起短路故障。
(2)操作⽅法 ①将线圈整理扁平。
因为散嵌线圈嵌⼊的是半闭⼝槽,槽⼝较窄,故须将软线圈整理扁平到适当尺⼨才容易将线圈下到槽内。
其操作⽅法如下所述。
a.将线圈缩宽。
⽤两⼿的拇指和⾷指分别抓压线圈直线转⾓处,使线圈宽度压缩到进⼊定⼦内腔时不碰到铁芯。
b.扭转直线边。
⽤左⼿⼤拇指和⾷指捏住直线边靠转⾓部分,将两边同向扭转,如图1. 59所⽰。
使上层边外侧导线扭向上,下层边外侧导线扭向下。
c.捏扁直线边。
将右⼿移到下层边与左⼿配合,尽量将下层直线边靠转⾓处捏扁,然后左⼿不动,右⼿指边捏边向下滑动,使下层边梳理成扁平的形状。
电机嵌线教学(09 11 )
4、 工艺要点
⑴. 形:呈扭绞状态。
①
⑵. 嵌:推、拉、划。
②
⑶. 封:剪、折、契。
③
同学们,我们已将一个线圈的一边嵌入槽中,还有23个槽等待我们
继续嵌入,那么下面的路如何走? 嵌线工艺已不是问题,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嵌线的顺序,即嵌 线规律。
原始线圈分布图
二 规律
1. 规律:下一空一,吊二。 2. 含义:
3. 继续嵌:——第2、3、4把线圈——到第12把。
三 事项
1. 导线有序,不交叉;
2. 绝缘居中,线不伤; 3. 用力适当,不伤线; 4. 边嵌边整,后好下。
四 小结
1. 2. 3. 工艺;规律;事项。 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绕组的接线。
§3-3 大修三相异步电动机
——(五)绕组的嵌线
组别:电工电子组
一嵌
1、怎样嵌?
看一个例子:
整队;起步;保持队形;关门。 整形 入槽 排列有序 封口
2、练一练
3、示范操作
⑴ ⑵ ⑶ ⑷ 准备工具(自己制作)。 方向性:电机、线圈。 整形线圈:呈扭绞形。 嵌线:推入,拉入,划入。
⑸
封口:剪,折叠,槽契。
电机绕组的绕制与嵌线
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1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2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3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4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5 —10三相24槽4极电动机的单链(短节距)绕组展开图相绕组的安置和连接方法与u 相是一样的,只不过的首端相对第一相绕组的首端依次移过l20的电角度,即移过一个极距的从第6号线槽引出,移过一个极距的2/3,也就是相绕组的首端W 1应从第2号线槽内引出,V 相绕组的首端w 相绕组的各线圈的连接方向应与另外两相绕组相反,这样可使三根首尾端引出线比较集中,便于和电动机接线板连接。
线圈与线圈的连接方法有反串联和顺串联两种。
当每相绕组中线圈组的数目等于电动机磁极数时,每相绕组中各线圈之问的连接次序就是首端接首端,尾端接尾端,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7 (a ) (b )3—15三相24槽4极电动机的单链绕组嵌线程序示意图.空一个槽(7号槽)暂时不下线,再将第二个线圈的一个有效边嵌入槽样,线圈二的另一个有效边要等线圈十二的一个有效边嵌入槽4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图3-l6嵌线示意图3—17封槽口④端部相间绝缘。
线圈端部、每个极相端之间必须加垫绝缘物。
根据绕组端部的形状,可将相问绝缘纸剪裁成三角形等形状,高出端部导线约5~8mm,插入相邻的两个绕组之间,下端与槽绝缘接触,把两相绕组完全隔开。
学习┃看电机绕组展开图,掌握绕组嵌线工艺
学习┃看电机绕组展开图,掌握绕组嵌线工艺看电机绕组展开图,学习绕组嵌线工艺第三节、三相单层交叉式绕组嵌线工艺单层交叉式绕组由线圈数和节距不相同的两种线圈组构成,同一组线圈的形状、几何尺寸和节距均相同,各线圈组的端部互相交叉。
交叉式绕组由两大一小线圈交叉布置。
单层交叉式绕组线圈端部连线较短,有利于节省材料,并且省铜。
广泛用于q>1的且为奇数的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图3是三相4极36槽的单层交叉式绕组展开图。
每极每相槽数为3,线圈节距两个:一个是1—9,一个是1—8。
图3展开图上面一行数字表示嵌线顺序,下面一行数字表示线槽序号。
由图可以看出每一相由6个线圈组成,其中两个小线圈,节距为1—8,4个大线圈组成两组,节距为1—9。
线圈的下层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左边)依次嵌在槽1、2、4、7、8、10、13、14、16、19、20……内,上层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右边)依次嵌在槽29、30、33、35、36、3、5、6……内。
每一个上层边都压着三个下层边,如嵌在槽29、30的上层边压着嵌在槽31、32、34的下层边,由此可见,此种嵌线方法吊把线圈为3把。
嵌线的步骤仍然是按次序先嵌下层边,后嵌上层边;最后嵌吊起的3把线圈的上层边。
具体的嵌线次序如下:(1)选好第一槽位置,靠近机座出线口。
(2)嵌槽1、2(U相两个大线圈的下层边,引出线头U1),上层边吊起(吊把线圈)。
(3)空一槽3,嵌槽4(W相小线圈的下层边,引出线头W2),上层边吊起(吊把线圈)(4)再空两槽5、6,嵌槽7、8(V相大线圈的下层边,引出线头V1),上层边按照节距1—9压着槽1、2、4三个下层边分别嵌入槽35、36。
(5)再空一槽9,嵌槽10(U相小线圈的下层边,U相大、小线圈的连接方式是上层边与上层边相连,下层边与下层边相连),上层边按节距1—8压着槽4、7、8三个下层边嵌入槽3。
(6)再空两槽11、12,嵌槽13、14(W相大线圈的下层边,W相大、小线圈的连接方式是上层边与上层边相连,下层边与下层边相连),上层边按照节距1—9压着槽7、8、10三个下层边分别嵌入槽5、6。
电机绕组接线方法
电机绕组接线方法
电机绕组接线方法有很多种,取决于电机的类型和用途。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电机绕组接线方法:
1. Y型接线:将三相电机的三根绕组引线通过电接线盒连接成Y型,这种接线方法适用于需要较大起动转矩的场合。
2. 型接线:将三相电机的三根绕组引线通过电接线盒连接成型,这种接线方法适用于需要较高运行速度的场合。
3. 双星接法:将两台三相电机的绕组分别连接成星形,然后再将它们的中点连接在一起。
这种接线方法适用于需要输出高功率的场合。
4. 并联接法:将多台电机的绕组并联连接在一起,以增加输出功率。
这种接线方法适用于需要输出超大功率的场合。
5. 串联接法:将多台电机的绕组串联连接在一起,以增加输出电压。
这种接线方法适用于需要输出超高电压的场合。
这些都是常见的电机绕组接线方法,具体的选择取决于电机的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
三相电机嵌线方法
三相电机嵌线方法“哎呀,这三相电机又出问题了,可咋办呀!”车间里的老张着急地说道。
我连忙跑过去,安慰他说:“老张,别着急,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怎么解决。
”在我们这个以机械制造为主的厂里,三相电机可是非常重要的设备。
说到三相电机嵌线方法,这可是个技术活。
首先呢,要准备好各种工具和材料,像漆包线、绝缘纸、压线板等等。
然后就开始第一步,下线前的准备工作。
这就好比盖房子要先打地基一样重要,得把铁芯清理干净,不能有任何杂物。
接着要确定好绕组的节距和匝数,这可不能马虎,一旦出错,那后面的步骤可就都白费啦!在进行嵌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手法。
就像给电机穿衣服一样,要小心翼翼地把漆包线嵌入到铁芯的槽里,不能弄破绝缘层,不然可就会短路啦!而且每嵌入一层,都要做好相间绝缘,这就像是给电机穿上了一层保护衣。
“嘿,你看我这样嵌线对不对呀?”小李在旁边问道。
“小李呀,你得注意手法呀,别太粗鲁啦!”我笑着提醒他。
三相电机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
在工厂里,各种大型机械设备都离不开它,它就像是机器的心脏,为设备提供强大的动力。
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呀,功率大、效率高、运行稳定,就像一个可靠的大力士。
记得有一次,厂里的一台重要设备突然出故障了,大家都急得不行。
经过检查,发现是三相电机的嵌线出了问题。
我们赶紧重新进行嵌线,经过大家的努力,设备终于又恢复了正常运转。
看着机器重新欢快地转动起来,我们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呀,就像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样。
嵌线的过程虽然有些复杂,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就一定能做好。
这就像人生的道路一样,虽然会有曲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保持耐心和细心,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哎呀,我好像掌握到窍门啦!”小李兴奋地叫起来。
“哈哈,那就好呀,继续加油!”我鼓励他说。
总之呢,三相电机嵌线方法是我们机械行业里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让这些电机更好地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让这些电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电动机绕组嵌线方法
嵌线规律(一)三相单层绕组三相单层绕组常见型式有等宽度式、交叉式、同心式等,不同的型式有不同的嵌线规律,但基本的嵌线规律是相同的。
1.嵌线的基本规律规律一: 线圈嵌线后的分布为“一边倒”,呈多米诺骨牌推倒状; 规律二: 每次连续嵌线槽数q x ≤(每极相槽数); 规律三: 吊边数q y =(每极相槽数);规律四: “嵌槽-空槽”为一个操作周期,而每个操作周期所占槽数q t =(每极相槽数)。
2.单层等宽度式绕组以3相4极24槽60°相带绕组为例,经计算2=q ,即一组为两个线圈。
由规律 二得知,每次连续嵌线槽数2≤x ;由规律三反映出吊边数2=y ;从规律四获得每个 作周期2=t 。
(a) 1=x (b) 2=x 图1-5-4 3相4极24槽单层等宽式绕组嵌线顺序图当1=x 时,其嵌线规律为: 嵌1槽,吊1边,空1槽;嵌1槽,吊1边,空1槽; 嵌1槽,收1边,空1槽; 重复最后这个程序,直到嵌线结束。
当2=x 时,其嵌线规律为: 嵌2槽,吊2边,空2槽;嵌2槽,收2边,空2槽;重复最后程序,直到嵌线结束。
通过图1-5-4所示,可直观地看出单层等宽度式绕组线圈,嵌线后的分布完全满足上述规律,当q x ≤、q y =、q t =时,归纳单层等宽度式绕组嵌线规律:嵌x 槽,吊x 边,空x 槽; 嵌x 槽,吊y 边,空q 槽; 嵌x 槽,收 边,空q 槽。
重复最后一个程序,直到嵌线结束。
3.单层交叉式绕组以3相4极36槽60°相带绕组为例, 得知3=q ,依照嵌线规律,3≤x (规律二)、3=y (规律三)、3=t (规律四),其具体 嵌线规律为:嵌2槽,吊2边,空1槽; 嵌1槽,吊1边,空2槽; 嵌2槽,收2边,空1槽; 嵌1槽,收1边,空2槽。
重复后两个程序,直到嵌线结束,嵌线顺序 见图1-5-5所示。
归纳任意q 值的交叉式绕组,当3≤x的整数时,其一般嵌线规律是: 图1-5-5 3相4极36槽单层交叉式绕组嵌线顺序图嵌x 槽,吊x 边,空(x q -)槽; 嵌(x q -)槽,吊(x q -)边,空x 槽; 嵌x 槽,收x 边,空(x q -)槽;嵌(x q -)槽,收(x q -)边,空x 槽; 重复后两个程序直到收完所有边,嵌线结束。
电机嵌线方法和步骤
电机嵌线方法和步骤电机嵌线是电机制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它是将线圈嵌入电机的铁芯槽中,以实现电机正常运转。
电机嵌线的方法和步骤决定了电机的性能和效果,下面将详细介绍电机嵌线的方法和步骤。
电机嵌线的方法主要有手工嵌线和自动嵌线两种。
手工嵌线是传统的方法,操作简单,但效率较低;自动嵌线则是利用机械设备进行嵌线,效率高但要求设备精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步骤。
手工嵌线的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需要使用的线圈和铁芯槽。
线圈是由绝缘导线缠绕而成,铁芯槽是电机铁芯的一部分,用来容纳线圈。
2. 固定线圈:将线圈固定在嵌线工作台上,确保线圈的位置准确。
3. 嵌线:按照电机的设计要求,将线圈逐一嵌入铁芯槽中。
需要注意的是,线圈应该嵌入到正确的位置,并且不能有错位或交叉。
4. 线圈固定:线圈嵌入后,使用胶水或绝缘胶带将线圈固定在铁芯槽中,以避免线圈移位或短路。
5. 清理和检查:清理嵌线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杂物,并对嵌线结果进行检查,确保线圈嵌入正确且固定牢固。
自动嵌线的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同样需要准备线圈和铁芯槽,同时还需要调整自动嵌线机的参数,以适应不同的电机型号和尺寸。
2. 安装线圈:将线圈放置在自动嵌线机的送料装置上,并调整好线圈的位置和角度。
3. 启动嵌线机:启动自动嵌线机,它会按照预设的程序自动将线圈嵌入铁芯槽中。
在嵌线的过程中,自动嵌线机会根据需要进行自动调整,以确保线圈的位置和角度准确无误。
4. 检查和修正:嵌线完成后,对嵌线结果进行检查,如果有错位或交叉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修正,以确保线圈嵌入正确。
5. 清理和整理:清理自动嵌线机和工作台上的废料和杂物,并整理好线圈和铁芯槽,以备下一次使用。
除了手工嵌线和自动嵌线,还有一些特殊的嵌线方法,如波形线嵌线和分层嵌线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电机的具体要求和设计需要来选择和采用。
总结起来,电机嵌线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固定线圈、嵌线、线圈固定、清理和检查等。
图文精解电动机绕组的接线,接线不求人!
图文精解电动机绕组的接线,接线不求人!电机绕组的接线是一件相当头痛的事情,线圈都嵌入到铁心里以后,留出了许许多多的接线端子,都是一根根的线头,又没有标记,要把它们准确地联接起来,既异常麻烦,又很容易出错。
我于是自己在纸上进行了无数次的“接线”,终于摸出了一些规律,编写了一个顺口溜,还配了一首舞曲,称之为“接线舞曲”,学生们边唱边接线,非但迅速而准确,还格外地显得喜庆。
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1.绕组的结构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是用来产生旋转磁场的,其大致安排如图3-32a所示。
但实际的电动机里,总是把一相的绕组分成若干个较小的线圈,做成分布绕组,分布绕组里通入电流后,磁动势波形为阶梯形,如图3-32b所示。
则既可以提高铁心的利用率,还可以使磁动势的波形尽量地接近于正弦波,减小其谐波分量。
(微信公众号:全球电气资源)通常,每一个定子槽里都安置两个绕组边,称为双层绕组,其铁心的结构如图3-32c所示。
图3-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概况a)三相绕组特点 b)分布绕组 c)双层绕组的铁心2.绕组的展开图要了解绕组的电路,需要把定子展开,如图3-33a所示,把铁心切断,向左右展开。
展开后如图3-33b所示,如把铁心移去,就得到如图3-33c所示的绕组展开图。
如果是双层绕组,则在展开图中,每个定子槽的上层边用实线表示,下层边用虚线表示。
图3-33绕组的展开图a)铁心切开 b)展开平面 c)绕组展开图绕组的接线规律各极相组在定子上的分布如图3-35a所示。
在每个磁极下,都有三个极相组,分别属于三相。
因为各相之间,必须互差120°电角度,所以,在排列时,V相的起始边(常称为相头)和U相的起始边,以及W相的起始边之间,都要相隔两个相带,如图3-36所示。
图3-35 槽距角与相带a)槽距角 b)相带图3-36 定子双层绕组的接线规律a)极相组的安排 b)U相绕组的接线1.一相绕组的接线以U相绕组为例,说明其接线规律:因为两个相邻的极相组处在不同极性的磁极下,所以,它们的电流绕行方向是相反的。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嵌线方法
技术与应用A PPLICATION145OCCUPATION2015 10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嵌线方法文/刘 妍摘 要: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嵌线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把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嵌入定子铁芯槽内,是学生在实操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一体化教师为学生考虑的问题。
本文现以几种典型的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例,介绍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嵌线的方法。
关键词:定子绕组 嵌线 端部接线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是电动机定子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动机的电路部分。
因为它将通过电磁感应实现电能向机械能的转换,因此可以把三相定子绕组说成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心脏。
电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最多的就是定子绕组,当定子绕组严重损坏,无法做局部修复时,就要把原绕组整体拆掉,重新嵌放新的绕组。
了解定子绕组的嵌线工艺、连线方法,对电动机的制造和维修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相定子绕组(U 相、V 相、W 相)中的每一相由许多个线圈按一定的规律嵌放在定子铁心槽内,它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双层的,也可以是全节距的也可以是短节距的。
现以几种典型的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例,介绍一下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嵌线的方法。
一、24槽4极全节距三相异步电动机1.嵌线方法此绕组嵌线方法可归纳为“嵌二、空二、嵌二、反二、吊二”。
例如:嵌第1、2槽,空第3、4槽,嵌第5、6槽,先将第6槽线圈的另一个有效边反到24槽,再将第5槽线圈的另一个有效边反到23槽……在嵌入第一组线圈有效边的第1、2槽后把它们另一有效边19、20槽先行吊起。
2.端部接线方法电动机定子绕组全部嵌好后将线圈连接,从展开图端部可以得出:找同相顺序隔二,找临相顺序排列,并按:“首尾相连”的串连接法进行连接。
二、24槽2极短节距三相异步电动机1.嵌线方法此绕组嵌线方法可归纳为“嵌二、空二、嵌二、空二、吊四、嵌二、反二”。
例如:嵌第1槽、2槽,空第3槽、4槽,嵌第5、6槽,空7、8槽,在嵌入第1、2槽和5、6槽后把它们另一有效边先行吊起,然后将嵌入第9、10槽的另一个有效边反到第23、24槽,空第11、12槽,以后就按嵌二反二空二的规律嵌下去……2.端部接线方法整台电动机定子绕组全部嵌好后将线圈连接,从展开图端部可以得出:找同相顺序隔二,找临相顺序隔一,并按:“首首相连,尾尾相连”的反串连接法进行连接。
电机的嵌线步骤2
6、垫相间绝缘时,应覆盖至层间绝缘上面,边缘部分应压在槽楔底部,并把不同绕组的导线全部隔开。
7、封槽时,先用剪刀剪去高出铁芯内圆部分的槽口绝缘纸,然后用压线铁折叠槽绝缘,其重叠部分应不小于3mm,压入槽时不得断裂,槽楔伸出铁芯两端的长度应相等,不高出铁芯内圆表面,压紧适当,保证浸漆后,不发生移动或脱落。
8质量检查
8.1检查所用材料的尺寸及规格是否与所嵌的定子型号一致。
8.2检查线圈节距和线圈间连接线是否正确无误。
8.3整理端部导线,排列应整齐无严重交叉现象。
8.4槽楔应有适当紧度,其端部不应有开裂现象。
8.5堆放或搬运过程中不得损伤线圈的绝缘。
8.6绝缘槽纸不应有破裂,导线不应有损伤,槽口绝缘如破裂,必须用槽绝缘材料填好,但破裂总数不超过3处,且不准开裂到铁芯。
电机的嵌线步骤
1、按绕组展开图要求,确定引出线及第一绕组线圈位置,按定子线圈(或主、副绕组的顺序,依次嵌好各绕组线圈)。
2、嵌线时,用理线板把线圈导线理整齐,不得交叉紊乱。
3、定子绕组的相间绝缘应能完全遮盖下层绕组导线,各相绕组间导线应能相互隔开,不能相碰。
4、为了防止槽口对地击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允许在铁芯两槽口绝缘。
9安全注意事项
9.1嵌线过程中不得用铁制工具直接与导线接触、叩击。
9.2嵌线中不允许槽绝缘破裂,导线绝缘破损。
电机绕组线圈嵌线步骤与注意事项
嵌线是电机绕组重绕工艺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电机生产过程中根据以往经验而知,嵌线过程工艺为影响电机质量的关键过程。
同时,电机绕组线圈嵌线又是一项细致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电机绕组线圈嵌线工作,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并严格遵守注意事项。
1下线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好压线板、划线板、弯头剪刀、插针、榔头、竹板等一般工具,其中压线板按电机槽形配备,划线板要能划入槽内2/3,插针应能便于拆叠槽沿边绝缘。
工具应光滑以免损伤导线和绝缘。
(2)准备好槽楔,层间和端部间绝缘。
2下线1、下线时应把上把引线理直,套上绝缘套,注意引头方向。
2、为使线圈嵌得整齐,进槽前先用右手把要嵌的一条线捏扁,同时左杆捏住线圈的下端,向相反方向扭转,使线圈的槽外部分略带扭绞形,捏扁后的线圈放到槽口槽绝缘中间(并先放一层引槽纸),左手捏住线圈朝里拉入槽内,剩余导线可用划线板依划入槽内,在下线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用力适当,勿损伤绝缘,保持槽内导线整齐平行不相交,槽内绝缘不要偏移,以防导线拐角处碰铁。
3、暂不落槽的线圈边,就让它在那个槽(相当一个节距)上面,线圈边下面要垫好纸,以防擦伤绝缘。
4、从下第一个下层边开始,就应将每个线圈的端部向下按一些,并将端部打扁,以利于第二个线圈的嵌放。
5、按上法,继续嵌第二只线圈的下层边,在放好一组下层边之后,放置槽内的层间绝缘,直到将线圈全部嵌入。
6、端部线圈伸出部分应相等并互相平行,绕组平面应低铁芯1.5-3毫米,并呈整齐、美观的喇叭口。
8、用压线板和插折转槽绝缘,打入槽楔,在打槽楔时下面可垫一张纸,以免损伤绝缘,槽楔松紧要适当。
9、绕组全部嵌好后,剪去相间绝缘的多余部分,用橡皮榔头或一般榔头垫着竹板,把端部线圈修成喇叭口,以不碰端盖,使转子能自由穿入为准,修正时用力要轻巧、均匀,不得敲伤线圈绝缘,修正后端部外圈应整齐,导线应无交叉。
3连接绕线组端线1、仔细核对连线是否符合原电机的连线。
2、在要连接的线上套上绝缘套管,把要连接部位的绝缘漆刮净,然后绞紧导线进行焊接,焊接部分不应过长,对线较大的铜线,应用预先搪过锡的铜皮做并头套,或用细铜线扎紧后再进行焊接。
单相电机嵌线方法
单相电机嵌线方法
单相电机的嵌线方法有两种:分相嵌线法和电容器启动嵌线法。
1. 分相嵌线法:根据电机的特性,将单相电机的绕组分为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两部分,主绕组接在电源上,辅助绕组通过电容器和起动开关连接在主绕组上。
具体步骤如下:
- 将电机的两个端子T1和T2与电源的相位线分别连接。
- 在主绕组的两端加一个电容器,其中一个端子连接在T1上,另一个端子连接在T2上,起动开关与电容器并联连接。
- 将辅助绕组的第三个端子T3与T1或T2中的一个端子连接。
- 启动时,打开起动开关,通过电容器产生一个相位差,使
得主绕组产生旋转磁场,从而启动电机。
2. 电容器启动嵌线法:这种方法与分相嵌线法相似,但是只有一个绕组,使用一个电容器来产生起动电流。
具体步骤如下: - 将电机的两个端子T1和T2与电源的相位线分别连接。
- 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容器,其中一个端子连接在T1上,另一个端子连接在T2上。
- 启动时,电容器会产生一个相位差,使得电机产生旋转磁场,从而启动电机。
这两种嵌线方法可以根据电机的具体要求和工作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
异步电动机绕组嵌线工艺
异步电动机绕组嵌线工艺异步电动机绕组嵌线工艺三、嵌线工艺(一)嵌线方法1.首先要注意线圈的引出线端,应嵌放在机壳的出线孔一侧。
为了嵌线方便和防止出差错,一般嵌线时习惯上要面向机座出线孔的对面。
线圈由定子膛的右面向左嵌入,引出线留在右面。
2.嵌线时,应将线圈宽度捎压缩,先嵌靠身体一侧的线圈有效边。
单层绕组应使先下的一边外侧导线扭在下面,用手把线圈尽量捏扁,将捏扁线圈的左端从槽口右侧倾斜着嵌进槽里,此时左手在定子的另一端接住,逐渐向左移动,轻轻地来回拉动,尽可能地将线圈一次拉入槽内。
3.未拉入的导线可用划线板划入槽内,要使槽内导线平整服贴,不能太乱和交叉太多,应使线圈两端伸出铁心长度相等。
4.当槽内部分导线有凸起或槽满率较高时,可把压线板从槽的一端插入,用小锤轻敲压线板背部,边敲边移,把槽内导线压实压平,盖上槽盖绝缘打入槽锲。
槽锲不能劈裂、歪斜或高出铁心表面。
5.为了使暂不嵌入线圈的另一有效边,不影响其他线圈边的嵌线,可用线绳将其绑在膛内吊起来,或用破布等暂时垫起,此把线圈称为吊把或起把。
6.起把后的另一有效边,其嵌线方法是把线圈边的右端先嵌入槽口,然后用划线板从右向左把导线逐渐划入槽内。
7.嵌单层绕组时,端部相间绝缘应剪成半圆形随嵌随加,也可以待端部整形后塞入。
相间绝缘必须与槽绝缘相接,并重叠大约2毫米左右。
端部整形后,相间绝缘应修剪整齐,比线圈端部长出5毫米左右为宜。
8.绕组全部嵌完后,须对绕组端部进行一次整形,用橡皮锤或用手锤垫竹板或木板轻敲绕组端部,使绕组两端呈喇叭口形,避免安装时绕组与转子相碰,同时也有利于通风散热。
(二)嵌线规律确定第一个槽位置时,应考虑使嵌完线后,引线对称地位于出线孔的两侧,最好是从出线孔的对面引过来,单层绕组的嵌线顺序,一般习惯都是后退进行。
例:二十四槽单层链式绕组嵌线规律是“嵌一空一吊二”三十六槽单层交叉链式绕组嵌线规律是“嵌二空一、嵌一空二吊三”。
电机嵌线方法讲解
电机嵌线过程工艺守则关键特殊过程——电机嵌线过程工艺守则一、目的:电机生产过程中根据以往经验而知,嵌线过程工艺为影响电机质量的关键过程,特此制订本守则目的为提高电机质量和成品率提高。
二、工艺守则:1、嵌线前的操作(1)放置槽绝缘,槽绝缘纸按设计尺寸将两边反折,反折长度为(ez+0.5)(cm)(如不采用揩口式槽绝缘则免此工序)然后将绝缘纸纵向揩成“U”形插入槽中。
(2)嵌线电机的放置较小的定子由单人操作,这时定子应横向舟稍偏斜一点放置,偏斜度大小,要便于两手分别从两端进入铁心内腔操作为便。
(3)如槽位置的选定原则,电动机定子出线盒端应在操作者的右手一则,1号槽的位置应在嵌线后的引出线位于出口两侧分布,并使之最短。
(4)线圈组的放置,工作台要清扫干净,待嵌的丝圈组放在电机的左手侧(单人操作),线圈组的放置方向是引线端向着电机铁心,并使第1个挂线的全匝数线圈叠放在最上面,其余线圈依连绕的先后顺序叠放,嵌线时要将每个线圈向电机方向翻转。
三、嵌线操作的通用规则与手法:1、线圈的捏扁:(1)缩宽用两手的姆指导和食指分别抓压线圈直线转角部位,使线圈宽度压缩到进入子内腔时不致碰铁心。
对于节距大的线圈,则将线圈横着并垂直于台面,用双手向下压缩线圈。
(2)扭转把欲嵌线圈的下层边扎线解开,左手大姆指和食指捍住直线边靠转角部分,同样用右手指捏住上层边相应部位,将两边同向扭转。
(3)捏扁将右手移到下层边与左手配合,尽量将下层直线边靠转角处捏扁,然后左手不动,右手指边捏边向下滑动。
使下边层梳理成扁平的一排形状,如扁度不够可多梳理几次。
2、下层边(或沉边)的嵌入法:右手将捏扁后的有效边后端倾斜靠向铁心端面槽口,左手从定子另一端伸入接住线圈,双手把有效边靠左段尽量压入槽口内,然后左手慢慢向左拉动,右手一面防止槽口导线骨出,一面梳理后边的导线,边移边压,来回扯动,使全部导线嵌入槽内。
导线嵌入后,用骨线板将槽内导线单向梳理顺直。
电动机绕组的连接方法详细介绍
电动机绕组的连接方法[工程技术]一般电动机定子的绕组首、末端均引到出线板上,并采用符号D1、D2、D3表示首端,D4、D5、D6表示末端。
电动机定子绕组的六个线头可以按其铭牌上的规定接成“Y”形或“△”形。
但实际工作中,常会遇到电动机三组定子绕组引出线的标记遗失或首、末端不明的情况,此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予以判刑。
1用小灯泡和电池法①先判断同一相绕组的两线端。
用两节干电池和一小灯泡串联,一头接在定子绕组引出的任一根线头上,然后将另一头分别与其它五根线头相接触,如果接触某一引出线端时灯泡亮了,则说明与电池和灯泡相连的两根线端属于同一组,按此法再找出另外两相统组的两根同相线端,并—一做好标记。
②将任意两相绕组与小灯泡三者串联成一个回路,将第三相统组的一端串联一电池,另一线与电池的另一极碰触一下,如果灯泡发亮(根据变压器原理,串联两相统组的瞬间感应电势是相迭加的,所以灯泡发亮),则表明两相绕组是首末串联,即与灯泡相连的两根线端,一根是第一根的首端Dl,另一根线端是第二相的末端D5,若灯泡不亮,则说明两相串联绕组所产生的瞬间感应电势是相减的,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得总感应电势为零,故灯泡不亮。
这表明与灯泡相连的两根线端都分别是两相绕组的首端D1和D2(或者认为是末瑞D4与D5也可以),并做好首末端的标记。
③将已判知首末端的一相绕组与第三相统组串联,再照上述方法判别出第三相绕组的首末端,最后都做上D1~D6的首末端标记,以便接线。
在上述方法中,应当注意灯泡的额定电压与电池电压要相配合,否则会因电流太小,使灯泡该亮而没有亮,造成误判,所以,应把两相串联绕组的线端对调一下,再测试一次,若两次灯泡均不发亮,则说明感应电流太小,适当增加电池节数(增高电压)或更换一只额定电压更小的灯泡即可。
同样道理,也可采用220V或36V的交流电源和白炽灯来代替电池和小灯泡。
但为了防止过高的感应电势烧坏灯泡和绕组,应将灯泡和电源对调串入绕组中,即原单相绕组处(串联电地处)接入白炽灯,原两相绕组串联灯泡处换接入交流电源,判别方法与前述相同,但要特别注意安全,同时应注意,换用交流电源后,接通绕组线圈的时间应尽量缩短,以免线圈过热,影响其绝缘。
交流电机扁线绕组嵌线工艺规程
交流电机扁线绕组嵌线工艺规程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500V以下交流电机,半开口槽形,扁线或型绕组的嵌线操作工艺。
2 工艺准备2.1 嵌线的工具设备主要设备:工作台或转子放置支架、木凳、木垫块或枕木、吊车等主要工具:铁锤、橡皮锤、打棒、打板、线压子、划线板、扁嘴钳、尖嘴钳、电工刀、剪刀或燕尾刀等。
2.2 嵌线的材料准备主要绝缘材料元件:包括槽绝缘、槽底垫条、层间垫条、楔下垫条、槽楔、无碱玻璃丝带玻璃丝漆带、云母带、绑绳(无纬带绞绳或涤纶绳)、石蜡、线圈元件。
2.3 将定子按引出线方向的位置,稳妥地吊放在工作台上,用枕木垫牢固。
转子应平稳地吊放在转子放置支架上,注意不得损坏轴承部位。
2.4 熟悉施工图纸或原始记录的嵌线数据。
2.5 铁芯及磁槽修整,吹风,清理检查。
2.6 线圈整理;涂腊、长短线头及相间绝缘线圈的分组配备,同时检查线圈绝缘有无损伤,如有不良应及时修补包扎完好。
2.7 按绝缘规范包扎端箍圈及作好定位牢固和包缠好转子绕组支架绝缘。
3 工艺过程3.1 第一节距嵌放下层线边,同时将上层边临时嵌入相应节距槽内的上层位置,取第一组线圈的起头长引线线圈,将下层边之两半线圈元件,分开成上下排列,双手捻平斜置于右端槽口,向左轻轻拉入槽内,将下半线圈元件置于半闭口槽侧,再将上半线圈元件下压,捏住两端直线角部,活动线圈,使两半线圈元件并列复位,按正两端长度,用打板轻轻敲打,使两半线圈元件同时平整地服帖于槽底。
穿入层间垫条压平。
将上层边,同样分散为两半,临时置于相应节距槽内的上半槽位置。
校准端箍位置,可将线圈两端与端箍作临时绑扎。
依此继续,按长短线头分组排列,逐个嵌放线圈。
转子绕组的嵌线,每嵌完一个线圈边,须将端边引出线头根部用绑绳绑扎牢固。
3.2 第二节距开始正式嵌放上层线圈边。
当嵌到一个节距数的线圈时,校正层间垫条,开始在第一线圈的下层线边的磁槽上部,正式永久性嵌放线圈的上层线边,校正两端长度,用线压子和铁锤打压槽内导线,用剪刀或燕尾刀剪出高出的绝缘,用线压子包迭槽绝缘,有余量时,可在上面垫入楔下垫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线规律
(一)三相单层绕组
三相单层绕组常见型式有等宽度式、交叉式、同心式等,不同的型式有不同的嵌线规律,但基本的嵌线规律是相同的。
1.嵌线的基本规律
规律一: 线圈嵌线后的分布为“一边倒”,呈多米诺骨牌推倒状; 规律二: 每次连续嵌线槽数q x ≤(每极相槽数); 规律三: 吊边数q y =(每极相槽数);
规律四: “嵌槽-空槽”为一个操作周期,而每个操作周期所占槽数q t =(每极相槽数)。
2.单层等宽度式绕组
以3相4极24槽60°相带绕组为例,经计算2=q ,即一组为两个线圈。
由规律 二得知,每次连续嵌线槽数2≤x ;由规律三反映出吊边数2=y ;从规律四获得每个 作周期2=t 。
(a) 1=x (b) 2=x 图1-5-4 3相4极24槽单层等宽式绕组嵌线顺序图
当1=x 时,其嵌线规律为: 嵌1槽,吊1边,空1槽;
嵌1槽,吊1边,空1槽; 嵌1槽,收1边,空1槽; 重复最后这个程序,直到嵌线结束。
当2=x 时,其嵌线规律为: 嵌2槽,吊2边,空2槽;
嵌2槽,收2边,空2槽;
重复最后程序,直到嵌线结束。
通过图1-5-4所示,可直观地看出单层等宽度式绕组线圈,嵌线后的分布完全满足上述规律,当q x ≤、q y =、q t =时,归纳单层等宽度式绕组嵌线规律:
嵌x 槽,吊x 边,空x 槽; 嵌x 槽,吊y 边,空q 槽; 嵌x 槽,收 边,空q 槽。
重复最后一个程序,直到嵌线结束。
3.单层交叉式绕组
以3相4极36槽60°相带绕组为例, 得知3=q ,依照嵌线规律,3≤x (规律二)、
3=y (规律三)
、3=t (规律四),其具体 嵌线规律为:
嵌2槽,吊2边,空1槽; 嵌1槽,吊1边,空2槽; 嵌2槽,收2边,空1槽; 嵌1槽,收1边,空2槽。
重复后两个程序,直到嵌线结束,嵌线顺序 见图1-5-5所示。
归纳任意q 值的交叉式绕组,当3≤x
的整数时,其一般嵌线规律是: 图1-5-5 3相4极36槽单层交叉式
绕组嵌线顺序图
嵌x 槽,吊x 边,空(x q -)槽; 嵌(x q -)槽,吊(x q -)边,空x 槽; 嵌x 槽,收x 边,空(x q -)槽;
嵌(x q -)槽,收(x q -)边,空x 槽; 重复后两个程序直到收完所有边,嵌线结束。
4.单层同心式绕组
同心式绕组同样可采用前述的空槽吊边法嵌线,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方便,通常采用整嵌法,即分层嵌线。
当极对数p 为偶数时,绕组线圈端部分成两层,构成“双平面”。
其中每层有每一相的一个线圈组;当极对数p 为奇数时,绕组线圈端部形成了“三平面”,三相绕组各占一层。
虽然这种整嵌法工艺简单,但为了整形需要,各层端部长度不可能相等,因而三相参数不均衡,影响了电气性能。
在对电气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只能采用空槽吊边法,用交叉式绕组的嵌线规律,使三相端部长度相等,保证了三相绕组参数均衡。
其实也就成交叉式绕组了。
(二)三相双层绕组
三相大中型电机通常采用双层绕组嵌线,线圈交叠,更加突出地反映了嵌线规律一的内容。
按τ6
5
=y 算出双层线圈短节距y ,它的嵌线规律为:
连嵌y 个下层边,
连吊y 个上层边; 从(1+y )槽起, 嵌l 下层边,
x
收l上层边。
重复后两个程序直到最后连收(1
y)边结束。
以3相4极36槽双层叠式绕组为例,用嵌线顺序规律表1-5-1说明其嵌线规律。
(三)三相单、双层绕组
三相单、双层绕组是由叠式短距绕组演变而来的一种性能较好的绕组型式。
它是将双层叠绕组的上下层同相有效边合并成一只单层大线圈边,所以,线圈总匝数比双层绕组少,嵌线方便省时。
而且线圈可采用短节距,保留了双层短距绕组能消除高次谐波,改善电磁性能等优点,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绕组型式。
其嵌线规律为:
嵌入小圈向后退,
嵌、封大圈空1槽,
又嵌、封小圈向后退;
再嵌、封大圈空1槽,
大圈单层小圈双。
循此规律,直到结束。
(四)单相正弦绕组
一组嵌线小为先,
正弦主辅分层嵌,
主在底层辅在面,
同相双层嵌法异,
上下层间隔绝缘。
四、实训要求
1.依照绕组展开图,分析嵌线规律,填写嵌线顺序表1-5-2、表1-5-3、表1-5-4、表1-5-5、表1-5-6。
2.按照嵌线工艺和规律,由指导教师指定电机绕组型式后,个人在接受指导的前提下,独立完成一台电机的嵌线工作。
五、实训记录
1.详细填写下面各表
表1-5-3 3相单层交叉式36槽4极绕组嵌线顺序表
表1-5-5 3相单双层混合式36槽4极绕组嵌线顺序表
3.实际嵌线电机的嵌线规律为:
嵌___槽,吊___边,空___槽;
嵌___槽,吊(收)___边,空___槽;嵌___槽,___边,空___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