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四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四首 PPT课件
浑(hún) ——简直
胜(shēng)—— 能够承受
簪(zān )—— 一种束发的首饰
译文: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 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只因为)感伤国 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 ,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头发早就百了,(因为忧国念家)变的越来越 少了,抓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 (见课文注释)
根据诗的结构分析感知诗的主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首联: 自国己家走危上急仕,途勤,王抗元 铺
颔联:国家分裂,命运艰辛 垫
颈联:
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 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 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 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由 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略者,反对屈辱求和, 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这时已被罢官在家乡 闲住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到山阴 (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已68岁, 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从这首诗中可以 明显看出这点。
此诗要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两个背景: 一个是唐王朝晚期的社会状况,一个是 《玉树后庭花》的历史典故中包含的寓意。 同时,对“商女”的理解普遍不正确,要 加以解释。
▲读准下面的字, 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jiàn)—— 溅落
抵( dǐ )—— 值得
兄弟姐妹们,我戴 上眼镜仔看你读书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共59张PPT).ppt
合作探究
曹操“观”到了什么?(诗中哪几句是他看到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归纳:海水、海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210 01
合作探究
“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海水,是否重复?
“水何澹澹”写风平浪静时; “洪波涌起”写大风大浪时。
210 01
疏通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啼, •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
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明月”带去的是对好友长 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 昌龄人格的高洁。
210 01
整体感知
5.“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
明月虽可寄托,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 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210 01
合作探究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几层意思?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 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 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 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 与,别无它法。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1张PPT)
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 在秋风夕阳中一派灰暗;
2、对比手法 一面是“小桥流水人家” 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肆
写作手法
两相对比更反衬出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孤独,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3、静动结合
作者将相对独立的事物纳入一个画面,形成动与静的相互映衬: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 的幽静。
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代表性景物。 拟人、想像奇特,与明月寄送情感。 ④随风直到夜郎西——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借景抒情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 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 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 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景——点明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即将天亮之时。
驱尽黑暗、赶走严寒,
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飞逝,暗含思乡盼归之情 新生事物必然发展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情——思乡之情
“雁足传书”
手法、情感品析
首联: 青山外,绿水前
——想像,暗含奔波劳苦之意
次 北
颔联: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白描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4、景物烘托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渲染萧瑟意境,含蓄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幽雅恬静的画面,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跋涉而累瘦,侧面反映游子客途孤苦。
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 在秋风夕阳中一派灰暗;
2、对比手法 一面是“小桥流水人家” 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肆
写作手法
两相对比更反衬出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孤独,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3、静动结合
作者将相对独立的事物纳入一个画面,形成动与静的相互映衬: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 的幽静。
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代表性景物。 拟人、想像奇特,与明月寄送情感。 ④随风直到夜郎西——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借景抒情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 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 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 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景——点明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即将天亮之时。
驱尽黑暗、赶走严寒,
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飞逝,暗含思乡盼归之情 新生事物必然发展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情——思乡之情
“雁足传书”
手法、情感品析
首联: 青山外,绿水前
——想像,暗含奔波劳苦之意
次 北
颔联: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白描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4、景物烘托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渲染萧瑟意境,含蓄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幽雅恬静的画面,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跋涉而累瘦,侧面反映游子客途孤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PPT课件
思乡的诗句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唐)《次北固山下》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唐)《春望》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唐)《渡荆门送别》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 (唐)《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 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满”遍布,这是作者主观的夸张,写 出笛声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表现了诗人
思乡之浓。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 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 而来的一曲悠扬的笛声飘入耳际, 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 每一个角落。
4、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修辞角度:运用反衬,以动衬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月夜竹林的寂静,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炼字角度:“独”是“独自”的意思,诗 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用弹琴、 长啸来陶冶情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 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 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表 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 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 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注释】
• 晚春:一作《游城南晚春》。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杨花:即杨花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种子承受之后随风 飘飞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如蒲公英的小伞 •榆荚: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 •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杨花榆 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才思(sì),才气,文思,此指花 草姿色。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空中
4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共38张ppt)
活动
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感受诗 歌的音韵美。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活动
结合诗歌题目,整体推测诗 歌内容。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活动
观看北固山相关照片任选一 点感受诗人对北固山景象的精 妙描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潮水涨满,与两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 阔;江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4 古代诗歌四首
第 1 课时
新课导入
你知道吗? 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诗是哪首诗?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是哪一联诗句? 王昌龄因为什么“左迁龙标”? 哪首作品被誉为“秋思之祖”?
新知探究
活动
自主诵读四首诗歌,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这四首诗分别描绘 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活动 给诗歌题目添加要素,扩写题 目,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示例 (秋天,曹操登上碣石山)观沧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活动
圈画诗人观沧海时的所见与 所思,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笔下 沧海景象的特点。
12 《词四首》课件 (共48张PPT)
辛词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激励、妩媚兼 而 有之。作词不为格律所拘束,语言多有创新,善于熔铸经史诗文乃至 民间口语入词,使词体散文化,丰富了词的表现力,大大地发展了宋词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把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推向了新的高峰,被后 人并称为 “苏辛”。
新课讲解
背景介绍
这首词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 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 (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赋闲家居。
新课讲解
参考译文
沉醉挑亮灯光看着宝剑,梦中回到响着号角声的军营。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受,乐器演奏出悲壮粗犷的军乐。在肃杀 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鸣使人心 惊。多想替君王完成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赢得一世乃至 死后的英名。只可惜头发斑白。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 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写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新课讲解
陈亮 力主抗金。 所作文章,笔力纵横 驰骋,气势慷慨激昂。 曾多次上书,痛斥秦 桧奸邪,倡言完成祖国 统一大业。曾两次被 诬入狱。
问题思考
1. “醉里挑灯看剑”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醉”表达了此人此时内心的愁闷,以酒浇愁而醉,在 醉眼朦胧中,他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剑”,是一种兵 器,可见他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2. 这种愿望在词中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梦回吹角连营……赢得生前身后名。
问题思考
3.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写了哪些内容?
新课讲解
背景介绍
这首词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 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 (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赋闲家居。
新课讲解
参考译文
沉醉挑亮灯光看着宝剑,梦中回到响着号角声的军营。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受,乐器演奏出悲壮粗犷的军乐。在肃杀 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鸣使人心 惊。多想替君王完成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赢得一世乃至 死后的英名。只可惜头发斑白。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 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写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新课讲解
陈亮 力主抗金。 所作文章,笔力纵横 驰骋,气势慷慨激昂。 曾多次上书,痛斥秦 桧奸邪,倡言完成祖国 统一大业。曾两次被 诬入狱。
问题思考
1. “醉里挑灯看剑”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醉”表达了此人此时内心的愁闷,以酒浇愁而醉,在 醉眼朦胧中,他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剑”,是一种兵 器,可见他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2. 这种愿望在词中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梦回吹角连营……赢得生前身后名。
问题思考
3.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写了哪些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PPT课件》ppt课件
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 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 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 淡泊情怀的句子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 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 来反衬。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 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 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 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 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 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 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 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 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 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 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 这一情景。 此诗创作于天宝8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
4 韩愈《晚春》
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 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 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 章四大家”。
《古诗诗歌四首》PPT课件
研讨归纳欣赏诗歌一般的方法
抓诗眼
寻景物 (根据“诗眼”,寻读诗歌 中的景 物,想像诗中画面)
悟诗情 (根据诗中的景物,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
情感,与诗人同悲共喜。)
天净沙·秋思
抓诗眼 秋思
寻景物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悟诗情 惆怅、思乡
什么是意境?
包括意和境。
意指作家主观的意志或情意。 境指客观的自然和社会生活。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 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 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 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
意境就是指作家在作品中所描绘的客 观图景和作家在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思 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 境界。
感谢 载
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王湾,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
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史学家。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考中 进士,授荥阳县主簿、转洛阳。
(五言律诗) 次:停留。 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北面。三面临江,与 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分为两大类。
唐人把产生于唐朝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 古体诗,唐朝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什么?诗眼是哪个字? 目的:观沧海 诗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雪:装作雪,化作雪的模样。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诗意:花草树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久 就要离去了,为了将春天多留些时日,各自都使 出了最大的本事,争芳吐艳,各显美丽姿色。一 霎时,万紫千红,春色满园。(拟人—勃勃生机)
赏析前两句
玉笛:精美的笛。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 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闻:听;听见。 故园:指故乡,家乡。
谁家玉笛暗飞声,
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
何人不起故园情。
4 韩愈《晚春》
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 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 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 章四大家”。
活动,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
淡泊的心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本诗写诗人与 竹林相伴的情 景,形成了高 雅的意境,传 达出诗人宁静、 淡泊的心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赏析诗句
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 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 词语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 泊心境。“独坐”、 “弹琴”“长啸”。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 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 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 淡泊情怀的句子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 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 来反衬。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 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 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 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 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 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 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 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 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 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三、合作探究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暗”是隐隐约约、断断续 续的意思,写出笛声的飘渺旷远, 烘托夜的寂静,表达了诗人闻笛 的孤寂,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 产生无限遐想.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满” 字的妙处。
“散“是散入,准确的表现了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
6、 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 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 思念之情
课堂小结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 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 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 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 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 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 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
竹里馆
篁是竹林。
2.啸:发出长而清脆的
——王维 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独坐/幽篁里,3.深林:指“幽篁”。
弹琴/复长啸. 4.相照:与“独坐”相
深林/人不知, 应,意思是说,独坐幽
明月/来相照。篁,无人相伴,唯有明
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译文: 独坐幽篁里,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 柔情与思念亲人之情,一方面也 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全诗理解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
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 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 感情真挚。
思想感情
此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修辞角度:运用反衬,以动衬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月夜竹林的寂静,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炼字角度:“独”是“独自”的意思,诗 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用弹琴、 长啸来陶冶情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 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 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表 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王维《竹里馆》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岑参《逢入京使》 韩愈《晚春》
课外古诗词诵读
01 王维《竹里馆》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课外古诗词诵读
王维,字摩诘,唐代杰出 的诗人、画家。开元年间 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外号 “诗佛”。其诗与孟浩然 齐名,世称“王孟”。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 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 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 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 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 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 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 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 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 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 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 这一情景。 此诗创作于天宝8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
逢入京使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715~770)唐代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
诗人。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 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 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 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 特色。有《岑嘉州集》。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 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 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1、展开想象,想象出一二句的画面
赏
诗人了离开长安已经很久了,回首望去, 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看不到家乡在什 么地方,使诗人不禁思念家乡和亲人,掩面 而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衣袖。
2、分析“双袖龙钟泪不干”这一句的 表达效果
析
“龙钟”是沾湿的意思,这一 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 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 眷恋的深情。
李白,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大李杜”。(小李杜为李 商隐和杜牧)终身不得志, 在其诗中表达出追求自由和 对未来积极向上的精神。
《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735) 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 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积累,解释重点字词。
。 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满”遍布,这是作者主观的夸张,写 出笛声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表现了诗人
思乡之浓。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 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 而来的一曲悠扬的笛声飘入耳际, 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 每一个角落。
4、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 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 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注释】
• 晚春:一作《游城南晚春》。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杨花:即杨花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种子承受之后随风 飘飞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如蒲公英的小伞 •榆荚: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 •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杨花榆 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才思(sì),才气,文思,此指花 草姿色。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空中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 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5岁随父迁 至剑南道之绵州昌隆县,祖籍陇西郡成 纪县。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 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 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他以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 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 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2.诗中表现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家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 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 涌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诗意:花草树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久 就要离去了,为了将春天多留些时日,各自都使 出了最大的本事,争芳吐艳,各显美丽姿色。一 霎时,万紫千红,春色满园。(拟人—勃勃生机)
赏析前两句
玉笛:精美的笛。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 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闻:听;听见。 故园:指故乡,家乡。
谁家玉笛暗飞声,
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
何人不起故园情。
4 韩愈《晚春》
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 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 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 章四大家”。
活动,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
淡泊的心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本诗写诗人与 竹林相伴的情 景,形成了高 雅的意境,传 达出诗人宁静、 淡泊的心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赏析诗句
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 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 词语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 泊心境。“独坐”、 “弹琴”“长啸”。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 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 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 淡泊情怀的句子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 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 来反衬。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 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 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 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 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 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 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 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 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 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三、合作探究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暗”是隐隐约约、断断续 续的意思,写出笛声的飘渺旷远, 烘托夜的寂静,表达了诗人闻笛 的孤寂,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 产生无限遐想.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满” 字的妙处。
“散“是散入,准确的表现了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
6、 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 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 思念之情
课堂小结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 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 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 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 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 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 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
竹里馆
篁是竹林。
2.啸:发出长而清脆的
——王维 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独坐/幽篁里,3.深林:指“幽篁”。
弹琴/复长啸. 4.相照:与“独坐”相
深林/人不知, 应,意思是说,独坐幽
明月/来相照。篁,无人相伴,唯有明
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译文: 独坐幽篁里,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 柔情与思念亲人之情,一方面也 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全诗理解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
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 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 感情真挚。
思想感情
此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修辞角度:运用反衬,以动衬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月夜竹林的寂静,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炼字角度:“独”是“独自”的意思,诗 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用弹琴、 长啸来陶冶情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 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 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表 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王维《竹里馆》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岑参《逢入京使》 韩愈《晚春》
课外古诗词诵读
01 王维《竹里馆》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课外古诗词诵读
王维,字摩诘,唐代杰出 的诗人、画家。开元年间 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外号 “诗佛”。其诗与孟浩然 齐名,世称“王孟”。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 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 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 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 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 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 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 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 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 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 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 这一情景。 此诗创作于天宝8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
逢入京使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715~770)唐代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
诗人。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 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 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 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 特色。有《岑嘉州集》。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 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 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1、展开想象,想象出一二句的画面
赏
诗人了离开长安已经很久了,回首望去, 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看不到家乡在什 么地方,使诗人不禁思念家乡和亲人,掩面 而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衣袖。
2、分析“双袖龙钟泪不干”这一句的 表达效果
析
“龙钟”是沾湿的意思,这一 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 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 眷恋的深情。
李白,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大李杜”。(小李杜为李 商隐和杜牧)终身不得志, 在其诗中表达出追求自由和 对未来积极向上的精神。
《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735) 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 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积累,解释重点字词。
。 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满”遍布,这是作者主观的夸张,写 出笛声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表现了诗人
思乡之浓。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 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 而来的一曲悠扬的笛声飘入耳际, 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 每一个角落。
4、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 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 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注释】
• 晚春:一作《游城南晚春》。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杨花:即杨花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种子承受之后随风 飘飞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如蒲公英的小伞 •榆荚: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 •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杨花榆 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才思(sì),才气,文思,此指花 草姿色。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空中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 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5岁随父迁 至剑南道之绵州昌隆县,祖籍陇西郡成 纪县。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 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 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他以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 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 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2.诗中表现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家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 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 涌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