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

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内容选自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中的第四课《苹果为什么落地》。

本节课的研究和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力的现象”已有了初步认识、学习有一定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学生研究“大科学家牛顿曾经研究的苹果落地现象”,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我们才能像牛顿那样成为“科学家”。

由此实现课程标准上制定的目标。

【设计意图】:以“苹果为什么落地”为载体,引入本课学习探究的目标,向学生渗透引力的知识,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而发生现象,让学生感受地球引力的存在,启发学生提出和思考一些关于地球引力方面的问题,同时让学生了解重力及重力的方向,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广泛联想的习惯及想象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所以,在设计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开发,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教学过程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1、能通过对周围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2、保持与发展对身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善于猜想,乐于合作交流。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

【教学重点】1、认识到由于地球的吸引会使物体受到力——重力,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产生的。

2、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挂钩、细线、小球、毽子、铁架台、纸片、橡皮、磁铁【教学准备】:苹果落地的图片资料【课前室外活动】:掷飞机、原地跳高、抛掷球等物体的活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实验探究1、课前活动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放纸飞机吗?你希望你的纸飞机会怎样?生答:我希望我的纸飞机飞得高。

生答:我希望我的纸飞机飞得又远又高。

四年级科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

2、能够利用器物模拟出月球围绕地球转的原理。

科学知识: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愿意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象,热爱科学研究。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

2、能够用水杯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教学具准备:米尺,装大半杯水的一次性塑料水杯(杯口穿好绳),画重力方向记录图。

教学过程:一、生活现象揭示物体都要落地1、谈话: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现象。

(出示动画:雨点落到地上、树叶飘落、杯子里的水打翻留向地面、书从桌子上掉下来、水龙头打开水流下来、球扔出去后掉下来)2、雨点、树叶、杯子里的水、书、自来水、球,它们最终都会怎么样?(板书:落地)二、感受物体重力的存在1、(出示米尺并提起)谈话:如果老师松手,米尺会怎样?(演示)怎样让米尺不掉到地上呢?(用手抓)2、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抓尺子的游戏。

出示游戏规则,边讲解边请学生上台演示。

(1)游戏由甲乙两个同学相互配合来完成;(2)甲同学将右手抬起与腰齐平,张开右手虎口;(3)乙同学提起米尺,将米尺的一半放于甲同学右手虎口中(注意米尺不能碰到甲同学的手);(4)当乙同学放下米尺时,甲同学迅速捏紧右手虎口去抓米尺。

(5)完成两次游戏后,甲乙同学相互交换再做两次游戏。

(6)甲乙同学完成游戏后,将米尺交给另外两个同学玩。

青岛版科学四上《苹果为什么落地》word教案

青岛版科学四上《苹果为什么落地》word教案

青岛版科学四上《苹果为什么落地》word教案一、教学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玩纸飞机吗?你期望你的纸飞机会如何样?谁折的纸飞机是最好?(发纸两名同学竞赛折飞机)生:放飞纸飞机竞赛。

师: 谁的纸飞机折的最好?(发纸。

)生:。

二、引导探究(1)认识生活中的“苹果落地”现象。

师:大伙儿看到了吧,不管你们的飞机飞的有多高,最终都会如何样?生:不管我们的飞机飞得多么高,它们总会落到地面上来。

师:你们见到过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如此的现象?(播放2)同学们请讨论一下。

汇报讨论结果。

1生:秋天苹果熟了,会从树上掉下来。

2生:秋天到了,树叶纷纷的从树上落下来。

3生:我们扔铅球时不管扔的有多高,它总会落到地面上的。

4生:我们踢毽子时一不小心,毽子就会落到地面上。

5生:瀑布从从高山上总是往下流。

6生:水杯中的水一不小心就要流到地面上。

7生:铅笔橡皮一松手就落到地上。

师:同学们都专门善于观看,生活中有许多如此的现象。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这些问题有关的图片,请看。

(播放2——10)你们对这种现象能提出问题来吗?8生:是什么力量使这些物体地的呢?师:是啊,这确实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请看大屏幕。

(幻灯12)(板书课题)“苹果什么缘故落地?”(2)研究苹果什么缘故会落地(实践活动)师:300 多年前,牛顿在家乡躲避瘟疫的时候,见到苹果从树上落到地下,对此产生了摸索。

因此他在休息时摸索,吃饭时摸索,在实验室潜心研究苹果什么缘故会落地。

聪慧的同学们,你们也摸索一下苹果什么缘故会落地。

请同学们大胆的推测。

生:我认为苹果受到了一种向下的力。

生:我明白这种向下的力叫地心引力………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独标准,现在利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来模拟苹果落地飞实验呢?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观看,小组合作。

在做实验之前请大伙儿叮嘱几句吧(做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学生用手中各种材料模拟苹果落地的现象)汇报探究结果生:我们用线拴住一个钩码,系在铁架台上,用火柴烧断细线,钩码落到桌子上。

(优质课)科学四年级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详案

(优质课)科学四年级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详案

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知道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总要竖直下落。

科学方法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

科学态度1、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点】1、认识到由于地球的吸引会使物体受到力——重力,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产生的。

2、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教学难点】1、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不管物体处在地球上什么位置,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的中心。

【教学准备】模拟图示、棉线、杯子、建议卡、学生身边的任意文具、标示重力的箭头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粒苹果,高举后放开,苹果下落。

重复演示。

)提问:苹果为什么最终都要落到了地上,不会往上飞?这是为什么呢?2、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了解学生的知识前概念情况。

)3、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出示课题: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二)认识引力的存在1、活动体验(1)活动:每位学生从自己身边找出一样轻便的东西向上抛出,观察体验物体会落地。

(2)提问:物品总是要落到地面,这是为什么呢?(3)试解释、交流。

(4)介绍牛顿发现地球引力并提出地面上任何物体都受到引力作用科学观点的背景故事。

(设计意图:教师及时介绍牛顿发现地球引力的背景故事,让故事中的牛顿发现引力的过程引出引力的概念,显得适时、必要、自然。

)(5)讲解:物体会落地是因为地球有引力,会对地表上的物体产生作用力。

(板书:地球有引力。

)2、质疑梳理(1)问题:受到支撑或停留在空中的物体是否也受引力的作用。

(2)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明晰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1)讲解:地球有引力,地球的引力会作用于地球上的任何物品。

像这样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我们称之为重力,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苹果落地的原因,探索重力对物体落地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地球引力与物体落地的关系。

3. 实验探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地球引力与物体落地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苹果落地的原因。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作用。

3.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苹果落地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让学生理解重力对物体落地的影响。

3.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苹果在不同条件下的落地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重力对物体落地的影响。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总结苹果落地的原因,反思学习过程。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他生活中的落地现象。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采用学生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堂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实验材料(如苹果、绳子、桌椅等)。

2. 相关科学知识资料、实验指导书。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

2. 教学环节:导入(10分钟)、讲解(20分钟)、演示实验(15分钟)、小组合作探究(25分钟)、总结与反思(10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安全,避免学生受伤。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科学思维。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

《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苹果落地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引力作用导致苹果落地。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引力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 苹果、地球仪等教具。

2.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苹果,提问:“苹果为什么落地?”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地球的引力作用,让学生了解苹果落地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3. 课堂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苹果和地球仪,提问:“你们发现苹果和地球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4. 实例分析:教师列举其他物体落地的现象,如树叶、篮球等,让学生明白所有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地球引力是导致苹果落地的原因。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思考它们为什么会在地面上,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3.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更好地理解地球引力概念。

4. 注重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地球没有引力,苹果会落在哪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探讨宇宙中的其他行星引力情况。

2. 介绍牛顿和万有引力定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贡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热爱。

七、课堂互动:1.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探讨苹果落地现象,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2. 开展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发言、讨论、作业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024年《苹果落地》教学设计4篇

2024年《苹果落地》教学设计4篇

2024年《苹果落地》教学设计4篇《苹果落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田,读写并理解自言自语、思考、吸引、现象、世界、著名、科学家等新词语的意思。

2、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地球有吸引力的事。

学习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东西落地的情境吗?(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朋友看到苹果落地后就从中有了重大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带生字的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看卡片认读生字、正音。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一读,连一连。

(注意平翘舌)(3)新词教学a、学生自提问题。

B、交流讨论:而这个词的运用(读文理解,仿照说句)三、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回答:主要讲谁?发生了什么事?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自读课文第一段。

(1)读懂句子,理解动脑筋、遇到得词义。

A、总的告诉我们什么?B、说说动脑筋的具体表现。

换词法理解遇到的词义。

(3)用总要、为什么说话。

2、堂练习: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

(1)分析例句。

(2)完成课堂作业3。

3、再读课文,说说你有几个为什么?六、巩固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苹果落地这件事的经过,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启蒙教育。

2、理解吸引、现象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苹果落地》,齐读。

2、看拼音写词语。

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其他学生自己批改。

4、讲明本教时的教学目标.二、深入学习第2-5自然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案例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案例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案例一、实施前的设想1、教材分析《苹果为什么落地》是青岛版《科学》教科书第三册第六单元《我们的家园》的内容,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主要探究由地球引力而产生的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和交流中,逐渐认识到“重力”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验的能力,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用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

从教学方法上看,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暗箱类事物”的科学探究历程,让学生意识到从事物内部探究事物的本质是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第一课时分两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让学生设计“小球”落地等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深入探究物体落地的原因。

学生在抛一抛、提一提、试一试等一系列活动中,可以观察、体验、感受到地球引力的存在。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初步认识到物体落地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造成的,逐步揭示苹果落地的原因。

教科书还以资料卡的形式介绍了重力及其方向等,使学生对重力的概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2、实施前的设想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可以知道,尽管第一课时应开展实验探究,但实验探究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探究的手段。

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科学探究意识。

因此,思维互动频率高、想象能力训练密度大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特点。

结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课教学主要体现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对于科学探究性学习来说,猜想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思维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的基础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猜想与假设活动就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历经思维冲突,实现思维的再加工。

基于以上认识,第一课时的实施应围绕“猜想与假设”,让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形成认识”的过程,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实验探究。

导入时教师以谈喜欢的科学家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四年级科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的原理。

难点:如何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地球吸引力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物体落地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探究苹果为什么会落地(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吗?(3)教师进行实验:将苹果悬空,然后松手,让学生观察苹果的运动轨迹。

(4)学生观察,教师提问:苹果为什么会在松手后落地呢?3.引入地球吸引力的概念(1)教师讲解地球吸引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使得物体总是向地面靠近。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受到地球吸引力的例子吗?4.小组讨论:地球吸引力的应用(1)教师提出问题:地球吸引力有哪些应用?(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关于地球吸引力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2.思考:地球吸引力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地球吸引力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作业布置较为简单,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的原理。

(1)教师展示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哪个星球上吗?”学生回答:“地球。

”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知道地球对物体有什么特别的力量吗?”学生思考后回答:“地球会让物体掉到地上。

”(2)教师进行实验:将一个小球放在尺子上,然后松手,让学生观察小球落下的过程。

《苹果落地》教学教案课堂互动设计

《苹果落地》教学教案课堂互动设计

教案名称:《苹果落地》教学教案-课堂互动设计课程背景:此课程是一节物理实验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课程目标: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2.学会设计实验方案;3.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4.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1.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2.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3.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2.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设备:万能计时器、色带、实验平台、苹果、纸张、笔。

教学内容: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半个世纪以来,牛顿第一定律一直是力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它描述了物体如何运动,以及运动的原理。

牛顿第一定律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名称是“惯性定律”,即物体会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某种力使其改变状态为止。

2.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在本课程中,我们需要使用万能计时器、实验平台、苹果、色带等实验器材。

3.实验操作步骤3.1准备实验器材及实验所需物品;3.2将实验平台放在水平地面上,使用色带在实验平台上标记出等距离;3.3将苹果放在实验平台上,让其静止不动;3.4轻轻推动苹果,让其沿实验平台移动一段距离,同时使用万能计时器记录下移动时间。

3.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苹果移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教学互动设计: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例如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观察到物体运动时,什么情况下物体会保持原来的状态不改变呢?2.在前期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

3.在实验操作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

4.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实验难点,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评价: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但不限于:1.对学生的问答进行评价、指导;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案例word精品文档6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案例word精品文档6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案例一、实施前的设想1、教材分析《苹果为什么落地》是青岛版《科学》教科书第三册第六单元《我们的家园》的内容,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主要探究由地球引力而产生的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和交流中,逐渐认识到“重力”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验的能力,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用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

从教学方法上看,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暗箱类事物”的科学探究历程,让学生意识到从事物内部探究事物的本质是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第一课时分两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让学生设计“小球”落地等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深入探究物体落地的原因。

学生在抛一抛、提一提、试一试等一系列活动中,可以观察、体验、感受到地球引力的存在。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初步认识到物体落地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造成的,逐步揭示苹果落地的原因。

教科书还以资料卡的形式介绍了重力及其方向等,使学生对重力的概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2、实施前的设想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可以知道,尽管第一课时应开展实验探究,但实验探究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探究的手段。

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科学探究意识。

因此,思维互动频率高、想象能力训练密度大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特点。

结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课教学主要体现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对于科学探究性学习来说,猜想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思维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的基础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猜想与假设活动就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历经思维冲突,实现思维的再加工。

基于以上认识,第一课时的实施应围绕“猜想与假设”,让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形成认识”的过程,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实验探究。

导入时教师以谈喜欢的科学家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及教学反思《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及教学反思1、能够对课前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测和假设、采用简单的仪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展验证、感觉重力的存在,做好简单的记录。

2、能用测力计对物体进展定量观察,并作简单记录;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会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理解重力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培养善于猜测,乐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表达学生的乐于合作、积极交流、敢于质疑、体验成功的快乐。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你喜欢春天吗?谁能来说一说春天有什么变化?师:看来大家都是爱观察的好孩子,善于观察是进展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许多科学家的创造创造都是从观察中得到启示。

例如,(出示课件)中国古代科学家鲁班观察到带齿的野草创造了锯;英国科学家瓦特观察到热水汽顶起壶盖的现象,创造创造了蒸汽机;美国科学家莱特兄弟观察到在空中自由飞翔的蜻蜓,创造了飞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像科学家那样用思索的眼睛去观察,去探究,好不好?师:同学们回忆一下秋天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到秋天的苹果园里去看看吧,(出示课件)你看到什么现象?(苹果落地了)(板书:苹果落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出示课件)三百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曾看到过这种现象,并且进展了深入探究。

师:其实,生活中类似的“苹果落地”现象还有很多,你知道吗?来,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汇报。

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图片,边看边讲解)师:看到这么多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它们为什么落地?)(补充板书课题)同学们真聪明,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也像科学家牛顿那样来探究这个问题。

为什么它们会落到地上,而不落向天空呢?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是什么原因?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它们都受到一种向下的力)(1)、老师给同学们准备好了一些实验器材,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出实验方案。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苹果落地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即重力。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苹果落地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重力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苹果、绳子、篮子、实验台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提问“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在地上”,引导学生思考苹果落地背后的原因。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并提出假设:苹果落地是因为受到一种力的作用。

3. 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苹果在不同的条件下落地的情况,如高度、地面材质等。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苹果落地背后的科学原理。

5. 结论: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苹果落地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6.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地球引力等。

五、教学反思:1. 本次公开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重力的概念,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思考问题,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及时总结实验结果,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原理。

4. 教学反思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对于高度和地面材质对苹果落地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实验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评估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交流和合作情况,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策略调整:1. 对于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可以增加实例讲解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力概念。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21.《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21.《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

21、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目标:1.能通过对周围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探究由地球引力而产生的一些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

2.保持与发展对身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善于猜想,乐于合作与交流。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

知道测力计的结构,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过程描述: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孩子们,睁大眼睛仔细看。

(让苹果从半空中落下)。

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苹果落到地上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根据“苹果为什么落地”来展开研究。

【开课时直接用抛苹果的方法引入,直观、有趣,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点。

同时,再现几百年前的场景,使学生能够深入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联系生活1.生活当中,你知道或者是看见过哪些像苹果落地一样的现象呢?(渗透各方面现象)2.教师演示搜集到的“苹果落地现象”图片PPT。

三、实验感知同学们带来了有很多材料,大家想不想利用它们来做一些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1.提出要求:(1)都要注意安全。

(2)组内一个同学做的时候,其他组员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2.汇报发现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觉得所有的实验结果有什么共同点?3.现在请你大胆的猜想一下:出现这样的现象会与什么有关?【评析:物体落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是在学生身边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在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是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落地现象。

生活中这种现象虽然很多,但学生没有认识到这是为什么,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出学生对这种想象的思考探索。

】四、认识重力1.看书自学,明确重力同学们刚才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现在请你打开课本翻到84页读读下面的话。

2.播放视频,再次感受重力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段短片也许会帮助你进一步理解:地球引力作用下的重力现象。

小学科学_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对周围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保持与发展对身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善于猜想,乐于合作交流。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到由于地球的吸引会使物体受到力—重力,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产生的。

2、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三、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四、教学准备羽毛、小球、纸条、钩码、积木、棉花、瓶子等五、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大自然的美景,我们一起来欣赏。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落地最终这些物体都会落到地面,自然界中的其他物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一个性质呢?(二)、探究地心引力1、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课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抛一抛,玩一玩,试试他们最终是否会落地。

为了方便研究可以站起来实验,开始吧。

2、学生活动3、师问:你们的物体最终落地了吗?4、师:这些物体最后都会落向地面。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师:300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提出过同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

找一位同学读一读。

师:是啊,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往天上飞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牛顿的脚步一起走进20课,研究苹果为什么落地。

师板书:苹果为什么落地5、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这些物体都会落地,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会回答地球引力等你的想法和科学家牛顿的不谋而合,同学们请看:课件,大声读一读。

这些物体落地原来是受到了地球引力的作用。

6、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受到了地球引力的作用?请看这几幅图片,(课件:图片),喷泉的水,哪个过程受到了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落是因为受到了地球引力。

7、师:同学们,我们的地球就像一块强大的磁铁,可以把所有的物体紧紧吸住,使它们都落到地面。

8、同学们,刚才你们把钩码放在手里抛一抛时(师演示抛起来),你的手有什么感觉?(给大家10秒的时间试一试)师:钩码下落时给手一种力,我们把这种力叫做重力。

苹果为什么落地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苹果为什么落地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科学上册教课设计
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21.苹果为何落地
教课目的:
科学研究:
1.可以收集有关案例来说明重力的广泛存在。

2.可以经过游戏对物体的均衡现象进行研究。

科学知识:
1.认识重力是因为地球引力所惹起的。

2.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3.物体的均衡与物体重心的高低和支撑点能否在重心的作用线上有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主动供给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听到其余同学的看法和建议。

2.感觉科学活动和研究的乐趣。

要点:理解“苹果为何会落地”的原由
难点: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方向有关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地球引力的资料、收集有关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学生准备:每组一个苹果
教课过程:
一、讲话导入: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抛向天空的球会落到地上,树上的叶子会
飘落地面,熟透的苹果会自然落地,这些都是大家经常有到的现象,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何地落地这节课就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好吗
二、活动一:苹果为何会落在地上
1.教师顺手将桌上的一本簿本碰掉到地上,说:“同学们看,这本簿本被我一碰落到了地上,它为何是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空中呢
2.分小组进行研究
三、活动二:我们来议论苹果为何会落地
1.经过方才的研究,大家必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来沟通一下好吗
2.小组代表讲话,充足说明自己的看法与看法
3.指引看资料卡,看教师收集的资料,释疑解难,再问学生有什么收获
四、部署课外作业
查找有关资料,认识人们是如何利用和战胜地球引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案例一、实施前的设想1、教材分析《苹果为什么落地》是青岛版《科学》教科书第三册第六单元《我们的家园》的内容,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主要探究由地球引力而产生的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和交流中,逐渐认识到“重力”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验的能力,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用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

从教学方法上看,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暗箱类事物”的科学探究历程,让学生意识到从事物内部探究事物的本质是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第一课时分两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让学生设计“小球”落地等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深入探究物体落地的原因。

学生在抛一抛、提一提、试一试等一系列活动中,可以观察、体验、感受到地球引力的存在。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初步认识到物体落地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造成的,逐步揭示苹果落地的原因。

教科书还以资料卡的形式介绍了重力及其方向等,使学生对重力的概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2、实施前的设想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可以知道,尽管第一课时应开展实验探究,但实验探究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探究的手段。

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科学探究意识。

因此,思维互动频率高、想象能力训练密度大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特点。

结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课教学主要体现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对于科学探究性学习来说,猜想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思维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的基础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猜想与假设活动就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历经思维冲突,实现思维的再加工。

基于以上认识,第一课时的实施应围绕“猜想与假设”,让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形成认识”的过程,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实验探究。

导入时教师以谈喜欢的科学家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学生通过听牛顿的故事,围绕苹果落地提出相关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由于学生的直接认识均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科学学习应是在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自主建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类似苹果落地的现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的空间由狭小的课堂扩展到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习自主设计苹果落地的模拟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做中获得直观感知经验。

设计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时的注意事项,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避免活动的盲目性。

第一部分的设计,总的思路就是让学生在充分活动中尽可能多地收集事实,为一下部分的猜想做好铺垫。

在小组实验中,教师作为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要与学生共同观察、共同发现、共同探究实验中的相同点,对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整理。

第二部分:讨论猜想,得出结论。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实验中的现象与发现展开激烈的讨论,产生思维上的互动,学生的发现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都应予以认可,并引导学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重大发现首先是认识到地球上运动的物体受来自地球的力的作用,再推想出地球上静止的物体也受这种力的作用,进一步推想出地球附近物体都受到这种力的作用。

在这三个层次的思维互动中,学生可以推测出重力的概念及方向,教师设计了磁铁吸铁片、铁片落地的典型实验来推想地球对物体有引力作用,近一步明确重力的概念,进而让学生解决苹果为什么落地等重力现象的问题,证实自己的猜想。

第三部分:提出问题,猜想辩论。

在已有探究成果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围绕重力提出多种有趣的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失重后人类生活情况,如“人跑步会飘浮起来,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感觉一样。

假如用地球上的习惯姿势写字,整个身体就会被笔尖支撑起来,如果用力过度,也会使你不由自主的转换角度。

”这样既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超越了生活实际,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大有裨益,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的预见性。

第四部分: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简要总结本课学习内容,使学生交流多方面的收获。

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采用自评、小组评、评小组、全班评等方法实施课堂评价,体现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多元化。

最后教师提出“下节课研究怎样测量物体的重力大小。

”,做到与下节课研究内容的紧密融合,保持了科学探究的连续性。

二、实施过程(一)谈话导入,实验探究1、谈科学家提问题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为什么喜欢他?生:我喜欢爱迪生,他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生: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生:我喜欢我国的科学家竺可桢,他为我国的气象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师:知道得真不少,那你们想怎样向科学家学习?生:像他们一样认真观察,善于动脑筋,不被困难吓倒。

师(出示牛顿像):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注意认真观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同时思考着各种有趣的问题。

(出示牛顿树下思考图)传说在三百年前的一天,牛顿正在苹果树下看书,忽然树上一个苹果落到地上,然后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同学们猜一猜,他想到了什么问题?生:苹果为什么落地?生:苹果为什么向下落,不往别处落?师:还有别的问题吗?大胆的想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当时牛顿还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苹果树非常高,月亮就是这棵树上的一个苹果,那么月亮为什么没有落到地球上来呢?牛顿的想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生:他的想法很奇妙。

师:对,这就是牛顿的极限思维,他能通过一个现象想到别人不敢想,想不到的问题,大家也这样想一想,看有什么奇思妙想?生:树上的苹果落地的位置都一样吗?生:苹果下落时的速度是开始快还是后来快?生:地球在宇宙中会不会掉下去?师:你们的想象非常大胆,我们这节课就重点研究苹果为什么落地?(板书课题)2、联系生活谈现象师:要想研究科学现象,单凭苹果落地的一个现象来研究行不行?我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像苹果一样落地的现象?生:把足球踢起来,足球会落到地上。

师:真不错,这位同学玩足球,玩出科学来了。

生:下雨时,雨点从天上落到了地上。

生:向远处扔石头,它会落到地上。

生:喝水时,一不小心水会流下来,落到地上。

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看来你们具备科学家的眼光,我想每个人至少能说出100种现象来,老师相信你们的能力。

生:秋天到了,杨树的叶子落到了地上。

生:石头掉到水里,会沉下去。

生:下冰雹时,冰雹落到了地上。

生:打篮球时,我一拍球,它弹起来了,后来又落到地上了。

生:运动员跳高时,跳过杆去又落下来了。

3、讨论实验师:刚才大家说出了生活中像苹果一样落地的现象,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出苹果落地的模拟实验?师:设计实验时应注意什么?生:要注意安全,同学之间不要争抢实验材料。

生:小组同学要团结合作,合理分工,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师:实验中各小组可以交换材料研究,注意先讨论方法,再动手做,把观察的发现记录下来。

(各小组学生自由活动,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认真观察,人人体验,全面表述,讨论这些落地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如物体位置、状态、受力等。

)(二)讨论猜想,得出结论1、师:我发现同学们在实验探究中热情很高,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各小组发言一组:用手拿着篮球或乒乓球,然后松手,发现它落到地上。

扔纸盒或铁夹,落到了地上。

二组:扔玩具熊、扔木块、玩帽子和泡沫板、羽毛、香皂,发现它们也落到了地上。

三组:扔矿泉水瓶,用手接,它有一种向下的趋势。

这是一个铁架台,横杆上用细线挂着一个塑料圆柱。

剪断细线,我们发现塑料圆柱落在桌面上,塑料圆柱相当于苹果,桌面相当于地面,看来苹果只能往地上落。

手托排球,一松手会落到地上。

四组:扔纸飞机、钥匙串、铅笔盒都落到地上。

用手提提包,感到很重,有一种向下拉的感觉。

五组:踢毽子、扔易拉罐盒,手托哑铃,感到很重。

2、师:让我们讨论一下,当这些物体脱离手后,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它们都落到了地面上。

生:我发现这些物体都是运动的,结果受到一种吸引力才落到了地上,最后都变成了静止状态。

(板书:地球上、运动)生:我们小组发现物体下落的方向是向下的。

(板书:↓)师:同意他们小组的说法吗?生:同意,我们小组也发现铅笔、橡皮、书本等物体都是落在地上。

师:研究到这里,谁能概括一下我们的发现?生:在地球上,运动的物体受到一种来自地球的向下的力。

师:你总结得真不错,请大家大胆推想,河流是否受这种力的作用?生:受这种力的作用,因为水总是向低处流。

师:研究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想法?生:在地球上,不动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这种力的作用?师:你的问题真不错,谁来推测一下?生:高山、石头在这种力的作用下,自己动不了,老老实实的呆在地球上。

生:高山、石头很重,当然动不了,它不受这种力的作用。

师(出示在斜坡上的汽车):现在小汽车处于什么状态?生:静止状态。

师:如果我把挡板拿去,会怎么样?生:小汽车会冲下去的。

师:那么,小汽车运动前处于怎样的状态?生:它有一种向下运动的趋势,如果不受外力阻挡,它就会冲向地面。

师:如果在小汽车下面挖一个大洞,小汽车会怎样?生:小汽车会一直落到地下去。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也受到这种力的作用。

(板书:静止↓)师:由此可以推想到什么?生:高山、石头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也受到来自地球的力。

师:你们的表达非常准确,谁能概括一下我们以上研究的成果?生:我们小组认为:在地球上,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受到来自地球的力。

师:二组同学很善于思考,让我们讨论一下,这种来自地球的力究竟是怎样的力?生: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神秘的力。

生:我觉得这种力可能来自地球内部。

生:这种力既不是推力,也不是拉力,而是一种吸引力。

师:以上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形象地说明这个道理。

师(出示铁架台,上有两根细线分别系着铁片和磁铁,磁铁在铁片的上面):让它们靠近会怎样?生:磁铁会把铁片吸上去。

师(演示):果然是这样,这说明什么?生:磁铁对铁有一种吸引力。

师:如果把它们分开,我把系铁片的细线剪断,会怎样?生:会落到地上。

师(演示):大家的判断非常正确。

由此可以推想到什么?生:铁片刚才受到的是磁铁的吸引力,现在受到的是来自地球的吸引力,就像磁铁吸引铁片一样,地球也把铁片吸引到地面上。

师: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对地球上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有吸引力。

研究到这里,那我们还有什么想法?除了地球表面有物体,哪里还有物体?生:天上有飞机、大雁、风筝等物体。

师:那它们是否受地球的吸引力呢?各小组讨论一下,看谁的想法正确?科学研究是要尊重证据的。

(学生自由讨论,师巡回指导。

)生:它们不受这种力的作用,因为它们能飞到天上去。

师:你很勇敢,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